CN212346966U -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6966U
CN212346966U CN202020498837.4U CN202020498837U CN212346966U CN 212346966 U CN212346966 U CN 212346966U CN 202020498837 U CN202020498837 U CN 202020498837U CN 212346966 U CN212346966 U CN 212346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d part
branch
support frame
linear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88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宏伟
邢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ide Electrical Equi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ide Electrical Equi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ide Electrical Equi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ide Electrical Equi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88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6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6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6966U/zh
Priority to JP2021000597U priority patent/JP3232917U/ja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护理床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端分别安装升降装置;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所述升降装置能够调整支撑架的高度,使支撑架能够完全放置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轻;可以实现规模化、模块化的生产;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方便用户的使用、在搬动行动不便的患者时可以使用很小的力气,而且本装置可以完全放平,方便收纳、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方便拆卸、能够快速安装、并且可以快速移动患者的一种升降装置及其利用升降装置的新型护理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护理床多采用铁管焊接制作,生产过程中多由人工焊接来完成,这种工作方式效力低下,且由于采用的材料多为铁管,因此传统护理床的重量高达200KG以上;尤其是由于一体化焊接成型的护理床体积较大,因此在移动过程中非常费劲、运输环节费用很高。同时市面上的护理床的高度最低只能降到450MM,力气小的医护人员根本抬不动病患到一定高度的护理床上;尤其是对于不能移动的病患,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杆部的第一端、第二杆部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二杆部的第二端与第一杆部活动连接;第一杆部的第二端安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第一杆部连接,其驱动端与第二杆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杆部、第一杆部相对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一分杆底部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能够同时形成支撑部分;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横杆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二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二分杆顶部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活动的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之间;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活动的与第二横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运动装置;和/或直线运动装置为电动推杆、电动气缸、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装置结构简单、部件使用少;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轻量化、能够标准化生产、快速安装及拆卸、尤其是可以方便移动病患的护理床,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护理床,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安装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一直线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杆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一杆部上安装第一直线运动装置;
所述第二杆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二杆部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第一杆部活动连接,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通过第四连接件安装在第二杆部上;
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推动第二杆部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架,所述第二杆部带动第一杆部同步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一分杆底部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形成支撑部分;其中两根第一分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两根第一分杆能够沿着第一连接件旋转,同时第一直线运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横杆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二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二分杆顶部的第二横杆;其中两根第二分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两根第二分杆能够沿着第二连接件旋转;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通过第三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之间;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第二横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容置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形成驱动端来回伸缩的轨道。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铺设床板,所述床板上设计数个间隔设置的镂空孔。
可选地,所述床板包括至少两块分板,分别为分板一、分板二;所述分板之间连接有合页或者旋转接头,所述分板能够通过合页或者旋转接头转动;
和/或与分板一对应的支撑架的底部安装第二直线运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分板一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能够推动分板一沿着合页或者旋转接头转动,使分板一与水平面之间至少形成0-90度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两根第一分杆之间设置加强肋;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床头挡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宽度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床围。
可选地,第一横杆上设置有第五连接件;第一直线运动装置底部与第一横杆之间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底部能够跟随第一杆部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杆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分杆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一分杆的底部通过第六连接件与固定板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杆的底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折叠或者具有止停功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销轴,所述第一杆部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销轴孔,所述支撑架上也设置销轴孔,所述销轴插入第一杆部和支撑架上的销轴孔内,所述第一杆部以销轴为中心进行翻转。
本实用新型整体重量轻;可以实现规模化、模块化的生产;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方便用户的使用、在搬动行动不便的患者时可以使用很小的力气,而且本装置可以完全放平,方便收纳、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2为升降装置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3为护理床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4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4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11为没有床板时的示意图;
图12为升降装置一边高、一边低时的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支撑架1、第一杆部2、第一分杆21、第一横杆22、加强肋24、第二杆部3、第二分杆31、第二横杆32、滑轨33、第一电动推杆4、推杆41、固定板5、延长杆6、销轴7、床板8、分板一81、分板二82、分板三83、合页9、旋转接头10、第二电动推杆11、镂空孔12、床头挡板13、连接块14、凸耳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利用升降装置形成的护理床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可以固定在固定物上实现升降的功能,所述固定物可以是床的支撑架1,也可以是床板,甚至是其他需要升降的结构;
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杆部2、第二杆部3、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做往复的直线运动,作为优选的方式,驱动装置为直线运动装置,直线运动装置可以是推杆气缸、推杆电机、电动推杆或者直线电机等动力件中的任意一种,为了方便描述,升降装置中的直线运动装置为第一电动推杆4;其中所述第一杆部2、第二杆部3上设置有连接件或者连接结构,以方便与支撑架1等部件实现连接;连接件或者连接结构具体的可以设置在第一杆部2、第二杆部3的第一端(也可以是第一杆部2、第二杆部3的上部,下同);
第二杆部3的第二端(也可以是第二杆部的下部,下同)与第一杆部2活动连接;第一杆部2的第二端安装电动推杆,同时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41(所述推杆41即为驱动端)与第二杆部3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41能够推动第二杆部3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一杆部2跟随第二杆部3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升降的目的。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杆部2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杆21,和连接两根第一分杆底部的第一横杆22;所述第一横杆22同时可以形成支撑部分;第一电动推杆4可以安装在第一横杆22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二杆部3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杆31,和连接两根第二分杆31顶部的第二横杆32;所述第二横杆32的两端活动的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21之间;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41活动的与第二横杆32连接;
上述的描述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升降装置的结构,后续还会结合护理床的结构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因此此处不再展开对升降装置细节的说明:
下面详细的描述利用升降装置做成的护理床的结构:
护理床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不仅是承重的关键部位,而且其是安装其他零部件的支撑,所述支撑架1可以采用镁合金等材料制作,镁合金材料重量轻,而且强度高,在满足护理床承重需求的前提下,其整体重量也下降了很多,方便用户的使用;
所述支撑架1的两端分别安装升降装置,升降装置控制支撑架1距离地面的高度;其中升降装置可以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中,以升降装置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为例进行结构的说明;
下面详细的描述升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直线运动装置;其中第一杆部2的第一端(也可以是第一杆部2的上部,下同)通过第一连接件或者第一连接结构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的底部,第一杆部2的第一端能够沿着第一连接件旋转;第一杆部2的第二端(也可以是第一杆部2的下部,下同)支撑在地面上,形成支撑整个支撑架1的承重部位,同时也是与地面支撑的着力部位,因此第一杆部2即充当了支撑腿的作用,同时又是升降装置的部件之一,如此设置即减少了部件的使用,其结构也化繁为简,整体简洁大方;所述地面包括能够放置护理床的所有平面,例如救护车、地板等;
第一杆部2的第二端安装直线运动装置,本实施例以电动推杆为例进行描述,将与第一杆部2连接的直线运动装置描述成第一电动推杆4;
推杆气缸、推杆电机或者电动推杆具有能够伸缩的活塞杆或推杆41,是实现升降的关键部位;推杆气缸、推杆电机或者电动推杆的体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定做成合适的大小,而且其直线运动稳定性高;
所述第二杆部3的第一端(也可以是第二杆部3的上部,下同)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的底部;第二杆部3第一端能够沿着第二连接件旋转,所述第二杆部3的第二端(也可以是第二杆部3的上部,下同)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第一杆部2活动连接,第二杆部3第二端能够沿着第三连接件旋转;从而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形成交叉的结构;
同时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41通过第四连接件与第二杆部3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41能够伸缩,因此推杆41能够推动第二杆部3上升或者下降,使第二杆部3能够远离支撑架1或者靠近支撑架1,由于第一杆部2与第二杆部3之间有共同的第三连接件,因此第一杆部2会跟随第二杆部3同步运动,如此实现升降装置的升降过程。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第二杆部3第二端的下方位置设置一凸出轴(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在凸出轴上,凸出轴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电动推杆推动第二杆部3,如此电动推杆的动力不需要很大既可以带动第二杆部3运动。
第三连接件大约设置在第一杆部的中部位置,即第一杆部2与第二杆部3的连接点大约在第一杆部2的中部位置,当然可以略高于中部位置,也可以略低于中部位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电动推杆推动第二杆部3进行活动;
实施例一的运动原理:推杆41运动,可以推动第二杆部3运动,第二杆部3运动可以带动第一杆部2运动,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之间的夹角的开合大小决定了支撑架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当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平行后,所述支撑架1可以平铺在地面上;从而其可以实现支撑架1完全放置在地面上的目的;当第一杆部2垂直地面的时候,所述支撑架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高度最高;
在支撑架1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情况下,交叉的第一杆部2与第二杆部3的截面大体形成了变形的卜字形结构或人字形结构;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第一杆部2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件,第一电动推杆4的底部可以沿着第五连接件活动;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杆部2的下端安装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与第一杆部2之间可以设置第六连接件,第一杆部2的下端可以沿着第六连接件运动;所述固定板5与地面直接接触,当第一杆部2运动的时候,方便第一杆部2倾斜,而固定板5与地面之间始终保持平行;
升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第一杆部2的位置和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41位置在实时变化,为了不阻碍第一杆部2和第一电动推杆4的运动,利用连接件,例如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随时调整部件的位置,达到平衡运行的目的;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板5的底部设置防滑纹,加强固定板5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板5的两侧可以分别安装一根延长杆6,加大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进一步保障护理床放置的平稳性。
安装的时候,第一杆部2的第一端安装在支撑架1长度方向中轴线的预设位置,第二杆部3的第一端安装在支撑架1宽度方向侧壁的中间位置,如此升降装置上升或者下降的时候,支撑架的运动平衡、稳定,不会发生支撑架1歪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包括销轴或者旋转轴,所述销轴或者旋转轴和销孔配合;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销轴7,所述第一杆部2上设置销轴孔,所述支撑架1上也设置销轴孔,所述销轴7插入第一杆部2和支撑架1上的销轴孔内,所述第一杆部2以销轴7为中心进行翻转,为了方便安装,还可以在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凸耳或者安装块,凸耳或者安装块上设置销轴孔,如此销轴7依次穿过安装块、第一杆部的销轴孔,从而将第一杆部2安装在支撑架1的底部。
其中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都可以采用销轴和销轴孔的设置,只是销轴孔的位置是设置在支撑销轴的部件之上,后续实施例会详细介绍。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可以使用挤压型材制成,挤压型材强度高,且是标准型材,方便本装置规模化的。
下面再详细的描述升降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也是包括第一杆部2、第二杆部3,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部1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杆21,和连接两根第一分杆底部的第一横杆22;所述第一横杆22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分,第一横杆22的设置具有加强第一杆部2强度的作用,同时加大了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面积,保障护理床放置的稳定性;
其中两根第一分杆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即销轴7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的底部,所述两根第一分杆21能够沿着销轴7旋转,同时第一电动推杆4安装在第一横杆22的中间位置,即位于第一分杆2的U型凹槽内,保持第一电动推杆4启动平衡;
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销轴孔,所述销轴7穿过第一分杆21,销轴7的一端或者两端容置在支撑架1底部的销轴孔内;
更进一步的选择,在第一分杆21的外侧设置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设置螺栓,第一分杆21通过螺栓和连接块14安装在支撑架底部,销轴7插入第一分杆21和连接块内,从而第一杆部2被活动的固定在了支撑架1的底部;
其中第二杆部3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杆31,和连接两根第二分杆顶部的第二横杆32;其中第二横杆32的两侧通过第三连接件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21之间,所述第二横杆32能够沿着第三连接件活动;
所述第三连接件为销轴7,销轴7同时插入第一分杆21和第二横杆32内;
两根第二分杆3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1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销轴7,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销轴孔,第二分杆31上也设置销轴孔,销轴7分别穿过支撑架1底部和第二分杆31上的销轴孔,两根第二分杆31能够沿着销轴7旋转;
作为进一步的选择,所述第二分杆31的一端也设置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设置螺栓,第二分杆31通过螺栓和连接块14安装在支撑架底部,销轴7插入第二分杆31和连接块14内,从而第二分杆31被活动的固定在了支撑架1的底部;
第一电动推杆4的推杆通过第四连接件与第二横杆32连接,第二横杆32形成传递第一电动推杆4运动的部件之一;
所述第四连接件也可以是销轴7,而第二横杆32的中间位置设置凸耳15,所述凸耳15上设置销轴孔,所述销轴7分别穿过凸耳15和推杆41,从而推杆41和第二横杆32连接在了一起;
其中,第二杆部3整体可以容置在第一杆部2的U型凹槽内,即第一分杆21和第二分杆31可以平行,如此可以将支撑架1整体放置在地面上,使支撑架1与地面基本达到0高度的目的。
U型结构的设置相当于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了两条支撑腿,因此无论是升降运动还是使用的过程中,护理床会更加稳定,尤其是升降过程中支撑架的平衡性会更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横杆32的中间设置有滑轨33,所述推杆41容置在滑轨33内,所述滑轨33形成推杆41来回伸缩的轨道和支架,为推杆41的平稳运动提供保障。
安装的时候,第一分杆21的第一端通过销轴7分别设置在支撑架1底部的两侧,两根分杆21相当于支撑架1左右的两根支撑腿;第二分杆31通过销轴7安装在支撑架1底部的两侧,第一横杆32通过销轴7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21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是第一杆部2和第二杆部3连接的关键部位,第二杆部3在第一电动推杆4的驱动之下逐渐与支撑架1平行,此时第一杆部2在第二杆部3的带动之下也逐渐与支撑架1平行,此时升降装置完全与支撑架1平行,支撑架1或者升降装置整体可以放置在地面之上;如果有重伤或者不方便抬高的患者,只需要将患者略微抬离,即可把患者抬上支撑架1,此时可以搬动支撑架1来转送患者。
此种设计,即使力气小的女护工都可以轻易将患者放到支撑架1上;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杆21的下部(即第一分杆21的第二端)依然设置固定板5,同时所述固定板5固定在第一横杆22上;所述第一分杆21与固定板5之间安装第六连接件,例如销轴7或者旋转轴,当第一杆部2逐渐运动的时候,所述第一杆部2沿着销轴7旋转,而固定板5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延长杆6,进一步加大第一横杆22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的底部与第一分杆21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为销轴7,所述第一横杆22上设置凸耳15,第一电动推杆4的底部设置凸轴,所述凸耳15和凸轴上设置销轴孔,所述销轴7穿过销轴孔,第一电动推杆4的底部可以沿着销轴7活动,从而第一电动推杆4可以完全与地面平行,如此升降装置才能达到与地面平行的目的;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两根第一分杆21之间设置加强肋24,加强肋24将两根第一分杆21进一步连接,加强强度的同时,也保证第一杆部2的稳定性。
无论是实施例一还是实施例二,所述支撑架1上都要设置床板8,所述床板8适配的铺设在支撑架1之上,方便用户平稳的卧床休息;所述床板8至少包括两块分板,分别为分板一81、分板二82;所述分板之间通过合页9或者旋转接头10连接,如此两块分板之间可以互相折叠;将床板8整体分割成数块分板的目的一是为了方便运输,二是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的目的,因为传统的床板体积较大,生产运输都极其不方便,将床板8分隔成数块小的分板之后,除了制造上带来便利之外,可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尤其是给存储、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且床板8之间通过标准件进行连接,模块化的生产能够非常轻易的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工人安装护理床到成形的状态也是非常简单;不使用的时候,床板可以拆卸下来,并且进行折叠收纳,所占收纳面积小,为用户带来了方便。
作为进一步的选择,所述支撑架1上可以设置一根或者数根支杆,支杆的目的除了加强支撑架的强度,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支撑床板8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以三块分板形成一整张床板为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床板的分割块数根据床板的大小、方便生产和运输为原则;三块分板分别为分板一81、分板二82、分板三83;其中分板一81、分板二82、分板三83之间通过合页9进行连接,分板二82位于分板一81与分板三83之间;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与分板一81相应的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独立的第二电动推杆1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的推杆41安装在分板一81的底部,推杆可以推动分板一81沿着合页9或者旋转接头10旋转,从而,分板一81逐渐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推杆自由端大体设置在分板一81的中部位置,当用户想坐起来,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1将分板一81推动到合适的角度;
第二电动推杆11底部是固定在支撑架上还是支杆上可以灵活的选择;
当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的两端与其连接处也设置连接件,例如销轴,第二电动推杆11可以沿着连接件活动,从而达到不阻碍第二电动推杆11运动的目的,其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电动推杆4的连接;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分板一81、分板二82之间使用旋转接头10代替合页9,而分板二82与分板三83之间使用合页9进行连接,旋转接头10相比于合页9旋转性能更好,而且旋转接头10的承重能力更强,分板一81如果经常升降,旋转接头10的使用寿命更长;
调整分板一81的角度位置,用户的背部能够舒适的靠在分板一81上,方便用户坐起来休息、吃饭、看书;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床板可以采用康倍特板制成;
所述分板一81可以采用挤压型材与康倍特板组成,此种材料舒适度高,用户背部靠在分板一81上体验效果佳。
为了减轻整体结构的重量,所述床板8上间隔的挖设镂空孔12,镂空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护理床的整体的重量,而且也不会影响床板的承重和平面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床头挡板13;和/或所述支撑架宽度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床围,所述床头挡板13能够防止护理床上的东西和用户掉下床去。床板8也可以使用镁合金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塑料等材质制作;
床头挡板13与支撑架1之间可以采用固定件连接,例如螺栓等,如此可以实现方便拆卸床头挡板13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11使用控制器控制启动,控制器可设置在支撑架1或者挡板13上方便用户使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将控制器设置成遥控器的形状,用户可以将控制器拿在手里进行位置的调整;控制器可以同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11,也可以分别独立控制每个电动推杆的启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同时和独立控制一台或者数台电动推杆的现有控制技术,因此这里不再对如何控制电动推杆以及控制器做具体的赘述。
当控制器可以独立控制每一台电动推杆的时候,两边第一电动推杆4调整的支撑架1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不一样,实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即支撑架1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坡度;方便有些患者的特别需要。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杆部2的底端连接滚轮,滚轮的设置方便推动本装置,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滚轮能够折叠,即滚轮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纳,滚轮折叠、收纳的技术可以使用现有方案。或者滚轮上设置有止停结构,在不需要移动护理床的情况下,可以将滚轮的位置锁定;
本实用新型方便用户的使用、在搬动行动不便的患者时可以使用很小的力气,而且本装置可以完全放平,方便收纳、节约空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杆部的第一端、第二杆部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二杆部的第二端与第一杆部活动连接;第一杆部的第二端安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第一杆部连接,其驱动端与第二杆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杆部、第一杆部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一分杆底部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能够同时形成支撑部分;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横杆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二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二分杆顶部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活动的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之间;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活动的与第二横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运动装置;和/或直线运动装置为电动推杆、电动气缸、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4.一种护理床,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安装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一直线运动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杆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
第一杆部上安装第一直线运动装置;
所述第二杆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二杆部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第一杆部活动连接,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通过第四连接件安装在第二杆部上;
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推动第二杆部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架,所述第二杆部带动第一杆部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一分杆底部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形成支撑部分;其中两根第一分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两根第一分杆能够沿着第一连接件旋转,同时第一直线运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横杆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二杆部大体呈U型结构,具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杆,和连接两根第二分杆顶部的第二横杆;其中两根第二分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两根第二分杆能够沿着第二连接件旋转;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通过第三连接件活动的安装在两根第一分杆之间;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第二横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容置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形成驱动端来回伸缩的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铺设床板,所述床板上设计数个间隔设置的镂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至少两块分板,分别为分板一、分板二;所述分板之间连接有合页或者旋转接头,所述分板能够通过合页或者旋转接头转动;
和/或与分板一对应的支撑架的底部安装第二直线运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分板一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装置的驱动端能够推动分板一沿着合页或者旋转接头转动,使分板一与水平面之间至少形成0-90度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分杆之间设置加强肋;
和/或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床头挡板;
和/或所述支撑架宽度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床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杆上设置有第五连接件;第一直线运动装置底部与第一横杆之间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底部能够跟随第一杆部活动;
和/或所述第一横杆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分杆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一分杆的底部通过第六连接件与固定板活动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横杆的底端连接有滚轮。
CN202020498837.4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46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8837.4U CN21234696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JP2021000597U JP3232917U (ja) 2020-04-08 2021-02-24 介護ベッド用昇降装置及びその介護ベッ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8837.4U CN21234696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6966U true CN212346966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9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883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46966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32917U (zh)
CN (1) CN21234696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0709A (zh) * 2022-08-31 2023-01-13 重庆医科大学(Cn) 一种孕妇检查辅助起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2917U (ja)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93863A1 (en) Bed
CN208573235U (zh) 一种带有升降功能的档案架
CN212346966U (zh)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CN206350791U (zh) 一种便于病人翻身的内科医疗护理床
WO2020258497A1 (zh) 一种适应人体多姿态的移位机
CN111467153A (zh)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升降装置及其护理床
CN214759779U (zh) 一种病房可移动床边桌
CN210277604U (zh) 一种轻便式诊疗平台支撑座
CN214713094U (zh) 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
CN209827310U (zh) 滑动式护理床
CN208910776U (zh) 一种急诊科多功能躺床
CN220275842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急诊室病床
JP2016131629A (ja) ベッド
CN214285461U (zh) 一种ct机病人用辅助装置
CN211722219U (zh) 单电机电动升降桌
CN210110153U (zh) 一种便于收装模拟人的教学床
CN213374372U (zh) 一种冬夏皆宜输液架
CN215014596U (zh) 一种医用活动桌
CN212326761U (zh) 一种患者自动转运车
CN215915473U (zh) 一种电动升降移动医护工作站
CN213788329U (zh) 一种儿童医疗护理床
CN220423399U (zh) 薄型气动调节桌
CN220632446U (zh) 一种门诊护理用辅助医疗台
CN116035811B (zh) 一种便捷式搬运病床
CN215303874U (zh) 一种大小可调的茶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