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2980U -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2980U
CN212242980U CN202021124459.XU CN202021124459U CN212242980U CN 212242980 U CN212242980 U CN 212242980U CN 202021124459 U CN202021124459 U CN 202021124459U CN 212242980 U CN212242980 U CN 212242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vehicle
permanent magnet
motor
magnetic lev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4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Shanghai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Shanghai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Shanghai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Shanghai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24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2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2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2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包括U型通道及置于U型通道内的磁悬浮车;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两条永磁体路基和一条车轮路基,两条永磁体路基上铺设有永磁体A;磁悬浮车包括厢体、底盘、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底盘两侧设置有永磁体B,永磁体B与永磁体A上下对应且极性相同,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置于车轮路基上;U型通道顶部两侧设置有供电线排,厢体两侧设置有拾电电缆,拾电电缆与供电线排接触,为磁悬浮车提供电力。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车辆,是对原永磁悬浮车辆的改进,原永磁悬浮车辆无法使车辆进行爬坡、下坡、小半径转向等动作,极大的限制了发展空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缺陷,可满足大多数的路况。

Description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磁悬浮的电驱轮轨式车辆系统,属于磁悬浮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下,运行的永磁悬浮车无法使车辆进行爬坡、下坡、小半径转向等动作,极大的限制了发展空间。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274549A公开了一种永磁磁悬浮列车,包括车厢、磁铁驱动轮、导向轨道、浮力架和轨道坑,所述磁铁驱动轮水平设置在车厢两侧,所述导向轨道设置在磁铁驱动轮上下两侧;所述浮力架包括车厢浮力架和陆基浮力架;所述车厢浮力架设置在车厢底部,所述路基浮力架设置在轨道坑底部,所述导向轨道设置在轨道坑两侧内壁;所述车厢为箱体结构,所述磁铁驱动轮为圆盘形,所述磁铁驱动轮中间设置有轴承;通过转轴与车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新型磁悬浮列车采用了的结构使列车速度快,运行成本地;加速度大,浮力大;具有较轻的车体结构,采用钕铁硼永磁铁,不需电力,节能环保。中国专利文献CN108482184A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驱动磁悬浮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磁浮轨道行驶的高温超导运行系统和普通道路行驶的分布式电驱动运行系统,高温超导运行系统和分布式电驱动运行系统位于车身内部且驱动车身运动;高温超导运行系统包括磁浮控制系统、感应动力集成超导磁铁、动力集成绕组和导向机构,感应动力集成超导磁铁和动力集成绕组均为成对分布在车身内部,动力集成绕组位于相邻感应动力集成超导磁铁之间,导向机构位于相邻动力集成绕组之间;分布式电驱动运行系统包括轮毂电机、主动悬架系统、轮胎、转向系统、驱动电源电池、分布式电驱动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转向系统通过主动悬架系统与轮胎相连。
经检索查新后发现,目前的永磁体磁悬浮车,还只能在平面路轨上行驶,针对转弯、爬坡、下坡等运行状态,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包括U型通道及置于U型通道内的磁悬浮车;
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两条永磁体路基和一条车轮路基,两条永磁体路基位于车轮路基的两侧,两条永磁体路基上铺设有永磁体A;
磁悬浮车包括厢体、底盘、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分别连接在厢体的前后两侧,厢体安装在底盘上,底盘两侧设置有永磁体B,永磁体B与永磁体A上下对应且极性相同,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置于车轮路基上;
U型通道顶部两侧设置有供电线排,厢体两侧设置有拾电电缆,拾电电缆与供电线排接触,为磁悬浮车提供电力。
优选的,所述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均为电驱轮。
优选的,所述电驱轮包括电机、车轮、弹性叉臂、安装板以及电动转向机构;电机设置在车轮中心且与车轮固连,电机输出轴的两端连接弹性叉臂,安装板一侧与厢体固定连接,电动转向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弹性叉臂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驱轮包括车轮、电机、轮轴、安装板、弹性叉臂以及电动转向机构;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机的输出轴,电机设置在车轮中心且与车轮固连,弹性叉臂的底端与轮轴固连,安装板一侧与厢体固定连接,电动转向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弹性叉臂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选用外转子电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壳与车轮通过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电磁体,电磁体主要由电磁线圈组成,通过给电磁线圈通电,实现电磁体产生磁性。此设计的好处是,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前后左右不平衡时,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对车辆进行纠正。
优选的,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电动磁力座,电动磁力座包括电机、旋转轴和永磁体C,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C。此设计的好处是,通过电机调节永磁体C的极性方向,工作状态下,永磁体C与永磁体A极性相同并产生相斥力,未工作状态下,永磁体C与永磁体A之间无相斥力,起到调节磁场的作用,保证厢体处于合理高度。
优选的,所述车轮路基与两条永磁体路基的距离相等,两条永磁体路基距离U型通道壁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此设计的好处是,排水槽可防止U型通道底部积水,清洗U型通道后,污水可从排水槽流出。
优选的,所述厢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八个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与U型通道的两侧壁相接触。此设计的好处是,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可以防止厢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侧倾。
优选的,所述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包括液压支撑固定座、液压缸、弹簧、导向轮轴和滚轮,其中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液压支撑固定座上,液压支撑固定座通过螺栓安装在厢体侧壁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套装弹簧,活塞杆的头部与导向轮轴固连,导向轮轴与滚轮中心通过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厢体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系统。此设计的好处是,通过厢体内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驱动车轮的运行状态,从而控制磁悬浮车的前进、停止、加速、减速、能量回收,同时通过磁悬浮车在运行过程中边走边充电,多余的电量可存储在蓄电池内,当外部电源不能工作时,可通过蓄电池供电,不影响磁悬浮车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厢体内设置有空调及空气净化系统。
优选的,所述厢体内部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平衡器,左右平衡器包括驱动电机、基座、丝杆和配重滑块;丝杆设置在基座上,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配重滑块螺丝连接在丝杆上。此设计的好处在于,在车厢内人员数量不均等时,可对车厢进行再平衡。
优选的,所述厢体内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前后平衡器,前后平衡器包括驱动电机、基座、丝杆和配重滑块;丝杆设置在基座上,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配重滑块螺丝连接在丝杆上。
优选的,所述厢体的两侧设置有电动车厢门,电动车厢门连接控制系统。此设计的好处是,在厢体两侧设置电动车厢门,方便乘客上下车。
优选的,所述厢体至少有1/3部分位于U型通道内。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可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所述U型通道内:平地路况段,车轮路基与永磁体路基水平;上坡或下坡路况段,车轮路基高于永磁体路基。此设计的好处是,在上坡或下坡路段或转弯时,使车辆底部永磁体与电磁体脱离永磁体路基上的永磁体磁场,方便车辆进行爬坡、下坡、转弯、停靠进站。
优选的,所述厢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限位臂。此设计的好处是,限位臂可防止车辆相互追尾,也可使得磁悬浮车辆如有个别磁悬浮车辆出现故障无法前进时利用前后端的磁悬浮车辆将其推至站点维修。
优选的,所述厢体顶部设置有吸盘。此设计的好处是,在车站时,方便车站龙门吊对磁悬浮车辆吊离U型通道,可让后车快速通过,并方便乘客从容上下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车辆,是对原永磁悬浮车辆的改进,原永磁悬浮车辆无法使车辆进行爬坡、下坡、小半径转向等动作,极大的限制了发展空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缺陷,可满足大多数的路况。
2、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车辆,由于永磁体特有的永磁性,磁体在磁轨上如不出现超过140度高温时,磁体可为永磁,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磁悬浮轨道上的永磁材料只需一次性投入可获得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使用时效,节能效果明显。
3、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车辆,利用电动驱动轮让磁悬浮车辆稳定运行,可替代路面上的汽油车,减少汽柴油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并节约外汇的作用。U型通道可架空或嵌入地下施工铺设,节约路面交通压力。
4、本实用新型磁悬浮车辆,可采用个性化运行线路,根据专用APP软件自动组合同向乘客,方便乘客一站直达目的地,减少乘客换乘站数,节能减排,乘坐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驱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厢体底部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后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厢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车场龙门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拾电电缆,2-左供电线排,3-蓄电池,4-前驱动轮,5-左电动磁力座,6-左侧永磁体B,7-左侧永磁体A,8-左侧永磁体路基,9-排水槽,10-座椅,11-空调及空气净化系统,12-左右平衡器,13-前后平衡器,14-右拾电电缆,15-右供电线排,16-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01-滚轮,1602-弹簧,1603-液压支撑固定座,1604-导向轮轴,1605-液压缸,1606-螺栓,17-控制系统(含车辆前后驱动、车辆平衡、空调管理、供电管理,定位,数据传输),18-右电动磁力座,19-右侧永磁体B,20-车轮路基,21-右侧永磁体A,22-右侧永磁体路基,23-电动转向机构,24-安装板,25-车轮,26-车厢门,27-安装板,28-电动转向机构,29-车轮,30-车轮路基起浮路段,31-弹性叉臂,32-电磁线圈,33-测量磁极间距探头,34-弹性叉臂,35-底部永磁体,36-通电状态下的电磁线圈,37-工作状态下的电动磁力座,38-断电状态下的电磁线圈,39-未工作状态下的电动磁力座,40-电机,41-驱动电机,42-丝杆,43-配重滑块,44-驱动电机,45-丝杆,46-配重滑块,47-立体车库,48-电梯,49-龙门吊驱动电机,50-龙门吊磁性吸盘,51-高架U型通道,52-龙门吊,53-路面停车场,54-轮胎,55-轮毂,56-永磁体,57-定子绕组,58-转子,59-电机控制器,60-制动器,6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包括U型通道及置于U型通道内的磁悬浮车;
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两条永磁体路基(左侧永磁体路基8和右侧永磁体路基22)和一条车轮路基20,两条永磁体路基位于车轮路基20的两侧,两条永磁体路基上铺设有永磁体A(左侧永磁体A7和右侧永磁体A21);
磁悬浮车包括厢体、底盘、前驱动轮4和后驱动轮,前驱动轮4和后驱动轮分别连接在厢体的前后两侧,厢体安装在底盘上,底盘两侧设置有永磁体B(左侧永磁体B6和右侧永磁体B19),永磁体B与永磁体A上下对应且极性相同,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置于车轮路基20上;
U型通道顶部两侧设置有供电线排(左供电线排2和右供电线排15),厢体两侧设置有拾电电缆(左拾电电缆1和右拾电电缆14),拾电电缆与供电线排接触,为磁悬浮车提供电力。
具体地,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均为电驱轮,二者的结构完全相同。电驱轮包括电机、车轮29、弹性叉臂31、安装板以及电动转向机构;电机设置在车轮中心且与车轮固连,电机输出轴的两端连接弹性叉臂31,安装板24一侧与厢体固定连接,电动转向机构23设置在安装板24上并与弹性叉臂31顶端连接。
电机选用外转子电机,电机的外壳与车轮25通过键连接。当电机通电启动后,电机外壳及电磁线圈为转子,带动车轮25一起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为定子。电动转向机构采用常规技术,将转向电机使用螺栓安装在安装板24上,转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穿过安装板24的丝扣孔后与弹性叉臂31连接。
底盘上还设置有电磁体,电磁体主要由电磁线圈32组成,通过给电磁线圈32通电,实现电磁体产生磁性。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前后左右不平衡时,利用电磁线圈32产生的磁场对车辆进行纠正。
如图4和图5所示,底盘上还设置有电动磁力座,底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电动磁力座和右电动磁力座。电动磁力座包括电机、旋转轴和永磁体C,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C。通过电机调节永磁体C的极性方向,工作状态下,永磁体C呈竖直状态,永磁体C与永磁体A产生相斥力,未工作状态下,永磁体C呈水平状态,永磁体C与永磁体A之间无相斥力,电动磁力座起到调节磁场的作用。
永磁体B对磁轨上的永磁体A产生的反斥力使车辆悬浮并满足基本载荷,当车辆乘客增加出现超载时,电动磁力座启动,永磁体C对永磁体A产生反斥力,使车辆车厢与永磁体A保持设计间隙,不至于出现车厢忽高忽低无法控制车辆的情况。
厢体内设置有蓄电池3和控制系统17。通过厢体内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从而控制磁悬浮车的前进、停止、加速、减速,同时通过磁悬浮车在运行过程中边走边充电,多余的电量可存储在蓄电池内,当外部电源不能工作时,可通过蓄电池供电,不影响磁悬浮车的运行。
厢体内部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平衡器12,左右平衡器包括驱动电机41、基座、丝杆42和配重滑块43;丝杆42设置在基座上,丝杆42一端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配重滑块43螺丝连接在丝杆42上。在车厢内人员数量不均等时,可对车厢进行再平衡。
厢体内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前后平衡器13,前后平衡器包括驱动电机44、基座、丝杆45和配重滑块46;丝杆45设置在基座上,丝杆45一端与驱动电机44的输出轴连接,配重滑块46螺丝连接在丝杆45上。不论是左右平衡器12还是前后平衡器13,都可在车辆运行前进行调整,保证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厢体的两侧设置有电动车厢门26,电动车厢门连接控制系统。此设计的好处是,在厢体两侧设置电动车厢门,方便乘客上下车。
U型通道内,厢体至少有1/3部分位于U型通道内,保证厢体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车轮路基与两条永磁体路基的距离相等,两条永磁体路基距离U型通道壁的距离相等。平地路况段,车轮路基与永磁体路基水平;上坡或下坡路况段,车轮路基高于永磁体路基。在上坡或下坡路段或转弯时,使车辆底部永磁体与电磁体脱离永磁体路基上的永磁体磁场,方便车辆进行爬坡、下坡、转弯、靠进站。
厢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限位臂。限位臂可防止车辆相互追尾,也可使得磁悬浮车辆如有个别磁悬浮车辆出现故障无法前进时利用前后端的磁悬浮车辆将其推至站点维修。
控制系统包括PLC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可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传输。车辆自动控制系统可通过车辆定位、5G实时数据上传下载,利用大数据对每台在轨车辆实施精确控制,对驱动轮实施减速加速转向刹车等动作,使车辆达到最佳运行。
厢体内设置有软硬座,方便不同的使用需求。厢体内设置有空调及空气净化系统,用于净化厢体内的舒适度,提升乘坐舒适性。厢体内外安装有照明系统,厢体内设有方便乘客阅读的阅读灯,厢体外设有彩色显示灯,夜间行驶尤其是进站时,起到警示作用。
控制系统内装有自动驾驶程序,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运行,另外,所有用电设备,包括电机、电磁线圈、平衡器、电动磁力座等都由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电路及控制连接关系采用常规技术可实现。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永磁体同极磁体相互排斥原理,利用车辆厢体底部永磁体B与U型通道槽底铺设在磁轨上的同极永磁体产生相斥力使车辆悬浮,利用车辆前后着地电动驱动轮摩擦路面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做前后运动,电动驱动装置包括:电动驱动轮、弹簧减震前后叉臂、转向器,电动驱动轮具有前后运动、转向、刹车、能量回收功能。在U型通道内运行的磁悬浮车辆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运行,也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运行。
U型槽通道内,轮轨路面结合现场地貌可做水平、爬坡、下坡、转弯设计,在爬坡、下坡、转弯处设计轮轨路面抬升,使得磁悬浮车辆脱离U型槽底部磁轨永磁体磁场,改由路面上的车辆驱动轮支撑车辆箱体重量,可实现车辆爬坡、下坡、转向等动作,待车辆处于水平运动时,让磁悬浮车辆运行至设计好的水平磁轨路面,此时车辆底部磁体与槽内磁轨上的磁体产生相斥力达到车辆悬浮目的,并使得磁悬浮车辆做水平方向运行。
安装在底盘上的电磁体可调节磁场强度,使得车辆厢体与磁轨永磁体之间距离保持稳定的磁悬浮间距,电磁体也可让磁悬浮车辆进入车站内等人员密集区域时让磁悬浮车辆底部的永磁体失去磁性,避免车辆在车站内吸附铁质等金属物质。
由于磁悬浮车辆重量和数量可以预计,使得U型通道载荷可以预计,在设计U型通道时可采用轻量化设计,为工程造价节省不必要的额外成本,由于电动驱动磁悬浮车辆没有马达噪音及金属轮轨产生的撞击声。可方便地设置在穿行通过老旧小区和新区,让乘客不出小区在家门口轨道上下车,方便乘客出行,也可方便体弱、年幼人员去医院或学校,一站直达,避免多名陪护人员去特殊场所。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电驱轮采用双车轮结构设计,所述电驱轮包括车轮25、电机、轮轴、安装板27、弹性叉臂31以及电动转向机构28;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机的输出轴,电机设置在车轮中心且与车轮固连,弹性叉臂31的底端与轮轴固连,安装板27一侧与厢体固定连接,电动转向机构23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弹性叉臂顶端连接。
实施例3: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厢体的前侧采用单轮结构的电驱轮、后侧采用双轮结构的电驱轮,或者厢体前侧采用双轮结构的电驱轮、后侧采用单轮结构的电驱轮。
实施例4: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9。排水槽9可防止U型通道底部积水,清洗U型通道后,污水可从排水槽9流出。
实施例5: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厢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八个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每一侧设置有四个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无动力驱动,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与U型通道的两侧壁相接触,仅仅起到平衡车体的作用,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可以防止厢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侧倾及左右摇摆的情况。
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每一个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16都包括液压支撑固定座1603、液压缸1605、弹簧1602、导向轮轴1604和滚轮1601,其中液压缸1605的缸筒固定在液压支撑固定座1603上,液压支撑固定座1603通过螺栓1606安装在厢体侧壁上,液压缸1605的活塞杆上套装弹簧1602,活塞杆的头部与导向轮轴1604固连,导向轮轴1604与滚轮1601中心通过键连接。
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可使车辆保持沿U型通道中间线行驶,使车辆行驶更加平顺,可避免车辆高速行驶时出现意外事故,在低速转弯、爬坡、进站、下坡、入库时,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可以收回,给车辆留出移动空间,方便车辆移动。
实施例6: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厢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限位臂(图中未示出),限位臂类似汽车的防撞梁,具有一定的吸能作用,限位臂可防止车辆相互追尾,也可使得磁悬浮车辆如有个别磁悬浮车辆出现故障无法前进时利用前后端的磁悬浮车辆将其推至站点维修。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厢体顶部设置有吸盘。在车站时,方便车站龙门吊对磁悬浮车辆吊离U型通道。
大型车站设有专门的立体车库47和龙门吊52,立体车库47用来存放空载磁悬浮车辆,龙门吊设有滑动吊车,滑动吊车底端连接有磁性吸盘50,可通过磁性吸盘50将进入车站U型通道内的磁悬浮车辆吸起吊离U型通道,提升通行效率。
立体车库47可实时调配在线磁悬浮车辆,及时回收空载车辆,使在线车辆实现载客运行,避免出现空载造成能量消耗。当车站涌入大客流时,利用车库库存车辆及时吸纳客流,及时发车,避免人等车,缩短乘客在车站驻留及通情时间。
实施例8: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磁悬浮车辆停靠在车站站台,待厢体上下乘客完成后,控制系统控制电动车厢门关闭;
(2)控制系统启动前驱动轮4和后驱动轮,同时对电磁体通电,使电磁体与永磁体A产生相斥力,使厢体悬浮起来;
当载客量不同时,可通过动力磁力座调节与永磁体A之间的相斥力,使车厢体与路基之间保证一个稳定的间隙,避免厢体忽高忽低。
(3)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通电,使电机工作,带动车轮转动,使磁悬浮车前进;
(4)在磁悬浮车前进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通电电流,实现加速或减速;
(5)当即将到达车站站点时,控制系统对电磁体断电,使电磁体与永磁体A之间的相斥磁力消失;同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断电,使厢体依靠惯性行进到车站内;
在特别情况下,车站龙门吊利用磁性吸盘将磁悬浮车迅速调离U型通道,不影响后续车辆的通行。还可以将立体车库内的待通行车辆,直接吊起放入U型通道内,快速通行。
(6)控制系统控制电动车厢门打开,使厢体上下乘客;
(7)重复步骤(1)-(6),实现磁悬浮车辆持续运行。

Claims (9)

1.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通道及置于U型通道内的磁悬浮车;
U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两条永磁体路基和一条车轮路基,两条永磁体路基位于车轮路基的两侧,两条永磁体路基上铺设有永磁体A;
磁悬浮车包括厢体、底盘、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分别连接在厢体的前后两侧,厢体安装在底盘上,底盘两侧设置有永磁体B,永磁体B与永磁体A上下对应且极性相同,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置于车轮路基上;
U型通道顶部两侧设置有供电线排,厢体两侧设置有拾电电缆,拾电电缆与供电线排接触,为磁悬浮车提供电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均为电驱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轮包括电机、车轮、弹性叉臂、安装板以及电动转向机构;电机设置在车轮中心且与车轮固连,电机输出轴的两端连接弹性叉臂,安装板一侧与厢体固定连接,电动转向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弹性叉臂顶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轮包括车轮、电机、轮轴、安装板、弹性叉臂以及电动转向机构;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机的输出轴,电机设置在车轮中心且与车轮固连,弹性叉臂的底端与轮轴固连,安装板一侧与厢体固定连接,电动转向机构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弹性叉臂顶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电磁体,电磁体主要由电磁线圈组成,通过给电磁线圈通电,实现电磁体产生磁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电动磁力座,电动磁力座包括电机、旋转轴和永磁体C,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体C。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八个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弹簧液压支撑导向轮与U型通道的两侧壁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内部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平衡器,左右平衡器包括驱动电机、基座、丝杆和配重滑块;丝杆设置在基座上,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配重滑块螺丝连接在丝杆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内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前后平衡器,前后平衡器包括驱动电机、基座、丝杆和配重滑块;丝杆设置在基座上,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配重滑块螺丝连接在丝杆上。
CN202021124459.XU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Active CN212242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4459.XU CN212242980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4459.XU CN212242980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2980U true CN212242980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7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4459.XU Active CN212242980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2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6431B (zh) 悬挂式永磁磁浮轨道交通机械结构
CN107839696B (zh) 一种永磁轴式直驱空地共享立体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WO2021253818A1 (zh)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及其应用
CN109367548A (zh) 一种移动舱、轨道及立体轨道交通系统
CN102951160A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CN112960008B (zh) 永磁磁浮轨道交通转向架及轨道机械结构
CN110111579A (zh) 一种无人值守高速公路自动巡检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0435677A (zh) 一种新型列车运输系统
CN103129562A (zh) 单轨磁悬浮电车
CN112356681A (zh) 一种氢能供电磁悬浮小车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17823A (zh) 索道电车运输系统
CN11031599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09795333B (zh) 一种悬挂式磁浮交通轨道系统、悬浮架系统、磁浮车辆及磁浮系统
CN212242980U (zh)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
CN101992784A (zh) 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方法及其系统
CN112519804B (zh) 一种悬挂式混合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
CN212529626U (zh) 一种轨道式电驱车辆系统
CN109094423B (zh) 被动式磁悬浮管道交通运输装置及其应用
CN109853305B (zh) 一种磁悬浮轨道运输系统
WO2010023500A4 (en) Gravity powered rail, road and run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11452820A (zh) 悬挂式单轨转向架和悬挂式单轨作业车
CN108482184A (zh) 一种分布式电驱动磁悬浮新能源汽车
CN212243340U (zh) 一种吊挂式磁浮交通系统
CN109532856A (zh) 一种微轨走行机构
CN210439077U (zh) 一种基于倒e形悬浮轨的独轨制悬挂式电磁悬浮列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