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3722U - 一种注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63722U CN212263722U CN202020648367.5U CN202020648367U CN212263722U CN 212263722 U CN212263722 U CN 212263722U CN 202020648367 U CN202020648367 U CN 202020648367U CN 212263722 U CN212263722 U CN 2122637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tube
- glue
- connector
- hole
- injecting g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胶装置,包括胶管及设于胶管上的胶盖组件,胶盖组件包括胶盖及连接胶盖和胶管的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与胶管卡接的旋接结构,另一端设有与胶盖螺接的螺柱,连接头内设有注胶孔,注胶孔贯穿连接头且连通胶管,胶管的一端往两侧分别延伸出旋接部,旋接部卡接于旋接结构内,胶管的另一端设有出胶部,出胶部上设有出胶孔,出胶孔连通胶管。上述注胶装置,通过将注胶装置拆分成胶管和胶盖组件,替换了传统的一体式胶管,在连接头内设置注胶孔,胶管内的胶水余量不足时,只需通过注胶孔往胶管内加注胶水,不需要干扰设备的正常运动轨迹,避免影响生产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更换胶管影响生产效率及造成胶水浪费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打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电子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电子零件行业对于胶水的需求也同步提升,无论是对胶水的品质要求还是对注胶过程工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
注胶装置作为一种打胶(或挤胶)的工具,需要施胶的地方就有可能会用到,广泛用于电子电器,建筑装饰,汽车及汽车部件等行业,设有胶管及与胶管连接的注胶结构,胶管容纳胶水,注胶结构用于完成对产品的注胶。
现有技术当中,胶管一般为一体式的密闭胶管,胶管内胶水使用完毕后一般需要取下胶管进行更换,待更换完成后,还需对注胶设备重新进行调试,影响生产效率,同时造成胶水本身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更换胶管影响生产效率及造成胶水浪费的技术问题。
一种注胶装置,包括胶管及设于所述胶管上的胶盖组件,所述胶盖组件包括胶盖及连接所述胶盖和所述胶管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胶管卡接的旋接结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胶盖螺接的螺柱,所述连接头内设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贯穿所述连接头且连通所述胶管,所述胶管的一端往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旋接部,所述旋接部卡接于所述旋接结构内,所述胶管的另一端设有出胶部,所述出胶部上设有出胶孔,所述出胶孔连通所述胶管。
上述注胶装置,通过将注胶装置拆分成胶管和胶盖组件,安装时只需将旋接部卡接于旋接结构内即可,替换了传统的一体式密闭胶管,在连接头内设置注胶孔,当胶管内的胶水余量不足的时候,只需打开胶盖,通过注胶孔往胶管内加注胶水即可,操作方便,不需要干扰设备的正常运动轨迹,避免影响生产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更换胶管影响生产效率及造成胶水浪费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旋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通的入口,两个所述卡槽的入口的朝向相反,所述旋接部从所述入口旋入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还包括一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于所述旋接结构远离所述螺柱的一端,且所述密封部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旋接结构的连接处,所述容纳槽内容纳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上还设有一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设于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螺柱之间,所述通气结构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注胶孔。
进一步地,所述胶管上还等距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包括靠近所述出胶部所在端的警示线及靠近所述旋接部所在端的限位线,所述警示线和所述限位线分设与所述刻度线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上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旋接部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旋接部与所述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螺柱的外表面和所述胶盖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胶管为透明材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胶装置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胶装置侧视图;
图3为A_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头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头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头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胶管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胶管 | 100 | 旋接部 | 110 |
第二加强筋 | 111 | 出胶部 | 120 |
出胶孔 | 121 | 限位线 | 130 |
警示线 | 140 | 容纳腔 | 150 |
连接头 | 200 | 螺柱 | 210 |
旋接结构 | 220 | 卡接部 | 221 |
卡槽 | 222 | 入口 | 223 |
通气结构 | 230 | 通气孔 | 231 |
密封部 | 240 | 容纳槽 | 241 |
密封圈 | 242 | 第一加强筋 | 250 |
注胶孔 | 260 | 胶盖 | 300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注胶装置,包括胶管100及设于所述胶管100上的胶盖300组件,所述胶盖300组件包括胶盖300及连接所述胶盖300和所述胶管100的连接头200,所述连接头2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胶管100卡接的旋接结构220,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胶盖300螺接的螺柱210,所述连接头200内设有注胶孔260,所述注胶孔260贯穿所述连接头200且连通所述胶管100,所述胶管100的一端往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旋接部110,所述旋接部110卡接于所述旋接结构220内,所述胶管100的另一端设有出胶部120,所述出胶部120上设有出胶孔121,所述出胶孔121连通所述胶管100。
所述旋接结构2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221,所述卡接部221上设有一卡槽222,所述卡接部22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222相通的入口223,两个所述卡槽222的入口223的朝向相反,所述旋接部110从所述入口223旋入所述卡槽222中。所述连接头200还包括一密封部240,所述密封部240设于所述旋接结构220远离所述螺柱210的一端,且所述密封部240上设有容纳槽241,所述容纳槽241设于所述密封部240与所述旋接结构220的连接处,所述容纳槽241内容纳密封圈242。所述连接头200上还设有一通气结构230,所述通气结构230设于所述连接头200和所述螺柱210之间,所述通气结构230上设有通气孔231,所述通气孔231连通所述注胶孔260。所述胶管100上还等距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包括靠近所述出胶部120所在端的警示线140及靠近所述旋接部110所在端的限位线130,所述警示线140和所述限位线130分设与所述刻度线的两端。所述连接头200上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250,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250均匀分布。所述旋接部110上设有第二加强筋111,所述第二加强筋111连接所述旋接部110与所述胶管100。所述螺柱210的外表面和所述胶盖300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螺纹。所述胶管100为透明材质。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胶管100内设有一容纳腔150,所述容纳腔150连通所述出胶孔121、所述注胶孔260和所述通气孔231,具体的,所述胶管100可以为塑料材质,所述胶管100的壁厚在4-6mm之间,优选为5mm,所述胶管10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正常使用时,气压通过通气孔231进入胶管100的容纳腔150内,对容纳腔150内的胶水进行挤压,使胶水从出胶孔121吐出,完成工作。当胶水的剩余量下降到警示线140时,只需临时暂停注胶,手动旋开胶盖300,并将胶水从注胶孔260进行补充至胶管100的限位线130即可,后再次逆向旋转胶盖300将其固定密闭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胶孔260与所述容纳腔150连通,可确保胶水通过旋开胶盖300后,即可进入胶管100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200上设有两组第一加强筋250,两组第一加强筋250对称设计,提高了连接头200的结构强度,同时,若胶管100不需要使用时,第一加强筋250可作为旋转时外力的受力支撑结构,便于旋转连接头200,使其与胶管100旋转分离。容纳槽241内添加密封圈242,可将容纳槽241与胶管100密闭完全,确保生产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242可以为橡胶圈。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注胶装置,通过将注胶装置拆分成胶管和胶盖组件,安装时只需将旋接部卡接于旋接结构内即可,替换了传统的一体式密闭胶管,在连接头内设置注胶孔,当胶管内的胶水余量不足的时候,只需打开胶盖,通过注胶孔往胶管内加注胶水即可,操作方便,不需要干扰设备的正常运动轨迹,避免影响生产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更换胶管影响生产效率及造成胶水浪费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管及设于所述胶管上的胶盖组件,所述胶盖组件包括胶盖及连接所述胶盖和所述胶管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胶管卡接的旋接结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胶盖螺接的螺柱,所述连接头内设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贯穿所述连接头且连通所述胶管,所述胶管的一端往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旋接部,所述旋接部卡接于所述旋接结构内,所述胶管的另一端设有出胶部,所述出胶部上设有出胶孔,所述出胶孔连通所述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通的入口,两个所述卡槽的入口的朝向相反,所述旋接部从所述入口旋入所述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还包括一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于所述旋接结构远离所述螺柱的一端,且所述密封部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旋接结构的连接处,所述容纳槽内容纳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上还设有一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设于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螺柱之间,所述通气结构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注胶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上还等距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包括靠近所述出胶部所在端的警示线及靠近所述旋接部所在端的限位线,所述警示线和所述限位线分设与所述刻度线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部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旋接部与所述胶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的外表面和所述胶盖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为透明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8367.5U CN212263722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一种注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8367.5U CN212263722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一种注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63722U true CN212263722U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8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48367.5U Active CN212263722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一种注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637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55988A (zh) * | 2022-09-05 | 2022-10-11 |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路稳压供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621803A (zh) * | 2022-01-18 | 2023-01-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插槽清理工具及电子设备的插槽清理方法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20648367.5U patent/CN2122637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21803A (zh) * | 2022-01-18 | 2023-01-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插槽清理工具及电子设备的插槽清理方法 |
CN115621803B (zh) * | 2022-01-18 | 2023-11-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插槽清理工具及电子设备的插槽清理方法 |
CN115155988A (zh) * | 2022-09-05 | 2022-10-11 |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路稳压供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155988B (zh) * | 2022-09-05 | 2022-11-29 |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路稳压供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63722U (zh) | 一种注胶装置 | |
CN208670350U (zh) | 一种输送物料快速接头装置 | |
CN211709982U (zh) | 一种挤出机液注喷嘴结构 | |
US9573731B2 (en) | Adaptable tube connector | |
CN110844697B (zh) | 一种组装式中央控制器线束连接装置 | |
CN220661674U (zh) | 一种航空器内饰塑料型材挤出模具 | |
CN221207899U (zh) | 一种胶黏剂生产自动送料装置 | |
CN203697442U (zh) | 全包覆双依架精控玻璃压条挤出模具 | |
CN213558059U (zh) | 一种轻便式柔性挤胶管 | |
CN111590858A (zh) | 多复合共挤机头 | |
CN217250262U (zh) | 一种铝合金分体式多针管淋胶头 | |
US10649472B2 (en) | Tubing system | |
CN213193646U (zh) | 一种钛白粉加工氯化装置 | |
CN206351455U (zh) | 一种分体式吸嘴结构 | |
CN216268406U (zh) | 一种会计用涂胶装置 | |
CN213145706U (zh) | 一种防漏气气密性的螺纹管头 | |
CN220195371U (zh) | 一种发泡胶混合阀装置 | |
CN211756529U (zh) | 一种pet光学膜涂布胶水设备 | |
CN219381421U (zh) |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定型用冷却模具 | |
CN217733541U (zh) | 一种洗衣机顶盖框 | |
CN213261011U (zh) | 一种高分子材料混料挤出装置 | |
CN219013661U (zh) | 一种强化与连接件连接的连接结构 | |
CN218468442U (zh) | 进水软管 | |
CN218196707U (zh) | 一种膨胀防漏胶堵头结构 | |
CN216857227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点胶喷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