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2860U -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2860U
CN212252860U CN202020680070.7U CN202020680070U CN212252860U CN 212252860 U CN212252860 U CN 212252860U CN 202020680070 U CN202020680070 U CN 202020680070U CN 212252860 U CN212252860 U CN 212252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motor
plate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00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鸿纬
谢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yang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yang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yang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yang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00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2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2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2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包括壳体、支撑板、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壳体内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与相邻的壳体内壁围成安装槽,支撑板背离安装槽的一侧的壳体内壁构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风口安装在壳体内,支撑板靠近第一风口的一端伸出壳体,第一风口安装在伸出的支撑板上,安装槽内设有与第一风口连接的第一电机和与第二风口连接的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带动第一风口内的短叶片和第二风口内的长叶片转动,用于调整出风口的出风角度,以实现出风口的电动控制,免去了人工转动叶片的过程,从而使出风口使用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背景技术
出风口主要是应用在中央空调或者通风管道的末端,比如:中央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口处。以前的出风口更多的是起到装饰作用,但是现在用户对出风口有了更多的功能性要求了。比如:出风口要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有效的改变送风方向,将气流准确的送到需要的区域,增强人体舒适感和提高使用效率。现有的出风口百叶叶片宽度较小,无法有效改变送风方向,起不到导流效果。而且现有的出风口百叶是手动调整叶片角度的,因为出风口大多都是安装在室内和建筑物的顶部的,所以当需要人工手动调节出风口百叶叶片时候,需要搭梯子攀爬至高处的出风口处,操作不便而且容易发生危险。现有的出风口由于调节困难,因此处于常开状态,从而造成灰尘和飞虫从风口进入,当空调再次使用时,灰尘及飞虫会被吹出并飘散在空气中,影响室内的空气,同时还造成连通空调与送风口内管道清洗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可以电动调节出风口百叶叶片方向,能有效的对送风气流进行导流,并且可以电动闭合叶片,增强实际使用出风口的导流效果,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包括壳体、支撑板、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壳体呈矩形且两端加工有贯通的通口,壳体内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相邻的壳体内壁围成安装槽,支撑板背离安装槽的一侧的壳体内壁构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风口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一风口的一端伸出壳体,支撑板的两侧还加工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风口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侧板和连接在两块侧板一端的围板,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定位缺口内,支撑板、围板和两块侧板围成的第一风口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排短叶片,支撑板和壳体围成的第二风口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排长叶片,且短叶片轴线与长叶片的轴线垂直,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带动多块短叶片转动的第一电机和带动多块长叶片转动的第二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风口侧板的中部上,一排短叶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块侧板之间,每个短叶片的转轴均穿过安装有第一电机的侧板后置于壳体外,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侧板后安装有第一摇杆机构,并通过第一摇杆机构与每个短叶片的转轴连接,第一电机处的侧板外壁上加工有容纳第一摇杆机构的凹槽,凹槽的外侧设有挡板。
所述凹槽内设有对短叶片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定位桩。
所述短叶片的转动角度为:-45°~45°。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支撑板固定的短板,且短板与支撑板之间留有空腔,所述长叶片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风口靠近壳体出口处的侧壁上,使长叶片转动时,部分长叶片置于壳体外侧,长叶片的一端的转轴穿过支撑板后置于空腔内,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短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安装穿过短板后通过第二摇杆机构与每个长叶片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摇杆机构置于空腔内。
所述长叶片的转动角度为:0°~90°。
所述第二风口处的壳体的外壁上还设有装饰扣板,所述装饰扣板与壳体一体成型。
所述两块侧板上还安装有提高第一风口强度的拉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具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分别带动第一风口内的短叶片和第二风口内的长叶片转动,用于调整出风口百叶叶片的送风角度,通过电机控制叶片的转动,避免了现有风口人工转动叶片时的操作不便及危险;由于短叶片和长叶片是相互垂直的,两个电机可使出风口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调整风向,使送风角度多样,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2)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支撑板,并将支撑板一端伸出壳体后与第一风口固定连接,使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可通过支撑板一体成型,提高了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的间隙,使出风口有效的对送风气流进行导向,从而提高送风的使用效率;
(3)通过在支撑板和壳体围成的安装槽内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缩小电机的安装空间,减少了出风口对送风气流的阻挡面积,从而保证出风口的通风量;
(4)通过设置长叶片铰接在壳体靠近出口的侧壁上,使长叶片在转动时,部分叶片凸出壳体,以进一步加强出风口对送风气流的导向;
(5)通过设置可转动0°~90°的长叶片,可将不需要送风的风口关闭,使需要送风区域高速送风,提高了送风效率,当对应区域的温度达到设定后,可调低通风设备的转速或关闭通风设备,从而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口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安装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支撑板;21、定位缺口;3、安装槽;31、短板;32、空腔;4、第一风口;41、侧板;42、围板;43、短叶片;44、凹槽;45、挡板;46、定位桩;47、拉板;5、第二风口;51、长叶片;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第一摇杆机构;9、第二摇杆机构;10、装饰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现有中央空调的室内机的风道大多是安装在天花板的边缘吊顶处,出风口百叶大多采用手动叶片,叶片的宽度为15~17mm,由于叶片不够宽,导致叶片无法有效导流。中央空调将空气制冷或者制热后通过出风口将风送出,由于热空气要比冷空气的重量“轻”,所以在冬季送热风的时候,需要通过人工用手将出风口百叶叶片向下转动,想将热送压下来;在夏季送冷风的时候,则向上转动,不让冷风直对着人吹。由于风道位置较高,人工手动调节时需要爬上爬下,操作不便,容易发生危险。
为了出风口便于调整,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包括壳体1、支撑板2、第一风口4和第二风口5,所述壳体1呈矩形且两端加工有贯通的通口,壳体1内部安装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呈L型,所述支撑板2与相邻的壳体1内壁围成安装槽3,支撑板2顶部连接封住安装槽3的盖板,支撑板2背离安装槽3的一侧的壳体1内壁构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第一风口4和第二风口5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风口5安装在壳体1内,第一风口4内安装有一排短叶片43,第二风口5内安装有一排长叶片51,且短叶片43轴线与长叶片51的轴线垂直,所述安装槽3内设有带动多块短叶片43转动的第一电机6和带动多块长叶片51转动的第二电机7。
为了有效的改变送风方向,电动风口的长叶片51和短叶片43的宽度均为38mm,将送风空气通过调整长叶片51和短叶片43的转动角度送到需要的区域和角落。电动风口的总厚度为80mm,第一风口4和第二风口5的厚度加起来才75mm,即:安装深度需要75mm。(长叶片51可转动的安装在靠近壳体出口处,因此第二风口的厚度较小),可以满足更多现场安装情况。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支撑板2靠近第一风口4的一端伸出壳体1,用于安装第一风口4,支撑板2的两侧还加工有与第一风口4固定用的定位缺口21,所述第一风口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侧板41和连接在两块侧板41一端的围板42,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2上的定位缺口21内,并穿过定位缺口21与壳体1等长,支撑板2、围板42和两块侧板41围成的第一风口4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排短叶片43,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在第一风口4的侧板41上,一排短叶片43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块侧板41之间,每个短叶片43的转轴均穿过安装有第一电机6的侧板41后置于壳体1外,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侧板41后安装有第一摇杆机构8,并通过第一摇杆机构8与每个短叶片43的转轴连接,第一电机6处的侧板外壁上加工有容纳第一摇杆机构8的凹槽44,凹槽44的外侧设有挡板45。所述凹槽44内设有对短叶片43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定位桩46。由于短叶片43不需要闭合,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角度变化来改变送风方向,因此短叶片43的转动角度为:-45°~45°。两块侧板上还安装有提高第一风口4强度的拉板47。
如图3、图6、图7所示如图支撑板2和壳体1围成的第二风口5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排长叶片51,所述安装槽3内设有与支撑板2固定的短板31,且短板31与支撑板2之间留有空腔32,所述长叶片5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风口5靠近壳体1出口处的侧壁上,使长叶片51转动时,部分长叶片51凸出于壳体1外侧,通过凸出外露的长叶片51可对送风空气进行有效的导流,长叶片51的一端的转轴穿过支撑板2后置于空腔32内,所述第二电机7安装在短板31上,由于长叶片51的转轴靠近壳体1的出口处,因此叶片的轴线朝向出口处安装,为了让第二电机7可在安装槽3内,第二电机7优选为偏心电机,偏心电机的输出轴靠近壳体1的出口处,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安装穿过短板31后通过第二摇杆机构9与每个长叶片51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摇杆机构9置于空腔32内。由于长叶片51需要在出风口不使用时闭合,因此长叶片51的转动角度为:0°~90°。长叶片51的0°表示出风口完全关闭,口,90°表示出风口完全打开,长叶片51的旋转角度还可以调整为18°、36°、54°和72°。
第一摇杆机构8和第二摇杆机构9的结构相同,仅仅是尺寸不同,以及电机带动的转动角度不同,摇杆机构包括连杆和多个摇杆,电机的转轴和叶片的转轴上均安装有朝向一致的摇杆,多个摇杆均与连杆铰接,电机带动一个摇杆转动时,摇杆通过连杆带动其余摇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多个叶片的同时且同角度的转动。
为了使出风口更加美观,所述第二风口5处的壳体1的外壁上还设有装饰扣板10,所述装饰扣板10与壳体1一体成型。
为了节省电动出风口的安装空间,安装槽3内还安装有控制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连接,信号接收模块可用于接收有线信号和无线信号,无线信号包括蓝牙通信、红外通信和射频通信等。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当需要通风时,向信号接收模块发出出风口打开的命令,此时,第二电机7通过第二摇杆机构9带动长叶片51转动,使第二风口5打开,此时风道与室内接通,中央空调送入风道内的空气气流沿风道从出风口进入室内,第一电机6通过第一摇杆机构8带动短叶片43转动,随后根据需要的送风角度,调整长叶片51和短叶片43的旋转角度,可使电动出风口具有水平摆动和垂直摆动的组合送风方式,使送风的距离更远,同时可极大的减少送风死角,适用于对空调效果及气流要求较高的老人房、儿童房、卧式、客厅等地,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可多角度调节,如短叶片43为0°、长叶片51为90°时,出风口向前送风;当短叶片43在-45°~45°摆动时,出风口内的送风气流左右吹动;当长叶片51在0°~90°的范围内上下摆动时,出风口内的送风气流上下吹动。
当长叶片51的旋转角度打开到36°~90°时,长叶片51的部分就会凸出出风口,此时长叶片51可更有效的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往下压,其优点体现在冬天制热时,可以将比较“轻”的热气向下压,使热气送到地面,会让室内感觉更加温暖。
当夏季需要制冷时,长叶片51打开到72°~90°的角度,可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带来的危害。
通过装饰扣板10,可将出风口与墙壁之间的间隙挡住,使出风口更加美观。
现在的中央空调,风机盘管还有风管机做的品质越来越好,送风量越来越大,但是最终出风口的位置也是很关键的。如果采用现有的普通风口,因为调整风向效果很差,那么质量再好的空调设备也体现不出效果。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风口,可很好的对空气进行导流。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风口,还可在送风时根据需要,关闭不需要送风的风口,可将中央空调的热气或冷气集中到指定区域,这样会极快的对目标区域实现制冷或制热效果,而当目标区域制冷或制热效果达到后,就可以调低中央空调的转速或关闭中央空调,从而节约了电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或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同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板、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壳体呈矩形且两端加工有贯通的通口,壳体内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相邻的壳体内壁围成安装槽,支撑板背离安装槽的一侧的壳体内壁构成供空气流动的风道,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风口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一风口的一端伸出壳体,支撑板的两侧还加工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风口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侧板和连接在两块侧板一端的围板,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定位缺口内,支撑板、围板和两块侧板围成的第一风口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排短叶片,支撑板和壳体围成的第二风口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排长叶片,且短叶片轴线与长叶片的轴线垂直,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带动多块短叶片转动的第一电机和带动多块长叶片转动的第二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风口侧板的中部,一排短叶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块侧板之间,每个短叶片的转轴均穿过安装有第一电机的侧板后置于壳体外,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侧板后安装有第一摇杆机构,并通过第一摇杆机构与每个短叶片的转轴连接,第一电机处的侧板外壁上加工有容纳第一摇杆机构的凹槽,凹槽的外侧设有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对短叶片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定位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叶片的转动角度为:-4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支撑板固定的短板,且短板与支撑板之间留有空腔,所述长叶片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风口靠近壳体出口处的侧壁上,使长叶片转动时,部分长叶片置于壳体外侧,长叶片的一端的转轴穿过支撑板后置于空腔内,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短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安装穿过短板后通过第二摇杆机构与每个长叶片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摇杆机构置于空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叶片的转动角度为:0°~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处的壳体的外壁上还设有装饰扣板,所述装饰扣板与壳体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侧板上还安装有提高第一风口强度的拉板。
CN202020680070.7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Active CN212252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0070.7U CN212252860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0070.7U CN212252860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2860U true CN212252860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7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0070.7U Active CN212252860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28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9593A (zh) * 2023-04-03 2023-07-04 广东恒利通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角度可调整的节能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9593A (zh) * 2023-04-03 2023-07-04 广东恒利通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角度可调整的节能风机
CN116379593B (zh) * 2023-04-03 2024-03-26 广东恒利通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角度可调整的节能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488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123120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0758488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9202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002023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19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19024821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60U (zh) 一种新型电动出风口
WO2020020301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95559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暖通空调的百叶窗
CN20892022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906649B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WO2023246548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09655532U (zh) 一种便于调整挡风角度的空调挡板
CN20727980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4038884U (zh) 一种空调挡风板
CN207778584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944475A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装置、空调器及风感模式控制方法
CN213237737U (zh)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10469908A (zh) 空气调节器
CN206207550U (zh) 一种立式空调
CN206310598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6152438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
CN219036812U (zh) 一种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