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3580U - 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53580U CN212253580U CN202020088406.0U CN202020088406U CN212253580U CN 212253580 U CN212253580 U CN 212253580U CN 202020088406 U CN202020088406 U CN 202020088406U CN 212253580 U CN212253580 U CN 2122535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tail gas
- fixedly connected
- pipeline
- work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包括湿泥仓,所述湿泥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且另一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固定连接,所述凝液罐的右侧依次设有冷凝换热器、工质闪蒸罐和工质凝液罐,所述凝液罐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的中部,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的右侧设有补充水换热器,所述补充水换热器的右侧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中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中部通过管路与蒸汽压缩机固定连接。该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的各个部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使得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具有高效、安全、节能和环保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对干燥尾气热能回收的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污泥干化工业装置中,干燥设备多采用传导型设备—桨叶干燥机或圆盘干燥机,利用蒸汽潜热间接加热干燥;传导型设备的工艺不足之处是:虽然做到了污泥减量化处理,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在~100℃间的干燥尾气多采用除尘后排空方式,尾气中携带的低品位热能没有回收利用;或采用湿法洗涤后排空方式,不仅没有回收热能,而且需提供冷却干燥尾气的冷媒介(如工艺冷却水、盐水等),消耗额外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泥干化工业装置没有对干燥尾气进行热能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包括湿泥仓,所述湿泥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且另一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干燥机的一侧前方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凝液罐,且同一侧后方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循环尾气换热器,所述凝液罐的右侧依次设有冷凝换热器、工质闪蒸罐和工质凝液罐,所述凝液罐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的中部,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的右侧设有补充水换热器,所述补充水换热器的右侧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中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中部通过管路与蒸汽压缩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凝换热器的上部通过管路与工质闪蒸罐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换热器的顶部通过循环尾气风机固定连接在循环尾气换热器的右侧,所述冷凝换热器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冷凝换热器为带翅片盘管的换热器,冷却方式为强制冷却。
优选的,所述工质闪蒸罐的底部通过工质循环泵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的上部,所述工质闪蒸罐的顶部通过热泵压缩机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左侧,所述热泵压缩机为封闭式压缩机,压缩方式可为容积型或速度型,调节方式可为单级或多级。
优选的,所述工质凝液罐的底部通过工质凝液泵固定连接在工质闪蒸罐的中部,所述工质凝液罐的顶部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右侧,所述蒸汽发生器为带蒸发空间的列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换热器型式可为卧式或立式,换热方式可为逆流或并流。
优选的,所述圆盘干燥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饱和蒸汽管,且右侧底部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旋转卸料器,所述蒸汽压缩机的一侧通过管路与饱和蒸汽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凝液罐通过凝液泵与循环尾气换热器相连接,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的左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补充水换热器的右侧后方设有蒸汽凝液管,且左侧通过工艺水水管向其内部注入工艺水。
优选的,所述循环尾气风机的另一侧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传导式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通过设置圆盘干燥机、凝液罐、冷凝换热器、工质闪蒸罐、工质凝液罐和蒸汽发生器,并通过优化组合,集成再创新,使得污泥干燥过程和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过程相互独立又互不干扰,同时又相互依存,提供各自所需,各个部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使得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具有高效、安全、节能和环保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对干燥尾气热能回收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湿泥仓、2-输送泵、3-圆盘干燥机、4-旋转卸料器、5-凝液罐、 6-凝液泵、7-循环尾气换热器、8-冷凝换热器、9-循环尾气风机、10-工质闪蒸罐、11-工质凝液罐、12-工质凝液泵、13-工质循环泵、14-热泵压缩机、 15-蒸汽发生器、16-补充水换热器、17-蒸汽压缩机,18-饱和蒸汽管,19-工艺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中所示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包括湿泥仓1,所述湿泥仓1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2,且另一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3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干燥机3的一侧前方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凝液罐5,且同一侧后方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循环尾气换热器7,所述凝液罐5的右侧依次设有冷凝换热器8、工质闪蒸罐10和工质凝液罐11,所述凝液罐5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8的中部,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7的右侧设有补充水换热器16,所述补充水换热器16的右侧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5的中部,所述蒸汽发生器15的中部通过管路与蒸汽压缩机17固定连接。
此外,所述冷凝换热器8的上部通过管路与工质闪蒸罐10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换热器8的顶部通过循环尾气风机9固定连接在循环尾气换热器7的右侧,所述冷凝换热器8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冷凝换热器8为带翅片盘管的换热器,冷却方式为强制冷却,方便高温干燥尾气在冷凝换热器8 内与液态热泵工质进行逆向间接换热,方便液态热泵工质吸收高温干燥尾气中的低品位热能,方便将不凝气体排出,方便将积存在冷凝换热器8底部的冷凝水排出。
所述工质闪蒸罐10的底部通过工质循环泵13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8 的上部,所述工质闪蒸罐10的顶部通过热泵压缩机14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5的左侧,所述热泵压缩机14为封闭式压缩机,压缩方式可为容积型或速度型,调节方式可为单级或多级,方便将气提后的液态热泵工质通过工质循环泵13增压后打入冷凝换热器8内吸收高温干燥尾气携带的低品位热能,方便闪蒸出来的气态热泵工质进入热泵压缩机14内,低温低压的气态热泵工质在热泵压缩机14内变为高温高压气态热泵工质后,进入蒸汽发生器15内。
所述工质凝液罐11的底部通过工质凝液泵12固定连接在工质闪蒸罐10 的中部,所述工质凝液罐11的顶部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5的右侧,所述蒸汽发生器15为带蒸发空间的列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换热器型式可为卧式或立式,换热方式可为逆流或并流,方便将冷凝液经工质凝液泵12增压后打入闪蒸罐10内循环使用,方便将不凝气注入蒸汽发生器15中蒸发再利用。
所述圆盘干燥机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饱和蒸汽管18,且右侧底部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旋转卸料器4,所述蒸汽压缩机17的一侧通过管路与饱和蒸汽管18相连接,通过将饱和蒸汽注入圆盘干燥机3的空心热轴、圆盘叶片和夹套中,将热量传递给湿污泥,使湿污泥中的水分蒸发,通过旋转卸料器4将干燥后的污泥从圆盘干燥机3中卸出。
所述凝液罐5通过凝液泵6与循环尾气换热器7相连接,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7的左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3的左侧固定连接,方便凝液罐5中经凝液泵6增压后的凝液与由冷凝换热器8顶部通过循环尾气风机9增压后进入循环尾气换热器7中的不凝气体换热,换热后不凝气体作为循环载气进入圆盘干燥机3中,作为圆盘干燥机3蒸发湿份气的循环载气。
所述补充水换热器16的右侧后方设有蒸汽凝液管,且左侧通过工艺水水管19向其内部注入工艺水,方便将多余的蒸汽凝液排出,同时与循环尾气换热器7出来的蒸汽凝液二次换热,换热后的工艺水进入蒸汽发生器15中。
所述循环尾气风机9的另一侧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方便将多余的不凝气排出。
工作原理:该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工作时,通过输送泵2将湿泥仓1内的污泥持续输送至圆盘干燥机3内进行干燥,干燥完成的污泥通过旋转卸料器4排出,同时蒸汽发生器15自产蒸汽经蒸汽压缩机 17增压后与饱和蒸汽汇集后进入圆盘干燥机1,然后干燥尾气与液态热泵工质在冷凝换热器8内逆向间接换热,液态热泵工质吸收干燥尾气中的低品位热能,然后在闪蒸罐10内进行真空闪蒸气提,闪蒸出来的气态热泵工质在热泵压缩机14内变为高温高压气态热泵工质后,进入蒸汽发生器15内;各个部件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使得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具有高效、安全、节能和环保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对干燥尾气热能回收的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包括湿泥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泥仓(1)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2),且另一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3)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干燥机(3)的一侧前方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凝液罐(5),且同一侧后方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循环尾气换热器(7),所述凝液罐(5)的右侧依次设有冷凝换热器(8)、工质闪蒸罐(10)和工质凝液罐(11),所述凝液罐(5)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8)的中部,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7)的右侧设有补充水换热器(16),所述补充水换热器(16)的右侧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5)的中部,所述蒸汽发生器(15)的中部通过管路与蒸汽压缩机(1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器(8)的上部通过管路与工质闪蒸罐(10)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换热器(8)的顶部通过循环尾气风机(9)固定连接在循环尾气换热器(7)的右侧,所述冷凝换热器(8)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冷凝换热器(8)为带翅片盘管的换热器,冷却方式为强制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闪蒸罐(10)的底部通过工质循环泵(13)固定连接在冷凝换热器(8)的上部,所述工质闪蒸罐(10)的顶部通过热泵压缩机(14)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5)的左侧,所述热泵压缩机(14)为封闭式压缩机,压缩方式可为容积型或速度型,调节方式可为单级或多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凝液罐(11)的底部通过工质凝液泵(12)固定连接在工质闪蒸罐(10)的中部,所述工质凝液罐(11)的顶部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在蒸汽发生器(15)的右侧,所述蒸汽发生器(15)为带蒸发空间的列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换热器型式可为卧式或立式,换热方式可为逆流或并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干燥机(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饱和蒸汽管(18),且右侧底部通过管路固定连接有旋转卸料器(4),所述蒸汽压缩机(17)的一侧通过管路与饱和蒸汽管(18)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罐(5)通过凝液泵(6)与循环尾气换热器(7)相连接,所述循环尾气换热器(7)的左侧通过管路与圆盘干燥机(3)的左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水换热器(16)的右侧后方设有蒸汽凝液管,且左侧通过工艺水水管(19)向其内部注入工艺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尾气风机(9)的另一侧设有不凝气体排出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8406.0U CN212253580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8406.0U CN212253580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53580U true CN212253580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398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88406.0U Active CN212253580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535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7536A (zh) * | 2021-04-30 | 2021-09-14 | 徐敬玉 | 基于溶液吸收及水蒸汽压缩热泵原理的高效烘干系统 |
-
2020
- 2020-01-15 CN CN202020088406.0U patent/CN2122535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7536A (zh) * | 2021-04-30 | 2021-09-14 | 徐敬玉 | 基于溶液吸收及水蒸汽压缩热泵原理的高效烘干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15682U (zh) | 回收废热蒸汽热量的干燥系统 | |
CN102759265B (zh) |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的褐煤预干燥发电系统 | |
CN104880051B (zh) | 同时回收潜热和显热的生物质烘干系统及方法 | |
CN101974843A (zh) | 真空热泵干衣方法及干衣机 | |
CN1912499A (zh) | 开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技术 | |
CN105254147A (zh) | 一种污泥过热蒸汽干燥乏汽余热三重利用装置及方法 | |
CN106437906A (zh) |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循环水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 |
CN108426426A (zh) | 一种污泥除湿型多级热回收干化系统 | |
CN111099810A (zh) | 热泵回收废蒸汽能量的间接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 |
CN111099809A (zh) | 一种真空低温回收能量间接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 |
CN111908764A (zh) | 机械蒸汽再压缩干燥系统及方法 | |
CN212253580U (zh) | 一种污泥干燥及干燥尾气热量回用自产蒸汽装置 | |
CN112624475A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 |
CN101097115A (zh) | 一种废汽回收利用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2967134B (zh) | 一种回收废热蒸汽热量的干燥系统及工艺 | |
CN212334983U (zh) | 机械蒸汽再压缩干燥系统 | |
CN111397400B (zh) | 污泥过热蒸汽干燥乏汽余热换热闪蒸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 | |
CN103060498B (zh) |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发电系统 | |
CN209621418U (zh) | 梯级回收废烟气余热水电联产系统 | |
CN212451135U (zh) | 一种传导式污泥干燥及干燥高湿尾气自冷却和水回收装置 | |
CN106123510A (zh) | 自回热木材干燥系统及方法 | |
CN113105093A (zh) | 一种污泥低温线性干化输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2607124B (zh) |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防冻溶液再生热回收装置 | |
CN202902754U (zh) | 利用蒸汽喷射泵转化废热蒸汽的装置 | |
CN108626740B (zh) | 一种烟气多级干燥褐煤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