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0010U - 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10010U CN212210010U CN202020214084.XU CN202020214084U CN212210010U CN 212210010 U CN212210010 U CN 212210010U CN 202020214084 U CN202020214084 U CN 202020214084U CN 212210010 U CN212210010 U CN 2122100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ning protection
- component
- power distribution
- electric energy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电装置,包括电能输入部件、防雷部件、电能输出部件和基座;所述电能输入部件、所述防雷部件和所述电能输出部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电能输入部件、所述防雷部件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之间电连接;所述防雷部件设置于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的操作面板相对的一侧。防雷部件不会占用配电系统的面板空间,可以为输出断路器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以确保配电路数。同时,由于防雷部件无需装配于配电系统的面板上,因此,防雷部件可以不受配电系统的面板的高度尺寸限制,可以灵活的调整高度尺寸,相应的,可以灵活调节配电装置的整体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电能输出设备与电能输入设备之间通过线缆连接,随着电能输出设备与电能输入设备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线缆在户外遭受雷击的风险也逐渐升高,雷击电流会沿着线缆进入到电能输入设备的配电系统内部,从而令配电系统内部的部件被雷击损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通常在电能输入设备的配电系统的输入及输出侧增设防雷器以泄放较大的雷击电流。
防雷器为易损件,为了方便对防雷器的维护和更换,通常如图1所示,将防雷器01直接排布在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上,防雷器01、输入断路器03以及输出断路器04等部件并列设置于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上,这样,在电源系统整体宽度不变,且输入断路器 03和防雷器01中单体部件的尺寸变化较小的前提下,输出断路器04的使用空间有限,那么输出断路器04对应的配电路数将受到较大的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防雷器 01和输入断路器03设置于电源系统所在机柜的侧壁上,以此来增加输出断路器04的使用空间,但是,对于空间尺寸较小的机柜,这种设置方式将不利于防雷器01的维护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以提高输出断路器的使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装置,包括电能输入部件、防雷部件、电能输出部件和基座;所述电能输入部件、所述防雷部件和所述电能输出部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电能输入部件、所述防雷部件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之间电连接;所述防雷部件设置于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的操作面板相对的一侧。
配电装置装配至配电系统之后,电能输入部件朝向配电系统的面板一侧,由于防雷部件设置于与电能输入部件的操作界面相对的一侧,因此,防雷部件不会占用电能输入部件的操作界面所在平面上的空间,可以为配电装置所在的配电系统中设置于该平面上的其它接电部件,例如输出断路器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以确保配电路数。同时,由于防雷部件无需装配于配电系统的面板上,因此,防雷部件可以不受配电系统的面板的高度尺寸限制,可以灵活的调整高度尺寸,此时,电能输入部件、防雷部件以及电能输出部件的高度尺寸均可灵活调整,因此,配电装置的整体高度可以调整至需要的尺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输入部件、所述防雷部件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之间通过连接件电连接,以便于通过更换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件,提高配电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对于上述公开的配电装置,所述防雷部件可以焊接于所述基座上,以便提高防雷部件的使用稳定性;或者,所述防雷部件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以便防雷部件可以灵活拆装,便于防雷部件的更换;或者,所述防雷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基座上与所述第一插接件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防雷部件与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配合连接,这样,防雷部件不仅能够灵活拆装,而且通过插接件的配合进行拆装,可以有效降低拆装难度,更加适用于操作空间有限,操作限制较多的更换环境。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防雷部件包括防雷组件和印刷电路板;所述防雷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能输入部件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这样防雷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多种分布形式装设于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印刷电路板实现防雷组件中各单体之间的电连接,以提高防雷组件的设计灵活性。
基于上述提供的防雷部件,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雷组件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雷组件上设有第三插接件,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与所述第三插接件对应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接件,所述防雷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四插接件的配合连接。这样,防雷组件可以灵活拆装,以便对防雷组件中各单体的更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输出部件为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远离所述电能输入部件的端部区域。这样可以简化电能输出部件与防雷部件之间的连接,同时,由于电能输出部件与所述防雷部件共用印刷电路板,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电能输出部件的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输入部件为断路器、熔断器或者连线端子,方便电能输入部件的类型的灵活选择。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能输入部件的接线口均设置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的操作面板上,便于对电能输入部件的拆装操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两侧均设有侧板,使得所述配电装置通过所述侧板与所述配电系统滑动连接,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提高配电装置在配电系统中的拆装灵活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系统,包括电能输入连接件、输出断路器、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配电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空位;所述安装空位与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所述电能输入连接件;所述输出断路器装配于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的外侧;所述配电装置滑动装配于所述安装空位内;所述配电装置中电能输入部件的操作面板朝向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一侧。
配电装置中只有电能输入部件与输出断路器位于配电系统的面板上,因此,可以为输出断路器预留更多的使用空间,同时,虽然配电装置中的其余部件均装配于配电系统的内部,但是,可以通过将配电装置从配电系统的安装空位中灵活抽出,以更换配电装置或者配电装置中的部分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装配过程中的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装配完成状态的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的内部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的分布及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插接件和第四插接件的分布及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01-防雷器,02-配电系统的面板,03-输入断路器,04-输出断路器,05-配电装置,1-电能输入部件,101-操作面板,2-防雷部件,21-防雷组件,211-第三插接件, 22-印刷电路板,221-第四插接件,3-电能输出部件,4-基座,41-侧板,5-连接件,6- 第一插接件,7-第二插接件,8-安装空位,9-电能输入连接件,10-输出断路器,11-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配电装置包括电能输入部件1、防雷部件2、电能输出部件3和基座4。
具体地,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所述防雷部件2和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座4上,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所述防雷部件2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之间电连接;所述防雷部件2设置于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相对的一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装配过程中的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 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装配完成状态的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图3和图4可见,配电系统包括配电装置05、电能输入连接件9、输出断路器10和外壳11。具体地,所述外壳11上设有安装空位8;所述安装空位8与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02相对的一侧设有所述电能输入连接件9;所述输出断路器10装配于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02 的外侧;所述配电装置滑动装配于与所述安装空位8内;所述配电装置05中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朝向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一侧。
由图3可知,配电装置05可以沿箭头指示的方向通过滑动操作装配于安装空位8内,并将电能输入部件1与电能输出设备连接,同时令电能输出部件3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电连接。在配电装置05与配电系统完成装配之后,由电能输出设备将电能经由线缆等传输部件传输至配电装置05,在配电装置05的内部,电能依次经过电能输入部件1、防雷部件2和电能输出部件3之后通过电能输入连接件9传输至配电系统的内部,通过配电系统内部的电能处理部件,例如整流器等,将电能转化为适用于用电设备的电流类型,并通过输出断路器10将处理后的电能传输至用电设备。
通过现有技术能够更明确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通常防雷器01是以导轨形式装配于电源系统的面板02上,如果配电系统的面板02的高度尺寸为3U(1U-44.45mm),则防雷器01为了适应电源系统的面板02的高度尺寸,防雷器01的高度也至少需要3U(1U=44.45mm),从而令防雷器01占用电源系统的高度空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中防雷部件2相当于图1中的防雷器01,防雷部件2无需装配于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上,因此,防雷部件2的高度尺寸可以不受配电系统的面板02的高度尺寸的限制,防雷部件2的高度尺寸可以灵活调节,同时,由于电能输入部件1和电能输出部件3的高度尺寸也可以灵活调节,因此,配电装置05整体的高度尺寸也可以灵活调节,以适应配电系统的实际需求。例如,可以缩减防雷部件2的高度尺寸,同时,配合调节电能输入部件1和电能输出部件3的高度尺寸,以使配电装置05整体的高度缩减至1U以内,令配电装置05在高度方向上至少可以节省 2U的空间。
同时,通过对比图1与图4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配电装置05在装配完成之后,只有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位于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上,也就是说,配电装置05 在配电系统的面板02空间上仅占用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所对应的空间,与图 1相比,可以缩减防雷部件2在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上所占用的空间,因此,可以为输出断路器10预留更多的使用空间,从而增多输出断路器10对应的配电路数。
尽管本申请所提供的配电装置不能够直接在配电系统的面板上对防雷部件2和电能输出部件3进行维护和更换,这并不影响对防雷部件2和电能输出部件3的维护和更换。本申请通过基座4将电能输入部件1、防雷部件2以及电能输出部件3集成为一个整体,可以直接将配电装置从配电系统的安装空位8中抽离,进而对配电装置中的部件,甚至对配电装置整体进行维修和更换。
其中,为了提高配电装置与配电系统之间的装配准确性,可以在安装空位8的底部或者侧壁上装设限位装置(未在附图中体现),以确保配电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的平稳性,以及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的对准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装置的内部组件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所述防雷部件2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之间通过连接件5电连接。在本实现方式中,电能输入部件1、防雷部件2、电能输出部件3均为独立部件,其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件5为消耗品,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更换,以提高连接件5的更换灵活性,进而保证配电装置的稳定使用。其中,可以根据实际供电需求,选择适合的导电材料作为连接件5,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某些导电材料,例如导电金属直接外露造成漏电危险,可以在这些导电材料的外部包裹绝缘材料作为连接件5,例如将线缆作为连接件5。
由于防雷部件2为易损件,因此,相较于电能输入部件1和电能输出部件3来说,防雷部件2的维修和更换的频率更高。
基于如上所述的配电装置,所述防雷部件2可以焊接于所述基座4上,这种装配方式可以提高防雷部件2在配电装置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配电装置的正常使用。
同时,为了提高防雷部件2的拆装灵活性,可以将所述防雷部件2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基座4上,通过拆装螺钉即可拆装防雷部件2;或者,如图6所示,在所述防雷部件2上设有第一插接件6,所述基座4上与所述第一插接件6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件7,所述防雷部件2与所述基座4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6与所述第二插接件7的配合连接。第一插接件6与第二插接件7之间的插接配合可以简化防雷部件2的拆装操作,进而提高防雷部件2的拆装灵活性,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防雷部件2还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与基座4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电能输入部件1与电能输出部件3也可以采用焊接、螺钉连接、插接、胶粘等方式与基座4连接,这样可以灵活更换配电装置中的任意部件,而无需整体更换配电装置。
通常,防雷部件2会包含多个单体,如图2所示,这些单体组成了防雷组件21,防雷组件21中的各个单体可以通过连接件等进行电连接,但是,电连接关系复杂、连接件占容较多、连接操作限制性强等问题均会影响防雷组件21的制作可实现性、效率以及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防雷组件21和印刷电路板22组成防雷部件2。具体地,所述防雷组件21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电连接;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电连接。防雷组件21中的各个单体通过印刷电路板22实现彼此的电连接关系。通过印刷电路板22上的电流通路实现各个单体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连接件电连接各个单体时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可以省略防雷组件21与连接件之间复杂的连接操作。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雷组件21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2上。即防雷组件21中的各个单体焊接于印刷电路板22的指定连接点上,实现各个单体之间的电连接。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所述防雷组件21上设有第三插接件211,所述印刷电路板22上与所述第三插接件21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接件221,所述防雷组件21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通过所述第三插接件211与所述第四插接件221的配合连接。在印刷电路板22上的指定连接点焊接第四插接件221,此时,印刷电路板22上传输的电流可以通过第四插接件221向外传输。防雷组件21上设置的第三插接件211与第四插接件221插接后形成电流通路,以使印刷电路板22上传输的电流可以传输至防雷组件21,同时,根据印刷电路板22上的设计的电流通路模式,可以实现防雷组件21内各个单体直接的电连接。当防雷组件21内某个单体需要更换时可以直接将该单体拔下,并更换新的单体以保证防雷部件2的正常工作。可见,本实现方式所提供的防雷部件2可以灵活拆装。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基于上述带有印刷电路板22的防雷部件2,如图2所示,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为印刷电路板22上远离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端部区域。这样,电能输出部件3可以与防雷部件2共同一印刷电路板22,从而可以省略防雷部件2与电能输出部件3之间的连接件,减少这些连接件的占容,同时,省略防雷部件2与电能输出部件3之间的连接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而且,相对于独立的器件,电能输出部件 3如果与防雷部件2共用同一印刷电路板22,可以降低电能输出部件3的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如果电能输出部件3为印刷电路板,则电能输出部件3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的装配方式为插接方式,即电能输出部件3插入电能输入连接件9之后,可以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形成电流通路,具体地,电能输出部件3的形状和尺寸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的插口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并在电能输出部件3上镀覆金、银、锡等导电涂层,该导电涂层可以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形成电流通路。电能输出部件3与电能输入连接件9 的这种插接方式,可以简化配电装置05与配电系统之间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和准确率。
基于如上所述的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可以为断路器、熔断器或者连线端子。具体地,电能输入部件1的器件类型,以及器件配置根据供电制式灵活调整。以电能输入部件1为断路器为例,如果输入的电能为三相四线式,则该断路器采用3P+N(N为直通极,P为相)或者4P的形式;如果输入的电能为单相,且为双火、高压直流电式,则该断路器采用2P的形式。这样,可以使配电装置适用于多种供电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接线口均设置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上。这样,可以直接在配电系统的面板02上对电能输入部件1的连线进行管理和操作,为作业人员提供便利。
同样的,基于如上所述的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所述防雷部件2为压敏型雷击保护器件、石墨间隙型雷击保护器件、气体放电管型雷击保护器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对防雷效果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防雷部件2,以使配电装置05适用于多种防雷环境。
基于上述提供的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由于配电装置滑动装配于安装空位8内,可以在基座4的两侧设置侧板41,通过侧板与安装空位8的侧壁的配合,实现滑动操作。可选地,侧板41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直板或者具有一定弯曲度的弯板。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电装置的外部宽度尺寸略大于安装空位8的内部宽度尺寸,配电装置可以通过与安装空位8涨接的方式装配于安装空位8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安装空位8的侧壁上设有限位装置,通过侧板41与所述限位装置的配合,将配电装置装配于安装空位8 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安装空位8的侧壁上设有与侧板41形状、尺寸相适应的滑动装置,通过侧板41在该滑动装置内滑动,将配电装置装配于安装空位8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能输入部件(1)、防雷部件(2)、电能输出部件(3)和基座(4);
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所述防雷部件(2)和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座(4)上,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所述防雷部件(2)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之间电连接;
所述防雷部件(2)设置于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所述防雷部件(2)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之间通过连接件(5)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部件(2)焊接于所述基座(4)上;
或者,所述防雷部件(2)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基座(4)上;
或者,所述防雷部件(2)上设有第一插接件(6),所述基座(4)上与所述第一插接件(6)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件(7),所述防雷部件(2)与所述基座(4)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6)与所述第二插接件(7)的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部件(2)包括防雷组件(21)和印刷电路板(22);
所述防雷组件(21)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电连接;
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组件(21)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22)上;
或者,所述防雷组件(21)上设有第三插接件(211),所述印刷电路板(22)上与所述第三插接件(21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四插接件(221),所述防雷组件(21)与所述印刷电路板(22)通过所述第三插接件(211)与所述第四插接件(221)的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输出部件(3)为所述印刷电路板(22)上远离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端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为断路器、熔断器或者连线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接线口均设置于所述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的两侧均设有侧板(41),使得所述配电装置通过所述侧板(41)与配电系统滑动连接。
10.一种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能输入连接件(9)、输出断路器(10)、外壳(11)、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05);
所述外壳(11)上设有安装空位(8);
所述安装空位(8)与配电系统的面板(02)相对的一侧设有所述电能输入连接件(9);
所述输出断路器(10)装配于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02)的外侧;
所述配电装置(05)滑动装配于所述安装空位(8)内;
所述配电装置中电能输入部件(1)的操作面板(101)朝向所述配电系统的面板(02) 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14084.XU CN212210010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14084.XU CN212210010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10010U true CN212210010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19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14084.XU Active CN212210010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10010U (zh) |
-
2020
- 2020-02-26 CN CN202020214084.XU patent/CN2122100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92201U (zh) | 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 |
US20100253155A1 (en) |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in power supply | |
CN212210010U (zh) | 一种配电装置及配电系统 | |
CN204992275U (zh) | 数据中心用直入式供配电系统 | |
CN117239495A (zh) | 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的配电系统 | |
CN108512964B (zh) |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电路板装置 | |
CN207896050U (zh) | 一种断路器附件的连接结构 | |
CN217281128U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210957005U (zh) | 天线及馈电校准网络装置 | |
CN210779105U (zh) | 一种小型设备用分离式检修插座箱 | |
CN111740276A (zh) | 夹板式耐插拔连接器 | |
CN201490479U (zh) | 小型电源装置 | |
US20200203089A1 (en) | Switch Assembly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 |
CN217545850U (zh) | 功率模块和固态变压器 | |
CN220065591U (zh) | 一种高效安装的智能断路器 | |
CN215818836U (zh) | 一种电极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214014625U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 | |
CN219203701U (zh) | 电源连接座、led箱体以及led显示装置 | |
CN216529356U (zh) | 一种ret模组结构 | |
CN110488061B (zh) | 一种端钮盒及电表 | |
CN213816483U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 | |
US11917772B2 (en) | Power supply with separable communication module | |
CN213936810U (zh) | 电源插座转换装置及通用冗余电源 | |
CN221929271U (zh) | 一种数据中心用母线槽系统 | |
CN216218298U (zh) | 电路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1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antia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