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6468U -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6468U
CN212336468U CN202021736013.2U CN202021736013U CN212336468U CN 212336468 U CN212336468 U CN 212336468U CN 202021736013 U CN202021736013 U CN 202021736013U CN 212336468 U CN212336468 U CN 212336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ast concrete
bottom plate
concrete bottom
groove
composite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60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占琦
李晓丽
王洪欣
樊则森
邱勇
王宁
方园
王庆华
韩嘉辉
曹茜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360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6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6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6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及设于预制混凝土底板顶侧的混凝土肋;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开设有多个用于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拼接的凹槽,各凹槽沿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一周边缘按预设要求分布,且各凹槽均分别贯穿预制混凝土底板的边缘。本申请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在预制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混凝土肋及凹槽,从而使得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可以实现双向受力,且能够保证其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使其便于生产和施工。

Description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国内民用装配式建筑楼盖体系大多采用预制桁架钢筋叠合板,当楼板跨度大于2.5m时,预制桁架钢筋叠合板在施工时板下必须设置支撑。目前,有些工程采用了一种预制预应力带肋的叠合板,此楼板适用于跨度较大、单向受力的情况,但需要进行张拉预应力筋,且难以实现双向受力,生产施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无法实现双向受力且生产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顶侧的混凝土肋;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开设有多个用于相邻两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拼接的凹槽,各所述凹槽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一周边缘按预设要求分布,且各所述凹槽均分别贯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边缘。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贯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同一侧边的所述凹槽按中间密两端疏的形式分布。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第一截面呈矩形、半圆形或倒梯形;
其中,所述第一截面与所述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边缘向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内部水平延伸的方向。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中分布有交错设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和横向受力钢筋。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中心与所述凹槽的底面重合,所述横向受力钢筋固定设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下方。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均截止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内部,且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均截止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内部。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周缘和/或底侧周缘形成有倒角型坡口。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肋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延伸,所述混凝土肋的第二截面呈矩形、T型、梯形或倒梯形;
其中,所述第二截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垂直。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肋上分布有底端延伸至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内以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及所述横向受力钢筋连接的吊装件。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还包括两端分别设于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凹槽中以连接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钢筋,浇筑于各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方的楼板现浇层,以及交错设于所述楼板现浇层中的纵向面筋及横向面筋。
本申请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在预制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混凝土肋,使得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整体性强、抗裂性好、承载力高和跨度适用范围大等优势,且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用量,降低造价、经济性好。并在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分布凹槽,从而使得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能够适用于跨度在2m~4.5m跨度内施工不需要支撑,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预应力钢筋张拉,可以实现双向受力,且能够保证其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使其便于生产和施工,并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从而促进国内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平面配筋图;
图4为图1中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横向配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预制混凝土底板;11、凹槽;12、坡口;20、混凝土肋;30、吊装件;40、纵向受力钢筋;50、横向受力钢筋;60、连接钢筋;70、楼板现浇层;80、纵向面筋;90、横向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进行说明。
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10以及混凝土肋20,其中,混凝土肋20设于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开设有多个凹槽11,各凹槽11沿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一周边缘按预设要求分布,且各凹槽11均分别贯穿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侧边缘,多个凹槽11用于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拼接。
请参阅图1,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分布有两个混凝土肋20,两个混凝土肋20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混凝土肋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请参阅图1,预制混凝土底板10呈矩形,其具有顶侧、底侧和四个侧边,则各凹槽11分布于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且各凹槽11分别对应贯穿预制混凝土的四个侧边,这样,在进行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拼接时,可通过将连接钢筋60的两端分别设于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对应的凹槽11中,从而能够将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形成钢筋连接,使得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能够实现双向受力。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预制混凝土底板10也可以呈方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中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在预制混凝土底板10上设置混凝土肋20,使得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整体性强、抗裂性好、承载力高和跨度适用范围大等优势,且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用量,降低造价、经济性好。通过在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分布凹槽11,从而使得该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能够适用于跨度在2m~4.5m跨度内施工不需要支撑,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预应力钢筋张拉,可以实现双向受力,且能够保证其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使其便于生产和施工,并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从而促进国内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3,贯穿预制混凝土底板10同一侧边的凹槽11按中间密两端疏的形式分布。当预制混凝土底板10呈矩形时,预制混凝土底板10具有四个侧边,每一个侧边的各凹槽11均是以中间密两端疏的形式分布,也即是靠近每一侧边的中间位置相邻凹槽11之间的间距较小,而靠近每一侧边的两端位置相邻凹槽11之间的间距较大,本申请通过将凹槽11以上述形式分布,从而使得拼接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连接钢筋60也以中间密两端疏的形式分布,进而使得相邻预制混凝土底板10靠近中间的位置连接更加牢固。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凹槽11的第一截面呈矩形,其中,第一截面与凹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而凹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为预制混凝土底板10边缘向预制混凝土底板10内部水平延伸的方向。本申请通过凹槽11呈矩形的设置,使得其加工简单,且便于连接钢筋60的安装。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1的第一截面也可以呈半圆形或倒梯形,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宽度范围为0.5m~3.2m,其纵向跨度范围为1m~6m,厚度范围为0.03m~0.1m。混凝土肋20的纵向长度与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纵向跨度相同,混凝土肋20的宽度范围为0.05m~0.4m,混凝土肋20的高度范围为0.03m~0.5m。凹槽11呈矩形,凹槽11的长度范围为0.1m~0.3m,凹槽11的宽度范围为0.02m~0.08m,凹槽11的深度范围为0.01m~0.08m,其中凹槽11的宽度方向是指凹槽11沿预制混凝土底板10外围一周延伸的方向。此外,预制混凝土底板10和混凝土肋20的混凝土等级均为C20~C60。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预制混凝土底板10中分布有交错设置的纵向受力钢筋40和横向受力钢筋50。具体地,纵向受力钢筋40沿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纵向延伸,横向受力钢筋50沿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横向延伸,且各纵向受力钢筋40与各横向受力钢筋50相互垂直交错连接。实际制作时,可先将纵向受力钢筋40和横向受力钢筋50相互交错捆绑,然后在纵向受力钢筋40和横向受力钢筋50的基础上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预制混凝土底板10。本申请通过上述纵向受力钢筋40和横向受力钢筋50的设置,使得预制该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强度更高。
其中,各纵向受力钢筋40与各横向受力钢筋50均采用HRB400级钢筋或其他种类符合规范的钢筋。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纵向受力钢筋40的中心与凹槽11的底面重合,横向受力钢筋50固定设于纵向受力钢筋40的下方。本申请通过纵向受力钢筋40上述位置的设置,使得纵向受力钢筋40与连接钢筋60在凹槽11处能够实现钢筋拼接,从而使得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底板10在拼接处满足结构受力。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纵向受力钢筋40的两端均截止于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内部,且横向受力钢筋50的两端均截止于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内部,也即是纵向受力钢筋40的两端及横向受力钢筋50的两端均未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10外,则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板侧不出筋,从而使得该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模具制造简单。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周缘形成有倒角型坡口12,具体地,预制混凝土底板10顶侧的四个侧边均形成有坡口12,坡口12呈倒角型并沿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一周延伸。本申请通过上述坡口12的设计,使得该预制混凝土底板10在制作的过程中便于混凝土灌实,且不易漏浆。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坡口12也可以设置在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底侧,或者在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和底侧均设有坡口12,即在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顶侧和/或底侧形成坡口12,此外,坡口12的形式也不局限于倒角型,也可以是其他类型,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混凝土肋20沿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纵向延伸,且混凝土肋20与凹槽11相互错开,从而使得混凝土肋20与连接钢筋60能够相互错开,不会产生结构干涉。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混凝土肋20中未设置钢筋。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需求,上述混凝土肋20中也可以设置钢筋,且钢筋的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设计来确定,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混凝土肋20的第二截面呈矩形,其中,第二截面与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纵向垂直。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混凝土肋20的第二截面也可以呈T型、梯形或倒梯形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混凝土肋20上分布有吊装件30,具体的,吊装件30为吊筋,吊筋的底端延伸至预制混凝土底板10内并分别与纵向受力钢筋40和横向受力钢筋50固定连接,吊筋的顶端凸出与混凝土肋20上,吊筋能够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将预制混凝土底板10吊装至预定高度。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吊装件30也可以是吊钉或吊环,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还包括连接钢筋60、楼板现浇层70、纵向面筋80和横向面筋90。连接钢筋60的两端分别设于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的凹槽11中以连接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10,楼板现浇层70浇筑于各预制混凝土底板10上方,纵向面筋80及横向面筋90交错设于楼板现浇层70中。在本实施例中,是将预制混凝土底板10制作好后吊装到工程后现浇混凝土。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这样做,还可以在混凝土肋20的内部采用局部轻质材料,或者将楼板现浇层70采用轻质材料填充后再浇筑混凝土,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顶侧的混凝土肋;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开设有多个用于相邻两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拼接的凹槽,各所述凹槽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一周边缘按预设要求分布,且各所述凹槽均分别贯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同一侧边的所述凹槽按中间密两端疏的形式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第一截面呈矩形、半圆形或倒梯形;
其中,所述第一截面与所述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边缘向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内部水平延伸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中分布有交错设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和横向受力钢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中心与所述凹槽的底面重合,所述横向受力钢筋固定设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均截止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内部,且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均截止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侧周缘和/或底侧周缘形成有倒角型坡口。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肋沿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延伸,所述混凝土肋的第二截面呈矩形、T型、梯形或倒梯形;
其中,所述第二截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肋上分布有底端延伸至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内以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及所述横向受力钢筋连接的吊装件。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还包括两端分别设于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凹槽中以连接相邻两预制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钢筋,浇筑于各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方的楼板现浇层,以及交错设于所述楼板现浇层中的纵向面筋及横向面筋。
CN202021736013.2U 2020-08-18 2020-08-18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12336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6013.2U CN212336468U (zh) 2020-08-18 2020-08-18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6013.2U CN212336468U (zh) 2020-08-18 2020-08-18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6468U true CN212336468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6013.2U Active CN212336468U (zh) 2020-08-18 2020-08-18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6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1546U (zh) 一种夹心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
CN113216484B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连接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
CN112144720B (zh) 一种错缝相扣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楼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8970388U (zh) 一种轻薄叠合楼板与成型钢筋桁架组合结构
CN113653235A (zh) 叠合板、叠合板与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738007A (zh) 桁架楼层板
CN111456318A (zh) 预制板、预制板的制作方法、堆放方法及施工方法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12336468U (zh)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N211143440U (zh) 一种装配式双向钢筋桁架楼板
CN111764249A (zh) 一种uhpc蜂窝预制板-钢箱梁的组合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160477A (zh)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N113123506B (zh) 一种基于uhpc的预制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及使用方法
CN111335530A (zh) 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CN215670416U (zh) 叠合板预制底板及叠合板拼接构造
CN21353944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2506971U (zh) 一种建筑用叠合板
CN214995101U (zh) 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底板及混凝土叠合板连接构造
CN212772980U (zh)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CN213174397U (zh) 一种uhpc混凝土整间预制叠合楼板
CN111101628B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板体系的frp片材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12064850A (zh) 桁架楼层板
CN113482219A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楼承板
CN102003005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楼盖
CN111576709A (zh) 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