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5907U -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5907U
CN212175907U CN202020707036.4U CN202020707036U CN212175907U CN 212175907 U CN212175907 U CN 212175907U CN 202020707036 U CN202020707036 U CN 202020707036U CN 212175907 U CN212175907 U CN 212175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avity
stroke
hol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70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贻文
宋鸥
马晓林
赵卫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Edd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Edd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Edd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Eddi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70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5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5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5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包括上壳体、缸体、下壳体和换向阀,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下壳体内设有钎杆,所述钎杆设于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活塞能够带动所述钎杆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控制阀,所述行程控制阀6和换向阀7共同作用实现所述活塞长短冲击行程的自动切换;增加行程控制阀来自动调节液压破碎锤的行程,可根据实际的破碎物硬度直接切换合适的行程,提高破碎锤破碎的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破碎锤,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背景技术
对于不同硬度的破碎物,对破碎锤行程的要求不同,比如破碎物硬度较小时,破碎锤最好是短行程、高频率的工作,而破碎物硬度较大时,破碎锤就要求有较大的行程,较大的冲击力,以达到要求的破碎效果;
现有的破碎锤也有双行程设置的,一般是手动调节油路实现长行程和短行程的切换,操作比较麻烦,破碎锤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包括上壳体、缸体、下壳体和换向阀,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下壳体内设有钎杆,所述钎杆设于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活塞能够带动所述钎杆向下移动;还包括行程控制阀,所述行程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换向阀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换向阀能够控制所述活塞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行程控制阀包括第一阀体、阀堵、第一阀套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常高压腔A、高低压腔A、高低压腔B、高低压腔C和高低压腔D,所述第一阀套设于所述第一阀体的内腔中,且可在所述第一阀体内上下移动;
所述阀堵设于所述第一阀套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一阀套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阀芯设于所述第一阀套内,且所述第一阀芯可在所述第一阀套内上下移动;
所述高低压腔A与所述换向阀的高低压腔E连接,能够控制所述换向阀的开启与关闭;
当所述第一阀芯在上部时,所述高低压腔A内为高压时,所述换向阀打开,活塞向下移动;当所述高低压腔A内为低压时,所述换向阀关闭,活塞向上移动。
进一步,所述缸体上设有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常高压腔B、短行程腔、行程控制腔、长行程腔、泄油腔和缸体上腔;
所述常高压腔B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常高压腔A连通,所述短行程腔通过第二管道与高低压腔B连通,所述行程控制腔与所述高低压腔D连通,所述长行程腔通过第三管道与高低腔C连通,所述泄油腔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阀体的上部连通,所述第四管道为回油管道,所述第一阀体的上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阀套的上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泄油腔还与所述换向阀的回油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活塞包括A段、B段、C段、D段和E段,所述A段直径最小,和所述缸体及油封固定器之间形成所述缸体上腔;所述B段和D段的直径最大,且两者直径相同;
当所述活塞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泄油腔、长行程腔和行程控制腔连通;
当所述活塞处于正常工作时的下部位置时,所述泄油腔和长行程腔连通;
当处于短行程状态时,活塞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短行程腔和常高压腔B连通;
当处于长行程状态时,活塞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长行程腔、行程控制腔、短行程腔和常高压腔B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套包括第一阀套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阀套本体上部的凸头,所述凸头与所述通孔相适配,在整个所述第一阀套上,所述凸头的外径最小;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环形凹槽A、环形凹槽B和环形凹槽C,所述环形凹槽A处设有孔道A,所述孔道A为L型,连通至所述第一阀套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阀套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阀套内腔相连通的孔B、孔C和孔D,所述孔B和孔C分别设于所环形凹槽A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孔D设于所述环形凹槽C处;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的顶端还设有孔E,所述孔E与所述第一阀套内腔的顶部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包括芯座、芯头和芯杆,所述芯杆的直径最小,所述芯座和所述芯头均匀所述第一阀套内腔相适配,所述芯杆和所述第一阀套内腔之间形成高低压腔F;
所述阀堵上设有孔F,所述孔F与所述孔D和所述第一阀套内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套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套设于所述第二阀体和第二阀芯之间,且所述第二阀套可上下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换向阀。
进一步,所述第二阀体的阀腔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高低压腔E、常高压腔C和回油腔,所述第二阀套上设有环形凹槽D,当所述第二阀套处于下端时,所述高低压腔E与所述环形凹槽D连通;当所述第二阀套处于上端时,常高压腔C通过第二阀套上的孔G、第二阀芯上的孔H与第二阀芯的内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内孔上端设有出油通道,与所述缸体上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向阀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阀套上的上部封堵,所述上部封堵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芯内孔及出油通道连通的孔I。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缸体前侧面上的蓄能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行程控制阀来自动调节液压破碎锤的行程,可根据实际的破碎物硬度直接切换合适的行程,提高破碎锤破碎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下移至下极限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活塞D段下端面与常高压腔B相对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中活塞D段下端面与短行程腔相对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试打时,打在硬度较大破碎物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中活塞D段下端面与长行程腔相对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及“下”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如图1-图19所示,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包括上壳体 1、缸体2、下壳体3、换向阀7和蓄能器8,所述蓄能器8设于所述缸体2 的前侧面上,所述缸体2内设有活塞4,所述下壳体3内设有钎杆5,所述钎杆5设于所述活塞4的下方,所述活塞4能够带动所述钎杆5向下移动;还包括行程控制阀6,所述行程控制阀6和换向阀7共同作用实现活塞长短冲击行程的自动切换。
所述行程控制阀6包括第一阀体6-1、阀堵6-3、第一阀套6-2和第一阀芯6-4,所述第一阀体6-1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常高压腔 A6-11、高低压腔A6-12、高低压腔B6-13、高低压腔C6-14和高低压腔D6-15,所述第一阀套6-2设于所述第一阀体6-1的内腔中,且可在所述第一阀体6-1 内上下移动;
所述阀堵6-3设于所述第一阀套6-2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一阀套6-2丝接;
所述第一阀芯6-4设于所述第一阀套6-2内,且所述第一阀芯6-4可在所述第一阀套6-2内上下移动;
所述高低压腔A6-12与所述换向阀的高低压腔E7-11连通,能够控制所述换向阀7的开启与关闭;
当所述第一阀芯6-4在上部时,所述高低压腔A6-12内为高压时,所述换向阀7打开,所述换向阀打开是指,高压油能够通过所述换向阀7进入到缸体上腔中,进而带动活塞4向下移动;当所述高低压腔A6-12内为低压时,所述换向阀7关闭,所述换向阀关闭是指缸体上腔的与回油管道连通,活塞 4向上移动。
所述缸体上设有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常高压腔B2-5、短行程腔2-4、行程控制腔2-3、长行程腔2-2、泄油腔2-1和缸体上腔2-6;
所述常高压腔B2-5通过第一管道9与所述常高压腔A6-11连通,所述短行程腔2-4通过第二管道10与高低压腔B6-13连通,所述行程控制腔2-3 通过第五管道11与所述高低压腔D6-15连通,所述长行程腔2-2通过第三管道12与高低压腔C6-14连通,所述泄油腔2-1通过第四管道13与所述第一阀体6-1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阀体6-1的上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阀套 6-2的上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泄油腔2-1还与所述换向阀的回油腔7-13 连通。
所述活塞4包括A段4-1、B段4-2、C段4-3、D段4-4和E段4-5,所述A段4-1直径最小,和所述缸体2、油封固定器之间形成所述缸体上腔2-6;所述B段4-2和D段4-4的直径最大,且两者直径相同;
当所述活塞4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泄油腔2-1、长行程腔2-2和行程控制腔2-3连通,如图2和图3所示;
当所述活塞4处于正常工作时的下部位置时,所述泄油腔和长行程腔连通,如图7所示;
当处于短行程状态时,活塞4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短行程腔和常高压腔B连通,如图10和图13所示;
当处于长行程状态时,活塞4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长行程腔2-2、行程控制腔2-3、短行程腔2-4和常高压腔B2-5连通,如图17和图19所示。
所述第一阀套6-2包括第一阀套本体6-2a和设于所述第一阀套本体 6-2a上部的凸头6-2b,所述凸头6-2b与所述通孔相适配,在整个所述第一阀套6-2上,所述凸头6-2b的外径最小;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6-2a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环形凹槽A、环形凹槽 B和环形凹槽C,所述环形凹槽A处设有孔道A6-21,所述孔道A6-21为L 型,连通至所述第一阀套本体6-2a的下端面,所述第一阀套本体6-2a上还设有与第一阀套内腔相连通的孔B6-22、孔C6-23和孔D6-24,所述孔B6-22 和孔C6-23分别设于所环形凹槽A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孔D6-24设于所述环形凹槽C处;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6-2a的顶端还设有孔E6-25,所述孔E6-25与所述第一阀套内腔6-26的顶部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6-4包括芯座6-41、芯头6-43和芯杆6-42,所述芯杆的直径最小,所述芯座6-41和所述芯头6-43均与所述第一阀套内腔6-26相适配,所述芯杆6-42和所述第一阀套内腔之间形成高低压腔F6-45;
所述芯座6-41和所述芯杆6-42之间通过过渡段6-44连接,所述过渡段的直径介于所述芯座6-41和芯杆6-42之间;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上还设有孔K6-27,所述孔K6-27为L型的溢流孔;所述第一阀套上还设有竖向的孔L6-28,所述孔L6-28的一端设于所述凸头 6-2b的顶端,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阀套的内腔6-26中,且处于芯座6-41 的上部。
所述阀堵6-3上设有孔F6-31,所述孔F6-31与所述孔D6-24和所述第一阀套内腔6-26连通。
所述换向阀7包括第二阀体7-1、第二阀套7-2和第二阀芯7-3,所述第二阀套7-2设于所述第二阀体7-1和第二阀芯7-3之间,且所述第二阀套 7-2可上下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换向阀7。
所述第二阀体7-1的阀腔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高低压腔E7-11、常高压腔C7-12和回油腔7-13,所述第二阀套7-2上设有环形凹槽D,当所述第二阀套处于下端时,所述高低压腔E7-11与所述环形凹槽D相对应,此时,第二阀芯内孔、第二阀芯上的孔H7-31和第二阀套上的孔M7-22连通,孔M为回油孔,通过回油腔7-13与第四管道13连通;当所述第二阀套处于上端时,常高压腔C7-12通过第二阀套上的孔G7-21、第二阀芯上的孔H7-31与第二阀芯的内孔7-32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内孔7-32上端设有出油通道14,与所述缸体上腔2-6连通。
所述换向阀7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阀套7-2上的上部封堵7-4,所述上部封堵7-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芯内孔7-32及出油通道14连通的孔I 7-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破碎锤的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行程控制阀的初始稳定状态如图4 所示,此时第一阀芯6-4和第一阀套6-2都处于下端,上壳体1内充有氮气,活塞4在下极限位置,如图2所示;
首先,试打以确定合适的行程;当钎杆5接触到破碎物后,钎杆5上移,带动活塞4上移,上移至如图7和图9所示,此时常高压腔B2-5内为高压油,推动活塞4继续上移,当D段4-4的下端面和短行程腔2-4相对应时如图10和图13所示,短行程腔2-4为高压油,高压油经第二管道10进入高低压腔B6-13内,此时高低压腔B6-13和高低压腔C6-14连通,两者内部均为高压,高低压腔C6-14内的高压油经所述孔D6-24、孔F6-31和第一阀套内腔6-26,流至第一阀芯6-4的下端面处,第一阀芯6-4上移,如图12所示;
第一阀芯6-4上移后,所述孔C6-23通过高低压腔F6-45和孔B6-22连通,所述孔B6-22与常高压腔A6-11连通,所述高低压腔F6-45内为高压力油,孔C6-23将高压力油经高低压腔A6-12进入高低压腔E7-11内,此时,孔A6-21与高低压腔A6-12连通,将高压力油输送至第一阀套6-2的下端面处,第一阀套6-2向上移动,如图11所示;同时,高低压腔E7-11处为高压力油,第二阀套7-2向上移动,高压力油经常高压腔C、孔G、孔H、第二阀芯内孔、孔I和出油通道进入缸体上腔,带动所述活塞向下移动;
若打在硬度较大的破碎物上(活塞长行程低频运动),则活塞下移距离较小,下降至如图14所示位置,此时,长行程腔和泄油腔连通,如图16所示;孔D和孔F处的高压油泄掉,第一阀芯下移,第二阀套下移,如图15 所示;缸体上腔与回油管道连通,活塞开始向上移动;此时第一阀套还处于上端;当活塞上移的D段的下端面和短行程腔对齐时,由于第一阀套还处于上端,高低压腔B和高低压腔C不能连通,此时第一阀芯的下端面还是低压,第一阀芯不能开启,故第二阀套不能上升,缸体上腔还是低压,活塞继续上移,上移至D段的下端面与行程控制腔对齐时,第一阀套还是处于上端,第一阀芯处于下端,第二阀套不能上升,缸体上腔还是低压,活塞继续上移,上移至D段的下端面与长行程腔对齐时,如图17和19所示;孔D和孔F处均是高压,第一阀芯上移,第二阀套上移,高压油进入缸体上腔,活塞下移。
当打在硬度较小的破碎物上(活塞短行程高频运动),则活塞在打击到钎杆后,由于惯性会继续下移,而且下移距离较大,下降至如图2所示位置,长行程腔2-2和行程控制腔2-3均和泄油腔2-1连通,如图3所示,高低腔 B、高低腔C和高低腔D处均为低压,第一阀芯6-4和第一阀套6-2均处于下端,第二阀套7-2处于下端,缸体上腔2-6与回油管道连通,活塞4开始向上移动;
活塞的D段下端面和常高压腔B相对应时,常高压腔B与短行程腔连通,短行程腔为高压,与短行程腔连通的高低压腔B为高压,第一阀芯上移,第一阀套上移,第二阀套上移,高压油进入缸体上腔,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在短行程上往复运动。
综上所述,当活塞需长行程运动时,第一阀套处于上端,第一阀芯处于下端,第二阀套处于下端时,活塞向上移动,移动至D段下端面与长行程腔对齐时,第一阀套依旧处于上端,第一阀芯处于上端,第二阀套处于上端,活塞向下移动;
当活塞需短行程运动时,第一阀套、第一阀芯和第二阀套均处于下端时,活塞向上移动,移动至D端下端面与短行程腔对齐时,第一阀芯上移,第一阀套和第二阀套向上移动至上端,活塞向下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包括上壳体、缸体、下壳体和换向阀,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下壳体内设有钎杆,所述钎杆设于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活塞能够带动所述钎杆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程控制阀,所述行程控制阀和换向阀共同作用实现活塞长短冲击行程的自动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换向阀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换向阀能够控制所述活塞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阀包括第一阀体、阀堵、第一阀套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常高压腔A、高低压腔A、高低压腔B、高低压腔C和高低压腔D,所述第一阀套设于所述第一阀体的内腔中,且可在所述第一阀体内上下移动;
所述阀堵设于所述第一阀套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一阀套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阀芯设于所述第一阀套内,且所述第一阀芯可在所述第一阀套内上下移动;
所述高低压腔A与所述换向阀的高低压腔E连接,能够控制所述换向阀的开启与关闭;
当所述第一阀芯在上部时,所述高低压腔A内为高压时,所述换向阀打开,活塞向下移动;当所述高低压腔A内为低压时,所述换向阀关闭,活塞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设有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常高压腔B、短行程腔、行程控制腔、长行程腔、泄油腔和缸体上腔;
所述常高压腔B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常高压腔A连通,所述短行程腔通过第二管道与高低压腔B连通,所述行程控制腔与所述高低压腔D连通,所述长行程腔通过第三管道与高低腔C连通,所述泄油腔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阀体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上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阀套的上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泄油腔还与所述换向阀的回油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A段、B段、C段、D段和E段,所述A段直径最小;所述B段和D段的直径最大,且两者直径相同;
当所述活塞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泄油腔、长行程腔和行程控制腔连通;
当所述活塞处于正常工作时的下部位置时,所述泄油腔和长行程腔连通;
当处于短行程状态时,活塞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短行程腔和常高压腔B连通;
当处于长行程状态时,活塞处于上极限位置时,所述长行程腔、行程控制腔、短行程腔和常高压腔B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套包括第一阀套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阀套本体上部的凸头,所述凸头与所述通孔相适配,在整个所述第一阀套上,所述凸头的外径最小;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环形凹槽A、环形凹槽B和环形凹槽C,所述环形凹槽A处设有孔道A,所述孔道A为L型,连通至所述第一阀套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阀套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阀套内腔相连通的孔B、孔C和孔D,所述孔B和孔C分别设于所环形凹槽A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孔D设于所述环形凹槽C处;
所述第一阀套本体的顶端还设有孔E,所述孔E与所述第一阀套内腔的顶部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包括芯座、芯头和芯杆,所述芯杆的直径最小,所述芯座和所述芯头均匀所述第一阀套内腔相适配,所述芯杆和所述第一阀套内腔之间形成高低压腔F;
所述阀堵上设有孔F,所述孔F与所述孔D和所述第一阀套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套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套设于所述第二阀体和第二阀芯之间,且所述第二阀套可上下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换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的阀腔上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高低压腔E、常高压腔C和回油腔,所述第二阀套上设有环形凹槽D,当所述第二阀套处于下端时,所述高低压腔E与所述环形凹槽D连通;当所述第二阀套处于上端时,常高压腔C通过第二阀套上的孔G、第二阀芯上的孔H与第二阀芯的内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的内孔上端设有出油通道,与所述缸体上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阀套上的上部封堵,所述上部封堵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芯内孔及出油通道连通的孔I。
CN202020707036.4U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Active CN212175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7036.4U CN212175907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7036.4U CN212175907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5907U true CN212175907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7036.4U Active CN212175907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59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6881A (zh) * 2023-07-31 2023-09-05 烟台天兵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破碎锤换向阀阀芯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6881A (zh) * 2023-07-31 2023-09-05 烟台天兵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破碎锤换向阀阀芯机构
CN116696881B (zh) * 2023-07-31 2023-10-03 烟台天兵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破碎锤换向阀阀芯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3004C (zh) 改良型下水阀及开闭方法
CN212175907U (zh) 一种自动调节行程的液压破碎锤
CA2030455A1 (en) Atomizing fluid dispenser two
US4945998A (en) Hydraulic impact tool
KR200202164Y1 (ko) 가스와 유압을 이용한 브레이커
KR20140033910A (ko) 공유압식 브레이커 밸브 구조체
KR101709673B1 (ko) 2단 오토스트로크 유압 브레이커
KR20090041823A (ko) 유압브레이커의 자동타격조정장치
CN201972985U (zh) 启闭双向控制插装阀
CN209671298U (zh) 一种可调式分段卸荷插装阀
KR101907432B1 (ko) 유압 타격 장치
KR200253891Y1 (ko) 공유압식 브레이커
CN2921487Y (zh) 液动三通截止阀
CN2934777Y (zh) 一种变速操纵阀的改进
KR100891189B1 (ko) 브레이커 밸브장치의 밸브실 구조
CN212318413U (zh) 一种防空打破碎锤用控制装置
KR0178906B1 (ko) 유압브레이커용 유압제어밸브장치
KR101490597B1 (ko) 유압브레이커
JP2003071744A (ja) 衝撃動工具
CN202718124U (zh) 一种液压打桩机的打桩动力装置
CN106968999B (zh) 一种液压锤控制系统
JPH0750151Y2 (ja) 油圧ブレーカ
CN220100052U (zh) 一种新型重型破碎锤上缸体组件
KR102091821B1 (ko) 유압 타격 장치
JPH0621923Y2 (ja) 油圧ラン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