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1639U -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1639U
CN212161639U CN202021029665.2U CN202021029665U CN212161639U CN 212161639 U CN212161639 U CN 212161639U CN 202021029665 U CN202021029665 U CN 202021029665U CN 212161639 U CN212161639 U CN 212161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witch
cover
plate assembly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96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晓晨
王维东
孙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ili Xu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li Xu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li Xu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li Xunc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96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1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1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1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低压电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该壳体包括:机壳、机盖和密封件,机壳具有用于收纳开关元件的容置腔;机壳上开设环绕于容置腔的凹槽,机壳上还开设与凹槽连通的注塑孔;机盖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封闭容置腔;密封件设置于凹槽内,密封件用于在机盖封闭容置腔后,由注塑孔向所述凹槽内注塑成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和水汽进入壳体的容置腔中,对其内部的触点造成污染,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动触点和定触点在接触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作为一种很微小的力度的开关,是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作用于动作簧片上,使其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的开关。由于微动开关在使用时,经常会因外界环境的灰尘等因素,对开关内部的动触点和定触点造成污染,从而使得开关的动触点和定触点在接触时会产生不灵敏的现象,导致开关接触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可有效避免灰尘、水汽进入开关的壳体内,对壳体内部的触点造成污染,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动触点和定触点在接触时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微动开关的壳体,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收纳微动开关的各开关元件的容置腔;所述机壳上开设环绕于所述容置腔的凹槽,所述机壳上还开设与所述凹槽连通的注塑孔;
机盖,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封闭所述容置腔;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用于在所述机盖封闭容置腔后,由所述注塑孔向所述凹槽内注塑成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设计了一种微动开关,包括:若干开关元件、如上所述的壳体。
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壳体的机壳上开设凹槽、与凹槽连通的注塑孔,并且凹槽是环绕于容置腔,同时凹槽内还设有密封件,并且该密封件是在机盖封闭机壳的容置腔后,通过注塑孔向凹槽内注塑直接成型,使得机盖与机壳之间的缝隙可通过密封件完全填满,因此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和水汽进入壳体的容置腔中,对其内部的触点造成污染,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动触点和定触点在接触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所述容置腔的轮廓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机盖与所述机壳相互扣接,或采用锁紧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柔性注塑件。
进一步的,所述机盖相对于所述机壳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卡接部,各所述卡接部用于固定微动开关的磁钢,所述机壳上还开设若干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卡接部的数量相同,并唯一对应;
所述机盖在封闭所述容置腔时,卡接于各所述卡接部上的磁钢被嵌入唯一对应的各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卡接部均为偶数个;其中,各所述定位槽以所述机壳的轴线为对称轴两两对称设置,各所述卡接部以所述机盖的轴线为对称轴两两对称设置。
各所述开关元件分别为:机架、推杆组件、上接触桥、下接触桥、上接触板组件、下接触板组件和按键;
其中,沿所述机壳的轴线方向,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在所述容置腔内相对设置,所述机架位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之间,所述上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所述下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
沿所述机壳的轴线方向,所述机壳上还开设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按键孔,所述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且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块连接的推杆本体,所述推杆本体有部分穿设于所述按键孔内,并与所述按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分别与所述推杆本体和所述按键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密封圈包括:嵌设于所述按键孔内的基体、设置于所述基体上的回弹部,回弹部分别与所述推杆本体和所述按键过盈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的壳体与开关元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壳与开关元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机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动开关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机壳与开关元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推杆组件、弹性密封圈和按键的压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的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机盖2和密封件3。
其中,如图1所示,机壳1具有用于收纳微动开关的各开关元件的容置腔11,同时机壳1上还开设有环绕于容置腔11的凹槽12、与凹槽12连通的注塑孔(图中未标示),该注塑孔可开设于机壳1的壳壁上。
其次,如图1和图2所示,机盖2与机壳1可拆卸连接,该机盖2用于封闭容置腔11,而密封件3设置于凹槽12内,并且该密封件3用于在机盖2封闭容置腔11后,由注塑孔向凹槽12内注塑成型。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壳体的机壳1上开设凹槽12、与凹槽12连通的注塑孔12,并且凹槽12是环绕于容置腔11的,同时凹槽12内还设有密封件3,并且该密封件3是在机盖2封闭机壳1的容置腔11后,通过注塑孔向凹槽12内注塑直接成型。并且,当密封件3在注塑成型后,可使得机盖2与机壳1之间的缝隙可被完全填满,因此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和水汽进入壳体1的容置腔11中,对其内部的触点造成污染,从而提高了开关的动触点和定触点在接触时的可靠性。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2沿容置腔11的轮廓方向直接延伸形成,即凹槽12的外形与容置腔11的外形相同,从而使得密封件3在注塑成型后,该密封件3可在机壳1与机盖2之间实现密封的同时,还不会过多侵占机壳1内的其他区域,从而保证了壳体内部元件的有效排布。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机盖2与机壳1之间可采用相互扣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也可采用锁紧件进行连接。另外,由于密封件3在注塑成型后,可将机盖2与机壳1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完全填满,因此,密封件3在成型后必然会与机盖2熔融连接,使得机盖2与机壳1可借助密封件3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盖2与机壳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密封件为柔性注塑件,例如,柔性ABS。通过柔性注塑件,可进一步提高机盖2与机壳1之间的密封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机盖2相对于机壳1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卡接部4,各卡接部4用于固定微动开关的磁钢5,而机壳1上还开设若干定位槽13,且定位槽13的数量与卡接部4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当机盖2在封闭机壳1的过程中,卡接于各卡接部4上的磁钢5可直接被嵌入唯一对应的各定位槽13中。通过设置在机壳1内的各磁钢5,可在较大直流负载情况,电弧被力拉长而达到快速熄灭的效果,有效增强开关的定触点和动触点的分断能力。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卡接部4为开设与机盖2上的卡接槽,在装配时,可先将各个磁钢5放入各卡接槽内实现与机盖2的卡接固定。当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各磁钢5与机盖2之间也可采用其他的装配方式,比如粘结,或者通过螺栓等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磁钢5与机盖2的装配方式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槽13和卡接部4均为偶数个,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图1和图2和图3所示的两个。其中,两个定位槽13以机壳1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而两个卡接部4以机盖2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实际应用时,可在位于机盖2沿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一侧的卡接部4上设置极性为N极的磁钢5,而在机盖2的另一侧的卡接部4上设置极性为S极的磁钢5,通过两种不同极性磁钢5的相互作用,可使得开关在较大直流负载情况,实现电弧被力F拉长而达到快速熄灭的效果,有效增强开关的定触点和动触点的分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微动开关,如图4所示,包括:若干开关元件、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各开关元件分别为:机架6、推杆组件7、上接触桥8、下接触桥9、上接触板组件10、下接触板组件20和按键30。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沿机壳1的轴线方向上,上接触板组件10和下接触板组件20在容置腔11内相对设置,而机架6位于上接触板组件10和下接触板组件20之间,并且,上接触桥8设置于机架6相对于上接触板组件10的一侧,而下接触桥9设置于机架6相对于下接触板组件20的一侧。并且,机壳1沿自身轴线方向,还开设与容置腔11连通的按键孔14,推杆组件7设置于容置腔11中。该推杆组件7包括:与机架6连接的连接块71、与连接块71连接的推杆本体72,推杆本体72有部分穿设于按键孔14内,并与按键30连接。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通过按键30可驱动推杆组件7,使得推杆组件7可带动机架6在上接触板组件10和下接触板组件20之间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上接触桥8与上接触板组件10的电性抵持,或者下接触桥9与下接触板组件20的电性抵持。
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按键孔14内还设有弹性密封圈40,并且该弹性密封圈40分别与推杆本体72和按键30采用过盈配合。具体地说,该弹性密封圈40包括:嵌设于按键孔14内的基体401、设置于基体401上的回弹部402,回弹部402分别与推杆本体72和按键30过盈配合。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结合图4和图7所示,可先将弹性密封圈40置于按键孔14内,然后将按键30与推杆本体72沿着弹性密封圈40的轴线方向进行相互对接,并在对接过程中,可对弹性密封圈40进行压合,从而实现弹性密封圈40分别与推杆本体72和按键30的过盈配合,以起到机壳1相应的密封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和水汽不会进入机壳1容置腔11中,对其内部的触点造成污染。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动开关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用于收纳微动开关的各开关元件的容置腔;所述机壳上开设环绕于所述容置腔的凹槽,所述机壳上还开设与所述凹槽连通的注塑孔;
机盖,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封闭所述容置腔;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用于在所述机盖封闭容置腔后,由所述注塑孔向所述凹槽内注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容置腔的轮廓方向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与所述机壳相互扣接,或采用锁紧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柔性注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相对于所述机壳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卡接部,各所述卡接部用于固定微动开关的磁钢,所述机壳上还开设若干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卡接部的数量相同,并唯一对应;
所述机盖在封闭所述容置腔时,卡接于各所述卡接部上的磁钢被嵌入唯一对应的各所述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动开关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卡接部均为偶数个;其中,各所述定位槽以所述机壳的轴线为对称轴两两对称设置,各所述卡接部以所述机盖的轴线为对称轴两两对称设置。
7.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开关元件、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关元件分别为:机架、推杆组件、上接触桥、下接触桥、上接触板组件、下接触板组件和按键;
其中,沿所述机壳的轴线方向,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在所述容置腔内相对设置,所述机架位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之间,所述上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所述下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
沿所述机壳的轴线方向,所述机壳上还开设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按键孔,所述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中,且包括:与所述机架连接的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块连接的推杆本体,所述推杆本体有部分穿设于所述按键孔内,并与所述按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分别与所述推杆本体和所述按键采用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包括:嵌设于所述按键孔内的基体、设置于所述基体上的回弹部,回弹部分别与所述推杆本体和所述按键过盈配合。
CN202021029665.2U 2020-06-08 2020-06-08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Active CN212161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9665.2U CN212161639U (zh) 2020-06-08 2020-06-08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9665.2U CN212161639U (zh) 2020-06-08 2020-06-08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1639U true CN212161639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3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9665.2U Active CN212161639U (zh) 2020-06-08 2020-06-08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1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1566B2 (en) Charging plug with contact-free switch device
CN101309662B (zh) 性刺激装置
JPH0234875Y2 (zh)
WO2017217045A1 (ja) 接点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2012238422A (ja) 車載用電気機器のシールカバー
CN212161639U (zh) 微动开关的壳体及微动开关
CN217703206U (zh) 电动螺丝刀
KR102022004B1 (ko) 제어부 수밀구조가 개선된 브러시리스 모터 장치
US4133991A (en) Limit switch
JP3963120B2 (ja) スイッチ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11181261A (ja) プラグ
CN210405390U (zh) 一种终端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JP2015210992A (ja)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CN108574483A (zh) 汽车充电用开关及汽车充电连接器
CN210429658U (zh) 一种开关管
CN112735885A (zh) 一种防水隔离磁力按键
US20200076122A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7098193A (ja) 防水コネクタ
KR102019263B1 (ko) 배터리 릴레이
KR20190089438A (ko) 전자개폐장치
CN219575433U (zh) 一种动态防水安防开关
CN210723513U (zh) 连接器
CN220797235U (zh) 一种充电接口
CN218159026U (zh) 扫描枪
CN218631836U (zh) 接触器动端子组件和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