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3526U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73526U CN212273526U CN202021452476.6U CN202021452476U CN212273526U CN 212273526 U CN212273526 U CN 212273526U CN 202021452476 U CN202021452476 U CN 202021452476U CN 212273526 U CN212273526 U CN 212273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mobile device
- mobile equipment
- support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包括基座件和支撑机构;所述基座件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其基座件与支撑机构之间连接位置形成的活动节点部位于支撑机构前端,且活动节点部用于让支撑机构所形成的移动设备支架重心位于基座件前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安装在基座件的前方,使移动设备支架重心向前移且具有调节可视角度的功能,让移动设备支架使用时更加稳固,有效防止在支架上操作移动设备时发生支架向后倾倒的问题;同时将结构特征与个性化造型融合以实现功能和美观的有机结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支架领域,具体为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终端支架包括手机支架、平板支架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移动设备支架。
现有调节可视角度的桌面移动设备支架,普遍采用后置旋转结构的方式,该结构方式的主要问题是:重心靠上靠后,在操作点击触碰移动设备屏幕时,容易导致移动设备支架向后倾倒,稳定性差;其次,因旋转外观件与结构位于移动设备后方,因移动设备自身的遮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导致现有移动设备支架几乎都是纯功能性,机械结构特征,缺少功能与情感化造型的融合设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移动设备支架的时候,更倾向选择功能与美观有机结合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支架重心靠上靠后稳定性差、移动设备支架缺少功能与情感化造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包括基座件和支撑机构;所述基座件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其基座件与支撑机构之间连接位置形成的活动节点部位于支撑机构前端,且活动节点部用于让支撑机构所形成的移动设备支架重心位于基座件前端。
优选的,所述活动节点部用于改变支撑机构的倾斜角度以调整移动设备支架支撑移动设备时的使用角度;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撑托移动设备移动设备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横放与竖放使用,该支撑机构与基座件之间形成供移动设备数据线安置的内凹式数据线走线空间。
优选的,所述活动节点部为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一端带有限位部的轴型结构以用于将基座件与支撑机构轴接于一体;轴型结构包含带有螺帽和螺母的螺丝结构,所述螺帽的螺杆端部设置有副螺孔,螺帽为限位部,该限位部设置为带有限位缺口的非圆形结构,且非圆形结构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或者D型或者其他多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旋转部、以及与旋转部连接的撑托部;所述旋转部位于基座件的重心前端并轴接在基座件上,所述撑托部位于基座件正上方并与旋转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撑托部包含低支撑臂、高支撑臂、以及用于对移动设备实现卡位的辅助支撑臂;所述低支撑臂形成移动设备竖置支撑架,高支撑臂形成移动设备横置支撑架,所述低支撑臂与高支撑臂配合用于撑托移动设备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横放与竖放可视化角度变化使用;所述低支撑臂包括两组低支块,所述高支撑臂包括两组高支块,该低支块与高支块形成分叉支块对移动设备进行支撑;所述辅助支撑臂位于低支撑臂与高支撑臂所形成的支撑区域底部,该辅助支撑臂包含固连在旋转部上的两组凸起,且两组凸起用于对移动设备进行卡位以免移动设备下滑而脱离移动设备支架。
优选的,所述旋转部包含底盖和上盖,该上盖与底盖通过扣合机构连接于一体;所述底盖的上方设置有拱起,该拱起上设置有轴接孔,且拱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螺帽安置的卡槽;所述底盖下方设置有插接槽位,该插接槽位的槽腔与轴接孔的孔腔相贯通;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底盖下方的前后两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基座件包含底座和竖向结构件,该底座与竖向结构件分离设置,且底座的底端开设有的置物槽内安装有增稳机构,增稳机构用于增加移动设备支架使用时整体的平稳度。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竖向结构件接触端匹配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接触面上设置有主螺孔,所述竖向结构件的底端设有与梯形结构相配合的梯形槽位,竖向结构件与底座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向结构件的两侧临近旋转部位置设有与限位机构相配合的前后两个限位点,该前后限位点用于控制旋转部前后旋转活动角度使移动设备支架整体重心不超出基座件范围,且前后限位点对应设置于前后限位块上并与之配合以限定旋转部的活动范围。
优选的,所述竖向结构件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插入至插接槽位内,且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轴接孔相重合的轴孔;所述连接部与拱起轴接于一体,该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嵌槽位,且内嵌槽位内设置有阻尼环,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两端的螺帽与螺母拧紧固定在底盖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主要支撑机构安装在基座件的前方,使移动设备支架重心向前移且具有调节可视角度的功能,让移动设备支架使用时更加稳固,有效防止在支架上操作移动设备时发生支架向后倾倒的问题;并利用支撑机构与连接件相配合将结构特征与个性化造型融合以实现功能和美观的有机结合,同时支撑机构用于横放或竖放移动设备以形成不同的可视角度,连接件用于实现旋转部的转动力度可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式还可以扩展出多种造型特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盖俯视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盖后视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件与支撑机构的其他组合应用实施例2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件与支撑机构的其他组合应用实施例3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件与支撑机构的其他组合应用实施例4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件与支撑机构的其他组合应用实施例5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件与支撑机构的其他组合应用实施例6结构图。
图中:1基座件、11底座、111连块、112置物槽、12支台、121凹槽、122连接部、1221第一安置槽、1222第二安置槽、13前限位点、14后限位点、2支撑机构、21低支撑臂、211第一低支块、212第二低支块、22高支撑臂、221第一高支块、222第二高支块、23辅助支撑臂、231第一凸块、232第二凸块、24旋转部、241底盖、2411凸板、2412轴接孔、2413卡槽、2414穿槽、242上盖、25橡胶垫、3连接件、31螺帽、32螺丝结构、33阻尼环、4后限位块、5前限位块、6增稳机构、61重物板、62底板、63紧固件、64脚垫、7下卡块、8上卡块、81插槽、9数据线走线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包括基座件1和支撑机构2;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活动连接,其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之间连接位置形成的活动节点部位于支撑机构2前端,且活动节点部用于让支撑机构2所形成的移动设备支架重心前移直至接近基座件1前部边缘;活动节点部用于改变支撑机构2的倾斜角度以调整移动设备支架支撑移动设备时的使用角度;支撑机构2用于撑托移动设备移动设备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横放与竖放使用,该支撑机构2与基座件1之间形成供移动设备数据线安置的内凹式数据线走线空间9;其中,移动设备数据线包括移动设备的充电线、耳机线等;数据线走线空间9的设置,能够让旋转部24的后部为内凹设计,从而方便移动设备的充电线、耳机等数据线进行走线,有利于移动设备在置于支架上进行使用时,充电线、耳机等数据线也能够同时使用;其中,活动节点部为连接件3,连接件3为一端带有限位部的轴型结构以用于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轴接于一体;轴型结构包含带有螺帽31和螺母的螺丝结构32,螺帽31为限位部,该限位部设置为带有限位缺口的非圆形结构;非圆形结构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或者D型或者其他多边形结构;螺丝结构32为子母螺丝,子母螺丝的螺杆端部设置有副螺孔,副螺孔上紧固有子螺帽。
请参阅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支撑机构2包括旋转部24、以及与旋转部24连接的撑托部,该撑托部包含低支撑臂21、高支撑臂22、以及用于对移动设备实现卡位的辅助支撑臂23;低支撑臂21形成移动设备竖置支撑架,高支撑臂22形成移动设备横置支撑架,低支撑臂21与高支撑臂22配合用于撑托移动设备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横放与竖放可视化角度变化使用;低支撑臂21包括两组低支块,即第一低支块211和第二低支块212,高支撑臂22包括两组高支块,即第一高支块221和第二高支块222,该低支块与高支块形成分叉支块对移动设备进行支撑;辅助支撑臂23位于低支撑臂21与高支撑臂22所形成的支撑区域底部,该辅助支撑臂23包含固连在旋转部24上的两组凸起,两组凸起即第一凸块231与第二凸块232;且两组凸起用于对移动设备进行卡位以免移动设备下滑而脱离移动设备支架。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旋转部24包含底盖241和上盖242,该上盖242与底盖241通过扣合机构连接于一体;其中,扣合机构包括上卡块8与下卡块7,该下卡块7安装在底盖241的顶端,上卡块8安装在上盖242的底端,且上卡块8的顶端设有插槽81,上盖242与底盖241扣合时下卡块7插入插槽81内;其中,扣合机构包括螺丝固定、卡扣与螺丝配合等等固定方式皆可适用于上盖242与底盖241的连接;底盖241的上方设置有拱起,该拱起上设置有轴接孔2412;拱起为凸板2411;且拱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螺帽31安置的卡槽2413;底盖241下方设置有插接槽位,即插接槽位包括穿槽2414,该插接槽位的槽腔与轴接孔2412的孔腔相贯通;旋转部24上设置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底盖241下方的前后两组限位块,即前限位块5和后限位块4;后限位块4固连在底盖241的底端左侧,前限位块5固连在底盖241的底端右侧。
请参阅图1、图3和图7所示,基座件1包含底座11和竖向结构件,该底座11与竖向结构件分离设置;底座11上设置有与竖向结构件接触端匹配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接触面上设置有主螺孔,竖向结构件的底端设有与梯形结构相配合的梯形槽位,竖向结构件与底座11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该连接螺丝旋入于主螺孔内;其中,竖向结构件包含支台12、支撑板等,梯形结构包含底端带有凹口的连块111,梯形槽位为设置在支台12底端的凹槽121,该连块111置于凹槽121的槽腔内,再通过连接螺丝将连块111牢牢安装在支台12的凹槽121内,以此实现底座11与支台12的连接;其中,梯形结构的连块111,能够增加连块111与支台12底端凹槽121槽壁的接触面积,让支台12与连块111连接的更加稳固,继而实现底座11与支台12的稳固连接;同时,梯形结构设计,能够在底座11制作过程中,让制作底座11的模具更加容易进行脱模作业。
上述方案中,所述竖向结构件的两侧临近旋转部24位置设有与限位机构相配合的前后两个限位点,该前后限位点用于控制旋转部24前后旋转活动使移动设备支架整体重心不超出基座件1范围,且前后限位点对应设置于前后限位块上并与之配合以限定旋转部24的活动范围;其中,限位点包括前限位点13和后限位点14,限位机构用于与限位点配合以免旋转部24过渡旋转而让移动设备发生掉落;其中,前限位块5临近前限位点13并与之相配合,用以防止旋转部24过渡前倾;后限位块4临近后限位点14并与之相配合,用以防止旋转部24过渡后仰。
请参阅、图4、图5和图7所示,竖向结构件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122,该连接部122插入至插接槽位内,连接部122上设置有与轴接孔相重合的轴孔,连接部122与拱起轴接于一体;连接部12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嵌槽位,内嵌槽位内设置有阻尼环33;其中,内嵌槽位包括第一安置槽1221与第二安置槽1222,两组阻尼环33对应安装在第一安置槽1221与第二安置槽1222的槽腔内;连接部122通过连接件3两端的螺帽31与螺母拧紧固定在底盖241下方;上述方案中,两组的阻尼环33相互配合以减少螺帽31在使用时所受的接触磨损;螺帽31的螺杆部作为旋转轴穿过轴接孔2412;其中,阻尼环33是一种利用阻尼原理来提供运动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设施,能利用阻尼环33来吸能减震、减振消能;阻尼原理:阻尼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通过阻尼环33的设置,有助于减少螺帽31在使用时所受产生的共振振幅,从而避免结构因震动应力达到极限造成机构破坏,降低螺帽31使用时所受到的接触磨损;同时能够利用阻尼环33的降低结构传递振动的能力,在螺帽31的螺杆部作为旋转轴时,能够在基座件1上旋转调节支撑机构2到任意一倾斜角度,以此来调整移动设备的使用角度。
请参阅图3、图8和图9所示,且底座11的底端开设有的置物槽112内安装有增稳机构6,该增稳机构6用于增加移动设备支架使用时整体的平稳度,其中增稳机构6包括底板62、以及安置在底板62上的重物板61;底板62的顶面通过紧固件63固连在底座11的底部,底板62的底部粘接有脚垫64,该脚垫64采用两端呈半圆形中间呈矩形结构的跑道形结构以增加移动设备支架最大支撑点位置;重物板61通过底板62稳置在置物槽112的槽腔内,该重物板61采用配重材料制作而成以增加移动设备支架的稳定性,配重材料包括配重铁砂、配重铁粉、配重混凝土等;紧固件63包括螺钉、螺栓等。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利用连接件3组装成移动设备支架,然后将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放在支撑机构2上;此时通过高支撑臂22、低支撑臂21和辅助支撑臂23形成分叉支撑架对移动设备进行支撑,同时也便于作为移动设备的数据线如耳机线、充电线绕线器;通过高支撑臂22与辅助支撑臂23相配合,能够将移动设备横放在支撑位置上,此时第一高支块221与第二高支块222的顶端较高,可以使得移动设备倾斜度更小,方便远距离的观看移动设备上的信息而无需调节移动设备支架的使用角度;通过低支撑臂21与辅助支撑臂23相配合,能够将移动设备竖放在支撑位置上,此时第一低支块211与第二低支块212的顶端较低,可以将移动设备倾斜度更大,方便近距离查看并操作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的数据线如充电线、耳机等能够穿过数据线走线空间9与移动设备相连接,有利于移动设备以及移动设备支架便捷使用。
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支架的组装步骤:首先将支台12插入到底座11上,此时连块111插入到凹槽121的槽腔内,利用连接螺丝将连接部122与支台12牢牢连接于一体,再将增稳机构6安装在底座11底端在置物槽112内;然后预先将两组33阻尼环对应安装在第一安置槽1221与第二安置槽1222的槽腔内,再将底盖241置于支台12上,此时连接部122伸入到穿槽2414的槽腔内,将螺帽31穿过轴接孔2412、轴孔与穿槽2414,利用螺丝结构32将螺帽31牢牢连接在凸板2411上;再利用上卡块8与下卡块7,将上盖242与底盖241牢牢结合于一体,后再将上盖242与底盖241所形成的旋转部24上安装支撑机构2即可组装好移动设备支架。
实施例二
在图10中,示出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的其他组合应用,支撑机构2通过连接件3与支台12的顶端;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的截面外形呈倒“L”形结构,且支撑机构2的横直段顶端设有阻挡部,即该阻挡部位辅助支撑臂;在使用时,支撑机构2支撑移动设备,此时在连接件3的作用下,支撑机构2能够改变自身的倾斜角度,从而调整移动设备的使用角度及观看角度,此时支撑机构2的旋转直接通过连接件3来实现,来改变支撑机构2的倾斜角度;其中,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增稳机构6、螺丝结构32、限位机构、扣合结构等有关结构皆能适用于本实施例二,故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三
在图11中,示出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的其他组合应用,支撑机构2整体截面外形呈“U”形结构,支撑机构2通过连接件3与支台12活动连接;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的旋转部24与撑托部成一体化成型结构,从而在改变移动设备使用角度时,是直接将支撑机构进行旋转即可改变移动设备的使用角度;其中,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增稳机构6、螺丝结构32、限位机构、扣合结构等有关结构皆能适用于本实施例三,故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四
在图12中,示出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的其他组合应用,支撑机构2整体截面外形呈“L”形结构,支撑机构2的横直段通过连接件3与基座件1的支台12顶面活动连接于一体;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的旋转部24与撑托部即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亦能够为分体结构,在移动设备使用时,支台12顶端与支撑机构2形成对移动设备的撑托结构,在改变移动设备使用角度时,旋转部24在支台12上旋转,即可改变移动设备的倾斜角度,方便移动设备的观看;其中,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增稳机构6、螺丝结构32、限位机构、扣合结构等有关结构皆能适用于本实施例四,故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五
在图13中,示出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的其他组合应用,支撑机构2整体呈“L”形结构,支撑机构2的旋转部24与撑托部呈分体式结构,旋转部24的底端通过连接件3与基座件1的支台12活动连接,撑托部安装在旋转部24的顶端右侧;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撑托部不会自动旋转,在改变移动设备倾斜角度时,需要先改变旋转部24的旋转角度,才能够让撑托部实现旋转,从而改变移动设备的倾斜角度;其中,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增稳机构6、螺丝结构32、限位机构、扣合结构等有关结构皆能适用于本实施例五,故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六
在图14中,示出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的其他组合应用,支撑机构2与旋转部24的顶端固定相连,旋转部24的底部与基座件1的支台12采用连接件3活动连接,此时旋转部24呈倒“L”形结构;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旋转部24的竖直段在旋转时,带动支撑机构2转动,以此来改变移动设备的倾斜角度;旋转部24的顶端与撑托部形成移动设备的安置空间;其中,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增稳机构6、螺丝结构32、限位机构、扣合结构等有关结构皆能适用于本实施例六,故在此不作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件(1)和支撑机构(2);所述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活动连接,其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之间连接位置形成的活动节点部位于支撑机构(2)前端,且活动节点部用于让支撑机构(2)所形成的移动设备支架重心位于基座件(1)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节点部用于改变支撑机构(2)的倾斜角度以调整移动设备支架支撑移动设备时的使用角度;所述支撑机构(2)用于撑托移动设备移动设备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横放与竖放使用,该支撑机构(2)与基座件(1)之间形成供移动设备数据线安置的内凹式数据线走线空间(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节点部为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为一端带有限位部的轴型结构以用于将基座件(1)与支撑机构(2)轴接于一体;轴型结构包含带有螺帽(31)和螺母的螺丝结构(32),所述螺帽(31)的螺杆端部设置有副螺孔,螺帽(31)为限位部,该限位部设置为带有限位缺口的非圆形结构,且非圆形结构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或者D型或者其他多边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旋转部(24)、以及与旋转部(24)连接的撑托部;所述旋转部(24)位于基座件(1)的重心前端并轴接在基座件(1)上,所述撑托部位于基座件(1)正上方并与旋转部(2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托部包含低支撑臂(21)、高支撑臂(22)、以及用于对移动设备实现卡位的辅助支撑臂(23);所述低支撑臂(21)形成移动设备竖置支撑架,高支撑臂(22)形成移动设备横置支撑架,所述低支撑臂(21)与高支撑臂(22)配合用于撑托移动设备以实现移动设备的横放与竖放可视化角度变化使用;所述低支撑臂(21)包括两组低支块,所述高支撑臂(22)包括两组高支块,该低支块与高支块形成分叉支块对移动设备进行支撑;所述辅助支撑臂(23)位于低支撑臂(21)与高支撑臂(22)所形成的支撑区域底部,该辅助支撑臂(23)包含固连在旋转部(24)上的两组凸起,且两组凸起用于对移动设备进行卡位以免移动设备下滑而脱离移动设备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24)包含底盖(241)和上盖(242),该上盖(242)与底盖(241)通过扣合机构连接于一体;所述底盖(241)的上方设置有拱起,该拱起上设置有轴接孔(2412),且拱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螺帽(31)安置的卡槽(2413);所述底盖(241)下方设置有插接槽位,该插接槽位的槽腔与轴接孔(2412)的孔腔相贯通;所述旋转部(24)上设置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连接在底盖(241)下方的前后两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件(1)包含底座(11)和竖向结构件,该底座(11)与竖向结构件分离设置,且底座(11)的底端开设有的置物槽(112)内安装有增稳机构(6),增稳机构(6)用于增加移动设备支架使用时整体的平稳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与竖向结构件接触端匹配的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接触面上设置有主螺孔,所述竖向结构件的底端设有与梯形结构相配合的梯形槽位,竖向结构件与底座(11)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结构件的两侧临近旋转部(24)位置设有与限位机构相配合的前后两个限位点,该前后限位点用于控制旋转部(24)前后旋转活动角度使移动设备支架整体重心不超出基座件(1)范围,且前后限位点对应设置于前后限位块上并与之配合以限定旋转部(24)的活动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结构件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122),该连接部(122)插入至插接槽位内,且连接部(122)上设置有与轴接孔相重合的轴孔;所述连接部(122)与拱起轴接于一体,该连接部(122)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嵌槽位,且内嵌槽位内设置有阻尼环(33),所述连接部(122)通过连接件(3)两端的螺帽(31)与螺母拧紧固定在底盖(241)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52476.6U CN212273526U (zh) | 2020-07-22 | 2020-07-22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52476.6U CN212273526U (zh) | 2020-07-22 | 2020-07-22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73526U true CN212273526U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9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52476.6U Active CN212273526U (zh) | 2020-07-22 | 2020-07-22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735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0230A (zh) * | 2020-07-22 | 2020-10-09 | 深圳美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
2020
- 2020-07-22 CN CN202021452476.6U patent/CN2122735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0230A (zh) * | 2020-07-22 | 2020-10-09 | 深圳美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26827B (zh) | 一种幕墙立柱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 | |
CN203363575U (zh) | 一种平板电脑支架 | |
CN212273526U (zh)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
CN211257924U (zh) | 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 |
CN202281014U (zh) | 一种可调轻薄型平板电视机壁挂架 | |
CN210890752U (zh) | 一种角度可调的平板电脑支架 | |
CN107834954A (zh) | 一种便于调整水平且抗震效果好的太阳能板安装台 | |
CN111750230A (zh) | 一种前置旋转结构支撑移动设备终端的装置 | |
CN201633558U (zh) | 电动汽车仪表装配结构 | |
CN207399105U (zh) | 一种太阳能板支撑架 | |
CN201651708U (zh) | 一种可倾斜平板电视机壁挂架 | |
CN211040302U (zh) | 一种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显示屏升降装置 | |
CN110286785B (zh) | 一种鼠标垫板 | |
CN202518189U (zh) | 车用的承载装置 | |
CN210165128U (zh) | 一种快插机构以及双屏显示器支架 | |
CN107658929A (zh) | 一种活动式手机充电座 | |
CN203747877U (zh) | 一种手机散热支架 | |
CN105090700A (zh) | 一种配重底座及显示装置 | |
CN203732874U (zh) | 家庭投影仪通用托盘 | |
CN209859095U (zh) | 一种方便调节的vr触觉反馈显示屏 | |
CN206918594U (zh) |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平板电脑支架 | |
CN217541208U (zh) | 一种具有抗压结构的冰箱调节脚 | |
CN111059417A (zh) | 一种叠加式舞台总控台 | |
CN220828723U (zh) | 一种用于健身器材的助推轮结构及其健身器材 | |
CN215006041U (zh) | 一种安装方便的分光棱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