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5576U - 防护帽 - Google Patents

防护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5576U
CN212325576U CN202021330585.0U CN202021330585U CN212325576U CN 212325576 U CN212325576 U CN 212325576U CN 202021330585 U CN202021330585 U CN 202021330585U CN 212325576 U CN212325576 U CN 212325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helmet
interlayer
protectiv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05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勋
王新胜
秦毅
王纲
陈俊昕
李晓庆
李盟
王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305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5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5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5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帽,包括:夹层,由柔性抗冲击材料制成,所述夹层内设置有添加层,所述添加层由防刺穿材料制成;第一防护层,设置在所述夹层的上侧,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防护层,设置在所述夹层的下侧,由弹性材料制成。佩戴舒适且能够抗冲击和防刺穿。

Description

防护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帽。
背景技术
在建筑、煤矿、冶金等行业,安全帽是防护施工作作业人员头部安全最常用的手段,其中帽壳多由金属和硬质塑料组成的硬质外壳,硬质外壳会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而硬质外壳坚硬,不便于携带,佩戴也不舒适。普通的软质帽子佩戴舒适,但是没有抗冲击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护帽,佩戴舒适且能够抗冲击和防刺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包括:夹层,由柔性抗冲击材料制成,夹层内设置有添加层,添加层由防刺穿材料制成;第一防护层,设置在夹层的上侧,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防护层,设置在夹层的下侧,由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均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可以通过弹性变形而缓冲一定的冲击,而夹层由一体成型的抗冲击柔性材料制成,即防护帽不仅具有抗冲击作用而且为软质结构,佩戴比硬质外壳的安全帽更舒适。另外,夹层内还设置有防刺穿材料,所以防护帽不仅舒适,也具有抗冲击和防刺穿的功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制成第一防护层的弹性材料包括真皮、聚氨酯皮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聚氯乙烯材料PVC、聚碳酸酯PC和尼龙布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组合。制成设置在夹层上侧的第一防护层的弹性材料,主要考虑防护和耐磨损两个方面;例如:真皮,具有很高的透气性,韧性好、耐磨、表面有毛孔、质感松软;聚氨酯皮革,接近真皮面料,保持真皮松软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吸水不易膨胀变形而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尼龙布,强度高、耐磨性、回弹性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具有耐磨性,抗撕裂性,屈扰强度都是优良的;拉伸强度高,伸长率大,长期压缩永久变形率低等优点;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有优良的着色性,触感柔软,耐候性,抗疲劳性和耐温性,加工性能优越,无须硫化,可以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既可以二次注塑成型,与PP、PE、PC、PS、ABS等基体材料包覆粘合,也可以单独成型;聚氯乙烯材料PVC,材质比较轻、防水防潮、阻燃隔热的特点;聚碳酸酯PC,具高强度、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高度透明性、自由染色性、成形收缩率低、尺寸安定性良好耐疲劳性佳、耐候性佳、电气特性优、无味无臭对人体无害符合卫生安全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制成第二防护层的弹性材料包括弹性无纺布和莱卡布中的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材料的组合。制成设置在帽体内层的第二防护层的弹性材料,主要考虑透气、舒适和防护这几个方面;例如:弹性无纺布,具有质轻、柔软、透气等优点;莱卡布,具有柔软、高弹力、抗皱性好、吸湿快干、手感滑爽以及尺度稳定性好,易于打理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护层下侧还设置有柔软的衬垫。柔软的衬垫触感更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层上侧还设置有耐磨层。在第一防护层上再设置一层耐磨层,可以有效避免第一防护层磨损而影响防护帽的防护作用,增加防护帽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夹层包括帽檐部、头顶部、前额部、后脑部以及左右两侧部,添加层设置在夹层内的头顶部、前额部以及后脑部。由于防刺布成本较高,所以,主要在重点部位添加防刺布,以避免使用者重要部位如头顶、前额和后脑勺等部位被刺而使使用者受到重要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护帽还包括松紧调节器,松紧调节器设置在帽体后侧,由于不同的使用人员头围大小不同,防护帽设置固定帽围的话,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戴着过大容易掉落或一部分人戴着过紧甚至戴不上去,设置松紧调节器,既可以增加防护帽的普适性,又可以增加防护帽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帽体顶部及两侧设置有透气孔,用于通风排气。通过将帽体顶部及两侧设置有透气孔,可以使防护帽透气,避免使用者戴着防护帽出现闷热的情况,增加防护帽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帽体侧面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与透气孔连接,用于汗液导流。在使用者头部出汗比较多的情况下,仅仅使用透气孔无法使汗液完全挥发,设置导流槽,可以使未挥发的汗液沿导流槽流出,使得使用者头部干爽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护帽还包括帽带,帽带的两端与帽体的两侧固定连接。防护帽设置的帽带可以使防护帽牢牢佩戴在头上,避免防护帽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的正面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上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敷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注料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熟化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成型工艺的开模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防护层100、下模具100a、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200、上模具200a、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夹层300、夹层材料300a、添加层310、导流槽410、透气孔420、连接槽421、松紧调节器500、第一连接件510、第一粘贴面511、第二连接件520、第二粘贴面521、帽带600、帽檐部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包括夹层300,由柔性抗冲击材料制成,夹层300内设置有添加层310,添加层310由防刺穿材料制成;第一防护层100,设置在夹层300的上侧,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防护层200,设置在夹层300的下侧,由弹性材料制成。
具体的,夹层300内设置有抗冲击柔性材料,例如: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高抗冲击减震材料EUDE FOAM、“膨胀性泡沫”材料D3和EVA。EUDE FOAM为速度响应型抗冲击新材料,也是智能仿生材料,具有平时柔软,遇到冲击瞬时变硬的特殊性能,在常态下,这种材料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遇到高速的冲撞或挤压,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材料变得坚硬从而消化外力,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恢复到它最初的柔性状态;“膨胀性泡沫”材料D3O,是由一种由"智能分子"组成(粘胶液和一种聚合物化合而成)的抗冲击单一材料,可在不同的重力冲击下呈现出来两种机械似的状态(坚硬与柔软),在常态下保持松弛的状态,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遭到剧烈撞击或挤压的时候,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紧变硬从而消化外力,形成一层防护层,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松弛软弹状态,它可以在纳秒级时间内在不同的冲击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EVA为高吸能材料,可以快速有效吸收冲击动能。
第一防护层100和第二防护层200均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可以通过弹性变形而缓冲一定的冲击,而夹层300由抗冲击柔性材料制成,即防护帽不仅具有抗冲击作用而且为软质结构,佩戴比硬质外壳的安全帽更舒适。另外夹层300内还设置有防刺穿材料,所以防护帽不仅舒适,也具有抗冲击和防刺穿的功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成第一防护层100的弹性材料包括真皮、聚氨酯皮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聚氯乙烯材料PVC、聚碳酸酯PC和尼龙布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组合。制成设置在夹层300上侧的第一防护层100的弹性材料,主要考虑防护和耐磨损两个方面;例如:真皮,具有很高的透气性,韧性好、耐磨、表面有毛孔、质感松软;聚氨酯皮革,接近真皮面料,保持真皮松软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吸水不易膨胀变形而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尼龙布,强度高、耐磨性、回弹性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具有耐磨性,抗撕裂性,屈扰强度都是优良的;拉伸强度高,伸长率大,长期压缩永久变形率低等优点;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有优良的着色性,触感柔软,耐候性,抗疲劳性和耐温性,加工性能优越,无须硫化,可以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既可以二次注塑成型,与PP、PE、PC、PS、ABS等基体材料包覆粘合,也可以单独成型;聚氯乙烯材料PVC,材质比较轻、防水防潮、阻燃隔热的特点;聚碳酸酯PC,具高强度、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高度透明性、自由染色性、成形收缩率低、尺寸安定性良好耐疲劳性佳、耐候性佳、电气特性优、无味无臭对人体无害符合卫生安全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成第二防护层200的弹性材料包括弹性无纺布和莱卡布中的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材料的组合。制成设置在帽体内层的第二防护层200的弹性材料,主要考虑透气、舒适和防护这几个方面;例如:弹性无纺布,具有质轻、柔软、透气等优点;莱卡布,具有柔软、高弹力、抗皱性好、吸湿快干、手感滑爽以及尺度稳定性好,易于打理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层200下侧还设置有柔软的衬垫。柔软衬垫触感舒适,使得防护帽具有更好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层100上侧还设置有耐磨层。在第一防护层100上再设置一层耐磨层,可以有效避免第一防护层100磨损而影响防护帽的防护作用,增加防护帽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层300包括帽檐部700、头顶部、前额部、后脑部以及左右两侧部,添加层310设置在夹层300内的头顶部、前额部以及后脑部。由于防刺布成本较高,所以,主要在重点部位添加防刺布,以避免使用者重要部位如头顶、前额和后脑勺等部位被刺而使使用者受到重要伤害。如此,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保护使用者的重要部位免受刺伤。
进一步的,不计防刺布成本时,可以给夹层300内,整体都添加防刺布,即帽檐部700、头顶部、前额部、后脑部以及左右两侧部都设置有添加层防刺布。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帽还包括松紧调节器500,松紧调节器500设置在帽体后侧,由于不同的使用人员头围大小不同,防护帽设置固定帽围的话,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戴着过大容易掉落或一部分人戴着过紧甚至戴不上去,设置松紧调节器500,既可以增加防护帽的普适性,又可以增加防护帽的舒适度。
具体的,松紧调节器500可以设置成魔术贴的形式,松紧调节器500包括第一连接件510和第二连接件520,第一连接件510一端有与帽体后侧的右侧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粘贴面511,第二连接件520一端与帽体后侧的左侧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粘贴面521,松紧调节器500通过调整第一粘贴面511和第二粘贴面521的连接位置而调整帽围大小,松紧调节器500采用魔术贴的形式,通过调整第一粘贴面511和第二粘贴面521连接的位置来调整帽围,可以简单便捷的使用;也可以设置成建议松紧带的形式,便捷的调整帽围。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帽体顶部及两侧设置有透气孔420,用于通风排气。通过将帽体顶部及两侧设置有透气孔420,可以使防护帽透气,避免使用者戴着防护帽出现闷热的情况,增加防护帽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帽体侧面设置有导流槽410,导流槽410与透气孔420连接,用于汗液导流。在使用者头部出汗比较多的情况下,仅仅使用透气孔420无法使汗液完全挥发,设置导流槽410,可以使未挥发的汗液沿导流槽410流出,使得使用者头部干爽舒适。
具体的,透气孔420可以一般会设置成通孔的形式,使汗液通过透气孔420排出。透气孔420之间设置有连接槽421,并通过连接槽421与导流槽410连接,未能排出的汗液,通过导流槽410将汗液导流出去。也可以设置成盲孔的形式,透气孔420之间通过连接槽421连接,并且透气孔420与导流槽410之间也通过连接槽421连接。进一步的,连接槽421可以设置成整体向内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帽还包括帽带600,帽带600的两端与帽体的两侧固定连接。防护帽设置的帽带600可以使防护帽牢牢佩戴在头上,避免防护帽掉落。
参照图3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拉伸,将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分别拉伸覆盖在下模具100a和上模具200a上;加热,用加热装置将下模具100a和上模具200a分别加热到第一防护层材料进而第二防护层材料的变形温度以上;利用抽真空系统将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与下模具100a之间,以及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与上模具200a之间抽真空,使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吸附到下模具100a的模腔上、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吸附到上模具200a的模腔上;将夹层材料300a灌注到下模具100a的模型腔,覆盖在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上;将覆盖有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的上模具200a盖合到灌注有夹层材料300a的下模具100a上;放置一段时间,等待灌注的夹层材料300a完全熟化。
采用边加热边吸附的方法,每次加热均达到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其中,第一温度比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变形温度高0到20度,第二温度比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变形温度高0到20度。然后真空吸附,即可保证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被均匀变形并贴合到下模具100a上、第二防护层200被均匀变形并贴合到上模具200a上,可以使第一防护层100和第二防护层200均匀变形并定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的成型工艺中,还包括多次重复加热及抽真空吸附步骤,在抽真空吸附步骤之后,并在加热步骤之前,均使第一防护层材料和第二防护层材料的温度降低至变形温度以下。具体的,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被抽真空吸附到下模具100a的模腔上、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被抽真空吸附到上模具200a的模腔上,将下模具100a的温度调低至第三温度、上模具200a的温度调低至第四温度,其中,第三温度范围为的比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变形温度低0到20度,第四温度的范围为比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变形温度低0到20度。待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均匀变形,多次重复步骤加热、抽真空以及上述降温定型。进一步的,可以经过3次升温、降温和升温,如此重复加热、抽真空以及降温定型,使得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变形更均匀且完全定型,避免回温后易变形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的成型工艺中,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被均匀贴到下模具100a、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被均匀贴到上模具200a后,保持下模具100a温度在第一温度、上模具200a温度在第二温度,直至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均完全定型。可以使第一防护层100和第二防护层200定型良好,保持定型的时间为10到20秒成型后不易变形。
进一步的,步骤还包括开模,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帽子主体;将成型的防护帽主体进行切边、打孔、加帽带600以及加松紧调节器500。经此操作,可以使防护帽不仅具有防护功能,还具有较强的舒适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下面参考图1至图9,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帽及其成型工艺。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帽,包括:夹层300,由柔性抗冲击材料制成,夹层300内设置有添加层310,添加层310由防刺穿材料制成;第一防护层100,设置在夹层300的上侧,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防护层200,设置在夹层300的下侧,由弹性材料制成。制成第一防护层100的弹性材料包括真皮、聚氨酯皮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聚氯乙烯材料PVC、聚碳酸酯PC和尼龙布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组合。制成第二防护层200的弹性材料包括弹性无纺布和莱卡布中的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材料的组合。夹层300内设置有抗冲击柔性材料,例如:非牛顿流体材料的高抗冲击减震材料EUDE FOAM、“膨胀性泡沫”材料D3O或EVA高吸能材料。夹层300包括帽檐部700、头顶部、前额部、后脑部以及左右两侧部,添加层310设置在夹层300内的头顶部、前额部以及后脑部。防护帽还包括松紧调节器500,松紧调节器500设置在帽体后侧,松紧调节器500可以设置成魔术贴的形式,也可以设置成简易松紧带的形式,便捷的调整帽围。帽体顶部及两侧设置有透气孔420,用于通风排气。帽体侧面设置有导流槽410,导流槽410与透气孔420连接,用于汗液导流。透气孔420之间设置有连接槽421,并通过连接槽421与导流槽410连接,未能排出的汗液,通过导流槽410将汗液导流出去。防护帽还包括帽带600,帽带600的两端与帽体的两侧固定连接。
参照图3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护帽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分别拉伸覆盖在下模具100a和上模具200a上,加热下模具100a和上模具200a,使第一防护层材料和第二防护层材料达到变形温度以上;将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与下模具100a之间,以及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与上模具200a之间抽真空,使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吸附到下模具100a的模腔上、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吸附到上模具200a的模腔上;将下模具100a的温度降低至第三温度、上模具200a的温度调低至第四温度,待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均匀变形后,将下模具100a的温度再次加热至第一温度、上模具200a的温度再次加热至第二温度,将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与下模具100a之间、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与上模具200a之间抽真空,使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均匀变形并贴合到下模具100a上、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均匀变形并贴合到上模具200a上;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被均匀贴到下模具100a、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被均匀贴到上模具200a后,保持下模具100a温度在第一温度、上模具200a温度在第二温度,直至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均完全定型;将夹层材料300a灌注到下模具100a的模型腔,覆盖在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上;将覆盖有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的上模具200a盖合到灌注有夹层材料300a的下模具100a上;放置一段时间,等待灌注的夹层材料300a完全熟化。开模,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帽子主体;将成型的防护帽主体进行切边、打孔、加帽带600以及加松紧调节器500。其中,第一温度比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变形温度高0到20度,第二温度比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变形温度高0到20度;第三温度范围为的比第一防护层材料100b变形温度低0到20度,第四温度的范围为比第二防护层材料200b变形温度低0到20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包括:
夹层,由柔性抗冲击材料制成,所述夹层内设置有添加层,所述添加层由防刺穿材料制成;
第一防护层,设置在所述夹层的上侧,由弹性材料制成;
第二防护层,设置在所述夹层的下侧,由弹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弹性材料包括真皮、聚氨酯皮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聚氯乙烯材料PVC、聚碳酸酯PC和尼龙布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弹性材料包括弹性无纺布和莱卡布中的一种材料或者两种材料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下侧还设置有柔软的衬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上侧还设置有耐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包括帽檐部、头顶部、前额部、后脑部以及左右两侧部,所述添加层设置在所述夹层内的所述头顶部、前额部以及后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松紧调节器,所述松紧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帽体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顶部及两侧设置有透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两侧设置有导流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帽带,所述帽带的两端与所述帽体的两侧固定连接。
CN202021330585.0U 2020-07-08 2020-07-08 防护帽 Active CN212325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0585.0U CN212325576U (zh) 2020-07-08 2020-07-08 防护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0585.0U CN212325576U (zh) 2020-07-08 2020-07-08 防护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5576U true CN212325576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0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0585.0U Active CN212325576U (zh) 2020-07-08 2020-07-08 防护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5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3797B2 (en) Football helmet having improved impact absorption
US7062795B2 (en) Lightweight impact resistant helmet system
US8856972B2 (en) Liquid-gel impact reaction liner
US8533869B1 (en) Energy absorbing helmet underwear
US3174155A (en) Protective helmet having a padded outer surface
CN1274258C (zh) 制造保护头盔的方法
US5887453A (en) Protective material
TWI730453B (zh) 襯墊、頭盔、組裝用於安裝至頭盔之襯墊的方法及製造頭盔之方法
EA038134B1 (ru) Головной убор
US20170224042A1 (en) Head protective insert technology for significantly reducing subconcussive level impacts to protective headgear used in contact and collision sports
US2763005A (en) Protective helmet
WO2020051404A1 (en) Compressive bump cap
US20160278467A1 (en) Safety Helmet
CN212325576U (zh) 防护帽
JP4172720B1 (ja) 乗車用および作業用ヘルメット
EP2395864B1 (en) Body protective clothing
CN111887529A (zh) 防护帽及其成型工艺
CN210841714U (zh) 一种安全帽用防护罩
JP2022538054A (ja) 保護用ヘルメット
CN214432190U (zh) 一种双层面罩防护头盔
CN212590595U (zh) 缓冲撞击大帽檐透气安全帽
WO2010000102A1 (zh) 照明头盔
CN213695890U (zh) 一种抗击打能力好的安全帽
JP7485702B2 (ja) 保護用ヘルメット
CN113993410B (zh) 防护头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