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9837U -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9837U
CN212319837U CN202021738718.8U CN202021738718U CN212319837U CN 212319837 U CN212319837 U CN 212319837U CN 202021738718 U CN202021738718 U CN 202021738718U CN 212319837 U CN212319837 U CN 212319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amp
veneer
lamp strip
ski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87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坤
李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387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9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9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9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技术方案是:主饰面板的上侧通过斜饰面与上扣板连接,主饰面板的下侧通过灯带连接件连接到下扣板,形成灯带槽,在灯带槽内安装灯带,通过灯带预留条透出装饰灯光,主饰面板的内侧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两侧设有凹槽,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上扣板和斜饰面上设有多个散热孔,灯带连接件设有进气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饰面板内侧设有散热翅片,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装在室内的墙角下,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的取暖;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饰面板下侧设有灯带预留条,通过安装氛围灯带可以实现室内墙角处的灯光美化,最终,使踢脚线不仅成为一个室内装饰品,而且起到取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采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北方的冬季取暖一般是采用集中供暖采暖,通过集中加热锅炉,分户安装供热管道系统实现供暖,具有安全、省心、污染小的优点。南方则一般采用分户式供暖方式,包括空调、壁挂炉、电暖器等等采暖产品,空调采暖是指用冷暖空调采暖或者是中央空调采暖。虽然空调送风会导致室内较干燥,且耗电量较大,但是空调使用非常方便,但空调热得快也冷得快,是南方冬日里最常见的取暖方式之一。电暖器属于直接电热产品,能够便捷地通过开关电源来控制电暖器的温度,比较方便,对于寒冬期不长的南方地区来说,地暖器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保暖作用。此外,电暖器移动方便、价格低廉。壁挂炉是近几年才出现在国内的新型采暖产品。壁挂炉使用水、电、气于一体,既能够提供生活热水,又能独立供暖。在采暖效果上,壁挂炉升温快。此外,壁挂炉可以灵活调低调高室内温度甚至关闭设备,因此可以降低资源浪费。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108006787A,公开了《一种踢脚线供暖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包括设置在墙体下部的踢脚线暖气片,踢脚线暖气片内部设置供暖管道,同一墙体上的两个踢脚线暖气片之间的供暖管道上设置有快速直插头,在阴角处或阳角处相邻墙体上的两个踢脚线暖气片之间的供暖管道上设置有快速拐角接头,在踢脚线暖气片末端的内部供暖管道上设置有管道连接部,阴角处的两个踢脚线暖气片之间设置有阴角装饰件,阳角处的两个踢脚线暖气片之间设置有阳角装饰件,踢脚线暖气片的末端设置有端装饰件。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采用的是热水取暖,所以,体积变大,厚度增大,这对于踢脚线而言,减小了室内有效的空间,进而会造成推广难度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通过在踢脚线的主饰面板内侧设计加热丝,并且设有灯带,不仅起到加热取暖的作用,而且实现了墙角的灯光美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扣板(1)、主饰面板(2)、下扣板(4)、散热翅片(5)、灯带连接件(6)、斜饰面(7)和踢脚线固定座(11),踢脚线固定座(11)安装在室内墙角下,所述上扣板(1)、斜饰面(7)、主饰面板(2)和下扣板(4)为一体式结构,与踢脚线固定座(11)配合安装组成踢脚线,所述主饰面板(2)的上侧通过斜饰面(7)与上扣板(1)连接,主饰面板(2)的下侧通过灯带连接件(6)连接到下扣板(4),形成灯带槽,在灯带槽内安装灯带,通过灯带预留条(10)透出装饰灯光,所述主饰面板(2)的内侧设有散热翅片(5),散热翅片(5)的两侧设有凹槽(9),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所述的上扣板(1)和斜饰面(7)上设有多个散热孔(8)。
优选的,上述的散热翅片(5)的宽度由下往上依次变窄。
优选的,上述的主饰面板(2)的外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热柱(3)。
优选的,上述的隔热柱(3)内设有隔热材料。
优选的,上述的上扣板(1)的外端下侧设有卡扣。
优选的,上述的下扣板(4)的外端上侧设有卡扣。
优选的,上述灯带连接件(6)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6.1)。
优选的,上述加热丝采用碳纤维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饰面板内侧设有散热翅片,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并且在顶部的上扣板和斜面上设计散热孔,并且在灯带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从而使加热的热量能够实现循环流动,安装在室内的墙角下,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的取暖;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饰面板下侧设有灯带预留条,通过安装氛围灯,大大提高了美观度,为装饰行业多年来一直忽略的踢脚线提高了档次感,增加了人们对房屋装修多方面的需求;最终,使踢脚线不仅成为一个室内装饰品,而且起到取暖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踢脚线的厚度较薄,厚度可以达到1.8cm,不影响美观,安装维护方便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从而更容易得到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面示意图;
图5是一组散热翅片的D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一个房间的示意图;
图中:上扣板1、主饰面板2、隔热柱3、下扣板4、散热翅片5、灯带连接件6、斜饰面7、散热孔8、凹槽9、灯带预留条10、踢脚线固定座11,进气孔6.1、电线槽6.2;供暖踢脚线a、踢脚线加热部分b、接线盒c、温控设备d、温度控制开关e、地线f、火线g、零线h、反射膜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包括上扣板1、主饰面板2、下扣板4、散热翅片5、灯带连接件6、斜饰面7和踢脚线固定座11,踢脚线固定座11安装在室内墙角下,所述上扣板1、斜饰面7、主饰面板2和下扣板4为一体式结构,与踢脚线固定座11配合安装组成踢脚线,所述主饰面板2的上侧通过斜饰面7与上扣板1连接,主饰面板2的下侧通过灯带连接件6连接到下扣板4,形成灯带槽,在灯带槽内安装灯带,通过灯带预留条10透出装饰灯光,所述主饰面板2的内侧设有散热翅片5,散热翅片5的两侧设有凹槽9,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所述的上扣板1和斜饰面7上设有多个散热孔8。
参照图1,散热翅片5的宽度由下往上依次变窄,从而使热量更容易向上散发,起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优选的,上述的上扣板1的外端下侧设有卡扣,上述的下扣板4的外端上侧设有卡扣,便于与踢脚线的踢脚线固定座11连接。
上述灯带连接件6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6.1,这样可以形成热量的循环,热空气上升,循环回来的冷空气则从进气孔6.1进入踢脚线的主饰面板内,最终实现热气的循环。
另外,上述上扣板1、斜饰面7、主饰面板2和下扣板4组成的一体式结构,由于采用电热丝,整体厚度较薄,可以做到1.8cm。
参照附图9,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室内每个房间里有地线连接的接线盒c内放置温控设备d,并在此处连接供暖踢脚线所用的房间总长度的电线,包括地线f、火线g和零线h,此接线盒c为起点;
二、在墙角下安装铺设一层反射膜i,用于防止热量进入墙体,然后,每隔一段距离,安装固定一段踢脚线固定座(11);
三、将上扣板(1)、斜饰面(7)、主饰面板(2)和下扣板(4)组成的一体式结构,卡装在踢脚线固定座(11),在卡装之前,先将每个房间的预留的电线安装在灯带连接件(6)下侧形成的电线槽6.2内,并且,将加热丝嵌入安装在主饰面板内侧的散热翅片(5),并分别并联在电线上;然后,将氛围灯带安装在灯带槽内,在遇到阴角或阳角时,通过连接件连接,完成供暖踢脚线a的安装;
四、最后,在房间的灯开关处安装温度控制开关e,并设置有氛围灯控制开关,实现温度的控制和氛围灯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饰面板内侧设有散热翅片,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并且在顶部的上扣板和斜面上设计散热孔,并且在灯带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从而使加热的热量能够实现循环流动,安装在室内的墙角下,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的取暖;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饰面板下侧设有灯带预留条,通过安装氛围灯,大大提高了美观度,为装饰行业多年来一直忽略的踢脚线提高了档次感,增加了人们对房屋装修多方面的需求;最终,使踢脚线不仅成为一个室内装饰品,而且起到取暖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踢脚线的厚度与传统踢脚线没有增加,安装维护方便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从而更容易得到推广。
另外,主饰面板等部件为一体成型,避免了热胀冷缩引起的‘咔咔’声,在灯带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口,顶部有散热孔,在常规的辐射供暖外还激发冷热空气整屋对流,大大提高热效率;发热源为碳纤维发热线,与建筑同寿,电热转换效率约98%以上,加热后可以产生人体需要的生命之光远红外线8μm-15μm,取暖的同时还有理疗保健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踢脚线可以结合智能控制,也可以结合手机APP,温控器等‘分段’‘分室’‘分时’灵活控制。
电线槽6.2形成一个处于踢脚线最底层的被有效隔热的低温区,用于放置电线,从而保护电线的使用寿命;踢脚线内的发热线、灯带与安装在电线槽6.2内的电线采用并联连接,此连接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房屋的大小灵活的布置与安装。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
参照图7和8,在主饰面板2的外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热柱3,隔热柱3内设有隔热材料,这样,当沙发、电视柜、橱柜等家具,如果要靠墙的话,有可能比离踢脚线比较近,这样的话通过设计两个凸起的隔热柱3,可以避免让这个家具长期受到高温接触,避免损坏。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与实施例1和2不同之处是:
上述加热丝采用碳纤维加热丝,碳纤维材料在采暖方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材料的耐腐蚀,抗氧化(金属容易氧化造成局部击穿),高稳定性,寿命更长,热转换率高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包括上扣板(1)、主饰面板(2)、下扣板(4)、散热翅片(5)、灯带连接件(6)、斜饰面(7)和踢脚线固定座(11),踢脚线固定座(11)安装在室内墙角下,所述上扣板(1)、斜饰面(7)、主饰面板(2)和下扣板(4)为一体式结构,与踢脚线固定座(11)配合安装组成踢脚线,所述主饰面板(2)的上侧通过斜饰面(7)与上扣板(1)连接,主饰面板(2)的下侧通过灯带连接件(6)连接到下扣板(4),形成灯带槽,在灯带槽内安装灯带,通过灯带预留条(10)透出装饰灯光,所述主饰面板(2)的内侧设有散热翅片(5),散热翅片(5)的两侧设有凹槽(9),用于嵌入安装加热丝;所述的上扣板(1)和斜饰面(7)上设有多个散热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翅片(5)的宽度由下往上依次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的主饰面板(2)的外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热柱(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的隔热柱(3)内设有隔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扣板(1)的外端下侧设有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扣板(4)的外端上侧设有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灯带连接件(6)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加热丝采用碳纤维加热丝。
CN202021738718.8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Active CN212319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8718.8U CN212319837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8718.8U CN212319837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9837U true CN212319837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5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8718.8U Active CN212319837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9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842A (zh) 水电两用散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12319837U (zh)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
CN109611939A (zh) 墙暖供热装置
CN111853916A (zh) 一种高效能散热的带氛围灯的供暖踢脚线及安装方法
CN102913988A (zh) 太阳能低温辐射装置
CN206831730U (zh) 一种毛细管与辐射金属吊顶联合的辐射末端
CN205330105U (zh) 一种发热金属加热踢脚线
CN205560953U (zh) 一种新型柜式节能电暖器
CN207815460U (zh) 一种踢脚线暖气片
CN201757457U (zh) 室内电加热器
CN2545513Y (zh) 平板式踢脚线形电暖器
CN219510880U (zh) 发热式踢脚线和踢脚线系统
CN214746019U (zh) 电加热散热器
CN2769806Y (zh) 暖风散热器
CN2600779Y (zh) 红外辐射翅片式采暖器
CN212478415U (zh) 供热踢脚线
CN211399976U (zh) 一种基于建筑维护结构蓄能的地板冷暖与除湿设备
CN2699224Y (zh) 管式散热器
CN217519945U (zh) 一种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直供采暖系统
CN221055101U (zh) 一种墙暖发热结构
CN204629697U (zh) 全无水槽盒式节能散热器
CN201819302U (zh) 碳晶取暖设备及专用于该设备的散热部件
CN2234071Y (zh) 四季多功能散热片式热水器
CN205279223U (zh) 地热供暖模块
CN2304847Y (zh) 电加热热管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