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3535U - 一种can收发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can收发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3535U
CN212183535U CN202020807217.4U CN202020807217U CN212183535U CN 212183535 U CN212183535 U CN 212183535U CN 202020807217 U CN202020807217 U CN 202020807217U CN 212183535 U CN212183535 U CN 212183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ower supply
isolation
diode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072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安
雷从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072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3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3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3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AN收发电路,包括DC‑DC隔离电源、PWM信号发生器、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DC‑DC隔离电源用于将其输入端的电压隔离转换后通过其输出端输出,为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提供驱动电压;隔离传输电路用于实现其输入端的CAN数字信号与CAN收发器之间的双向隔离传输;CAN收发器用于实现CAN数字信号与CAN数字总线信号相互转换,CAN收发器具备唤醒功能;PWM信号发生器通过外接的休眠控制信号产生PWM控制信号控制DC‑DC隔离电源与CAN收发器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整体能实现在待机状态下的低功耗又能随时接收信号唤醒进入高速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CAN收发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AN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唤醒功能的CAN收发电路。
背景技术
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BMS等行业经常会使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借此减少电路共模干扰的影响。在这些行业的CAN通信应用中,电磁环境千差万别,总线通信会受到外界的共模干扰,这时带电气隔离的CAN收发电路因此出现,它能有效减少外界共模干扰对总线产生的影响,大幅提高通信稳定性。
目前在汽车电子或BMS应用上,除了有电气隔离的要求,还因为电池供电对电路提出了低功耗的要求。如果使用普通的CAN收发器,即便总线空闲,也会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加速了对电池的消耗;完全关闭收发器电源,虽然减少了能量损耗但又不能进行总线通信。
现在有公司推出了带可唤醒功能的CAN收发器芯片,通过外部控制,收发器进入待机可唤醒状态,这时芯片输入电流变得很低,只有约5μA,大大节省了电池消耗。当芯片接收到总线上的唤醒信号后,又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但是只有低功耗的CAN收发器还不够,还需要为其搭配合适的DC-DC隔离电源和隔离传输电路,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CAN隔离收发电路。
现有技术方案也有带唤醒功能的低功耗CAN隔离收发电路,电路组成有原理框图,但对于降低功耗的关键部分电源控制电路只有技术思路,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实施例。
因此,设计一种高可靠且低功耗的自带电源的CAN隔离收发电路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AN收发电路,即在带唤醒功能的CAN收发器芯片上增加信号隔离传输电路和低功耗DC-DC隔离电源,从而实现CAN收发电路的低功耗。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隔离电源、PWM信号发生器、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
DC-DC隔离电源用于将其输入端的电压隔离转换后通过其输出端输出,为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提供驱动电压;
隔离传输电路用于实现其输入端的CAN数字信号与CAN收发器之间的双向隔离传输;
CAN收发器用于实现CAN数字信号与CAN数字总线信号相互转换,CAN收发器具备唤醒功能;
PWM信号发生器通过外接的休眠控制信号按如下逻辑产生PWM控制信号控制DC-DC隔离电源与CAN收发器的工作状态:
(1)休眠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PWM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的电平恒为高,DC-DC隔离电源与CAN收发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休眠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PWM信号发生器产生PWM控制信号,当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DC-DC隔离电源正常工作,当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DC-DC隔离电源停止工作;CAN收发器处于待机可唤醒状态。
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四个端口;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外部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接地端用于与地连接;PWM信号发生器内部包括双路反相器U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1;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为PWM信号发生器的电源输入端;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阴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容C1另一端连接并同时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双路反相器U1的接地端GND为PWM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
作为上述PWM信号发生器的改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
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另外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STB、输出端和接地端四个端口;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STB用于输入外部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接地端用于与地连接;PWM信号发生器内部包括包括双路反相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3、NPN三极管TR1和NPN三极管TR2;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同时与NPN三极管TR2集电极和电阻R3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1一端、二极管D2阴极和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一端和电阻R2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5一端、二极管D3阴极和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二极管D2阳极连接;电阻R6一端与NPN三极管TR2基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NPN三极管TR1基极连接;二极管D3阳极、电容C3一端、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一端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NPN三极管TR1发射极、NPN三极管TR2发射极、电容C3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双路反相器U1接地端GND、电阻R7另一端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电阻R3另一端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4一端与NPN三极管TR1集电极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
优选地,DC-DC隔离电源为它激推挽式DC-DC隔离电源。
优选地,隔离传输电路为光电隔离电路、磁隔离电路或电容隔离电路。
作为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隔离传输电路包含数字隔离器U4、光电耦合器OC1、稳压二极管D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5、和电容C6;CAN收发器包括CAN收发器芯片U5和电容C7;数字隔离器U4的VOA引脚输入CAN数字信号RXD,数字隔离器U4的VIB引脚输入CAN数字信号TXD;电容C5一端、稳压二极管D6阴极、电阻R7一端、电阻R8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VDD1引脚连接;电阻R12一端、电容C6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VDD2引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6阳极、电容C5另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GND1引脚连接并且连接DC-DC隔离电源的原边地;电容C6另一端与数字隔离器U4的GND2引脚连接并且连接DC-DC隔离电源的副边地;电阻R7另一端用于输入外部电源电压;电阻R12另一端与DC-DC隔离电源的输出端Vout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同时与光电耦合器OC1输入发光二极管阳极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OC1输入发光二极管阴极连接并接到DC-DC隔离电源的原边地;电阻R11一端与DC-DC隔离电源的输出端Vout连接;光电耦合器OC1输出光敏三极管射极接到DC-DC隔离电源的副边地;电阻R9另一端用于输入休眠控制信号。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这里不进行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AN收发电路带唤醒功能,并且在待机可唤醒模式下,电路中DC-DC隔离电源通过PWM信号发生器控制DC-DC隔离电源进入间歇工作状态,同时满足CAN收发器与隔离传输电路在待机状态的供电要求,电路整体能实现在待机状态下低功耗又能随时接收信号唤醒进入高速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DC-DC隔离电源和PWM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本实用新型的CAN收发电路包括DC-DC隔离电源101、PWM信号发生器102、隔离传输电路103和CAN收发器104。本实用新型构思是在带唤醒功能的CAN收发器104上增加信号隔离传输电路103和低功耗DC-DC隔离电源101,实现低功耗的CAN隔离收发电路,电路整体能实现在待机状态下低功耗又能随时接收信号唤醒进入正常状态。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各模块如下:
DC-DC隔离电源101用于将其输入端的电压Vin隔离转换后通过其输出端输出,为隔离传输电路103和CAN收发器104提供驱动电压,DC-DC隔离电源101内部电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如采用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的定压电源模块B0505LS-1WR3内部电路的结构即可实现。
隔离传输电路103用于实现其输入端的CAN数字信号RXD和TXD与CAN收发器104之间的双向隔离传输,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采用常见的光电隔离电路、磁隔离电路或电容隔离电路,例如光耦或数字隔离器加上外围电路即可实现。
CAN收发器104用于实现CAN数字信号RXD和TXD与CAN数字总线信号CANH、CANL相互转换,CAN收发器(104)需要具备唤醒功能,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采用NXP公司的TJA1042T芯片加上推荐的外围电路即可实现。
PWM信号发生器102包括电源输入端、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四个端口;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可以是DC-DC隔离电源101输入端的电压Vin),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外部的休眠控制信号STB,输出端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接地端用于与地连接;PWM信号发生器102内部包括双路反相器U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1;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电源输入端;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阴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容C1另一端连接并同时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输出端和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双路反相器U1的接地端GND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接地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
本实施例的电路基本原理如下:
休眠控制信号STB电平下拉到地,CAN收发电路为待机可唤醒状态;双路反相器U1上电正常工作,通过电阻R2、二极管D2给电容C1充电,充电完成后双路反相器U1输入端电位改变,双路反相器U1反相,之后电容C1通过电阻R1、二极管D1放电,放电完成后双路反相器U1输入端电位改变,如此重复此过程来产生PWM信号。由于充放电路径分别为电阻R2、电阻R1,阻值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可调,因此PWM信号的占空比也是可调的,一般设计为低占空比的PWM信号。PWM信号输入到DC-DC隔离电源101原边振荡电路控制功率管的导通与关断,故DC-DC隔离电源101的工作受低占空比的PWM信号影响,进入间歇工作状态,即PWM信号为高时,正常工作,PWM信号为低时,停止工作。DC-DC隔离电源101正常工作时,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通过变压器进行隔离传输,再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间歇工作状态期间,由于输出端设计有电容器件负责储能,所以DC-DC隔离电源101能维持低功率的电压输出。
此时隔离传输电路103正常工作。当CAN收发器104的CANH引脚(高电位CAN电压输入输出端)与CANL引脚(低电位CAN电压输入输出端)从外部CAN总线接收到唤醒信号后,经过CAN收发器104的信号转换和隔离传输电路103隔离传输后,外部CAN数字信号RXD置为低电平,外部内置CAN控制器的单片机接收该唤醒信号后通过程序控制将休眠控制信号STB置为高电平,此时即可唤醒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当电路为正常工作状态时,休眠控制信号STB为高电平,DC-DC隔离电源101正常工作,进行直流稳压输出。CAN收发器104进入高速模式,进行CAN信号收发工作。
第二实施例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PWM信号发生器102还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
本实施例增加二极管D3的作用在于,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防止PWM信号影响外部器件。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DC-DC隔离电源和PWM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图4中的DC-DC隔离电源101为它激推挽式DC-DC隔离电源,包括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二极管D5、二极管D4、电容C2、变压器T1、线性稳压器LDOU3和电容C4;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供电端VIN输入外部电源电压(可以是DC-DC隔离电源101输入端的电压Vin);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的3个接地端GND与输入端的地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NP1、NP2的两个端头分别与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输出端VD1、VD2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NP1、NP2的中心抽头与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供电端VIN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NS1、NS2的两个端头分别与二极管D5阳极、二极管D4阳极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NS1、NS2的中心抽头接输出端的地;电容C2一端与二极管D5阴极、二极管D4阴极连接,电容C2另一端接输出端的地。线性稳压器LDOU3的供电端Vin与所述电容C2一端连接;线性稳压器LDOU3的输出端Vout与电容C4一端、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连接;线性稳压器LDOU3的地与电容C4另一端、输出端的地连接。
上述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这是一种集成了功率MOS对管的推挽电源的控制器,通过内部产生两个相位相反的方波使内部的集成MOS对管相互导通,可以驱动变压器原边绕组,并在副边绕组上产生对应感应电动势。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的引脚包括输出端VD1、输出端VD2、供电端VIN、3个接地端GND。各个引脚功能为:输出端VD1、输出端VD2是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内置功率MOS管对的两个漏极,与变压器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头连接,以准互补的方式推挽驱动变压器绕组;供电端VIN是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的供电端口;3个接地端GND是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参考地。
图4中的PWM信号发生器102包括电源输入端、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四个端口;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外部的休眠控制信号STB,输出端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接地端用于与地连接;PWM信号发生器102内部包括包括双路反相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3、NPN三极管TR1和NPN三极管TR2;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同时与NPN三极管TR2集电极和电阻R3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1一端、二极管D2阴极和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一端和电阻R2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5一端、二极管D3阴极和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二极管D2阳极连接;电阻R6一端与NPN三极管TR2基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NPN三极管TR1基极连接;二极管D3阳极、电容C3一端、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一端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同时与外部休眠控制信号STB连接;NPN三极管TR1发射极、NPN三极管TR2发射极、电容C3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双路反相器U1接地端GND、电阻R7另一端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接地端,同时与输入端的地连接;电阻R3另一端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Vin连接;电阻R4一端与NPN三极管TR1集电极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输出端,同时与DC-DC隔离电源101的它激推挽式控制芯片U2的3个接地端GND连接。
图5为本实施例中隔离传输电路的电路和CAN收发器104的原理图,隔离传输电路103包含数字隔离器U4、光电耦合器OC1、稳压二极管D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5、和电容C6;CAN收发器104包括CAN收发器芯片U5和电容C7。
图5中涉及的引脚功能和信号说明如下:
数字隔离器U4的VDD1引脚:用于为数字隔离器原边提供供电电源的端口;
数字隔离器U4的VDD2引脚:用于为数字隔离器副边提供供电电源的端口;
数字隔离器U4的VOA引脚:为数字隔离器的A通道输出端;
数字隔离器U4的VIA引脚:为数字隔离器的A通道输入端;
数字隔离器U4的VIB引脚:为数字隔离器的B通道输入端;
数字隔离器U4的VOB引脚:为数字隔离器的B通道输出端;
数字隔离器U4的GND1引脚:为数字隔离器的原边地端;
数字隔离器U4的GND2引脚:为数字隔离器的副边地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TXD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发送数据输入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RXD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接收数据输出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CANH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高电位CAN电压输入输出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CANL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低电位CAN电压输入输出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SPLIT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共模稳定输出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GND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地端;
CAN收发器芯片U5的VCC引脚:用于为CAN收发器芯片提供供电电源的端口;
CAN收发器芯片U5的STB引脚:为CAN收发器芯片的高速与待机模式选择端,低电平为高速;
CAN数字信号TXD:为外部CAN控制器的发送数据输出端输出给隔离传输电路的信号;
CAN数字信号RXD:为隔离传输电路输出给外部CAN控制器的接收数据输入端的信号;
CAN数字总线信号CANH:为CAN收发器芯片的外部CAN总线的高电位CAN电压输入输出端;
CAN数字总线信号CANL:为CAN收发器芯片的外部CAN总线的低电位CAN电压输入输出端。
图5电路连接关系如下:
数字隔离器U4的VOA引脚输入CAN数字信号RXD,数字隔离器U4的VIB引脚输入CAN数字信号TXD;电容C5一端、稳压二极管D6阴极、电阻R7一端、电阻R8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VDD1引脚连接;电阻R12一端、电容C6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VDD2引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6阳极、电容C5另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GND1引脚连接并且连接DC-DC隔离电源101的原边地;电容C6另一端与数字隔离器U4的GND2引脚连接并且连接DC-DC隔离电源101的副边地;电阻R7另一端用于输入外部电源电压(可以是DC-DC隔离电源101输入端的电压Vin);电阻R12另一端与DC-DC隔离电源101中的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同时也是DC-DC隔离电源101的输出端Vout)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同时与光电耦合器OC1输入发光二极管阳极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OC1输入发光二极管阴极连接并接到DC-DC隔离电源101的原边地;电阻R11一端与DC-DC隔离电源101中的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连接;光电耦合器OC1输出光敏三极管射极接到DC-DC隔离电源101的副边地;电阻R9另一端与外部休眠控制信号STB连接。
数字隔离器U4的VIA引脚与CAN收发器芯片U5的RXD引脚连接;数字隔离器U4的VOB引脚与CAN收发器芯片U5的TXD引脚连接;电阻R11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C1输出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同时与CAN收发器U5的STB引脚连接;电容C7一端、CAN收发器U5的VCC引脚同时与DC-DC隔离电源101中的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Vout连接;电容C7另一端、CAN收发器U5的SPLIT引脚、CAN收发器U5的GND引脚同时与DC-DC隔离电源101的副边地连接。
第三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1)当电路为待机状态时,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接地或者悬空:休眠控制信号STB为低电平,NPN三极管TR2不导通,双路反相器U1正常工作,通过电阻R2、二极管D2给电容C1充电,充电完成后双路反相器U1输入端电位改变,双路反相器U1反相,之后电容C1通过电阻R1、二极管D1放电,放电完成后双路反相器U1输入端电位改变,如此重复此过程来产生PWM信号。由于充放电路径分别为电阻R2、电阻R1,阻值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可调,因此PWM信号的占空比也是可调的,一般设计为低占空比的PWM信号。PWM信号输入到NPN三极管TR1,由于NPN三极管TR1与DC-DC隔离电源101原边控制器U2的GND端相连接,故DC-DC隔离电源101原边控制器U2的工作受NPN三极管TR1控制。DC-DC隔离电源101受低占空比的PWM信号影响,进入间歇工作状态,即PWM信号为高时,正常工作,PWM信号为低时,停止工作。间歇工作状态期间,由于输出端设计有电容器件负责储能,所以DC-DC隔离电源101能维持低功率的电压输出。光耦OC1输入光电二极管阳极为低电位,不发光,光耦OC1输出光敏三极管不工作,CAN收发器U5的STB引脚为高电平,进入待机可唤醒状态,此时电路功耗很低,而且能从外部CAN总线接收唤醒信号;当CAN收发器U5的CANH引脚与CANL引脚从外部CAN总线接收到唤醒信号后,CAN收发器U5的RXD引脚输出低电平,经过隔离传输电路103隔离传输后,外部CAN数字信号RXD置为低电平,外部内置CAN控制器的单片机接收该唤醒信号后通过程序控制将休眠控制信号置为高电平,此时即可唤醒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当电路为正常工作状态时,休眠控制信号STB为高电平:NPN三极管TR2导通,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电平为低电平,双路反相器U1不工作,PWM信号发生器不工作,不产生PWM信号。由于休眠控制信号STB为高电平,NPN三极管TR1导通,DC-DC隔离电源101正常工作,进行直流稳压输出。光耦OC1输入光电二极管阳极为高电平,光耦OC1发光二极管发光工作,光耦OC1输出光敏三极管导通,CAN收发器芯片U5的STB引脚为低电平,进入高速模式,进行CAN信号收发工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变换、改进和润饰,这些等同变换、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用实施例赘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隔离电源(101)、PWM信号发生器(102)、隔离传输电路(103)和CAN收发器(104);
DC-DC隔离电源(101)用于将其输入端的电压隔离转换后通过其输出端输出,为隔离传输电路(103)和CAN收发器(104)提供驱动电压;
隔离传输电路(103)用于实现其输入端的CAN数字信号与CAN收发器(104)之间的双向隔离传输;
CAN收发器(104)用于实现CAN数字信号与CAN数字总线信号相互转换,CAN收发器(104)具备唤醒功能;
PWM信号发生器(102)通过外接的休眠控制信号按如下逻辑产生PWM控制信号控制DC-DC隔离电源(101)与CAN收发器(104)的工作状态:
休眠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PWM信号发生器(102)输出端的电平恒为高,DC-DC隔离电源(101)与CAN收发器(104)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休眠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PWM信号发生器(102)产生PWM控制信号,当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DC-DC隔离电源(101)正常工作,当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DC-DC隔离电源(101)停止工作;CAN收发器(104)处于待机可唤醒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PWM信号发生器(102)包括电源输入端、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四个端口;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外部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接地端用于与地连接;PWM信号发生器(102)内部包括双路反相器U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1;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电源输入端;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阴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容C1另一端连接并同时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输出端和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双路反相器U1的接地端GND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接地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PWM信号发生器(102)还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PWM信号发生器(102)包括电源输入端、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STB、输出端和接地端四个端口;电源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STB用于输入外部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PWM控制信号,接地端用于与地连接;PWM信号发生器(102)内部包括双路反相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3、NPN三极管TR1和NPN三极管TR2;双路反相器U1的电源输入端VCC同时与NPN三极管TR2集电极和电阻R3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入端同时与电容C1一端、二极管D2阴极和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入端同时与双路反相器U1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一端和电阻R2一端连接;双路反相器U1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5一端、二极管D3阴极和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二极管D2阳极连接;电阻R6一端与NPN三极管TR2基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NPN三极管TR1基极连接;二极管D3阳极、电容C3一端、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一端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休眠控制信号输入端;NPN三极管TR1发射极、NPN三极管TR2发射极、电容C3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双路反相器U1接地端GND、电阻R7另一端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接地端;电阻R3另一端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4一端与NPN三极管TR1集电极连接后作为PWM信号发生器(102)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DC-DC隔离电源(101)为它激推挽式DC-DC隔离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隔离传输电路(103)为光电隔离电路、磁隔离电路或电容隔离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CAN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隔离传输电路(103)包含数字隔离器U4、光电耦合器OC1、稳压二极管D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5、和电容C6;CAN收发器(104)包括CAN收发器芯片U5和电容C7;数字隔离器U4的VOA引脚输入CAN数字信号RXD,数字隔离器U4的VIB引脚输入CAN数字信号TXD;电容C5一端、稳压二极管D6阴极、电阻R7一端、电阻R8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VDD1引脚连接;电阻R12一端、电容C6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VDD2引脚连接;稳压二极管D6阳极、电容C5另一端同时与数字隔离器U4的GND1引脚连接并且连接DC-DC隔离电源(101)的原边地;电容C6另一端与数字隔离器U4的GND2引脚连接并且连接DC-DC隔离电源(101)的副边地;电阻R7另一端用于输入外部电源电压;电阻R12另一端与DC-DC隔离电源(101)的输出端Vout连接;电阻R9一端、电阻R10一端同时与光电耦合器OC1输入发光二极管阳极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OC1输入发光二极管阴极连接并接到DC-DC隔离电源(101)的原边地;电阻R11一端与DC-DC隔离电源(101)的输出端Vout连接;光电耦合器OC1输出光敏三极管射极接到DC-DC隔离电源(101)的副边地;电阻R9另一端用于输入休眠控制信号。
CN202020807217.4U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can收发电路 Active CN212183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7217.4U CN212183535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can收发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7217.4U CN212183535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can收发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3535U true CN212183535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07217.4U Active CN212183535U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can收发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35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453A (zh) * 2021-06-09 2021-08-31 杭州惟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户储能系统的光耦开关休眠唤醒电路及唤醒方法
CN113645089A (zh) * 2021-06-22 2021-1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mcu的高耐压双隔离can收发器测试电路技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453A (zh) * 2021-06-09 2021-08-31 杭州惟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户储能系统的光耦开关休眠唤醒电路及唤醒方法
CN113645089A (zh) * 2021-06-22 2021-1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mcu的高耐压双隔离can收发器测试电路技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83535U (zh) 一种can收发电路
EP1252705B1 (en) Simplified implementation of parallelability for modules with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CN103762849A (zh) 调整式电源供应器的一控制电路
US20190097540A1 (en) Controller circuit and corresponding converter device
EP4064566A1 (en) Galvanic isolated gate driver based on a transformer used for both power transfer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coil and data transmission
CN101789699A (zh) 用于轻载省电的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1388661A (zh) 脉波宽度调变电路的省电电路
TW201515390A (zh) 遙控開關機電路
CN105305789B (zh) 一种功率切换开关电路
CN204794756U (zh) 一种变频器
CN111564972B (zh) 一种dc-dc电路
CN204392101U (zh) Ac/dc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1478566A (zh) 同步整流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11606512U (zh) 一种基于高速光耦的隔离接口电路
CN208656646U (zh) 一种驱动用辅助电源和驱动电路
CN109802573A (zh) 一种电流型脉宽调制控制器及基于其的磁隔离反馈驱动电路和dc/dc变换器
CN219436876U (zh) 一种dc/ac转换电路、供电电源
CN218771789U (zh) 用于开关电源变换器的磁耦隔离电路和开关电源变换器
CN221353944U (zh)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及电池保护系统
CN216561446U (zh) 一种编码器控制电路
CN218958799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CN114866081B (zh) 一种用于驱动连接电池组正极的nmos管的驱动电路
CN112332673B (zh) 一种具数位信号隔离之网络通信电源供应器
CN214544105U (zh)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电路
CN218523735U (zh) 一种低待机功耗硬件电路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