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2172U -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2172U
CN212302172U CN202021372512.8U CN202021372512U CN212302172U CN 212302172 U CN212302172 U CN 212302172U CN 202021372512 U CN202021372512 U CN 202021372512U CN 212302172 U CN212302172 U CN 212302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rame
backlight module
support frame
moun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25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泽
周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25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2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2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2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属于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该支撑框架具有更轻的质量,能够应用于具有内开孔结构的液晶显示屏,以降幅液晶显示屏的高屏占比和低质量。该支撑框架形成有沿设定方向贯通的安装腔,具体包括:边框和凸出件。边框用于与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相连。凸出件与边框相连并向安装腔凸出,用于承载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在凸出件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第一透光孔的轴向与设定方向平行。

Description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优化用户体验,显示屏的显示面积越来越大,通常通过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和增大显示屏尺寸实现。
对于液晶显示屏来说,可以采用在显示屏内部设置透光孔的方式提高屏占比。此时,显示屏上与透光开孔对应的部分用于与摄像头等模组配合,不显示图像;显示屏上透光孔周围对应的部分可显示图像。但是,增大液晶显示屏的尺寸会增加显示屏的重量,进而增加电子设备的整体重量。如此,不便于用户长时间手持或携带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应用于背光模组,所述支撑框架形成有沿设定方向贯通的安装腔,包括:
边框,用于与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相连;以及
凸出件,与所述边框相连并向所述安装腔凸出,用于承载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在所述凸出件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以所述设定方向为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外壁,以及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相连的底壁;
所述凸出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外壁和/或所述底壁相连,并向远离所述边框的方向延伸;以及
支撑部,位于所述底壁下方,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并向所述安装腔凸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透光孔和遮光台,
所述遮光台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通孔,所述遮光台用于套接所述凸出件承载的发光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边缘到所述第一透光孔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2毫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
第一段,用于与所述凸出件相连;以及
第二段,包括沿所述设定方向分布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相对所述下部向所述安装腔凸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组件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撑框架;
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安装腔中,并与所述支撑框架的边框相连;
且在所述发光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发光组件以所述第二透光孔连通所述支撑框架中第一透光孔的方式,搭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凸出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底壁,所述凸出件包括支撑部;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与所述边框的底壁相连,并搭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边缘相对所述第二部的边缘内缩;
所述第一部用于搭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二部用于与所述边框的底壁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有遮光台;所述反射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透光孔,并通过所述第二透光孔套接所述遮光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反射件之间形成安装缺口;
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光源和与所述光源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自所述安装缺口延伸至所述支撑框架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光源在所述安装腔内位于所述上部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段的底壁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光源和与所述光源连接的柔性电路板;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自所述支撑框架上方延伸至所述支撑框架外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背光模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提供的显示屏。
本公开提供的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用于背光模组中。其中,边框用于连接背光模组中的发光组件,凸出件用于承载发光组件,以实现支撑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在凸出件上设置第一透光孔,使得该支撑框架能够与支持内开孔显示屏的背光模组配合,进而满足显示屏高屏占比的需求。并且,采用凸出件和边框的实现方式,显著减少支撑框架的实体结构,进而减少支撑框架用材以降低支撑框架重量。据此,减少采用该支撑框架的背光模组的重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俯视图;
图4-1~图4-3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7-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7-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仰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光件和支撑框架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反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流程图;
图1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示例。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在阐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方案之前,首先明确,在下文所述中,上、下、顶、底等方位均以显示屏使用方位为参照。具体来说,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一侧为“上”或“顶”,显示屏位于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为“下”或“底”。
液晶显示屏包括由下至上顺次设置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保护盖板。背光模组用于输出光线,用作液晶显示屏的光源。显示面板具有若干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均具有液晶层和驱动层。通过驱动层为液晶层施加电场控制液晶翻转,使得背光模组输出的光线得以穿过液晶层或者被液晶层遮蔽。据此,实现像素点发光或熄灭,进而实现图像显示。保护盖板覆盖在显示面板上,起到保护作用。
其中,背光模组包括用于输出光线的发光组件,以及用于安装发光组件的支撑框架。
图1是相关技术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支撑框架包括边框110和与边框110相连的底板120。其中,边框110围合成腔体,底板120封闭腔体的一面,腔体与底板120相对的一面开放。
发光组件设置在边框110围合成的腔体中,并置于底板120上。也即,底板120起到了承载发光组件的作用。通常,底板120选为金属板(例如铁板、铝板等)。
为了提高显示屏屏占比,在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导光组件和底板120的透光孔(图1中121指示底板120上的透光孔)。该透光孔与电子设备中的前置摄像头配合,显示屏中对应透光孔外的部分可正常显示图像。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兼顾高屏占比和低重量,减小液晶显示屏保护盖板和/或显示面板中基板的厚度。
但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兼顾液晶显示屏高屏占比和低重量的目的,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具体提供了一种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及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俯视图。图4-1~图4-3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具体用于支撑背光模组中的发光组件。
如图2所示,支撑框架200形成有沿设定方向200x贯通的安装腔230。其中,当在显示屏中采用包括该支撑框架200的背光模组时,安装腔230沿上下贯通。
支撑框架200具体包括边框210,边框210用于与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相连。结合图3,边框210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侧边210x,以此围合成安装腔230。
支撑框架200还包括凸出件220,该凸出件220用于承载发光组件。凸出件220与边框210相连并向安装腔230凸出。可选地,凸出件220与边框210的至少一个侧边210x相连。
其中,对于凸出件220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凸出件220设置在边框210两边相交处,与边框210的两条侧边210x相连(如图3所示)。或者,凸出件220设置在边框210的一边上,与边框210的一条侧边210x相连。
在一个示例中,结合图4-1~图4-3,边框210包括朝向安装腔(图上未示出)的内壁211,与内壁相对的外壁212,以及与内壁211和外壁212相连的底壁213和顶壁。凸出件220包括连接部222和支撑部223,连接部222与边框210的外壁212和/或底壁213相连。
如图4-1所示,连接部222与边框210的底壁213相连。如图4-2所示,连接部222与边框210的外壁212相连。或者,如图4-3所示,连接部222具有相连的侧壁222a和端面222b,侧壁222a连接边框210的外壁212,端面连接边框210的底壁213。
可选地,边框210为胶框,凸出件220为金属构件。此时,凸出件220通过胶黏剂与边框210连接,或者凸出件220与边框210通过注塑成型。为了保障边框210和凸出件220的连接牢固,在连接部222用于与边框210相连的部分上设置有拉胶孔224。在胶黏或者注塑的过程中,胶黏剂或者注塑边框210的树脂能够进入拉胶孔224。据此,拉胶孔224增大了连接部222与边框210的连接面积,提高边框210和凸出件220的连接强度。其中,拉胶孔224的密度越高,则凸出件220和边框210的连接稳定性越强。
连接部222向远离边框210的方向延伸,也即连接部222向下延伸。此时,与连接部222连接的支撑部223能够位于底壁213下方。并且,支撑部223还朝向安装腔230凸出,采用这样的方式,支撑部223能够稳定承载发光组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凸出件220朝向安装腔230凸出,并未封堵安装腔230。也即,凸出件220形成了支撑框架200的局部底板。这样的方式显著减少支撑框架的实体结构,进而减少支撑框架用材以降低支撑框架重量。据此,减少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在凸出件220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221,第一透光孔221的轴向221x与设定方向200x平行。其中,当第一透光孔221的轴向与设定方向200x近似平行时(例如,轴向221x与设定方向200x所成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0°),也认为第一透光孔221轴向221x与设定方向200x平行。
以此方式,第一透光孔221能够与电子设备中设置在支撑框架200下方的光学模组(例如摄像头、红外发射器等)配合,使得光学模组能够接收通过第一透光孔221的光线。据此,该背光模组能够与高屏占比的显示面板配合。还需说明的是,与直接在边框210上设置透光孔的方式相比,在与凸出件220上设置第一透光孔221的方式,不会增加边框210中侧边210x的宽度。据此,减小具有该支撑框架200的显示屏黑边区域的宽度,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可选地,结合图3,在支撑部223上设置第一透光孔221。其中,第一透光孔221到支撑部223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2毫米。特别是在凸出件220为金属构件的情况下,以此方式避免冲压第一透光孔221时支撑部223出现皱缩,影响凸出件220性能。
并且,在支撑部223上设置遮光台225,遮光台225向上凸出设置在支撑部223上。并且,遮光台225具有连通第一透光孔221的通孔226。该遮光台用于套接承载在支撑部223上的发光组件,以提高发光组件与支撑部223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框210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用于与凸出件相连,第二段用于与发光组件中光源配合。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框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如图5所示,第二段210a包括沿设定方向200x分布的上部和下部。其中上部相对下部向安装腔230凸出。据此,第二段210a形成倒置的“L”型。采用这样的方式,光源可以安装在第二段210a上部的下方,据此第二段210能够遮蔽发光组件中光源,起到保护光源的作用。
可选地,发光组件中光源沿背光模组的一边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段210a为边框210的一个侧边210x,第一段为边框210的其余侧边210x。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用于背光模组中。支撑框架200的边框210用于连接背光模组中的发光组件,凸出件220用于承载发光组件,据此支撑框架200起到安装发光组件的作用。
并且,支撑框架200中凸出件220朝向安装腔230凸出,此时凸出件220并未封堵安装腔230。这样的方式显著减少支撑框架的实体结构,进而降低支撑框架的重量。据此,减少包括该支撑框架的背光模组的重量。
此外,在凸出件220上设置第一透光孔221,使得该支撑框架200能够与支持内开孔显示屏的背光模组配合,进而满足显示屏高屏占比的需求。
基于上述提供的支撑框架,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7-1和图7-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如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提供的支撑框架200以及发光组件300。
发光组件300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透光孔310。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00与支撑框架200相连。结合图7-1和图7-2,发光组件300设置在安装腔230中,并与边框210相连。且发光组件300以第二透光孔310与第一透光孔221连通的方式搭接在凸出件220上。
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边框210和凸出件220与发光组件300的双重支撑作用,保障支撑框架200与发光组件300稳定连接。
基于上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00的凸出件220不仅能够支撑发光组件300,还能够设置与光学模组配合的透光孔,进而满足显示屏高屏占比的需求。并且,与相关技术中支撑框架100包括边框110和底板120的方式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200通过边框210和凸出件220的结构,减少支撑框架200的实体结构以降低背光模组重量。进而,减小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屏的重量。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发光组件300包括反射件320,设置在反射件320上的导光件330,位于导光件330侧边的光源340,与光源340连接的柔性电路板350,以及设置在导光件330上的光学器件组(例如扩散片和棱镜等)。第二透光孔310由上至下贯穿光学器件组、导光件330以及反射件3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件320用于与支撑框架200相连,并支撑发光组件300中导光件330和光学器件组等。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光件和支撑框架连接后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反射件320位于边框210的下方,且反射件320与边框210的底壁(图9视角未示出底壁)相连。并且,反射件320的下表面搭接在支撑部223上。此处,结合支撑框架200的结构,由于连接部222向下延伸,支撑部223与底壁213之间形成足以放置反射件320的空间,实现反射件320与边框210底壁连接的同时放置在反射件320上。以此方式,通过边框210与反射件320的连接,以及凸出件220与反射件320的连接保障发光组件300与支撑框架200的连接稳定性。
并且,在凸出件220的支撑部223上设置遮光台225的情况下,反射件320通过第二透光孔310套接在遮光台225上。以此方式,通过遮光台225进一步保障反射件320与凸出件220稳定连接。
此外,发光组件300整体通过第二透光孔310套接遮光台225。通过遮光台225避免发光组件300输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透光孔221,进而避免干扰与第一透光孔221配合的光学模组工作。可选地,遮光台225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与发光组件300的厚度,并且在遮光台225的外壁涂设反光涂料。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反射件的俯视图。为了简化反射件320与支撑框架200的组装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反射件32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图10所示,反射件320包括第一部321和第二部322。其中,第一部321的边缘相对第二部322的边缘内缩,且第一部321用于搭接在支撑部223上,第二部322用于与边框的底壁相连。可选地,在第二部322的边缘设置胶条322x,以连接边框210的底壁。
采用边缘内缩形成的第一部321,反射件320搭接在支撑部上后,可插入边框210的底壁下方,便于对反射件320相对支撑框架200的位置进行微调,利于组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框210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用于与反射件320相连;第二段不连接反射件320,并与反射件320之间形成安装缺口。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反射件320未延伸到边框210第二段210a的下方,并与第二段210a形成安装缺口210b。柔性电路板350自安装缺口210b延伸至支撑框架的外部。通过安装缺口210b将柔性电路板350引出框架,进而与外部模组连接。可选地,柔性电路板350与第二段210a的底壁相连,进一步增强发光组件与支撑框架的连接稳定性。
并且,第二段210a的上部相对第二段210a的下部朝向安装腔230凸出。此时,发光组件300采用倒装方式,其光源340位于柔性电路板350的上方。发光组件300与支撑框架200组装后,光源340设置在安装腔230内,并位于第二段210a上部的下方。据此,边框210能够保障光源340结构稳定,避免光源340受外力破坏。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该图12所示方式中,反射件320无需与边框210形成安装缺口。发光组件300采用正装方式,其光源34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350的下方。发光组件300与支撑框架200组装后,光源340位于安装腔230内,柔性电路板350自支撑框架200的上方延伸至支撑框架200的外部,以与外部组件相连。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通过采用边框210和凸出件220形成支撑框架200,实现背光模组减重的目的。通过边框210和凸出件220与发光组件300中反射件320的连接方式保障支撑框架200和发光组件30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适用于内部开孔的液晶显示屏,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具体用于组装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131、将发光组件中的反射件放置在凸出件的支撑部上。
具体来说,步骤131包括:将反射件由安装腔背离支撑部的一侧倾斜插入,并将反射件的第二透光孔套设在遮光台上。由于反射件第二部需要连接边框的底壁,因此反射件第二部的长度或宽度中至少一个尺寸大于边框安装腔的尺寸。因此,在步骤131中需要将反射件向安装腔轴向方向倾斜,以顺利插入安装腔。
步骤132、连接反射件和边框的底壁。
可选地,在反射件上预先设置胶条,或者在边框的底壁预先涂布胶黏剂,在步骤132中通过外力作用使得反射件粘结边框的底壁。并且,在边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情况下,步骤132只需连接反射件与第一段的底壁即可。
图1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流程图。在边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该组装方法还包括:
步骤133、将光源和柔性电路板自支撑框架的上方放入支撑框架的安装腔内,并将柔性电路板自第二段与反射件形成的安装缺口伸出安装腔。
可选地,光源、柔性电路板和导光件三者预先连接为一体,在步骤133中将光源、柔性电路板和导光件均伸入安装腔。其中,调整位置使得光源设置在第二段上部的下方,导光件位于反射件的上方。
步骤134、连接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段的底壁。
可选地,预先在柔性电路板或边框的底壁上设置胶条,或者在柔性电路板由安装缺口穿出后施胶连接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段底壁。进一步加强发光组件与支撑框架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发光组件中的扩散片、棱镜等光学器件组顺次安装在导光件上。
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该显示屏包括:上述提供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可选地,显示屏可以采用COF(Chip On Flim)封装方式,或者COG(chip onglass)封装方式。
由于采用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该显示屏能够与前置设备头等光学模组配合,并实现较高的屏占比。同时,由于背光模组具有自重轻的优势,有效降低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屏的重量。经过试验测试,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相同规格背光模组的重量降低30%~40%,相同规格显示屏的重量降低10%~15%。
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提供的显示屏。其中,电子设备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医疗设备等。通过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与相关技术中具有同等尺寸的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相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减轻显示屏的重量降低电子设备整体重量,便于用户长时间手持或携带该电子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上述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背光模组,所述支撑框架形成有沿设定方向贯通的安装腔,包括:
边框,用于与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相连;以及
凸出件,与所述边框相连并向所述安装腔凸出,用于承载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在所述凸出件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的轴向与所述设定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外壁,以及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相连的底壁;
所述凸出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外壁和/或所述底壁相连,并向远离所述边框的方向延伸;以及
支撑部,位于所述底壁下方,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并向所述安装腔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透光孔和遮光台,
所述遮光台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通孔,且所述遮光台用于套接所述凸出件承载的发光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边缘到所述第一透光孔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
第一段,用于与所述凸出件相连;以及
第二段,包括沿所述设定方向分布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相对所述下部向所述安装腔凸出。
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发光组件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框架;
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安装腔中,并与所述支撑框架的边框相连;
且在所述发光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发光组件以所述第二透光孔连通所述支撑框架中第一透光孔的方式,搭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凸出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底壁,所述凸出件包括支撑部;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与所述边框的底壁相连,并搭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边缘相对所述第二部的边缘内缩;
所述第一部用于搭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二部用于与所述边框的底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有遮光台;所述反射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透光孔,并通过所述第二透光孔套接所述遮光台。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反射件之间形成安装缺口;
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光源和与所述光源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自所述安装缺口延伸至所述支撑框架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光源在所述安装腔内位于所述上部的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段的底壁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光源和与所述光源连接的柔性电路板;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自所述支撑框架上方延伸至所述支撑框架外部。
14.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权利要求6~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
CN202021372512.8U 2020-07-13 2020-07-13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302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2512.8U CN212302172U (zh) 2020-07-13 2020-07-13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2512.8U CN212302172U (zh) 2020-07-13 2020-07-13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2172U true CN21230217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5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2512.8U Active CN212302172U (zh) 2020-07-13 2020-07-13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2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7341B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display,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2236180B (zh) 显示装置
US80544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4772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254972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US117476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713404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1583900B (zh) 显示设备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1104395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3934050A (zh)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及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JP200031505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2302172U (zh)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4220358A (zh) 拼接屏及显示终端
CN219533572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87991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340630U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反组装结构
CN107390434A (zh) 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217587801U (zh) 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8003872U (zh) 一种无胶框的显示屏背光显示装置
CN21230217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80001361A (ko) 표시장치
WO2019230515A1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35459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