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4799U -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4799U
CN212204799U CN202020764763.4U CN202020764763U CN212204799U CN 212204799 U CN212204799 U CN 212204799U CN 202020764763 U CN202020764763 U CN 202020764763U CN 212204799 U CN212204799 U CN 212204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ide plate
sliding groove
shell
guide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47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俊刚
张亚国
刘亚平
张洪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7647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4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4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4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均与壳体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在未与壳体本体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的开口滑动,以配合打开或关闭壳体本体的开口。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在未与壳体本体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的开口滑动,可实现壳体本体开口的打开与关闭,那么当壳体结构应用于电控盒上时,既可以保证其内部电控器的密封,也可以对其内部的电控器进行维修或散热等作业。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空调已经成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生活电器。其中,电控盒作为空调室外机的重要部件,通常用以电路控制和调节。
现有的电控盒一般设置成封闭结构,以防止外界灰尘或雨水的进入,可保证空调的正常使用。
然而,该类结构的电控盒不便于拆卸,不利于电控盒内的电控器的维修、散热等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电控盒不便于拆卸而不利于电控盒内的电控器的维修、散热等作业问题,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一种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均与所述壳体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
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在未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的状态下,可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滑动,以配合打开或关闭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上设置第一滑槽,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其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分布;
所述第一盖体能够同时沿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均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延伸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板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内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导向筋条、第二导向筋条,所述第一导向筋条与所述第二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内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三导向筋条、第四导向筋条,所述第三导向筋条与所述第四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二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四滑槽,其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分布;
所述第二盖体能够同时沿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滑槽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均位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延伸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槽开设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的内壁上;
所述第四滑槽开设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内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五导向筋条、第六导向筋条,所述第五导向筋条与所述第六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三滑槽;
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内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七导向筋条、第八导向筋条,所述第七导向筋条与所述第八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四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均采用铰链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
一种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包括:电控器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所述电控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壳体本体内。
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控盒。
上述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在未与壳体本体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的开口滑动,可实现壳体本体开口的打开与关闭,那么当壳体结构应用于电控盒上时,既可以保证其内部电控器的密封,也可以对其内部的电控器进行维修或散热等作业。总之,该壳体结构不仅便于电控盒的打开,便于电控盒内部的电控器的维修或散热等作业,而且丰富了壳体结构的开合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侧视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盖体与壳体本体之间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盖体与壳体本体之间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壳体结构;
110-壳体本体;
111-第一侧板;
112-第二侧板;
113-第一导向筋条;
114-第二导向筋条;
115-第三导向筋条;
116-第四导向筋条;
117-第五导向筋条;
118-第六导向筋条;
119-第一导向轮;
120-第一盖体;
121-第一滑轨;
122-第二滑轨;
120a-第一滑槽;
120b-第二滑槽;
130-第二盖体;
130a-第三滑槽;
130b-第四滑槽;
140-铰链;
200-电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结构100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壳体结构100,包括:壳体本体110,以及均与壳体本体110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在未与壳体本体110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滑动,以配合打开或关闭壳体本体110的开口。其中,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控盒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壳体结构100可应用于电器设备中,举例来说,可以作为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的外壳。
当需要打开电控盒以对其内部的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等作业时,可先将第一盖体120或/和第二盖体130从壳体本体110上拆除,然后再将第一盖体120或/和第二盖体130沿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滑动,直至打开壳体本体110的开口。当需要关闭电控盒的开口以对电控器200进行密封防护时,先将第一盖体120或/和第二盖体130沿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滑动,直至关闭壳体本体110的开口。
如上所述的壳体结构100,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在未与壳体本体110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滑动,可实现壳体本体110开口的打开与关闭,那么当壳体结构100应用于电控盒上时,既可以保证其内部电控器200的密封,也可以对其内部的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等作业。
总上所述,上述所述的壳体结构100不仅便于电控盒的打开,便于电控盒内部的电控器200的维修或散热等作业,而且也丰富了壳体结构100的开合方式。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本体110为中空的立方体结构,包括:顶板,底板,以及首尾顺次连接并连接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第一侧板111、第三侧板、第二侧板112和第四侧板。其中,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的滑动方向与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的延伸方向相同。
关于第一盖体120在壳体本体110的开口处可滑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给出两种示例:
结合图3至图5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0与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4示出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图3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设置第一滑槽120a,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20b,其中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相对分布;第一盖体120能够同时沿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滑动。
该种第一盖体120的滑动方式,可简化壳体本体110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均位于第二盖体130的上方或下方;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的延伸长度均大于第一盖体120的延伸长度。
那么,如图2所示,当需要对电控盒的目标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而要打开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时,先朝着第二盖体130的方向推动第一盖体120,便可打开壳体本体110的部分开口,进而可对位于该部分开口下的目标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这样无需拆卸、推动第二盖体130,可节省目标电控器200在进行维修或散热前的操作时间。
可选地,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均位于第二盖体130的上方。另外,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的延伸长度与壳体主体的延伸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滑槽120a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板111的内壁上;第二滑槽120b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的内壁上。如此,第一盖体120可设置成板状结构,便可实现沿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的滑动,可简化第一盖体120的结构。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的宽度(即图4至图5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盖体120的厚度。如此,即使在剧烈振动状态时比如运输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第一盖体120自行运动而导致电空盒无法密封的问题出现。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并排设置有第一导向筋条113、第二导向筋条114,第一导向筋条113与第二导向筋条114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第一滑槽120a;如图5所示,壳体的第二侧板112并排设置有第三导向筋条115、第四导向筋条116,第三导向筋条115与第四导向筋条116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二滑槽120b。
如此,便于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的加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筋条113、第二导向筋条114、第三导向筋条115、第四导向筋条116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盖体120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导向筋条113、第二导向筋条114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第三导向筋条115、第四导向筋条116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上。
当然了,结合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0与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0a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板111的外壁上;第二滑槽120b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的外壁上。如此,便于第一滑槽120a、第二滑槽120b的设置。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盖体120设置成开口面向壳体本体110分布的壳状结构,例如倒U形结构,且第一盖体120的开口处设置有相对分布的第一滑轨121、第二滑轨122,第一滑轨121可沿第一滑槽120a滑动,第二滑轨122可沿第二滑槽120b滑动,第一滑轨121、第二滑轨122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盖体120的滑动方向相同。其中,第一滑轨121、第二滑轨122可与第一盖体120一体化成型。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0a的宽度(即图6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滑轨121的厚度(即图6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第二滑槽120b的宽度(即图6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滑轨122的厚度(即图6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如此,即使在剧烈振动状态时比如运输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第一盖体120自行运动而导致电空盒无法密封的问题出现。
可选地,第一滑槽120a可直接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的外壁上,或者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在第一侧板111的外壁上设置两个导向筋条,该两个导向筋条之间的缝隙可构成该第一滑槽120a。
同样地,第二滑槽120b可直接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的外壁上,或者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在第二侧板112的外壁上设置两个导向筋条,该两个导向筋条之间的缝隙可构成该第二滑槽120b。
结合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0与壳体本体110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设置有并列分布的两组第一导向轮119,其中每组第一导向轮119包括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一导向轮119;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上设置有并列分布的两组第二导向轮,其中每组第二导向轮包括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二导向轮;第一盖体120可同时在两组第一导向轮119之间以及两组第二导向轮之间滑动。如此,可更省力地推动第一盖体120。
可选地,第一导向轮119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111的内壁或外壁上。
其中,在第一导向轮119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的内壁情况下,第一盖体120可设置成板状结构;在第一导向轮119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的外壁情况下,第一盖体120设置成开口面向壳体本体110分布的壳状结构,例如倒U形结构,且第一盖体120的开口处设置有相对分布的第一滑轨121、第二滑轨122,第一滑轨121可在两组第一导向轮119之间滑动,第二滑轨122可在两组第二导向轮之间滑动,第一滑轨121、第二滑轨122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盖体120的滑动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滑轨121、第二滑轨122可与第一盖体120一体化成型。另外,两组第一导向轮119之间的距离(即图7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一滑轨121的厚度(即图7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两组第二导向轮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滑轨122的厚度。如此,即使在剧烈振动状态时比如运输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第一盖体120自行运动而导致电空盒无法密封的问题出现。
关于第二盖体130在壳体本体110的开口处可滑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给出两种示例:
如图3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设置有第三滑槽130a,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上设置有第四滑槽130b,其中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相对分布;第一盖体120能够同时沿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滑动。
该种第二盖体130的滑动方式,可简化壳体本体110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均位于第二盖体130的上方或下方;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的延伸长度均大于第二盖体130的延伸长度。
如图2所示,当需要对电控盒的目标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而要打开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时,先朝着第一盖体120的方向推动第一盖体120,便可打开壳体本体110的部分开口,进而可对位于该部分开口下的目标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这样无需拆卸、推动第一盖体120,可节省目标电控器200在进行维修或散热前的操作时间。
可选地,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均位于第二盖体130的下方。另外,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的延伸长度与壳体主体的延伸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三滑槽130a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板111的内壁上;第四滑槽130b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的内壁上。如此,第二盖体130可设置成板状结构,便可实现沿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的滑动,可简化第二盖体130的结构。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的宽度(即图4至图5所示出的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盖体130的厚度。如此,即使在剧烈振动状态时比如运输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第二盖体130自行运动而导致电空盒无法密封的问题出现。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并排设置有第五导向筋条117、第六导向筋条118,第五导向筋条117与第六导向筋条118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第三滑槽130a;如图5所示,壳体的第二侧板112并排设置有第七导向筋条、第八导向筋条,第七导向筋条与第八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四滑槽130b。如此,便于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的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导向筋条117、第六导向筋条118、第七导向筋条、第八导向筋条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盖体120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五导向筋条117、第六导向筋条118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第七导向筋条、第八导向筋条可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上。另外,第六导向筋条118可与第二导向筋条114共用同一个导向筋条;第八导向筋条可与第四导向筋条116共用同一个导向筋条(参见图4及图5)。
当然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30a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板111的外壁上;第四滑槽130b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的外壁上。如此,便于第三滑槽130a、第四滑槽130b的设置。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30设置成开口面向壳体本体110分布的壳状结构,例如倒U形结构,且第二盖体130的开口处设置有相对分布的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第三滑轨可沿第三滑槽130a滑动,第四滑轨可沿第四滑槽130b滑动,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盖体120的滑动方向相同。其中,第三滑轨、第四滑轨可与第一盖体120一体化成型。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30a的宽度等于第三滑轨的厚度,第四滑槽130b的宽度等于第四滑轨的厚度。如此,即使在剧烈振动状态时比如运输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第二盖体130自行运动而导致电空盒无法密封的问题出现。
可选地,第三滑槽130a可直接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的外壁上,或者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在第一侧板111的外壁上设置两个导向筋条,该两个导向筋条之间的缝隙可构成该第三滑槽130a。
同样地,第四滑槽130b可直接开设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的外壁上,或者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在第二侧板112的外壁上设置两个导向筋条,该两个导向筋条之间的缝隙可构成该第四滑槽130b。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10的第一侧板111上设置有并列分布的两组第三导向轮,其中每组第三导向轮包括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三导向轮;壳体本体110的第二侧板112上设置有并列分布的两组第四导向轮,其中每组第四导向轮包括并排分布的多个第四导向轮;第二盖体130可同时在两组第三导向轮之间以及两组第四导向轮之间滑动。如此,可更省力地推动第一盖体120。
可选地,第三导向轮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111的内壁或外壁上。其中,在第三导向轮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的内壁情况下,第二盖体130可设置成板状结构;在第三导向轮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的外壁情况下,第二盖体130设置成开口面向壳体本体110分布的壳状结构,例如倒U形结构,且第二盖体130的开口处设置有相对分布的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第三滑轨可在两组第三导向轮之间滑动,第四滑轨可在两组第四导向轮之间滑动,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盖体130的滑动方向相同。
其中,第三滑轨、第四滑轨可与第一盖体120一体化成型。另外,两组第三导向轮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滑轨的厚度,两组第四导向轮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滑轨的厚度。如此,即使在剧烈振动状态时比如运输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第二盖体130自行运动而导致电空盒无法密封的问题出现。
结合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均采用铰链140固定在壳体本体110上。
可选地,铰链140可采用螺钉与对应的盖体、壳体本体110连接。另外,铰链140设置在壳体本体110的第三侧壁或第四侧壁上。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包括:电控器200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100;电控器200设置于壳体结构100的壳体本体110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控器200可以为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
如上所述的电控盒,壳体结构100的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在未与壳体本体110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滑动,可实现壳体本体110开口的打开与关闭,那么当壳体结构100应用于电控盒上时,既可以保证其内部电控器200的密封,也可以对其内部的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等作业。总之,该壳体结构100不仅便于电控盒的打开,便于电控盒内部的电控器200的维修或散热等作业,而且丰富了壳体结构100的开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控盒。
如上所述的电器设备,壳体结构100的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在未与壳体本体110连接的状态下,可沿壳体本体110的开口滑动,可实现壳体本体110开口的打开与关闭,那么当壳体结构100应用于电控盒上时,既可以保证其内部电控器200的密封,也可以对其内部的电控器200进行维修或散热等作业。总之,该壳体结构100不仅便于电控盒的打开,便于电控盒内部的电控器200的维修或散热等作业,而且丰富了壳体结构100的开合方式。
作为一种示例,该电器设备为空调的室外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均与所述壳体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
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在未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的状态下,可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滑动,以配合打开或关闭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上设置第一滑槽,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其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分布;
所述第一盖体能够同时沿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均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延伸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板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内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导向筋条、第二导向筋条,所述第一导向筋条与所述第二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内壁上并列设置有第三导向筋条、第四导向筋条,所述第三导向筋条与所述第四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二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四滑槽,其中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分布;
所述第二盖体能够同时沿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滑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均位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延伸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延伸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开设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的内壁上;
所述第四滑槽开设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侧板内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五导向筋条、第六导向筋条,所述第五导向筋条与所述第六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三滑槽;
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二侧板内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七导向筋条、第八导向筋条,所述第七导向筋条与所述第八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配合构成所述第四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均采用铰链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
1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电控器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所述电控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壳体本体内。
12.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控盒。
CN202020764763.4U 2020-05-11 2020-05-11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Active CN212204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4763.4U CN212204799U (zh) 2020-05-11 2020-05-11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4763.4U CN212204799U (zh) 2020-05-11 2020-05-11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4799U true CN212204799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4763.4U Active CN212204799U (zh) 2020-05-11 2020-05-11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47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0597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设备的外壳及治疗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0597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设备的外壳及治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97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eatherproof cabinets with multiple compartment cooling
US20090185346A1 (en) Electrical enclosure cooling structure assembly and method
US9484757B2 (en)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
CN212204799U (zh)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US9661779B2 (en) Container data center
US20090161309A1 (en) Removable hard drive casing
AU2013200617A1 (en) Charging station for use in charging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s
US916771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heat generated by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an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US7869214B2 (en) Portable high-voltage test instrument with housing
CN105682430A (zh) 一种直流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US20130029584A1 (en) Airflow guide cover
WO2022246717A1 (zh) 储能集装箱
CN111457482A (zh) 壳体结构、电控盒和电器设备
CN105605672B (zh) 管道式空调装置及其装配和拆卸方法
US9167730B2 (en) Electronics compartment
EP3421894B1 (en) Housing for an air-conditioning outdoor machine and air-conditioning outdoor machine
WO2009101773A1 (ja)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この熱交換装置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CN21004107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箱式变电站
JP2007159193A (ja) 特殊車両用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01257496A (ja) 電気装置用キャビネット
JP4212441B2 (ja) 電子機器収納用ラック
CN206947817U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通风防尘的电力柜
CN109827315A (zh) 面板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CN106560662A (zh) 气流交换装置的气流交换组件
CN216598569U (zh) 电源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