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1816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1816U
CN212161816U CN202020992522.5U CN202020992522U CN212161816U CN 212161816 U CN212161816 U CN 212161816U CN 202020992522 U CN202020992522 U CN 202020992522U CN 212161816 U CN212161816 U CN 212161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etal layer
display panel
area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25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丽丽
黄炜赟
龙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925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1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1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1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边的扇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扇出区,显示面板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其中,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扇出引线,每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上。本申请通过将扇出引线设置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上,且第一扇出区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减小了各个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的数量,且相邻的扇出引线之间的间距可以尽可能地小,从而有效地压缩了第一扇出区的高度,即压缩了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尺寸,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轻薄、可弯曲、抗震性优、响应快和适应穿戴产品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汽车显示等显示领域中。
随着OLED显示产品的发展,“屏占比”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等OLED智能产品外观中极为热门的词汇,然而,产品的尺寸不能无限增长,想获得更高的屏占比就只能从缩减显示屏幕边框入手。因此,随着消费者对显示产品便携、视角效果等方面的追求,极致窄边框甚至全屏显示成为OLED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在显示面板上下左右边框中,相比于左右边框,通常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尺寸更大,目前对于左右边框已具有成熟压缩方案,由于下边框尺寸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大,压缩下边框的难度更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压缩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扇出引线,每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有源层、覆盖所述有源层的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栅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一栅金属层的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栅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二栅金属层的第四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的第一源漏金属层;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包括: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扇出区,每条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以下任意之一的位置:位于以下三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所述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所述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所述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一扇出区和第二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不同,其中: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上;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扇出区,每条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三扇出区位于以下任意之一的位置:位于以下三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二栅金属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二扇出区和第三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的第五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的第二源漏金属层;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还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扇出区,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一扇出区和第二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不同,其中: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上;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扇出区,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二扇出区和第三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每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设置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减小了各个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的数量,且相邻的扇出引线之间的间距可以尽可能地小,从而有效地压缩了第一扇出区的高度,即压缩了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尺寸,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弯折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弯折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扇出区的部分扇出引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扇出区或第三扇出区的部分扇出引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有源层图案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一栅金属层图案后的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一栅金属层引线段后的非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二栅金属层图案后的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二栅金属层引线段后的非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四绝缘层图案后的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一源漏金属层图案后的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备第一源漏金属层引线段后的非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区; 2—非显示区; 10—基底;
11—第一绝缘层; 12—有源层; 13—第二绝缘层;
14—第一栅金属层; 15—第三绝缘层; 16—第二栅金属层;
17—第四绝缘层; 18—第一源漏金属层; 20—扇出引线;
21—第一扇出区; 22—弯折区; 23—第二扇出区;
24—防静电区; 25—第三扇出区; 26—驱动IC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目前的显示面板的结构排布,由外向内依次为非显示区和显示区(Active Area,AA),显示区为面板中可有效显示的区域,即整个面板中布设发光单元的区域,非显示区即为显示区周边的边框,该部分区域可以布设驱动电路。
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根数据线,每根数据线独立的与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相连接,即所有数据线并行的连接到驱动IC,由驱动IC控制这些数据线为显示区中的发光像素提供用于显示的数据信息。在显示面板的结构中,数据线(Data Line)通常从显示区的下方引出,即第一扇出区位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位置,该第一扇出区内部包括显示面板下方引出的所有数据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基于柔性显示技术中弯折区可弯折的结构基础,如图1所示,在对弯折区22进行弯折之前,非显示区2主要包含第一扇出区21、弯折区22、第二扇出区23、防静电区24、第三扇出区25和驱动IC区26等区域。如图2所示,在对弯折区22进行弯折之后,不考虑模组工艺边距(margin)和弯折半径的条件下,显示面板下边框只剩下第一扇出区21部分。因此,对于柔性显示面板来说,减小第一扇出区21部分的高度a,也就减小了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尺寸,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和位于显示区1周边的非显示区2,非显示区2包括第一扇出区21,显示面板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其中,非显示区2包括多条扇出引线20,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上。
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越高,其数据线的数量也越大。例如,假设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为:1080*1920,其数据线的数量则为1080,也就是要将1080根数据线并行的从第一扇出区21连接至弯折区22。基于用户对显示面板高分辨率的要求,现有显示面板的数据线都是数以千计的。由于数据线的数量数以千计,图3在第一扇出区21中并未示意出所有的扇出引线20,仅示意出了其中的部分扇出引线20,即图3示意出的扇出引线20的数量并不代表实际扇出引线20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将扇出引线20设置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减小了各个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20的数量,且相邻的扇出引线20之间的间距可以尽可能地小,从而有效地压缩了第一扇出区21的高度,即压缩了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尺寸,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有源层、覆盖有源层的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栅金属层、覆盖第一栅金属层的第三绝缘层、设置在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栅金属层、覆盖第二栅金属层的第四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四绝缘层上的第一源漏金属层。
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包括: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由于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第四绝缘层的厚度较大,例如,在一种显示面板中,第四绝缘层的厚度为5000埃米,第三绝缘层的厚度为1000埃米,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20和位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20之间的间距可以任意的小,甚至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20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位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20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可以包含重叠区域,而不会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的风险。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的布线位置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第3N+1条和第3N+3条扇出引线20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3N+2条扇出引线20位于第三金属层上,N为大于或等于0的自然数,如图4所示;或者,
第4N+1条和第4N+3条扇出引线20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4N+2条和第4N+4条扇出引线20均位于第三金属层上,N为大于或等于0的自然数。
本申请实施例并没有列举出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所有可能的布线位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强调的是每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上,至于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的布线位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非显示区2还包括第二扇出区23,其中,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位于以下任意之一的位置:
位于以下三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和第二扇出区23的金属层的位置不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时,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上;当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上时,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位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
由于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二栅金属层的电阻率大致相同,第一源漏金属层的电阻率远小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的电阻率,如果扇出引线20在各个扇出区的金属层位置相同,则不同扇出引线20的电阻率差异较大,使得显示面板在点亮后会有区域性的亮度显示不均的差异,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将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和第二扇出区23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补偿了各个金属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非显示区2还包括第三扇出区25,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三扇出区25位于以下任意之一的位置:
位于以下三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二栅金属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的金属层的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
由于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和第二扇出区23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相当于已经对各个金属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进行了初步补偿。此时,可以根据初步补偿的结果(即各条扇出引线20的阻抗差异值),决定是否需要在第三扇出区25继续对各个金属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补偿。如果经过第二扇出区23的初步补偿后,各条扇出引线20的阻抗差异值小于预设的阻抗差异阈值,则无需在第三扇出区25继续对各个金属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补偿,此时,扇出引线20在第三扇出区25的金属层位置可以和第二扇出区23的位置不同,例如,扇出引线20在第三扇出区25可以设置在第一栅金属层和/或第二栅金属层上。如果经过第二扇出区23的初步补偿后,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扇出引线20的阻抗差异值仍然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阻抗差异阈值,则需要在第三扇出区25继续对各个金属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补偿,此时,扇出引线20在第三扇出区25的金属层位置可以和第二扇出区23的位置相同,以达到继续对各个金属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补偿的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从右数第一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二金属层上,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位于第三金属层上;从右数第二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三金属层上,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位于第一金属层上;从右数第三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一金属层上,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位于第三金属层上;从右数第四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二金属层上,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位于第三金属层上;从右数第五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三金属层上,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位于第一金属层上;从右数第六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一金属层上,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位于第三金属层上……
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第一源漏金属层的第五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五绝缘层上的第二源漏金属层;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还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非显示区2还包括第二扇出区23,其中,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和第二扇出区23的金属层的位置不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时,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上;当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上时,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位于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非显示区2还包括第三扇出区25,其中,扇出引线20在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的金属层的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
下面通过本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构图工艺”包括沉积膜层、涂覆光刻胶、掩模曝光、显影、刻蚀和剥离光刻胶等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光刻工艺”包括涂覆膜层、掩模曝光、显影等处理,是相关技术中成熟的制备工艺。沉积可以采用选自溅射、蒸镀和化学气相沉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涂覆可以采用选自喷涂和旋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刻蚀可以采用选自干刻和湿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薄膜”是指将某一种材料在基底上利用沉积或涂覆工艺制作出的一层薄膜。若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该“薄膜”无需构图工艺,则该“薄膜”还可以称为“层”。当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该“薄膜”还需构图工艺,则在构图工艺前称为“薄膜”,构图工艺后称为“层”。经过构图工艺后的“层”中包含至少一个“图案”。本公开中所说的“A和B同层设置”是指,A和B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A的正投影包含B的正投影”是指,B的正投影落入A的正投影范围内,或者A的正投影覆盖B的正投影。
(1)在基底10上依次沉积第一绝缘薄膜和有源层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对有源层薄膜进行构图,形成覆盖整个基底10的第一绝缘层11,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1上的有源层12图案,如图6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1称之为缓冲(Buffer)层,用于提高基底10的抗水氧能力。
(2)依次沉积第二绝缘薄膜和第一金属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对第一金属薄膜进行构图,形成覆盖有源层12图案的第二绝缘层13,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3上的第一栅金属层14图案,第一栅金属层14至少包括第一栅电极和第一电容电极、多条栅线(未示出)和多条栅引线(未示出),如图7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13称之为第一栅绝缘(GI1)层。本次构图工艺后,第一扇出区21、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分别形成位于第一栅金属层14上的第一层引线段图案,如图8所示。由于扇出引线20的数量数以千计,图8中并未示意出所有的扇出引线20,仅示意出了其中的部分扇出引线20,即本申请实施例示意出的扇出引线20的数量并不代表实际扇出引线20的数量。
(3)依次沉积第三绝缘薄膜和第二金属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对第二金属薄膜进行构图,形成覆盖第一栅金属层14的第三绝缘层15,以及设置在第三绝缘层15上的第二栅金属层16图案,第二栅金属层16至少包括第二电容电极和第二栅引线(未示出),第二电容电极的位置与第一电容电极的位置相对应,如图9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15又称之为第二栅绝缘(GI2)层。本次构图工艺后,第一扇出区21、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分别形成位于第二栅金属层16上的第二层引线段图案,如图10所示。
(4)沉积第四绝缘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对第四绝缘薄膜进行构图,形成覆盖第二栅金属层16的第四绝缘层17图案,第四绝缘层17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多个第一过孔位置分别与第一有源层的两端位置相对应,多个第一过孔内的第四绝缘层17、第三绝缘层15和第二绝缘层13被刻蚀掉,分别暴露出第一有源层的表面。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绝缘层17又称之为第一层间绝缘(ILD)层,如图11所示。
(5)沉积第三金属薄膜,通过构图工艺对第三金属薄膜进行构图,在第四绝缘层17上形成第一源漏金属层18图案,第一源漏金属层18至少包括第一源电极、第一漏电极、低压(VSS)线(未示出)、多条数据线(未示出)和多条数据引线(未示出)图案,第一源电极和第一漏电极分别通过第一过孔与有源层12连接,如图12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源漏金属层18还可以包括电源线(VDD)、补偿线和辅助第二电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次构图工艺后,第一扇出区21、第二扇出区23和第三扇出区25分别形成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18上的第三层引线段图案,如图13所示。
至少两层的引线段图案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形成扇出引线,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21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上,引线段包括第一层引线段、第二层引线段和第三层引线段,绝缘层包括第三绝缘层15和第四绝缘层17。
由于第四绝缘层17的厚度较大,例如,在一种显示面板中,第四绝缘层17的厚度为5000埃米,第三绝缘层15的厚度为1000埃米,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18上的扇出引线20和位于第一栅金属层14或第二栅金属层16上的扇出引线20之间的间距可以任意的小,或者,如图4或图5所示,位于第一源漏金属层18上的扇出引线2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与位于第一栅金属层14或第二栅金属层16上的扇出引线2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包含重叠区域,而不会发生电流击穿或短路的风险。
至此,在基底10上制备完成驱动结构层图案。有源层、第一栅电极、第一源电极和第一漏电极组成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容电极和第二电容电极组成存储电容,多条栅引线和数据引线组成阵列基板栅极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GOA)的驱动引线。
(6)在形成前述图案的基底上制备平坦层、第一电极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层和封装层图案。
通过上述过程,即完成本实施例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制备。通过上述制备流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每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设置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20在第一扇出区21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上,减小了各个金属层上的扇出引线20的数量,且相邻的扇出引线20之间的间距可以尽可能地小,从而有效地压缩了第一扇出区21的高度,即压缩了显示面板下边框的尺寸,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其中: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多条扇出引线,每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且相邻的两条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有源层、覆盖所述有源层的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栅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一栅金属层的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栅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二栅金属层的第四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的第一源漏金属层;
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包括: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扇出区,每条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以下任意之一的位置:
位于以下三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所述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所述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所述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一扇出区和第二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不同,其中:
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上;
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扇出区,每条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三扇出区位于以下任意之一的位置:
位于以下三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二栅金属层和第一源漏金属层;
位于以下两个金属层中的其中一层上:第一栅金属层和第二栅金属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二扇出区和第三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的第五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的第二源漏金属层;
所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金属层,还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扇出区,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一扇出区和第二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不同,其中:
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上;
当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或第二源漏金属层上时,所述扇出引线在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栅金属层或第二栅金属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三扇出区,所述扇出引线在所述第二扇出区和第三扇出区的金属层的位置相同。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0992522.5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161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2522.5U CN212161816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2522.5U CN212161816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1816U true CN212161816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2522.5U Active CN212161816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18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062A1 (en) * 2021-10-18 2023-04-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pa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062A1 (en) * 2021-10-18 2023-04-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pa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813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2507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203784A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86434B (zh) 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装置和像素驱动电路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U202023961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571252A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10028396A1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1563068B2 (en)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
US20220293692A1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40687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690234A (zh)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73053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053814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작 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23409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16274B (zh)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oled显示面板
CN111403440A (zh)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0247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2161816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3835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38811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776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005912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2310183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