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3635U - 一种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13635U CN212213635U CN202020563974.1U CN202020563974U CN212213635U CN 212213635 U CN212213635 U CN 212213635U CN 202020563974 U CN202020563974 U CN 202020563974U CN 212213635 U CN212213635 U CN 2122136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p
- assembly
- cover
- lid
- d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杯座组件;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与所述杯座组件连接以安装在所述主体上;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口;杯盖,所述杯盖装配在所主体和/或杯体上,且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所述杯体通过旋转开启杯盖的旋转角度为α,其中,α≥10°,解决了现有吸尘器中通过按压式按钮打开杯盖的结构容易被误碰而误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清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吸尘器主要利用电机带动风轮旋转,使得吸尘器壳体内产生负压,从而由吸尘口吸取灰尘或杂物至尘杯中。
而为了便于清理尘杯中的灰尘,现有的尘杯通常设置有可以手动打开的盖体,然而手动打开盖体时,由于盖体通常设置在尘杯的杯口处,手动打开杯盖时容易弄脏使用者的手,现有改进通常是在杯体设置有打开尘杯的按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799154U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按压按钮的结构来开启底盖而打开尘杯的技术方案,这种通过按压式按钮打开杯盖的结构容易被误碰而误操作,比如当吸尘器掉落地面时,碰到凸起物时,容易触碰到按钮而打开尘杯,使得脏物掉落,影响使用体验,将按钮式开盖方式改进为通过旋转吸尘器主体部分结构而开启杯盖时,当旋转角度过小时,容易造成误操作,例如在不想开启杯盖的时候,使用者不小心碰触杯体导致杯体微小转动而开启杯盖,会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杯座组件;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与所述杯座组件连接以安装在所述主体上;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口;杯盖,所述杯盖装配在所主体和/或杯体上,且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所述杯体通过旋转开启杯盖至少需旋转角度为α,其中,α≥10°。
好处是,因为杯体旋转打开杯盖时,当旋转角度过小,即α<10°,一方面容易造成误操作;另一方面会导致杯座组件上的台阶面较陡,使得杯体旋转时,不容易旋转,需要用很大的力,操作不便,而杯体旋转角度α≥10°为能够防止误操作且容易旋转杯体的最优旋转角度。
优选的,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杯体侧壁的顶出机构,所述杯盖上设有与所述顶出机构配合的联动部,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使所述顶出机构与联动部配合以开启所述杯盖。
好处是,采用顶出机构开启杯盖时,结构简单,打开杯盖组件稳定。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侧壁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机构的腔室,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可在腔室内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顶杆,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使所述顶杆沿竖直方向移动与所述联动部配合以开启所述杯盖。
好处是,通过腔室的设置对顶杆机构进行隐藏,防止与杯体内部的其他结构件产生干涉,且使杯体的内壁光滑,便于清理。
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顶杆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杯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杯体和所述顶杆抵靠。
好处是,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杯盖与杯体配合时顶杆在竖直方向上有压缩量,可以使顶杆向上移动从而使杯盖开启;杯盖开启后,第一弹性件又使得顶杆复位,回到杯盖与杯体组件扣和时的位置,结构简单可靠。
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联动部配合使所述杯盖盖在所述杯体上。
好处是,此种方案即杯盖与顶杆配合使杯盖盖在杯体上,不需要再在杯体上做与杯盖扣和的结构,简化结构。另外,通过使顶杆与杯盖直接存在配合关系,使通过顶杆的移动打开杯盖的方式更加可靠。
优选的,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通过转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杯盖盖合在所述杯体上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杯盖被开启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杯盖施加弹性力将杯盖弹起。
好处是,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杯盖在顶盖的作用下开启时,第二弹性件由压缩状态变为舒张状态,尤其是在杯盖脱离顶杆后,将杯盖弹开,使杯口完全打开,确保杯盖可靠打开。
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所述杯座组件包括与所述顶杆配合的台阶面,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使顶杆与所述台阶面配合实现顶杆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好处是,采用具有台阶面的杯座组件与顶杆配合时,使得杯体与杯座组件旋转时,顶杆处于不同的高度,当顶杆处于台阶面高位时,顶开杯盖,当顶杆处于台阶面低位时,锁紧杯盖,使得尘杯开盖或锁盖方式简单便捷,且结构简单、稳定。
优选的,所述台阶面包括第一斜面,沿杯体旋转开启杯盖的方向,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逐渐变大,所述顶杆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所呈的角度不大于60°。
好处是,使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使顶杆可靠抬升,从而打开杯盖;当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大于60°时,第二斜面的斜度较陡,此时杯体不易转动,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去旋转,经常如此操作,会导致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磨损,使顶杆抬升失败,影响杯盖打开,影响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直径为D,所述第二斜面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为L,L≥(π/36)D。
好处是,使当L<(π/36)D时,使得第二斜面的在径向上的投影长度较小,此时存在两种情况,当第二斜面的斜度较缓时,此种情况意味着第二斜面的长度较小,使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的抬升的高度较小,可能不能有效打开杯盖,可靠性有所下降;当第二斜面的斜度较陡时,此时杯体不易转动,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去旋转,影响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杯座组件包括尘杯联结环和尘杯固定座,所述杯体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尘杯联结环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所述杯体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尘杯联结环同步转动以使所述尘杯联结环与所述尘杯固定座脱离;
好处是,按照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开启杯盖可以倒出杯体内的脏物,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杯体与尘杯固定座脱离,方便对杯体、尘杯固定座进行分别清理,避免灰尘积累在杯体与尘杯固定座的配合缝隙中。
或者,所述杯体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所述杯体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与所述杯座组件脱离。
好处是,按照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开启杯盖可以倒出杯体内的脏物,按照第二旋转方向使杯体与杯座组件脱离,杯体、滤网、杯座组件等可以拆分开来,便于杯体、滤网、杯座组件的清理,避免灰尘积累在杯体与尘杯固定座的配合缝隙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吸尘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尘器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尘杯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尘杯组件合盖状态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尘杯组件开盖状态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4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5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顶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顶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顶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顶杆由杯体旋转而运动示意图;
图12为尘杯联结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尘杯固定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顶杆围绕尘杯联结环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限位筋及腔室在杯体上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杯体与尘杯联结环和尘杯固定座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杯体与尘杯联结环和尘杯固定座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滤网组件与清洁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滤网组件与清洁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滤网组件与清洁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21为滤网组件与清洁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22为清洁组件示意图;
图23为后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4为后盖组件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25为后盖组件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26为操作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操作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主体;10、杯座组件;11、杯体组件;12、清洁组件;100、尘杯组件;110、滤网组件;120、滤网;130、清洁组件;131、转动部;132、清洁件;133、第一清洁部;134、第二清洁部;135、连接杆;136、附件;137、滤网支架;140、顶出机构;141、顶杆;142、扣合部;143、定位部;144、第一弹性件;145、第二斜面;150、杯盖;151、联动部;152、第二弹性件;160、杯体;161、腔室;162、开口;163、限位筋;164、杯口;170、尘杯联结环;171、A面;172、B面;173、第一卡扣;174、C面;180、尘杯固定座;181、第二卡扣;190、弹性定位珠;191、珠体;192、第三弹性件;193、定位孔;200、马达组件;300、操作部;310、凸筋;320、电位器;321、电位器转轴;330、电位器基板;340、安装部;400、电池组件;410、主控板;500、后盖组件;510、出风罩;511、挂绳孔;520、尾盖;521、凹槽;530、过滤件;540、气流入口;550、空气出口;560、固定部;570、安装口;601、空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17、24所示,一种吸尘器,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空气入口601和空气出口550;尘杯组件100,所述尘杯组件100安装在所述主体1上;所述尘杯组件100包括杯体160,所述杯体160具有杯口164;杯盖150,且所述杯盖150盖设于所述杯口164;所述主体1内设有马达组件200,所述马达组件200旋转以产生吸力使外部气流从所述空气入口601进入所述主体1内并从所述空气出口550排出。
如图3所示,其中,尘杯组件100还包括杯座组件10和杯体组件11,杯体组件11与所述杯座组件10连接,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150,旋转杯体160而开启杯盖150的方式相较于传统按钮式的开启杯盖150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尘杯因为碰撞或挤压造成的误操作,操作简便,使得使用者的体验较好,并且在杯体160上不留按钮,使尘杯的整体外观简洁和美观。
如图2、3、24所示,其中,空气入口601为脏空气或灰尘的进入口,空气出口550为经过过滤后的气流出口,杯体160用于收集通过空气入口601吸收的灰尘等杂质,杯口164为杂质的进入口,杯口164不限于设置在杯体160的自由端,本例中自由端含义为杯体160中不与主体1其它部件连接的一端,只要杯口164的设置位置方便将杂质导入杯体160内部即可,其中,杯盖150用于封闭杯体160,杯盖150盖设于杯口164,使杯盖150完全覆盖杯口164,杯盖150也可以设置在主体1上,即杯盖150与主体1连接,也可以与杯体组件11连接,其中马达组件200用于为吸尘器的吸力产生提供动力,具体的,马达组件200通过旋转产生吸力,进而将吸尘器外部的脏空气及灰尘等杂质由空气入口601吸入主体1中。
如图3至17所示,其中,所述杯体组件11还包括设于所述杯体160侧壁的顶出机构140,所述杯盖150上设有与所述顶出机构140配合的联动部151,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使所述顶出机构140与联动部151配合以开启所述杯盖150。
杯体160的侧壁具有中空的腔室161,腔室161靠近杯盖150的一端开设有开口162,顶出机构140安装于腔室161中,顶出机构140包括可在腔室161内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顶杆141,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使所述顶杆141沿竖直方向移动与所述联动部151配合以开启所述杯盖150。
如图4至8所示,其中,顶出机构140还包括靠近杯盖150一端第一弹性件144,第一弹性件144用于顶杆141被抬升后的复位,第一弹性件144可以为弹簧、软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本例优选的第一弹性件144为弹簧。
如图4至8所示,所述顶杆141还包括与第一弹性件144连接的定位部143,定位部143用于安装第一弹性件144,避免第一弹性件144在压缩过程中偏移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1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杯体160和所述顶杆141抵靠。定位部143可以为杆状结构,第一弹性件144套设于定位部143的外壁;也可以为槽状结构,第一弹性件144套在定位部143上,本例优选的定位部143为杆状结构。
所述顶杆141与所述联动部151配合使杯盖150盖在所述杯体160上。更加具体的,顶杆141包括与开口162对应位置处设置的扣合部142,即联动部151与扣合部142活动配合,本例中活动配合含义为两个部件之间既可以配合使得两部件互相卡位而保持相对固定,也可以方便解除这种卡位固定关系,本例中优选的活动配合关系为卡扣连接。
如图3至5所示,当转动杯体160时,顶出机构140跟随杯体160周向转动,从而带动顶杆141抬升一定高度而开启杯盖150,具体的,当顶杆141在腔室161中被限定为能够沿杯体160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当转动杯体160时,杯体160带动顶出机构140围绕杯座组件10做同步转动,杯座组件10相对不转动,且杯座组件10与顶出机构140滑动配合,使得顶杆141能够沿着杯座组件10往杯盖150方向滑动而抬升一定高度,进而开启杯盖150。
可以理解的,如图11所示,当转动杯体160时,顶出机构140不会跟随杯体160周向转动,具体的,顶出机构140在腔室161中被限定为能够沿杯体160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当顶出机构140安装在腔室161中,但不与杯体160固定连接,顶出机构140与杯座组件10连接,杯座组件10相对不转动,使得,当杯体160围绕杯座组件10周向转动时,顶出机构140不会同步做周向运动,但是顶出机构140与杯体160之间能够相对滑动,转动杯体160使顶出机构140相对杯体160滑动而抬升一定高度,进而开启杯盖150。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所述杯盖150与所述杯体160通过转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152,所述杯盖150盖合在所述杯体160上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52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杯盖150被开启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52对杯盖150施加弹性力将杯盖150弹起。当杯盖150的联动部151与扣合部142解除配合状态时,第二弹性件152由压缩态转变为常态时能够将杯盖150弹起,实现自动开盖,避免人手打开杯盖150时弄脏手,其中第二弹性件152可以为弹簧、扭簧和软胶等可以复位的部件,本例优选的第二弹性件152为扭簧。
如图3、4、5和12、14所示,所述杯座组件10包括与所述顶杆141配合的台阶面,台阶面设置于杯座组件10朝向杯体160的一侧,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使顶杆141与所述台阶面配合实现顶杆14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具体的,本例中台阶面的含义为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拼接平面或弧面或斜面。
本例优选的台阶面设置于杯座组件10的端部,即台阶面设在杯座组件10的顶端朝向杯体160的一端,相较于将台阶面设置于杯座组件10的侧部,减少了杯座组件10的厚度,节省了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台阶面也可以设置于杯座组件10的内侧部,则顶杆141的底部与台阶面配合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可以理解的,台阶面也可以设置于杯座组件10的外侧部,则顶杆141的底部与台阶面配合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12所示,其中,所述台阶面包括A面171和B面172,所述A面171高于B面172,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时所述顶杆141先经过B面再经过A面,所述顶杆141与所述A面171接触时所述顶杆141上移顶动所述联动部151以开启所述杯盖150,A面171与B面172可以连接也可以间隔设置,图12中给出了间隔设置的情况。
如图15所示,其中,所述杯体160的内壁包括限位筋163,所述限位筋163与所述B面172配合,所述杯盖150开启后,所述限位筋163与所述B面172相抵靠。使得限位筋163可以在杯盖150被打开后,限位筋163与B面172配合,避免杯体160继续旋转,具体的,本例并不限定限位筋163的形状,限位筋163的可以为柱体,也可以为长方体,只要限位筋163能够将杯体160限定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即可;同时本例不限定限位筋163的个数,只要限位筋163能够将杯体160限定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即可。
如图12和图14所示,其中,所述A面171为第一斜面,所述所述顶杆141底部包括与所述A面171配合的第二斜面145,使得顶杆141能够沿着A面171滑动,进而带动顶杆141向上移动。沿杯体160旋转打开杯盖150的方向,第一斜面距离水平面的距离逐渐变大。
可以理解的,A面整体可以设置为具有唯一斜率的第一斜面。
如图12和图15所示,其中,所述B面172为竖直面,竖直面可以更加有效且稳定的对限位筋163进行限位,具体的,当转动杯体160时,顶杆141沿着A面171被抬升一定高度,继续沿着同一方向转动杯体160时,限位筋163会与B面172接触,当B面172被设置为竖直面时,可以有效的限制限位筋163,使得杯体160停止转动,避免杯体160无限旋转,而将B面设置为竖直面是考虑到当B面172具有一定角度,且转动杯体160的力较大时,限位筋163在与B面172限位时容易打滑影响限位筋163对杯体160转动角度的限定。
转动杯体160,顶杆141与杯体160转动,杯座组件10不动,则顶杆141底部的第二斜面145与台阶面配合,使得顶杆141沿杯体160轴向方向抬升一定高度,进而开启杯盖150。
可以理解的,转动杯体160,杯座组件10也可以转动,杯体160带动杯座组件10转动,但是杯体160与杯座组件10的转动速度不相同,顶杆141不动,使得杯座组件10设置的台阶面与杯体160内设置的顶杆141的第二斜面145配合滑动,使得顶杆141沿杯体160轴向方向抬升一定高度,进而开启杯盖150。
可以理解的,转动杯体160,顶杆141不动,杯座组件10不动,将是顶杆141可以向上移动的结构坐在杯体160上。
所述杯体160通过旋转开启杯盖150至少需旋转角度为α,其中,α≥10°,具体的,当旋转角度过小,即α<10°,一方面容易造成误操作,即杯体160很小的转动就能打开杯盖150,当在不想开启杯盖150的时候,使用者不小心碰触杯体160导致杯体160微小转动而开启杯盖150,会影响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会导致杯座组件10上的台阶面较陡,使得杯体160旋转时,不容易旋转,需要用很大的力,操作不便,而杯体160旋转角度α≥10°为能够防止误操作且容易旋转杯体160的最优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杯座组件10旋转角度α以开启所述杯盖,α≤180°。本例中α=180°。当杯体160在角度范围0°至180°内顺时针旋转时,顶杆141在第一弹性件144的压力之下不会被向上顶起,杯盖150的联动部151与顶杆141卡扣配合,杯盖150处于盖在杯体160上,处于闭合状态。当杯体160顺时针旋转至180°时,杯体160上限位筋163与B面172接触,杯体160无法继续转动,顶杆141底部被抬升至A面171,第一弹性件144受到压缩,扣位上移,杯盖150与顶杆141的卡扣脱扣,在第二弹性件152的作用下,杯盖150打开。
如图10至图11所示,所述顶杆141的底部包括第二斜面145,第二斜面145与水平面所呈的角度不大于60°。好处是,使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使顶杆可靠抬升,从而打开杯盖;当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大于60°时,第二斜面的斜度较陡,此时杯体不易转动,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去旋转,经常如此操作,会导致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磨损,使顶杆抬升失败,影响杯盖打开,影响使用体验。
所述第二斜面145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为L,所述杯体160的直径为D,其中,L≥(π/36)D,当L<(π/36)D时,使得第二斜面145的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较小,存在两种情况,当第二斜面的斜度较缓时,此种情况意味着第二斜面的长度较小,使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的抬升的高度较小,可能不能有效打开杯盖,可靠性有所下降;当第二斜面145的斜度较陡时,此时杯体160不易转动,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去旋转,影响使用体验。
如图9所示,所述顶杆141的宽度为H,其中,H≥L。
如图12所示,其中,所述杯座组件10上设有弹性定位珠190,所述杯座组件10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定位珠190配合的孔,所述弹性定位珠190伸入所述孔内,所述弹性定位珠190可以下沉以使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具体的,弹性定位珠190包括珠体191以及与珠体191连接的第三弹性件192,其中杯座组件10上设有安装弹性定位珠190的定位孔193,第三弹性件192安装在定位孔193中,珠体191安装在定位孔193中且设在第三弹性件192的上端,使得第三弹性件192能够推动珠体191移动,本例中第三弹性件192为弹簧、软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本例优选的第三弹性件192为弹簧,弹性定位珠190一方面起到定位作用,用于确定杯体160与杯座组件10的正确安装角度,可以给用户起到安装到位的提醒作用,弹性定位珠190与所述定位孔193配合到位时会产生声音以及手感上的不同,让用户明确知道杯体160已经正确装配至杯座组件10。
如图3、12和13所示,其中,所述杯座组件10包括尘杯联结环170和尘杯固定座180,尘杯联结环170设置在尘杯固定座180与杯体160之间,用于连接尘杯固定座180与杯体160,所述杯体160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尘杯联结环170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150,具体的,尘杯联结环170朝向杯体160的一侧设有台阶面,台阶面与顶杆141底部的第二斜面145配合,按照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杯体160,使得顶杆141能够沿着台阶面做相对移动,带动顶杆141被抬升一定高度,利用第二弹性件152由压缩态转变为常态的弹力而开启杯盖150。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杯体160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尘杯联结环170同步转动以使所述尘杯联结环170与所述尘杯固定座180脱离,具体的,尘杯联结环170朝向尘杯固定座18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173,尘杯固定座180朝向尘杯联结环170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扣173配合的第二卡扣181,本例并不限定第一卡扣173合第二卡扣181的结构,只要第一卡扣173能够与第二卡扣181配合将尘杯联结环170和尘杯固定座180扣合卡位即可,其中第一卡扣173与第二卡扣181之间可以通过旋转杯体160而扣合固定,也可以通过旋转杯体160而使扣合状态的第一卡扣173与第二卡扣181解扣,具体的,当杯体160按照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即当第一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时,则第二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反之同理,所述杯座组件10还包括与限位筋163配合限位的C面174,C面174与限位筋163限位使得转动杯体160时可以将杯座组件10由杯体160上解锁进行拆卸,具体的,当沿着背离开启杯盖150的杯体160转动方向转动杯体160时,此时,限位筋163移动至C面174,并且贴紧C面174,当继续沿着同一方向转动杯体160时,杯体160与杯座组件10脱开。
可以理解的,其中,所述杯体160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10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150;所述杯体160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与所述杯座组件10脱离,具体的,杯体160朝向杯座组件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173,杯座组件10中设有与第一卡扣173配合的第二卡扣181,本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卡扣173合第二卡扣181的具体形状,只要第一卡扣173和第二卡扣181之间能够通过配合将杯体160与杯座组件10扣合卡位即可,其中第一卡扣173与第二卡扣181之间活动连接,即第一卡扣173与第二卡扣181之间可以通过旋转杯体160而扣合固定,也可以通过旋转杯体160而使扣合状态的第一卡扣173与第二卡扣181解扣,具体的,当杯体160按照第二旋转角度旋转时候,使第一卡扣173背离第二卡扣181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卡扣173与第二卡扣181解扣,即杯体160与杯座组件10解扣,便于将杯体160从杯座组件10上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第一卡扣173可以设置在尘杯联结环170的内侧壁,则第二卡扣181设在尘杯固定座180的外侧壁,此时尘杯联结环170套设于尘杯固定座180的外壁。
可以理解的,第一卡扣173可以设置在尘杯联结环170的外侧壁,则第二卡扣181设在尘杯固定座180的内侧壁,此时尘杯固定座180套设于尘杯联结环170的外壁。
其中,上述尘杯组件100应用于吸尘器中,使得吸尘器的操作便捷,相较于传统的按键开启尘杯杯盖150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误操作的机会,也避免了通过按键开启杯盖150的吸尘器为了防止使用时误操作需要额外设置锁定功能的结构设计。
实施例二:
如图2、18所示,其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滤网组件110及清洁组件12,滤网组件110用于过滤吸入的外部气流,清洁组件12用于清理滤网组件110附着的灰尘,使得滤网120的过滤效率高,所述滤网组件110设于所述杯体160内,使得脏空气及灰尘能够经过滤网组件110,进而使得滤网组件110经清洁组件12清理掉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尘杯组件100中,所述清洁组件12沿所述滤网组件110的周向运动清理掉附着在所述滤网组件110上的灰尘,因为在使用过程中,滤网组件110外侧部会粘附着灰尘,如果不及时清理,灰尘会堵塞滤网组件110中供气流穿过小孔,从而极大影响滤网组件110的过滤效果,本例中清洁组件12沿着滤网组件110的内侧周向方向运动时,能够有效的弹掉附着在滤网组件110外侧壁的灰尘,使得滤网组件110的过滤效率较高。
可以理解的,如图20所示,当滤网组件110的内侧部粘附灰尘时,则清洁组件12沿着滤网组件110的外侧部周向运动弹掉附着在所述滤网组件110内侧壁上的灰尘;或者,当滤网组件110的外侧部粘附灰尘时,则清洁组件12沿着滤网组件110的外侧部周向运动刮或刷掉附着在所述滤网组件110内侧壁上的灰尘,具体的,清洁组件12还包括与滤网组件110侧部接触的刮刀或刷子等可以将灰尘清理掉的结构,刮刀或刷子用于清理滤网组件110上不易被清洁组件12弹掉的灰尘。
可以理解的,当滤网组件110的内侧部粘附灰尘时,则清洁组件12沿着滤网组件110的内侧部周向运动刮或刷掉附着在所述滤网组件110内侧壁上的灰尘。
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2绕所述滤网组件110 360°旋转,使得清洁组件12在清理滤网组件110上附着的灰尘时可以无死角的清,使得滤网组件110被清理的更加干净,同时,本例并不限定清洁组件12围绕滤网组件110旋转的方向,即清洁组件12可以围绕滤网组件110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如图2、图18所示,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2包括清洁部130,清洁部130用于与滤网组件110直接接触,所述滤网组件110包括滤网120,所述清洁部130伸入所述滤网120的褶皱内,因为滤网120一般为柔性材质制造,滤网120在安装时考虑到流速很快的气流会穿过滤网120,所以将滤网120设置较为松弛,避免滤网120产生破裂,故滤网120安装后会产生褶皱,而褶皱处很容易藏匿灰尘,且不容易清理,将清洁部130伸入褶皱内时,可以很容易的清理褶皱处的灰尘,使得滤网120上附着的灰尘被清理的更加干净,提高了滤网120的过滤效率。
可以理解的,如19所示,当滤网120由硬质材料制造时,此时滤网120侧壁较硬,清洁部130清理灰尘时不易弹掉滤网120侧壁附着的灰尘,则清洁部130用于清理灰尘的一侧贴紧滤网120,使得清洁部130能够将滤网120侧壁粘附的灰尘清理掉。
其中,所述清洁部130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滤网120的高度,具体的,使得清洁部130的清理灰尘范围完全覆盖滤网120高度,当清洁部130旋转时能够尽可能无死角的清理掉滤网120上附着的灰尘。
如图18至22所示,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2还包括转动部131,所述转动部131与所述清洁部130连接,所述转动部131在受外力后转动并带动所述清洁部130做同步运动,具体的,通过转动部131带动清洁部130转动时,当转动部131由外力驱动,使得清洁部130的转动稳定,并且清洁部130可以与转动部131同步转动,即可通过控制外力进而控制清洁部130的转动速度,本例所述的外力包括但不限于手动拨动、电机或马达等可以提供带动转动部131转动动力的驱动设备。
其中,所述转动部131与所述清洁部130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清洁部130拆卸下来清理或更换,本例优选的转动部131与清洁部130之间连接方式采用卡扣插入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清洁部130与转动部131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或螺纹等其他方便拆装的方式连接。
如图22所示,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2还包括连接杆135,所述连接杆135与所述转动部131可拆卸连接,所述清洁部130和所述连接杆135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杆135与转动部131连接,本例不限于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和清理,同时,连接杆135与清洁部130可拆卸连接,因为清洁部130需要与灰尘接触,容易损耗,需要经常更换。
其中,所述转动部131与所述杯体160配合,具体的,所述通过杯体160转动带动所述转动部131转动时,使得通过杯体160转动可以带动转动部131转动,这种启动转动部131的方式智能、简便。
可以理解的,如图19所示,吸尘器还包括附件136,所述附件136与所述转动部131配合,所述附件136转动带动所述转动部131转动,本例中附件136为电机或马达等可以提供转动动力的装置,使得通过附件136带动转动部131的转动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的,所述滤网组件110包括滤网120和滤网支架137,滤网支架137用于支撑或安装滤网120,使滤网120能够被限定为一定形状,所述滤网支架137相对于所述滤网120转动,具体的,当滤网支架137与转动部131固定连接时,使得滤网支架137转动同步带动所述转动部131转动,也可以达到驱动转动部131转动的效果。
如图18和图19所示,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2设于所述滤网组件110内,具体的,因为灰尘会粘附着滤网120的外侧壁,将清洁组件12设在滤网组件110内部时,可以更好的拍打滤网120的褶皱使得灰尘在弹力作用下掉落,一方面达到清洁滤网组件110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滤网组件110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可以在杯体160内储存更多的灰尘,不用经常去清理杯体160,使用体验更好。
其中,所述杯体160相对于所述主体1转动设置,所述清洁组件12设于所述滤网组件110的外侧且与所述杯体160侧壁连接,具体的,当通过杯体160转动来控制清洁组件12转动时,且清洁组件12与杯体160侧壁连接可以更好的通过杯体160同步带动清洁组件12转动,使得清洁组件12的转动更加稳定可靠,操作更加便捷。
如图21所示,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2包括第一清洁部133和第二清洁部134,所述第一清洁部133位于所述滤网组件110内,所述第二清洁部134位于所述滤网组件110的外侧,具体的,第一清洁部133通过转动部131驱动,第二清洁部134设在杯体160的内侧且通过杯体160驱动,通过第一清洁部133与第二清洁部134的配合,能够更好的将滤网120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同时清洁干净,提高了滤网120的过滤效率。
可以理解的,第二清洁部134也可以通过转动部131驱动,使得第二清洁部134与第一清洁部133同步转动,例如,将第一清洁部133与第二清洁部134的顶端连接,使得第一清洁部133与第二清洁部134整体形成一个结构件,使得滤网120设在第一清洁部133与第二清洁部134之间,则可以通过转动部131带动第一清洁部133与第二清洁部134的整体结构同步转动进而对滤网120进行清洁。
实施例三:
如图23至24所示,其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后盖组件500,具体的,所述主体1包括后盖组件500,后盖组件500安装于主体1中,空气出口550设于后盖组件500中,所述后盖组件500内设有过滤件530,所述主体1内的气流经过所述过滤件530后从所述空气出口550排出,用于有效的二次过滤吸尘器吸入的脏空气,避免未过滤干净的空气由吸尘器排入空气中,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如图23所示,其中,所述过滤件530与所述后盖组件500可拆卸设置,具体的,由于过滤件530需要过滤脏空气,所以需要经常更换或清理,将过滤件530与后盖组件500可拆卸连接时,便于更换或清理过滤件530。
如图24所示,其中,所述后盖组件500包括出风罩510和尾盖520,所述过滤件530设于所述出风罩510和所述尾盖520之间,所述出风罩510和所述尾盖520可拆卸配合,具体的,出风罩510的内侧壁与尾盖520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用于限定出气流排出吸尘器的空气出口550,并且出风罩510的内壁与尾盖520的底部之间可以限定出一定空间用于安装过滤件530,其中出风罩510与尾盖520可拆卸配合,可拆卸配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和卡扣配合,本例中优选的可拆卸配合方式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使得尾盖520与出风罩510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且拆卸时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如图25所示,出风罩510与尾盖52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即出风罩510与尾盖520之间不可拆卸,只需在出风罩510的侧壁或者尾盖520上开设有用于取出或安装过滤件530的安装口570即可,也可以便于清洁或更换过滤件530,本例优选的出风罩510与尾盖520的安装方式采用可拆卸配合,不仅便于清理过滤件530,同时也便于清理出风罩510及尾盖520。
如图24和25所示,其中,所述出风罩510设有固定部560,所述过滤件530与所述固定部560过盈配合,具体的,避免过滤件530被气流吹动偏离安装位置,因为经过吸尘器过滤网120及尘盒的气流一般流速较大,当过滤件530不加固定时,容易导致过滤件530偏移安装位置,且气流会吹动过滤件530在出风罩510内部震动而产生噪音影响体验,所以在出风罩510中设置用于安装固定过滤件530的固定部560,将过滤件530与固定部560之间过盈配合时,使得过滤件530在固定部560中固定的更加牢固,本例并不限定固定部560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固定过滤件530即可,本例优选的固定部560为出风罩510上一体延伸的圆柱体,过滤件530套设于圆柱体的侧部,可以理解的,固定部560也可以为圆台形、长方体、伞状等立体结构中的一种,同样,固定部560可以与出风罩510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再安装。
如图24和25所示,其中,所述尾盖520和毗邻所述出风罩510的圆周限定所述空气出口550,具体的,使得空气出口550设在后盖组件500中,使用者在使用吸尘器时,由于使用习惯,吸尘器后盖一般会与使用者偏移,使得吸尘器的后盖不会正对着使用者,将空气出口550设置在后盖部位使得吸尘器排出的气流不会正对着使用者吹,使用体验较好,其中,本例中出风罩510的圆周不限于出风罩510内壁的圆周,同理,还可以为出风罩510外壁的圆周。
可以理解的,空气出口550可以开设在尾盖520中,例如,在尾盖520上开设不与出风罩510直接接触的开口162。
如图24和25所示,其中,所述空气出口550呈喇叭状,具体的,使得空气出口550的轴向截面形状为倒梯形,限定气流沿着空气出口550呈喇叭状扩散至空气中,喇叭状的空气出口550可以减缓气流的流速,使得从空气出口550排出的气流温和且平稳。
可以理解的,空气出口550的轴向截面的侧边可以为内凹弧形或外凸弧形,同样可以达到减缓气流流速的效果。
如图23和25所示,其中,所述出风罩510底部设有气流入口540,所述过滤件530覆盖所述气流入口540,具体的,出风罩510底部设有气流入口540可以将经过尘杯组件100的气流导入后盖组件500中进行过滤,而过滤件530覆盖气流入口540可以使得进入后盖组件500的气流全部经过过滤件530后再排出吸尘器,使得排入空气的气流被过滤的更加干净。
如图23和25所示,其中,所述尾盖520设有凹槽521,所述凹槽521呈月牙形,具体的,当需要拆卸尾盖520时,凹槽521用于插入硬币或与硬币尺寸相当的物体而旋开尾盖520,使得拆卸尾盖520更换过滤件530的操作更加便捷。
可以理解的,凹槽521的轴向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也可以为梯形、四边形等多边形,而凹槽521的径向截面形状可以为跑道圆形、也可以为矩形等多边形,本例并不限定凹槽521的具体形状,只要凹槽521中能够插入物体将尾盖520旋开即可,本例优选的凹槽521形状为月牙形。
如图23所示,其中,所述后盖组件500上设有挂绳孔511,挂绳孔511可以设置在尾盖520中,挂绳孔511也可以设置在出风罩510中,具体的,挂绳孔511中可以穿过挂绳,使吸尘器通过挂绳挂在挂架或墙壁等指定收纳位置,便于收纳。
其中,所述后盖组件500与所述主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拆卸结构不限于螺纹连接或卡扣插接,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将两个部件便捷拆卸和安装的连接方式,将后盖组件500与主机可拆卸连接,使得后盖组件500便于更换和清理。
如图1、2、23所示,其中,所述主体1设有滤网组件110,所述滤网组件110设在空气入口601与所述后盖组件500之间,所述主体1内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滤网组件110和过滤件530后从所述空气出口550排出,通过滤网组件110和过滤件530的双重过滤,可以更加干净的将主体1吸入的脏空气过滤干净后排入空气,避免空气被二次污染。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吸尘器包括控制马达组件200转速的开关,具体的,开关设在主体1中,所述开关包括操作部300,所述操作部300呈环形。
如图1所示,环形操作部300绕主体1周向一圈,使得环形操作部300通过转动操作部300来实现控制马达组件200的转速,且此结构充分利用主体1的形状,使得操作部300的操作简单方便,且美观大方。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开关靠近所述空气出口550,具体的,因为靠近空气出口550的位置设置有马达组件200,将开关设在靠近空气出口550处能够缩短走线,更好的控制马达组件200调速。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主体1呈柱状,所述操作部300的外表面与所述主体1的外表面平齐,即操作部300的径向截面直径与主体1的径向截面直径相同,具体的,将主体1设置为柱状时,便于使用者握持,而且柱状便于收纳,将操作部300与主体1的外表面平齐时,使得吸尘器外观整体性强,美观大方。方便手握和单手/单指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电池组件400,所述电池组件400设于所述主体1内部,所述开关位于所述电池组件400与所述马达组件200之间,具体的,开关用于控制马达组件200,而电池组件400用于为马达组件200提供动力,所以将开关设置于马达组件200和电池组件400之间能够更好的通过开关控制马达组件200的同时,电池组件400为开关及马达组件200提供电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电池组件400靠近所述空气出口550,所述马达组件200靠近所述空气入口601,具体的,马达组件200用于提供吸尘器的吸力,所以将马达组件200设置在靠近空气入口601处,使得吸力损耗较小。
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操作部300上设有凸筋310,所述凸筋310沿所述操作部300的轴线方向延伸,具体的,凸筋310一方面起到指示作用,指示旋转位置或转速等项目,另外一方面使得操作部300在旋转过程中更好的旋转,避免使用者在旋转操作部300时发生打滑,凸筋310可以为直线结构,凸筋310也可以为曲线结构,本例并不限定凸筋310的结构,只要能够起到指示及防打滑作用即可。
其中,所述开关为无极开关,无极开关使得使用者对吸尘器的吸力调节更加准确,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不同场景使用时需要不同吸力的调节。
如图26和图27所示,其中,所述无极开关还包括电位器320及电位器基板330,所述电位器320与所述电位器基板330电连接,其中电位器基板330通过导线与电池及控制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位器320相对于所述电位器基板330可转动,所述操作部300与所述电位器320连接,具体的,所述操作部300转动时带动所述电位器320相对于所述电位器基板330转动,使得通过转动操作部300而启动电位器320,继续旋转操作部300时,将带动电位器320的阻值不断变化,然后将阻值变化信号传递给马达组件200的主控板410,进而控制马达组件200的转速变化实现马达的无极调速。
可以理解的,电位器320包括电位器转轴321,电位器320与电位器基板330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为螺钉、卡扣或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本例优选的固定方式为焊接,焊接可以很牢固的将电位器320固定在电位器基板330上,电位器转轴321与操作部300连接,通过操作部300转动进而控制电位器转轴321转动,使得电位器320的阻值发生变化,进而带动马达组件200的转速变化实现对马达的无极调速。
可以理解的,电位器320的转轴固定不动,电位器320转动,通过操作部300带动电位器320转动,进而使得电位器320阻值发生变化,进而控制马达组件200的转速变化实现对马达的无极调速。
本例并不限定电位器320转动方向与电位器320阻值变化的关系,即电位器320可以顺时针旋转时对应阻值增大,也可以逆时针旋转时对应阻值增大。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主体1内还设有主控板410,所述主控板410与所述马达组件200电连接,所述开关与所述主控板410电连接,所述操作部300转动时控制电位器320的阻值变化,所述电位器320的阻值信号传输给主控板410,所述主控板410根据所述阻值信号控制所述马达组件200的转速。
如图27所示,其中,所述操作部300的中部设有安装部340,所述电位器320与所述安装部340固定连接,具体的,安装部340用于固定电位器320,避免电位器320在被操作部300带动旋转时安装位置发生偏移而影响无极调速操作。
无极调速原理:使用者转动操作部300,启动电位器320,继续按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操作部300时,电位器320的阻值逐渐增大,传递给马达组件200的主控板410的PWM信号不断增强,马达转速不断增加,直到最大转速,当按照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操作部300时,马达组件200的转速逐渐降低直至关闭,以此实现对马达的无极调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杯座组件;
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与所述杯座组件连接以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口;
杯盖,所述杯盖装配在所述主体和/或杯体上,且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口;
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
所述杯体通过旋转开启杯盖至少需旋转角度α,其中,α≥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杯体侧壁的顶出机构,所述杯盖上设有与所述顶出机构配合的联动部,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使所述顶出机构与联动部配合以开启所述杯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侧壁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机构的腔室,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可在腔室内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顶杆,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使所述顶杆沿竖直方向移动与所述联动部配合以开启所述杯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顶杆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杯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杯体和所述顶杆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所述联动部配合使所述杯盖盖在所述杯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通过转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杯盖盖合在所述杯体上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杯盖被开启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杯盖施加弹性力将杯盖弹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所述杯座组件包括与所述顶杆配合的台阶面,所述杯体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使顶杆与所述台阶面配合实现顶杆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包括第一斜面,沿杯体旋转开启杯盖的方向,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逐渐变大,所述顶杆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所呈的角度不大于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直径为D,所述第二斜面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为L,L≥(π/36)D。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座组件还包括尘杯联结环和尘杯固定座,所杯体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尘杯联结环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所述杯体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尘杯联结环同步转动以使所述尘杯联结环与所述尘杯固定座脱离;
或者,所述杯体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杯座组件旋转以开启所述杯盖;所述杯体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与所述杯座组件脱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63974.1U CN212213635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一种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63974.1U CN212213635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一种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13635U true CN212213635U (zh) | 2020-12-25 |
Family
ID=73906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63974.1U Active CN212213635U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一种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136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7522A (zh) * | 2021-03-18 | 2021-07-02 |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吸尘器 |
WO2022194274A1 (zh) * | 2021-03-18 | 2022-09-22 |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吸尘器及清洁机构 |
-
2020
- 2020-04-15 CN CN202020563974.1U patent/CN2122136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7522A (zh) * | 2021-03-18 | 2021-07-02 |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吸尘器 |
WO2022194274A1 (zh) * | 2021-03-18 | 2022-09-22 |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吸尘器及清洁机构 |
CN113057522B (zh) * | 2021-03-18 | 2023-03-10 |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吸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03970B2 (en) | Vacuum cleaner | |
AU2007200171B2 (en) | Vacuum cleaner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s | |
KR100518804B1 (ko) | 사이클론집진장치의 필터청소기구 | |
JP3964854B2 (ja) | 真空掃除機の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用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 |
JP3860157B2 (ja) | 真空掃除機の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用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 |
CN212213635U (zh) | 一种吸尘器 | |
KR20020047703A (ko) | 진공청소기의 필터 착탈확인 구조 | |
CN212788395U (zh) | 一种清洁方便的吸尘器 | |
CN212788399U (zh) | 一种尘杯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2213645U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212213648U (zh) | 一种可调速吸尘器 | |
KR100479377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집진장치용 필터조립체 | |
CN113598650A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110934533B (zh) | 手持式清洁设备 | |
KR100437367B1 (ko) |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를 갖는 업라이트형 진공청소기 | |
KR20050066907A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통 착탈장치 | |
CN110934532A (zh) | 手持式清洁设备 | |
JP5406655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10934536B (zh) | 手持式清洁设备 | |
KR100582054B1 (ko) | 진공청소기용 먼지필터의 착탈확인 구조 | |
KR101143783B1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 |
KR20030052212A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착탈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8 Address after: 310018 1-2006 to 1-2010, No. 501, No. 2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ESHO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HANGZHOU Address before: Room 304, building 5, poly world center,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gic story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