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7044U - 自发电开关 - Google Patents

自发电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7044U
CN212277044U CN202021322828.6U CN202021322828U CN212277044U CN 212277044 U CN212277044 U CN 212277044U CN 202021322828 U CN202021322828 U CN 202021322828U CN 212277044 U CN212277044 U CN 212277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bottom plate
self
switch according
generat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228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莹
程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228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7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7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7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包括:底板、盖体、传动件、具有弹性驱动部的发电模块、两个摇杆与复位件;所述盖体盖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传动件、所述发电模块与所述复位件均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沿所述第一摇杆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摇杆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触动所述第一部位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沿所述第二摇杆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部位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摇杆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触动所述第二部位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

Description

自发电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电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其为无源无线的开关,不会产生布线、电池污染等问题。现有的自发电开关中,驱动杆可直接连接发电模块,进而,在驱动杆受控运动时,可直接驱动发电模块发电。
进一步的现有方案中,还可引入多个驱动杆来满足按压不同部位(例如按压不同按键或按压按键的不同部位)的操控需求,然而,不同驱动杆与同一发电模块之间的传动路径是不同的,以两个驱动杆为例,当其中的第一传动杆连接发电模块时,发电模块通常无法再与其他传动杆连接,此时,通常会将第二传动杆配置为连接第一传动杆,进而第二传动杆可通过第一传动杆间接驱动发电模块。
可见,现有相关技术中,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在驱动同一发电模块时的传动路径是不同的,进而,即便将两个传动杆的运动方式、结构等配置为相同或相近的,按压的操控体验也可能会产生差异(例如所需的力度、行程不同),影响用户使用自发电开关的操控体验。同时,其中第二传动杆的驱动是依赖于第一传动杆来实现的,若第一传动杆发生故障,则第二传动杆无法保障开关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发电开关,以解决影响用户的操控体验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包括:底板、盖体、传动件、具有弹性驱动部的发电模块、两个摇杆与复位件;
所述盖体盖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传动件、所述发电模块与所述复位件均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摇杆包括两个转臂、连接臂,以及设于所述连接臂的触动部,所述连接臂连接于两个转臂的第一端之间,每个转臂的第二端均枢转连接所述底板或所述盖体,同一摇杆的两个转臂的枢转轴心是相同的,不同摇杆的枢转轴心是平行的,所述两个摇杆分别为第一摇杆与第二摇杆;
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所述弹性驱动部具有第一位置状态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复位件具有第一结构状态与第二结构状态;
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沿所述第一摇杆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摇杆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触动所述第一部位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
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沿所述第二摇杆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部位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摇杆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触动所述第二部位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
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弹性驱动部,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弹性驱动部或所述传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朝向所述底板的运动能够传动所述弹性驱动部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并传动所述复位件自所述第一结构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结构状态;
所述传动件传动所述弹性驱动部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的作用力为目标作用力,所述发电模块被配置为:所述目标作用力变化为超出临界力度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所述弹性驱动部件能够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所述弹性驱动部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运动与所述复位件自所述第二结构状态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状态的运动能够传动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复位至对应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开关中,采用了两个摇杆作为受控驱动同一发电模块的部件,不同摇杆可对应于自发电开关受控的不同部位(例如不同的按键或按键的不同部位),其中,由于两个摇杆的运动方式与结构是相匹配的 (例如均具有两个转臂、连接臂、触动部,且均能够发生枢转运动),并且两个摇杆均是通过同一传动件间接驱动发电模块发电的,所以,可有利于使得两个摇杆与发电模块之间的传动路径是相同或相近的,从而避免传动路径的差异而带来操控力度和/或操控行程上的差异体验,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助于保障用户操控体验的一致性,优化了操控体验。
此外,由于任意一个摇杆的动作均可不依赖于另一摇杆,所以,任意之一摇杆发生的故障,均不会直接导致另一摇杆无法正常工作,保障了开关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与盖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爆炸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有按键的自发电开关的爆炸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
101-转轴基体;
102-卡槽;
103-滑槽;
2-盖体;
21-开关通孔;
22-按键安装结构;
23-连通孔;
3-第一摇杆;
31-转臂;
32-连接臂;
33-触动部;
34-转臂;
35-第一啮合部;
4-第二摇杆;
41-转臂;
42-连接臂;
43-触动部;
44-转臂;
45-第二啮合部;
5-传动件;
501-第一部位;
502-第二部位;
503-第一抵压部;
504-第二抵压部;
505-第一延伸部;
506-第二延伸部
507-摆动部;
508-转轴部;
509-滑动体;
6-发电模块;
61-弹性驱动部;
7-复位件;
8-电路板;
81-检测开关;
82-处理器;
83-无线通信模块;
9-防水胶套;
91-开关配合部;
92-防水筋;
93-触动配合部;
10-按键;
1001-检测开关抵压部;
1002-安装轴孔;
11-底座;
110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构造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自发电开关,包括:底板1、盖体2、传动件5、具有弹性驱动部61的发电模块6、两个摇杆与复位件7。其中的两个摇杆为第一摇杆 3与第二摇杆4。
所述盖体2盖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所述传动件5、所述发电模块6与所述复位件7均位于所述盖体2与所述底板1之间。其中,盖体2与底板 1之间可理解为形成了一个容置空间,所述传动件5、所述发电模块6与所述复位件7,以及后文所涉及的电路部分均可位于该容置空间,同时,该容置空间可以是能够对外连通而非封闭的。其中的盖体2与底板1之间可例如通过卡扣或者螺钉等方式紧固连接。
所述摇杆包括两个转臂、连接臂,以及设于所述连接臂的触动部,例如第一摇杆3中的转臂31、转臂34、连接臂32与触动部33,以及第二摇杆4 中的转臂41、转臂44、连接臂42与触动部43,所述连接臂连接于两个转臂的第一端之间,进而,可形成类似U字型、匚字型、C字型中至少之一的结构形式。
每个转臂的第二端均枢转连接所述底板或所述盖体,同一摇杆的两个转臂的枢转轴心是相同的,不同摇杆的枢转轴心是平行的。进一步的,第一摇杆3与第二摇杆4受控朝向底板1枢转时,可分别沿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第一摇杆3与第二摇杆4分别对应于按键不同部位或不同按键,进而,用户对不同按键或按键不同部位的按压可触动不同的摇杆。
所述传动件5具有第一部位501与第二部位502;所述弹性驱动部61 具有第一位置状态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复位件6具有第一结构状态与第二结构状态。
所述第一摇杆3的触动部33沿所述第一摇杆3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部位501的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即:第一部位501可处于底板1与触动部3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摇杆3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1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摇杆3的触动部33触动所述第一部位501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1运动,由于第一部位501是传动件5的一部分,进而,传动件5可随第一部位501的运动而发生整体的运动(例如枢转、平移、摆动等等)。
与第一摇杆3类似的,所述第二摇杆4的触动部43沿所述第二摇杆4 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部位502的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即:第二部位 502可处于底板1与触动部43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摇杆4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1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摇杆4的触动部43触动所述第二部位502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由于第二部位502是传动件5的一部分,进而,传动件5可随第二部位502的运动而发生整体的运动(例如枢转、平移、摆动等等)。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摇杆3与所述第二摇杆4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所述第一摇杆3与所述第二摇杆4可以是环绕于所述盖体2的外周分布的。
第一部位501与第二部位502的运动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不同步的。
所述传动件5传动连接所述弹性驱动部61,所述复位件7连接所述弹性驱动部61或所述传动件7,其中,所述第一部位501和/或所述第二部位 502朝向所述底板1的运动能够传动所述弹性驱动部61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并传动所述复位件7自所述第一结构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结构状态。
其中,弹性驱动部61的第一位置状态可理解为是未受到外力作用下弹性驱动部61的位置状态,其中的第二位置状态可理解为是外力作用下弹性驱动部61相对于第一位置状态发生变化之后的位置状态;并且:
所述传动件5传动所述弹性驱动部61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的作用力为目标作用力,所述发电模块6被配置为:所述目标作用力变化为超出临界力度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所述弹性驱动部件能够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其中的发电模块6与弹性驱动部61可以参照于本领域部分已有或改进的发电模块6理解。
第一位置状态与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例如是弹性驱动部61的转动实现的,也可以是直线运动实现的,还可以是其他任意运动方式实现的。
其中,复位件7的第一结构状态,可理解为未受到外力作用下复位件7 的结构状态,其中的第二结构状态可理解为是外力作用下复位件7相对于第一结构状态发生变化之后的结构状态,在处于第二结构状态时,复位件7可因为形变(例如压缩、拉伸、转动等带来的形变)或其他作用而产生驱动复位件7恢复为第一结构状态的作用力。
其中的复位件7可例如是复位弹簧。
进而,所述弹性驱动部61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运动与所述复位件自所述第二结构状态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状态的运动能够传动所述第一部位501和/或所述第二部位502复位至对应的初始位置。
以上所涉及的初始状态,可理解为未受外力时的结构状态或位置。
可见,以上方案中,采用了两个摇杆作为受控驱动同一发电模块的部件,不同摇杆可对应于自发电开关受控的不同部位(例如不同的按键或按键的不同部位),其中,由于两个摇杆的运动方式与结构是相匹配的(例如均具有两个转臂、连接臂、触动部,且均能够发生枢转运动),并且两个摇杆均是通过同一传动件间接驱动发电模块发电的,所以,可有利于使得两个摇杆与发电模块之间的传动路径是相同或相近的,从而避免传动路径的差异而带来操控力度和/或操控行程上的差异体验,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助于保障用户操控体验的一致性,优化了操控体验。
此外,由于任意一个摇杆的动作均可不依赖于另一摇杆,所以,任意之一摇杆发生的故障,均不会直接导致另一摇杆无法正常工作,保障了开关的正常使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与盖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至图7,所述传动件包括摆动体与固定连接所述摆动体的至少一个转轴部508,所述底板1和/或所述盖体2设有至少一个转轴基体(例如图7所示的转轴基体101),每个转轴部508枢转连接一个转轴基体(例如转轴基体101)。其中,若所述转轴部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所述转轴部的枢转轴心重合。
具体的,转轴部508与转轴基体能够采用适于枢转的任意方式装配在一起,例如:若转轴部508具有轴孔,转轴基体则具有能够穿过轴孔的轴部;若转轴部508具有轴部,转轴基体则具有能够供轴部穿过的轴孔。
所述第一部位501与所述第二部位502均设于所述摆动体,且沿平行于所述摆动体枢转轴心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体的两端,所述转轴部的枢转轴心垂直于所述摇杆的枢转轴心。进而,第一部位501与第二部位502可同步绕摆动体的枢转轴心翻转。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7,所述摆动体包括摆动部507,以及沿平行于所述转轴部枢转轴心的方向设于所述摆动部507两侧的第一延伸部 505与第二延伸部506,所述第一部位501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505,所述第二部位502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506,所述转轴部508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部507。其中,与弹性驱动部61可位于摆动部507的下侧,从而能够被摆动部507触动。
其中,第一延伸部505与第二延伸部506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是相同或相近的。进而,摆动体可以是呈轴对称的形状。第一延伸部505、第二延伸部 506相对于底板1的高度可以是相同的,摆动部507相对于底板1的高度可以与第一延伸部505、第二延伸部506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能匹配实现弹性驱动部61、第一部位501与第二部位502的对接、传动,就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复位件7可装配于转轴部508和/或转轴基体101,进而,复位件7可支撑于摆动部507的朝向底板1的一侧,进而,在摆动部507朝向于底板1摆动时,复位件7被驱动发生一定形变,并产生能够驱动摆动部507远离底板1运动的作用力,进而,在复位时,可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协助摆动部507远离底板1摆动至初始位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摇杆3与第二摇杆4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同步运动的,以图3与图4所示为例,所述第一摇杆3的转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啮合部35,所述第二摇杆4的转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 35匹配的第二啮合部45,所述第一啮合部35与所述第二啮合部45啮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摇杆3与所述第二摇杆4能够同步朝向所述底板枢转。同时,也能够同步远离所述底板枢转。
在图3和图4所示的举例中,第一啮合部35与第二啮合部45仅实现了一个齿的啮合,在其他举例中,也可形成多个齿的啮合,根据齿所需枢转的角度不同,可以任意变化齿的数量与尺寸。同时,图3与图4所示的第一啮合部35与第二啮合部45的结构形式也可互换,而不限于图中所示。
进而,开关的形式可实现单边按压,也可实现双边按压。
在第一摇杆3与第二摇杆4同步枢转的情况下,两个摇杆既可互相传动,又可一同作用于传动件5,使得传动件5发生相应的运动,进而触动发电模块。其中,两个摇杆的同步运动可有利于使得传动件的姿态尽量持平,避免出现仅一端受力或两端受力不平衡而导致严重倾斜和变形,保障传动件的均匀、平衡受力与稳定运动。进一步的,同步枢转的摇杆还可使按压行程稳定,例如不会因为传动件5的倾斜变形而增加整体动作行程,从而增加了按压动作的可靠性。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7,所述第一部位501设有凸起于所述传动件5表面的第一抵压部503,所述第二部位502设有凸起于所述传动件 5表面的第二抵压部504。
通过抵压部,可实现传动件与对应摇杆之间的对接,该对接可以是相接触的直接对接,也可以是非接触但能实现互相推动的间接对接(例如可被防水、保护等结构间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不采用抵压部。
为了实现抵压部的对接,所述盖体2设有与所述触动部(例如触动部 33与触动部43)一一对应的连通孔23,所述第一抵压部503与所述第二抵压部504分别穿过对应的连通孔对接对应的触动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第一部位501与第一摇杆3的触动部33之间的对接,以及第二部位502与第二摇杆4的触动部43之间的对接,所述摇杆的与所述底板相背的一侧设有按压部。部分方案中,按压部可穿过前文所涉及的连通孔23。
此外,抵压部(例如所述第一抵压部503与所述第二抵压部504)或触动部可设有对接孔,以便于实现定位对接。例如:若抵压部设有对接孔,则触动部43可设有能够嵌入对接孔的相应结构。
通过以上所涉及的抵压部,使得摇杆按压传动件的时候按压面积小,相对运动幅度小,摩擦力小,在引入后文所涉及的防水胶套9之后,硅胶被磨破的风险大为降低。
其中的抵压部与按压部可以择一使用,也可同时使用,若同时使用,则抵压部可以是与对应的按压部相对接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盖体2还可具有开关通孔21,每个开关通孔21对应设于一个检测开关81的位置,进而,检测开关81与按键可经开关通孔21实现对接(直接或间接对接)。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盖体2的与底板1相背的一侧还可设有用于安装按键的按键安装结构22,具体举例中,若按键是枢转连接于盖体2的,则按键安装结构22可例如为按键安装轴。其中按键安装轴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即采用了多段式安装轴,其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按键的数量进行配置。其他举例中,若按键与盖体2的装配方式未采用枢转,按键安装结构22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若按键未安装于底板1而是与盖体2装配在一起,则按键安装结构也可设于底板1。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盖体2的外侧设有摇杆转轴24,进而,摇杆可设有相应的轴孔,摇杆可通过轴孔与摇杆转轴24之间的转配安装于摇杆转轴24,进而实现摇杆的枢转运动。在另一举例中,摇杆转轴24 也可设于摇杆,对应的轴孔设于盖体2,再一举例中,摇杆转轴或轴孔也可设于底板1,进而,摇杆可装配于底板1。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底板1还可设有卡槽102,该卡槽 102可例如设于底板1的边缘位置,通过该卡槽102,可用于与其他结构装配在一起(例如与底座装配在一起)。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 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请参考图8与图9,其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传动件5的运动方式,请参考图8与图9,所述传动件包括滑动体509,所述底板1和/或所述盖体2设有至少两组滑动体滑槽(例如设于底板1的滑槽103),所述第一部位501与所述第二部位502设于所述滑动体509;所述滑动体509安装于所述至少两组滑动体滑槽,且能够沿所述滑动体滑槽相对于所述底板1 平移,其中的平移可理解为包括向靠近底板1的方向平移与向远离底板1的方向平移。
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的,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也可设有前文所涉及的第一啮合部35与第二啮合部45,其产生的技术效果可参照于前文的相关描述理解。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 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一;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剖面示意图二。
请参考图10至图12,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主要体现在传动件5的运动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5包括杠杆体510,所述第一部位501 设于所述杠杆体5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部位502设于所述杠杆体510的第二端。
处于对应初始位置的第一部位510与所述第一摇杆3的触动部33之间沿所述第一摇杆3的枢转方向对接(可如图11所示经防水胶套9间接对接,也可如图12所示直接对接),处于对应初始位置的第二部位502与所述第二摇杆4的触动部43之间沿所述第二摇杆的枢转方向对接。
在所述杠杆体510的第二部位502相对于其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杠杆体510能够以所述第一摇杆3为支点摆动;此时,杠杆体510也可理解为以第一部位501的与第一摇杆3对接的部位为支点摆动。
在所述杠杆体510的第一部位501相对于其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1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杠杆体510能够以所述第二摇杆4为支点摆动;此时,杠杆体510也可理解为以第二部位502的与第二摇杆4对接的部位为支点摆动。
所述底板1和/或所述盖体2设有第一杠杆体滑槽与第二杠杆体滑槽 (例如图10所示的滑槽103),所述第一杠杆体滑槽位于所述杠杆体的第一端,所述杠杆体的第一端能够沿所述杠杆体滑槽运动,所述第二杠杆体滑槽位于所述杠杆体的第二端,所述杠杆体的第二端能够沿所述第二杠杆体滑槽运动。
通过以上滑槽,可为杠杆体的摆动提供引导与限位,同时,该滑槽可以是直线滑槽,也可以是弧线滑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杠杆体是以杠杆的方式运动的,所以,第一摇杆3与第二摇杆4之间是非同时运动的。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爆炸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3至图17,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防水结构的引入。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防水结构连接于所述底板1,以在所述防水结构与所述底板1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所述传动件5与所述发电模块6均位于所述内部空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6,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底板1的呈环状的防水墙105与防水胶套9,所述防水胶套9连接于所述防水墙105的朝向所述盖体2的一侧,以在所述底板1、所述防水墙105与所述防水胶套9之间形成所述内部空间。
通过以上防水胶套9与防水墙105,可形成相对比较封闭的防水环境,从而有效保护内部空间的部件与器件。
可见,以上方案中,并未将摇杆包裹于内部空间,若直接将摇杆也包起来,外按键直接按压硅胶和摇杆,则会造成按压面积大、相对运动幅度大,硅胶更容易磨破等问题,故而,以上方案还可有利于降低按压面积、降低运动幅度,且防水胶套9不易于磨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4,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底板1的呈环状的防水外壁104,所述防水外壁104环设于所述防水墙 105外侧,以在所述防水外壁104与所述防水墙105之间形成防水槽,所述防水胶套9嵌入于所述防水槽。
进而,通过防水外壁104,可实现阻隔防水的作用,还可通过防水槽的形成容置安装防水胶套9。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7,所述盖体2的内侧设有防水压筋 25。通过防水压筋25,可有利于对防水胶套9进行限位固定。一种举例中,防水胶套9边缘处外围可设有防水筋92,该防水筋92可嵌入防水槽,进而,防水压筋25可压在防水槽上,将防水筋92限位安装于防水槽。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与图16,所述防水胶套9设有与所述触动部一一对应的触动配合部93,其中的触动配合部93包括位于对应的触动部与第一部位之间的第一触动配合部,以及位于对应的触动部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第二触动配合部。进而,通过触动配合部93,可实现触动部与传动件5的相应部位(例如第一部位501与第二部位502)之间的间接对接。
其中的触动配合部93,可以是与第一部位501、第二部位502处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的,例如,其形状可以匹配于第一抵压部与第二抵压部。此外,触动配合部93可采用能够随触动部与传动件5对接下的运动而发生形变的材料和/或结构形式。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4至图16,所述防水胶套9设有与检测开关81一一对应的开关配合部91。其中的开关配合部设于按键与对应的检测开关81之间。其中的开关配合部91,可以是能够容置检测开关81的结构形式。进一步举例中,开关配合部91可采用能够随开关触动而发生形变的材料和/或结构形式。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8,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体2 之间的处理器82与无线通信模块83,所述处理器82电连接所述发电模块 6,以接收所述发电模块6在所述弹性驱动部件61变化位置状态时产生的电能;所述处理器82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3,以触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83发出无线信号。
进一步的,无线通信模块83也可电连接发电模块6,也接收所述发电模块6在所述弹性驱动部件61变化位置状态时产生的电能。同时,供应至无线通信模块83与处理器82的电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处理器82触发无线通信模块83发出无线信号的内容可以根据本领域任意的现有或改进的方案确定。例如可包括键值、开关标识、操作标识等等。
此外,前文所涉及的检测开关81、处理器82、无线通信模块83等等均可设于电路板8,且所述检测开关81设于所述电路板8的与所述底板1相背的一侧,所述电路板8安装于所述底板1。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有按键的自发电开关的爆炸图;图 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8至图20,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至少一个按键10与至少一个检测开关81,所述按键10位于所述盖体的2 与所述底板1相背的一侧,所述按键10设于对应的N个检测开关10的与所述底板1相背的一侧,其中的N为1或2,例如,单个按键10可用于触发一个检测开关10,单个按键10的不同部位也可用于触发不同的检测开关。所述按键10的一端被按压而发生的运动能够直接或间接触发对应的一个检测开关81,所述检测开关81电连接所述处理器82,以在被触发时向所述处理器82反馈对应的开关信号。
以图19与图20为例,单个矩形的按键10的一端被按下时可触发一个检测开关81,另一端被按下时可触发另一个检测开关81。
为了便于检测开关81的准确对接与触发,所述按键10的与所述底板1 相对的一侧设有检测开关抵压部1001,每个检测开关抵压部1001与对应的一个检测开关81的位置相匹配。
其中过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10的与所述底板1相对的一侧设有安装轴孔1002,所述盖体2的与所述底板1相背的一侧设有安装轴,其可如图5所示的按键安装结构22,所述安装轴孔1002与所述安装轴匹配连接。
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灵活配置按键数量,以及按键的受控形式,例如可以被配置为单边按压,也可被配置为双边按压。
请参考图19,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底座11,所述底板1与所述盖体2安装于所述底座11。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1内设有卡扣1101,所述底板1的边缘设有卡槽102,其可如图5所示的卡槽102,所述底板1通过所述卡扣 1101与所述卡槽102安装于所述底座。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扣可设于底板 1,对应的,卡槽可设于底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发电开关中,采用了两个摇杆作为受控驱动同一发电模块的部件,不同摇杆可对应于自发电开关受控的不同部位(例如不同的按键或按键的不同部位),其中,由于两个摇杆的运动方式与结构是相匹配的(例如均具有两个转臂、连接臂、触动部,且均能够发生枢转运动),并且两个摇杆均是通过同一传动件间接驱动发电模块发电的,所以,可有利于使得两个摇杆与发电模块之间的传动路径是相同或相近的,从而避免传动路径的差异而带来操控力度和/或操控行程上的差异体验,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助于保障用户操控体验的一致性,优化了操控体验。
此外,由于任意一个摇杆的动作均可不依赖于另一摇杆,所以,任意之一摇杆发生的故障,均不会直接导致另一摇杆无法正常工作,保障了开关的正常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盖体、传动件、具有弹性驱动部的发电模块、两个摇杆与复位件;
所述盖体盖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传动件、所述发电模块与所述复位件均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摇杆包括两个转臂、连接臂,以及设于所述连接臂的触动部,所述连接臂连接于两个转臂的第一端之间,每个转臂的第二端均枢转连接所述底板或所述盖体,同一摇杆的两个转臂的枢转轴心是相同的,不同摇杆的枢转轴心是平行的,所述两个摇杆分别为第一摇杆与第二摇杆;
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所述弹性驱动部具有第一位置状态与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复位件具有第一结构状态与第二结构状态;
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沿所述第一摇杆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部位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摇杆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触动所述第一部位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
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沿所述第二摇杆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部位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摇杆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底板的枢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触动所述第二部位自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
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弹性驱动部,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弹性驱动部或所述传动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朝向所述底板的运动能够传动所述弹性驱动部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并传动所述复位件自所述第一结构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结构状态;
所述传动件传动所述弹性驱动部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的作用力为目标作用力,所述发电模块被配置为:所述目标作用力变化为超出临界力度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所述弹性驱动部件能够自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所述弹性驱动部自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变化为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运动与所述复位件自所述第二结构状态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状态的运动能够传动所述第一部位和/或所述第二部位复位至对应的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摆动体与固定连接所述摆动体的至少一个转轴部,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一个转轴基体,每个转轴部枢转连接一个转轴基体,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均设于所述摆动体,且沿平行于所述摆动体枢转轴心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体的两端,所述转轴部的枢转轴心垂直于所述摇杆的枢转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转轴部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所述转轴部的枢转轴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体包括摆动部,以及沿平行于所述转轴部枢转轴心的方向设于所述摆动部两侧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部位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部位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转轴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的转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摇杆的转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匹配的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能够同步朝向所述底板枢转,也能够同步远离所述底板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滑动体,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两组滑动体滑槽,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设于所述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安装于所述至少两组滑动体滑槽,且能够沿所述滑动体滑槽相对于所述底板平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的转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摇杆的转臂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匹配的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能够同步朝向所述底板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杠杆体,所述第一部位设于所述杠杆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部位设于所述杠杆体的第二端;
处于对应初始位置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摇杆的触动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摇杆的枢转方向对接,处于对应初始位置的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二摇杆的触动部之间沿所述第二摇杆的枢转方向对接;
在所述杠杆体的第二部位相对于其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杠杆体能够以所述第一摇杆为支点摆动;
在所述杠杆体的第一部位相对于其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底板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杠杆体能够以所述第二摇杆为支点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盖体设有第一杠杆体滑槽与第二杠杆体滑槽,所述第一杠杆体滑槽位于所述杠杆体的第一端,所述杠杆体的第一端能够沿所述杠杆体滑槽运动,所述第二杠杆体滑槽位于所述杠杆体的第二端,所述杠杆体的第二端能够沿所述第二杠杆体滑槽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防水结构连接于所述底板,以在所述防水结构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内部空间,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发电模块均位于所述内部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底板的呈环状的防水墙与防水胶套,所述防水胶套连接于所述防水墙的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以在所述底板、所述防水墙与所述防水胶套之间形成所述内部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底板的呈环状的防水外壁,所述防水外壁环设于所述防水墙外侧,以在所述防水外壁与所述防水墙之间形成防水槽,所述防水胶套嵌入于所述防水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侧设有防水压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套设有与所述触动部一一对应的触动配合部,其中的触动配合部包括位于对应的触动部与第一部位之间的第一触动配合部,以及位于对应的触动部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第二触动配合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位设有凸起于所述传动件表面的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二部位设有凸起于所述传动件表面的第二抵压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触动部一一对应的连通孔,所述第一抵压部与所述第二抵压部分别穿过对应的连通孔对接对应的触动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的与所述底板相背的一侧设有按压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发电模块,以接收所述发电模块在所述弹性驱动部件变化位置状态时产生的电能;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触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出无线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按键与至少一个检测开关,所述按键位于所述盖体的与所述底板相背的一侧,所述按键设于对应的N个检测开关的与所述底板相背的一侧,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按键的一端被按压而发生的运动能够直接或间接触发对应的一个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以在被触发时向所述处理器反馈对应的开关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检测开关抵压部,每个检测开关抵压部与对应的一个检测开关的位置相匹配。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一侧设有安装轴孔,所述盖体的与所述底板相背的一侧设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孔与所述安装轴匹配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处理器均设于所述电路板,且所述检测开关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底板相背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底板。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板与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底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卡扣,所述底板的边缘设有卡槽,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安装于所述底座。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的形状是相同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环绕于所述盖体的外周分布。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
CN202021322828.6U 2020-07-07 2020-07-07 自发电开关 Active CN212277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2828.6U CN212277044U (zh) 2020-07-07 2020-07-07 自发电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2828.6U CN212277044U (zh) 2020-07-07 2020-07-07 自发电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7044U true CN212277044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2828.6U Active CN212277044U (zh) 2020-07-07 2020-07-07 自发电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7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3920A (en) Two-stage movement seesaw switch apparatus
TWI383417B (zh) switch
CN101527214B (zh) 键结构及具有该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JPH07307125A (ja) 多方向入力スイッチ
JP6664740B2 (ja) スイッチ
JP4026201B2 (ja) 多方向操作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多方向操作装置
CN211319978U (zh) 按键式智能墙壁开关
CN212277044U (zh) 自发电开关
EP1632968A1 (en) Enhanced control device with drum and multiple switching channels
CN100378887C (zh) 滑动开关
US20010035857A1 (en) Cursor mechanism with an encoding function
JPH11126542A (ja) 電子機器のシーソーボタン装置
CA2437332A1 (en) Depression switch an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KR20140147244A (ko) 전자 기기의 키 장치
US6967645B2 (en) Encoder device combined with a roller
KR101423145B1 (ko) 복합 조작형 스위치 장치
KR102231612B1 (ko) 자가발전 스위치
CN212231317U (zh) 手持式自发电遥控器
KR100864388B1 (ko) 복합 조작 입력 장치
CN212231316U (zh) 手持式自发电遥控器
KR200419265Y1 (ko) 자석을 이용한 키 스위치
CN108695102B (zh) 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10320115A (ja) トラックボール
CN209823738U (zh) 多键同程式无源发射器
CN216849750U (zh) 翘板按键组件以及翘板按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