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3375U -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3375U
CN212343375U CN202021245318.3U CN202021245318U CN212343375U CN 212343375 U CN212343375 U CN 212343375U CN 202021245318 U CN202021245318 U CN 202021245318U CN 212343375 U CN212343375 U CN 212343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riode
charge
charging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53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志强
于崇江
刘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53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3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3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3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池模块、与电池模块连接的AFE模拟前端模块、与AFE模拟前端模块连接的主控MCU和充放电控制模块、依次与电池模块正极连接的充电驱动模块和放电驱动模块,以及依次与电池模块负极连接的充电MOS管开关模块和放电MOS管开关模块;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分别与充电驱动模块、放电驱动模块连接,充电驱动模块还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放电驱动模块还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支持同口,也可以支持异口,使得其通用性好、兼容性强、功耗控制佳,且设计合理、原理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BMS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电动汽车、储能以及UPS后备电源系统。但是,锂电池有个至命的缺点就是安全问题,为了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人们发明了锂电池保护板,即BMS(锂电池管理系统),BMS可通过关闭放电MOS管对电池的各种异常进行保护,如短路保护、充电过流保护、放电过流保护、充电过压保护、电芯过温保护、温度过低保护、MOS管过温保护等。
目前,市面上的BMS通常使用控负极MOS管的方案来激活电路,其激活电路简单,且驱动电路易实现,但存在一个问题,即其通常采取充放电电路的同口设计,而在充电和放电端口同口设计过程中,由于一般情况下电池放电电流要比充电电流大很多,所以同口的缺点是要求充电控制MOS管和放电控制MOS管一摸一样,放电时,电流会经过充电控制MOS管,这样就增加了成本、内阻和热量,且存在通用性欠佳、功耗大、可靠性差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该电路既可以支持同口,也可以支持异口,使得其通用性好、兼容性强、功耗控制佳,且设计合理、原理简单、安全可靠,同时,采用分立的半导体器件,进而无需外接按键开关,可减小PCB板的布局面积、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池模块、与电池模块连接的AFE模拟前端模块、与AFE模拟前端模块连接的主控MCU和充放电控制模块、依次与电池模块正极连接的充电驱动模块和放电驱动模块,以及依次与电池模块负极连接的充电MOS管开关模块和放电MOS管开关模块;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分别与充电驱动模块、放电驱动模块连接,充电驱动模块还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放电驱动模块还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两充放电控制单元,且其中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DFET引脚与放电驱动模块之间,另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CFET引脚与充电驱动模块之间。
进一步地,每一充放电控制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Rpu和第一电容C1,以及与第一电阻Rpu和第一电容C1并联的第二电阻Rpu。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三极管Q2、三极管Q3以及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经电阻R1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VDD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2、三极管Q5、三极管Q6以及三极管Q7;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经电阻R2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VDD引脚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另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BASE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三极管Q2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公共连接端。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电路既可以支持同口,也可以支持异口,使得其通用性好、兼容性强、功耗控制佳,且设计合理、原理简单、安全可靠,同时,采用分立的半导体器件,进而无需外接按键开关,可减小PCB板的布局面积、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性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电池模块; 2—AFE模拟前端模块;
3—主控MCU; 4—充放电控制模块;
5—充电驱动模块; 6—放电驱动模块;
7—充电MOS管开关模块; 8—放电MOS管开关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池模块1、与电池模块1连接的AFE模拟前端模块2、与AFE模拟前端模块2连接的主控MCU3和充放电控制模块4、依次与电池模块1正极连接的充电驱动模块5和放电驱动模块6,以及依次与电池模块1负极连接的充电MOS 管开关模块7和放电MOS管开关模块8;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4还分别与充电驱动模块5、放电驱动模块6连接,充电驱动模块5还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7连接,放电驱动模块6还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8连接。
其中,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4包括两充放电控制单元,且其中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于AFE模拟前端模块2的DFET引脚与放电驱动模块6之间,另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于AFE模拟前端模块2的CFET引脚与充电驱动模块5之间;每一充放电控制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Rpu和第一电容C1,以及与第一电阻 Rpu和第一电容C1并联的第二电阻Rpu。
所述充电驱动模块5包括电阻R1、三极管Q2、三极管Q3以及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经电阻R1与电池模块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2的VDD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池模块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7连接;所述放电驱动模块6包括电阻 R2、三极管Q5、三极管Q6以及三极管Q7;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经电阻R2 与电池模块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 2的VDD引脚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另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池模块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8连接;所述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池模块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2的BASE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三极管Q2与AFE模拟前端模块2的公共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充电驱动模块5:包括三极管Q3、三极管Q4(采用的是MMBTA06三极管),其构成电流镜,负责产生参考电流源;与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的第二电阻Rpu 的电阻值,用来设置电流镜的电流值;三极管Q2的基极,被连接到3.3V电源,这个3.3V电源一般都是通过线性调节器产生的;电流镜的电流为:
(Vreg-0.6V)/Rpu,
其中,Vreg=3.3V,Rpu一般取10kΩ,即可得到275uA的基准电流;流过三极管 Q3的参考电流和流过三极管Q4的输出电流,满足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08029100000041
如果选择驱动电流是1mA,那么可计算得到R1=200Ω。
充电MOS管开关模块7:包括一个10V的稳压二极管,自放电NMOS管和一个自放电电阻;稳压二极管用于设置导通驱动电压值(大部分是10V);自放电 NMOS管和串联的自放电电阻构成一个FET(包含于AFE模拟前端模块2里面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漏极的放电回路,在FET没有正式的偏置电压驱动时候,这个放电回路也决定了FET的关断时间;电流镜给稳压二极管供电,流过自放电电阻的电流是(Vzener/Rgs),随着自放电NMOS管的Vgs电压变负,消耗自放电NMOS管的消耗作用变弱;当自放电NMOS管处于导通状态的时候,自放电NMOS管本身的损耗小,随着主功率FET上通过的电压减少,自放电NMOS管的阻抗变小,会导致主FET的快速关断。
充放电控制模块4:当主功率FET(AFE模拟前端模块2的场效应晶体管)从关断到导通状态转换时,电流镜电路负责给稳压二极管,电流采样电阻和主功率 FET的门极容抗提供电流;1mA的驱动电流是比较小的,用来驱动主功率FET,会导致比较慢的开通时间;这里设计了一个加速电路,和第二电阻Rpu并联使用,由一个第一电阻Rpu和一个第一电容C1串联组成,可以加速主功率FET的导通时间;这个加速电路是临时作用,增加了主功率FET的驱动电流;增加驱动电流的时间,由加速电路的RC时间常数决定,通常选择500pF的加速电容,电阻选择从1k到10kΩ。
AFE模拟前端模块2:驱动信号可以来源于AFE模拟前端模块2或者MCU 的GPIO端口,把GPIO端口分别配置成DFET和CFET的逻辑控制口;高阻的 GPIO口状态,等同于在扫描模式和空闲模式,DFET连接到LDMON,CFET连接到VBAT+;而在运输和低功耗模式下,高阻的GPIO口状态,也代表了DFET 和CFET也是处于高阻状态;故障状态时候,也控制这两个GPIO脚,在短线故障发生的时候,功率FET的GPIO脚也是处于高阻状态。
当GPIO端口,被配置成功率FET的控制时候,当FET关断的时候,GPIO 口被第二电阻Rpu和NPN三极管拉高到3.3V,进而没有电流流过三级管Q2;当没有电流流过三极管Q4的时候,功率FET的门极电压,接近源极电压,这个时候,功率FET被认为是关断的,自放电消耗FET同一个串联电阻,连接功率FET 的门极和源极,保持功率FET处于OFF状态。
当功率FET开通的时候,GPIO端口是驱动低电平的,电流流经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流经三极管Q4的电流是流经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电流合;三极管Q4的电流源给10V稳压二极管提供偏置,给FET的门源极驱动电压提供稳定的驱动电压;自放电NMOS管的阻抗变大,NMOS的门源极驱动电压倾向负向;当功率FET由开通变成关断的时候,电流停止流向稳压二极管,门源极电压减少,导致自放电NMOS管阻抗变小,这导致功率FET的关断速度加快提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与电池模块连接的AFE模拟前端模块、与AFE模拟前端模块连接的主控MCU和充放电控制模块、依次与电池模块正极连接的充电驱动模块和放电驱动模块,以及依次与电池模块负极连接的充电MOS管开关模块和放电MOS管开关模块;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还分别与充电驱动模块、放电驱动模块连接,充电驱动模块还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放电驱动模块还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包括两充放电控制单元,且其中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DFET引脚与放电驱动模块之间,另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CFET引脚与充电驱动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充放电控制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Rpu和第一电容C1,以及与第一电阻Rpu和第一电容C1并联的第二电阻Rpu。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1、三极管Q2、三极管Q3以及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经电阻R1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VDD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充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2、三极管Q5、三极管Q6以及三极管Q7;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经电阻R2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VDD引脚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另一充放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放电MOS管开关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池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BASE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三极管Q2与AFE模拟前端模块的公共连接端。
CN202021245318.3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Active CN212343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318.3U CN212343375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318.3U CN212343375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3375U true CN212343375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6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318.3U Active CN212343375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33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954A (zh) * 2021-08-31 2022-01-07 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负载检测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5133629A (zh) * 2022-09-02 2022-09-30 深圳市单源半导体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以及锂电池高边驱动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9954A (zh) * 2021-08-31 2022-01-07 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负载检测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3899954B (zh) * 2021-08-31 2024-04-09 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负载检测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5133629A (zh) * 2022-09-02 2022-09-30 深圳市单源半导体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以及锂电池高边驱动电路
CN115133629B (zh) * 2022-09-02 2022-11-25 深圳市单源半导体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以及锂电池高边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3375U (zh) 一种新型bms控负极充放电驱动控制电路
WO2023016574A1 (zh)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467868A (zh) 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方法
CN114336857B (zh)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CN215934520U (zh) 电源切换系统及双电源供电设备
CN105743067A (zh) 一种自激活电路及具有该自激活电路的电池保护系统
WO2021258366A1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212435389U (zh) 一种光伏控制器的电池反接保护电路及光伏控制器
CN116865736A (zh) 一种mos管的高边驱动电路
CN114928147B (zh)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芯片以及电源模块
CN113541263A (zh) 一种便携式设备外接电源和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
CN212258491U (zh) 一种新型bms上电唤醒零电流关机电路
CN221177272U (zh) 一种多串锂电池保护板正控开关管快速关断电路
CN221767622U (zh) 一种电池充电自动极性转换装置
CN220421798U (zh) 一种mos管的高边驱动电路
CN218482683U (zh) 一种具有防止输出端电池反接的保护电路
CN219740345U (zh) 一种mos增强驱动电路及电池组保护电路
CN209896740U (zh) 可关断式电池供电装置、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6959365U (zh) 机器人充电电路及机器人
CN219938328U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20985640U (zh) 一种新型储能电源按键开关机电路
CN221652238U (zh) 一种负极保护断开后端口电压不为零的锂电池保护电路
CN218733404U (zh) 一种主控单元供电电源切换电路
CN214154063U (zh) 充电保护电路
CN215267712U (zh) 一种锂电池控制开关用的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