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9685U -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9685U
CN212319685U CN202021167523.2U CN202021167523U CN212319685U CN 212319685 U CN212319685 U CN 212319685U CN 202021167523 U CN202021167523 U CN 202021167523U CN 212319685 U CN212319685 U CN 212319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layer
backfire
small square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75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满
刘立涛
刘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Huar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Huar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Huar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Huar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675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9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9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9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属于锅炉燃烧系统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吸热水管、补水加热管、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吸热水管与补水加热管连通,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中部炉体内部设置为主燃室,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生物质能源燃料单一,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性规划调整的问题,中部炉体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补水加热管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适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属于锅炉燃烧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是锅炉的一个种类,就是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叫生物质锅炉,分为生物质蒸汽锅炉、生物质热水锅炉、生物质热风炉、生物质导热油炉、立式生物质锅炉、卧式生物质锅炉等,生物质锅炉燃烧使用的生物质能源通常为生物质压块和生物质小方包,生物质压块是将50毫米以下的含水率15~25%的生物质木屑、玉米、小麦、水稻、豆类、花生、山芋以及枝丫柴等生物质原料通过专用设备压制成截面尺寸为33—40毫米、长度大于15厘米的棒状固体颗粒生物燃料,生物质小方包是将秸秆整理打包成小方包,方便运输燃烧,以上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燃料单一,只能选择生物质压块或是生物质小方包其中一种作为生物质燃烧能源,燃料热效率低,由于秸秆秋季产量大,其他季节产量低的季节性因素,传统的生物质锅炉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性规划调整。
因此,亟需提出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生物质能源燃料单一,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性规划调整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包括吸热水管、补水加热管、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吸热水管与补水加热管连通,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中部炉体内部设置为主燃室,中部炉体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补水加热管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
优选的: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上加工有一次进风口和二次进风口,中部炉体底部加工有三次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中部炉体的上部安装有空气加热管,空气加热管的引出风分别与一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和三次进风口的风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一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和三次进风口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空气加热管布置在补水加热管的上端,风管布置在吸热水管的下端。
优选的:还包括手动开关门、电动插板门和传送带,所述生物质压块入料口上安装有手动开关门,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上安装有电动插板门,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的入料口处安装有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上分别设置有检修门。
优选的:所述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底部分别设置有清灰门。
优选的:还包括引风机,所述中部炉体顶部通过烟气管道与引风机连通安装。
优选的:所述烟气管道上设置有除尘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不同情况下,生物质燃料入料方式不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包括吸热水管、补水加热管、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吸热水管与补水加热管连通,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中部炉体内部设置为主燃室,中部炉体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补水加热管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
优选的:还包括手动开关门、电动插板门和传送带,所述生物质压块入料口上安装有手动开关门,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上安装有电动插板门,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的入料口处安装有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生物质压块和生物质小方包混合使用,有效的提高了生物质压块和生物质小方包混合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使生物质燃料的选择规划更加灵活,节约成本,符合了生物质锅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反火逆向逐层燃烧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二次利用,保障了装置补水时进入吸热水管的水带有温度,提高了燃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热水管和补水加热管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4是空气加热管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5是吸热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动开关门,2-一次风管配套电动调节阀,3-电动插板门,4-传送带,5-吸热水管,6-补水加热管,7-二次风配套电动调节阀,8-检修门,9-清灰门,10-烟气管道, 11-空气加热管,12-引风机,13-主燃室,14-三次风配套电动调节阀,151-左侧炉体,152- 中部炉体,153-右侧炉体,16-除尘设备,17-风管,18-供热出水管,111-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2-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包括吸热水管5、补水加热管6、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5,吸热水管5与补水加热管6连通,左侧炉体151和右侧炉体15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1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中部炉体152内部设置为主燃室13,中部炉体152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6,补水加热管6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空气加热管在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内部分层布置安装;
所述左侧炉体151和右侧炉体153上加工有一次进风口2和二次进风口7,中部炉体152底部加工有三次进风口14,所述中部炉体152的上部安装有空气加热管11,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7和三次进风口14上分别设置有风管17,风管17通向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的内部,空气加热管11的引出风分别与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7和三次进风口14上设置的风管17连通,所述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7和三次进风口14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空气加热管11布置在补水加热管6的上端,风管17布置在吸热水管5的下端,吸热水管5和补水加热管6分别和供热出水管18连通,吸热水管5和补水加热管6中的水加热后汇流进入供热管网;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 7和三次进风口14向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内输送预热后的空气,其目的是助燃。
一次风管配套电动调节阀2与其连通的空气加热管11构成第一层加热层,二次风配套电动调节阀7与其连通的空气加热管11构成第二层加热层,三次风配套电动调节阀14与其连通的空气加热管11构成第三层加热层,生物质压块通过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1填入装置内在第一层加热层点燃,生物质压块燃烧火焰向下,将生物质小方包点燃形成半气化,火焰、气化生成物及烟气继续向下,主燃室13此时燃烧温度达到最高;
电动调节阀调节空气进入空气加热管11的流量大小;
补水加热管6布置在第一层加热层上端,吸热水管5循环布置在第一层加热层、第二层加热层和第三层加热层之间,吸热水管5内的水逐层进行换热,锅炉供水不断通过补水加热管6进入吸热水管5进行循环加热。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还包括手动开关门1、电动插板门3和传送带4,所述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1上安装有手动开关门1,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上安装有电动插板门3,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的入料口处安装有传送带4,手动开关门1方便人工上料,生物质小方包利用传送带4通过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进入装置内部进行燃烧。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所述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上分别设置有检修门8,检修门8方便对装置内部随时进行检修,使检查和维修更加便捷。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所述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底部分别设置有清灰门9,生物质压块和生物质小方包燃烧后生成的物质通过清灰门9从装置内部移除。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还包括引风机12,所述中部炉体152顶部通过烟气管道 10与引风机12连通安装,引风机12给装置内部的烟气提供了一个向上的动力,方便后期的烟气处理与回收。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基于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所述烟气管道10上设置有除尘设备16,除尘设备16防止装置内中燃烧产生的烟雾颗粒堵塞管道,并且提高引风机12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利用引风机的牵引力,将装置内气体向上吸引抽出,其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a,人工将生物质压块从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1填入装置内点火;
步骤b,利用传送带4将生物质小方包送至装置内;
步骤c,生物质压块燃烧火焰向下将生物质小方包点燃形成半气化,火焰、气化生成物及烟气继续向下,主燃室13此时燃烧温度最高,此时热量传递给吸热水管5内的水,水与空气加热管11内的空气和装置内高温烟气换热,装置内烟气被温度逐层吸收后通过引风机12排出炉外;
步骤d,空气通过空气加热管11预热后进入与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7和三次进风口14连接的风管17,风管17将空气送入第一层加热层、第二层加热层和第三层加热层内进行助燃;
步骤e,补水加热管6中的水经过烟气预热后进入吸热水管5,最后在供热出水管18汇流后流入供热管网。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水管(5)、补水加热管(6)、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5),吸热水管(5)与补水加热管(6)连通,左侧炉体(151)和右侧炉体(15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1)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中部炉体(152)内部设置为主燃室(13),中部炉体(152)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6),补水加热管(6)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炉体(151)和右侧炉体(153)上加工有一次进风口(2)和二次进风口(7),中部炉体(152)底部加工有三次进风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炉体(152)的上部安装有空气加热管(11),空气加热管(11)的引出风分别与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7)和三次进风口(14)上设置的风管(1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进风口(2)、二次进风口(7)和三次进风口(14)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管(11)布置在补水加热管(6)的上端,风管(17)布置在吸热水管(5)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开关门(1)、电动插板门(3)和传送带(4),所述生物质压块入料口(111)上安装有手动开关门(1),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上安装有电动插板门(3),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112)的入料口处安装有传送带(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上分别设置有检修门(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炉体(151)、中部炉体(152)和右侧炉体(153)底部分别设置有清灰门(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机(12),所述中部炉体(152)顶部通过烟气管道(10)与引风机(12)连通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10)上设置有除尘设备(16)。
CN202021167523.2U 2020-06-22 2020-06-22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Active CN212319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7523.2U CN212319685U (zh) 2020-06-22 2020-06-22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7523.2U CN212319685U (zh) 2020-06-22 2020-06-22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9685U true CN212319685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7523.2U Active CN212319685U (zh) 2020-06-22 2020-06-22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9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7498U (zh) 一种燃烧生物质颗粒节能灶
CN212319685U (zh)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CN106016331A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炉
CN111578263A (zh)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
CN202024316U (zh) 一种燃料上储式气化燃烧锅炉装置
CN212005646U (zh) 一种正反烧结合燃煤炉具
CN205373010U (zh) 垃圾燃气即热式热水锅炉装置
CN205909505U (zh) 一种民用高效热水锅炉
CN205783761U (zh) 一种秸秆混合燃烧锅炉
CN103900100B (zh) 固体颗粒燃料炉灶的供风系统
CN206145724U (zh) 换热器式生物颗粒取暖炉
CN201944886U (zh) 一种生物质反烧炉
CN109114595A (zh) 节能环保高效供暖炉
CN202109469U (zh) 卧式生物质燃料锅炉
CN214620074U (zh) 生物质小方包直燃快烧水炉
CN201615594U (zh) 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
CN201514032U (zh) 一种燃用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的常压热水锅炉
CN201715557U (zh) 生物质燃料炊用热水炉
CN205909350U (zh) 一种用于炊事和取暖的民用锅炉
CN201935219U (zh) 秸秆燃烧高效节能炉
CN215523740U (zh) 一种高效节能水暖炉
CN211204413U (zh) 一种锅炉燃生物质、燃煤两用燃烧换热系统
CN206609149U (zh) 一种速热高效立式无管四回程热水炉
CN216010891U (zh) 一种捆烧炉内拆包秸秆生物质锅炉结构
CN210979926U (zh) 一种可清理烟灰的多功能两用热水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