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2745U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32745U CN212232745U CN202021687431.7U CN202021687431U CN212232745U CN 212232745 U CN212232745 U CN 212232745U CN 202021687431 U CN202021687431 U CN 202021687431U CN 212232745 U CN212232745 U CN 2122327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ushing
- lifting
- feeding
- bree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41000255632 Tabanus atratu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41000709785 Hermetia illucen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70 vert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31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71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4972 livestock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4977 poultry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81656 Stratiomy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96 biologic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264 compo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34 feeding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8 lar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71 livestock man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该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养殖线、以及上下料系统,每一条养殖线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每一条养殖线包括养殖架、以及将养殖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双向正交推送架,上下料系统的两端连接双向正交推送架,双向正交推送架推送饲养盘从横向运动变成纵向运动以形成双向交替推送,将养殖架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通过设置的多个养殖架以及双向正交推送架来形成养殖线,养殖线通过上下料系统连接来形成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通过增加养殖架的数量来增加循环输送线的容量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提高了黑水虻的生产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背景技术
黑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昆虫,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摄食行为只发生在幼虫阶段。其幼虫食腐性,取食范围广,能以腐烂的植物、厨房垃圾、动物尸体、粪便为生,是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扩大,集约化、规模化的加强,畜禽粪污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加量,不仅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养殖周边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堆肥处理,时间长、效率低。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污,既能将粪污残留的有机物质转化成自身的营养物质,又能生产高蛋白的营养饲料,实现了生物废弃物的有机循环利用。
目前,黑水虻养殖生产线实现了连续性生产,但现有的生产线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有的黑水虻养殖线由于结构简单,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养殖,自动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如要形成大规模的养殖线,只能通过简单的多条养殖线叠加的形式,这样增大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化大规模养殖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包括多条上下层叠设置的养殖线、以及一上下料系统,每一条所述养殖线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上下料系统连接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用于将自所述出料端输出的饲养盘卸料后往所述进料端输送,其中,每一条所述养殖线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养殖架、以及将所述养殖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双向正交推送架,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均设置双向正交推送架,所述上下料系统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推送所述饲养盘从横向运动变成纵向运动以形成双向交替推送,将所述养殖架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
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包括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推动所述饲养盘运动的多个横向推送装置和多个纵向推送装置、一个横向驱动组件以及一个纵向驱动组件,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和多个纵向推送装置上下间隔层叠在一起,每一层的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垂直交接,所述横向驱动组件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同时运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同时运动。
优选的,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和所述纵向驱动组件结构相同,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和所述纵向驱动组件均包括一个驱动电机以及多个传动链条;
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均包括框架、丝杠、链轮和推板,所述链轮固定于所述丝杠的端部且与所述传动链条啮合,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丝杠上且可沿所述丝杠移动以推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饲养盘移动,每一条所述传动链条绕设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链轮上,所述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链条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链轮转动,所述横向推送装置的丝杠与所述纵向推送装置的丝杠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还包括设于每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上方的翻扒齿辊,所述翻扒齿辊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支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杆的扒齿,所述支杆由电机带动其转动。
优选的,所述上下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升降下料架、出料输送架、翻转卸料机、进料输送架以及升降上料架,所述升降下料架与所述出料端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连接,所述升降上料架与所述进料端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下料架和所述升降上料架结构相同,所述升降上料架和所述升降下料架均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升降驱动组件、提拉绳、配重块以及滚筒输送平台,所述提拉绳的一端连接配重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滚筒输送平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提拉绳连接带动所述提拉绳运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横向传动轴和竖向传动轴,所述驱动器上连接有所述竖向传动轴,所述横向传动轴与所述竖向传动轴啮合传动,所述提拉绳绕设于所述横向传动轴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配重块和所述滚筒输送平台。
其中,所述驱动器为电机;所述提拉绳为链条。
优选的,所述滚筒输送平台包括滚动驱动器、传动带以及多个平铺设置的输送辊,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上,所述滚动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带与其中一个所述输送辊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输送辊转动。
其中,所述滚动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上带有链轮,所述传动带为链条,所述输送辊上设置有链轮,链条与链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翻转卸料机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翻转台、驱动所述翻转台转动的驱动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翻转台之下的输送带;
所述翻转台包括承载架、设于所述承载架上滚轴输送架以及带动所述滚轴输送架转动的驱动元件,饲养盘设于所述滚轴输送架上。
优选的,多个所述养殖架通过立柱固定于一体,每一个所述养殖架包括导轨以及固定于所述导轨内的垂直滚轮和水平滚轮,所述饲养盘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垂直滚轮和水平滚轮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通过设置的多个养殖架以及将多个所述养殖架连接起来的双向正交推送架来形成养殖线,养殖线通过上下料系统连接来形成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可以通过增加养殖架的数量来大量增加循环输送线的容量以满足大规模生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黑水虻的生产效率,而且,通过上下料系统来实现全自动上料和下料,使整个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养殖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双向正交推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双向正交推送架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横向推送装置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纵向推送装置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双向正交推送架的部分结构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升降下料架或者升降下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翻转卸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翻转卸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翻转卸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该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包括多条上下层叠设置的养殖线1、以及一上下料系统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线1为层叠设置的八条。每一条所述养殖线1具有进料端2和出料端3。所述上下料系统9连接所述进料端2和出料端3用于将自所述出料端3输出的饲养盘10卸料后往所述进料端2输送,其中,每一条所述养殖线1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养殖架5、以及将所述养殖架5连接起来的多个双向正交推送架7,所述进料端2和所述出料端3均设置双向正交推送架7,所述上下料系统9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推送所述饲养盘10从横向运动变成纵向运动以形成双向交替推送,以将所述养殖架5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迂回的饲养盘10循环输送线,通过设置的多个养殖架5以及将多个所述养殖架5连接起来的双向正交推送架7来形成养殖线1,养殖线1通过上下料系统9连接来形成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可以通过增加养殖架的数量来增加循环输送线的容量以满足大规模生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黑水虻的生产效率,通过上下料系统9来实现全自动上料和下料,使整个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养殖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饲养盘10放置于所述养殖架5上,多个所述养殖架5通过立柱6固定于一体。每一个所述养殖架5包括导轨51以及固定于所述导轨51内的垂直滚轮53和水平滚轮55,所述饲养盘10放置在所述导轨51上且与所述垂直滚轮53和水平滚轮55接触。所述养殖架5上布满饲养盘10,每一个饲养盘10紧靠,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用于推动养殖架5上的其中一个饲养盘10前进,进而推动养殖架5上的所有的饲养盘10前进。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为图1所示的双向正交推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双向正交推送架的俯视图。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包括支架71、固定于所述支架71上的多个横向推送装置73和多个纵向推送装置75、一个横向驱动组件77以及一个纵向驱动组件78,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和多个纵向推送装置75上下间隔层叠在一起,每一层的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垂直交接用于在横向和竖向上交替推动所述饲养盘10运动,从而使多个养殖架5能够任意的连接起来,形成迂回连接的多条养殖输送线,可以任意地增加养殖架5的数量来增加循环输送线的容量以实现大规模的养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横向驱动组件77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同时运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8与其中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同时运动,这样,通过只用一个横向驱动组件77和一个纵向驱动组件78就能实现同时带动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和纵向推送装置75运动,无需每一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由一个横向驱动组件77带动、每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由一个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8带动,有效地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配件的运用,降低了成本。
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的数量根据养殖架5的层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为八层。
所述横向驱动组件77和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8结构相同,所述横向驱动组件77和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8均包括一个驱动电机781以及多个传动链条783。
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均包括框架731、丝杠733、链轮735和推板,所述链轮735固定于所述丝杠733的端部且与所述传动链条783啮合,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丝杠733上且可沿所述丝杠733移动以推动所述框架731上的所述饲养盘10,每一条所述传动链条783绕设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链轮735上,使各个所述链轮735形成串联,所述驱动电机781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链条783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链轮735转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781与最下方的链轮735连接并通过所述传动链条以带动所有的所述链轮735转动,从而通过所述传动链条783带动所述丝杠733运动,进而使所述丝杠733上的推板移动来推动饲养盘10,只需要一个电机就可实现同时带动多个链轮735运动的目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具体的,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的丝杠733与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的丝杠733垂直设置以形成正交的结构形式,从而形成双向交替的推送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其中,图6为图4所示的横向推送装置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的纵向推送装置的推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的推板737与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的推板7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的推板与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的推板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所述横向推送装置73的推板737为多个相互连接于一体的正方形板体。
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的推板74包括与所述丝杠733连接的底部定位架751、固定于所述底部定位架751的三角形挡框753以及连接于所述挡框753内的加强板755,提高了推板的强度。
所述框架731包括连接架7310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架7310上的横梁7311,所述横梁7311上设置有若干个万向球7313,所述饲养盘10设于所述万向球7313上,所述丝杠733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上且与所述横梁7311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8,为图4所示的双向正交推送架的部分结构图。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还包括设于每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上的翻扒齿辊79,所述翻扒齿辊79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71上的支杆791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杆791的扒齿793,所述支杆791由电机、传动轴和锥齿轮配合传动以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扒齿793翻转。所述翻扒齿辊79位于每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的上方,用于对输送至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上的饲养盘10内的物料进行翻扒。
请参阅图9,为图1所示的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上下料系统9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升降下料架91、出料输送架93、翻转卸料机95、进料输送架97以及升降上料架99,所述升降下料架91与所述出料端3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连接,所述升降上料架99与所述进料端2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7连接。黑水虻养殖完成后从养殖架5往所述出料端3输送,通过所述升降下料架91将饲养盘10下放,再输送至所述出料输送架93,然后通过翻转卸料机95将饲养盘10翻转卸料后输送至所述进料输送架97,最后通过所述进料输送架97输送至所述升降上料架99后再上提来实现饲养盘10的上下料,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降低了人工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升降下料架91和所述升降上料架99的结构相同。
请参阅图10,为图9所示的升降下料架或者升降下料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升降上料架99和所述升降下料架91均包括机架911、升降驱动组件913、提拉绳915、配重块917以及滚筒输送平台919。所述升降驱动组件913设于所述机架911上且与所述提拉绳915连接带动所述提拉绳915运动。所述提拉绳915的一端连接配重块917、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滚筒输送平台919。其中,所述配重块用于平衡升降过程中的所述滚筒输送平台919的重量。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913包括驱动器9131、横向传动轴9133和竖向传动轴9135,所述驱动器9131的两端连接所述竖向传动轴9135,所述横向驱动器9131轴与所述竖向传动轴9135啮合传动,所述提拉绳915绕设于所述横向传动轴9133上。所述驱动器9131带动所述提拉绳915运动,从而带动连接于所述提拉绳915上的所述滚筒输送平台919运动,所述滚筒输送平台919上升将养殖生产线的出料端3的饲养盘10接入后下降至与所述进料输送架97平齐的位置,再通过所述出料输送架93将饲养盘10输送至所述翻转卸料机95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9131为电机。电机带动所述提拉绳915上升至不同高度的每一层,所述滚筒输送平台919与每一层的所述纵向推送装置75平齐,以顺利将每一层上的饲养盘10接送至所述升降下料架91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绳915为链条。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传动轴9133和所述竖向传动轴9135均均为连接轴上套设一对锥齿轮,锥齿轮之间啮合传动,所述横向传动轴9133的连接轴上套设与链条啮合的链轮。当然,其他实施例,所述横向传动轴9133和所述竖向传动轴9135也可以为锥齿轮轴。
所述滚筒输送平台919包括滚动驱动器9191、传动带以及多个平铺设置的输送辊9193,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9193上,所述滚动驱动器9191通过所述传动带与其中一个所述输送辊9193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输送辊转动。
其中,所述滚动驱动器9191为电机;所述电机上带有链轮,所述传动带为链条,所述输送辊9193上设置有链轮,链条与链轮啮合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进料输送架97和所述出料输送架93的结构相同。所述进料输送架97和所述出料输送架93均包括多个平铺设置的辊筒轴971以及带动所述辊筒轴971转动的电机973。其中,多个所述辊筒轴971通过链条带动,所述电机通过链条传动。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其中,图11为图9所示的翻转卸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翻转卸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翻转卸料机95用于对所述出料输送架93的辊筒轴输送来的饲养盘10进行翻转、卸料后运输至所述进料输送架97的辊筒轴上。所述翻转卸料机95包括固定架951、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951上的翻转台953、与所述翻转台95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台953转动的驱动单元955以及设于所述翻转台953之下的输送带957。饲养盘10置于所述翻转台953上,由所述翻转台953带动饲养盘10翻转、卸料,卸料再加料后通过所述输送带957将黑水虻输送出去,无需人工搬运,减轻了劳动力。
所述翻转台953包括承载架9531、固定于所述承载架9531两端的伸缩器9533、连接于所述承载架9531的两端的多个平铺设置的辊子9535以及同时带动多个所述辊子9535转动的驱动元件9537。所述饲养盘10设于所述辊子9535上,所述辊子9535的滚动以带动卸料后的饲养盘10运输出去,无需人工搬运,降低了劳动力。此时,加料装置会加料至空的饲养盘10内。
请参阅图13,为图12所示的翻转卸料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元件9537包括转动电机9538以及驱动链条9539,所述驱动链条9539绕设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辊子9535上,所述转动电机9538通过所述驱动链条9539与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辊子9535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辊子9535转动。这样,通过一个电机就可以驱动所有的所述辊子9535转动,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在结构上更加简化,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9531的翻转角度为180°。所述承载架9531翻转180°后将饲养盘10内的黑水虻翻转至所述输送带957上后再翻转回位。
所述伸缩器9533包括感应器9534以及与所述感应器9534连接的电动销9536,所述电动销9536穿过所述承载架9531在所述承载架9531上做伸缩运动。当所述饲养盘10被从养殖线1上输送过滤后,所述感应器9534检测到饲养盘10时,控制所述电动销回缩,饲养盘10输送至所述承载架9531上,所述电动销伸出将饲养盘10夹持住,防止饲养盘10下翻转的过程中滑出,实现自动化的。具体的,所述伸缩器9533为四个,四个所述伸缩器9533分别两两间隔设置在所述承载架9531上。
所述输送带957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承载架9531之下、另一部分延伸出所述承载架9531之外。所述输送带957包括主轴9571、套设于所述主轴9571上的主从动滚筒9573、绕设于所述主从动滚筒9573上的送料带9575、连接于所述主轴9571两端的连接杆9577、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杆9577上的挡板9579,所述输送带957位于所述承载架9531的正下方。所述送料带9575将从所述翻转台953上卸料的黑水虻输送出来。
所述挡板9579向所述输送带957的两侧展开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架951之外,所述挡板9579的展开角度为30°~60°,即所述挡板9579的展开角度可以为30°、40°、50°或者60°,用于防止所述翻转台953在卸料时把物料散出到所述送料带9575外面,提高收料效果。
所述驱动单元955与所述承载架9531连接以带动所述承载架9531翻转。所述驱动单元955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架951上的翻转电机9551和轴承座9553,所述翻转电机9551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轴承座9553与所述承载架9531连接固定以带动所述承载架9531转动。具体的,所述轴承座9553固定于所述固定架951的两端,所述翻转电机9551的电机轴穿过其中一个所述轴承座9553与所述承载架9531的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架953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一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另一个所述轴承座9553以实现所述承载架9531的翻转,翻转效果好,结构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通过设置的多个养殖架以及将多个所述养殖架连接起来的双向正交推送架来形成养殖线,养殖线通过上下料系统连接来形成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可以通过增加养殖架的数量来大量增加循环输送线的容量以满足大规模生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黑水虻的生产效率,而且,通过上下料系统来实现全自动上料和下料,使整个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上下层叠设置的养殖线、以及一上下料系统,每一条所述养殖线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上下料系统连接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用于将自所述出料端输出的饲养盘卸料后往所述进料端输送,其中,每一条所述养殖线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养殖架、以及将所述养殖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双向正交推送架,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均设置双向正交推送架,所述上下料系统的两端连接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推送所述饲养盘从横向运动变成纵向运动以形成双向交替推送,将所述养殖架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迂回的饲养盘循环输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包括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推动所述饲养盘运动的多个横向推送装置和多个纵向推送装置、一个横向驱动组件以及一个纵向驱动组件,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和多个纵向推送装置上下间隔层叠在一起,每一层的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垂直交接,所述横向驱动组件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同时运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同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和所述纵向驱动组件结构相同,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和所述纵向驱动组件均包括一个驱动电机以及多个传动链条;
所述横向推送装置和所述纵向推送装置均包括框架、丝杠、链轮和推板,所述链轮固定于所述丝杠的端部且与所述传动链条啮合,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丝杠上且可沿所述丝杠移动以推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饲养盘移动,每一条所述传动链条绕设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链轮上,所述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链条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链轮转动,所述横向推送装置的丝杠与所述纵向推送装置的丝杠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还包括设于每一个所述纵向推送装置上方的翻扒齿辊,所述翻扒齿辊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支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杆的扒齿,所述支杆由电机带动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升降下料架、出料输送架、翻转卸料机、进料输送架以及升降上料架,所述升降下料架与所述出料端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连接,所述升降上料架与所述进料端的所述双向正交推送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下料架和所述升降上料架结构相同,所述升降上料架和所述升降下料架均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升降驱动组件、提拉绳、配重块以及滚筒输送平台,所述提拉绳的一端连接配重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滚筒输送平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提拉绳连接带动所述提拉绳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横向传动轴和竖向传动轴,所述驱动器上连接有所述竖向传动轴,所述横向传动轴与所述竖向传动轴啮合传动,所述提拉绳绕设于所述横向传动轴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配重块和所述滚筒输送平台;
其中,所述驱动器为电机;所述提拉绳为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输送平台包括滚动驱动器、传动带以及多个平铺设置的输送辊,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上,所述滚动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带与其中一个所述输送辊连接以带动所有的所述输送辊转动;
其中,所述滚动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上带有链轮,所述传动带为链条,所述输送辊上设置有链轮,链条与链轮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卸料机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翻转台、驱动所述翻转台转动的驱动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翻转台之下的输送带;
所述翻转台包括承载架、设于所述承载架上滚轴输送架以及带动所述滚轴输送架转动的驱动元件,饲养盘设于所述滚轴输送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养殖架通过立柱固定于一体,每一个所述养殖架包括导轨以及固定于所述导轨内的垂直滚轮和水平滚轮,所述饲养盘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垂直滚轮和水平滚轮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7431.7U CN212232745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87431.7U CN212232745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32745U true CN212232745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398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8743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232745U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327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2331A (zh) * | 2020-08-13 | 2020-10-23 | 湖南大湘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
2020
- 2020-08-13 CN CN202021687431.7U patent/CN21223274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2331A (zh) * | 2020-08-13 | 2020-10-23 | 湖南大湘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CN111802331B (zh) * | 2020-08-13 | 2024-09-17 | 湖南大湘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02331B (zh)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
CN110720436A (zh) |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生产线 | |
CN212711737U (zh) | 一种翻转卸料机 | |
CN212232745U (zh) | 一种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 | |
CN117981720A (zh) | 一种自动化智能昆虫养殖设备 | |
CN110697393A (zh) | 一种双排菌筐上架机 | |
CN211458567U (zh) |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生产线 | |
CN210695560U (zh) | 一种多层式养蚕装置 | |
CN211168775U (zh) | 一种双排菌筐上架机 | |
CN212877249U (zh) | 一种商品蝇幼虫养殖的自动化养殖装置 | |
CN213801972U (zh) | 一种上下料系统 | |
CN210124233U (zh) | 桑蚕养殖系统 | |
CN213784925U (zh) | 一种养殖盒取放机 | |
CN205455305U (zh) | 一种具有自动输蛋线的阶梯式养鸡笼架 | |
CN115644145A (zh) | 一种自动回转传输式黑水虻立体化养殖装置及方法 | |
CN214508779U (zh) | 一种可调节分层捡蛋装置 | |
CN111891646B (zh) | 一种污泥制砖生产用码垛输送带 | |
CN112293354A (zh) | 一种养殖盒取放机 | |
CN212629545U (zh) | 一种禽蛋自动收集装置 | |
CN212993893U (zh) | 一种双向正交推送架 | |
CN212306548U (zh) | 一种昆虫养殖用的自动取放传输装置、昆虫养殖系统 | |
CN203921786U (zh) | 一种孵化盘移载夹具 | |
JP3121912B2 (ja) | 育苗箱棚入れ装置 | |
CN221822102U (zh) | 一种移动翻抛组件 | |
CN219194777U (zh) | 污泥立体化生物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