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4648U -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4648U
CN212234648U CN202020346505.4U CN202020346505U CN212234648U CN 212234648 U CN212234648 U CN 212234648U CN 202020346505 U CN202020346505 U CN 202020346505U CN 212234648 U CN212234648 U CN 212234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osteotomy
module
screw hole
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65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文庆
刘元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ble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Double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uble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Double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3465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4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4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4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其免除了胫骨撑开间隙自体髂骨块植骨,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微创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踝关节炎胫骨远端截骨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胫骨远端截骨术是踝关节炎“保踝”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截骨位置根据畸形顶点设计,临床应用较多的截骨方式是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截骨区域多位于胫骨远端内侧关节外,少数情况位于胫骨远端内侧关节内。胫骨截骨后根据畸形程度撑开截骨断端,胫骨远端的形态会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临床应用的接骨板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形态和螺钉孔的分布与胫骨远端截骨调整力线后的形态匹配度较差,操作不便。同时,胫骨截骨撑开的间隙需要硬质材料填充以达到稳定固定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多选择自体髂骨块结构植骨,增加了手术损伤且髂骨块的形态很难与受区匹配,需反复调整延长了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免除了胫骨撑开间隙自体髂骨块植骨,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微创便捷。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开模块包括与接骨板上的枢接部12枢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成一体的模块部,该连接部位于模块部的一端部上,所述模块部为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上都设置有至少一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不对称楔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的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与板体11之间角度的最小值≥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背离板体底部的下底面为长方形或者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位于板体上的位置为对应胫骨远端高位截骨位置、对应胫骨远端低位截骨位置和对应胫骨远端关节内截骨位置的其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其板体的远端上具有往外延伸出且贴服于内踝上的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置有一第三螺钉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远端上设置有三枚第一螺钉孔,其中两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一枚为联合螺钉孔,两枚锁定螺钉在第三螺钉孔和联合螺钉孔之间并排设置,且两枚锁定螺钉和一枚第三螺钉孔指向内踝外上方向,联合螺钉孔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大致垂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远端上设置有五枚第一螺钉孔,其中四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一枚为联合螺钉孔,四枚锁定螺钉孔呈大致矩形布设,且指向下胫腓方向,一枚联合螺钉孔位于四枚锁定螺钉孔围出的区域中部,且该联合螺钉孔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大致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中的撑开模块对截骨断端提供有效的支撑稳定作用,弥补了传统的髂骨块结构植骨创伤大、植骨骨块不匹配、操作复杂的缺点,且撑开模块与接骨板之间的枢接的设计实现了撑开模块和板体之间角度的调整,满足了不同角度截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关节外高位接骨板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关节外高位接骨板在一视角方向上的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关节外低位接骨板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关节外低位接骨板在一视角方向上的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关节内接骨板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关节内接骨板在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关节内接骨板在另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撑开模块在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撑开模块在另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撑开模块的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撑开模块的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12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外高位截骨型中的固定示意图。
图13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外低位截骨型术中的固定示意图。
图14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内截骨型中的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1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2。
接骨板1包括板体11,板体11的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板体近端为低切迹设计,便于小切口微创插入接骨板,其较普通接骨板更适用于胫骨远端软组织菲薄时使用,可明显减轻内踝突出区域对软组织的激惹。该接骨板1的板体11的远端上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111,近端上设置有多枚第二螺钉孔112。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骨板的板体11根据其固定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关节外接骨板11a(图1-图4所示)和关节内接骨板11b(图5和图6所示)。关节外接骨板11a和关节内接骨板11b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关节内接骨板11b在关节外接骨板11a的基础上,其板体11的远端上具有往外延伸出且贴服于内踝上的一固定部110,该固定部110上设置有一第三螺钉孔113,该第三螺钉孔113用来植入内踝锁定钉,其适用于关节内截骨后的固定。
另外,第一螺钉孔111在关节外接骨板11a和关节内接骨板11b上的设置也具有差别。具体的,关节外接骨板11a的远端上设置有五枚第一螺钉孔111,其中四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111a,一枚联合螺钉孔111b(由普通螺钉孔和锁定螺钉孔组合而成),四枚锁定螺钉孔111a呈大致矩形布设,且指向下胫腓方向,一枚为联合螺钉孔111b位于四枚锁定螺钉孔111a围出的区域中部,且该联合螺钉孔111b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基本垂直设置。
关节内接骨板11b的远端上设置有三枚第一螺钉孔111,其中两枚第一螺钉孔111为锁定螺钉孔111a,一枚为联合螺钉孔111b(由普通螺钉孔和锁定螺钉孔组合而成),两枚锁定螺钉孔111a在第三螺钉孔113和联合螺钉孔111b之间并排设置。两枚锁定螺钉孔111a和一枚第三螺钉孔113指向内踝外上方向,联合螺钉孔111b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基本垂直设置。
多枚第二螺钉孔112在板体11的近端上沿该板体的长度方向依序布设,且这些第二螺钉孔112均为联合螺钉孔(由普通螺钉孔和锁定螺钉孔组合而成)。
接骨板1的板体11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12,该枢接部12上具有沿该板体11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孔120,该枢接孔120用于连接撑开模块2,以使撑开模块2能够以该枢接孔120为轴转动。
具体的,参考图7,以关节内接骨板11b为例,关节内接骨板11b板体的底面上的枢接部12包括两间隔设置的支承凸起121,两支承凸起121上都设置有沿板体11宽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从而使得撑开模块2能够通过枢接轴(例如螺栓)支承于两支承凸起121上,并绕枢接轴转动。
枢接部12在板体11的位置根据患者的截骨位置分为三种类型:关节外高位截骨型(图2)、关节外低位截骨型(图4)和关节内截骨型(图6),在术中根据患者截骨位置选择相应枢接部12位置的接骨板1。
其中,关节外高位截骨型(图2)用来连接放置在胫骨远端高位截骨位置的撑开模块2;关节外低位截骨型(图4)用来连接放置在胫骨远端低位截骨位置的撑开模块2;关节内截骨型(图6)用来连接放置在胫骨远端关节内截骨位置的撑开模块2。
参考图8-图11,撑开模块2包括与接骨板1上的枢接部12枢接的连接部21以及与连接部21连接成一体的模块部22,连接部21位于模块部22的一端部上,模块部22用来填充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以替代临床常用的自体髂骨植骨,根据临床常见的截骨撑开高度,即需要纠正的胫骨远端内侧角(medial distal tibial angle,MDTA)的大小,模块部22侧面观高度有5mm、8mm、10mm、13mm等多种高度,其根据术中实际需求而相对应侧面观高度的撑开模块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模块部22的上下表面上都设置有至少一凹槽221,该凹槽221允许骨长入或填充异体材料诱导成骨,后期一旦需要取出接骨板1时,可以保证有较少的骨缺损,避免发生再次骨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模块部22的前侧面观呈不对称楔形,且与板体11间存在间隙,从而允许模块部22沿连接部21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转动,且模块部22的上表面(朝向板体11底部的面)与板体11之间角度的最小值≥90°,实际手术中截骨线与胫骨内侧夹角各不相同但远侧夹角会恒定≤90°,该模块向上转动时上表面与板体角度的最小值≥90°,以增加了板体与模块间的稳定性,且连接部21和枢接部12之间的枢接设计,保证了撑开模块2与接骨板的板体11之间角度的调整,方便术中各种角度的截骨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部22的下底面为长方形或者梯形,其中梯形设计可实现截骨断端前侧和后侧不等量撑开,可以满足需要同时纠正胫骨远端前侧角(anterior distaltibial angle,ADTA)。
参考图12-图14,其中,图12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外高位截骨型中的固定示意图;图13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外低位截骨型术中的固定示意图;图14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内截骨型中的固定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满足踝关节炎胫骨远端截骨后截骨断端的便捷、微创固定,形态与调整后的胫骨远端相匹配,低切迹减轻了软组织激惹,模块填充可以替代自体髂骨块植骨,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使踝上截骨治疗踝关节炎手术更加微创、便捷。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模块包括与接骨板上的枢接部12枢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成一体的模块部,该连接部位于模块部的一端部上,所述模块部为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上都设置有至少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不对称楔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的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与板体11之间角度的最小值≥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背离板体底部的下底面为长方形或者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位于板体上的位置为对应胫骨远端高位截骨位置、对应胫骨远端低位截骨位置和对应胫骨远端关节内截骨位置的其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其板体的远端上具有往外延伸出且贴服于内踝上的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置有一第三螺钉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远端上设置有三枚第一螺钉孔,其中两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一枚为联合螺钉孔,两枚锁定螺钉孔在第三螺钉孔和联合螺钉孔之间并排设置,且两枚锁定螺钉孔和一枚第三螺钉孔指向内踝外上方向,联合螺钉孔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大致垂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远端上设置有五枚第一螺钉孔,其中四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一枚为联合螺钉孔,四枚锁定螺钉孔呈大致矩形布设,且指向下胫腓方向,一枚联合螺钉孔位于四枚锁定螺钉孔围出的区域中部,且该联合螺钉孔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大致垂直设置。
CN202020346505.4U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Active CN212234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505.4U CN212234648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505.4U CN212234648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4648U true CN212234648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0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6505.4U Active CN212234648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4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7860B2 (en) Bone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1091841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tella tendon realignment
US7025790B2 (en) Ankle joint prosthesis and its method of implantation
US8377141B2 (en) Knee prosthesis
US6953479B2 (en) Orthopedic implant extension
US20030225458A1 (en) Universal femoral component for endoprosthetic knee
US20050203631A1 (en) Tibial implant with a broad keel and a through post
US20030225413A1 (en) Two-piece cut block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
US20080188942A1 (en) Femoral trochlea prostheses
US20030135280A1 (en) Joint surface replacement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ES2960059T3 (es) Implantes de fijación de fractura de plataforma
CA2541442C (en) Ankle joint prosthesis
CN212234648U (zh)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WO2001001892A1 (en)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prosthesis
US9474620B2 (en) Talonavicular joint prosthesis and its method of implantation
US20210322027A1 (en) Bone Cutting Guide System for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US20160278827A1 (en) Dynamic osteotomy plate including device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such a plate
CN217723666U (zh) 一种解剖型的椎板回植固定装置
CN111166456A (zh) 一种接骨板
EP2976032A2 (en) Dynamic osteotomy plate including device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such a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