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0033U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板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20033U CN212320033U CN202021542672.2U CN202021542672U CN212320033U CN 212320033 U CN212320033 U CN 212320033U CN 202021542672 U CN202021542672 U CN 202021542672U CN 212320033 U CN212320033 U CN 2123200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air outlet
- plate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板及空调器,所述出风板包括板体和多个撞柱;其中,所述板体具有内腔及分设于所述内腔相对两侧的进风壁和出风壁,所述进风壁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出风壁设有多个出风孔;多个所述撞柱布置于所述出风壁的内表面,所述撞柱自所述出风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进风孔凸设。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板,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实现柔风无风感出风,进而提升无风感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器的出风板通常是设置在出风口处设置的导风板,该导风板贯设有微孔,利用该导风板上的微孔来降低风速,实现无风感出风,以避免强劲的出风气流直吹用户。但是,在风量较大时,受导风板自身的限制,从导风板的微孔直接吹出的气流风速仍然较大,从而难以达到柔风的效果,其无风感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板,旨在解决现有出风板的无风感舒适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板,所述出风板包括板体和多个撞柱;其中,所述板体具有内腔及分设于所述内腔相对两侧的进风壁和出风壁,所述进风壁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出风壁设有多个出风孔;多个所述撞柱布置于所述出风壁的内表面,所述撞柱自所述出风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进风孔凸设。
可选地,所述出风壁的多个出风孔和所述进风壁的多个进风孔在出风方向上呈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壁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孔之间的内表面凸设有所述撞柱。
可选地,所述进风壁的多个进风孔呈多排设置,相邻的两排所述进风孔中,其中一排所述进风孔与另一排相邻的进风孔呈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进风孔的周缘构造有导风柱;每一所述撞柱对应朝向一个所述导风柱。
可选地,所述撞柱为方形柱体、圆柱体、椭圆形柱体、棱形柱体、三角柱体、半圆柱体、圆锥体或圆台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撞柱的远离所述进风壁的一端构造成尖端。
可选地,所述出风壁上的出风孔为条形孔、圆孔、椭圆形孔、方孔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出风壁上的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呈曲折状延伸。
可选地,所述出风壁上的多个条形孔朝向同一侧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板为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或者,所述出风板为出风设备的壳体的底板、前面板、侧板中任意一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出风板;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板适用于遮挡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出风口的前侧配置有所述出风板,以适用于遮挡于出风口的前侧;和/或,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出风口的下侧配置有所述出风板,以适用于遮挡于出风口的下侧。
可选地,配置在所述出风口前侧的出风板为第一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沿上下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第一出风板可在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出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前侧;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第一出风板隐藏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条、电机及齿轮;其中,所述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板上;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可选地,配置在所述出风口下侧的出风板为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二出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二出风板通过转动而调节遮挡所述出风口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板还包括挡风侧壁,所述挡风侧壁构造在所述第二出风板的出风框的端部,所述挡风侧壁贯设有多个出风孔。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移动式空调器、吊顶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通过在出风板的出风壁的内表面设置撞柱,撞柱自出风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进风孔凸设,从而使得从出风板的进风壁进入的气流可以对撞到该撞柱上形成湍流,最后再从出风壁上的多个出风孔吹出,在此过程中,气流的风速依次被进风壁、撞柱及出风壁阻挡而逐级降低,有效降低风速,实现柔风无风感出风,进而提升无风感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出风板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II-II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两个出风板的配合出风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两个出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两个出风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板100及空调器200的附图。所述出风板100可以安装在出风设备上,用以引导气流吹出。所述出风板能够有效降低风速,提升无风感舒适度。至于出风设备的类型,该出风设备可以是空调器、空气机、空气净化机等出风装置;其中,空调器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移动式空调器、吊顶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以下主要以落地式空调器为例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在出风板100的一实施例中,出风板100包括板体110和多个撞柱120;其中,板体110具有内腔及分设于所述内腔相对两侧的进风壁111和出风壁112,进风壁111设有多个进风孔101,出风壁112设有多个出风孔102;多个撞柱120布置于出风壁112的内表面,撞柱120自出风壁112的内表面朝向进风孔101凸设(如图4和图5所示)。
具体说来,板体110可以是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的导风板,也可以是出风设备的壳体的底板、前面板、侧板中任意一者。板体110的板体110可以呈长条状设置,亦可以呈圆形或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设置均可。具体在此,板体110呈长条状设置。
对于板体110而言,板体110呈中空设置,从而在板体110的内部形成内腔,其进风壁111上的进风孔101及其出风壁112上的出风孔102均与内腔连通。出风板100工作时,气流从出风板100的进风壁111上的多个进风孔101进入,气流的风速首次降低;然后,气流从进风孔101进入出风板100内腔,在此过程中,气流正对撞上出风壁112上的撞柱120,气流的风速再次被降低,且气流因与撞柱120对撞而被扰乱成湍流;最后,被撞柱120冲撞形成的湍流向撞柱120周围散开,而后从多个出风孔102向外吹出,气流的风速又一次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出风板100的出风壁112的内表面设置撞柱120,撞柱120自出风壁112的内表面朝向进风孔101凸设,从而使得从出风板100的进风壁111进入的气流可以对撞到该撞柱120上形成湍流,最后再从出风壁112上的多个出风孔102吹出,在此过程中,气流的风速依次被进风壁111、撞柱120及出风壁112阻挡而逐级降低(具体可参见前述说明),有效降低风速,实现柔风无风感出风,进而提升无风感舒适度。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出风板100的出风壁112上的多个出风孔102与其进风壁111的多个进风孔101在出风方向上呈错位设置。也就是说,在出风板100的出风方向上,进风壁111的每一进风孔101与出风壁112上相邻两个出风孔102之间的壁面相对。
因此,当从进风孔101进入的气流,先与撞柱120对撞冲开后,冲散到出风壁112的壁面,而后才从出风壁112流向周围的出风孔102,这样可以避免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直接冲向出风孔102吹出,有效降低风速并扩散出风气流,实现柔风感。
进一步地,为提高撞柱120的阻流作用,可选在出风壁112的位于相邻两个出风孔102之间的内表面凸设有撞柱120,以使得撞柱120正对出风孔102,并在撞柱120与气流对撞之后,将其撞开的气流引向位于其环周的出风孔102内。
对于撞柱120的具体形状结构,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但不局限于:撞柱120为方形柱体、圆柱体、椭圆形柱体、棱形柱体、三角柱体、半圆柱体、圆锥体或圆台中的任意一种。
撞柱120的侧面的朝向不受限制,但是为了使气流流出时的阻力较小,风损较低,对于椭圆柱体、半圆柱体、圆锥体、圆台、横截面呈水滴形的柱体、圆柱体而言,只需要其弧面侧壁面朝出风方向即可,也就是气流吹出时,气流直接冲击撞柱120的弧面侧壁,从而降低风损。此外,对于方形柱体、菱形柱体、三角柱体而言,在安装撞柱120时,可以将撞柱120的棱角正对出风方向,如此,气流吹向撞柱120时,在棱角导流的作用下,也可以降低风阻。
进一步地,为降低撞柱120与气流对撞时造成的风损,可选在撞柱120的远离进风壁111的一端构造成尖端。例如,将撞柱120的径向宽度自出风壁112朝向进风壁111逐渐减小,从而在撞柱120的远离进风壁111的一端构造成尖端。撞柱120通过尖端与气流对撞,既可以实现冲散气流,还可以减小与气流的对撞面积,进而降低损失。
还请参阅图1至图3,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对于出风板100的进风孔101而言,进风孔101可以是条形孔、圆孔、椭圆形孔、方孔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在此,进风孔101为圆形孔。进一步地,进风壁111的多个进风孔101呈多排设置,相邻的两排进风孔101中,其中一排进风孔101与另一排相邻的进风孔101呈错位设置。
具体说来,进风壁111的多个进风孔101呈多排设置,每排进风孔101形成一个进风组。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进风组中,其中一个进风组中的多个进风孔101与另一个相邻的进风组中的多个进风孔101呈错位设置。当从出风设备的风道吹向进风孔101的气流,分别从不同的进风组交错开进入到板体110的内腔中,而后交错进入的气流分别对应的撞柱120对撞冲开后,气流更为杂乱无序,最后从从出风壁112的出风孔102吹出后形成较强的湍流,有效降低风速并扩散出风气流,提高柔风感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为便于引导气流从该进风孔101进入到出风板100的内腔中,可选在进风孔101的周缘构造有导风柱130;每一撞柱120对应朝向一个导风柱130(如图3和图8所示)。
具体说来,每一进风孔10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导风柱130;导风柱130为中空柱体,导风柱130的直径自进风壁111朝向出风壁112逐渐减小。每一撞柱120的尖端对应延伸至一个导风柱130的内端敞口,以使得经导风柱130引入的气流直接对冲到撞柱120的尖端上,加强对撞作用。
对于出风板100的出风口而言,进风孔101可以是条形孔、圆孔、椭圆形孔、方孔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在此,出风壁112上的出风孔102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呈曲折状延伸,以使得层流气流在从该条形孔吹出后,转换成湍流,进而形成柔风或湍流风。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出风壁112上的多个条形孔朝向同一侧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将出风气流在纵向方向上间错开,湍流出风效果更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孔也可以呈直线形沿横向延伸或纵向延伸或倾斜延伸。
请参阅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200,空调器200包括壳体210和出风板100;其中,壳体210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板100安装于壳体210,所述出风板100适用于遮挡所述出风口。出风板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应说明的是,空调器200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移动式空调器200、吊顶式空调器200中任意一者。为避免赘述,以下实施例主要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8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200的壳体210设有进风口211和出风口,壳体210的内部形成风道212,风道212将进风口211和出风口连通。空调器200还包括换热器220和风轮230,换热器220和风轮230均安装在壳体210内。其中,壳体210包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前侧的前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两侧的侧板,所述底盘具有底板。其中,所述前面板、侧板及底盘的底板等均可以出风板100。
请参阅图8、图10及图11,在一实施例中,出风板1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空调器200在所述出风口的前侧配置有所述出风板100,以适用于遮挡于出风口的前侧;和/或,空调器200在所述出风口的下侧配置有所述出风板100,以适用于遮挡于出风口的下侧。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200的出风口的前侧配置有出风板100,该配置在所述出风口前侧的出风板100为第一出风板100a。在空调器200的出风口的下侧配置有出风板100,配置在所述出风口下侧的出风板100为第二出风板100b。
请参阅图8和图10,对于第一出风板100a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此可选地,第一出风板100a沿上下向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210内,以使第一出风板100a可在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工作位置,第一出风板100a位于所述出风口前侧;在所述闲置位置,第一出风板100a隐藏于壳体210的内部。
具体说来,在第一出风板100a的侧部构造有导轨150,第一出风板100a通过该导轨150沿上下向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210内。在需要常规出风时,则将第一出风板100a移动到闲置位置,使得出风口显露出来,出风口可以正常向前侧送风;在需要无风感或其他风感模式时,则将第一出风板100a移动到工作位置,以遮挡出风口前侧,使得向前吹出的气流经第一出风板100a变化呈湍流后形成较为柔和的风吹出。
当然,第一出风板100a的安装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出风板100a转动安装于出风口的上部,以通过转动而在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空调器200还包括驱动组件240,所述驱动组件240包括齿条241、电机及齿轮;其中,齿条241安装于第一出风板100a上;所述电机安装于壳体210的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并与齿条241啮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40可以包括电机、卷盘及牵引绳;其中,卷盘可旋转安装于壳体210内,牵引绳卷绕在卷盘上,且牵引绳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板100a连接;电机与卷盘连接,以驱动卷盘收卷牵引绳而带动第一出风板100a上下移动。
请参阅图8和图10,对于第二出风板100b的安装方式,也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此可选地,第二出风板100b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盘,以使第二出风板100b通过转动而调节遮挡所述出风口的角度。
具体说来,在需要无风感或其他风感模式时,则将第二出风板100b移动到出风口的下侧,以遮挡出风口下侧,使得向下吹出的气流经第二出风板100b变化呈湍流后形成较为柔和的风吹出。通过第一出风板100a和第二出风板100b构成两面湍流送风,可有效增大湍流送风范围。在关闭空调室内机时,则将第二出风板100b移动到完全遮挡出风口,以将出风口关闭。
当然,第二出风板100b的安装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二出风板100b沿前后可移动地安装于壳体210的底部,以在需要无风感或其他风感模式时,将第二出风板100b移动至出风口的下侧,在需要常规出风时,则将第二出风板100b移回壳体210内,以隐藏第二出风板100b。
进一步地,第二出风板100b还包括挡风侧壁130,挡风侧壁130构造在第二出风板100b的板体110的端部,挡风侧壁130贯设有多个出风孔。具体地,在第二出风板100b的板体110的两端均设有挡风侧壁130。从空调器200的风道211吹出的气流,一部分可以经第一出风板100a向前吹出,再一部分可以经第二出风板100b的板体110向下吹出,其余部分分别从第二出风板100b的两个挡风侧壁130的出风孔侧向吹出,从而实现至少四面送风,极大地扩大了出风面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内腔及分设于所述内腔相对两侧的进风壁和出风壁,所述进风壁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出风壁设有多个出风孔;以及
多个撞柱,多个所述撞柱布置于所述出风壁的内表面,所述撞柱自所述出风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进风孔凸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壁的多个出风孔和所述进风壁的多个进风孔在出风方向上呈错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壁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孔之间的内表面凸设有所述撞柱。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壁的多个进风孔呈多排设置,相邻的两排所述进风孔中,其中一排所述进风孔与另一排相邻的进风孔呈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的周缘构造有导风柱;每一所述撞柱对应朝向一个所述导风柱。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柱为方形柱体、圆柱体、椭圆形柱体、棱形柱体、三角柱体、半圆柱体、圆锥体或圆台中的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撞柱的远离所述进风壁的一端构造成尖端。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壁上的出风孔为条形孔、圆孔、椭圆形孔、方孔中的任意一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壁上的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呈曲折状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壁上的多个条形孔朝向同一侧倾斜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为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或者,所述出风板为出风设备的壳体的底板、前面板、侧板中任意一者。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板,所述出风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出风板适用于遮挡所述出风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出风口的前侧配置有所述出风板,以适用于遮挡于出风口的前侧;和/或,
所述空调器在所述出风口的下侧配置有所述出风板,以适用于遮挡于出风口的下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所述出风口前侧的出风板为第一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沿上下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第一出风板可在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出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前侧;
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第一出风板隐藏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齿条,所述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板上;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并与所述齿条啮合。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所述出风口下侧的出风板为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二出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二出风板通过转动而调节遮挡所述出风口的角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板还包括挡风侧壁,所述挡风侧壁构造在所述第二出风板的出风框的端部,所述挡风侧壁贯设有多个出风孔。
18.如权利要求12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移动式空调器、吊顶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42672.2U CN212320033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42672.2U CN212320033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20033U true CN212320033U (zh) | 2021-01-08 |
Family
ID=7403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42672.2U Active CN212320033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200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97801A (zh) * | 2021-05-24 | 2021-09-17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一种重症护理头部用降温装置 |
-
2020
- 2020-07-29 CN CN202021542672.2U patent/CN2123200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97801A (zh) * | 2021-05-24 | 2021-09-17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一种重症护理头部用降温装置 |
CN113397801B (zh) * | 2021-05-24 | 2022-06-28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一种重症护理头部用降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202219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2320033U (zh)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
CN106455376A (zh) | 电控盒、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106705240B (zh) | 空调柜机 | |
CN107504570A (zh) | 空调器 | |
CN1979023B (zh) | 空调机 | |
US20230417448A1 (en) | Air outle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212619163U (zh) | 出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251144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061132A (zh)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
CN21117707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2993393U (zh) | 工程车驾驶室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0192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410873B (zh) | 空调柜机 | |
CN107940573A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930404U (zh) | 出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3747020U (zh) | 散风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处理装置 | |
CN213713232U (zh) | 出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110410861B (zh) | 空调柜机 | |
CN220852345U (zh) |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微孔出风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2320030U (zh) | 出风板及空调器 | |
JP2002188847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20852342U (zh) |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微孔出风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327288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2002156130A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