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2059U -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2059U
CN212282059U CN202020188221.7U CN202020188221U CN212282059U CN 212282059 U CN212282059 U CN 212282059U CN 202020188221 U CN202020188221 U CN 202020188221U CN 212282059 U CN212282059 U CN 212282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groove
wall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82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国
吴程程
林一均
李熹
林显达
陈依依
郑炎焱
杨晓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1882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2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2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20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复位床板和用于安装复位床板的安装支架,复位床板包括底板、下身板、背板、头板、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第二调节组件,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罩筒、套设于安装罩筒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与固定座之间的轴承,两个固定座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的滑孔,底板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体的内壁上,固定座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安装罩筒旋转,下身板和背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下身板和背板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本实用新型中的复位装置代替人工对患者头部进行转动并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发病机理主要是内耳半规管壶腹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刺激淋巴液引起前庭神经冲动导致眩晕症状。
现在针对耳石症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人工复位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医生随时可以暂停治疗,在患者有恶心症状前随时调整治疗的力度和节奏,但人工复位需要医生亲力亲为,医生的手部在保持患者头部相对躯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还需要医护人员人力帮扶,使得患者从俯卧位变成侧卧位,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代替人工对患者头部进行转动并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床板,所述复位床板包括底板、下身板、背板、头板、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第二调节组件,所述下身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背板铰接在下身板的一端上,所述头板铰接在背板远离下身板的一端上,所述头板远离底板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控制头板与背板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控制背板的立起或下放,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复位床板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罩筒、套设于安装罩筒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与固定座之间的轴承,两个所述固定座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的滑孔,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安装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滑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筒的内壁上,一个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安装罩筒旋转,所述下身板和背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所述下身板和背板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驱动杆、旋转电机以及若干个抵触块,一个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垂直于安装罩筒的轴心方向贯通的安装槽,该固定座上设置有贯通安装槽与滑孔的第一导槽,所述旋转电机位于安装槽内,所述驱动杆一端连接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向安装槽延伸,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远离安装罩筒的一侧穿过第一导槽进入安装槽内,所述驱动盘的外壁沿周向方向凹设有环形槽,若干个所述抵触块沿安装罩筒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一个所述抵触块嵌入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包括上环壁和下环壁,所述环形槽中段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环壁和下环壁上,并与驱动盘的轴心呈倾斜设置,上环壁在靠近导向板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贯通的入口,所述下环壁在靠近导向板位置设置第二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贯通的出口,当旋转电机启动时,驱动杆和驱动盘转动,导向板转动至与位于环形槽内的抵触块抵触时,带动该抵触块从出口中脱离环形槽,同时,安装罩筒转动,下一个抵触块从入口进入环形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有铰接杆,所述背板远离下身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铰接杆一端位于滑移槽内,另一端从滑移槽内伸出,所述头板设置有用于容纳铰接杆的安装孔,所述头板套设在铰接杆伸出滑移槽的一端上,所述头板与铰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涡轮、蜗杆以及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锁定头板和连接杆,所述涡轮连接在铰接杆伸入滑移槽的一端上,该涡轮的轴心转动连接在滑移槽内壁上,所述背板靠近底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滑移槽相通的第二导槽,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滑移槽内壁上,另一端向第二导槽延伸,所述蜗杆伸出第二导槽的一端设置有手动旋钮,当手动旋钮转动时,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头板靠近或远离下身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杆和弹簧,所述铰接杆远离背板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若干个所述限位孔以铰接杆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头板远离背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与安装孔相互贯通,所述锁定杆与滑孔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出滑孔,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锁定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孔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用于保持锁定杆伸入一个限位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杆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背板面向底板的一面铰接有铰接球,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连接在铰接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盔设有用于暴露人体面部的透视窗口,所述透视窗口内设置有单向可视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来控制头板与背板的角度,由于患者头部固定于头盔,而头盔又与头板同步转动,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能准确控制患者头部转动的角度,通过第二调节组件来控制背板的立起和下放,来控制患者平躺或坐立,通过第三调节组件控制安装罩筒的旋转,使得患者在俯卧位和侧卧位之间转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复位时,医生在控制患者头部转动后,由于患者眩晕,头部不由自主改变角度,需要医生重新进行调整的情形,此外,在将患者从俯卧位变成侧卧位,不需要医护人员人力帮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3为抵触块与环形槽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复位床板;11、底板;12、下身板;13、背板;130、滑移槽;131、第二导槽;14、头板;140、安装孔;141、滑孔;15、头盔;16、绑带;17、侧靠板;18、铰接杆;180、限位孔;181、环形滑槽;182、滑块;2、第一调节组件;21、涡轮;22、蜗杆;23、锁定件;231、锁定杆;232、弹簧; 24、手动旋钮;3、第二调节组件;31、液压缸;32、铰接球;4、安装支架; 41、安装罩筒;42、固定座;421、安装槽;422、第一导槽;5、第三调节组件; 51、驱动杆;52、旋转电机;53、抵触块;54、驱动盘;540、环形槽;541、上环壁;524、下环壁;55、导向板;543、入口;544、出口;8、单向可视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床板1,所述复位床板1包括底板11、下身板12、背板13、头板14、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第二调节组件3,所述下身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铰接在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铰接在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15,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用于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用于控制背板13的立起或下放,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复位床板1的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安装罩筒41、套设于安装罩筒41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42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41与固定座42之间的轴承,两个所述固定座42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41的滑孔141,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安装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滑孔14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体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座42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5,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用于带动安装罩筒41 旋转,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16,所述下身板12 和背板13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17。
本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第二调节组件3控制背板13立起,背板13与下身板 12呈90°,头板14与背板13对齐,下身板12、背板13、头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面形成了用于承载人体的承重面,其使用方法如下:患者坐在下身板12上,头部佩戴头盔15,头盔15内可设置有气垫,通过对气垫的充气口充气,使得头盔 15能牢牢地佩戴在人体头部上,后续控制头板14转动时,头盔15能带动人体头部转动,人体头部转动的幅度和头板14转动的幅度相同,为使得本装置能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头板14与头盔15之间设置调整头盔15位置的调节组件,例如,头板14背向底板11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板,头盔15位于安装板远离底板11 的一侧,安装板上设置有两端分别与头盔15外侧面和安装板连接的伸缩杆,通过控制伸缩杆的长度即可调整头盔15的位置,头板14背向底板11的一面上还可设置有容纳伸缩杆、安装板的容纳槽,使得患者的颈部或其他部分不与伸缩杆或安装板抵触,舒适度较高;当患者佩戴好头盔15后,可使用绑带16将患者牢牢固定在下身板12和背板13上,所述绑带16为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固定带,其一端均与下身板12或背板13连接,一个固定带远离下身板12或背板13的一端设置有卡扣,该卡扣用于连接另一个固定带,侧靠板17的内侧面上可拆卸设有垫板,该垫板的厚度根据患者的体型决定,使得患者能挨着垫板,以使得后续复位床板1在翻转时,侧靠板17能支撑人体;当绑带16固定好人体,且侧靠板17与人体的距离调整完后,假设患者是左侧后半规管的耳石症,以Epley复位法来演示该装置的使用过程,先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使得人体的头部向左侧旋转45°,再通过第二调节组件3,使得背板13下放,与下身板 12位于同一平面上,再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使得人体头部向后仰30°,保持30秒,再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头部向右侧旋转90°,保持30秒,第一调节组件2在保持头部相对躯干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第三调节组件5向右侧旋转90°,第三调节组件5带动安装罩体在安装座内旋转90°,患者从俯卧位变成侧卧位,侧靠板17 对患者进行支撑,保持30s,再重新将安装罩体反向旋转90°,解除头盔15和绑带16对患者的固定作用,将患者扶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2来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由于患者头部固定于头盔15,而头盔15又与头板14 同步转动,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能准确控制患者头部转动的角度,通过第二调节组件3来控制背板13的立起和下放,来控制患者平躺或坐立,通过第三调节组件 5控制安装罩筒41的旋转,使得患者在俯卧位和侧卧位之间转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复位时,医生在控制患者头部转动后,由于患者眩晕,头部不由自主改变角度,需要医生重新进行调整的情形,此外,在将患者从俯卧位变成侧卧位,不需要医护人员人力帮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包括驱动杆51、旋转电机52以及若干个抵触块53,一个所述固定座42上设置有垂直于安装罩筒41的轴心方向贯通的安装槽421,该固定座42上设置有贯通安装槽421与滑孔141的第一导槽422,所述旋转电机52位于安装槽421内,所述驱动杆51一端连接在旋转电机52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向安装槽421延伸,所述驱动杆51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驱动盘54,所述驱动盘54的远离安装罩筒41的一侧穿过第一导槽422进入安装槽 421内,所述驱动盘54的外壁沿周向方向凹设有环形槽540,若干个所述抵触块 53沿安装罩筒41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一个所述抵触块53嵌入环形槽540内,所述环形槽540包括上环壁541和下环壁542,所述环形槽540中段设置有导向板55,所述导向板55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环壁541和下环壁542上,并与驱动盘54的轴心呈倾斜设置,上环壁541在靠近导向板55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540贯通的入口543,所述下环壁542在靠近导向板55位置设置第二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540贯通的出口544,当旋转电机52启动时,驱动杆51和驱动盘54 转动,导向板55转动至与位于环形槽540内的抵触块53抵触时,带动该抵触块53 从出口544中脱离环形槽540,同时,安装罩筒41转动,下一个抵触块53从入口 543进入环形槽540中。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42上可设置有开启旋转电机52的开关按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安装罩筒41时,通过开启旋转电机52,使得连接在旋转电机52输出端上的驱动杆51转动,固定套设在驱动杆51上的驱动盘54也同步转动,导向板55转动至与位于环形槽540内的抵触块53抵触时,驱动盘54继续转动,带动该抵触块53从开口脱离环形槽540,该抵触块53移动的同时,安装罩筒41也转动,带动下一个抵触块53从入口543进入环形槽540中,本实施例中第三调节组件5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体位耗费体力的问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头板14与背板13之间设置有铰接杆18,所述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面上设置有滑移槽130,所述铰接杆18一端位于滑移槽130内,另一端从滑移槽130内伸出,所述头板14设置有用于容纳铰接杆18 的安装孔140,所述头板14套设在铰接杆18伸出滑移槽130的一端上,所述头板 14与铰接杆1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涡轮21、蜗杆22以及锁定件23,所述锁定件23用于锁定头板14和铰接杆18,所述涡轮21连接在铰接杆18伸入滑移槽130的一端上,该涡轮21的轴心转动连接在滑移槽130内壁上,所述背板13 靠近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滑移槽130相通的第二导槽131,所述蜗杆22与涡轮21啮合,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滑移槽130内壁上,另一端向第二导槽131延伸,所述蜗杆22伸出第二导槽131的一端设置有手动旋钮24,当手动旋钮24转动时,蜗杆22转动,带动涡轮21转动,头板14靠近或远离下身板12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患者头部后仰或低头时,医生可通过转动手动旋钮24,使得蜗杆22转动,与蜗杆22啮合的涡轮21转动,带动头板14靠近或远离离下身板12转动,由于蜗轮蜗杆22具有自锁性,使得只能由蜗杆22带动涡轮21转动,避免患者头部定位后,患者的头部转动而导致需要重新调整头部的位置,背板13靠近蜗杆22的一面上可设置有刻度,该刻度围绕涡轮21设置,涡轮21上设置有指示块,以指示头板14转动的角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定件23包括锁定杆231和弹簧232,所述铰接杆18远离背板13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180,若干个所述限位孔 180以铰接杆18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头板14远离背板13的一面上设置有滑孔141,所述滑孔141与安装孔140相互贯通,所述锁定杆231与滑孔141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出滑孔141,所述弹簧232一端连接在锁定杆231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孔141的内壁上,所述弹簧232用于保持锁定杆231伸入一个限位孔180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时,医生可手握住锁定杆231,向外拉动锁定杆231,弹簧232开始形变,直至锁定杆231伸出限位孔180时,医生的另一只手转动头板14,使得患者的头部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再取消对锁定杆231的施力,弹簧232恢复形变,带动锁定杆231伸入新的限位孔180 中,头板14与铰接杆18的位置锁定,操作简单,实施方便,铰接杆18的外壁上可设置有刻度,头板14靠近背板13的一侧设置有指示杆,以指示头板14旋转的角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铰接杆18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环形滑槽181,所述安装孔14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滑槽181滑动连接的滑块 18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块182和环形滑槽181,使得头板14能以铰接杆18为中心进行转动,且转动更稳定,头板14不易脱离铰接杆18。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液压缸31,所述液压缸31的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面向底板11的一面铰接有铰接球32,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连接在铰接球32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缸31输出端的伸缩,带动背板13立起或下方,控制液压缸31工作的开关按钮可设置在底板11靠近头板14的一端上,便于按压。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头盔15设有用于暴露人体面部的透视窗口,所述透视窗口内设置有单向可视玻璃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耳石症患者的头部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生短暂的眩晕和眼震,通过单向可视玻璃8,使得医生能观察患者眼部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操作,患者不能看到外部的情况,减少了恐惧心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床板(1),所述复位床板(1)包括底板(11)、下身板(12)、背板(13)、头板(14)、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第二调节组件(3),所述下身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铰接在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铰接在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15),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用于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用于控制背板(13)的立起或下放,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复位床板(1)的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安装罩筒(41)、套设于安装罩筒(41)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42)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41)与固定座(42)之间的轴承,两个所述固定座(42)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41)的滑孔(141),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安装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滑孔(14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筒(41)的内壁上,一个所述固定座(42)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5),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用于带动安装罩筒(41)旋转,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16),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包括驱动杆(51)、旋转电机(52)以及若干个抵触块(53),一个所述固定座(42)上设置有垂直于安装罩筒(41)的轴心方向贯通的安装槽(421),该固定座(42)上设置有贯通安装槽(421)与滑孔(141)的第一导槽(422),所述旋转电机(52)位于安装槽(421)内,所述驱动杆(51)一端连接在旋转电机(52)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向安装槽(421)延伸,所述驱动杆(51)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驱动盘(54),所述驱动盘(54)的远离安装罩筒(41)的一侧穿过第一导槽(422)进入安装槽(421)内,所述驱动盘(54)的外壁沿周向方向凹设有环形槽(540),若干个所述抵触块(53)沿安装罩筒(41)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一个所述抵触块(53)嵌入环形槽(540)内,所述环形槽(540)包括上环壁(541)和下环壁(542),所述环形槽(540)中段设置有导向板(55),所述导向板(55)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环壁(541)和下环壁(542)上,并与驱动盘(54)的轴心呈倾斜设置,上环壁(541)在靠近导向板(55)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540)贯通的入口(543),所述下环壁(542)在靠近导向板(55)位置设置第二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540)贯通的出口(544),当旋转电机(52)启动时,驱动杆(51)和驱动盘(54)转动,导向板(55)转动至与位于环形槽(540)内的抵触块(53)抵触时,带动该抵触块(53)从出口(544)中脱离环形槽(540),同时,安装罩筒(41)转动,下一个抵触块(53)从入口(543)进入环形槽(54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板(14)与背板(13)之间设置有铰接杆(18),所述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面上设置有滑移槽(130),所述铰接杆(18)一端位于滑移槽(130)内,另一端从滑移槽(130)内伸出,所述头板(14)设置有用于容纳铰接杆(18)的安装孔(140),所述头板(14)套设在铰接杆(18)伸出滑移槽(130)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与铰接杆(1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涡轮(21)、蜗杆(22)以及锁定件(23),所述锁定件(23)用于锁定头板(14)和连接杆,所述涡轮(21)连接在铰接杆(18)伸入滑移槽(130)的一端上,该涡轮(21)的轴心转动连接在滑移槽(130)内壁上,所述背板(13)靠近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滑移槽(130)相通的第二导槽(131),所述蜗杆(22)与涡轮(21)啮合,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滑移槽(130)内壁上,另一端向第二导槽(131)延伸,所述蜗杆(22)伸出第二导槽(131)的一端设置有手动旋钮(24),当手动旋钮(24)转动时,蜗杆(22)转动,带动涡轮(21)转动,头板(14)靠近或远离下身板(1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3)包括锁定杆(231)和弹簧(232),所述铰接杆(18)远离背板(13)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180),若干个所述限位孔(180)以铰接杆(18)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头板(14)远离背板(13)的一面上设置有滑孔(141),所述滑孔(141)与安装孔(140)相互贯通,所述锁定杆(231)与滑孔(141)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出滑孔(141),所述弹簧(232)一端连接在锁定杆(231)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孔(141)的内壁上,所述弹簧(232)用于保持锁定杆(231)伸入一个限位孔(18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18)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环形滑槽(181),所述安装孔(14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滑槽(181)滑动连接的滑块(18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包括液压缸(31),所述液压缸(31)的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面向底板(11)的一面铰接有铰接球(32),所述液压缸(31)的输出端连接在铰接球(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15)设有用于暴露人体面部的透视窗口,所述透视窗口内设置有单向可视玻璃(8)。
CN202020188221.7U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82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8221.7U CN212282059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8221.7U CN212282059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2059U true CN212282059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5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82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82059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2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86125A1 (en) Prone positioning therapeutic bed
CN104905902A (zh) 一种多功能牵引按摩床
CN111467054A (zh) 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装置
CN206960781U (zh)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适用的头带
CN212282059U (zh)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CN114469584A (zh) 一种用于眼科术后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839859U (zh) 一种多功能牵引按摩床
CN108294923A (zh) 一种台式视功能训练装置
CN111166600A (zh)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CN114225227B (zh) 一种视力矫正用哺光仪
CN213963697U (zh) 一种眼科眼底激光用手臂支撑架
CN107714385A (zh) 一种眼科用便于医生检查的检查座椅
CN115054473A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0673558U (zh) 一种眼科临床手术持针装置
CN211344883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照明装置
CN219983729U (zh) 一种适用性广的哺光仪
CN215229175U (zh) 一种眼科用激光治疗装置
CN220655821U (zh) 一种视网膜脱离眼底玻璃体切除术后康复装置
CN219148122U (zh) 一种实现颈托同步调节结构
CN115869153B (zh) 眼科手术的医疗椅
CN109464260A (zh) 牙科椅的头托
CN215840119U (zh) 一种手术麻醉多功能护理支架
CN215385622U (zh) 一种旋转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整形定位调节头架
CN217960461U (zh) 一种眼科用具有位置纠正提醒结构的头位矫正装置
CN221045161U (zh) 一种俯卧位术中头部保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