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6107U - 一种防烫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烫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6107U
CN212326107U CN202020385867.4U CN202020385867U CN212326107U CN 212326107 U CN212326107 U CN 212326107U CN 202020385867 U CN202020385867 U CN 202020385867U CN 212326107 U CN212326107 U CN 212326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handle
scald
pot cover
water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858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爱平
陈艳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Cooking & Kitc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Cooking &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Cooking & Kitc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Cooking &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858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6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6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6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锅,涉及厨具技术领域,防烫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的顶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手柄;以及所述锅盖能够配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的底部围绕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至少一个倒水槽;所述锅盖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上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二手柄能够置于所述配合槽中以使得所述锅盖固定在所述锅体的一侧。该防烫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不易烫伤手。

Description

一种防烫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烫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家用汤锅包括锅体、锅盖,锅盖上设有固定式手柄和盖珠,锅体手柄设为固定式,当需要将锅内汤、水倒出时,则需要先将锅盖揭开,才能倒出,该普通式家用汤锅存在容易烫伤手,且操作极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烫锅,该防烫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不易烫伤手。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烫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的顶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手柄;以及所述锅盖能够配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的底部围绕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至少一个倒水槽;所述锅盖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上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二手柄能够置于所述配合槽中以使得所述锅盖固定在所述锅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手柄的的中心线与所述锅盖的上端面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α>15°。
可选地,所述倒水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倒水槽相对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手柄的中心线和两个所述倒水槽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倒水槽包括第一倒水槽和第二倒水槽,所述第一倒水槽的槽口大于所述第二倒水槽的槽口。
可选地,所述锅盖朝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两侧上设有防滑件。
可选地,防烫锅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二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锅盖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帽和螺母,所述固定帽穿过所述第二手柄和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锅盖朝向所述第一手柄的两侧设有凸起件,所述第一手柄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起件能够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锅体焊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密封圈上设有至少一个倒水槽,双手握住锅体两侧的第一手柄,大拇指按压锅盖相对应的两侧,将防烫锅翻转倾斜一定角度之后,防烫锅内的汤、水能够从倒水槽处倒出。该防烫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省力,且不易烫伤手。此外,在密封圈上开槽形成倒水槽即可,工艺和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防烫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防烫锅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锅盖的第二手柄配合在锅体的配合槽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锅盖的第二手柄配合在锅体的配合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锅盖的第二手柄支撑在平面上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第一手柄-11,配合槽-111,限位槽-112,锅盖-2,密封圈-21,倒水槽-22,第一倒水槽-221,第二倒水槽-222,第二手柄-23,防滑件-24,凸起件-25,固定装置-3,固定座-31,固定帽-32,螺母-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烫锅的具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烫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体1的顶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手柄11;以及锅盖2能够配合在锅体1上,锅盖2的底部围绕设置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上设有至少一个倒水槽2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密封圈21上设有至少一个倒水槽22,双手握住锅体1 两侧的第一手柄11,大拇指按压锅盖2相对应的两侧,将防烫锅翻转倾斜一定角度之后,防烫锅内的汤、水能够从倒水槽处倒出。该防烫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省力,且不易烫伤手。此外,在密封圈上开槽形成倒水槽22即可,工艺和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锅盖2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二手柄23,第一手柄11上设有配合槽111,第二手柄23能够置于配合槽111中以使得锅盖2固定在锅体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锅盖2揭开后能够通过第二手柄23配合在配合槽111的方式固定在锅体1的一侧,便于放置锅盖2,且稳定性好。
可选地,由于第二手柄23的的中心线与锅盖2的上端面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α>15°,如图5所示,第二手柄23、锅盖2以及平面围成三角形,因此,锅盖2能够稳定地立在平面上,结合上段描述可知,锅盖2具有两种固定方式,使用方便。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倒水槽22为两个,两个倒水槽22相对间隔设置,方便用户从任意一侧倒出汤、水,选择不单一,使用方便。
可选地,第二手柄23的中心线和两个倒水槽22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起到定位识别作用,方便用户定位锅盖2的位置以及方便倒水。
可选地,如图4所示,倒水槽22包括第一倒水槽221和第二倒水槽222,第一倒水槽221的槽口大于第二倒水槽222的槽口,第一倒水槽221和第二倒水槽222的槽口设定不同,可以满足用户倒水量大小和倒水速度的需求,第一倒水槽221和第二倒水槽222的槽口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锅盖2朝向第一手柄11的两侧上设有防滑件24。需要说明的是,双手握住锅体1两侧的第一手柄11,大拇指按压锅盖2相对应的两侧上的防滑件24,将防烫锅翻转倾斜一定角度之后,防烫锅内的汤、水能够从倒水槽22处倒出。防滑件24避免了手打滑。补充说明的是,防滑件24由耐高温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避免大拇指按压时温度过高而烫伤。
可选地,如图1所示,防烫锅还包括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能够将第二手柄23固定连接在锅盖2上,稳定性好,较牢固。
可选地,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座31、固定帽32和螺母33,固定帽32穿过第二手柄23和固定座31与螺母33螺纹连接,能够将第二手柄 23固定在锅盖2上。补充说明的是,固定座31、固定帽32和螺母33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可选地,如图2所示,锅盖2朝向第一手柄11的两侧设有凸起件25,第一手柄11上设有限位槽112,凸起件25能够置于限位槽112内以限定锅盖2置于锅体1上的位置,更快捷地对准锅盖2的位置,便于倒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锅盖2也可以直接与锅体1配合,不限定为凸起件25置于限位槽112内一种放置方式。
可选地,第一手柄11与锅体1焊接,连接效果好,且无需中间连接件,节约了原料成本。
如图1至5所示的防烫锅的使用步骤:当需要将锅体1内的汤、水倒出锅体1外时,双手握住锅体1两侧的第一手柄11,大拇指按压锅盖2相对应的两侧上的防滑件24,将防烫锅翻转倾斜一定角度之后,防烫锅内的汤、水能够从第一倒水槽221或者第二倒水槽222处倒出。当需要将锅盖2揭开放置时,可以选择将锅盖2的第二手柄23配合在锅体1的配合槽111内,也可以选择立在平面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安装”、“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烫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所述锅体(1)的顶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手柄(11);以及
锅盖(2),所述锅盖(2)能够配合在所述锅体(1)上,所述锅盖(2)的底部围绕设置有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上设有至少一个倒水槽(22);所述锅盖(2)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二手柄(23),所述第一手柄(11)上设有配合槽(111),所述第二手柄(23)能够置于所述配合槽(111)中以使得所述锅盖(2)固定在所述锅体(1)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23)的中心线与所述锅盖的上端面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α>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水槽(22)为两个,两个所述倒水槽(22)相对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23)的中心线和两个所述倒水槽(22)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水槽(22)包括第一倒水槽(221)和第二倒水槽(222),所述第一倒水槽(221)的槽口大于所述第二倒水槽(222)的槽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朝向所述第一手柄(11)的两侧上设有防滑件(2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能够将所述第二手柄(23)固定连接在所述锅盖(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座(31)、固定帽(32)和螺母(33),所述固定帽(32)穿过所述第二手柄(23)和所述固定座(31)与所述螺母(33)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朝向所述第一手柄(11)的两侧设有凸起件(25),所述第一手柄(11)上设有限位槽(112),所述凸起件(25)能够置于所述限位槽(112)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11)与所述锅体(1)焊接。
CN202020385867.4U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防烫锅 Active CN212326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5867.4U CN212326107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防烫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5867.4U CN212326107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防烫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6107U true CN212326107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85867.4U Active CN212326107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防烫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6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26107U (zh) 一种防烫锅
AU2012304259B2 (en) Kettle
CN108078316B (zh) 一种带有简易搅拌功能的饮水杯
CN213922190U (zh) 一种把手可调式容器
CN208822583U (zh) 一种防溅油挡板及锅铲
CN218960468U (zh) 手冲壶提手结构
CN216393807U (zh) 一种双握手位咖啡水壶
CN219680267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保温杯固定机构
CN206182993U (zh) 智能锅
CN213282439U (zh) 水壶
CN210582260U (zh) 一种便携式辅食搅拌机的食物料理杯体
CN215385977U (zh) 一种带卡槽结构的陶瓷中药锅
CN210540945U (zh) 一种便携多功能暖奶器
CN214048378U (zh) 一种方便使用和移动的热水杯
CN208301428U (zh) 一种方便搅拌的杯型结构
CN203168841U (zh) 改进的锅
CN215348322U (zh) 一种倒水汤锅
CN218683561U (zh) 一种杯子
CN210383593U (zh) 一种锁盖倒水的锅具
CN210077263U (zh) 三合壶
CN201510024U (zh) 方便闷茶的茶壶
CN201388895Y (zh) 多功能水壶
CN218076700U (zh) 一种户外直饮过滤水杯
CN201987269U (zh) 炖煮烧水多用壶
CN213309068U (zh) 一种家庭用保温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