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8389U -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8389U
CN212248389U CN202020822245.3U CN202020822245U CN212248389U CN 212248389 U CN212248389 U CN 212248389U CN 202020822245 U CN202020822245 U CN 202020822245U CN 212248389 U CN212248389 U CN 212248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seepage
liquid
treat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22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璋蜂寒
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222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8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8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8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渗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包括底部防渗结构,底部防渗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防渗层,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防渗层包括施工通道,防渗层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为通过向施工通道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本申请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防渗层,能有效隔绝防渗层内外物质的交换,特别是液相物质的交换,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外界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外扩散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渗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般由:探矿、开采、运输、选矿、冶炼、尾矿和废渣处理、复垦等工序组成。这些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中存在投入大、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环境污染严重、时间长等缺点。另外,也有个别矿山采用原地浸出工艺,相对于常规选矿工艺流程,原地浸出工艺有成本低,安全和环境风险小,时间短等优点,该工艺的应用主要受到矿山所在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多矿山底部没有天然或者人工的防渗结构层,故能满足这些地质条件的矿山项目并不多,因此也大大限制了原地浸出工艺的应用。
另一方面现有的尾矿库特别是金属尾矿库底部不一定有天然防渗或弱防渗地质结构层,尤其是一些依山谷所建的尾矿库(未做人工防渗层),其底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断裂带或地下水,如该类型的尾矿库中的尾矿采用:申请号CN201711251389.7“一种尾矿原位浸出工艺及尾矿原位浸出系统”该方案中公开了一种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资源的方法,其浸出药剂在浸出和抽提的过程中,至少一部分因为重力作用会从尾矿的底部段裂带泄漏到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浸出药剂及溶解在其中的金属元素,一般都对环境有不良影响)。
其次:面对需要治理或修复的环境保护项目,人们采用常规的生物、化学、物理等修复方法在处置这些项目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次生污染、并存在污染物二次开挖、修复时间长,工程造价高,开挖方量大、污染物环境暴露等缺点。同样,如果采用实用新型专利:CN201310291574.4“防污染立体复合防渗屏障系统”,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就受项目所在地是否有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控制,如果该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不符合该技术要求,则该技术不能用于场地修复。同样如果该项目所在地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埋藏深度过深,会大大增加该项目的处置成本和延长施工时间。甚至存在施工难度大,造价过高、工程时间长等不良情况发生。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人类因工农业生产、生活行为,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随着环保的重视,部分废弃物被集中收集在有防渗结构的场内,而之前没有修建防渗结构或有泄露现象存在的废弃物堆存场,往往这些废弃物含有对周遍环境有毒有害组分,这些有害组分在地下水或雨水的作用下迁移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土壤或底下水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人们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普遍采用化学或物理以及生物处理或这些方法的组合来处理这些受污染的土壤或污染物本身,达到减低这些污染物的含量或改变这些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减少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采用阻隔的技术,如利用HDPE膜为核心防渗材料构建的水平或垂直防渗结构,切断废弃物的污染物迁移路径,达到环境修复或管控的目的;
但是,针对以上的既有待处理物(矿石、尾矿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及危险废弃物等),如果将其转移至有底部防渗漏结构的位置,再进行处理,其转移成本高,而且在转移过程中,会造成泄漏或者作业面滑坡的危险,存在一定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既有待处理物转移到条件合适位置处理,转移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如果原位处理时,其底部没有防渗结构,处理液相时待处理物本身的向下渗漏会造成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同时还提供一种半阻隔系统、阻隔系统及排液系统,能够在既有待处理物底部通过灌浆形成防渗层,使得既有待处理物在原位处理时,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包括底部防渗结构和施工通道,所述底部防渗结构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其中:
所述防渗层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为通过向施工通道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即在不挪动既有待处理物的条件下施工,所述施工通道用于将防渗浆液注入施工通道后从施工通道底部或者侧壁渗出,并与周围的土层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同一层所有所述固结体依次汇合,形成所述防渗层,至少一层防渗层形成底部防渗结构。
在施工时,先施工所述施工通道,直至既有待处理物底部,之后,向所述施工通道内灌注或高压旋喷防渗浆液,所述防渗浆液由于压力或者重力渗出所述施工通道,并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同一层所有所述固结体依次汇合,形成所述防渗层,从而使得在既有待处理物下方施工至少一层防渗层,至少一层防渗层最终形成所述底部防渗结构,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原位处理时,其处理溶液向下渗漏或既有待处理物本身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的向下渗漏造成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问题,从而起到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下方扩散的目的,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防渗层,能有效隔绝防渗层内外物质的交换,特别是液相物质的交换,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外界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层外扩散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底部防渗结构还包括相连通的输送通道和横向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与所述横向通道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下方。
外界为防渗浆液能够达到的位置。
施工时,先从外界施工输送通道(倾斜或者竖直均可,一般常用倾斜设置),使施工人员或者施工机械能够到达防渗层施工的同等深度,之后,施工横向通道,并以横向通道为工作面,施工施工通道,以达到施工通道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的目的,之后,将防渗浆液从外界依次通过输送通道和横向通道,之后注入施工通道,所述防渗浆液从侧面渗出所述施工通道,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层形成固结体,且与相邻的固结体相汇合,最后与形成所述防渗层,由于施工通道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故保证了防渗层也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
优选地,所述施工通道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且所述施工通道的底部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下方。
在施工时,也可以采用从地表或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上方施工至少一个施工通道,并使所述施工通道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达到需要做防渗层的层位,再将防渗浆液从所述施工通道注入,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层形成固结体,每个相邻的固结体交汇起来,使所述施工通道底部也形成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防渗层,从而达到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的目的,以实现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相应防渗层的要求。
优选地,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防渗层,以达到更好的阻隔效果,
优选地,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下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子系统,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底部防渗结构的渗透情况。
在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下方设置第一监测子系统,用于监测是否有有对应物质通过底部防渗结构,以实时监测底部防渗结构的防渗效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或者进行处理。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防渗浆液包括粘土50-200份、膨润土50-200份、树脂乳液100-300份、调整剂15-180份、干粉10-300份和水200-2000份。
通过粘土、膨润土和树脂乳液形成有机-无机胶粘体系,通过注浆或高压旋喷的施工工艺使防渗浆液和土体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并利用粘土、膨润土的吸附性能,以及干粉材料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充分强化调整剂对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从而获得了一种具有环境修复功能的防渗浆液。该防渗浆液通过注入或高压旋喷的工艺与土层和/或岩层形成的固结体渗透系数小于10-7cm/s,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半阻隔系统,包括立面防渗结构和如本申请所述的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侧面,所述立面防渗结构用于防止既有待处理物的侧部渗漏,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密封连接。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在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基础上,在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侧面外侧设置立面防渗结构,并使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密封连接,形成底部密封的腔体,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等有害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下方以及立面防渗结构外侧扩散。
优选地,所述横向通道位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底部延伸面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立面防渗结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监测子系统,所述第二监测子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立面防渗结构的渗透情况。
在立面防渗结构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监测子系统,用于监测是否存在对应物质通过立面防渗结构,以实时监测立面防渗结构的实时防渗效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作出补救措施或者进行处理。
立面防渗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柔性垂直防渗、地下连续墙、连续搅拌桩、帷幕灌浆或连续高压旋喷搅拌柱等技术的一种或者几种。
优选地,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底部连通所述底部防渗结构,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对应侧的端部整体灌浆或高压旋喷成型,以更好地保证顶部防渗结构与立面防渗结构交界处的防渗效果。
优选地,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为环状结构或局部环状结构件与其他天然或人工防渗结构层形成闭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阻隔系统,包括顶部防渗结构和如本申请所述的半阻隔系统,所述顶部防渗结构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密封连接。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在半阻隔系统的基础上,在所述既有待处理物顶部设置顶部防渗结构,并使所述顶部防渗结构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密封连接,形成底部密封的腔体,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上方的水体(外界雨水、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从而降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和底部防渗结构的防渗负荷。
优选地,所述顶部防渗结构和/或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根通管,所述通管用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内外气体和/或液体交换。
所述通管可以用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内外气体交换也可以用于将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中的液相产物抽排至阻隔系统外侧,或者将用于处理既有待处理物中的处理液排入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中。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排液系统,包括本申请所述的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或本申请所述的半阻隔系统或本申请所述的阻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中的液相产物排至外界的排液通道。
液相产物为既有待处理物中的液体或者液体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产物通过排液通道集中导排或抽提到专门的处理中心,用以回收相应资源或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
优选地,所述排液通道贯穿所述防渗层,由于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所述排液通道贯穿所述防渗层,使得既有待处理物中的液相产物通过排液通道排出的更多。
优选地,所述排液通道的下游连通有液相产物反应器,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用于处理所述液相产物中的待处理的物质,以回收相应资源和/或处理其中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上述方案中的待处理的物质为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或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优选地,所述排液通道与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之间连通有液相产物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液体通道连接液相产物过滤器,该装置能把液相产物的固体颗粒收集起来,使其与液相产物分离开来。
优选地,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和液相产物过滤器之间安装监测装置,所述监控装置用于将实时监测的数据同步反馈给工作方、业主方和监管方。
优选地,液相产物反应器的下游依次连通有非均相分离器和液相注入设备,所述非均相分离器用于将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内剩余物质中的液体分离并排入所述液相注入设备,所述液相注入设备将所述液体循环注入所述既有待处理物,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持续提取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中的有用物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处理所述液相产物中的待处理的物质后,会有非均相反应物产生,一般为固体物质或不溶或微溶水的油相物资,所述非均相分离器用于将所述剩余物质中的液体分离并排入所述液相注入设备。分离出来的固相或不溶或微溶水的油相物质用以回收相应资源或做无毒无害化处置。
优选地,所述液相产物中含有化学浸出药剂和/或生物菌剂,一般情况下,以水为溶剂,其中: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含硫铜矿时,采用硫酸和嗜硫杆菌剂和水为浸出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金矿和/或银矿的浸出药剂一般由氰化物或非氰化合物配置而成;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铜、锌、镍、钴等氧化矿物时,一般采用氨水-铵盐体
系或硫酸配置成浸出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稀土矿时,一般用硫酸盐或碳酸盐配置浸出药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铀矿时,也可以采用硫酸配置成浸出药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铅、铬等重金属危险废弃物或污染场地时,则采用醋酸
或盐酸或硝酸配置的浸出药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含金、银、铜、锌等复合矿种时,则先选择浸出铜、锌的浸出剂先将铜、锌优先回收。然后再选择浸出金、银的药剂,再回收相应的金、银元素。
优选的,当既有待处理物为含金、银、铜、锌以及含硫等复杂复合矿种时,则先选择铜、锌和硫的浸出药剂先将铜、锌优先回收。然后再选择浸出金、银的药剂,再回收相应的金、银元素。
当既有待处理物为垃圾填埋场,特别是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场地时,一般采用葡萄糖、微生物复合菌种配置的修复液进行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防渗层,能有效隔绝防渗层内外物质的交换,特别是液相物质的交换,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外界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外扩散的目的。
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在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下方设置第一监测子系统,用于监测是否有有对应质通过底部防渗结构,以实时监测底部防渗结构的防渗效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或者进行处理。
3.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以重量份计,所述防渗浆液包括粘土50-200份、膨润土50-200份、树脂乳液100-300份、调整剂15-180份、干粉10-300份和水200-2000份,通过粘土、膨润土和树脂乳液形成有机-无机胶粘体系,通过注浆或高压旋喷的施工工艺使防渗浆液和土体和/或岩体形成的固结体;并利用粘土、膨润土的吸附性能,以及干粉材料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充分强化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对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从而获得了一种具有环境修复功能的防渗浆液。
4.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在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基础上,在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侧面外侧设置立面防渗结构,并使所述立面防渗结构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密封连接,形成底部密封的腔体,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等有害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下方以及立面防渗结构外侧扩散。
5.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在半阻隔系统的基础上,在所述既有待处理物顶部设置顶部防渗结构,并使所述顶部防渗结构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密封连接,形成底部密封的腔体,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上方的水体(外界雨水、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从而降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和底部防渗结构的防渗负荷。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产物通过排液通道集中导排或抽提到专门的处理中心,用以回收相应资源或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及排液系统结构示意图(施工通道水平设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及排液系统结构示意图(施工通道竖向设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部防渗结构和立面防渗结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立面防渗结构截面为三角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及排液系统结构示意图(立面防渗结构截面为多边形)。
图中标记:1-顶部防渗结构;10-通管;11-通气管;12-抽排管;2-立面防渗结构;21-第二监测子系统;3-底部防渗结构;31-防渗层;311-施工通道;32-横向通道;33-输送通道;34-第一监测子系统;4-排液通道;41-液相产物反应器;42-液相产物过滤器;43-非均相分离器;44-液相注入设备;45-监测结构;46-循环管路;5-既有待处理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基于既有待处理物,包括底部防渗结构3,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防渗层31,所述防渗层3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所述防渗层31包括施工通道,其中,
所述防渗层31被配置为:向所述施工通道内灌注或高压旋喷防渗浆液,所述防渗浆液渗出所述施工通道,并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同一层所有所述固结体依次汇合,形成所述防渗层31,即在不挪动既有待处理物的情况下,在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设置所述防渗层31。
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还包括相连通的输送通道33和横向通道32,所述输送通道33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311与所述横向通道32相连通,所述输送通道33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311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外界为防渗浆液能够达到的位置。
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防渗层31,以达到更好的阻隔效果,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31下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子系统34,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34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的渗透情况。
具体的,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三层所述防渗层31,上下两层防渗层31起阻隔作用,用于阻止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结物5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5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3下方扩散,中间的防渗层31起吸收作用,个别穿过阻隔层的微量有害物质被吸收层吸收,通过吸收与阻隔并用,立体保护,从而大大提高底部防渗结构3的防渗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即在不挪动既有待处理2物的条件下施工,在施工时,底部先施工施工通道311,直至既有待处理物5底部,之后,向所述施工通道311内灌注或高压旋喷防渗浆液,所述防渗浆液渗出所述施工通道311,并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所述固结体与相邻所述施工通道311中渗出的防渗浆液形成的固结体相融合,共同形成所述防渗层31,从而使得在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施工至少一层防渗层31,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5原位处理时,其处理溶液或既有待处理物本身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的向下渗漏造成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问题,从而起到阻止既有待处理物5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下方扩散的目的,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底部防渗结构3还能够起到阻止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5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构5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3下方扩散的目的。
具体地,施工时,先从外界施工输送通道33倾斜或者竖直均可,一般常用倾斜设置,使施工人员或者施工机械能够到达防渗层31施工的同等深度,之后,施工横向通道32,并以横向通道32为工作面,施工施工通道311,以达到施工通道31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的目的,之后,将防渗浆液从外界依次通过输送通道33和横向通道32,之后注入施工通道311,所述防渗浆液从侧面渗出所述施工通道311,与周边的土地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这些固结体且与由相邻所述施工通道311中渗出的防渗浆液形成的固结体相汇合,这些相临的固结体共同形成所述防渗层31,由于施工通道31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故保证了防渗层31也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在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31下方设置第一监测子系统34,用于监测是否有有对应物质通过底部防渗结构3,以实时监测底部防渗结构3的实时防渗效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或者进行处理。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以重量份计,所述防渗浆液包括粘土50-200份、膨润土50-200份、树脂乳液100-300份、调整剂15-180份、干粉10-300份和水200-2000份。
粘土能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在粘土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富集的作用下,加快了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反应速度。粘土矿物和调整剂分布的大量微细空腔结构可以有效的吸附污水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质。粘土优选为轻质粘土。
粘土的矿物结构间包含着可以自由交换的无机阳离子,并且有一部分氧原子电子露在晶体表面上,从而使得粘土矿物具有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具有自净能力两种截然相反的能力。在粘土矿物其四面体或八面体结构中往往会出现同晶替代,使电荷出现不平衡,并且由于晶体的破损,在其断裂面上会暴露出氧原子,这些特性使粘土矿物晶面上带有永久性的负电荷,从而对金属离子产生吸引,并且可产生配位作用而结合达到移除污染土壤中或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目的。因此粘土能够使污染土壤中或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在粘土中富集,这些富集的重金属离子能和修复功能材料中的铁发生置换发应,并且进一步被修复材料中的活性碳吸附。从微观上来看,调整剂和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根据有效碰撞理论中的活化分子及有效碰撞理论,在温度一定时,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但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总数越多,活化分子数也就越多,则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也就越多,所以速率越快。
膨润土一方面提高阻隔材料体整体润滑性,并利用其在各细微空隙膨胀性能,提高其固结体抗渗性能。另一方面,其在水介质中能分散呈胶体悬浮液,并具有一定的粘滞性、触变性,它和泥沙等的掺和物具有可塑性和粘结性,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优选膨润土为200-400目的钠基膨润土。
树脂乳液提供阻隔材料的有机交联高分子,增加隔离材料的粘黏性,并使固结体通过这些有机高分子交联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整体结构,改善常规注浆材料与周边土壤形成固结体的脆性,并提高固结体的物理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增加其对水的阻隔性,从而提高固结体的抗渗性能和耐酸碱性能。
调整剂是指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材料。调整剂具有环境修复功能,优选的调整剂为粉末状或液状环境修复功能材料。
干粉的加入一方面提高了反应温度,加快调整剂与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反应速度,并沉淀部分重金属元素。另一方面,干粉还有固化调整剂,延长其使用时间的作用。
干粉材料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S-H凝胶体体系,最后形成微小空间结构,这些结构有效的包裹环境修复功能材料,使其能长时间稳定的发挥修复作用。因此,干粉材料中水凝性物质能把调整剂包裹起来,使期发挥长效的修复功能。
水性树脂乳液、粘土、膨润土以及水的混合作用下,水性树脂乳液提供阻隔材料的有机交联高分子,增加隔离材料的粘黏性,并使固结体通过这些有机高分子交联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整体结构。其中的粘土、膨润土、干粉和调整剂之间的协同增强了重金属单位体积浓度;从而提高调整剂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粘土、膨润土和树脂乳液形成有机-无机胶粘体系,防渗浆液和土体或岩体形成的固结体;并利用粘土、膨润土的吸附性能,以及干粉材料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充分强化调整剂对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从而获得了一种具有环境修复功能的防渗浆液。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施工通道311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且所述施工通道311的底部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在施工时,也可以采用从地表或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上方施工至少一个施工通道311,并使所述施工通道311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达到需要做防渗层31的位置,再将防渗浆液从所述施工通道311注入,使所述施工通道311底部也形成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防渗层31,从而达到所述防渗层3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的目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
实施例3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包括立面防渗结构2和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侧面,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用于防止既有待处理物5的侧部渗漏,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密封连接,所述横向通道32位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底部延伸面的外侧,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监测子系统21,所述第二监测子系统21用于监测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的渗透情况,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为环状结构件。
在上述结构中,
在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基础上,在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侧面外侧设置立面防渗结构2,并使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密封连接,形成底部密封的腔体,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5内的液相物质等有害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3下方以及立面防渗结构2外侧扩散。
在立面防渗结构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监测子系统21,用于监测是否有对应物质通过立面防渗结构2,以实时监测立面防渗结构2的防渗效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作出补救措施或者进行处理。
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底部连通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对应侧的端部整体灌浆或高压旋喷成型,以更好地保证顶部防渗结构1与立面防渗结构2交界处的防渗效果。
如图4-5所示,上述结构中,立面防渗结构2可以为任意形状,其在施工时,会根据既有待处理物5的位置以及周边地质调节具体旋转,例如,立面防渗结构2可以为环形(截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状都可以),或者,侧面有一部分是已有防渗层(天然成型的,或者人工已经制作的),那么,本方案的只需要对没有防渗层的侧面部分施工立面防渗结构2,并将立面防渗结构2与已有防渗层密封连接,形成密闭的防渗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既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也可以在地质结构中临时构建液体贮存结构和在滑坡治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实施例4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包括顶部防渗结构1和如实施例3所述的半阻隔系统,所述顶部防渗结构1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密封连接,所述顶部防渗结构1和/或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根通管10,所述通管10用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内外气体和/或液体交换,所述通管10可以为通气管11,所述通气管11用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内外气体交换,所述通管10也可以为抽排管12,所述抽排管12用于将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中的液相产物抽排至阻隔系统外侧,或者将用于处理既有待处理物5的处理液排入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中。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在半阻隔系统的基础上,在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顶部设置顶部防渗结构1,并使所述顶部防渗结构1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密封连接,形成底部密封的腔体,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5上方的水体(外界雨水、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5,从而降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和底部防渗结构3的防渗负荷。
立面防渗结构2可以是竖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即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又可以在地质结构中临时构建液体贮存结构和在滑坡治理中,起到辅助作用。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包括实施例1或2所述的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或实施例3所述的半阻隔系统或实施例4所述的阻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中的液相产物排至外界的排液通道4,所述排液通道4贯穿所述防渗层31,由于所述防渗层3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所述排液通道4贯穿所述防渗层31,使得既有待处理物5中的液相产物通过排液通道4排出的更多,所述排液通道4的下游连通有液相产物反应器41,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用于处理所述液相产物中的待处理的物质,以处理相应物质,所述排液通道4与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之间连通有液相产物过滤器42,液相产物反应器41的下游依次连通有非均相分离器43和液相注入设备44,所述非均相分离器43用于将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内剩余物质中的液体分离并排入所述液相注入设备44,所述液相注入设备44通过循环管路46将所述液体循环注入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持续处理所述液相产物中的待处理的物质,非相产物通过非相处理分离器分离,分离出的非相产物得以继续资源化或无毒无害化处置,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和液相产物过滤器42之间安装监测装置45,所述监控装置45用于实时监测液相产物反应器41输入的液相的数据,并将实时监测的数据同步反馈给工作方、业主方和监管方。
有时,也可以将循环管路46与抽排管12相连通,液体依次通过液相注入设备44、循环管路46及排管12进入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
本实施例中,液相产物为既有待处理物5中的液体或者液体混合物,相应物质为可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或有害物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既有待处理物5内的液相产物通过排液通道4集中导排或抽提到专门的处理中心,用以回收相应资源或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液相产物中化学药剂和/或生物制剂和水构成。
其中,在构建防渗层前,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可进行待处理物料预先松动处置,拟增强处理效果。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含硫铜矿时,采用硫酸和嗜硫杆菌和水为浸出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金矿和/或银矿的浸出药剂由含有氰化物或非氰化合物配置而成;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铜、锌、镍、钴氧化矿物时,一般采用氨水-铵盐体系
或硫酸配置成浸出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稀土矿时,一般用硫酸盐或碳酸盐和水配置浸出药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铀矿时,也可以采用硫酸和水配置成浸出药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铅、铬等重金属危险废弃物或污染场地时,则采用醋酸或盐酸或硝酸以及水配置而成的浸出药剂。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含金、银、铜、锌等复合矿种时,则先选择浸出铜、锌的浸出剂先将铜、锌优先回收。然后再选择浸出金、银的药剂,再回收相应的金、银元素。
优选的,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含金、银、铜、锌以及含硫等复杂复合矿种时,则先选择铜、锌和硫的浸出药剂剂先将铜、锌优先回收。然后再选择浸出金、银的药剂,再回收相应的金、银元素。
当既有待处理物5为垃圾填埋场,特别是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场地时,一般采用葡萄糖、微生物复合菌种和水配置的修复液。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
优选地,本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排液系统即可以做为独立的系统单独使用,又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项目联合使用。
实施例6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包括,
顶部防渗结构1,场地平整后,该部分结构由防水涂料聚脲、改性沥青、或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或市场常规的防水卷材、聚丙烯化合物、改性橡胶或以土工膜如:HDPE膜为核心的防渗结构层、或另外,根据一些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从地表用钻机钻至少一个施工通道311,孔伸达到需要做顶部防渗的位置,再通过注浆机将防渗浆液注到一定深度,使之在顶部也形成一个水平的防渗层31,达到同样的顶层防渗效果和相应的通气管11和液相抽排管12组成;该防渗层起到阻挡外界雨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进入阻隔系统内部。阻隔系统内产生的气体或需要外界注入的气体通过表层防渗结构中的气体通气管11交换,需要注入或抽提的液相物质通过液相抽排管12注入或抽出。
立面防渗结构2,表面场地平整后,该部分结构根据具体项目条件、当地地质结构可选用柔性垂直防渗系统、帷幕灌浆、连续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旋喷桩墙、咬合桩等施工方案形成立面防渗结构2,并在外侧设置第二监测子系统21,用以监控防渗结构层的完整性,一般而言,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帷幕灌浆施工的方法构建立面防渗结构。该防渗层起到阻止地下水进入阻隔系统内部。并阻档系统内的气体或液相及固体物质向系统外扩散。
底部防渗结构3、根据项目地质结构,通过竖井、斜井、平井或工作槽面等地下、地表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在立面防渗结构2的外侧设置一条或数条灌浆施工工作面,然后利用水平钻机按一定的角度施工成至少一组平行的施工通道311,然后利用注浆机根据孔深采用高压或中压将一定功能的注浆材料注入其中、使之形成底面灌浆层(也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设置多层灌浆孔,从而灌注不同功能的灌浆材料),并用钻机和管道在穿透该底面灌浆层形成至少一个排液通道,并利用钻机和管道在对应的底面灌浆层在底部设置至少第一监测子系统34,用以监控底部防渗结构3,的完整性。该底部防渗层起到阻止地下水进入阻隔系统内部。并阻档系统内的液相物质向系统外扩散。同时系统内产生的液相产物通过位于底部的液相导排管集中导排或抽提到专门的处理中心,用以回收相应资源或无毒无害化处理。
另外,根据一些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从地表用钻机钻至少一个施工通道311,孔伸达到需要做底部防渗的层位,再通过注浆机将防渗浆液注到一定深度,使之在底部也形成一个水平的防渗层,达到同样的立体防渗效果。某些项目经过现场地质工作后,也可以利用钻机进行立面防渗结构2按一定角度设置,这样底部通过搭接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离层也能达到类似立体阻隔效果。
通过系统施工,让该立体阻隔系统结构中的顶部防渗结构1和立面防渗结构2,立面防渗结构2和底面防渗结构层分别交叉施工,使之有效铰链。如此以来,就在目标项目周边提供一种具有阻隔系统结构层,使之与附近环境有效隔离,并通过相应的管道控制其内部物质的进出。达到对应项目资源利用或治理项目修复管控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项目需要,也可做成只有立面防渗结构和底面防渗结构的体阻隔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即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又可在地质结构层构筑临时液体储存结构。
实施例7
如图1-3所示,某地氧化金银矿通过构建原地阻隔系统进行就地开采工艺实施例的应用如下:
1)钻孔:根据矿体走向和位置,分别在矿体外围的位置垂直钻孔,形成输送通道33,钻孔深度钻到矿体最大深度3米以下,钻孔位置为两排交错;并通过斜井和平井修建一条横向通道32.该巷道在矿体垂直方向投影外侧,且钻孔巷道水平高程和矿体最深位置延下三米,利用水平定向钻机在钻孔巷道向矿体所在方向钻三排施工通道311,且每相邻两排施工通道311孔位交错。孔深深度达到矿体投影对侧垂直钻孔位置外沿。
2)灌浆:水平方向-利用水平定向钻机钻孔完成后钻杆回拖时,采用水平分段控制注浆的方式在底部进行注浆。具体采用以浆止浆方式,利用钻杆进行注浆,注浆段长为0.5~2.0m,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反复循环,直至灌浆孔结束。水平注浆段各段的结束控制标准是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参数进行控制:当脉动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时,单段最大注入浆量体积已经达到800L;或者当脉动注浆压力达到2.5MPa时,最小注入浆量体积达到400L时,均可以结束该段注浆。重复以上步骤,使注浆后在底部形成水平封底,如图1所示,水平间的孔灌浆,采用隔孔灌浆;竖直方向的孔灌浆也采用隔孔灌浆。
垂直方向-利用普通钻机和钻管钻孔完成后,首先利用孔内灌注水泥粘土浆套壳料(套壳料是由水泥、膨润土和水混合制备而成;其中,水泥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5,水泥和膨润土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1:2),然后安装直径55mm的大口径注浆管,下至孔底,孔口高出1m左右,安装拔管机,拔出套管,接好管路、压力表等装置,再利用高压脉动灌浆泵以峰值2MPa的瞬冲压力间隔提升灌浆高压脉动灌浆泵以峰值2MPa的瞬冲压力间隔提升灌浆(灌浆由水泥:粘土:膨润土:水性树脂乳液:调整剂:水:调凝剂:助剂),提升间隔段长为0.5m,即该段灌浆压力连续三次达到该段峰值压力要求后,上提0.5m注浆管继续灌浆,每上提1m即卸一根注浆管;灌注至20m后压力峰值降低至1.5MPa,每提升5m压力峰值降低0.5MPa,至5~10m压力峰值为1MPa;灌注至5m后此深度已无矿体以普通水泥浓浆置换并封孔,即结束该孔灌浆处理。同样,采用隔孔灌浆工艺进行灌浆作业。
防渗效果:
本实施例的对灌浆前后地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监测:原土样渗透系数3.4×10- 5cm/s,为中透水等级;灌浆后固结体渗透系数6.1×10-8cm/s,为不透水等级。监测结果说明防渗处理后地层形成一种密实性高、抗渗性能好的复合底层,达到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的防渗工程设计的要求。
3)开孔及管道设置,利用普通钻机和水平钻机进行相应气体通气管、注液孔、11垂直监测孔和水平监测孔以及液相抽排管12及抽提孔,并在这些孔设置相应套管和开关.并采取用膨胀胶泥封堵连接位达到封堵管与孔的间隙。
该氧化金银矿采用构建原地阻隔系统进行就地开采工艺实施例该系统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构建原地立体阻隔系统并通过抽样监测其防渗结构质量达标后,然后通过清水试运行,调式整个系统达到正常状态;再次利用液相注入设备中的搅拌桶将浸出药剂配置成Ph11.5-12、0.04%的氰化钠溶液或王牌双专利环保溶金剂配置成0.05%的溶度、Ph11-12的浸出液通过管道和泵注入矿体内部,这些浸出液选择性溶解矿体中的金、银元素,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些含有金银成分的浸出液在矿体底部的汇集并通过液相导排管其中的目标处理物内的液相产物浸出液或渗滤液经液相产物导排管带开关排入液相产物汇集管并汇集至液相产物缓冲罐,然后通过液相产物过滤器压滤机过滤净化后进入液相产物反应器由活性炭吸附塔构成,浸出液中的金银元素通过活性碳吸附富集后,其栽金银活性碳含量满载时,送到金银冶炼车间进行冶炼处理。被活性碳吸附金银后的浸出贫液通过监测并添加相应的浸出药剂,再通过液相注入设备由液体贮存罐、泵、搅拌桶和注入管构成将这些液体重新注入,准备下一轮的矿体中金银资源的回收生产。
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及方法即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又可在地质结构构筑临时液体储存结构。
实施例8
如图1-3所示,某地铜锌氧化矿尾矿库的尾矿通过构建原地立体阻隔系统进行就地开采工艺实施例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1、在构建防渗层前,将该矿脉预先进行松动爆破处置,拟增强浸出效果。
2、底部灌浆孔的中间层和垂直灌浆孔的外层是由含单质铁粉以及活性碳组分具有环境修复材料的灌浆液进行灌浆作业;
3、该铜锌尾矿的浸出液组分为2.0%的碳酸氢氨、1.0%的氨水组成;
4、铜锌浸出液中铜锌元素通过选择性萃取、反萃、电极工艺分别提取其中的有价元素。
防渗效果;
6、并在本矿脉生产结束后,灌注普通浆眼液对反应空区进行补强,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通过施工前后钻孔取样分析,其尾矿库底层和侧面土壤的渗透系数由施工前6.2*10-6cm/s,弱透水层;灌浆处理后,其浆后固化土体渗透系数8.6×10-8cm/s,为不透水。达到防渗工程施工渗透系数小于10-7cm/s的要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及方法即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又能用于在地质结构层构筑液相物质临时储存结构。
实施例9
如图1-3所示,某地铅冶炼企业长期生产并形成一定体量的条形铅冶炼渣,该冶炼渣对地下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该污染源和污染的土壤周边构建原地阻隔系统,达到污染物管控和治理的目地。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1、本实施例由两面防渗结构层构成的封闭的阻隔结构,顶面防渗结构由HDPE膜为核心防渗材料的结构层构成,侧面由地质钻机在地表进行三排平行且斜向中进行钻孔作业,且对侧钻孔均在地下交会汇,通过第一排和第三排钻孔的灌浆作业和第二排钻孔灌注含铅络合稳定材料和活性碳的灌浆材料,通过系统施工,形成一个具有重金属修复功能的封闭式阻隔系统,达到污染物和污染土壤管控的目的。
2、本实施例通过钻机钻孔和工程管道设置导气管、监测垂直井和斜井,用以导气和监测相关污染物的渗漏情况。
防渗效果
通过施工前后钻孔取样分析,其污染场地周遍底层和侧面土壤的渗透系数由施工前3.7*10-5cm/s,中透水层;灌浆处理后,其浆后固化土体渗透系数4.9×10-8cm/s,为不透水层。达到防渗工程施工渗透系数小于10-7cm/s的要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及方法即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又能在地质结构层构筑液相物质临时储存结构。
实施例10
如图1-3所示,某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出现大面积防渗结构损坏,存在垃圾渗滤液泄漏并对地下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通过对垃圾填埋场周遍场地构建原地阻隔系统,达到修复治理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1、本实施例由三面防渗结构层构成的封闭的阻隔结构,顶面防渗结构由HPPE膜为核心防渗材料的结构层构成,侧面由地质钻机在地表进行三排平行且垂直方向进行钻孔作业,底面通过斜井和平井等地下工程,向垃圾填埋场一侧开三排施工通道311,侧面钻孔和垂直向钻孔交汇,并向所有灌浆孔灌住含有活性碳和单质铁粉以及微生物菌剂的灌浆材料,形成具有修复功能的防渗结构层其中活性碳能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并且活性碳以及单质铁可以形成一定氧化还原能力的原电池,这些原电池能分解垃圾渗滤液中的部分COD;微生物复合菌剂能有效分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组分。通过系统施工,形成一个具有重金属、有机物联合修复功能的封闭式阻隔系统,达到该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的目的。
2、本实施例通过钻机钻孔和工程管道设置导气管、液体导排管、监测竖井和平井,用以导气和收集垃圾渗滤液,并通过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置其中的污染物后,达标排放。
防渗效果
通过施工前后钻孔取样分析,其垃圾填埋场地周遍底层和侧面土壤的渗透系数由施工前6.3*10-5cm/s,弱透水层;灌浆处理后,其浆后固结体渗透系数7.16×10-8cm/s,为不透水层。达到防渗工程施工渗透系数小于10-7cm/s的要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及方法即能应用于矿产资源回收,环境修复以及危险废弃物治理领域,又能用于在地质结构构筑液相物质临时储存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防渗结构(3)和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相连通的施工通道(311),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防渗层(31),所述防渗层(3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其中,
所述防渗层(31)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31)为通过向施工通道(311)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还包括相连通的输送通道(33)和横向通道(32),所述输送通道(33)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311)与所述横向通道(32)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311)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通道(311)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且所述施工通道(311)的下端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防渗层(3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31)下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子系统(34),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34)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的渗透情况。
6.一种半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面防渗结构(2)和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侧面,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用于防止既有待处理物(5)的侧部渗漏,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监测子系统(21),所述第二监测子系统(21)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的渗透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半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底部连通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对应侧的端部整体灌浆或高压旋喷成型。
9.一种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防渗结构(1)和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半阻隔系统,所述顶部防渗结构(1)与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防渗结构(1)和/或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根通管(10),所述通管(10)用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内外气体和/或液体交换。
11.一种排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或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半阻隔系统或如权利要求9-10任意一项所述的阻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中的液相产物排至外界的排液通道(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4)的下游连通有液相产物反应器(41),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用于处理所述液相产物中的待处理的物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排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的下游依次连通有非均相分离器(43)和液相注入设备(44),所述非均相分离器(43)用于将所述液相产物反应器(41)内剩余物质中的液体分离并排入所述液相注入设备(44),所述液相注入设备(44)将所述液体循环注入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
CN202020822245.3U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Active CN212248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2245.3U CN212248389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2245.3U CN212248389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8389U true CN212248389U (zh) 2020-12-29

Family

ID=7400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2245.3U Active CN212248389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8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7626B (zh) 盐碱地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方法和装置
CN111456106A (zh) 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及半阻隔、阻隔、排液系统与施工方法
Kuyucak Acid mine drainag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ptions
DE60120152T2 (de)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eines kontaminierten materials
CN106914482A (zh)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
CN113101789B (zh) 利用露天矿坑封存二氧化碳的方法、结构以及开采方法
CN106734178A (zh) 一种污染场地的综合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07159698B (zh) 一种三维井淋洗联合稳定化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EP2699493B1 (e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drilling wastes and coal combustion residues
CN114149203B (zh) 一种复配聚合物改性膨润土防渗阻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623389A (zh)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CN108330953B (zh) 新型复合型地下防渗膨润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77074A (zh) 一种深层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10182819B (zh) 一种改性膨润土及其改性方法和应用
CN111320216A (zh) 地下水重金属修复反应介质材料及渗透墙体施工方法
CN212248388U (zh) 一种原位阻隔结构、阻隔系统及排液系统
CN212248389U (zh)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CN107558492A (zh) 一种复合型地下防渗隔离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018190A (zh) 基于工程屏障多级时序阻控的治理酸性矿山废水方法
CN207794062U (zh) 复合型地下防渗膨润土墙
CN207581447U (zh) 用于污染晕的缓释氧化装置
CN110066919A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开采用真空抽提装置及方法
CN107700509A (zh) 复合型地下防渗隔离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419496U (zh) 一种用于矿山废弃地污染防控系统
CN207013441U (zh) 一种污染场地的综合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