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及拾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拾音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及拾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越来多多的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设备,语音交互功能需要通过麦克风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信息。
现有市场上的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设备多是直接将麦克风与设备的结构硬件连接,这就使得麦克风受设备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设备运行时,设备的振动会传播到麦克风就会影响麦克风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现有麦克风的常规减震结构已经不能避免麦克风出现拾音谐振的问题,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及拾音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设备中麦克风出现拾音谐振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包括:
壳体,包括侧壁以及和侧壁连接的周壁;
电路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与侧壁和周壁围合形成容腔;
至少一个拾音器件,位于容腔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
第一减震层,设置于侧壁与拾音器件之间;
侧壁中的第二拾音孔、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和拾音器件设置的第一拾音孔连通。
可选地,拾音装置减震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减震层与拾音器件之间,用于覆盖拾音器件;
密封件的孔道与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以及拾音器件设置的第一拾音孔连通。
可选的,第一拾音孔、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密封件的孔道以及第二拾音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的,在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拾音孔时,各个第二拾音孔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可选的,每个第一拾音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的中心点与第一拾音孔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安装孔内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用于固定连接电路板与壳体。
可选的,电路板远离拾音器件的一侧设置有螺钉,用于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拾音器件连接。
可选的,密封件包括硅胶套,硅胶套套设于拾音器件。
可选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层,设置于周壁与密封件之间。
可选的,在第二拾音孔靠近第一减震层一端到远离第一减震层一端的方向上,第二拾音孔逐渐向侧壁的内部延伸,使得远离第一减震层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第一减震层一端的直径;
第一减震层中孔道的直径与密封件的孔道的直径均小于或等于第二拾音孔靠近第一减震层一端的直径,第一拾音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减震层中孔道或密封件的孔道的直径。
可选的,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的制作材料包括聚氨酯、硅胶和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音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电路板与壳体的侧壁及周壁围合形成容纳拾音器件的容腔,通过在拾音器件与侧壁之间设置减震层,且侧壁中的第二拾音孔、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和拾音器件设置的第一拾音孔连通,使得壳体传导至拾音器件的机械振动减少,避免了设备运行时,设备的振动影响到拾音器件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侧壁;12-周壁;13-第二拾音孔;
20-电路板;21-螺钉;
30-拾音器件;31-第一拾音孔;32-安装孔;
40-密封件;41-密封件40的孔道;
50-第一减震层;51-第一减震层50的孔道;
60-第二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该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包括侧壁11以及和侧壁11连接的周壁12;电路板20,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与侧壁11和周壁12围合形成容腔;至少一个拾音器件30,位于容腔内,并与电路板20电连接;第一减震层50,设置于侧壁11与拾音器件30之间;拾音器件30设置有第一拾音孔31,侧壁中11的第二拾音孔13、第一减震层50中的孔道51和拾音器件30设置的第一拾音孔31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电路板与壳体的侧壁及周壁围合形成容纳拾音器件的容腔,通过在拾音器件与侧壁之间设置减震层,且侧壁中的第二拾音孔、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和拾音器件设置的第一拾音孔连通,使得壳体传导至拾音器件的机械振动减少,避免了设备运行时,设备的振动影响到拾音器件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通过电路板20与壳体的侧壁11及周壁12围合形成容腔,拾音器件30设置于容腔内,并与电路板20电连接,电路板20、侧壁11及周壁12可以很好地隔绝外界对拾音器件30的不良影响,因此,容腔可有效保护位于其中的拾音器件30。拾音器件30与侧壁1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层50,通过第一减震层50填充拾音器件30与侧壁11之间的容腔,可以缓解壳体侧壁11与拾音器件30之间机械振动的传播,降低了设备振动对拾音器件30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的影响;同时,第一减震层50填充拾音器件30与侧壁11之间,当设备受到外力撞击时,可以有效缓冲侧壁11和周壁12,达到保护拾音器件30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拾音装置减震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40,密封件40设置于第一减震层50与拾音器件30之间,用于覆盖拾音器件30。且密封件40的孔道41与第一减震层50中的孔道51和拾音器件30设置的第一拾音孔31连通,以确保拾音器件30发出的声音可以正常传播以及外界的声音可以正常被拾音器件30所识别,避免密封件40、第一减震层50等阻挡拾音器件30与外界之间的声音传播。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减震层50与拾音器件30之间设置用于覆盖拾音器件30的密封件40,使得拾音器件30上罩设有密封件40,即便于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安装与拆卸,又可以进一步缓解壳体侧壁11与拾音器件30之间机械振动的传播,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振动对拾音器件30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件40的数量与拾音器件30的数量相匹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拾音孔31、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51、密封件40的孔道41以及第二拾音孔1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通过将第一拾音孔31、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51、密封件40的孔道41以及第二拾音孔1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可有效避免外界声音在传导至拾音器件30的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提高外界声音传导至拾音器件30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拾音器件30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拾音孔13时,各个第二拾音孔1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壳体上设置的第二拾音孔13的数量与拾音器件30上设置的第一拾音孔31的数量相匹配,即每个拾音器件30对应有一个第二拾音孔13。为了保障多个拾音器件30的拾音效果,实际生产应用中,如图2所示,为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多个拾音器件30的第一拾音孔31的中心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因此,为了与第一拾音孔31相对应,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壳体上的各个第二拾音孔1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拾音孔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2,安装孔32的中心点与第一拾音孔31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安装孔32内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用于固定连接电路板20与壳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通过在第一拾音孔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2,并通过在安装孔32内设置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完成电路板2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进一步保障了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壳体与电路板20连接的稳定性,进而避免当设备振动时,壳体与电路板20之间因连接松动导致振动现象。而且,安装孔32靠近拾音器件30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压迫紧固拾音器件30附近的壳体与电路板20,避免拾音器件30尽可能不受到设备振动的影响。进一步的,安装孔32的中心点与第一拾音孔31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设置可以保障在线性方向上,各个拾音器件30的受力的均匀性。
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紧固件可以是螺钉、卡钉等用于固定连接的零器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还可以在安装孔32内设置粘结剂,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可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内部之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20远离拾音器件30的一侧设置有螺钉21,用于使电路板20与拾音器件30连接。
由于拾音器件30的体积较大,具有一定的重量,为了避免设备晃动或撞击过程中,拾音器件30与电路板20分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通过螺钉21将电路板20与拾音器件30固定连接,相较于粘结、焊接等方式,即提高了电路板20与拾音器件3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又便于维修过程中电路板20与拾音器件30的拆卸与安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40包括硅胶套,硅胶套套设于拾音器件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密封件40包括硅胶套,硅胶套设置有与拾音器件30形状相匹配的凹槽,从而使得硅胶套套设于拾音器件30上。由于硅胶套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密封拾音器件30的同时,可以吸收减缓第一减震层50传导的机械振动,进而隔绝侧壁11的机械振动传导至拾音器件30,进一步提高了拾音器件30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拾音装置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层60,第二减震层60设置于周壁12与密封件40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在周壁12与密封件40之间也设置有第二减震层60。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减震层60吸收减缓周壁12传导的机械振动,有效保障拾音器件30免受到沿壳体周壁12纵向传播的机械振动,从而提高了拾音装置减震结构防谐振性能,避免了拾音设备运行时,设备的振动影响到拾音器件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从而提高了拾音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拾音孔13靠近第一减震层50一端到远离第一减震层50一端的方向上,第二拾音孔13逐渐向侧壁11的内部延伸,使得远离第一减震层50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第一减震层50一端的直径;第一减震层中孔道51的直径与密封件40的孔道41的直径均小于或等于第二拾音孔13靠近第一减震层50一端的直径,第一拾音孔1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减震层中孔道51或密封件40的孔道41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从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外部到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内部的方向上,第二拾音孔13、第一减震层中孔道51、密封件40的孔道41和第一拾音孔31的孔径逐渐变小,同时,第二拾音孔13的截面形状为喇叭状,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外界声音进入到拾音装置减震结构内部的效率,提高外界声音传导至拾音器件30的效率,提高拾音器件30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层50和第二减震层60的制作材料包括聚氨酯、硅胶和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震层50和第二减震层60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聚氨酯、硅胶以及橡胶等具有很好弹性减震性能的材料制成,也可是采用上述材料组合制成第一减震层50或第二减震层6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拾音设备,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中,由于拾音装置减震结构的电路板与壳体的侧壁及周壁围合形成容纳拾音器件的容腔,拾音器件上覆盖有密封件,通过在密封件与侧壁之间设置减震层,使得壳体传导至拾音器件的机械振动减少,避免了拾音设备运行时,设备的振动影响到拾音器件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从而提高了拾音设备的使用体验。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电路板与壳体的侧壁及周壁围合形成容纳拾音器件的容腔,通过在拾音器件与侧壁之间设置减震层,且侧壁中的第二拾音孔、第一减震层中的孔道和拾音器件设置的第一拾音孔连通,使得壳体传导至拾音器件的机械振动减少,避免了设备运行时,设备的振动影响到拾音器件的拾音精度和识别精度。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通过在第一拾音孔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2,并通过在安装孔32内设置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完成电路板2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进一步保障了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壳体与电路板20连接的稳定性,进而避免当设备振动时,壳体与电路板20之间因连接松动导致振动现象。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装置减震结构中,安装孔32靠近拾音器件30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压迫紧固拾音器件30附近的壳体与电路板20,避免拾音器件30尽可能不受到设备振动的影响。进一步的,安装孔32的中心点与第一拾音孔31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设置可以保障在线性方向上,各个拾音器件30的受力的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