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1788U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1788U
CN212231788U CN202021459173.7U CN202021459173U CN212231788U CN 212231788 U CN212231788 U CN 212231788U CN 202021459173 U CN202021459173 U CN 202021459173U CN 212231788 U CN212231788 U CN 212231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lighting
equipment
upper comput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91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欣
宋文涛
王红
张宁
聂志雄
杨亚鹏
任建新
王欢腾
贺贯举
师忠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91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1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1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1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该系统包括上位机、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分别与所述上位机通讯连接;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公共区,所述设备区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设备区,所述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区间隧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车站内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的照明进行独立控制,并根据有无人员走动和周围环境光照度自动进行照明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从而达到了智能化控制的目的,减少了能耗,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这几年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密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能够缓解和分担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现代城市交通的困扰局面,因此城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也逐渐倾向于地铁等更为快速且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
其中,照明控制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连接供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主要媒介。但现有的照明控制系统只能按照预设的控制规则和方式以自动化的方式反复运行,这种简单的控制方式,不能满足更高要求的照明控制,不能高效的布控和智能化管理各车站内的各种灯具,造成能源浪费。以广佛线为例,广佛线采用的照明控制系统是以广佛线运营时刻表为基础而制定的,具体是根据统计数据中每天不同的时间段内客流量的不同,划分出几个时间段,然后不同的时间段所需要调节的照明灯具的照明强度不同,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这种控制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因长期采用一种照明强度进行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但相对来说仍属于较为简单的机械式控制,比如当某个时间段的实际人流量与统计数据不符时,照明控制系统无法进行实时的调整,无法作出合适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可能发生因照明不足而引起安全事故或恐慌的事件。整个照明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较差。
因此,如何高效且合理地管控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照明灯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
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分别与所述上位机通讯连接;
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公共区,用于当侦测到公共区有人员走动时,采集公共区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将公共区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低亮度模式切换为高亮度模式;
所述设备区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设备区,用于当侦测到设备区有人员走动时,采集设备区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将设备区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
所述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区间隧道,用于当侦测到区间隧道有人员走动时,采集区间隧道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将区间隧道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关闭状态切换为高亮度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分别通过网桥与所述上位机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均包括激光扫描装置、光敏传感器和照明灯具;
所述激光扫描装置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采集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内走动人员的人员坐标信息;
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采集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内的周围环境光照度;
所述照明灯具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为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提供照明。
进一步地,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所述照明灯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照明灯具分别设置在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的不同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均还包括运动探测单元;
所述运动探测单元用于侦测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是否有人员走动。
进一步地,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所述上位机为计算机。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监控平台,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对车站内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的照明进行独立控制,并根据有无人员走动和周围环境光照度自动进行照明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从而达到了智能化控制的目的,减少了能耗,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或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位机1,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激光扫描装置5,光敏传感器6,照明灯具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1、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
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分别与所述上位机1通讯连接;
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置在车站内的公共区,用于当侦测到公共区有人员走动时,采集公共区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1;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1的控制下,将公共区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低亮度模式切换为高亮度模式;
所述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设置在车站内的设备区,用于当侦测到设备区有人员走动时,采集设备区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1;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1的控制下,将设备区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
所述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设置在车站内的区间隧道,用于当侦测到区间隧道有人员走动时,采集区间隧道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1;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1的控制下,将区间隧道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关闭状态切换为高亮度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均由激光扫描装置5、光敏传感器6和照明灯具7组成,请参考图2;其中,
所述激光扫描装置5用于在所述上位机1的控制下,采集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内走动人员的人员坐标信息;
所述光敏传感器6用于在所述上位机1的控制下,采集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内的周围环境光照度;
所述照明灯具7用于在所述上位机1的控制下,为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提供照明。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具7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照明灯具7分别设置在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的不同区域。
本实施例通过将激光扫描装置5、光敏传感器6和照明灯具7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得能够实现根据有无人员走动和周围环境光照度自动进行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车站内各个区域的位置、作用和人员运动情况,通常可以将整个车站大致分为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而正由于设备区、区间隧道和公共区的人员流动情况的不同,若采用统一控制则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因此,本实施例对车站内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的照明进行了独立控制,且不同区域的照明灯具7的控制方式也不同。
具体的,设备区内的人员走动比较少,主要是车站的工作人员在该区域进行走动,所以设备区内的照明灯具7不用常亮,基本上人员走到哪个区域,该区域的照明灯具7打开就能满足需要。首先给设备区内根据激光扫描装置5划分好的每个区域内的每个灯具划分区域,然后利用激光扫描装置5和光照传感器采集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将采集到的这些信息传送给上位机1,由程序分析计算人员当前处于哪个照明灯具7的区域内,且当前的周围环境光照度是否较暗,然后控制相应照明灯具7打开;当人员离开该照明灯具7的区域后,关闭该照明灯具7。
公共区内的人员流动大,主要是乘车旅客在该区域进行走动,所以需要保持照明灯具7打开。首先将公共区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成几个区域,与设备区内的照明灯具7一样,也给公共区的每一个照明灯具7划分好区域,每个区域安装的照明灯具7的色温与其功能相匹配,然后设置照明灯具7工作的两个主要模式,即低亮度模式和高亮度模式。当没有人员走动时,公共区内的照明灯具7以低亮度模式运行,保证此时车站公共区的光照强度是低光照度。当有人员走动时,利用激光扫描装置5扫描采集到走动人员的人员坐标信息,将采集到的人员坐标信息传送到上位机1,控制人员当前所处位置的照明灯具7以设置好的高亮度模式运行,而区域内其他照明灯具7的光照强度根据距离的远近依次降低,直至降低到设置的低亮度模式。光敏传感器6需要将采集到的周围环境光照度反馈给上位机1,以实现在当周围环境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准时调节照明灯具7的亮度。
区间隧道内照明灯具7的控制方式跟公共区内照明灯具7控制方式类似,其中的区别就是当没有人员或物体运动时,照明灯具7要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员或物体运动时,控制方式与公共区内照明灯具7控制方式一样。
优选的,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分别通过网桥与所述上位机1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2、设备区照明设备组3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4均还包括运动探测单元;
所述运动探测单元用于侦测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是否有人员走动。
优选的,所述上位机1为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车站内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的照明进行独立控制,并根据有无人员走动和周围环境光照度自动进行照明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从而达到了智能化控制的目的,减少了能耗,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监控平台,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以地铁为例,本实施例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整个地铁车站进行扫描,从而搭建一个车站模型,再对车站模型分析计算,合理布置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的各种照明灯具,最后通过实施例一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车站内的灯具进行智能控制,能够高效的管控照明灯具,实时监测照明灯具的状态,提高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对车站内公共区、设备区和区间隧道的照明进行独立控制,并根据有无人员走动和周围环境光照度自动进行照明开关控制和亮度调节,从而达到了智能化控制的目的,减少了能耗,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Claims (7)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
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分别与所述上位机通讯连接;
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公共区,用于当侦测到公共区有人员走动时,采集公共区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将公共区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低亮度模式切换为高亮度模式;
所述设备区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设备区,用于当侦测到设备区有人员走动时,采集设备区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将设备区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
所述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设置在车站内的区间隧道,用于当侦测到区间隧道有人员走动时,采集区间隧道的人员坐标信息和周围环境光照度并反馈给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将区间隧道中人员所在的区域的照明由关闭状态切换为高亮度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分别通过网桥与所述上位机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均包括激光扫描装置、光敏传感器和照明灯具;
所述激光扫描装置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采集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内走动人员的人员坐标信息;
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采集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内的周围环境光照度;
所述照明灯具用于在所述上位机的控制下,为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提供照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照明灯具分别设置在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的不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照明设备组、设备区照明设备组和区间隧道照明设备组均还包括运动探测单元;
所述运动探测单元用于侦测公共区、设备区或区间隧道是否有人员走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为计算机。
7.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02021459173.7U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Active CN212231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9173.7U CN212231788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9173.7U CN212231788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1788U true CN212231788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9173.7U Active CN212231788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17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5068A (zh) * 2021-09-30 2021-12-14 深圳市富仕园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区域照明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5068A (zh) * 2021-09-30 2021-12-14 深圳市富仕园智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区域照明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5598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반 지능형 가로등 조명제어 시스템
CN104822196B (zh) 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路灯亮度自动调节系统
CN101511144B (zh) Led自动控制系统
CN208638766U (zh) 基于lora技术的路灯监控系统
CN102958257A (zh) 一种楼梯照明装置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5262987A (zh) 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全覆盖全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263497B (zh) 一种基于无线Mesh自组网的智能光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02427651A (zh) 物联网lvd路灯城市照明控制系统
CN209134669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路面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
CN102933006A (zh) 数字化照明控制系统
CN105392255A (zh) 一种基于蓝牙链状路灯控制系统
CN201374845Y (zh) 智能化led路灯控制系统
CN110493937A (zh) 一种智慧照明节能方法、装置及嵌入式系统
CN112638014A (zh) 一种体育场馆用照明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CN108882441A (zh) 地下车库智能led照明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和方法
CN205726613U (zh) 一种多功能路灯控制系统
CN212231788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监控平台
Abarro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oT-based low-delay smart streetlight monitoring system
CN104144545A (zh)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108181860A (zh) 基于nb-iot的路灯联网的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5554945A (zh) 基于太阳能路灯的控制系统、单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
CN107197583A (zh) 一种电厂机房照明灯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7883325A (zh) 一种节能路灯控制系统
CN109640474A (zh) 物联网助航灯光智能灯具系统
CN116997061A (zh) 一种智慧路灯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