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5602U - 智能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5602U
CN212345602U CN202020933615.0U CN202020933615U CN212345602U CN 212345602 U CN212345602 U CN 212345602U CN 202020933615 U CN202020933615 U CN 202020933615U CN 212345602 U CN212345602 U CN 212345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ing shaft
intelligent wrist
worn devic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36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军
黎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336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5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5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5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主体部、带体部和连接轴,主体部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连接轴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且连接轴的第一端止挡抵靠在第一部分上,第二端与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智能腕戴设备,带体部拆装更为方便、快捷,且带体部与主体部连接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智能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智能腕戴设备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腕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其结构通常包括主体部和带体部,主体部大多包括屏幕、上壳和下壳,屏幕安装在上壳上,上壳和下壳上下装配为一体,屏幕、上壳和下壳构成主体部的壳体,带体部的两端与壳体通过生耳连接。生耳两端的弹头在生耳内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分别卡合进主体部两侧表耳的带体部连接孔中,以此实现带体部与主体部的连接。
这种带体部连接结构的缺陷是:普通用户在没有装拆生耳的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很难将生耳从主体部中拆卸,无法满足手表用户自行快速更换带体部的需求,用户体验不佳。另外,在装拆生耳的过程中,若使用的方法不当,极易损坏生耳,增加后续维修手表的时间成本与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带体部拆装方便、快捷。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周向侧面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
带体部,所述带体部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连接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将所述带体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线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止挡抵靠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以带动所述带体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
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上形成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内螺纹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通过一螺丝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螺丝穿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中且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为T形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内,所述螺丝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相适配。
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孔为T形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呈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T形。
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的外端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拧螺丝工具配合以使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旋合或分离的拧螺丝结构。
所述壳体的周向侧面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线的定位孔,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位部之间以及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所述带体部为软质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硬质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带体部嵌件注塑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智能腕戴设备通过一连接轴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以连接主体部上的第一连接部和带体部上的第二连接部,同时连接轴的第一端止挡抵靠在第一部分上,第二端与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即可实现主体部和带体部的连接;需要将带体部和主体部拆离时,只需将连接轴的第二端与主体部上的第二部分拆离,进而抽出连接轴即可。则本实用新型智能腕戴设备,带体部拆装更为方便、快捷,且带体部与主体部连接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腕戴设备的主体部与带体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腕戴设备的主体部与带体部连接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腕戴设备的主体部上壳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连接轴的第二端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主体部;110、壳体;111、屏幕;112、下壳;113、上壳;120、第一连接部;121、第一部分;122、第二部分;123、第一连接孔;124、定位部;125、定位孔;200、带体部;210、第二连接部;211、第二连接孔;300、连接轴;310、第一端;311、止挡部;312、拧螺丝结构;320、第二端;321、内螺纹孔;322、外螺纹;40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主体部100、带体部200和连接轴300,主体部100包括有壳体110,壳体110的周向侧面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20;带体部200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210;连接轴300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210,以将带体部200与主体部100连接;第一连接部120包括沿壳体1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上均形成有第一连接孔123,第二连接部210位于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之间且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123同轴线的第二连接孔211;连接轴30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3及第二连接孔211,且连接轴300的第一端310止挡抵靠在第一部分121上,第二端320与第二部分122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智能腕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其壳体110通常包括屏幕111、下壳112和环形的上壳113,屏幕111安装在上壳113上,上壳113和下壳112上下装配为一体,从而使得屏幕111、上壳113和下壳112围成一相对封闭的壳体110,主体部100的电子器件设于壳体110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0具体形成在上壳113的周向侧面上,可以与上壳113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为凸出于上壳113周向侧面的凸块结构,使第一连接部120类似于手表的表耳。第二连接部210形成在带体部200的端面上,同样其为一凸出于带体部200端面的凸块结构。连接轴300呈直线圆柱轴状,相应地,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211均为圆孔,连接轴300具有两端,即其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为使其第一端能够止挡抵靠在第一连接部120的第一部分121上,连接轴300的第一端310上形成有半径大于连接轴300其他部分的止挡部311,连接轴320与第二部分122的可拆卸连接可选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带体部200通常为两条,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00的相对两侧,通过两带体部200的连接,使本实施例智能腕戴设备呈一完整环形,以佩戴在用户腕部或臂部。本实施例中两带体部200与主体部100的连接结构相同,则图1和图2中仅给出了其中一带体部200与主体部100的连接结构,另一带体部200省略示出。
将带体部200与主体部100连接时,将连接轴300从第一部分121侧开始依次穿设于第一部分121的第一连接孔123、第二连接部210的第二连接孔211和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中,以连接主体部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20和带体部200上的第二连接部210,同时连接轴300的第一端310止挡抵靠在第一部分121上,第二端320与第二部分122可拆卸连接,即可实现主体部100和带体部200的连接;需要将带体部200和主体部100拆离时,只需将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与主体部100上的第二部分122拆离,进而沿穿设方向的反方向抽出连接轴300即可,大大方便了带体部200的拆装,提高了拆装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连接部210可绕连接轴300转动,以带动带体部200可绕连接轴300转动,从而可提高智能腕戴设备佩戴方便性和舒适度,同时方便调节带体部200与主体部100的连接成的环形结构的尺寸大小,提高佩戴通用性。为便于第二连接部210的转动,避免其与主体部100产生干涉,第二连接部210优选为圆柱状凸起,如图2所示,其第二连接孔211与连接轴300之间存在间隙,以利于第二连接部210转动顺畅。
对于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与第一连接部120的第二部分122的可拆卸连接,参照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上形成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内螺纹孔321,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通过一螺丝400与第二部分122可拆卸连接,该螺丝400由第二部分122的外侧穿设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中且与内螺纹孔321螺纹配合连接。则通过旋动螺丝400即可实现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与第二部分122的可拆卸连接,操作非常方便,且结构成本低。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为T形孔,螺丝400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相适配,使得螺丝400能够嵌入第一连接孔123内,避免外露,提高本实施例智能腕戴设备的佩戴安全性。同时,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插设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内,使得第一连接孔123可以对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连接轴300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带体部200与主体部100的连接效率。
同理,为避免连接轴300的第一端310外露,参照图5,主体部100的第一部分120的第一连接孔123为T形孔,连接轴300的第一端310呈与第一部分120上的第一连接孔123相适配的T形,使得第一端310能够嵌入第一连接孔123内,避免外露,提高本实施例智能腕戴设备的佩戴安全性。
由于经常扯拽带体部200容易使连接轴300或第一连接部120产生变形,尤其是当连接轴300较细长时,连接轴300变形会导致其与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211不再同轴线,从而影响拆装。为尽可能地减小连接轴300或第一连接部120的变形,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6,本实施例中上壳113的周向侧面上还形成有位于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之间的定位部124,定位部124上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123及第二连接孔211同轴线的定位孔125,连接轴300也穿设于定位孔125中。则利用此定位部124可以提高对连接轴300的支撑作用,提高带体部200和主体部10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有利于减小连接轴300或第一连接部120的变形。
此时,第二连接部210的数量为两个,参照图2和图3,其中一第二连接部210位于第一部分121与定位部124之间,另一第二连接部210位于定位部124与第二部分122之间,从而使带体部200受力更加均匀。更为优选地,定位部124位于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连接部210相对定位部124对称。
为了方便佩戴并提高佩戴舒适度,带体部200通常为软质材质,而为了提高其与主体部100的连接可靠性,第二连接部210应为硬质材质,第二连接部210与带体部200通过嵌件注塑为一体,即双色注塑为一体。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上形成有外螺纹322,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具有内螺纹,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直接螺纹配合连接。在连接轴300穿设至其第二端320到达第二部分122时,通过拧动连接轴300使其外螺纹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螺纹配合连接。则此时连接轴300的第二端320与第二部分122无需再通过螺丝或其他紧固件连接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更为简单,更具有成本优势。
此时,为便于拧动连接轴300使其第二端320的外螺纹322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螺纹旋合或分离,参照图5,在连接轴300的第一端310的外端面(也即本实施例中止挡部311的外端面)上形成有拧螺丝结构312,比如十字花形或一字槽形,用于与拧螺丝工具比如螺丝批配合来驱使连接轴300转动,轻松实现其第二端320与第二部分122的第一连接孔123的螺纹配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周向侧面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
带体部,所述带体部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连接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将所述带体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线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止挡抵靠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以带动所述带体部可绕所述连接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上形成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内螺纹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通过一螺丝与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所述螺丝穿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中且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为T形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内,所述螺丝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连接孔为T形孔,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呈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T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的外端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拧螺丝工具配合以使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连接孔旋合或分离的拧螺丝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周向侧面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同轴线的定位孔,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位部之间以及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体部为软质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硬质材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带体部嵌件注塑为一体。
CN202020933615.0U 2020-05-28 2020-05-28 智能腕戴设备 Active CN212345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3615.0U CN212345602U (zh) 2020-05-28 2020-05-28 智能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3615.0U CN212345602U (zh) 2020-05-28 2020-05-28 智能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5602U true CN212345602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3615.0U Active CN212345602U (zh) 2020-05-28 2020-05-28 智能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5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78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CN212345602U (zh) 智能腕戴设备
WO2022116970A1 (zh) 可穿戴设备
CN105193020A (zh) 一种可随意调整表带长度且方便信号输送的智能手环
CN213281796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US20050013203A1 (en) Portable watch
CN214047812U (zh) 一种生耳组件、表带以及腕带设备
CN207261460U (zh) 一种无轴套的转轴结构
WO2020248802A1 (zh) 表盘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WO2023070814A1 (zh) 可穿戴设备
CN209874669U (zh) 把手固定装置
CN215954071U (zh) 一种便于调节旋转表冠的电子手表
CN218999713U (zh) 表带固定装置及具有该表带固定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214207420U (zh) 一种生耳及腕带设备
CN219537645U (zh)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114698907B (zh) 一种可以更换表带的手表
CN220828771U (zh) 一种插拔式可拆装照明装置
CN212545933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腕带设备
WO2018145404A1 (zh) 一种卡接装置和一种智能手环
CN219065993U (zh) 一种手表
CN21404781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0605377U (zh) 表壳组件的连接机构
CN217885275U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装置和手表
CN212345599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表带
CN216753722U (zh) 一种可自动弹出连接件的换带头结构及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