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1146U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81146U CN207081146U CN201721012522.9U CN201721012522U CN207081146U CN 207081146 U CN207081146 U CN 207081146U CN 201721012522 U CN201721012522 U CN 201721012522U CN 207081146 U CN207081146 U CN 2070811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combined equipment
- control module
- entrance
- refrigerating p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制热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择一开启,所述热交换装置置于车间内,用以调节车间室内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制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制备热水或冷却水传送至车间内的热交换装置与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车间内的升温或降温,起到调节车间内的室温的作用,且该系统的制造成本相对于中央空调要低,而且运营成本也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车间,通常由于其车间较大且空旷,很多车间故而未设置空调系统,主要是由于其运行成本极大以及车间的保温性能差,故通常是在每个岗位设置相应的风扇。但车间冬冷夏热,工人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现在的年轻劳动力对劳动环境较为重视,因此很有必要在车间设置一套运营成本的相对低廉的空调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合理利用大型车间现有资源的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制热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择一开启,所述热交换装置置于车间内,用以调节车间室内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制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制备热水或冷却水传送至车间内的热交换装置与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车间内的升温或降温,起到调节车间内的室温的作用,且该系统的制造成本相对于中央空调要低,而且运营成本也较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交换装置由多个热交换器组成,多个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串联或并联且均匀的分布在车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对于较大型的车间,通过需要多个热交换器在车间内进行均匀分布才能起到较好的温度调节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一端与市政水网连接,所述制冷装置为用以制备冷却液的水冷机组,所述制热装置用以制备热水,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入口均与补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所对应的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分别同时导通或关闭;所述制冷装置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导通时,所述制热装置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关闭,所述制冷装置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关闭时,所述制热装置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导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补水管有利于补充系统内的水分流失部分,使得整个系统保持正常的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泵,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口和补水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并连通,所述水泵的出口分别与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入口连接并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水泵为系统内的循环水提供动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补水池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以防止循环水倒流的止逆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止逆阀有利于防止系统内的水流向市政管网,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循环水中余热或降低制冷所需的能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热装置包括加热釜,所述加热釜为电加热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电加热釜环保,且便于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加热釜内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外接电源,所述加热釜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感应加热釜内温度,并将加热釜内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并由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釜的工作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温度感应器和控制模块控制电加热釜的工作状态,如停止加热或根据需要调整电加热的加热功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热装置包括加热釜,所述加热釜内盘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两端均向外延伸出所述加热釜的侧壁,所述换热管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在装置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流量控制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蒸汽对系统内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加热效果好,且大型车间内有的存在蒸汽锅炉等,可采用直接利用蒸汽锅炉内的蒸汽进行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加热釜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流量控制阀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外接电源,所述温度感应器将加热釜内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模块,并由控制模块根据所接收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工作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温度感应器和控制模块控制加热釜内的循环水的温度从而实现控制车间的室温,控制模块根据温度感应器的信息调整流量控制阀的关闭或控制其流量流过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的模块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热装置的模块控制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制热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4为图3所述制热装置的额控制图。
图中:1制冷装置,2制热装置,21控制模块,22温度感应器,23流量控制阀,24加热釜,25换热管,3换热装置,4水泵,5补水管,6止逆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装置1、制热装置2和热交换装置3,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交换装置3的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择一开启,所述热交换装置3置于车间内,用以调节车间室内温度,即夏季开启制冷装置,冬季开启制热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3由多个热交换器组成,多个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串联或并联且均匀的分布在车间内。
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补水管5,所述补水管5一端与市政水网连接,所述制冷装置1为用以制备冷却液的水冷机组,优选的,水冷机组为活塞式或螺杆式水冷机组,所述制热装置2用以制备热水,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入口均与补水管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所对应的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分别同时导通或关闭;所述制冷装置1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导通时,所述制热装置2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关闭,所述制冷装置1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关闭时,所述制热装置2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导通。
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水泵4,所述热交换装置3的出口和补水管5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水泵4的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水泵4的出口分别与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补水管5上设置有止逆阀6,所述止逆阀6只允许水流从市政水网向水泵4流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制热装置2包括加热釜24,所述加热釜24为电加热釜。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21,所述加热釜24内设有温度感应器22,所述温度感应器22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1外接电源,所述加热釜24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22感应加热釜24内温度,并将加热釜24内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21,并由控制模块21控制加热釜24的工作状态。其中加热釜24的工作状态有停止加热、调低加热功率或是调高加热功率。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所述制热装置2包括加热釜24,所述加热釜24内盘设有换热管25,所述换热管25两端均向外延伸出所述加热釜24的侧壁,所述换热管25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换热管25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流量控制阀2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21,所述加热釜24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22,所述温度感应器22和流量控制阀23均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1外接电源,所述温度感应器22将加热釜24内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模块21,并由控制模块21根据所接收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23的工作状态。其中流量控制阀的工作状态包括关闭流量控制阀或是调大或调小进入换热管内的蒸汽的流量,置于换热管的另一端可以将其余蒸汽发生装置的供水装置连接并连通,对其中的水分进行循环利用或是采用专门的装置对其进行回收,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车间空调系统在夏天时,将制热装置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关闭,开启制冷装置的入口和出口的阀门,使得制冷装置制被冷却水输送至热交换装置,由热交换装置与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降低室温的效果。
冬天时,将制热装置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开启,将制冷装置的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关闭,启用制热装置制备热水并输送至热交换装置,由热交换装置在车间内与车间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提高车间内的室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装置(1)、制热装置(2)和热交换装置(3),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交换装置(3)的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择一开启,所述热交换装置(3)置于车间内,用以调节车间室内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3)由多个热交换器组成,多个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串联或并联且均匀的分布在车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管(5),所述补水管(5)一端与市政水网连接,所述制冷装置(1)为用以制备冷却液的水冷机组,所述制热装置(2)用以制备热水,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入口均与补水管(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且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阀门,所述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所对应的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分别同时导通或关闭;所述制冷装置(1)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导通时,所述制热装置(2)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关闭,所述制冷装置(1)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关闭时,所述制热装置(2)入口和出口的阀门均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4),所述热交换装置(3)的出口和补水管(5)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水泵(4)的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水泵(4)的出口分别与制冷装置(1)和制热装置(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5)上设置有用以防止循环水倒流的止逆阀(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装置(2)为加热釜(24),所述加热釜(24)为电加热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21),所述加热釜(24)内设有温度感应器(22),所述温度感应器(22)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1)外接电源,所述加热釜(24)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22)感应加热釜(24)内温度,并将加热釜(24)内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21),并由控制模块(21)控制加热釜(24)的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装置(2)包括加热釜(24),所述加热釜(24)内盘设有换热管(25),所述换热管(25)两端均向外延伸出所述加热釜(24)的侧壁,所述换热管(25)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换热管(25)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流量控制阀(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21),所述加热釜(24)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22),所述温度感应器(22)和流量控制阀(23)均与控制模块(21)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1)外接电源,所述温度感应器(22)将加热釜(24)内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模块(21),并由控制模块(21)根据所接收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23)的工作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12522.9U CN207081146U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12522.9U CN207081146U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81146U true CN207081146U (zh) | 2018-03-09 |
Family
ID=6141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12522.9U Active CN207081146U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8114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9080A (zh) * | 2017-08-14 | 2017-12-08 | 稳健医疗用品(荆门)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CN112292651A (zh) * | 2018-03-28 | 2021-01-29 | Avl李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将气态或液态流体调控到恒定的额定温度的调节装置 |
-
2017
- 2017-08-14 CN CN201721012522.9U patent/CN2070811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9080A (zh) * | 2017-08-14 | 2017-12-08 | 稳健医疗用品(荆门)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CN112292651A (zh) * | 2018-03-28 | 2021-01-29 | Avl李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将气态或液态流体调控到恒定的额定温度的调节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88325U (zh) | 三冷源空调机组 | |
CN102313331B (zh) | 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
CN104990174A (zh) | 直膨式风水冷空调系统 | |
CN205843051U (zh) | 900伏电蓄热能装置 | |
CN204359196U (zh) |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系统 | |
CN205536666U (zh) | 一种大型商场的冷热源节能集成系统 | |
CN205536298U (zh) | 一种大型超市的冷热源节能集成系统 | |
CN207081146U (zh)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
CN103925729A (zh) | 空调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中央空调 | |
CN203267453U (zh) | 节能型凹版印刷机 | |
CN203431984U (zh) |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 |
CN204227620U (zh) | 小型空调复合空气能热泵装置 | |
CN202267132U (zh) | 太阳能热水器 | |
CN103225850B (zh) |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 |
CN101236029A (zh) | 并联式空调热水器 | |
CN201069217Y (zh) | 一种冰水式高效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 |
CN101220986B (zh) |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冷量回收方法 | |
CN103322655B (zh) | 新型高效能源阶梯使用闭式循环中央空调系统 | |
CN204854070U (zh) | 空气能热泵三联供机组 | |
CN107449080A (zh) | 一种大型车间的空调系统 | |
CN104729148B (zh) | 双级热泵制热方法及双级制热热泵空调系统的安装方法 | |
CN203385201U (zh) | 分体式热泵热水器 | |
CN203857708U (zh) | 一种供冷供热供热水调节系统 | |
CN203336779U (zh) | 新型高效能源阶梯使用闭式循环中央空调系统 | |
CN209084970U (zh) | 复合供冷空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