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5674U -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35674U CN212235674U CN202020642433.8U CN202020642433U CN212235674U CN 212235674 U CN212235674 U CN 212235674U CN 202020642433 U CN202020642433 U CN 202020642433U CN 212235674 U CN212235674 U CN 2122356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supply
- gas
- mask
- supply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所述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进气口;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和泄压出口,所述泄压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呼吸防护用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特别是在2020年爆发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口罩的种类也比较多,医用防护口罩是目前医院所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现有技术的防护口罩,在负压环境中使用,由于压力差的原因,佩戴人员会因吸气量不足而出现缺氧反应。同时,对于空气质量需求较高的人群(如医护人员等),不仅需要口罩进行保护,还需要携带供气装置防止缺氧导致的头晕、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所述口罩本体;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进气口;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和泄压出口,所述泄压出口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锂电池、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以及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所述锂电池和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包括第二供气通道和第三供气通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进气端为空气接口;所述第三供气通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间歇供气盒,所述第三供气通道的进气端为氧气接口;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的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壳体的下表面顶角处至少设置有两个固定夹,所述壳体的两侧边缘处至少连接有一个绷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内窥镜本体还包括手柄,所述间歇供气盒内的所述第三供气通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间歇供气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和电子计时器,所述电子计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导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罩杯体;所述罩杯体内侧通过隔板分隔为吸气仓和呼气仓,所述隔板两侧对应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吸气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所述呼气仓处设置有呼吸阀;所述呼气仓底部设置有气体接头,所述气体接头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体接头内表面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分别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分别与所述隔板两侧的通气孔贯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杯体的外侧边密封连接有硅胶密封圈,所述硅胶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相适配的柔性密封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杯体的外侧面对应吸气仓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卡板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吸气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卡板之间设置有滤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接头还开设有水管通孔,所述水管通孔的端口处设置有硅胶堵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杯体的两侧边对应设置有佩戴固定装置,所述佩戴固定装置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佩戴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防护微压供气系统,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实现对防护型氧气面罩的智能供氧,智能化控制操作,即可对其进行间歇式供氧,又可持续式供氧,减少了氧气供给的浪费,而且实时对氧气供给管道内的气压进行检测,确保氧气面罩的吸气仓内正压且供气充足,当气压过高时,及时停止氧气供给,并实施泄压操作,确保其安全性,当气压过低时,开启供氧电磁阀,实现氧气供给,自动化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提高了防护型氧气面罩的防护性和吸氧效率,从而能对医护工作人员在负压环境中的工作作出有力的支撑和健康保护。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供气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空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间歇供气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隔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气体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气体喷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为口罩本体,2为第一供气通道,3为第一电磁阀,4为压力传感控制盒,5为泄压出口,6为第二电磁阀,7为气体三通接头,8为壳体,9为锂电池,10为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1为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2为供氧装置,13为USB充电口,14为第二供气通道,15为第三供气通道,16为微型气泵,17为空气接口,18为间歇供气盒,19为氧气接口,20为空气过滤盒,201为固定架,202为插槽,203为滤片,21为第三电磁阀,22为控制面板,23为电子计时器,24为盖板,25为固定夹,26为绷带,27为固定环,28为充放电控制器,29为电源开关,30为罩杯体,31为隔板,32为吸气仓,33为呼气仓,34为通气孔,35为吸气孔,36为呼吸阀,37为气体接头,38为进气口,39为第一出气管,40为第二出气管,41为安装孔,42为镂空孔,43为气体喷头,44为硅胶密封圈,45为柔性密封条,46为扣点,47为第一凹槽,48为第一卡板,49为第二凹槽,50为第二卡板,51为阀片,52为中间支架,53为水管通孔,54为硅胶堵帽,55为佩戴固定装置,56为中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反,本申请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申请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申请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
参考图1~2,该防护口罩可以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1,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口罩本体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供气通道2;第一供气通道2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第一供气通道2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第一供气通道2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4和泄压出口5,泄压出口5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压力传感控制盒4与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6控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气通道2上还设置有气体三通接头7,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气体三通接头7的一端口相连通。通过在第一供气通道2上加设气体三通接头7,并在气体三通接头7另一端与压力传感控制盒4内相连通,从而方便与压力传感控制盒4内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压力传感器设定最高压力值和最低压力值,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气体三通接头7内的压力值到达设定的最高压力值时,会传输信号给压力传感控制盒4,由压力传感控制盒4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5开启,方便将第一供气通道2内的气体由泄压出口5泄出,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气体三通接头7内的压力值达到最低设定值时,压力传感控制盒4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供氧,避免管路内的气压过高或过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8,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设置于所述壳体8内;所述壳体8内还设置有锂电池9、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以及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所述锂电池9和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和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气通道2的进气端可以连接供氧装置12。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氧装置12优选便携式氧气瓶,且供氧装置12与第一供气通道2的进气端通过软管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8的外表面位于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的一端还设置有USB充电口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手动设定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控制方式,从而使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对第二电磁阀6进行持续式供氧或间歇式供氧,且间歇式供氧的控制模式其原理与现有常用的间隔控制器原理一样,操作简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口罩本体1。当第一供气装置连接于口罩本体1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软管将氧气气源12与第一供气通道2的进气端相连通,再将第一供气通道2的出气端与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相连接。操作完成后,先根据人体呼吸频率来对氧气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进行设置,将其对第二电磁阀6的启闭间隔时间进行设定,实现间歇式控制和持续式控制,然后,再对压力智能控制盒4内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最高压力值和最低压力值设定(压力传感控制盒内有STM32芯片),然后,工作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气体三通接头7连接的第一供气通道2内的气压值,当气压值到达设定的最高压力值时,会传输信号给压力传感控制盒4,由压力传感控制盒4控制第一电磁阀3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6开启,利用第二电磁阀6与泄压出口5相连通的一端的启闭,对管路内的气体进行泄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气体三通接头7内的压力值达到最低设定值时,压力传感控制盒4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启供氧,避免管路内的气压过高或过低,智能化操作,实现了对口罩本体1的智能送氧,并且间歇式供氧控制,进一步避免了氧气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6均采用0K62系列的微型气体电磁阀。
参考图3~6,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包括第二供气通道14和第三供气通道15;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微型气泵16,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为空气接口17;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间歇供气盒18,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为氧气接口19;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型气泵16可以采用型号为4A12B25R37的微型气泵。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型气泵16可以通过调节气泵电机转速调节气体输出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和微型气泵16的输入端连接有空气过滤盒20。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过滤盒20的内部等距离设置有两个固定架201,固定架201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202,插槽202的内部插有滤片203,固定架20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至少十组透气孔,空气过滤盒20的输入端与空气进口相17连通,微型气泵16的输出端为净气出口,连接第二供气通道14的出气端。
在使用时,通过微型气泵16可以将空气由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抽入到空气过滤盒20内,经过空气过滤盒20内的滤片203过滤后,可以将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滤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通过第二供气通道14的出口端为口罩本体1提提供一部分洁净空气,并且微型气泵16可通过调节气泵电机转速调节气体输出流量,方便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片203可根据过滤等级需要灵活设置,可选择活性碳层、熔喷布层、pp棉层等一种或多种。空气过滤盒2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精油储存仓,精油储存仓内可根据不同需要装入不同的精油,精油具有挥发性,能够伴随洁净空气输送至口罩本体1内,用于调节气体味道调节精神和情绪,也可以选择具有治疗作用的精油。如,可装入柠檬、薄荷类精油提神,可装入茶树类精油抗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通过软管连接有供氧装置12,供氧装置12优选便携式氧气瓶。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歇供气盒18内的第三供气通道15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1,间歇供气盒18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2和电子计时器23,电子计时器23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22和第三电磁阀21通过导线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板22的核心部件为STM32芯片。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与供氧装置12相连通,供氧装置12的体积重量小,方便携带,连接后,供氧装置内12的氧气可以进入到间歇供气盒18内,经过其内部的第三电磁阀21、电子计时器23以及控制面板22的配合作用,方便间歇式提供氧气,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对电子计时器23设定第三电磁阀21的启闭间隔时间,即符合人体呼气间隔的时间差,在第三电磁阀21将供氧装置12内的氧气通过第三供气通道15的出气端输送到口罩本体1内,当电子计时器23到达设定时间后,传输信号给控制面板22,由控制面板22控制第三电磁阀21关闭,停止氧气输送,间隔一定时间后,电子计时器23重新发送指令给控制面板22,由控制面板22控制第三电磁阀21开启,继续输送氧气,循环操作,从而实现了对口罩本体1的间歇式供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8,第二供气通道14和第三供气通道15设置于壳体8内;壳体8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24,壳体8的下表面顶角处至少设置有两个固定夹25,所述壳体8的两侧边缘处至少连接有一个绷带2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8的下表面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固定夹25,壳体8的前后两端边缘处对应连接有两个绷带26,固定夹2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绳,且固定夹25与壳体8通过连接绳相连接,壳体8的两侧面对应绷带26的两端处设置有固定环27,且壳体8与绷带26通过固定环27相连接,绷带26为弹性材质,在壳体8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置固定夹25以及绷带26,方便工作人员在使用该装置时,直接利用绷带26将该装置绑到手臂上,并利用固定夹25将该装置固定到手臂的衣服上,进而方便将该装置与口罩本体1相连接,从而实现了对该装置的携带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整体结构体积不大,易于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8的内部还设置有充放电控制器28,且壳体8的内部位于充放电控制器28的一侧设置有锂电池9,壳体8的一侧面位于第三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29,壳体8的侧面靠近电源开关29的一侧设置有USB充电口13,通过在该装置上设计USB充电口13配合充放电控制器28的运用,方便通过外接USB数据线对该装置内的锂电池9进行充电续航,方便该装置的长久使用。
当第二供气装置连接于口罩本体1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绷带26和固定夹25将该第二供气装置绑到手臂上,从而方便对该装置进行固定,若是需要为口罩本体1供给空气时,利用软管将第二供气通道14的出气端与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相连通,通过控制微型气泵16的工作,方便将空气经过过滤后,输送给口罩本体1,并且可以根据防护需求,对滤片203种类进行选择。若是需要氧气供给时,通过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与口罩本体1相连通,并利用软管将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与供氧装置12相连通,进而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21,将供氧装置12内的氧气输送到口罩本体1内,并且通过电子计时器23和控制面板22的配合作用,使得第三电磁阀21可以间歇式为口罩本体1进行供氧,且间歇式供氧频率符合人体呼吸频率,从而达到节约氧气的目的,供氧装置12可以放置于工作服的口袋内,当需要同时供给氧气或空气时,将微型气泵16和第三电磁阀21同时开启,即可实现两者的同步工作,本装置不仅整体结构体积小,而且重量轻,同时方便携带和固定,不仅可以为防护口罩提供洁净的空气,也能间歇式供氧,亦可空气和氧气混合使用,操作简捷。
参考图7~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罩杯体30;罩杯体30内侧通过隔板31分隔为吸气仓32和呼气仓33,隔板31两侧对应开设有通气孔34,吸气仓3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吸气孔35,呼气仓33处设置有呼吸阀36;呼气仓33底部设置有气体接头37,所述气体接头37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进气口38,所述进气口38与所述气体接头37内表面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管39和第二出气管40分别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39和所述第二出气管40分别与所述隔板31两侧的通气孔34贯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罩杯体30的下端位于呼气仓33处开设有安装孔41,且罩杯体30的内侧面位于呼气仓33的内部开设有镂空孔42,呼吸阀36安装于镂空孔43的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41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接头3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通气孔34内有气体喷头43,且气体喷头43的一端连接有软管,气体喷头43的表面开设有喷气孔,可通过旋转气体喷头43调节喷气方向,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可360°旋转调节喷气孔的朝向,改善使用者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杯体30的外侧边密封连接有硅胶密封圈44,硅胶密封圈44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31相适配的柔性密封条45。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密封条45的下端面对应隔板31处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尺寸与隔板31的尺寸相适配,柔性密封条45与隔板31通过插槽卡合连接。通过插槽将柔性密封条45卡在隔板31上,从而方便将硅胶密封圈44固定到罩杯体30上,并且硅胶密封圈44的下表面也设置有扣点46,以及罩杯体30侧边上开设有定位孔,方便硅胶密封圈44的进一步固定。
通过采用硅胶密封圈44以及无鼻夹设计,对鼻梁部不会造成硬性挤压伤,有更良好的面部密合性。且柔性密封条45由于直接与鼻梁接触,通过柔性材质能够更好地贴合面部曲线,一方面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另一方面也不会对鼻梁造成太大的挤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杯体30的外侧面对应吸气仓32处开设有第一凹槽47,所述第一凹槽47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板48,第一凹槽47和第一卡板48对应设置有多个吸气孔35,第一凹槽47和第一卡板48之间设置有滤片203。在一些实施例中,罩杯体30的外表面对应呼吸阀36处开设有第二凹槽49,第二凹槽49的内部卡合有第二卡板50,第二凹槽49和第二卡板50对应设置有多个呼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板48的外侧边设置有至少三个扣点46,第一凹槽47的内侧壁对应扣点46处开设有与其相同数量的定位孔,第一卡板48与第一凹槽47通过扣点46和定位孔卡合连接,且第一凹槽47的底部和第一卡板48的外表面均等距离开设有至少十个吸气孔,第一凹槽47和第一卡板48的大小形状一至并吻合,且第一凹槽47和第一卡板48之间存在间隙,方便根据防护等级的需求,对滤片203进行更换,可以更换为医用防护口罩片或PM2.5过滤片,第二凹槽49的内部位于呼吸阀36的外侧设置有阀片51(阀片为呼吸阀阀片),阀片51的外侧安装有中间支架52,中间支架52和第二卡板50的表面对应镂空孔42处均开设有至少三组小孔,第一凹槽47与第一卡板48之间和中间支架52与第二卡板50之间均设置有滤片203,滤片203采用医用防护口罩片或PM2.5过滤片中的一种,第二凹槽49和第二卡板50也是尺寸形状一致,并且中间支架52与第二卡板50之间存在间隙,用于安置滤片203,且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滤片,操作简捷,并且安装方便。
通过在罩杯体30表面对应呼气仓33处设置的呼吸阀36、带有呼气孔的第二凹槽49和第二卡板50,配合阀片51,方便对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带有病原体患者将病毒细菌散播出去,进一步的,在罩杯体30表面对应吸气仓32处设置的第一卡板48配合第一凹槽47和滤片203的作用,可以对吸入到口罩内的气体进行滤除,从而来提高使用者吸入空气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接头37还开设有水管通孔53,水管通孔53的端口处设置有硅胶堵帽54。在一些实施例中,罩杯体30的两侧边对应设置有佩戴固定装置55,所述佩戴固定装置5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佩戴绳。方便工作人员的佩戴。
口罩本体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两个进气口38可以与外接供气设备相连接,例如,第一供气装置或者第二供气装置。同时,第一出气管39和第二出气管4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软管与两个通气孔34内设置的气体喷头43相连通,进而可以方便对吸气仓32内通入净化后的空气或氧气,并且也可将硅胶堵帽54拔出,将引水管由水管通孔53插入到罩杯体30内侧的呼气仓33内(在引水管插入水管通孔53内时,水管通孔53的端口有密封圈,用于密封引水管与水管通孔53之间存在的间隙),便于工作人员口渴时,进行饮水或补充能量,通过将引水管连接于口罩上,工作人员口渴时,就无需摘下口罩,即可饮用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1的表面中部开设有中间孔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孔56内可以安装泄压阀或者过滤气阀。由于口罩密封性强,导致吸气仓32和呼气仓33内的压力值不平衡,长久使用就会造成缺氧或氧气过量的现象,因此通过中间孔56内安装的泄压阀或者过滤气阀的作用,可以使得呼气仓32和吸气仓33的压力处于正压状况,继而确保了工作人员的呼吸顺畅,并且配合正压送气或送氧,从而进一步平衡了口罩内的负压问题,而且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气体接头37也可选用气体三通接头和硅胶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可以用于高污染、高风险环境中,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卡板48和第二卡板50打开,选择合适的滤片203分别装入到第一凹槽47和第二凹槽49内,并利用第一卡板48和第二卡板50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在中间孔56内安装相应的泄压阀或过滤阀,依次来确保呼气仓33和吸气仓32内的压力平衡性,进一步的,再将气体接头37的一端通过软管与通气孔34内的气体喷头43相连通,然后另一端分别与供氧和/或供气设备相连接,并且通过水管通孔53将引水管以及供水设备与口罩相连接,可让医护人员在高污染环境中无需摘下口罩就能实现水分和能量的补充,也方便对口罩内补给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或氧气,以便于口罩密封性强,导致口罩内负压较为严重,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呼吸的问题,而正常使用时,可以选用硅胶堵塞将安装孔41堵住,无需配置供气、供氧或供水设备,本设计采用硅胶覆盖口鼻部,无鼻夹设计,对鼻梁部不会造成硬性挤压伤,有更良好的面部密合性,并且可以通过输送医用氧气或洁净过滤气源向罩杯体内正压供气,正压隔离病毒、飞沫和气溶胶,防护效率更强,而且还可作为吸氧面罩或微压供氧面罩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气装置或第二供气装置,以及口罩本体(1);所述第一供气装置或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可替换连接于所述口罩本体(1);
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包括第一供气通道(2);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的进气端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
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贯通连接有压力传感控制盒(4)和泄压出口(5),所述泄压出口(5)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和所述第二电磁阀(6)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8),所述第一供气通道(2)设置于所述壳体(8)内;所述壳体(8)内还设置有锂电池(9)、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以及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
所述锂电池(9)和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充放升一体电路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控制盒(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和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气体输送电路控制集成板(11)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包括第二供气通道(14)和第三供气通道(15);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微型气泵(16),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进气端为空气接口(17);
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连接有间歇供气盒(18),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进气端为氧气接口(19);
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的出气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口罩本体(1)的进气口(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装置还包括壳体(8),所述第二供气通道(14)和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设置于所述壳体(8)内;
所述壳体(8)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24),所述壳体(8)的下表面顶角处至少设置有两个固定夹(25),所述壳体(8)的两侧边缘处至少连接有一个绷带(2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供气盒(18)内的所述第三供气通道(15)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1),所述间歇供气盒(18)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2)和电子计时器(23),所述电子计时器(23)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22)和所述第三电磁阀(21)通过导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罩杯体(30);所述罩杯体(30)内侧通过隔板(31)分隔为吸气仓(32)和呼气仓(33),所述隔板(31)两侧对应开设有通气孔(34),所述吸气仓(3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吸气孔(35),所述呼气仓(33)处设置有呼吸阀(36);
所述呼气仓(33)底部设置有气体接头(37),所述气体接头(37)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进气口(38),所述进气口(38)与所述气体接头(37)内表面两侧设置的第一出气管(39)和第二出气管(40)分别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39)和所述第二出气管(40)分别与所述隔板(31)两侧的通气孔(34)贯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体(30)的外侧边密封连接有硅胶密封圈(44),所述硅胶密封圈(44)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31)相适配的柔性密封条(4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体(30)的外侧面对应吸气仓(32)处开设有第一凹槽(47),所述第一凹槽(47)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板(48),所述第一凹槽(47)和所述第一卡板(48)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吸气孔(35),所述第一凹槽(47)和所述第一卡板(48)之间设置有滤片(20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接头(37)还开设有水管通孔(53),所述水管通孔(53)的端口处设置有硅胶堵帽(54)。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体(30)的两侧边对应设置有佩戴固定装置(55),所述佩戴固定装置(55)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佩戴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2433.8U CN212235674U (zh) | 2020-04-26 | 2020-04-26 |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2433.8U CN212235674U (zh) | 2020-04-26 | 2020-04-26 |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35674U true CN212235674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399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4243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35674U (zh) | 2020-04-26 | 2020-04-26 |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35674U (zh) |
-
2020
- 2020-04-26 CN CN202020642433.8U patent/CN21223567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58001A (zh) | 空气净化设备 | |
CN111111038A (zh) | 便捷双气阀双通道深度防毒口罩 | |
CN111213939A (zh) | 一种一体式防护服 | |
CN108653885B (zh) | 一种医用雾化器 | |
WO2017197622A1 (zh) | 一种口罩 | |
CN212235674U (zh) |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 |
CN211863610U (zh) | 便捷双气阀双通道深度防毒口罩 | |
CN107469211A (zh) | 医用智能呼吸装置 | |
CN113546339A (zh) | 一种智能供气的防护口罩 | |
JP3204857U (ja) | エア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鼻用エアフィルタリング装置 | |
CN216089027U (zh) | 一种降温除湿医用防护服 | |
CN105288890A (zh) | 空气过滤装置 | |
CN206026900U (zh) | 一种加湿面罩及呼吸器设备 | |
CN213374827U (zh) | 电动引流防疫防雾霾口罩 | |
CN212817689U (zh) | 用于生物防护的头罩装置 | |
CN111803815B (zh) | 一种抗病毒智能调节防护头套 | |
CN212325476U (zh) | 一种正压防护口罩 | |
CN111493409A (zh) | 一种自增压防护口罩及其通气方法 | |
CN218129617U (zh) | 一种可用于口罩的辅助呼吸装置及口罩 | |
CN216653167U (zh) | 一种用于固定空间岗位的污染防护装置 | |
CN212090460U (zh) | 一种重症医学用人工呼吸器 | |
CN212414829U (zh) | 一种自增压防护口罩 | |
CN212235672U (zh) | 一种便携式防护供气组件 | |
CN212814489U (zh) | 一种一体式防护服 | |
CN214386211U (zh) | 一种便于佩戴的呼吸科用防护口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