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5136U -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5136U
CN212225136U CN202020896141.7U CN202020896141U CN212225136U CN 212225136 U CN212225136 U CN 212225136U CN 202020896141 U CN202020896141 U CN 202020896141U CN 212225136 U CN212225136 U CN 212225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worm wheel
shaft
main shaf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61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春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jin Horu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jin Hor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jin Horu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jin Hor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61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5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5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51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一级蜗杆轴11上的蜗杆段Ⅰ与蜗轮Ⅱ相啮合,蜗杆段Ⅱ与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蜗轮主轴5的轴线与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光杆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使蜗轮主轴和压盖带动方卡子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避免偏磨以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Description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背景技术
国内各大油田采油基本是以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为主的举升系统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举升系统因杆管共同作用而互相偏磨、抽油泵柱塞与泵筒偏磨,大大影响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举升系统偏磨问题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以延长检泵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上部相靠接的压盖,插入所述壳体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
所述的蜗轮主轴和二级蜗杆轴位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球轴承Ⅱ和锥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
所述的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所述的一级蜗杆轴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
所述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
光杆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内,所述二级蜗杆轴端部通过端盖螺钉和端盖Ⅱ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相接触。
所述的驱动部包括柔性链和带有防撞套端盖的防撞套,设置在此防撞套内的扶正减摩轴承组,设置在此扶正减摩轴承组内的间隙调整环,与所述柔性链相连接的离合驱动部,
所述的离合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蜗杆轴外部且连接有端盖Ⅰ的离合器驱动套,超越离合器Ⅱ,一端与所述的端盖Ⅰ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所述的超越离合器Ⅱ的卡槽内的离合器驱动销,
所述的一级蜗杆轴的一端设在所述的壳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的防撞套内孔处,在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中部设有超越离合器Ⅰ和限位钉,
所述的扶正减摩轴承组包括锥轴承Ⅱ、球轴承Ⅲ和球轴承Ⅳ。
所述蜗杆段Ⅰ与所述蜗轮Ⅱ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Ⅰ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
所述的压盖外径与所述的壳体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压盖上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壳体最底部的内孔内设有限位套。
所述的球轴承Ⅰ的轴线与所述的蜗轮主轴的轴线重合。
在所述的光杆和蜗轮主轴之间设有内套。
在所述的锥轴承Ⅲ设有间隙调整垫片和间隙调整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能够在光杆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使蜗轮主轴和压盖带动方卡子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避免偏磨以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B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C-C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5,设置在此壳体25内的蜗轮主轴5、一级蜗杆轴11和二级蜗杆轴26,与所述一级蜗杆轴11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5上部相靠接的压盖2,插入所述壳体25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35,
所述的蜗轮主轴5和二级蜗杆轴26位于所述的壳体25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11设于所述壳体25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5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4与所述壳体25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5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6、球轴承Ⅱ7和锥轴承Ⅰ8与所述壳体25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26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27与所述壳体25的内腔相连接,
所述的二级蜗杆轴26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23,所述的一级蜗杆轴11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23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5上的蜗轮Ⅰ相啮合,
所述蜗轮主轴5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5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26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26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11的轴线垂直,
光杆34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5内,所述二级蜗杆轴26端部通过端盖螺钉28和端盖Ⅱ31与所述的壳体25相连接,所述的壳体25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5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25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33相接触。
所述的驱动部包括柔性链32和带有防撞套端盖22的防撞套12,设置在此防撞套12内的扶正减摩轴承组,设置在此扶正减摩轴承组内的间隙调整环18,与所述柔性链32相连接的离合驱动部,
所述的离合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蜗杆轴11外部且连接有端盖Ⅰ19的离合器驱动套15,超越离合器Ⅱ20,一端与所述的端盖Ⅰ19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所述的超越离合器Ⅱ20的卡槽内的离合器驱动销24,
所述的一级蜗杆轴11的一端设在所述的壳体25内、另一端设于所述的防撞套12内孔处,在所述一级蜗杆轴11的中部设有超越离合器Ⅰ13和限位钉14,所述的扶正减摩轴承组包括锥轴承Ⅱ16、球轴承Ⅲ17和球轴承Ⅳ21。
其中防撞套12起保护其内部所有部件的作用;锥轴承Ⅱ16、球轴承Ⅳ21、球轴承Ⅲ17均起扶正和减摩作用;超越离合器Ⅰ13和限位钉14起保持一级蜗杆轴11单向旋转、防止一级蜗杆轴11反转的作用;间隙调整环18起调整锥轴承Ⅱ16间隙的作用;离合器驱动套15与柔性链32相连,其与端盖Ⅰ19通过螺钉相连,离合器驱动销24一端通过螺纹与Ⅰ19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超越离合器Ⅱ20的卡槽内;超越离合器Ⅱ20只起到单向旋转的作用;球轴承Ⅳ21起到扶正一级蜗杆轴11尾部的作用,其外径坐落于防撞套端盖22的内孔,为过渡配合;防撞套端盖22与防撞套12通过螺钉相连。
所述蜗杆段Ⅰ与所述蜗轮Ⅱ23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Ⅰ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
所述的压盖2外径与所述的壳体25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压盖2上设有密封圈3。压盖2与蜗轮主轴5相接触,其外径与壳体25内孔为间隙配合,其上安装有密封圈3,起到防尘、防雨作用;
所述的壳体25最底部的内孔内设有限位套9,限位套9起到蜗轮主轴5的轴线方向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球轴承Ⅰ4的轴线与所述的蜗轮主轴5的轴线重合。
在所述的光杆34和蜗轮主轴5之间设有内套10。
在所述的锥轴承Ⅲ27设有间隙调整垫片29和间隙调整螺钉30。
本实用新型的蜗轮主轴5上方设有回转类的压盖2,压盖2的轴线与蜗轮主轴5的轴线重合,压盖2的内径为左旋内螺纹,蜗轮主轴5的外径为左旋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传递扭矩,当蜗轮主轴5旋转时,蜗轮主轴5能够使压盖2和蜗轮主轴5以同一条轴线为轴旋转。
抽油机包括驴头和机架,使用时,驴头的下方吊挂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该保护器套设在光杆34外,光杆34穿过蜗轮主轴5,保护器通过绳辫子的钢坠33与之壳体25两侧耳部的凹槽相接触实现载荷和扭矩的传递,光杆34外固定有方卡子1,方卡子1与压盖2的上端相接触,当蜗轮主轴5旋转时,蜗轮主轴5能够使方卡子1、光杆34和压盖2以同一条轴线为轴旋转。该保护器能够在光杆34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使蜗轮主轴5和压盖2带动方卡子1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34、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避免偏磨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级蜗杆轴11以其轴线为轴旋转后将通过二级蜗杆轴26带动蜗轮主轴5也以其轴线为轴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蜗轮主轴5沿光杆34轴心方向设置,蜗轮主轴5的轴线与二级蜗杆轴26的轴线垂直,二级蜗杆轴26的轴线与一级蜗杆轴11的轴线垂直,保护器壳体25套设在蜗轮主轴5和二级蜗杆轴26外,一级蜗杆轴11设于保护器壳体25下部的长的安装孔中,一级蜗杆轴11的一端设在保护器壳体25长孔内,一端设于防撞套12内,以便于与其它部件连接,保护器壳体25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5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该通孔可以用于光杆34的穿过。
蜗轮主轴5的上部的外径通过球轴承Ⅰ4与保护器壳体25的内腔表面相匹配,蜗轮主轴5的下部与保护器壳体25的底部之间设有承力主轴承6,即所述蜗轮主轴5的蜗轮下端面坐落于承力主轴承6上,所述承力主轴承6坐落于保护器壳体25内部底平面上,承力主轴承6承载整个光杆系统的重量,蜗轮主轴5的内径大于光杆34的直径。蜗轮主轴5的下部与壳体25的底部之间通过球轴承Ⅱ7、锥轴承Ⅰ8相匹配,两种轴承均起到限位作用。限位套9位于壳体25最底部的内孔内,起到蜗轮主轴5的轴线方向限位的作用。
一级蜗杆轴11上的蜗杆段Ⅰ与二级蜗杆轴26上的蜗轮Ⅱ23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1。二级蜗杆轴26上的所述蜗杆段Ⅱ与蜗轮主轴5上的蜗轮Ⅰ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0。
一级蜗杆轴11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一级蜗杆轴11旋转的驱动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柔性链32一端连接在抽油机支架的合适位置,另一端与离合器驱动套15相连,在光杆34下冲程接近极限位置时,柔性链32带动离合器驱动套15旋转一个角度,离合器驱动套15一侧端盖Ⅰ19因为是通过螺钉与之固定相连,所以端盖Ⅰ19也随之转动相同的角度,离合器转动销24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端盖Ⅰ19侧面,另一端自由插入超越离合器Ⅱ20的卡槽内,离合器转动销24也追随端盖Ⅰ19转动同样的角度,从而带动超越离合器Ⅱ20同向旋转,超越离合器Ⅱ20与一级蜗杆轴11为螺纹连接且为左旋螺纹,具有同一方向越旋越紧的特点,因而通过转动超越离合器Ⅱ20使得一级蜗杆轴11旋转,一级蜗杆轴11的蜗杆段Ⅰ与二级蜗杆轴26上的蜗轮Ⅱ23为啮合传动从而带动二级蜗杆轴26进行旋转,二级蜗杆轴26的蜗杆段Ⅱ与蜗轮主轴5上的蜗轮Ⅰ为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蜗轮主轴5进行旋转,蜗轮主轴5与上部的压盖2通过左旋螺纹固定连接,因而带动压盖2旋转,压盖2与方卡子1相接触,由于整个光杆举升系统的重量都通过方卡子1坐落于压盖2上,因此压盖2与方卡子1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方卡子1进行旋转,方卡子1内部的卡牙紧紧咬入光杆34外圆内部,因此方卡子1的旋转也会通过光杆34传导到整个光杆举升系统让之旋转。当光杆34开始上冲程时,柔性链32自身存在重力,在光杆34上升过程中带动离合器驱动套15反向旋转,通过端盖Ⅰ19、离合器转动销24带动超越离合器Ⅱ20反转,由于超越离合器Ⅱ20的特点是只能“单向旋转、反转空转”,所以超越离合器Ⅱ20只是空转,理论上并不能带动一级蜗杆轴11也随之反转,但由于整个传动链零部件较多、加工及安装工艺存在误差等复杂因素的存在,超越离合器Ⅱ20的反向旋转在与之旋转相关联的传动链累积的摩擦力使得一级蜗杆轴11也可能随之反转,这样就会在一级、二级蜗轮蜗杆传动链带动下使得方卡子1反转,这样出现的后果就是下冲程时的正转与上冲程时的反转相互抵消,这个举升系统是在圆周方向的动作是静止的。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一个超越离合器Ⅰ13套管螺纹安装于一级蜗杆轴11上,其起到的作用正好与超越离合器Ⅱ20是相反的,即当超越离合器Ⅱ20是单向旋转时,超越离合器Ⅰ13工作在空转状态,当超越离合器Ⅱ20是空转时,超越离合器Ⅰ13工作在单向旋转状态。这样当光杆34上冲程时,如果超越离合器Ⅱ20空转时由于与之关联的传动链累积的摩擦力过大带动一级蜗杆轴11反转时,超越离合器Ⅰ13工作在单向旋转状态,因为限位钉14一端通过螺纹固定于防撞套12上,另一端自由插入超越离合器Ⅰ13的卡槽内,防撞套12室固定不动的,因此限位钉14连带超越离合器Ⅰ13也是固定不动的,超越离合器Ⅰ13通过左旋螺纹与一级蜗杆轴11相连,左旋螺纹特点是越转越紧,因此超越离合器Ⅰ13固定不动也会使得一级蜗杆轴11固定不动,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实现了防止反转的目的。所述驱动部分为柔性链32,如柔性镀锌钢链,该柔性链32的一端与驱动部分固定连接。使用时,该柔性链32的另一端挂接于抽油机机架某一合适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该保护器的上方或下方,另一端与一级蜗杆蜗杆轴11右侧通过柔性快速接头(见图1)相连。柔性链32的结构特性在于可360度方位扭动,这一特性使得柔性链32的两端均可任意挂于保护器或机架任何位置而不会产生卡滞现象。为了防止柔性链32和保护器受损,在柔性链32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连接一根金属弹簧,当出现过载现象时,弹簧伸缩消除载荷过大引起过大扭矩作用于柔性链32上,即保护了柔性链32也保护了整个保护器,在过载状态下,金属弹簧自由伸缩,整个举升系统在圆周方向是静止的。该驱动部分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够使一级蜗杆轴11转动的现有装置,但是使用柔性链32作为驱动的优点是无需额外的动力,光杆34上下冲程将通过柔性链32拉动一级蜗杆轴11旋转,从而给一级蜗杆轴11提供动力。
一级蜗杆轴1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使一级蜗杆轴11保持单向旋转的超越离合器Ⅰ13和超越离合器Ⅱ20,如图3所示。所述超越离合器Ⅱ20与一级蜗杆轴11左侧通过左旋螺纹形成刚性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工作原理为止逆轴承的原理,单方向旋转可进行力的传递,反方向旋转保持离合即空转状态。超越离合器Ⅰ13的应用可防止抽油机上冲程时一级蜗杆轴11的反转。
使用过程中,由于柔性链32自重的拖动会带动一级蜗杆轴11反向空转。这种空转会影响输入轴驱动状态下的有效转角,设置超越离合器Ⅰ13可以避免“滑差”现象,提高保护器的整体传动效率及功能效率。
如图4所示,蜗轮主轴5上方设有回转类的压盖2,压盖2与蜗轮主轴5通过左旋螺纹连接,压盖2的轴线与蜗轮主轴5的轴线重合,当蜗轮主轴5旋转时,压盖2与方卡子1能够依靠举升系统重力产生的摩擦力使压盖2、方卡子1和蜗轮主轴5以同一条轴线为轴旋转。
一种抽油机,所述抽油机包括驴头和机架,驴头的下方通过绳辫子吊挂有保护器,如图1和4所示,保护器套设在光杆34外,光杆34穿过压盖2和蜗轮主轴5的内孔,壳体25通过绳辫子的钢丝绳36和绳辫子的钢坠33与驴头柔性连接,光杆34外固定有方卡子1,方卡子1与压盖2的上端面相接触,即方卡子1座落在压盖2上,当压盖2被蜗轮主轴5驱动旋转时,压盖2能够依靠举升系统重力产生的摩擦力使方卡子1、光杆24和压盖2以光杆轴线为轴旋转。如果没有压盖2时,方卡子1也可以座落在加长的蜗轮主轴5上,此时蜗轮主轴5的上端面应高于壳体25上端面10~25毫米此时,当蜗轮主轴5旋转时,蜗轮主轴5也能够依靠重力产生的摩擦力使方卡子1、光杆34和蜗轮主轴5以光杆轴线为轴旋转。
该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所述驱动部分驱动一级蜗杆轴11旋转定量角度,依次经一级蜗杆轴11、二级蜗杆轴26和蜗轮主轴5进行扭矩放大,压盖2再带动方卡子1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34、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
保护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4所示,将保护器套设在抽油机的驴头下方的光杆34外,柔性链32的一端与一级蜗杆轴11右侧的驱动部分离合器驱动套15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柔性链32的另一端挂接于该抽油机的机架上某一合适位置。绳辫子的钢坠33与保护器壳体25两端耳部的凹槽相接触,绳辫子的钢坠33与绳辫子的钢丝绳36是用灌铅方式连接在一起,绳辫子的钢丝绳36与驴头挂接为一体。方卡子1与光杆34通过方卡子内部的卡牙深深咬入光杆外部产生塑性变形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方卡子1与压盖2相接触。
在该抽油机的驴头向下达到下死点过程中,柔性链32逐渐拉直强制带动一级蜗杆轴11旋转定量角度。在抽油机的驴头向上达到上死点过程中,柔性链32逐渐恢复柔性状态,此时一级蜗杆轴11不受柔性链32的强制外力,因而没有旋转运动。在上述一级蜗杆轴11旋转定量角度的过程中,依次经一级蜗杆轴11、二级蜗杆轴26和蜗轮装置5进行扭矩放大后,压盖2方卡子1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34、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避免偏磨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驴头在上下冲程过程中,通过绳辫子的钢坠33带动保护器同步上下运动。由于方卡子1与光杆34之间产生的塑性变形力承受井下杆柱及液柱的重量,所以保护器通过方卡子1承受井下杆柱及液柱的重量。压盖2与方卡子1之间的摩擦力为井下杆柱及液柱的重量乘以摩擦系数所得数值远远大于驱动部分的输入外力经放大后形成的扭矩,所以压盖2与方卡子1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光杆34及井下杆柱和液柱重量悬垂于压盖2之上,由于光杆34、井下杆柱与井下管壁接触点较少,因而旋转摩擦阻力矩要远远小于经放大后所形成的扭矩。由于保护器内的承力主轴承6极低摩阻的作用,使得经放大后所形成的扭矩可以轻松对光杆34进行旋转,达到防偏磨的目的。
保护器还可以驱动井下杆柱单向旋转,产生扭紧力矩,降低举升系统系统断脱几率。

Claims (8)

1.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上部相靠接的压盖,插入所述壳体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
所述的蜗轮主轴和二级蜗杆轴位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球轴承Ⅱ和锥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
所述的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所述的一级蜗杆轴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
所述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
光杆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内,所述二级蜗杆轴端部通过端盖螺钉和端盖Ⅱ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包括柔性链和带有防撞套端盖的防撞套,设置在此防撞套内的扶正减摩轴承组,设置在此扶正减摩轴承组内的间隙调整环,与所述柔性链相连接的离合驱动部,
所述的离合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蜗杆轴外部且连接有端盖Ⅰ的离合器驱动套,超越离合器Ⅱ,一端与所述的端盖Ⅰ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所述的超越离合器Ⅱ的卡槽内的离合器驱动销,
所述的一级蜗杆轴的一端设在所述的壳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的防撞套内孔处,在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中部设有超越离合器Ⅰ和限位钉,
所述的扶正减摩轴承组包括锥轴承Ⅱ、球轴承Ⅲ和球轴承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段Ⅰ与所述蜗轮Ⅱ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Ⅰ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外径与所述的壳体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压盖上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最底部的内孔内设有限位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轴承Ⅰ的轴线与所述的蜗轮主轴的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光杆和蜗轮主轴之间设有内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锥轴承Ⅲ设有间隙调整垫片和间隙调整螺钉。
CN202020896141.7U 2020-05-25 2020-05-25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25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6141.7U CN212225136U (zh) 2020-05-25 2020-05-25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6141.7U CN212225136U (zh) 2020-05-25 2020-05-25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5136U true CN212225136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2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614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25136U (zh) 2020-05-25 2020-05-25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5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0896A (zh) 利用螺杆凸轮实现垂直钻井的机械式井下工具
CN212225136U (zh)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CN201121582Y (zh) 一种高压大流量单螺杆泵
CN2929317Y (zh) 一种承压式偏心联轴器
CA2409575A1 (en) Combined rod guide and rod rotator device
CN209761367U (zh) 自清洁磁传动降压携岩短管
US8714935B2 (en) Method of running a down hole rotary pump
CN101050694A (zh) 油井杆柱减磨减振自动旋转器
CN106089024A (zh) 一种扭冲马达
CN101092998A (zh) 重离超越离合器
CN212210718U (zh) 一种防转伺服电动缸
CN209954614U (zh) 一种油脂回流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CN108868587B (zh) 带有过载保护的防传动轴倒转螺杆钻具
CN220036614U (zh) 一种用于螺杆钻具的防脱装置
CN116856843B (zh) 一种锤击式孔底马达
CN2620760Y (zh) 抽油杆、油管可自动转动的抽油装置
CN210422904U (zh) 一种五缸泥浆泵动力端总成
CN109113987A (zh) 叶片泵
CN221053667U (zh) 游梁式抽油机的旋转驴头装置
CN212900241U (zh) 一种液压油防渗连接组件
CN210686289U (zh) 一种适用于全金属锥形螺杆泵的新型驱动提升装置
CN104481458A (zh) 一种多功能机杆泵保护装置
RU191421U1 (ru) Штанговращатель с гибкой тягой
CN2282056Y (zh) 螺杆泵扶正器
CN2549212Y (zh) 电动潜油螺杆泵采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