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5838U -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5838U
CN212255838U CN202021873375.6U CN202021873375U CN212255838U CN 212255838 U CN212255838 U CN 212255838U CN 202021873375 U CN202021873375 U CN 202021873375U CN 212255838 U CN212255838 U CN 212255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older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devic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33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出达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33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5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5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5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高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具备:框状体的支架(4),其收纳作为透镜装置的AF电机(102);箱状体的壳体(1),其收纳支架(4);以及活动部,其具有保持图像传感器(107)的保持部,被摆动自由地支撑在AF电机(102)的后侧位置。壳体(1)具备具有贯通孔(14)的前板(10),支架(4)在其前表面具有与贯通孔(14)插通的突起部(414),突起部(414)的宽度在贯通孔(14)的前侧大于贯通孔(14)的宽度。

Description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传感器偏移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的照相机装置具备具有透镜装置的固定部和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活动部,在与固定部内的透镜装置的光轴正交的方向或绕光轴驱动活动部。
图9是表示以往的这种照相机装置的构成例的图。该照相机装置具有作为透镜装置的AF电机810、壳体820、支撑板弹簧830、支架840、板850、磁石860、悬线870、线圈基板880、FPC890、图像传感器900、传感器基板910、框体920以及底板930。AF电机810、壳体820、支架840、板850、磁石860、框体920以及底板930构成固定部,线圈基板880、FPC890、图像传感器900以及传感器基板910构成活动部。支撑板弹簧830和悬线870相对于固定部支撑活动部。
在该照相机装置中,支架840上,在包围对AF电机810进行支撑的贯通孔的四个壁部的前表面设有凸部,该凸部被粘接在壳体820的前板的后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的这种照相机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有时支架与壳体之间粘接的接合强度并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高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状体的支架,其收纳透镜装置;箱状体的壳体,其收纳所述支架;以及活动部,其具有保持图像传感器的保持部,并被摆动自由地支撑在所述透镜装置的后侧位置,所述壳体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前板,所述支架具有在其前表面与所述贯通孔插通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在所述贯通孔的前侧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宽度。
在该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前板上,形成设有所述贯通孔的凹部,所述突起部的前端位于比与所述凹部邻接的部分的所述前板靠后侧。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前表面之间夹着粘接剂。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前板还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前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定位孔插通的定位突起,所述定位突起从在其周围环状地形成的槽直接立起。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比固定支撑板弹簧的前端部的位置高的台部上,在所述支撑板弹簧的基端部安装与所述活动部连结的悬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光学部件驱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的优选方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照相机装置。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具备:框状体的支架,其收纳透镜装置;箱状体的壳体,其收纳所述支架;以及活动部,其固定图像传感器,被摆动自由支撑在所述透镜装置的后侧位置,所述壳体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前板,所述支架在其前表面具有与所述贯通孔插通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在所述贯通孔的前侧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宽度。因此,突起部的宽度在贯通孔的前侧大于贯通孔的宽度,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支架难以从壳体脱落从而支架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高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的照相机装置101的智能手机109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3是分解了图2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2去除了壳体1以及底板9的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的截面立体图。
图6是从图2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去除了底板9的的底视图。
图7是从图2仅留下线圈基板6和FPC7的截面立体图。
图8是从图2仅留下支架4和磁石5的立体图。
图9是分解了以往的照相机装置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的照相机装置101收纳在智能手机109的框体内。照相机装置101具有作为透镜装置的AF(AutoFocus)电机102、作为光学部件的图像传感器107以及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AF电机102具有透镜体110和在与透镜体110的光轴平行的方向驱动透镜体110的致动器。图像传感器107将经由透镜体110传导的光变换成图像信号并加以输出。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固定AF电机102和图像传感器107,在与AF电机102的透镜体110的光轴正交方向以及以光轴为轴转动的方向驱动图像传感器107。作为透镜装置,也可以不具有在与透镜体110的光轴平行的方向驱动的致动器。
在此以下,将透镜体110的光轴方向适当称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适当称为X方向,将与Z方向以及X方向这两方正交的方向适当称为Y方向。从透镜体110观察,有时将作为被摄体一侧的+Z侧称为前侧,作为其相反侧(图像传感器107侧)的-Z侧称为后侧。
如图3所示,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具有壳体1、四个悬线2、四个支撑板弹簧3、支架4、四个磁石5、线圈基板6、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7、四个驱动器IC8以及底板9。各部分之中,壳体1和底板9作为框体组合,在该框体中,收纳悬线2、支撑板弹簧3、支架4、磁石5、线圈基板6、FPC7以及驱动器IC8。
壳体1、底板9、支架4以及磁石5构成固定部,线圈基板6、FPC7以及驱动器IC8构成活动部。支撑板弹簧3以及悬线2连结固定部和活动部并支撑活动部。AF电机102收纳并固定在构成固定部的框状体的支架4所形成的收纳空间内。图像传感器107载置在未图示的传感器基板上,传感器基板固定在构成活动部的FPC7的后表面。FPC7的后表面是保持图像传感器107的保持部。
如图6所示,线圈基板6具有本体部600和从本体部600的周缘向外侧突出的第1阻挡部610以及第2阻挡部620。在线圈基板6的本体部600的中央设有矩形状的贯通孔69,外形和内形均构成四边形的四角环状。在本体部600的四边形的各边部各设有2个线圈65。
FPC7是翻折一块点对称的薄板而形成立体形状的部件。FPC7具有本体部70和点对称设置的两个连结部71。在FPC7的本体部70的中央设有矩形状的贯通孔79,形成外形和内形均为四边形的四角环状。在本体部70的前表面固定线圈基板6。
如图7所示,对于FPC7的两个连结部71,基端部73从本体部70的+X侧以及-X侧的边部规定位置开始向前侧立起。FPC7的连结部71所立起的基端部73与线圈基板6的本体部600的侧面对向,并且夹着粘接剂。即,基端部73被粘接剂粘接固定在线圈基板6上。该粘接剂也可以从FPC7的基端部73与线圈基板6的周缘之间的间隙向前侧挤出。该规定位置是靠近规定对角的一个角部的位置,规定对角是+X+Y侧的角部和-X-Y侧的角部。连结部71朝向与该规定对角相反侧沿着各个边部延伸,当到达邻接边部的角部时,沿着该邻接的边部延伸,在规定位置向后侧倒下。该规定位置是靠近规定对角的他方的角部的位置。向后侧倒下的连结部71在与底板9相同高度的位置,向Y方向的外侧弯折,通过壳体1的后缘与底板9之间的间隙向壳体1的外侧突出。这样,FPC7除了规定对角的部分之外,覆盖支架4的外侧。如图4所示,沿着连结部71的两个边部延伸的部分的后缘,其整体位于比线圈基板6靠前侧。
连结部71向壳体1的外侧突出的部分的前端是T字状,在该T字状部分的后表面设有多个连接端子。在本体部70的四边形的各边部分别设有驱动器IC8,驱动器IC8在靠近四边形的规定对角的各边部的线圈65的正后方位置固定在FPC7的后表面。另外,在本体部70的后表面,安装有安装了图像传感器107的传感器基板,图像传感器107的受光面从贯通孔79朝向前侧露出。线圈65以及图像传感器107经由FPC7与智能手机109的本体电连接。
如前述那样,第1阻挡部610以及第2阻挡部620从线圈基板6的本体部600的各边部的周缘朝向外侧突出设置。任一个第1阻挡部610以及第2阻挡部620均与壳体1的内面直接对向。相反,在线圈基板6的本体部600的外周面与壳体1的内面之间,存在FPC7的连结部71的基端部73和连结部71所倒下的部分。两阻挡部610、620从在外周围不存在FPC7的部位向外侧突出。基端部73与线圈基板6的本体部600的侧面对向,位于比两阻挡部610、620的外侧端靠内侧。第1阻挡部610设置在不为规定对角的另一方对角和到外周围存在FPC7的跟前之间,第2阻挡部620设置在规定对角与到在外周围存在FPC7的跟前之间。当活动部进行XY方向的移动、绕Z轴的转动时,第1阻挡部610以及第2阻挡部620比活动部的其他任何部分都在先与壳体1的内面抵接。因此,优选第1阻挡部610以及第2阻挡部620设置在角部附近。第1阻挡部610和第2阻挡部620作为阻挡件的功能能够仅通过其中一方来发挥。但是,通过采用将FPC7的基端部73夹在第1阻挡部610与第2阻挡部620之间的构造,能够防止移动时基端部73比第1阻挡部610以及第2阻挡部620先与壳体1的内面抵接。另外,在第2阻挡部620的后表面,设有与FPC7的本体部70电连接的电连接部621。
支架4是从Z方向观察为四边形的框状体,具有在X以及Y方向对向的二对壁部41。在壁部41相交的角部,存在内侧被四半弧状切口的切口43。在壁部41的前表面,设有从角部朝向边部的中央遍布2段向前侧突出的台部480。台部480具有中央的最前表面481和其两侧的中段面482。
在Y方向对向的壁部41的台部480的最前表面481的中央,设有定位突起413,在定位突起413的X方向两侧,设有两个突起部414。定位突起413从在其周围环状地形成的槽直接立起。在X方向对向的壁部41的台部480的最前表面481夹着中央的坑部420分到两侧,在坑部420的Y方向两侧设有两个突起部414。另外,在壁部41的台部480的八个中段面482,分别设有小突起46。
如图2所示,支架4被壳体1覆盖。壳体1呈箱状,具有从Z方向观察为四边形的前板10和从前板10的各边缘向后侧延伸的侧板11。壳体1中覆盖支架4的前侧的前板10的中央,设有矩形状的贯通孔19。贯通孔19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架4的壁部41的内形的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当AF电机102被收纳在支架4中时,从贯通孔19露出AF电机102的前侧。在前板10上,在四边形的各边部的中央位置设有向后侧凹陷的凹部180。在各凹部180上,沿着边部设有两个贯通孔14。在+X侧以及-X侧的凹部180还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位于两个贯通孔14之间的正中间。
支架4的定位突起413嵌于壳体1的前板10的定位孔13。此时,台部480和凹部180的后表面抵接,并且,通过定位突起413的周围的槽,凹部180的后表面难以相对于台部480浮动。支架4的突起部414被插入壳体1的前板10的贯通孔14,并被热铆接固定。如图5所示,突起部414中的贯通孔14的前侧突起部414的宽度宽于贯通孔14的宽度,因此支架4难以从壳体1脱落。宽度较宽这与热铆接后的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直径较大相对应。另外,突起部414的前端位于比与凹部180邻接的部分的前板10靠后侧的位置。
如图4以及图8所示,在支架4的壁部41的内侧面,设有檐部45。檐部45设有从壁部41的内侧面的后端向内侧突出,从其内侧端开始向后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AF电机102收纳于支架4中壁部41的内侧面和檐部45的前表面所围成的空间。AF电机102的外表面在壁部41的内侧面粘接固定。
支架4的壁部41的后表面对磁石5的前表面进行粘接固定。磁石5是细长的长方体形状,沿着壁部41而设置。在磁石5的后侧有线圈基板6。磁石5和线圈基板6上的线圈65隔开间隔对向。优选地,在支架4的外侧面也存在的壁部41的外侧面和磁石5的外侧面平行,进而形成同一个面。作为与磁石5粘接的粘接面的支架4的后表面之间外侧面的角部被倒角,并设有倾斜面453。另外,作为与支架4粘接的磁石5的粘接面的前表面与外侧面的角部被倒角,并设有倾斜面52。接触面中壁部41与磁石5之间的粘接剂,被挤到这些倒角的部分,形成粘接剂存积部。即,对支架4的后表面与磁石5的前表面之间供给充分量的粘接剂,能够将多余的粘接剂收纳在两个倾斜面453、52所形成的空间。但是,使得粘接剂的露出不超出支架4以及磁石5的外侧面而到达外侧。另外,在面向第1突出部451的外侧的面和磁石5的内侧面之间夹着粘接剂,磁石5也被第1突出部451粘接固定。另外,磁石5具有与前表面以及外侧面相交的两个周端面51,支架4具有从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并夹着磁石5的两个第2突出部452。各个周端面51和与周端面51对向的第2突出部452的对向面之间夹着粘接剂,磁石5也被第2突出部452粘接固定。另外,如图5所示,在支架4的后表面粘接固定磁石5的位置,设有向前侧凹陷的粘接剂存积部即凹槽454。
支架4中除了+X+Y侧和-X-Y侧的角部的部分被FPC7的连结部71包围。支架4中+X+Y侧和-X-Y侧的角部不被连结部71包围而向其外侧露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支撑板弹簧3呈大致L字状。支撑板弹簧3的基端部以及从此处分为直角延伸的之先的前端部上设有圆孔。
在支架4的台部480的中段面482,固定支撑板弹簧3的前端部。台部480的中段面482的小突起46嵌入支撑板弹簧3的前端部的圆孔。支撑板弹簧3的基端部为在支架4的切口43的前侧浮动的状态。在线圈基板6的四个角落上,在与支撑板弹簧3的前端部的圆孔对应的位置存在圆孔。
悬线2通过支架4的切口43之内,悬架于支撑板弹簧3的基端部的圆孔与线圈基板6的圆孔之间。即,悬线2的前端被插通并被锡焊于支撑板弹簧3的基端部的圆孔,后端被插通并被锡焊于线圈基板6的四个角落的圆孔。另外,在从FPC7露出的规定对角即+X+Y侧X-Y侧的各角部,朝向两个磁石5的各角部的顶部的端部侧面即周端面51相互构成相互直角对向的对向面。各周端面51和朝向活动部的线圈基板6的前侧面即前表面被具有粘弹性的树脂跨设。具有粘弹性的树脂是所谓的减震胶。跨设的周端面51是+Y侧的磁石5朝向+X方向的周端面51、-Y侧的磁石5朝向-X方向的周端面51、+X侧的磁石5朝向+Y方向的周端面51、-X侧的磁石5朝向-Y方向的周端面51。因此,对于XY两方向,能够得到减振效果。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细节。本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具备:框状体的支架4,其收纳作为透镜装置的AF电机102;箱状体的壳体1,其收纳支架4;活动部,其具有保持图像传感器107的保持部,被摆动自由支撑在AF电机102的后侧位置。壳体1具备具有贯通孔14的前板10,支架4在其前表面具有与贯通孔14插通的突起部414,突起部414的宽度在贯通孔14的前侧大于贯通孔14的宽度。因此,突起部414的宽度在贯通孔14的前侧大于贯通孔14的宽度,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支架4难以从壳体1脱落从而支架4与壳体1之间的接合强度高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朝向+X-Y侧的角部和-X-Y侧的角部的周端面51和线圈基板6的前表面不被具有粘弹性的树脂跨设。另外,跨设的无需是周端面51,例如也可以是朝向支架4的第2突出部452的该角部的顶部的面等。该情况下,第2突出部452也可以延伸到比图示靠后侧。另外,跨设的活动部无需是线圈基板6,例如也可以将FPC7设置在线圈基板6的前侧,跨设FPC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架4的突起部414以及壳体1的贯通孔14无需在贯通孔19的各边部各设置2个,可以仅在对向的两个边部设置,也可以在各边部各设置1个或各设置3个以上。另外,优选在一个对向的边部上,各边部的突起部414的个数相同,但是在不同的对向的边部之间突起部414的个数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支架4的突起部414对壳体1的贯通孔14的固定,也可以同时使用铆接固定和粘接剂,并通过粘接剂粘接壳体1和支架4。该情况下,支架4的前表面与壳体1的前板10的后表面之间夹着粘接剂即可。
【符号说明】
1、820壳体;2、870悬线;3、830支撑板弹簧;4、840支架;5、860磁石;6、880线圈基板;7、890FPC;9、930底板;10前板;11侧板;13定位孔;14贯通孔;41壁部;43切口;45檐部;46小突起;51周端面;52倾斜面;65线圈;19、69、79贯通孔;70、600本体部;71连结部;73基端部;100光学部件驱动装置;101照相机装置;102AF电机;107、900图像传感器;109智能手机;110透镜体;180凹部;413定位突起;414突起部;420坑部;451第1突出部;452第2突出部;453倾斜面;454凹槽;480台部;481最前表面;482中段面;610第1阻挡部;620第2阻挡部;810AF电机;850板;910传感器基板;920框体。

Claims (7)

1.一种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状体的支架,其收纳透镜装置;
箱状体的壳体,其收纳所述支架;以及
活动部,其具有保持图像传感器的保持部,被摆动自由地支撑在所述透镜装置的后侧的位置,
所述壳体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前板,
所述支架在其前表面具有与所述贯通孔插通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在所述贯通孔的前侧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板上,形成设有所述贯通孔的凹部,
所述突起部的前端位于比与所述凹部邻接的部分的所述前板靠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前表面之间夹着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板上还设有定位孔,
在所述前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定位孔插通的定位突起,
所述定位突起从在其周围环状形成的槽直接立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比固定支撑板弹簧的前端部的位置高的台部上,
在所述支撑板弹簧的基端部安装与所述活动部连结的悬线。
6.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驱动装置。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装置。
CN202021873375.6U 2020-09-01 2020-09-01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255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3375.6U CN212255838U (zh) 2020-09-01 2020-09-01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3375.6U CN212255838U (zh) 2020-09-01 2020-09-01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5838U true CN212255838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3375.6U Active CN212255838U (zh) 2020-09-01 2020-09-01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5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209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3885157B (zh) 透镜移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包括该模块的光学设备
JP644920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1824418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05527776A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07077045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11570364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function
US20220066128A1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2255839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2255836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2540829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2255838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181990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17192723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2255837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731223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568372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8345081B (zh) 支撑机构
CN114200617A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00621A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00618A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919009B2 (ja) 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08380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I789890B (zh) 光學部件驅動裝置、照相機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CN210742589U (zh)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