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4678U -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4678U
CN212204678U CN202020646432.0U CN202020646432U CN212204678U CN 212204678 U CN212204678 U CN 212204678U CN 202020646432 U CN202020646432 U CN 202020646432U CN 212204678 U CN212204678 U CN 212204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
exchange assembly
butterfly valve
supply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64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雪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64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4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4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4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供热装置包括热网换热组件、空调换热组件和第一换热组件;热网换热组件与市政热网管路连接,用于从市政热网管路获取热量;空调换热组件连接于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以为中央空调提供至少部分热源;第一换热组件与热网换热组件、空调换热组件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热网换热组件获取的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组件。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组件来将热网换热组件从市政热网管路中获取的热量,传递给空调换热组件,为空调提供辅助热源,从而能够提高低温情况下室内的供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严寒的地区,冬季时通常会通过供暖设施来提升室内的温度。常用的供热方式有市政热网集中供暖和中央空调供暖。然而直接采用市政热网集中供暖的方式,在层高较高的独栋建筑中,辐射散热范围小,会出现上冷下热的情况,此外,用户不能自行控制采暖时间,且容易受到其他用户的设备工作状态影响。而中央空调在冬天时,受室外温度影响大,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室外机组容易结霜、供热能力较差。
总而言之,目前仅采用市政热网集中供热或者仅采用中央空调供暖,都存在供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室内供热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热网换热组件、空调换热组件和第一换热组件;
所述热网换热组件与市政热网管路连接,用于从市政热网管路获取热量;
所述空调换热组件连接于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以为中央空调提供至少部分热源;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所述空调换热组件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获取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空调换热组件。
可选地,所述中央空调包括室外机组,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连接有室内换热单元,所述空调换热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单元依次连接在所述室外机组的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之间,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单元包括风机盘管和地暖模块。
可选地,所述空调换热组件的流体进口与所述室外机组的流体出口连接;
所述风机盘管的流体进口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的流体出口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组的流体进口连接;
所述地暖模块的流体进口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的流体出口连接,所述地暖模块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组的流体进口连接;
其中,所述室外机组中的流体流经所述空调换热组件后,经由所述风机盘管或者所述地暖模块流回所述室外机组。
可选地,所述热网换热组件包括回水连接管、第一热网管以及第二热网管,所述空调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
所述第一热网管、所述第二热网管分别与所述市政热网管路连接,以从所述市政热网管路获取热量;
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一热网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第一热网管获取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风机盘管连接,以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风机盘管;
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二热网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所述第二热网管获取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管;
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地暖模块连接,以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地暖模块。
可选地,至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热流体进口或者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蝶阀,和/或至少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热流体进口或者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蝶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蝶阀和/或所述第二蝶阀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蝶阀和/或所述第二蝶阀根据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信号开关。
可选地,所述风机盘管中设置和/或所述地暖模块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供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组件;
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热网换热组件与所述市政热网管路的出水口之间;
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换热连接,用于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的流体中获取热量。
可选地,所述供热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用于获取热量的水箱加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水箱加热管路换热连接,用于将所述热网换热组件获取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水箱加热管路中。
可选地,所述热网换热组件上设置有第三蝶阀,用于控制热网换热组件上的流体流动状态,所述水箱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蝶阀分别连接,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三蝶阀。
可选地,所述水箱中还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第四蝶阀,控制器与所述水位检测器和所述第四蝶阀分别连接,以根据所述水位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水位控制所述第四蝶阀。
可选地,所述热网换热组件上设置有第三蝶阀,用于控制热网换热组件上的流体流动状态,所述水箱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水位检测器,所述水箱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第四蝶阀;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蝶阀、所述水位检测器和所述第四蝶阀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三蝶阀,以及根据所述水位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水位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四蝶阀。
可选地,所述热网换热组件上设置有第三蝶阀,所述第三蝶阀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三蝶阀开关。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室外机组和如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供热装置,所述室外机组上设置有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所述空调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流体出口以及所述流体进口之间,用于为所述空调提供至少部分热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中,通过在供热装置中设置第一换热组件,并将热网换热组件与第一换热组件换热连接,将空调换热组件与第一换热组件换热连接,如此便将市政热网管路与中央空调结合起来,使得市政热网管路中的热量可以转移到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并作为热循环回路中的热量来源之一。当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组供热不足的情况下,热网换热组件从市政热网管路获取的热量就可以作为辅助热源,以使热循环回路中获得充足的热量,进而为室内提供更好的供热,提升供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热网换热组件;11-第一热网管;12-第二热网管;13- 回水连接管;14-第一蝶阀;15-第二蝶阀;16-第三蝶阀;17-水泵;20-空调换热组件;21-第一换热管;22-第二换热管;30-第一换热组件;31-第一换热部;32-第二换热部;40-室内换热单元;41-风机盘管;42-地暖模块;43- 第一温度传感器;44-第二温度传感器;50-室外机组;60-市政热网管路;70- 水箱;71-水位检测器;72-第三温度传感器;73-第四蝶阀;80-第二换热组件;9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一些寒冷地区,冬天通常会采用供暖措施以将室内的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温度区间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是市政热网集中供热。市政热网集中供热这种方式对于层高较高的独栋建筑而言,会存在辐射散热范围小,出现建筑上冷下热的供热不均现象。市政热网集中供热,采暖的时间和温度都不能由用户自己控制,另外如果一户的集中供热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所有供暖设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是中央空调供暖。对于中央空调而言,通常具有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组,当室外温度过低时,室外机组就会容易结霜,从而导致供热能力较差,例如采用水循环的室外机组中,在低温天气下出水温度就较低。
上述两种供热方式,都存在不能提供良好的室内供热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供热装置。
请参照图1所示,供热装置包括热网换热组件10、空调换热组件20和第一换热组件30;热网换热组件10是用于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热量的部件,热网换热组件10与市政热网管路60连接,以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热量。空调换热组件20连接于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在具体实施时,空调换热组件20可以是中央空调热循环回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管道,本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制。
第一换热组件30与热网换热组件10、空调换热组件20分别换热连接。热网换热组件10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热量,然后通过第一换热组件30将获取的热量传递至空调换热组件20中,从而使得该热量可以在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循环,为中央空调提供至少一部分热源。简而言之,热网换热组件10可以作为中央空调热循环回路的热量来源之一。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供热装置中设置第一换热组件30,并将热网换热组件10与第一换热组件30换热连接,将空调换热组件20与第一换热组件30 换热连接,如此能够将市政热网管路60与中央空调结合起来,使得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热量可以转移到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热网换热组件10由于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了热量而成为了供热装置中的辅助热源,这样,即使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组50供热不足的情况下,热循环回路中仍然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来为室内供热,两种热源互补,从而达到更好的供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中央空调中,可以包括风机盘管41,或者包括地暖模块42,或者包括风机盘管41以及地暖模块42。
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中央空调包括室外机组50,热循环回路中连接有室内换热单元40,空调换热组件20、室内换热单元40依次连接在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之间。室内换热单元40是用于在中央空调循环回路中与室内之间进行热传递的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中央空调包括风机盘管41以及地暖模块42 时,室内换热单元40包括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
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进行换热,可以使换热的速率更快,同时,地暖模块42在地面换热,风机盘管41在屋顶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室内换热更加均匀,提高供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当中央空调包括风机盘管41时,室内换热单元40也可以是风机盘管41;当中央空调包括地暖模块42时,室内换热单元40也可以是地暖模块42。
本实施例中,当中央空调为水循环供热时,第一换热组件30用于在室外机组50的出水与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热水之间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热组件30可以是换热器,例如板式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等,在此并不对换热器的具体类型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热网换热组件10可以是用于供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流体循环的管道、空调换热组件20可以是热循环回路中的部分管道。
请参照图2所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换热组件30采用换热器时,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风机盘管41、地暖模块42在供热装置中分别可以采用如下连接方式。
空调换热组件20的流体进口与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连接;风机盘管 41的流体进口与空调换热组件20的流体出口连接,风机盘管41的流体出口与室外机组50的流体进口连接;地暖模块42的流体进口与空调换热组件20 的流体出口连接,地暖模块42的流体出口与室外机组50的流体进口连接;在中央空调及其热循环回路中,流体的流向为:流体由室外机组50流向空调换热组件20,再由空调换热组件20分别流向风机盘管41或者地暖模块42,之后再由风机盘管41或者地暖模块42流回室外机组50,在室外机组50中制热后再次在热循环回路中循环。
本实施例中,当室内换热单元40包括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时,将空调换热组件20设置在室外机组50与室内换热单元40之间,能够减小热网换热组件10传递到热循环回路中的热量在热循环回路中的损耗。此外,由于室内换热单元40的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都直接与空调换热组件20连接,这样,空调换热组件20中的流体就会分别流向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 42,流向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的流体温度更趋于一致,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供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也可以依次连接,也就是说,室外机组50流体出口和室外机组50流体进口之间依次连接空调换热组件20、风机盘管41、地暖模块42,或者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和室外机组50流体进口之间依次连接空调换热组件20、地暖模块42、风机盘管41。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3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换热器。当第一换热组件30包括一个换热器,中央空调中包括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时,风机盘管41的流体进口和地暖模块42的流体进口均可以连接在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上,换热器连接在市政热网管路上。
请参照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热网换热组件10可以包括回水连接管13、第一热网管11以及第二热网管12。空调换热组件20包括第一换热管21和第二换热管22,第一换热组件30包括第一换热部31和第二换热部 32。
第一热网管11、第二热网管12分别与市政热网管路60连接,以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热量。第一换热部31与第一热网管11、第一换热管21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第一热网管11获取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管21;第一换热管21与风机盘管41连接,以将热量传递至风机盘管41,其中,第一换热管 21与风机盘管41可以是间接连接。第二换热部32与第二热网管12、第二换热管22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第二热网管12获取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管22;第二换热管22与地暖模块42连接,以将热量传递至地暖模块42,其中,第二换热管22与地暖模块42可以是间接连接。
第一换热组件30可以由两个换热器构成,也就是说,第一换热部31和第二换热部32分别是一个换热器。此时,第一换热组件30的热流体进口包括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和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第一换热组件30的冷流体进口包括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进口和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进口;第一换热组件30的热流体出口包括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出口和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出口;第一换热组件30的冷流体出口包括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和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
此时,第一换热组件30、热网换热组件10、空调换热组件20以及室内换热单元40之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连接。
第一热网管11的一端连接市政热网管路60,第一热网管11远离市政热网管路60的一端连接第一换热部31热流体进口,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连接回水连接管13。第一换热管21的一端连接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第一换热管21远离室外机组50的一端连接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进口,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出口连接风机盘管41的流体进口,风机盘管41的流体出口连接室外机组50的流体进口。
第二热网管12的一端连接市政热网管路60,第二热网管12远离市政热网管路60的一端连接第二换热部32热流体进口,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连接回水连接管13。第二换热管22的一端连接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第二换热管22远离室外机组50的一端连接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进口,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出口连接地暖模块42的流体进口,地暖模块42的流体出口连接室外机组50的流体进口。
当然,本实施例中,室外机组50可以包括两个流体出口,第一换热管21、第二换热管22可以各自对应连接室外机组50的一个流体出口。室外机组50 可以包括两个流体进口,风机盘管41、地暖模块42可以各对应连接室外机组 50的一个流体进口。
本实施例中,将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的辅助热源分开,采用单独进行换热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确保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之间的独立性,进一步提高供热效果。
请参照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蝶阀14。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蝶阀14,可以单独对第一换热部3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进而控制风机盘管41的供热状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蝶阀15。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蝶阀15,可以单独对第二换热部3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地暖模块42的供热状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蝶阀14,至少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蝶阀15。例如,对于第一换热部31而言,可以在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上设置第一蝶阀14,也可以在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第一蝶阀14,或者可以在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和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各设置一个第一蝶阀14。对于第二换热部32而言,可以在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上设置第二蝶阀15,也可以在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二蝶阀,或者可以在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和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各设置一个第二蝶阀 1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蝶阀14的设置方式并不影响第二蝶阀 15的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热网管11和第二热网管12上分别对应设置第一蝶阀14和第二蝶阀15,通过控制第一蝶阀14可以控制第一热网管11中流体的流动状态,通过控制第二蝶阀15,可以控制第二热网管12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如此,便能够单独控制风机盘管41或者地暖模块42的供热状态,从而控制供热时间或者供热温度等,使得供热方式更加灵活,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请继续参照图4以及图5,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至少第一换热部31 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蝶阀14,第一蝶阀14与控制器90连接,第一蝶阀14根据控制器90的第一控制信号开关。此时,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蝶阀14开关的信号。
当至少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蝶阀15时,第二蝶阀15与控制器90连接,第二蝶阀15根据控制器90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下进行开关动作。此时,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二蝶阀15开关的信号。
当至少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蝶阀14,且至少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或者第二换热部32 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蝶阀15时,第一蝶阀14与控制器90连接,根据控制器90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下进行开关动作;第二蝶阀15与控制器90连接,根据控制器90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进行开关动作。此时,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蝶阀14开关的信号,或者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二蝶阀15开关的信号,或者第一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蝶阀14开关以及第二蝶阀15开关的信号。
其中,控制器90可以是中央空调中的控制器90,控制器90所产生的第一控制信号或者第二控制信号可以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生成的,用户输入指令可以是在终端(如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等)上完成。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90来控制第一蝶阀14、第二蝶阀15的状态,可以避免手动操作,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风机盘管41或者地暖模块42中设置温度传感器。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换热单元 40包括风机盘管41,此时风机盘管41中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43,控制器90 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3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3所检测到的温度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3所检测到的温度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第一蝶阀14,这样,可以在风机盘管41的温度过高时,及时切断风机盘管41辅助供热的支路,更好地保护风机盘管41。
此时,第一控制信号既可以是控制器90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所产生,也可以是控制器90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3所检测到的温度所产生。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换热单元40包括地暖模块42,此时,地暖模块42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4,控制器90与第二温度传感器44连接,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到的温度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到的温度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第二蝶阀15,这样,可以在地暖模块42的温度过高时,及时切断地暖模块42辅助供热的支路,更好地保护地暖模块42。
此时,第一控制信号既可以是控制器90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所产生,也可以是控制器90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到的温度所产生。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换热单元40包括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风机盘管41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3,控制器9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3连接;地暖模块42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4,控制器90与第二温度传感器44连接。
将控制器9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3、第二温度传感器44连接,可以获得第一温度传感器43、第二温度传感器44所检测的风机盘管41的温度和地暖模块42的温度,从而可以根据风机盘管41的温度和地暖模块42的温度来对供热装置进行操作。
例如,控制器90同时与第一蝶阀14和第二蝶阀15连接,控制器90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检测的温度)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也可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44的检测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号,还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44的检测结果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由于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温度较高,通常而言在90℃以上,而空调末端 (如风机盘管)及地暖模块42在长期使用时,所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有限,如果水温超过空调末端或者地暖模块42对应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就会导致其损坏。因此,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4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4 各自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蝶阀14和第二蝶阀15,能够在风机盘管41或者地暖模块42温度过高时及时关断对应的蝶阀,从而保护风机盘管41或者地暖模块42,也使得供热过程可以调节,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供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组件80;第二换热组件80设置在热网换热组件10与市政热网管路60的出水口之间;第二换热组件80与热网换热组件10换热连接,用于从热网换热组件10的热流体中获取热量。
本实施例中,将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组件80设置在热网换热组件10与市政热网管路60的出水口之间,如此,便构成一个二次换热甚至多次换热的系统结构。可以先将要传递到第一换热组件30的流体的温度降低,以减少由第一换热组件30的传递到热循环回路中的热量,进而使得进入室内换热单元40 (例如,风机盘管41或/和地暖模块42)的流体的温度更低,从而起到保护室内换热单元40的作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供热装置还包括水箱70,水箱70上设置有用于获取热量的水箱加热管路,第二换热组件80与水箱加热管路换热连接,用于将从热网换热组件10获取的热量传递到水箱加热管路中。
由于建筑的热水系统一般采用太阳能系统,夏季白天阳光照射充足,水箱70中的水可以供给用户需求,但是冬季光照强度差,水箱70储水温度不足,难以供给用户需求。因此,在冬天用户一般会采用燃气热炉辅助,燃气热炉不仅加热效率低,还存在设备多、控制麻烦、危险性较高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设置水箱70并通过第一换热部31,通过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热量来对水箱70中的水进行加热,能够辅助提供生活用水,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还能够避免设置燃气加热设备。
例如,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水温度在90℃左右时,将市政热网管路60 中的水与水箱70中的水进行换热将水箱70中水加热到75℃左右后,再与空调换热组件20换热,这样空调换热组件20中流体的温度就会维持在55-60℃左右,并进入室内换热单元4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热网换热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三蝶阀16,以用于控制热网换热组件10上的流体流动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蝶阀16可以与控制器90连接,以根据控制器90的第二控制信号开关。
第二控制信号可以是根据输入的指令所产生,例如用户在终端输入的指令。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水箱70中还可以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72;控制器 90与第三温度传感器72、第三蝶阀16分别连接,以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72 的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第三蝶阀16。
此时,控制器90可以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72的检测到的温度来产生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三蝶阀的开关。不难理解的是,在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 72的情况下,第二控制信号也可以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所产生。
本实施例中,第三温度传感器72与第三蝶阀16通过控制器90实现联动,从而可以在水箱70中水的温度过高时,及时切断热网换热组件10中的流体流动,从而降低热网换热组件10传递至空调换热组件20的热量,避免室内换热单元40的温度过高而导致损坏,更好地保护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 等室内换热单元4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水箱70中还设置有水位检测器71,水箱70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第四蝶阀73,控制器90分别与水位检测器71和第四蝶阀73连接,以根据水位检测器71所检测到的水位控制第四蝶阀73。其中,水箱70 的进水口可以与供给自来水的自来水管网连接。
本实施例中,水位检测器71和第四蝶阀73通过控制器90实现联动,从而可以使水箱70中水的温度更长时间维持在较低的状态,如此,便能够使得最终进入到室内换热单元40的流体温度更低,维持第一换热部31处的换热量,更好地保护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等室内换热单元40,同时,能够使室内换热单元40更长时间地提供足够的热量,提高供热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热网换热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三蝶阀16,用于控制热网换热组件10上的流体流动状态,水箱70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72);水箱70中还设置有水位检测器71,水箱70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第四蝶阀73;控制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72、第三蝶阀16、水位检测器 71和第四蝶阀73分别连接,用于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72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第三蝶阀16,以及根据水位检测器71所检测到的水位和第三温度传感器72 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第四蝶阀73。
本实施例中,第三温度传感器72、第三蝶阀16、水位检测器71和第四蝶阀73通过控制器90实现联动,从而可以使水箱70中水的温度更长时间维持在较低的状态,更好地保护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等室内换热单元40,同时,能够使室内换热单元40更长时间地提供热量,提高供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蝶阀(第一蝶阀14、第二蝶阀15、第三蝶阀16、第四蝶阀73)、各个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43、第二温度传感器44、第三温度传感器72)、水位检测器71在控制器90控制下可以相互配合工作。
为了帮助理解本申请中各个蝶阀和传感器之间是如何配合工作的,以下举例进行详细阐述。
例如,在水箱70中的水位的最低水位为h、最高水位为H,水箱70中水的温度T1的阈值范围为50<T1<70℃,风机盘管41长期使用的最高温度为 60℃,地暖模块42长期使用的最高温度为70℃,室内实时温度为Tn,用户设置的室内温度为Test,启用市政热网管路60辅助供热的触发条件为,中央空调在供热条件下,室外机组50的出水温度Tg≤30℃或者室内的温度≤18℃。
在供热模式下,如果室外机组50的出水温度Tg≤30℃或者室内的温度≤ 18℃,此时,打开第三蝶阀16(第一蝶阀14和第二蝶阀15为开启状态),同时开启设置在热网换热组件10上的水泵17,开始进行辅助供热。此时,水箱 70中的生活用水在第二换热组件80中与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供水进行换热后流回水箱70中,并与水箱70中的其他水混合后进入第二换热组件80继续换热。当T1≥70℃且hl<H时,此时控制第四蝶阀73开启,向生活热水箱70中通入常温自来水进行降温;当T1≤50℃且hl≥h时,控制第四蝶阀73 关闭,停止蓄水。若50<T1<70℃,且水箱70水位hl=H时,第四蝶阀73为关闭状态,水箱70中的水继续换热,直到T1≥70℃时,关闭第三蝶阀16,停止市政热网辅助供热;当hl<h时,第四蝶阀73开启,水箱70中再次蓄水,直至hl≥h。
当风机盘管41进水温度T2≥60℃时,关闭第一蝶阀14,停止风机盘管 41对应的市政热网管路60辅助供热;当地暖模块42进水温度T3≥70℃时,关闭第二蝶阀15,停止地暖模块42对应的市政热网管路60辅助供热。当第一蝶阀14、第二蝶阀15同时关闭时或室内温度Tn≥Tset+1℃时,水泵17停止运行,关闭第三蝶阀16,停止采用市政热网管路60辅助供热。
另外,空调换热组件20的位置以及空调换热组件20的类型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式,其他可以将热量传递到热循环回路中位置或者类型都应该视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市政热网管路60入户的管路上设置热量计,用以统计用户所使用的热量,这样,用户在进行结算费用时也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包括室外机组50和本实施例任一项的供热装置,室外机组50上设置有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空调换热组件 20连接于流体出口以及流体进口之间,用于为空调提供至少部分热源。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市政热网管路60与中央空调结合起来,使得市政热网管路60中的热量可以转移到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热网换热组件10由于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了热量而成为了供热装置中的辅助热源,这样,即使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组50供热不足的情况下,热循环回路中仍然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来为室内供热,从而达到更好的供热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包括热网换热组件(10)、空调换热组件(20)和第一换热组件(30);
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与市政热网管路(60)连接,用于从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热量;
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连接于中央空调的热循环回路中,以为中央空调提供至少部分热源;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30)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获取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空调包括室外机组(50),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连接有室内换热单元(40),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0)依次连接在所述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之间,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单元(40)包括风机盘管(41)和地暖模块(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的流体进口与所述室外机组(50)的流体出口连接;
所述风机盘管(41)的流体进口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的流体出口连接,所述风机盘管(41)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组(50)的流体进口连接;
所述地暖模块(42)的流体进口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的流体出口连接,所述地暖模块(42)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组(50)的流体进口连接;
其中,所述室外机组(50)中的流体流经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后,经由所述风机盘管(41)或者所述地暖模块(42)流回所述室外机组(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包括回水连接管(13)、第一热网管(11)以及第二热网管(12),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包括第一换热管(21)和第二换热管(22),所述第一换热组件(30)包括第一换热部(31)和第二换热部(32);
所述第一热网管(11)、所述第二热网管(12)分别与所述市政热网管路(60)连接,以从所述市政热网管路(60)获取热量;
所述第一换热部(31)与所述第一热网管(11)、所述第一换热管(21)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第一热网管(11)获取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管(21);
所述第一换热管(21)与所述风机盘管(41)连接,以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风机盘管(41);
所述第二换热部(32)与所述第二热网管(12)、所述第二换热管(22)分别换热连接,以将从所述第二热网管(12)获取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管(22);
所述第二换热管(22)与所述地暖模块(42)连接,以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地暖模块(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换热部(31)的热流体进口或者所述第一换热部(31)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蝶阀(14),和/或至少所述第二换热部(32)的热流体进口或者所述第二换热部(32)的冷流体出口上设置有第二蝶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蝶阀(14)和/或所述第二蝶阀(15)与控制器(90)连接,所述第一蝶阀(14)和/或所述第二蝶阀(15)根据所述控制器(90)的第一控制信号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41)中设置和/或所述地暖模块(42)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9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组件(80);
所述第二换热组件(80)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换热连接,用于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的流体中获取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还包括水箱(70),所述水箱(70)上设置有用于获取热量的水箱加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组件(80)与所述水箱加热管路换热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换热组件(80)获取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水箱加热管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三蝶阀(16),用于控制热网换热组件(10)上的流体流动状态,所述水箱(70)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9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蝶阀(16)分别连接,以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72)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三蝶阀(16)。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70)中还设置有水位检测器(71),所述水箱(70)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第四蝶阀(73),控制器(90)与所述水位检测器(71)和所述第四蝶阀(73)分别连接,以根据所述水位检测器(71)所检测到的水位控制所述第四蝶阀(73)。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三蝶阀(16),用于控制热网换热组件(10)上的流体流动状态,所述水箱(70)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水位检测器(71),所述水箱(70)的进水口上设置有第四蝶阀(73);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蝶阀(16)、所述水位检测器(71)和所述第四蝶阀(73)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三蝶阀(16),以及根据所述水位检测器(71)所检测到的水位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第四蝶阀(73)。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换热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三蝶阀(16),所述第三蝶阀(16)与控制器(90)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90)产生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三蝶阀(16)开关。
14.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室外机组(50)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供热装置,所述室外机组(50)上设置有流体出口和流体进口,所述空调换热组件(20)连接于所述流体出口以及所述流体进口之间,用于为所述空调提供至少部分热源。
CN202020646432.0U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Active CN212204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6432.0U CN212204678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6432.0U CN212204678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4678U true CN212204678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6432.0U Active CN212204678U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4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760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多热源住宅舒适集成系统
CN103968440A (zh) 多热源热水系统
CN108775611B (zh) 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生产余热的冷热联供系统
CN203489336U (zh) 多热源热水系统
CN109915886B (zh) 一种节能供暖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节能供暖设备
CN104534685A (zh) 一种分体式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
CN104180459A (zh) 空调系统
CN204404560U (zh) 一种分体式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
CN212204678U (zh)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CN202328900U (zh) 一种利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的节能系统
CN207081146U (zh)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CN204026891U (zh) 热回收阶梯升温与进水控制系统
CN106568196A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997495A (zh) 地源热泵三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868885U (zh) 一拖多空气能专用暖气片的冷媒分支分配控制系统
CN101660805A (zh) 一种房屋用太阳能采暖通风设备
CN210772880U (zh) 工艺空调场所可蓄冷江河水直冷空调系统
CN2913926Y (zh) 气-电联动空调热水、供暖系统
CN103225850A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206929902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CN216144014U (zh) 太阳能和热泵联合系统
CN205718059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热水、冷气、暖气一体机
CN109579186A (zh) 一种具有水力模块的多联机系统
CN204063408U (zh) 空调系统
CN212252821U (zh) 分体式水力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