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3664U -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 Google Patents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3664U
CN212253664U CN202020360159.5U CN202020360159U CN212253664U CN 212253664 U CN212253664 U CN 212253664U CN 202020360159 U CN202020360159 U CN 202020360159U CN 212253664 U CN212253664 U CN 212253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head
door structu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01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接文
林利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nter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nter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nterz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nter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01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3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3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3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炉门结构包括支架、液冷主体、进液管与出液管,支架包括壳体与封头,壳体与封头限定出空腔,且封头位于支架上朝向炉膛的一侧;液冷主体位于空腔内,并与封头可导热的连接,液冷主体能够限定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进液管与所述液冷主体连接,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出液管与所述液冷主体连接,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冷主体对封头进行散热,可以减少封头的散热时间,降低烫伤风险。

Description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脱脂领域,尤其是涉及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背景技术
催化脱脂工艺中存在加热步骤,具体是将物料放入炉膛内,通过炉门结构封闭炉膛后再进行加热。炉膛的加热温度较高,加工完成后打开的炉门结构(特别是朝向炉膛内腔一侧的封头)可能会烫伤操作人员,因此需要先进行冷却,相关技术中多数采用自然散热,散热速度慢,难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炉门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封头的散热时间,降低烫伤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催化脱脂炉。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炉门结构,应用于炉膛的封闭,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壳体与封头,所述壳体与所述封头限定出空腔,且所述封头位于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炉膛的一侧;
液冷主体,所述液冷主体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封头可导热的连接,所述液冷主体能够限定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液冷主体连接,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液冷主体连接,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炉门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液冷主体对封头进行散热,可以减少封头的散热时间,降低烫伤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所述液冷主体为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封头连接,且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封头共同限定出所述冷却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还包括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冷却箱可导热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所述冷却箱为圆柱状箱体,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冷却箱的外端面贴合,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冷却箱的外圆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所述液冷主体包括与所述封头贴合的液冷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还包括沿所述封头的周向分布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封头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还包括第一隔热件与第二隔热件,所述封头通过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封头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其中,
沿与所述支架的轴向平行,且从所述封头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
沿与所述支架的径向平行,且从所述封头至所述壳体的方向,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炉门结构,还包括第三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位于所述空腔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催化脱脂炉,包括所述炉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施例炉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炉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炉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炉门结构包括支架100,本实施例的支架100整体近似为圆柱体,以适应于常见炉膛的开口形状,当然,支架100也可以而根据炉膛的开口形状调整为其他形状。支架100包括壳体110与封头120,其中壳体110构成了支架100的主体,封头120连接在壳体110上,与壳体110共同限定出空腔。具体的,封头 120位于支架100上朝向炉膛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右侧),也即,当炉门结构封闭炉膛时,封头120将直接受热。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液冷组件200,液冷组件200用于对封头120进行散热,如上所述,封头120作为炉门结构上直接受热的部分,加工完成后温度很高,且封头120暴露在外侧,从而容易导致烫伤风险,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液冷组件200对封头120进行快速散热,可以减少封头120的散热时间,降低烫伤风险。如图1所示,液冷组件200包括从壳体110上伸出的进液管210与出液管220,以及位于支架100内部未示出的液冷主体。冷却液通过进液管 210流入液冷主体,再由出液管220流出以实现降温。本实施例中,进液管210位于壳体110 的上方,出液管220位于壳体110的下方,从而便于冷却液的流动。冷却液可以是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常见的冷却液。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210与出液管220也可以不从壳体110上伸出,而是直接在壳体110上形成进液口与出液口。进液管210与出液管220也可以位于其他表面(例如图2中的后侧面)上。
参照图2,示出了图1炉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支架100内部的空腔130中还设置有液冷主体230,该液冷主体230用于容纳冷却液,并与封头120可导热的连接,从而能够带走封头120上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容纳冷却液”,不应该仅理解为储蓄冷却液,其中,冷却液不做停留的流过液冷主体230,或者冷却液在液冷主体230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再流出,都可以理解为液冷主体230容纳冷却液。此外,本文所称的“可导热的连接”,应该理解为能够实现热量传递的任何连接方式,可以是接触式的,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本实施例的液冷主体230为图2所示的冷却箱,该冷却箱一侧(例如图2中的前侧) 开口,并与封头120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纹紧固件配合密封圈的方式密封连接,从而能够与封头120共同限定出冷却腔240。同时,冷却液直接接触封头可以提升散热效率。
液冷主体230可以是例如图2所示的圆柱状箱体,该圆柱状箱体直径方向的尺寸大于厚度方向(即图2中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如此,既能够增加液冷主体230的覆盖面积,提升散热效率,又能够减少厚度方向的空间占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炉门结构还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300。炉门结构正常工作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因炉门温度过低而在炉膛的开口处产生局部冷点,影响工艺的进行,第一加热装置300可以在炉门正常工作时对液冷主体230进行加热,减少炉门结构与炉膛内的温差。第一加热装置300可以采用常见的加热器件例如发热管、发热丝等,也可以采用加热板,加热板与液冷主体230的接触面积大,同时加热也更加均匀,以图2所示为例,当液冷主体230为圆柱状箱体时,第一加热装置300可以包括圆板状的第一加热件310与圆筒状的第二加热件320,第一加热件310与冷却箱的外端面(例如图2的后端面)贴合,第二加热件320与冷却箱的外圆周面贴合,即第一加热装置300能够覆盖冷却箱的大部分外表面,从而有助于提升加热效率,保证温度的均匀。第一加热件310与第二加热件320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本实施例的加热板包括铝等导热基板,导热基板里嵌设有加热丝,当加热丝通电加热后,热量可以通过快速且均匀的传递至导热基板。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本实施例中的液冷主体230可以不采用冷却箱,而是采用液冷管,液冷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210与出液管220连通,液冷管同样位于空腔130内,并与封头120贴合以实现散热。为提升散热效率,液冷管可以在封头120上盘旋设置,以增加液冷管与封头120的接触面积。液冷管、进液管210、出液管220可以是分体结构,管道之间通过接头连接;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此时炉门结构实际上设置一条管道,管道的不同部分分别作为液冷管、进液管210、出液管220使用。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400。由于封头120 是直接面向炉膛的结构件,因此封头120温度过低更容易导致炉膛内温度不均匀,基于上述考虑,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二加热装置400以对封头120进行加热,第二加热装置400可以采用环形的加热板,加热板沿封头120的周向与封头120接触以实现均匀加热。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第三实施例为基础,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一隔热件500与第二隔热件600,其中封头120通过第二加热装置400连接在壳体110上,且第一隔热件500 位于第二加热装置400与壳体110之间的热量传递路径上,第二隔热件600位于封头120与壳体110之间的热量传递路径上,如此,一方面,第一隔热件500能够减少第二加热装置400 通过壳体110向外界散失的热量,第二加热装置400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多的用于炉门结构的保温;另一方面,封头120通过可以发热的第二加热装置400与壳体110连接,同时通过第二隔热件600减少通过空气向壳体110传递的热量,从而最大化的保证封头120温度的均匀。
为实现上述效果,一种可行的方案如图3所示,炉门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700与第二连接件800,第一连接件700与第二连接件800均可以采用法兰。第一连接件700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并从壳体110的内侧壁伸入空腔130。沿与支架100的轴向平行,且从封头120至第一连接件700的方向(例如图3中由前至后的方向),第二连接件800、第二加热装置400、第一隔热件500与第一连接件700依次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在第二连接件800、第二加热装置400、第一隔热件500与第一连接件700上的对应位置开设安装孔,然后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如此可以实现各部件的拆装。第二连接件800、第二加热装置400、第一隔热件500与第一连接件700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由于第二加热装置400安装在第一连接件700上,因此第二加热装置400产生的热量可以按照第一连接件700、壳体110的路径向外界传递,因此将第一隔热件500安装在第二加热装置400与第一连接件700即可减少热量的散失。此外,第二加热装置400与壳体110之间可以是不接触的,形成例如图3所示的隔热腔140,从而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
另一方面,沿与支架100的径向平行,且从封头120至壳体110的方向(例如图3中由上至下的方向),封头120与第二连接件800依次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第二隔热件600则位于第二连接件800与壳体110之间。由于封头120可以按照第二连接件800、空气、壳体110的路径向外界传递热量,因此将第二隔热件600设置在第二连接件800与壳体110 之间即可减少热量的散失。总体上看,第二连接件800的后侧面与可发热的第二加热装置400连接,下侧面与第二隔热件600连接,上侧面与封头120连接,前侧面则朝向炉膛,因此第二连接件800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所需要的范围内,进而与第二连接件800连接的封头120也能维持温度的恒定,从而避免因封头120与第二连接件800散热降温而产生的局部冷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热件500与第二隔热件600均可以采用公知技术。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空腔130内还可以填充未示出的第三隔热件,以减少从壳体110散失的热量。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各实施例的催化脱脂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炉门结构,应用于炉膛的封闭,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壳体与封头,所述壳体与所述封头限定出空腔,且所述封头位于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炉膛的一侧;
液冷主体,所述液冷主体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封头可导热的连接,所述液冷主体能够限定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液冷主体连接,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液冷主体连接,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主体为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封头连接,且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封头共同限定出所述冷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冷却箱可导热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为圆柱状箱体,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冷却箱的外端面贴合,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冷却箱的外圆周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主体包括与所述封头贴合的液冷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封头的周向分布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封头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热件与第二隔热件,所述封头通过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封头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路径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其中,
沿与所述支架的轴向平行,且从所述封头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
沿与所述支架的径向平行,且从所述封头至所述壳体的方向,所述封头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位于所述空腔内。
10.催化脱脂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炉门结构。
CN202020360159.5U 2020-03-20 2020-03-20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Active CN212253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0159.5U CN212253664U (zh) 2020-03-20 2020-03-20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0159.5U CN212253664U (zh) 2020-03-20 2020-03-20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3664U true CN212253664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5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0159.5U Active CN212253664U (zh) 2020-03-20 2020-03-20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36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1083U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
CN105193246B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压力锅
CN110547675A (zh) 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
KR101727682B1 (ko) 배관 가열커버
CN110556319B (zh) 加热器、半导体加工腔室及加工设备
CN212253664U (zh) 炉门结构与催化脱脂炉
JPS6321114B2 (zh)
CN103249982B (zh) 加热装置
CN207381825U (zh) 一种密闭型设备柜用散热装置及气体绝缘开关柜
CN211212607U (zh) 锅胆降温组件和电压力锅
CN206609008U (zh) 一种液冷散热电磁炉
CN210055671U (zh) 电热壶
CN211704261U (zh) 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CN210014663U (zh) 一种烧结炉的冷却装置
CN109944678B (zh) 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的散热组件
CN207350802U (zh) 用于搪瓷水箱的冷凝器
CN205878311U (zh) 一种电取暖器
CN106477199B (zh) 一种防爆储罐电加热器
CN211296995U (zh) 一种快速冷却型铸钢加热器
CN221240675U (zh) 一种感应加热设备散热器
CN212747138U (zh) 真空烤箱
CN216790667U (zh) 超高温真空烤箱
CN216953755U (zh) 冷却模组及测试设备
CN213046504U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2030016U (zh) 一种用于食品制冷与/或烹饪的设备的蓄冷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