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7263U - 三合壶 - Google Patents
三合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77263U CN210077263U CN201920793346.XU CN201920793346U CN210077263U CN 210077263 U CN210077263 U CN 210077263U CN 201920793346 U CN201920793346 U CN 201920793346U CN 210077263 U CN210077263 U CN 2100772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ttle
- kettle body
- rotating
- opening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合壶,包括壶盖和壶身,所述壶身包括上壶身和下壶身,所述下壶身的顶部呈圆环形开口状,侧壁设有壶把;所述上壶身侧壁上设有壶嘴,所述上壶身的上下两端面均呈圆环形开口状,其上端面开口为第二开口,下端面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上壶身下端可拆卸旋转连接于所述下壶身上端;所述壶盖可拆卸盖合于所述上壶身的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上壶身旋转连接于下壶身上端,将壶盖盖合于所述第二开口上,即将可将壶盖、上壶身、下壶身三部分连接,连接方便;由于壶盖、上壶身、下壶身可拆卸连接,清洗茶壶时,将壶盖、上壶身、下壶身拆分,便于清理壶内茶渣等,以及便于清洗壶身内部以及壶盖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合壶。
背景技术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等组成,壶身有壶嘴、壶把等部分。泡茶时,通常将茶叶直接放在茶壶内,导致茶壶需要经常清洗,然而现有茶壶具有清洗不方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合壶,用以解决现有茶壶清洗不方便的缺陷。
一种三合壶,包括壶盖和壶身,所述壶身包括上壶身和下壶身,
所述下壶身的顶部呈圆环形开口状,侧壁设有壶把;
所述上壶身侧壁上设有壶嘴,所述上壶身的上下两端面均呈圆环形开口状,其上端面开口为第二开口,下端面开口为第一开口;
所述上壶身下端可拆卸旋转连接于所述下壶身上端;
所述壶盖可拆卸盖合于所述上壶身的第二开口。
优选的,所述下壶身上端设有中空圆柱状凸起,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两端开口,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内壁与所述下壶身上端内壁对齐,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外径小于所述下壶身上端外径,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上端内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两个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上端朝远离中空圆柱状凸起中心方向水平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两个定位凸块沿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内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上壶身下端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上壶身靠近下端的内壁沿水平方向向圆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设有与所述两个定位凸块对应的缺口,用于供所述定位凸块从所述缺口进入或离开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
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的外径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内径相等,所述定位凸块从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后,所述连接部下端面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端面抵接,使得上壶身和下壶身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壶身与壶嘴一体成型,所述下壶身与壶把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壶盖中心部位设有竖向通孔。
优选的,所述壶嘴旋转至壶把所在位置时,壶嘴下端面与壶把上端面形状匹配,使得壶嘴下端面能够放置壶把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上壶身连接壶嘴部位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壶嘴的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可拆卸盖合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上盖与下盖通过连接柱连接;
所述三合壶还包括壶盖固定结构,所述壶盖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上壶身上,且位于壶嘴和第二开口之间;
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位于壶盖上,所述弹性带中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外两侧通过金属丝围成,所述安装槽大小与连接柱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柱穿过安装槽后,所述弹性带下端压在下盖上端;
所述弹性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
所述连接块位于壶把与壶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壶盖内沿壶盖轴线开设有第二旋转槽、第三旋转槽,所述第三旋转槽贯穿第二旋转槽,所述第三旋转槽下端贯穿壶盖下端,所述壶盖内还开设有第一旋转槽,所述第一旋转槽与第二旋转槽平齐,所述第一旋转槽与第二旋转槽侧面连通;
所述三合壶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上端转动套接在第三旋转槽内;
两个搅动杆,所述两个搅动杆分别铰接在旋转套下端两侧;
第一旋转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齿轮固定套接在旋转套顶部,所述第一旋转齿轮转动套接在第二旋转槽内;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转动套接在第一旋转槽内,所述旋转杆贯穿第一旋转槽上下端,且所述旋转杆上端贯穿所述壶盖上端;
第二旋转齿轮,所述第二旋转齿轮固定套接在旋转杆上,所述第二旋转齿轮与第一旋转齿轮啮合传动;
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固定安装在旋转杆顶端;
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套接在壶盖中心顶部;
螺杆,所述螺杆中部转动套接在旋转套内,所述螺杆贯穿壶盖上下端,所述螺杆顶部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在螺母内;
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固定安装在螺杆顶端;
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底端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均可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旋转环,所述旋转环转动套接在螺杆底部;
两个环状限位部件,所述两个环状限位部件分别固定套接在旋转环上下两端的螺杆上;
两个连接杆,所述两个连接杆分别铰接在旋转环两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旋转环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搅动杆底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壶身和上壶身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壶身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壶盖与壶盖固定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壶盖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壶盖与搅拌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盖;11、上盖;12、连接柱;13、下盖;14、第二旋转槽;15、第一旋转槽;16、第二旋转齿轮;17、旋转杆;18、第一旋转齿轮;19、旋转套;110、搅动杆;111、连接杆;112、旋转环;113、螺杆;114、环状限位部件;115、第一卡接块;116、第二卡接块;117、卡槽;118、第三旋转槽; 119、螺母;120、旋转把手;2、壶身;21、下壶身;211、壶把;212、定位凸块;2121、连接部;213、中空圆柱状凸起;22、上壶身;221、壶嘴;222、第二开口;223、圆环状限位凸起;2231、缺口;3、固定块;4、连接块;5、弹性带;51、金属丝;5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合壶,如图1-3所示,包括壶盖1和壶身2,
所述壶身2包括上壶身22和下壶身21,
所述下壶身21的顶部呈圆环形开口状,侧壁设有壶把211;
所述上壶身22侧壁上设有壶嘴221,所述上壶身22的上下两端面均呈圆环形开口状,其上端面开口为第二开口222,下端面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连通下壶身
所述上壶身22下端可拆卸旋转连接于所述下壶身21上端;如上壶身22 采用螺纹旋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于下壶身21上端,螺纹连接具有连接方便、牢固的优点;
所述壶盖1可拆卸盖合于所述上壶身22的第二开口22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壶身2包括上壶身 22和下壶身21,使用时,将上壶身22下端旋转连接于下壶身21上端,将壶盖1盖合于所述第二开口222上,即将可将壶盖1、上壶身22、下壶身21三部分连接,连接方便;由于壶盖1可拆卸盖合于上壶身22,且上壶身22下端可拆卸旋转连接于下壶身21上端,清洗茶壶时,首先将壶盖1从上壶身22上拆卸,然后将上壶身22从下壶身21拆卸下来,便于清理壶内茶渣等,以及便于清洗壶身2内部以及壶盖1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下壶身21上端设有中空圆柱状凸起 213,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213两端开口,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213内壁与所述下壶身21上端内壁对齐,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213外径小于所述下壶身21 上端外径,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213上端内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两个定位凸块 212,所述定位凸块212上端朝远离中空圆柱状凸起213中心方向水平延伸、形成连接部2121,所述两个定位凸块212沿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内周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壶身22下端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上壶身22靠近下端的内壁沿水平方向向圆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起223,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设有与所述两个定位凸块212对应的缺口2231,用于供所述定位凸块212从所述缺口2231进入或离开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
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213的外径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内径相等,所述定位凸块212从所述缺口2231进入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后,所述连接部2121下端面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端面抵接,使得上壶身22和下壶身21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将上壶身22与下壶身21连接时,将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套在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外周,将下壶身21的定位凸块212从所述缺口2231进入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使得所述定位凸块212的所述连接部2121下端面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端面抵接,使得上壶身22 和下壶身21连接,旋转连接方便;上壶身和下壶身装配完成后下壶身上端面与上壶身下端面接触配合,配合紧密,且连接部2121下端面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端面抵接,使得上壶身22和下壶身21连接,上述平面接触限位连接具有连接牢固、连接配合处配合紧密的优点,以上实现上壶身和下壶身连接牢固,当上壶身和下壶身装配完成且装水后倾斜壶身倒水时不会使得上壶身掉落,且上壶身和下壶身配合处配合紧密,使得壶身装水时不会漏水;当需要将上壶身22和下壶身21拆分时,将所述定位凸块212旋转至缺口2231,从所述缺口2231离开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223即可将上壶身22与下壶身21拆分;上述结构便于上壶身22与下壶身21连接与拆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壶身22与壶嘴221一体成型,所述下壶身21与壶把211一体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壶身22与壶嘴221一体成型,下壶身21与壶把21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具有连接牢固的优点,从而上壶身 22与壶嘴221连接牢固,下壶身21与壶把211连接牢固,从而提高了壶身2 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壶盖1中心部位设有竖向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所述壶盖1中心部位设有竖向通孔,可通过竖向通孔插入搅拌棒搅拌壶内饮品,使得壶内饮品混合均匀。
此外,壶盖上的小孔是进空气的。这个小孔把茶壶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大气连在一起。当使用者往外到水时,水从壶嘴里流出来,壶里的空间增大,外面的空气就及时从小孔进到壶里,使壶里空气的压力与外面大气的压力相同,水就会不断地从壶嘴里流出来。
如果没有这个小孔,或者把这个小孔堵上,空气不能随时流进茶壶里,水从壶嘴流出后,壶里的空气压力小,外面大气的压力大,壶里的水就倒不出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壶嘴221旋转至壶把211所在位置时,壶嘴221下端面与壶把211上端面形状匹配,使得壶嘴下端面能够放置壶把上端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所述壶嘴221旋转至壶把211所在位置时,壶嘴221下端面与壶把211上端面形状匹配,使得壶嘴下端面能够放置壶把上端面,壶嘴221下端面位于壶把211上端面,此时提起壶把211向下倾斜,壶嘴221不会流出水,便于拿取壶,防止提起壶过程中不小心向下倾斜,导致水沿壶嘴221流出,浪费水或者产生烫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上壶身22连接壶嘴221部位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壶嘴221的连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壶身2连接壶嘴221部位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壶嘴221的连通孔,便于壶身2内水沿连通孔进入壶嘴221后流出,且设置若干连通孔,与将壶嘴221与上壶身22连接处整体贯通容易加快茶水变冷相比,能够减缓茶水变冷,且能够阻挡茶叶或是浸泡物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所述壶盖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3,所述下盖13可拆卸盖合与所述第二开口222,所述上盖11与下盖13通过连接柱 12连接;
所述三合壶还包括壶盖1固定结构,所述壶盖1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固定连接在上壶身22上,且位于壶嘴221和第二开口222之间;
弹性带5,所述弹性带5位于壶盖1上,所述弹性带5中间设有安装槽52,所述安装槽52的内外两侧通过金属丝51围成,所述安装槽52大小与连接柱 12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柱12穿过安装槽52后,弹性带5下端压在下盖13 上端;
所述弹性带5一端连接有连接块4,另一端与固定块3连接;
所述连接块4位于壶把211与壶盖1之间,连接块4可放在在壶把211上端,以便手握壶把211时手指按住连接块4,使得连接块4向下挤压下盖13,下盖13受弹性带5的压力力压紧到所述第二开口222处,有效地防止了壶盖1 脱落。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通过手握壶把211 时手指按住连接块4,弹性带5向下挤压下盖13,下盖13受力贴紧所述第二开口222,有效地防止了壶盖1脱落,避免了壶内水外溅,且仅使用一只手即可,不需要一只手提壶把211,另一只手按住壶盖1,从而使得使用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壶盖1内沿壶盖1轴线开设有第二旋转槽14、第三旋转槽118,所述第三旋转槽118贯穿第二旋转槽14,所述第三旋转槽118下端贯穿壶盖1下端,所述壶盖1内还开设有第一旋转槽15,所述第一旋转槽15与第二旋转槽14平齐,所述第一旋转槽15与第二旋转槽14侧面连通;
所述三合壶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旋转套19,所述旋转套19上端转动套接在第三旋转槽118内;
两个搅动杆110,所述两个搅动杆110分别铰接在旋转套19下端两侧;
第一旋转齿轮18,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8固定套接在旋转套19顶部,所述第一旋转齿轮18转动套接在第二旋转槽14内;
旋转杆17,所述旋转杆17转动套接在第一旋转槽15内,所述旋转杆17 贯穿第一旋转槽15上下端,且所述旋转杆16上端贯穿所述壶盖上端;
第二旋转齿轮16,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6固定套接在旋转杆17上,所述第二旋转齿轮16与第一旋转齿轮18啮合传动;
第一卡接块115,所述第一卡接块115固定安装在旋转杆17顶端;
螺母119,所述螺母119固定套接在壶盖1中心顶部;
螺杆113,所述螺杆113中部转动套接在旋转套19内,所述螺杆113贯穿壶盖1上下端,所述螺杆113顶部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在螺母119内;
第二卡接块116,所述第二卡接块116固定安装在螺杆113顶端;
旋转把手120,所述旋转把手120底端设有卡槽117,所述第一卡接块115、第二卡接块116均可卡接在所述卡槽117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块115和第二卡接块116为大小形状相同的正方体结构,所述卡槽117为恰好配合一卡接块115和第二卡接块116的正方形槽。
旋转环112,所述旋转环112转动套接在螺杆113底部;
两个环状限位部件114,所述两个环状限位部件114分别固定套接在旋转环112上下两端的螺杆113上;
两个连接杆111,所述两个连接杆111分别铰接在旋转环112两侧,所述连接杆111一端与旋转环112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杆111另一端与搅动杆110 底端铰接。该实施例中,可在壶盖上位于轴线一侧设置上述竖向通孔,竖向通孔是进空气的,这个竖向通孔把茶壶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大气连在一起,当使用者往外到水时,水从壶嘴里流出来,壶里的空间增大,外面的空气就及时从竖向通孔进到壶里,使壶里空气的压力与外面大气的压力相同,水就会不断地从壶嘴里流出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使用时,将旋转把手 120通过卡槽117和第二卡接块116卡接在螺杆113上,转动旋转把手120,旋转把手120带动螺杆113转动,螺杆113在螺母119内转动并且下移,螺杆113 通过环状限位部件114带动旋转环112下移,旋转环112通过连接杆111下拉搅动杆110,使得搅动杆110向下闭合,从而方便搅动杆110通过第二开口222 进入壶内,当壶盖1盖在第二开口222后,旋转把手120带动螺杆113转动,使得旋转环112上移,旋转环112通过连接杆111上抬搅动杆110,搅动杆110 张开适宜角度,将旋转把手120从螺杆113上取下,旋转把手120通过卡槽117 和第一卡接块115卡接在旋转杆17上,转动旋转把手120,旋转把手120通过旋转杆17带动第二旋转齿轮16转动,第二旋转齿轮16通过第一旋转齿轮18 带动旋转套19转动,旋转套19带动搅动杆110对壶内饮品进行搅拌,便于将壶内饮品搅拌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三合壶,包括壶盖和壶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身包括上壶身和下壶身,
所述下壶身的顶部呈圆环形开口状,侧壁设有壶把;
所述上壶身侧壁上设有壶嘴,所述上壶身的上下两端面均呈圆环形开口状,其上端面开口为第二开口,下端面开口为第一开口;
所述上壶身下端可拆卸旋转连接于所述下壶身上端;
所述壶盖可拆卸盖合于所述上壶身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壶身上端设有中空圆柱状凸起,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两端开口,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内壁与所述下壶身上端内壁对齐,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外径小于所述下壶身上端外径,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上端内壁设有向上延伸的两个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上端朝远离中空圆柱状凸起中心方向水平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两个定位凸块沿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内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上壶身下端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上壶身靠近下端的内壁沿水平方向向圆心延伸,形成圆环状限位凸起,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设有与所述两个定位凸块对应的缺口,用于供所述定位凸块从所述缺口进入或离开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
所述中空圆柱状凸起的外径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内径相等,所述定位凸块从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后,所述连接部下端面与所述圆环状限位凸起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端面抵接,使得上壶身和下壶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壶身与壶嘴一体成型,所述下壶身与壶把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中心部位设有竖向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壶身连接壶嘴部位内壁设有若干连通壶嘴的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旋转至壶把所在位置时,壶嘴下端面与壶把上端面形状匹配,使得壶嘴下端面能够放置壶把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可拆卸盖合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上盖与下盖通过连接柱连接;
所述三合壶还包括壶盖固定结构,所述壶盖固定结构包括: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上壶身上,且位于壶嘴和第二开口之间;
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位于壶盖上,所述弹性带中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外两侧通过金属丝围成,所述安装槽大小与连接柱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柱穿过安装槽后,所述弹性带下端压在下盖上端;
所述弹性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
所述连接块位于壶把与壶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盖内沿壶盖轴线开设有第二旋转槽、第三旋转槽,所述第三旋转槽贯穿第二旋转槽,所述第三旋转槽下端贯穿壶盖下端,所述壶盖内还开设有第一旋转槽,所述第一旋转槽与第二旋转槽平齐,所述第一旋转槽与第二旋转槽侧面连通;
所述三合壶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上端转动套接在第三旋转槽内;
两个搅动杆,所述两个搅动杆分别铰接在旋转套下端两侧;
第一旋转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齿轮固定套接在旋转套顶部,所述第一旋转齿轮转动套接在第二旋转槽内;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转动套接在第一旋转槽内,所述旋转杆贯穿第一旋转槽上下端,且所述旋转杆上端贯穿所述壶盖上端;
第二旋转齿轮,所述第二旋转齿轮固定套接在旋转杆上,所述第二旋转齿轮与第一旋转齿轮啮合传动;
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固定安装在旋转杆顶端;
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套接在壶盖中心顶部;
螺杆,所述螺杆中部转动套接在旋转套内,所述螺杆贯穿壶盖上下端,所述螺杆顶部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在螺母内;
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固定安装在螺杆顶端;
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底端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均可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旋转环,所述旋转环转动套接在螺杆底部;
两个环状限位部件,所述两个环状限位部件分别固定套接在旋转环上下两端的螺杆上;
两个连接杆,所述两个连接杆分别铰接在旋转环两侧,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旋转环一侧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搅动杆底端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93346.XU CN210077263U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三合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93346.XU CN210077263U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三合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77263U true CN210077263U (zh) | 2020-02-18 |
Family
ID=6948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93346.XU Active CN210077263U (zh) | 2019-05-29 | 2019-05-29 | 三合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77263U (zh) |
-
2019
- 2019-05-29 CN CN201920793346.XU patent/CN2100772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07949U (zh) | 过滤效果好的出液装置 | |
CN109512229B (zh) | 一种保温杯滤网装置 | |
CN210077263U (zh) | 三合壶 | |
CN206043813U (zh) | 滴漏式随行杯 | |
CN210407944U (zh) | 新型结构的泡茶碗 | |
CN108125493A (zh) | 一种自动茶具及控制方法 | |
EP3967188B1 (en) | Teapot | |
CN210643548U (zh) | 方便更换茶叶的泡茶壶 | |
CN210493611U (zh) | 方便使用的茶漏杯盖 | |
CN212261056U (zh) | 一种新型泡茶杯 | |
CN201052039Y (zh) | 带网盒的茶杯 | |
CN204049041U (zh) | 一种旋转式泡壶 | |
CN210471767U (zh) | 使用方便的泡茶壶 | |
CN212729547U (zh) | 一种多功能器具 | |
CN2914886Y (zh) | 泡茶器 | |
CN216754112U (zh) | 一种旋开式半自动茶具 | |
CN209846786U (zh) | 一种便携式密封直饮咖啡杯 | |
CN212678855U (zh) | 一种泡茶杯 | |
CN208463535U (zh) | 一种杯底可拆卸的茶杯 | |
CN108065780B (zh) | 一种咖啡机 | |
CN216416708U (zh) | 一种壶盖和采用该壶盖的泡茶壶 | |
CN210471786U (zh) | 泡茶杯 | |
CN215226598U (zh) | 一种新型茶具 | |
CN213128991U (zh) | 一种具有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功能性水杯 | |
CN221242437U (zh) | 一种保温隔热双层水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