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7081U -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7081U
CN212327081U CN202020810385.9U CN202020810385U CN212327081U CN 212327081 U CN212327081 U CN 212327081U CN 202020810385 U CN202020810385 U CN 202020810385U CN 212327081 U CN212327081 U CN 212327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distal end
outer tube
apex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103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英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103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7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7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7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引出导管、回流导管和体外循环装置,其中内管设于外管中,且内管远端伸出至外管远端外部,所述外管近端通过引出导管与体外循环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内管近端通过回流导管与所述体外循环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外管远端和内管远端由心脏的心尖侧进入,且所述外管远端置于心室内,所述内管远端置于主动脉内。本实用新型经心尖途径可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器械送入人体内相应部位,尤其适用于心脏停跳、急性泵衰竭等紧急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心室辅助循环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及高危冠心病患者等的介入治疗,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都是沿着主动脉下管到心室中,其通常包括泵血管、叶轮、导管轴套、驱动装置等结构,其中泵血管前端的进血口置于心室内,叶轮等置于主动脉中,工作时利用驱动装置驱动叶轮转动实现将心室内的血液泵入主动脉中,但该手术必须在X线下进行,且手术时间较长,对于心脏停跳、急性泵衰竭等紧急情况,这些装置无法完成抢救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经心尖途径可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器械送入人体内,尤其适用于心脏停跳、急性泵衰竭等紧急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引出导管、回流导管和体外循环装置,其中内管设于外管中,且内管远端伸出至外管远端外部,所述外管近端通过引出导管与体外循环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内管近端通过回流导管与所述体外循环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外管远端和内管远端由心脏的心尖侧进入,且所述外管远端置于心室内,所述内管远端置于主动脉内。
所述内管远端和外管远端均设有定位元件。
所述内管远端和外管远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内管远端设有扩张头端。
所述扩张头端包括扩张架和覆盖在所述扩张架上的导流膜,所述扩张架后端与所述内管远端相连,所述扩张架前端自动张开。
所述扩张架包括多个由记忆合金制作而成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后端与所述内管(1)远端连接,所述支撑梁前端为自由端,所述导流膜覆盖固设于各个支撑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由体表胸部穿刺心尖,经穿刺针腔送入导丝,导丝通过超声波监控及引导,导入至主动脉,然后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带有扩张管的鞘管至主动脉(Sendinger技术),之后拔出扩张管,经鞘管送入本实用新型的内管和外管,本实用新型经心尖途径可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器械送入心腔和大血管内,尤其适用于心脏停跳、急性泵衰竭等紧急情况,本实用新型植入后可短时间内(数小时)留在人体内代替心脏功能,给进一步抢救带来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内管远端和外管远端设有定位元件用于定位,保证内管远端和外管远端位置,并且内管远端和外管远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血液压力,并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血液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内管,2为外管,3为引出导管,4为回流导管,5为体外循环装置,6为心室,7为主动脉,8为连接端,9为扩张架,10为导流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2和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管1、外管2、引出导管3、回流导管4和体外循环装置5,其中内管1设于外管2中,且内管1远端伸出至外管2远端外部,所述外管2近端通过引出导管3与体外循环装置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内管1近端通过回流导管4与所述体外循环装置5的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2所示,所述外管2远端和内管1远端均由心脏的心尖侧刺入(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可用心脏超声装置确定穿刺部位,所述心脏超声装置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所述外管2远端置于心室6内,所述内管1远端置于主动脉7内,心室6内的血液沿着外管2流出体外并流入体外循环装置5中,再经体外循环装置5作用进入内管1中,最后沿着内管1流入主动脉7中,实现血液由心室6到主动脉7的循环。本实施例中,所述体外循环装置5为泵血装置,内含人工心脏泵,此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
所述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均设有定位元件,以便于实时监测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在人体内的位置,并判断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是否到位。所述定位元件可采用显影环或显影涂层配合显影设备实现定位,所述显影环或显影涂层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设置定位检测头,并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检测场发生系统实现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的精确定位。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定位方式主要包括磁场定位、电场定位等方式,其中磁场定位原理是在人体躯干外部产生一个空间编码的低频低功率磁场,在人体内部形成磁场梯度,并通过安装在医用元件上的磁感应器探查该磁场并反推出磁感应器所在位置,进而确定医用元件位置,而电场定位原理通常是利用电流电极在人体内部形成正交电流场,医用元件植入人体后,通过安装在医用元件上的电感应器检测电极之间的阻抗,进而显示元件走过的路径。无论何种定位方式,一般都配有一套包括电脑和显示屏在内的定位处理系统,带有感应器的医用元件在人体内游走的轨迹可通过定位处理系统换算处理并在显示屏上显示,供医生参考确认,比如对进入血管的起博电极进行定位时,在一些解剖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部位,如上下腔,三尖瓣、右室流出道等部位可以凭借医生的经验,对电极导管位置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上述系统,当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场发生系统为磁场发生系统时,所述定位检测头对应为磁感应器,所述检测场发生系统为电场发生系统时,所述定位检测头对应为电感应器,
利用定位检测头定位时,人体相应部位置于检测场发生系统中,然后开始下管作业,内管1和外管2进入人体后,所述定位检测头发出信号给定位处理系统,定位处理系统可将信号处理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医生通过观察定位处理系统的显示屏即可确认内管1和外管2是否下管准确。所述定位检测头、检测场发生系统、定位处理系统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均为市购产品。
所述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血液压力,并且由于心室和主动脉内的压力与心脏外的压力区别较大,也可以辅助判断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的位置,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血液温度。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
如图1~2所示,所述内管1远端可直接进入主动脉7中,如图4~5所示,所述内管1远端为连接端8并与一个扩张头端相连,所述扩张头端远端进入主动脉7中。
如图4所示,所述扩张头端包括扩张架9和覆盖在所述扩张架9上的导流膜10,所述扩张架9后端与所述内管1远端相连,所述扩张架9前端可自动张开,且张开同时将导流膜10撑开形成近似喇叭状的出血口,以使血流出血和缓,避免影响溶血指数等指标,并且减少对血细胞损伤。
所述扩张架9包括多个由记忆合金制作而成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后端与所述内管1远端的连接端8固连,所述支撑梁前端为自由端且呈发散射线状,所述导流膜10覆盖固设于各个支撑梁上,所述记忆合金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其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所述支撑梁由于记忆合金特性在植入前可压缩成非常小的体积方便植入,进入人体内并植入到位后,所述扩张头端在扩张架9记忆合金特性作用下可实现自动张开,所述导流膜10材质可采用聚合物材质,比如聚氨酯等,具备足够的弹性和强度,此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心室辅助循环装置都是沿着血管下入主动脉7中并进入到心室6内,并利用叶轮等结构将心室6内的血泵入主动脉7中,而沿着血管下管行程较长,对于急性心衰甚至心脏停跳等情况的患者很难及时施救。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由体表胸膛穿刺心尖(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可用心脏超声装置确定穿刺部位),经穿刺针腔送入导丝,导丝通过超声波监控及引导经过心室6后进入主动脉7,然后退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带有扩张管的鞘管至主动脉7(Sendinger技术),之后拔出扩张管,经鞘管送入本实用新型的内管1和外管2,如果内管1远端设有扩张头端,可将扩张头端压缩后送入鞘管,本实用新型植入到位后鞘管退出,此时若内管1远端设有扩张头端,所述扩张头端在记忆合金特性作用下可自动张开,然后启动体外循环装置5,心室6内的血液先进入外管2,再经体外循环装置5和内管1流入主动脉7中,
本实用新型的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定位元件配合相应设备判断是否到位,另外在主动脉7与心脏连接处有主动脉瓣防止血液回流,因此主动脉7中的血液不会回流到心室6中,并且心脏外壁有心包,本实用新型由心尖途径刺入,心室6内的血液会有少量经由刺入处溢出到心包内,但不会流出至心脏外,血液少量溢出至心包内没有影响,在所述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医生可根据血液压力温度情况调整体外循环装置5。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处理心衰非常严重导致的心脏停跳等问题,在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法及时进行或无效的情况可采用本实用新型,但这时其目的仅是为了挽救并延长维持病危患者生命,本实用新型植入后可短时间内(数小时)留在人体内代替心脏功能,给进一步抢救带来时间。

Claims (6)

1.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2)、引出导管(3)、回流导管(4)和体外循环装置(5),其中内管(1)设于外管(2)中,且内管(1)远端伸出至外管(2)远端外部,所述外管(2)近端通过引出导管(3)与体外循环装置(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内管(1)近端通过回流导管(4)与所述体外循环装置(5)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外管(2)远端和内管(1)远端由心脏的心尖侧进入,且所述外管(2)远端置于心室(6)内,所述内管(1)远端置于主动脉(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均设有定位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远端和外管(2)远端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远端设有扩张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头端包括扩张架(9)和覆盖在所述扩张架(9)上的导流膜(10),所述扩张架(9)后端与所述内管(1)远端相连,所述扩张架(9)前端自动张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架(9)包括多个由记忆合金制作而成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后端与所述内管(1)远端连接,所述支撑梁前端为自由端,所述导流膜(10)覆盖固设于各个支撑梁上。
CN202020810385.9U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Active CN212327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0385.9U CN212327081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0385.9U CN212327081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7081U true CN212327081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2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10385.9U Active CN212327081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7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8795B1 (en) Biomedical apparatus for pumping blood of a human or an animal patient through a secondary intra- or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JP2830440B2 (ja) カニューレ
US9981078B2 (en)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US8771165B2 (en)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cannula and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038979B (zh) 心脏搏动辅助系统
JP2002542899A (ja) 心臓機能を増大させる心臓補助法および装置
CN111632217A (zh) 一种设有中间叶轮的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CN109939282A (zh) 一种经皮左心辅助循环系统
CN204839438U (zh) 一种头端带有球囊的血管镜
Bloom et al. Negative ventricular diastolic pressure in beating heart studied in vitro and in vivo.
CN104146855A (zh) 心脏辅助装置
CN213100415U (zh) 一种体外驱动心室辅助装置
CN212327081U (zh) 一种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CN114177515A (zh) 一种体外左心室辅助装置
CN201519326U (zh) 心脏搏动辅助系统
JP2888609B2 (ja) 血液補助循環装置
CN102872486A (zh) 心脏搏动辅助系统
CN112138247A (zh) 一种门控造影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CN111529789A (zh) 心尖刺入式心室循环辅助装置
Nitta et al.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sack-typ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nd drive system
CN107441614A (zh) 一种可滑动多腔引流管
CN210812926U (zh) 一种顺序球囊反搏式左心辅助装置
CN212547849U (zh) 一种门控造影注射装置
CN114191702A (zh) 一种具有压力感知自动调控功能的体外主动脉反博装置
CN209048760U (zh) 一种主动脉外反搏心室衰竭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