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9882U - 电子烟具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9882U
CN212279882U CN201922050237.1U CN201922050237U CN212279882U CN 212279882 U CN212279882 U CN 212279882U CN 201922050237 U CN201922050237 U CN 201922050237U CN 212279882 U CN212279882 U CN 212279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conduction
heating
main body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02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柳
晏华斌
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02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9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9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9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具,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和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隔热罩;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置于隔热罩内,加热组件包括支承筒、导热主体和加热元件,导热主体嵌套于支承筒内,导热主体包覆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导热主体为柱状,导热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导气槽,导气槽自导热主体的底面延伸至导热主体的顶面;烟体容纳管,烟体容纳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隔热罩内;导气构件,导气构件设置于加热组件和烟体容纳管之间,导气构件设置有第一导气孔,第一导气孔连通烟体容纳管的内部空间和导气槽。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所加热的空气中带有异味。

Description

电子烟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烟具一般包括金属的发热丝,该金属丝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以使得加热后的空气对烟体进行加热。
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上述发热丝与空气直接接触,由于发热丝的材料为金属,因此发热丝在发热的过程中会使得所加热的空气中带有金属异味,这会影响电子烟具所输出的烟雾的口感。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具,其能避免所加热的空气中带有异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烟具,所述电子烟具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隔热罩;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热罩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承筒、导热主体和加热元件,所述导热主体嵌套于所述支承筒内,所述导热主体包覆所述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热主体为柱状,所述导热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导热主体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导热主体的顶面;烟体容纳管,所述烟体容纳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隔热罩内;导气构件,所述导气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烟体容纳管之间,所述导气构件设置有第一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连通所述烟体容纳管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导气槽。
至少两所述导气槽以圆周阵列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导热主体的外壁。
所述导气槽所对应的线条为直线,所述导气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热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导气槽所对应的线条为曲线。
所述导热主体的材料为陶瓷、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氧化锆、碳化硅、矿石、石墨烯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所述支承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导气孔连通所述导气槽和所述支承筒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空间。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构件,所述隔热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承筒与所述导热主体之间。
所述加热元件为条状加热件;所述导热主体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导热主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导热主体的底面,所述条状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导热主体相连。
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隔热罩的顶部开口处;和/或底盖,所述底盖设置于所述隔热罩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底盖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承筒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相对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导热主体和加热元件的组合来对空气进行加热,需要加热的空气仅仅与导热主体108接触,没有与金属的加热元件接触,因此加热元件不发生分解等化学反应,不产生有害物质或异味,即,能避免所加热的空气中带有异味,另外,导热主体的吸油性差,不会与烟油结合产生异味。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烟具在卸除隔热罩和顶盖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烟具在卸除隔烟体容纳管和支承筒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子烟具在卸除导气构件和隔热构件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烟具在卸除导热主体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具内部的空气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
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烟具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加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加热或停止加热,特别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加热模块中的加热元件109输送电流,以使所述加热元件109产生热量,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加热模块中的感温元件110所输出的感温信号,并根据所述感温信号控制所述电流的大小,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109的发热量,特别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温元件110检测到的所述感温信号,将所述感温信号所对应的温度值通过与目标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输送至所述加热元件109的电流,以保证经过加热的空气的温度处于300摄氏度至400摄氏度之间,从而保证烟体经烘烤后所产生的烟雾的口感舒适。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停止向所述加热元件109输送电流,以使所述加热元件109停止产生热量。
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进入到所述加热模块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向所述烟体容纳管104输送加热后的空气。特别地,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组件用于对进入到所述加热组件内的空气加热至预设范围内的温度,并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加热模块的导气构件105的第一导气孔1051输送至所述烟体容纳管104,以对所述烟体容纳管104中的烟体进行烘烤(加热),使得烟体雾化,产生烟雾,供使用者吸食。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隔热罩102、加热组件、烟体容纳管104(烟杯)、导气构件105、感温元件110。
所述隔热罩102为管状,所述隔热罩102的材料可以是耐高温塑胶材料(例如,聚醚醚酮(PEEK))、不锈钢、玻璃纤维、陶瓷纤维、隔热气凝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组合。所述隔热罩102内可以设置有真空内胆。
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热罩102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承筒106、导热主体108和加热元件109,所述导热主体108嵌套于所述支承筒106内,所述导热主体108包覆所述加热元件109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热主体108为柱状或锥状,特别地,所述导热主体108的形状大致为圆柱体或圆锥体,所述导热主体108的外壁设置有导气槽1081,所述导气槽1081自所述导热主体108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导热主体108的顶面,所述导气槽1081用于输送气体,并用于对所输送的气体进行加热。
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隔热罩102内。
所述导气构件105设置于所述隔热罩102内,所述导气构件105将所述隔热罩102分隔成上管腔与下管腔两部分,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管腔中,所述烟体容纳管104设置在所述上管腔中。
所述导气构件105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烟体容纳管104之间,所述导气构件105为环状,所述导气构件105设置有第一导气孔1051,所述第一导气孔1051连通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内部空间1041和所述导气槽1081;所述导气构件105的底面与所述支承筒106的顶部边缘相抵接,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底部边缘设置在所述导气构件105的顶面上。
所述导热主体108的顶面朝向所述第一导气孔1051。
所述感温元件110与所述导热主体108相连,所述感温元件110的管脚1101穿过所述导热主体108,并设置于所述加热模块的底盖103上,所述感温元件110的管脚1101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至少两所述导气槽1081以圆周阵列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导热主体108的外壁。
所述导气槽1081所对应的线条为直线,所述导气槽108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热主体108的长度方向(高度方向)平行;和/或,所述导气槽1081所对应的线条为曲线。在所述导气槽1081所对应的线条为曲线的情况下,所述导气槽1081所对应的线条沿所述导热主体108的横截面的外周的切线方向弯曲,和/或,所述导气槽1081所对应的线条沿所述导热主体108的横截面的半径方向弯曲
所述导热主体108的材料为陶瓷、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氧化锆、碳化硅、矿石、石墨烯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所述支承筒10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口112与所述第二导气孔连通所述导气槽1081和所述支承筒106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第二进气空间114。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构件107,所述隔热构件107为管状或曲面片状,所述隔热构件107设置于所述支承筒106与所述导热主体108之间。所述隔热构件107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0.2W/m·K,所述隔热构件107的材料可例如为棉、纤维,所述隔热构件107用于阻止所述导热主体108的热量的散发,以对所述导热主体108进行保温,防止所述导热主体108的热量传导到电子烟具的外部,提升热能利用率,同时避免电子烟具的表面温度过热而引起的使用不便。
所述加热元件109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元件109为条状加热件,所述条状加热件为加热管或加热针。
所述导热主体108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导热主体108的顶面贯穿至所述导热主体108的底面,所述条状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条状加热件设置为折线状、曲线状或螺旋状。
所述导热主体108的顶面设置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气孔1051,所述感温元件1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
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顶盖101和/或底盖103。
所述顶盖101设置于所述隔热罩102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底盖103设置于所述隔热罩102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底盖103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部1031,所述支承筒106设置于所述底盖103的支撑部1031上。所述支承筒106的底部与所述底盖103因所述支撑部1031而形成有第二进气口112,即,所述支撑部1031将所述支承筒106将所述支承筒106与所述底盖103的内表面相分隔,以形成所述第二进气口112。
所述顶盖101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内部空间1041,所述开口还连通所述烟体容纳管104与所述隔热罩102之间的第一进气空间113,所述开口的半径大于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内部空间1041的横截面所对应的圆的半径。特别地,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所对应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或者,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顶部边缘具有缺口;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顶部边缘与所述顶盖101的开口形成有第一进气口111,所述第一进气口111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
所述顶盖101朝向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表面上设置有卡设部,所述卡设部固定所述烟体容纳管104与所述隔热罩102,并分隔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表面和所述隔热罩102的内表面。
所述导气槽1081内设置有导热构件,所述导热构件为平面的导热网、球状(立体状)的导热丝(导热条),螺旋状的导热丝(导热条),凹凸不平状的导热面。
所述导热构件的材料为陶瓷、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氧化锆、碳化硅、矿石、石墨烯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用于容纳烟体。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条1042,至少两所述第一间隔条1042以圆周阵列的形式在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壁排列,所述第一间隔条1042在所述隔热罩102内支撑所述烟体容纳管104,并且使得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进气空间113。
所述支承筒106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条1061,至少两所述第二间隔条1061以圆周阵列的形式在所述支承筒106的外壁排列,所述第二间隔条1061在所述隔热罩102内支撑所述支承筒106,并且使得所述支承筒106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进气空间114。
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14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112与所述支承筒106底部的第二导气孔共同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14和所述导气槽1081。
所述第一进气口111、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14、所述第二进气口112、所述第二导气孔、所述导气槽1081和所述第一导气孔1051、所述烟体容纳管的内部空间1041构成所述电子烟具的空气流通通道。
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壁用于对进入到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的空气进行第一次预加热,所述加热组件的外壁用于对进入到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14的经过第一次预加热的空气进行第二次预加热,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进入到所述导气槽1081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导气孔1051用于将经过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所述烟体容纳管104内。
具体地,外部的空气自第一进气口111进入到第一进气空间113,在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中,所述烟体容纳管104内部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壁,以对所述空气进行第一次预加热,随后,经过第一次预加热的空气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进入到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14,所述加热组件内部的温度传递到所述支承筒106的外壁,以对所述空气进行第二次预加热,随后,经过第二次预加热的空气从所述第二进气口112和所述第二导气孔进入到所述导气槽1081,在所述导气槽1081中,所述加热元件109通过导热主体108将热量传递到所述导气槽1081中的空气,以对所述导气槽1081中的空气进行正式的加热,经过正式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导气孔1051进入到所述烟体容纳管104内,以对烟体容纳管104中容纳的烟体进行加热。
由于使用导热主体108和加热元件109的组合来对空气进行加热,导热主体108的热量传导速度快、比热容小,因此,加热时所述导热主体108自身的热量损耗少,高温时所述导热主体108本身性能稳定,另外,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加热的空气仅仅与导热主体108接触,没有与金属的加热元件109接触,因此加热元件109不发生分解等化学反应,不产生有害物质或异味,即,能避免所加热的空气中带有异味,另外,导热主体108的吸油性差,不会与烟油结合产生异味。
由于所述烟体容纳管104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条1042,所述支承筒106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1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条1061,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阻止热量传递到隔热罩102,因此可以利用由所述第一间隔条1042间隔所述烟体容纳管104和所述隔热罩102而形成的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13和由所述第二间隔条1061间隔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隔热罩102而形成的第二进气空间114阻止加热组件的热量传递到所述隔热罩102的外壁,因此可以使得电子烟具的外表面温度不会太高,避免电子烟具的外表面烫手。
另外,由于所述加热组件和烟体容纳管104整体安置在所述隔热罩102中,所述加热模组件产生的热量不易流失,所述隔热罩102内的上管腔和下管腔的温度一致性好,降低了热能损耗,所述烟体容纳管104内的烟体受热均匀,因此能提供更好的口感。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具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加热模块;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
隔热罩;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热罩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承筒、导热主体和加热元件,所述导热主体嵌套于所述支承筒内,所述导热主体包覆所述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热主体为柱状,所述导热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导热主体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导热主体的顶面;
烟体容纳管,所述烟体容纳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隔热罩内;
导气构件,所述导气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烟体容纳管之间,所述导气构件设置有第一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连通所述烟体容纳管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导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所述导气槽以圆周阵列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导热主体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所对应的线条为直线,所述导气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热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所对应的线条为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体的材料为陶瓷、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氧化锆、碳化硅、矿石、石墨烯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导气孔连通所述导气槽和所述支承筒的外壁与所述隔热罩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隔热构件,所述隔热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承筒与所述导热主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条状加热件;
所述导热主体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导热主体的顶面贯穿至所述导热主体的底面,所述条状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
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导热主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隔热罩的顶部开口处;和/或
底盖,所述底盖设置于所述隔热罩的底部开口处,所述底盖朝向所述加热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承筒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CN201922050237.1U 2019-11-22 2019-11-22 电子烟具 Active CN212279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0237.1U CN212279882U (zh) 2019-11-22 2019-11-22 电子烟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0237.1U CN212279882U (zh) 2019-11-22 2019-11-22 电子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9882U true CN212279882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0237.1U Active CN212279882U (zh) 2019-11-22 2019-11-22 电子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9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0928A (zh) 电子烟具
CN110810929A (zh) 电子烟具
WO2023098364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3162230B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JP2013514669A5 (zh)
KR101822658B1 (ko) 액체시료 가열기화장치
KR102654883B1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KR20230036957A (ko) 가열 어셈블리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US20220046989A1 (en) Air heating assembly, heating module, controllable hea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CN212279882U (zh) 电子烟具
WO2022166661A1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CN211910525U (zh) 电子烟具
WO2022241931A1 (zh) 加热模组及包括该加热模组的发烟装置
CN110897205A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CN112998321A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167016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630634U (zh) 一种空气隔热的电加热装置
JP2021507536A (ja) 伝熱管を用いて電極を電気的に切り離された形で均一に温度制御する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ようなシステムを備えた処理室
KR20220045938A (ko) 에어 히터
CN114246367A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用途
CN211910532U (zh) 空气加热器件
JP4310563B2 (ja) ヒータ及び該ヒータの端子部構造
TW202412649A (zh) 具有真空絕熱器的氣溶膠產生裝置
CN21883198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加热器、热扩散器及绝热管
CN215913320U (zh) 加热模组及包括该加热模组的发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