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8712U - 收纳箱体 - Google Patents

收纳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8712U
CN212278712U CN202021320395.0U CN202021320395U CN212278712U CN 212278712 U CN212278712 U CN 212278712U CN 202021320395 U CN202021320395 U CN 202021320395U CN 212278712 U CN212278712 U CN 212278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over
guide
opening
slid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203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阎晓明
赵惠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203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8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8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8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箱体,具备:开口部,开设在箱体上;滑动盖部,导电性材质,设置成能够覆盖开口部的形状;引导部,导电性材质,设置在箱体的内侧面上的结构,滑动盖部可以沿箱体的内侧面自由进行滑动;突起,导电性材质,在滑动盖部的表面上,沿滑动方向间隔规定距离突出设置多个,当滑动盖部收纳在引导部时,突起与引导部的内壁形成强嵌合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随着滑动盖部在引导部中的滑动逐渐对开口部进行覆盖,滑动盖部表面上朝向引导部内壁设置的多个突起便与引导部的内壁接触并形成强嵌合结构,确保突起与引导部内壁之间没有缝隙,完全接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屏蔽电磁波从电子机器中放射出来,实现了EMC对应要求。

Description

收纳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箱体,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有效地对应电磁波放射干扰的收纳箱体。
背景技术
以计算机、通信装置为代表的进行高速电子信号处理的电子装置,伴随着进行信号处理动作,会放射出非操作意图的电磁波。为防止该电磁波对于无线电等放送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等干扰的影响,会把该电磁波干扰级别控制在基准级别以下,符合法规或者国际标准的要求,使电子机器具备良好的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特性。
一般的电子机器,为防止电磁波干扰,采用金属材料的箱体,并且不给电磁波放射口留出缝隙而设置成电磁波的遮挡构造。但是,对于通信装置来说,在箱体上要设置多个插入口结构,用来插入或者拔出多个电子基本单元、电源单元、硬件单元等,因此,使用金属板很难把通信装置的箱体外侧的缝隙全部覆盖,即,在邻接单元之间,无论如何都会产生缝隙。
作为对应电磁波干扰的方案,在邻接单元之间设置有弹性的薄板状的金属柱、电磁遮蔽垫或者电磁遮蔽胶带等,把两个单元进行电气连接,防止电磁波从单元之间的缝隙中放射出来。
但是,使用电磁遮蔽垫等对策元件,其费用非常高,而且电磁波放射口的长度以及邻接单元之间的宽度很大的话,就会增加EMC对策元件更多的使用量,所以,EMC对策元件的材料费用非常高,增加了电子机器的生产成本。
而且,对于电磁波遮蔽垫等元件的安装也会增加生产作业,特别是在粘贴位置的位置校正、黏着剂剥离纸的剥落操作以及粘贴强度管理上都要产生很多的作业,短时间内很难安装完成。
另外,如上述的带有缝隙的箱体,还存在如何进行防水的课题,如果有水通过缝隙流入到箱体内部的话,就很可能造成电子机器内部的电子元件出现电子短路等不良,大大影响了电子机器的品质以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对应电磁波干扰的收纳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具备:开口部,开设在箱体上;滑动盖部,导电性材质,设置成能够覆盖上述开口部的形状;引导部,导电性材质,设置在上述箱体的内侧面上的结构,上述滑动盖部可以沿上述箱体的内侧面自由进行滑动;突起,导电性材质,在上述滑动盖部的表面上,沿滑动方向间隔规定距离突出设置多个,当上述滑动盖部收纳在上述引导部时,上述突起与上述引导部的内壁形成强嵌合结构。
根据上述收纳箱体,随着滑动盖部在引导部中的滑动逐渐对开口部进行覆盖,滑动盖部表面上朝向引导部内壁设置的多个突起便与引导部的内壁接触并形成强嵌合结构,确保突起与引导部内壁之间没有缝隙,完全接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屏蔽电磁波从电子机器中放射出来,实现了EMC对应要求。另外,滑动盖部与引导部的内壁形成了强嵌合结构,也使滑动盖部完全遮挡住了开口部,能够防止液体从开口部进入到电子机器内部,避免造成电子机器内部电子元件的损坏。
还有,在上述收纳箱体中,当上述滑动盖部收纳在上述引导部时,上述滑动盖部与上述开口部边缘完全接触并覆盖上述开口部,上述滑动盖部受到向上述开口部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还有,在上述收纳箱体中,上述引导部的滑动槽宽度,从上述滑动盖部的插入起始位置向后逐渐减小。
还有,在上述收纳箱体中,多个上述突起的高度,从上述滑动盖部的插入起始位置向后逐渐增大。
还有,在上述收纳箱体中,上述突起的顶端形成凸曲面。
还有,在上述收纳箱体中,欠缺部,设置在上述滑动盖部上,在相邻的上述突起之间形成欠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随着滑动盖部在引导部中的滑动逐渐对开口部进行覆盖,滑动盖部表面上朝向引导部内壁设置的多个突起便与引导部的内壁接触并形成强嵌合结构,确保突起与引导部内壁之间没有缝隙,完全接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屏蔽电磁波从电子机器中放射出来,实现了EMC对应要求。另外,滑动盖部与引导部的内壁形成了强嵌合结构,也使滑动盖部完全遮挡住了开口部,能够防止液体从开口部进入到电子机器内部,避免造成电子机器内部电子元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滑动盖部未完全收纳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滑动盖部完全收纳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滑动盖部未插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局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滑动盖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变形例的滑动盖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滑动盖部被收纳在引导部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方式及具体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下述说明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举出的例子,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装置的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删减或追加,方法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删减、追加或改变顺序。
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箱体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包括:箱体1、开口部2、滑动盖部3、引导部4,以及突起5。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收纳箱体的箱体1部分,是由上面板、下面板、左右各一个侧面板、背面板以及前面板围成的长方体的中空的箱型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是由板金材料制成的,各板间的连接手段可以是螺丝固定方式,卡扣固定方式或者铆接固定方式,另外,箱体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而形成各个板面。
还有,如图3所示,开口部2是在箱体1的前面板上开设的长方形的开口,用于查看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或者更换调试箱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开口部2的上下侧壁以及左右侧壁的壁厚相同。
这里,除了以上开口部2,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口部2还可以是从箱体1的前面板向前方突出设置而形成,而且开口部2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或者三角形等。
还有,如图1所示,滑动盖部3是具有一定板厚的长方形板状的金属滑片,能够完全覆盖住开口部2,所以滑动盖部3的板向面积要大于开口部2的开口面积。滑动盖部3的形状可以根据开口部2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形状。
还有,如图4所示,引导部4是设置在开口部2的前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在开口部2的上下侧壁的金属滑动槽结构,如图1所示,在开口部2的上下两侧的内面分别设置了引导部4,滑动盖部3的上下两侧边缘可以从图中的右侧插入到开口部2上下两侧的引导部4的滑动槽中,沿着引导部4可以从开口部2的右侧向左侧滑动,如图2所示,直到可以覆盖开口部2,另外,滑动盖部3也可以从开口部2的左侧向右侧滑动,逐渐露出开口部2,滑动盖部3可以滑动到引导部4的最右侧,直到从引导部4脱离。
这里,引导部4的滑动槽宽度要略宽于滑动盖部3的边缘的板厚,这样才能让滑动盖部3进入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中,上下两条引导部4之间的距离也要与滑动盖部3的板宽进行相应设定,确保滑动盖部3可以插入到上下两条引导部4中,沿引导部4的滑动槽进行滑动。另外,引导部4的长度可以根据开口部2的长度或者滑动盖部3的长度进行设定,能够确保滑动盖部3得到足够支撑,来实现覆盖开口部2。而且,引导部4可以设置成整条的连续滑动槽,也可以由间断的多段滑动槽组成。
还有,突起5是从滑动盖部3的边缘表面上沿滑动盖部3的滑动方向间隔规定距离突出设置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5是与滑动盖部3一体成型而形成的,也是金属材质。
这里,关于相邻突起5之间距离的设定,是根据要屏蔽的电子元件放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决定的,另外,突起5的突出形状可以是球状的突起,也可以是锥状的突起,还可以是柱状的突起。突起5的突出长度是根据滑动盖部3的板厚与引导部4的滑动槽的槽内宽度来设定的,确保在滑动盖部3覆盖开口部2时,突起5可以接触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的槽内内壁。而且,除了本实施方式中,突起5是与滑动盖部3一体成型而形成之外,突起5还可以是以其他方式与滑动盖部3接合的可导电材质,例如:粘结、焊接、铆接或者螺丝固定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体的安装方法以及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图5,图6是滑动盖部3以及突起5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滑动盖部3插入到引导部4中,突起5与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嵌合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电子元件是被收纳在金属材质的箱体1中,箱体1的上面板、下面板、背面板、左右的两侧面板以及前面板相互之间密闭连接,形成了中空的箱体结构,而前面板上开设了长方形的开口部2,用于对箱体1中的电子元件进行确认或者拆装。为遮挡覆盖开口部2,防止液体或者灰尘进入到箱体1内部,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需要在前面板上设置带有金属材质滑动槽的引导部4,上下两条滑动槽是对向且平行设置的,用来收纳能够覆盖遮挡前面板上的开口部2的滑动盖部3。
还有,如图1所示,引导部4的最右侧上下两条滑动槽是开口的,滑动盖部3的上下边缘的前端可以同时从引导部4的最右侧分别插入到上下两条滑动槽中,滑动盖部3可以朝向滑动盖部3的插入方向,从右向左沿着引导部4的滑动槽进行滑动。如图所示,引导部4的最左侧的上下两条滑动槽是封口的,当滑动盖部3滑动到封口处并接触到封口处时,滑动盖部3就无法再进行滑动了。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引导部4的滑动槽也可以不设置封口,而且,引导部4的上下两条滑动槽也可以不是对向设置的,根据滑动盖部3的插入边缘的形状以及插入角度进行设置。
这里,引导部4的作用除了用来收纳滑动盖部3,实现覆盖开口部2,同时,也起到了滑动盖部3插入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中的引导作用,并且在滑动盖部3滑动过程中,可以保持滑动盖部3在滑动槽中的位置,确保滑动盖部3能够完全覆盖开口部2,而且,节省了滑动盖部3的插入滑动操作的工时,大大提升了操作的效率和精度。
还有,如图5所示,滑动盖部3是具有一定板厚的长方形的金属薄板,在上下两边缘的表面相邻间隔规定距离分别突出设置突起51、突起52、突起53、突起54以及突起55。这些突起是与滑动盖部3一体成型而形成的,突出的顶端形状呈凸曲面。
这里,各相邻的突起之间的间隔距离d的设定,是根据需要屏蔽的电子元件的电磁波的波长决定的。如果电磁波的波长是λ,那么相邻突起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设定为d<1/4λ。
还有,如图1和图2所示,滑动盖部3从左前端插入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中时,带有突起5的滑动盖部3的上下两边缘分别插入到引导部4的上下两条滑动槽的槽内,随着滑动盖部3向插入方向的滑动,突起也在引导部4的滑动槽的槽内进行移动。当滑动盖部3的背面完全覆盖开口部2后,结束对滑动盖部3的滑动操作。
而且,通过对引导部4的滑动槽的槽内宽度以及突起5的突出高度的设定,在突起5进入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中,并且滑动到覆盖开口部2时,突起5受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的压力发生弹性变形,嵌合在引导部4的滑动槽中,这样,滑动盖部3的上下边缘多点同时受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给予的向开口部2方向的弹性力,把滑动盖部3的背面压向开口部2,如图2所示,可以牢牢严密地遮挡住开口部2,防止液体、灰尘等进入到开口部2内部,造成设置在收纳箱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
另外,当滑动盖部3收纳在引导部4中,并覆盖开口部2时,滑动盖部3上下边缘的所有的突起5都与引导部4的上下两条滑动槽内壁嵌合,并且引导部4、滑动盖部3以及突起5都是金属材质,可以进行电磁导流,所以就能屏蔽收纳箱体内部的电子元件的规定波长的电磁波的放射,防止箱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放射出的电磁波对外界的干扰,或者对人体等的伤害,大大提升了收纳箱体自身的EMC对应性能。
还有,如图7所示,从右向左是滑动盖部3的插入方向,引导部4的滑动槽的槽内宽度设置成从滑动盖部3插入端向后逐渐减小,同时,滑动盖部3上的突起5的高度设置成从插入端往后逐渐增大,在插入滑动盖部3时,滑动盖部3插入端的突起5的相对高度最小,而引导部4的滑动盖部3的插入端的滑动槽的槽内相对宽度最大,这样,由于滑动盖部3插入端插入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时有足够的空间,所以,会很顺利地完成滑动盖部3的初始插入操作,而且,在对滑动盖部3进行滑动操作过程中,高度小的突起5会从引导部4的较宽的滑动槽逐渐滑动到较窄的滑动槽,即,在较宽的滑动槽内时,高度小的突起5在初始滑动时不会受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的挤压,不会发生弹性变形,所以,滑动盖部3也不会受到朝向开口部2的弹性力作用,当滑动到左侧的较窄的滑动槽后,高度小的突起5会逐渐与滑动槽内壁发生接触并嵌合,突起5受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挤压后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会作用在滑动盖部3上,把滑动盖部3的背面压向开口部2。
这里,各突起5的高度与引导部4的滑动槽的槽内宽度需要进行比对设定,确保在滑动盖部3收纳在引导部4中,并覆盖开口部2时,各突起5都能够与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进行嵌合,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突起5的突出顶端是凸曲面形状,在与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嵌合时,突起5的顶端曲面与滑动槽内壁是点接触,这样,也可以防止收纳箱体发生振动时产生的突起5与滑动槽内壁之间摩擦的异音。
还有,如图6所示,在滑动盖部3的相邻的突起5之间,还可以设置欠缺部6。欠缺部6是在滑动盖部3的上下边缘上开设的缺口,从滑动盖部3的边缘向中央凹陷而形成。这样,滑动盖部3的上下边缘分别成为间断的带有突起5的多个薄片,在受到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挤压时,这些单个的薄片更容易进行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提升了滑动盖部3插入以及滑动操作的便捷性,减小了滑动盖部3进行插入以及滑动操作时受到的阻力,同时,由于带有突起5的薄片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所以,更可以确保突起5与引导部4的滑动槽内壁进行嵌合接触,进一步提高了收纳箱体的EMC对应的性能。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例。其中,以上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例子,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对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组合和要素的合理省略,由此得到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具体例皆可以相互组合,其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收纳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口部,开设在箱体上;
滑动盖部,导电性材质,设置成能够覆盖上述开口部的形状;
引导部,导电性材质,设置在上述箱体的内侧面上的结构,上述滑动盖部可以沿上述箱体的内侧面自由进行滑动;
突起,导电性材质,在上述滑动盖部的表面上,沿滑动方向间隔规定距离突出设置多个,
当上述滑动盖部收纳在上述引导部时,上述突起与上述引导部的内壁形成强嵌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箱体,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滑动盖部收纳在上述引导部时,上述滑动盖部与上述开口部边缘完全接触并覆盖上述开口部,上述滑动盖部受到向上述开口部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箱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的滑动槽宽度,从上述滑动盖部的插入起始位置向后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箱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突起的高度,从上述滑动盖部的插入起始位置向后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箱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的顶端形成凸曲面。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欠缺部,设置在上述滑动盖部上,在相邻的上述突起之间形成欠缺。
CN202021320395.0U 2020-07-07 2020-07-07 收纳箱体 Active CN212278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0395.0U CN212278712U (zh) 2020-07-07 2020-07-07 收纳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0395.0U CN212278712U (zh) 2020-07-07 2020-07-07 收纳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8712U true CN212278712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0395.0U Active CN212278712U (zh) 2020-07-07 2020-07-07 收纳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8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3287B2 (en) Shielding cage with improved EMI shielding gasket construction
US6878872B2 (en) Shielding cage with multiple module-receiving bays
EP2876737A1 (en) Connector
US7815474B1 (en) Probe connector having a mounting platform
US5912806A (en) IC card of simple structure
US6191950B1 (en) Snap-together printed circuit card cover with integral card support
EP3399600B1 (en) Connector
US846529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825012B1 (en) Shielding apparatus
US10018793B2 (en) Connector
US846000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473266B1 (ko) 커넥터
US9872419B1 (en)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improved metal housing for EMI containment
EP1183918B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olding structure
TWM459640U (zh) 晶片卡裝取結構及具有該晶片卡裝取結構之電子裝置
TWI424806B (zh) 用於電氣連接器模組組合之屏蔽元件
US20100279546A1 (en) Connector with two piece shells
CN212278712U (zh) 收纳箱体
JP200926674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090513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2007042398A (ja) リセプタクル、プラグ及びコネクタ
CN108513522B (zh) 组装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15715064A (zh) 电子设备
JPH0222558B2 (zh)
US20120267489A1 (en) Connector mounting apparatus with emi shielding cl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