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0688U -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0688U
CN212230688U CN202020604161.2U CN202020604161U CN212230688U CN 212230688 U CN212230688 U CN 212230688U CN 202020604161 U CN202020604161 U CN 202020604161U CN 212230688 U CN212230688 U CN 212230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hannel
passage
open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41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艺
袁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AIMAIKE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terme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terme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termex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41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0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0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0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包括线缆、连接件和密封组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壳体和连接接头,所述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通过开口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连接接头具有贯穿所述连接接头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紧固件相连,所述线缆的一端沿所述连接接头的通道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弹性件容纳于所述通道内,并与所述线缆的外壁相抵触。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线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适应恶劣的工况,减少失效频次,相应的减少维修更换的频率,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整体提高线缆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缆连接的连接密封处基本是使用密封圈之类的小组件来实现接口密封的,这种密封手段在一定时限内还是很有效的,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密封圈等会老化,这种材料失效会使得线缆接口处的密封性变差,使得接口处渗水。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这种密封圈类的材料会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如此便需要频繁更换维修,一方面,这是对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对人工的浪费。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包括线缆、连接件和密封组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壳体和连接接头,所述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通过开口与所述壳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头具有贯穿所述连接接头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弹性件,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紧固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线缆的一端沿所述连接接头的通道伸入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弹性件容纳于所述通道内,并与所述线缆的外壁相抵触。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接头的通道由多个不同内径的通道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最靠近所述开口的通道单元的内径与所述开口的内径一致,远离所述开口的最后一个通道单元的外壁与所述紧固件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个不同内径的通道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单元、第二通道单元、第三通道单元和第四通道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单元的内径与所述开口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三通道单元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单元的内径,所述第二通道单元的通道壁具有锥度,
优选地,所述第四通道单元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单元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单元的通道壁的锥度范围为10°~90°。
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头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具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沿所述锁紧螺母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线缆的外径一致。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紧螺母自所述连接接头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容纳于所述连接接头的通道内,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弹性件抵触,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连接接头通过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通过包胶制得的胶制件,所述胶制件的外表面的形状与所述通道的通道壁的形状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胶制件具有贯穿所述胶制件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沿所述胶制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线缆容纳于所述中心通孔内,且所述线缆的外壁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抵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的一个或多个:
1.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密封圈及小组件等密封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通过在线缆连接处使用连接接头及密封组件,将连接处的密封性进一步加强,在弹性件的填充下,连接处的密封性增强;
2.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还使用了紧固件,比如说锁紧螺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紧螺母具有中心通孔,因此线缆可以自中心通孔中穿过,锁紧螺母上还具有外螺纹,此外螺纹与连接接头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整体密封性增强;
3.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件容纳在所述通道内,在紧固件的紧固力的作用下,弹性件受迫充满所述通道,而连接接头内的通道具有不同内径,因此,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通道内具有不同的卡点,不易脱落,且与通道的契合度增强,提高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件可以通过包胶工艺设置在线缆上,其与线缆表皮的亲和性较好,相比原来的密封圈密封,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装置将线性密封转变为面性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
5.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线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且在恶劣的工况下也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减少失效频次,相应的减少维修更换的频率,整体提高线缆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其中,1-线缆,2-连接件,21-壳体,211-内腔,212-开口,
22-连接接头,221-通道,2211-第一通道单元,2212-第二通道单元, 2213-第三通道单元,2214-第四通道单元,222-内螺纹,
3-密封组件,31-紧固件,311-锁紧螺母,3111-中心通孔,3112-外螺纹,32-弹性件,
4-线缆,41-导线,5-被连接件,51-外壳,52-开口,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查、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要旨。
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线缆4中有多根导线41,在线缆4的连接处,将所述线缆4的一端与被连接件5相连,所述被连接件5具有外壳51,所述外壳51具有开口52,所述线缆4通过所述开口52伸入所述被连接件5内,与所述被连接件5相连,所述线缆4的外壁与所述开口5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线缆4通过所述密封圈6与所述开口52密封连接。
这种密封手段在一定时限内还是很有效的,且连接操作简单,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密封圈等会老化,这种材料失效会使得线缆接口处的密封性变差,使得接口处渗水,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这种密封圈类的材料会加速老化,如此便需要频繁更换维修。
实施例: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装置,请参见图2-3,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线缆1、连接件2和密封组件3;
所述连接件2包括壳体21和连接接头22,所述壳体21具有内腔211 以及与所述内腔211连通的开口212,所述连接接头22的一端通过开口 212与所述壳体21相连,
所述连接接头22具有贯穿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所述通道221 与所述开口212连通;
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紧固件31和弹性件32,所述连接接头22的另一端与所述紧固件31相连,
所述线缆1的一端沿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伸入所述壳体21的内腔211,所述弹性件32容纳于所述通道221内,并与所述线缆1的外壁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由多个不同内径的通道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最靠近所述开口212的通道单元的内径与所述开口212的内径一致,远离所述开口212的最后一个通道单元的外壁与所述紧固件 31配合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内径的通道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单元2211、第二通道单元2212、第三通道单元2213和第四通道单元 2214,
所述第一通道单元2211的内径与所述开口212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21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单元2211的内径,所述第二通道单元2212的通道壁具有锥度,
所述第四通道单元2214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213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单元2212的通道壁的锥度范围为10°~ 90°,当所述锥度范围为90°时,所述第二通道单元2212即成为了一个柱体空腔,其内径可以与所述第一通道单元2211和第三通道单元2213中的一个的内径一致,或者与所述第一通道单元2211和第三通道单元2213 的内径均不一致。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通道单元2212的通道壁具有锥度,即形成了一个斜面,弹性件上也设置有与所述斜面配合的斜面,两者配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接头22远离所述壳体21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22。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紧固件31包括锁紧螺母311,
所述锁紧螺母311具有中心通孔3111,所述中心通孔3111沿所述锁紧螺母311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中心通孔3111的内径与所述线缆1的外径一致。
所述锁紧螺母3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3112,所述锁紧螺母311 自所述连接接头22远离所述壳体21的一端容纳于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内,所述锁紧螺母311与所述弹性件32抵触,于所述通道221内,所述连接接头22通过内螺纹222与所述外螺纹3112配合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2包括通过包胶制得的胶制件,所述胶制件的外表面的形状与所述通道221的通道壁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胶制件具有贯穿所述胶制件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沿所述胶制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线缆1容纳于所述中心通孔内,且所述线缆1的外壁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抵触。
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密封圈及小组件等密封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通过在线缆连接处使用连接接头及密封组件,将连接处的密封性进一步加强,在弹性件的填充下,连接处的密封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还使用了紧固件,比如说锁紧螺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紧螺母具有中心通孔,因此线缆可以自中心通孔中穿过,锁紧螺母上还具有外螺纹,此外螺纹与连接接头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整体密封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件容纳在所述通道内,在紧固件的紧固力的作用下,弹性件受迫充满所述通道,而连接接头内的通道具有不同内径,因此,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通道内具有不同的卡点,不易脱落,且与通道的契合度增强,提高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件可以通过包胶工艺设置在线缆上,其与线缆表皮的亲和性较好,相比原来的密封圈密封,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装置将线性密封转变为面性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线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且在恶劣的工况下也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减少失效频次,相应的减少维修更换的频率,整体提高线缆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1)、连接件(2)和密封组件(3);
所述连接件(2)包括壳体(21)和连接接头(22),所述壳体(21)具有内腔(211)以及与所述内腔(211)连通的开口(212),所述连接接头(22)的一端通过开口(212)与所述壳体(21)相连,
所述连接接头(22)具有贯穿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所述通道(221)与所述开口(212)连通;
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紧固件(31)和弹性件(32),所述连接接头(22)的另一端与所述紧固件(31)相连,
所述线缆(1)的一端沿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伸入所述壳体(21)的内腔(211),所述弹性件(32)容纳于所述通道(221)内,并与所述线缆(1)的外壁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由多个不同内径的通道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最靠近所述开口(212)的通道单元的内径与所述开口(212)的内径一致,远离所述开口(212)的最后一个通道单元的外壁与所述紧固件(31)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不同内径的通道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单元(2211)、第二通道单元(2212)、第三通道单元(2213)和第四通道单元(2214),
所述第一通道单元(2211)的内径与所述开口(212)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21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单元(2211)的内径,所述第二通道单元(2212)的通道壁具有锥度,
所述第四通道单元(2214)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单元(2213)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单元(2212)的通道壁的锥度范围为1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22)远离所述壳体(21)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1)包括锁紧螺母(311),所述锁紧螺母(311)具有中心通孔(3111),所述中心通孔(3111)沿所述锁紧螺母(311)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中心通孔(3111)的内径与所述线缆(1)的外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3112),所述锁紧螺母(311)自所述连接接头(22)远离所述壳体(21)的一端容纳于所述连接接头(22)的通道(221)内,所述锁紧螺母(311)与所述弹性件(32)抵触,于所述通道(221)内,所述连接接头(22)通过内螺纹(222)与所述外螺纹(3112)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包括通过包胶制得的胶制件,所述胶制件的外表面的形状与所述通道(221)的通道壁的形状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制件具有贯穿所述胶制件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沿所述胶制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线缆(1)容纳于所述中心通孔内,且所述线缆(1)的外壁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抵触。
CN202020604161.2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Active CN212230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4161.2U CN212230688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4161.2U CN212230688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0688U true CN212230688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4161.2U Active CN212230688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0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65803U (zh) 一种密封性电连接器
CN109713513B (zh) 一种水下穿舱电气连接耐腐蚀密封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2230688U (zh) 一种线缆连接用密封结构
CN213271447U (zh) 一种卡套式管接组合结构
CN102563587A (zh) 灯具密封结构及灯具
CN211859035U (zh) 一种高压自定心盲插浮动连接器
CN209800929U (zh) 一种柔性自密封浮动接口装置
CN208522153U (zh)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连接器
CN109346880B (zh) 金属外壳水密连接器
CN214478133U (zh) 电缆线密封固定连接装置
CN110725846A (zh) 一种密封螺母组件
CN220155841U (zh) 用于连接水下连接器的电缆适配器
CN219420277U (zh) 金属蛇管及线缆双锁紧内线缆防水分体式固定接头
CN209418876U (zh) 一种直插式过孔无螺纹连接器
CN212968281U (zh) 一种线缆防水接头
CN208535161U (zh) 一种轴孔安装密封结构
CN219611326U (zh) 金属蛇管及线缆双锁紧内线缆防水连体式固定接头
CN217607451U (zh) 一种铠装单密封防爆电缆填料函
CN210490418U (zh) 电缆密封装置
CN216121761U (zh) 一种密封装置及水下机器设备
CN214900121U (zh) 一种隔爆型插销式密封防水电缆接头
CN219717866U (zh) 一种防爆电缆密封接头
CN213271448U (zh) 一种挤压式管接组合结构
CN113178836A (zh) 一种线缆密封接头
CN217540006U (zh) 一种可旋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215000 Workshop 11, Lianfa Industrial Park, 158 Hongye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KE AIMAIKE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905-6, building 2, 209 Zhu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1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termex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