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1822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1822U
CN212231822U CN202020177174.6U CN202020177174U CN212231822U CN 212231822 U CN212231822 U CN 212231822U CN 202020177174 U CN202020177174 U CN 202020177174U CN 212231822 U CN212231822 U CN 212231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ole
shell
detection devic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71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巍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ongli Shendu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71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1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1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1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所述电路板用于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电路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组装操作复杂,可靠性差问题。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实现在进行安装时,将电路板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并通过连接件将电路板固定在第一壳体的第一固定座上,再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实现快速组装检测装置,并且电路板和检测模块均固定在壳体内,保证检测装置安装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火灾是指电能通过电气设备线路转化成热能,成为火源所引发的火灾,电气火灾占据火灾总数的30%,对于建筑以及生命财产危害十分严重,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的数据显示,电气火灾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电气火灾是由于线路中发生过载、短路、接触电阻过大、剩余电流过大、故障电弧,或者电热设备使用不当等原因,产生高温或电弧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的。针对电气火灾的成因,可通过故障电弧检测装置、剩余电流检测装置等各类检测装置检测线路中异常电流和物理量这两类方案来及时发现电气火灾隐患,及时预判异常、发现并快速排除隐患,真正做到电气火灾的预防。
现有的故障电弧检测装置、剩余电流检测装置等各类检测装置的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并且存在对装置进行装配组装时,内部各部件之间会发生晃动,产品可靠性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装配操作复杂,且内部部件会发生晃动,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电路板;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所述电路板用于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电路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包括螺纹孔和通孔;
所述连接柱包括螺纹柱和圆柱体;
所述圆柱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柱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螺纹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对角线上,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对角线上,所述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交叉经过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包括通孔;
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拐角处。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杆部,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部;
所述螺纹杆部用于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连接,所述螺纹孔部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下侧,以使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螺纹孔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第二连接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穿孔,以使螺母穿过所述连接穿孔和第二连接孔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电路板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电路板用于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电路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实现在进行安装时,将电路板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并通过连接件将电路板固定在第一壳体的第一固定座上,再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实现快速组装检测装置,并且电路板和检测模块均固定在壳体内,保证检测装置安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壳体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体与电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电路板;14、连接件;111、第一固定座;112、第一固定孔;113、卡接块;114、连接穿孔;121、卡接槽;122、第二固定座;123、第二连接孔;131、第一电路板;132、第二电路板;141、连接柱;142、螺纹杆部;143、螺纹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电路板13;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所述电路板13用于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第一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11,所述电路板13通过连接件14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11上。
通过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实现在进行安装时,将电路板13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并通过连接件14将电路板13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固定座111上,再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实现快速组装检测装置,并且电路板13和检测模块均固定在壳体内,保证检测装置安装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便于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的电路板13和检测元件进行检修和安装,提高产品整体的装配效率。
其中,电路板13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保证检测模块检测的信号快速稳定的传递至电路板13,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检测模块可以贴合连接在电路板13和第一壳体11的内侧壁,实现将检测模块均固定在第一壳体11和电路板13之间,保证检测模块的固定位置,避免检测模块发生移动的问题。
其中,检测模块可以是各类检测互感器等检测元件。
其中,在第一壳体11内设置有的第一固定座111,通过连接件14将电路板13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11上,实现将电路板13以及与电路板13贴合连接的检测元件均进行固定,提高整体的牢固性。
其中,第一壳体11可以是下壳体、左壳体,第二壳体12对应可以是上壳体、右壳体,只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对设置配合连接形成密封的完整的检测装置的壳体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壳体11甚至可以是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也即电路板13可以通过连接件14与上壳体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件14与下壳体连接,换言之,电路板13通过连接件14与任意一个壳体连接即可。
可选的,第一固定座111包括第一固定孔112,所述连接件14包括连接柱141;连接柱141穿过所述电路板13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内。
通过连接柱141穿过电路板13将其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11上的第一固定孔112内,实现将电路板13牢固的固定在第一壳体11内。
其中,连接柱141的一端的连接端的尺寸略小于连接柱141的尺寸,以使连接端在与第一固定孔112连接时,连接柱141与连接端的阶梯处能够正好卡接在第一固定孔112的上端面上,保证连接柱141与第一固定孔112连接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包括螺纹孔和通孔;连接柱141包括螺纹柱和圆柱体;圆柱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柱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
通过在将第一固定孔112选用为螺纹孔和通孔,实现将螺纹柱和圆柱体与通孔和螺纹孔连接。具体的,当第一固定孔112为螺纹孔时,使用工具将具有圆柱体直接拧入螺纹孔内,实现穿过电路板13的连接柱141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11内;当第一固定孔112为通孔时,使用工具将螺纹柱直接拧入螺纹孔内,同样实现将穿过电路板13的连接柱141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11内。值得一提的是,将螺纹柱拧入通孔内,相较于将圆柱体拧入螺纹孔内,螺纹柱拧入通孔内,能够更好的避免连接件14与第一固定孔112发生脱口的问题,也更加省力将电路板13与第一固定座111连接。并且,选用的螺纹柱的螺距可以相较于螺纹孔的螺距较大一些,也能够相对避免连接件14与第一固定座111之间容易滑扣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对角线上,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二对角线上,所述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交叉经过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心。
两个螺纹孔相对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对角线上,两个通孔相对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对角线上,实现两个圆柱体拧入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柱拧入两个通孔,实现将电路板13稳固的固定在第一固定壳体内。
其中,通过先将两个第一对角线上两个螺纹体拧入两个通孔内,保证初步将电路板13固定在第一壳体11内,再将两个圆柱体拧入两个螺纹孔内。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13包括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连接件14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杆部142,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部143;螺纹杆部142用于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131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2连接,所述螺纹孔部143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132下侧,以使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电路板132与所述螺纹孔部143连接。
其中,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上下依次设置,连接件14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部142,上端设置有螺纹孔部143,螺纹杆部142穿过第一电路板131将第一电路板131固定在第一固定孔112内,也即第一固定孔112为通孔,实现直接拧入连接,或者是第一固定孔112为螺纹孔,实现配合连接;连接件14的上端穿过第二电路板132,且位于第二电路板132下侧,从第二电路板132的上侧穿过的第二电路板132和螺纹孔部143,实现将第二电路板132与第一壳体11的固定。
其中,通过在连接件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杆部142和螺纹孔,实现将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均与第一壳体11固定,固定效果好,且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插接。
其中,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插接,在将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与第一壳体11固定前,先将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插接,提高整体装配效率,且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的插接可以通过分别设置有插接端,实现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稳固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接。
其中,通过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方便的可拆卸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可选的,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卡接块113,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卡接槽121,所述卡接块113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21内。
通过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的卡接块113与第二壳体12上设置的卡接槽121可拆卸连接,实现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便捷,提高连接效率。
其中,卡接块113可以是弹性卡接块113,以使第一壳体11上的卡接块11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快速与第二壳体12上的卡接槽121连接。
其中,卡接块11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卡接块113能够相对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两侧,卡接槽121对应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两侧,实现两个卡接块113能够同时卡接在两个卡接槽121内,保证卡接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12内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22,第二固定座12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23;第一壳体11相对第二连接孔123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穿孔114,以使螺母穿过所述连接穿孔114和第二连接孔123将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
通过在第二壳体12内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22,螺母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座122内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23和第一壳体11上相对设置的连接穿孔114,实现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牢固固定。值得一提的是,首先,通过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初步固定,在通过螺栓或者螺母穿过第二壳体12内第二固定柱上的第二连接孔123和第一壳体11上连接穿孔114进行再次固定,保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的牢固性。
其中,第二连接孔123和连接穿孔114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二连接孔123和连接穿孔114分别拐角处的端部,实现将四个拐角处的端部进行牢固的固定,保证固定效果。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包括:第一固定孔112包括通孔;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拐角处。
通过将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拐角处,实现使用工具将自攻的螺柱体与通孔连接,既能避免脱扣情况,又能接受连接时施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通孔的数量也可以是四个,四个通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拐角处,实现使用工具将四个自攻的螺柱体与通孔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检测装置,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电路板13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电路板13用于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第一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11,电路板13通过连接件14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11上。通过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实现在进行安装时,将电路板13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并通过连接件14将电路板13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固定座111上,再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实现快速组装检测装置,并且电路板13和检测模块均固定在壳体内,保证检测装置安装的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电路板(13);
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所述电路板(13)用于与检测模块贴合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11),所述电路板(13)通过连接件(14)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11)包括第一固定孔(112),所述连接件(14)包括连接柱(141);
所述连接柱(141)穿过所述电路板(13)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包括螺纹孔和通孔;
所述连接柱(141)包括螺纹柱和圆柱体;
所述圆柱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柱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螺纹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对角线上,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第二对角线上,所述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交叉经过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12)包括通孔;
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拐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3)包括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
所述连接件(14)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杆部(142),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部(143);
所述螺纹杆部(142)用于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131)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2)连接,所述螺纹孔部(143)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132)下侧,以使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电路板(132)与所述螺纹孔部(14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1)和第二电路板(132)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卡接块(113),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卡接槽(121),所述卡接块(113)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内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22),所述第二固定座(12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23);
所述第一壳体(11)相对第二连接孔(123)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穿孔(114),以使螺母穿过所述连接穿孔(114)和第二连接孔(123)将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
CN202020177174.6U 2020-01-22 2020-01-22 检测装置 Active CN212231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7174.6U CN212231822U (zh) 2020-01-22 2020-01-22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7174.6U CN212231822U (zh) 2020-01-22 2020-01-22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1822U true CN212231822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7174.6U Active CN212231822U (zh) 2020-01-22 2020-01-22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1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0348U (zh) 一种免安装孔的压接式接线装置
CN212231822U (zh) 检测装置
US2011024272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fety testing function
CN107658578B (zh) 接线柱组件以及开关和插座
CN202773185U (zh) 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接地连接结构
CN109244688B (zh) 一种0.4kV接地线紧固装置
CN204376000U (zh) 一种控制器的端子盖及控制器
CN114006579B (zh) 一种光伏组件故障检测处理装置
CN212231923U (zh) 检测装置及电气火灾检测设备
CN212570615U (zh) 一种电抗器
CN211628958U (zh) 一种大功率开关
CN209730216U (zh) 一种螺栓式分线接线端子
CN103558423B (zh) 用于流变二次回路的试验端子
CN108539443B (zh) 一种穿墙式接线端子
CN219086252U (zh) 一种线鼻转快插的连接器
CN103037654B (zh) 电器盒内的电路板上的大电流导电电路引出壳体的结构
CN203587722U (zh) 光伏汇流监测单元检验装置
CN104535805A (zh) 安全取电快速连接装置
CN203606397U (zh) 一种快速插拔式电能表连接件
CN116679179B (zh) 一种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及脉冲电流监测方法
CN212138147U (zh) 一种新型功率的集成电路器件
CN21395943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悬挂式配电箱
CN214753622U (zh) 一种配电控制设备的熔断器底座
CN218647059U (zh) 一种电子式电能计量表
CN204304223U (zh) 贯通母线卡接式超大负载容量环形配线高可靠pdu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