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3463U - 一种智能井盖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井盖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3463U
CN212153463U CN201922249846.XU CN201922249846U CN212153463U CN 212153463 U CN212153463 U CN 212153463U CN 201922249846 U CN201922249846 U CN 201922249846U CN 212153463 U CN212153463 U CN 212153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key
well lid
square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98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海波
廖原
周鑫
赵铁宝
张天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tong Optoelectr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98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3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3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3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锁,包括锁座和锁体总成,锁体总成包括检测装置、锁舌、机械锁芯、限动装置、限位装置和处理模组,其中,检测装置对进入智能井盖锁的外物进行检测并向处理模组发送检测信号,处理模组在外物是匹配的钥匙的情况下,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限动装置解除限动状态,使钥匙能够带动机械锁芯转动进而带动锁舌运动从而进行开锁或关锁操作,处理模组在非正常开锁的情况下发送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克服了传统井盖锁仅依靠机械锁钥匙容易被复制且不能对丢失的井盖进行定位的缺点,结合了对钥匙的智能识别和机械开锁两种方式,提高了井盖的防盗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井盖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井盖锁。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有数量庞大的地下管道,例如下水道、地下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等,这些管道具有若干个通向地面的出口,从管道到地面的出口这一段称为窨井,窨井口需要井盖,用来防止人或外物掉落窨井以及保护井下的电缆等设施。如果井盖被盗走或被移动,就会使窨井处于开放状态,影响行人或者车辆等的正常通行,并可能使井下的电缆等被窃贼盗走。因此,如今部分窨井的井盖会设置井盖锁,但多数井盖锁仅为简单的机械锁,其钥匙容易被复制,且对他人采用暴力开锁的行为也不能进行有效及时的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井盖锁,通过对钥匙的智能识别和机械锁具两种方式并用,能够对井盖进行有效的锁定,并能对非正常方式的开锁进行监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井盖锁,包括:
锁座,被配置为将所述智能井盖锁固定在井盖上;以及
锁体总成,所述锁体总成包括:
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外物进入所述智能井盖锁并生成检测信号;
锁舌;
机械锁芯,与所述锁舌机械连接,被配置为在形状匹配的钥匙的驱动下进行运动,带动所述锁舌在不同位置运动;
限动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状态阻止所述机械锁芯运动;
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座上,被配置为限制所述锁舌和/或所述机械锁芯的运动范围;以及
处理模组,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限动装置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机械锁芯包括:
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配置为与钥匙接触,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孔;
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轴向贯穿的通孔;
螺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于串联所述锁舌、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端的孔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螺杆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锁舌由靠近所述锁座的位置向远离所述锁座的位置依次排列。
优选地,所述锁舌设置方形通孔;
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包括第一方形键,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包括与钥匙的形状相配合的沟槽;
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通孔上设置有圆形沉孔和方形沉孔,所述圆形沉孔和所述方形沉孔同轴,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包括第二方形键;
其中,所述第一方形键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被配置为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方形键和所述锁舌的方形通孔被配置为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凸台,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接触,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范围不能超出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凸台被配置为受控沿所述机械锁芯的轴向方向移动,当所述凸台运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凸台完全容纳于所述锁座中;
所述处理模组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凸台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包括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柱被配置为当所述智能井盖锁开启时,阻止所述锁舌继续向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限位柱被配置为当所述智能井盖锁锁闭时,阻止所述锁舌继续向第二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限动装置具体为电磁铁;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磁体,或者,所述第一传动件由铁磁性材料制造。
优选地,所述锁座包括法兰盘,用于与所述井盖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井盖智能锁还包括锁盖,用于保护所述锁体总成外露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锁,包括锁座和锁体总成,锁体总成包括检测装置、锁舌、机械锁芯、限动装置、限位装置和处理模组,其中,检测装置对进入智能井盖锁的外物进行检测并向处理模组发送检测信号,处理模组在外物是匹配的钥匙的情况下,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限动装置解除限动状态,使钥匙能够带动机械锁芯转动进而带动锁舌运动从而进行开锁或上锁操作,处理模组在非正常开锁的情况下发送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克服了传统井盖锁仅依靠机械锁钥匙容易被复制且不能对丢失的井盖进行定位的缺点,结合了对钥匙的智能识别和机械开锁两种方式,提高了井盖的防盗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一传动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二传动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工作状态二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锁座;2-锁舌;31-第一传动件;311-第一方形键;312-第一台阶;313-第二台阶;314-第一传动件的孔;315-第一传动件的沟槽;32-第二传动件;321-第二方形键;322-第三台阶;323-第四台阶;324-第二传动件的通孔;324a-圆形沉孔;324b-方形沉孔;325-第二传动件的凹槽;33-螺杆;4-限位装置;41-凸台;42-限位柱;5-垫圈;6-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结构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包括锁座1和锁体总成,锁体总成包括检测装置、锁舌2、机械锁芯、限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限位装置4和处理模组。其中,检测装置与处理模组通信连接,限动装置与处理模组电连接,限位装置4与锁座1固定连接或可移动地连接,锁舌2与机械锁芯传动连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进入智能井盖锁的外物并向处理模组发送检测信号,处理模组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限动装置的工作状态,在检测到匹配的钥匙的情况下解除限动装置的限动状态,从而使钥匙能够带动机械锁芯转动,进而带动锁舌2转动,从而实现上锁和开锁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和识别装置,第一红外线传感器与识别装置通信连接。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智能井盖锁的锁孔中,当有外物进入锁孔中时,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发射的红外线被阻挡,生成阻挡信号,并将所述阻挡信号发送至识别装置,识别装置接收到阻挡信号对所述外物进行识别。当然,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可以被替换为压力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其他适于识别外物进入锁孔并生成阻挡信号的传感器或装置。可选地,识别装置可以为RFID标签阅读器、蓝牙模块等适于进行信息识别的模块,对应的,钥匙上设置有RFID标签、蓝牙模块等相应的信息存储/发送装置。识别装置对外物进行识别后,生成能够反映所述外物是否为匹配的钥匙的检测信号,并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处理模组。如果检测信号指示所述外物为匹配的钥匙,则处理模组控制限动装置解除限动状态,如果检测信号指示所述外物并非匹配的钥匙,则处理模组向云端发送定位信息和报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锁芯包括第一传动件31、第二传动件32和螺杆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一传动件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传动件3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传动件31的外部基本为三级台阶状,由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依次为第一方形键311、第一台阶312和第二台阶313,第一方形键311、第一台阶312和第二台阶313基本上同轴。其中,所述第一台阶312和所述第二台阶313基本为圆柱体,第一方形键311的边长大于螺杆33的直径,第一方形键311横截面的对角线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阶31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台阶312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台阶313的横截面直径。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端有一个盲孔314,能够容纳螺杆33的一端,孔314与第一方形键311、第一台阶312和第二台阶313同轴。第一传动件31的第一端,即所述第二台阶313的端面上有与匹配的钥匙的形状相对应的沟槽315,用于与匹配的钥匙相接触。可选地,沟槽315的形状可以是“一”字形、“十”字形、弧形或其他适于与钥匙相匹配的形状。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第二传动件的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传动件3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传动件32的外部基本为三级台阶状,由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依次为第二方形键321、第三台阶322和第四台阶323,所述第二方形键321、第三台阶322和第四台阶323基本上同轴。其中,所述第三台阶322和所述第四台阶323基本为圆柱体,第二方形键321的边长大于螺杆33的直径,方形键321横截面的对角线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台阶32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三台阶322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四台阶323的横截面直径。第二传动件32具有轴向贯穿的通孔324,其直径与螺杆33的直径相配合。通孔324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由第二端向第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方形沉孔324b和圆形沉孔324a,所述圆形沉孔324a、所述方形沉孔324b和所述第二方形键321、第三台阶322和第四台阶323同轴,所述方形沉孔324b与第一方形键311的尺寸相互配合,所述圆形沉孔324a与第一台阶312的尺寸相互配合。
可选地,第一台阶312和第二台阶313以及第三台阶322和第四台阶323也可以为圆台状,第一方形键311、第二方形键321也可以被替换为底面为其他正多边形的棱柱或棱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所述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的外部形状进行设计。由于圆柱和四棱柱加工简单,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均采用方形键,所述第一台阶至第四台阶均为圆柱体。
锁舌2为长条状构件,由相互垂直的第一片状构件和第二片状构件组成,第一片状构件的一端有一个方形通孔,方形通孔与第二方形键321相互配合。第一片状构件的另一端沿着与机械锁芯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片状构件的一端连接。窨井井壁上设置相应的锁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锁止装置为一个具有开口的卡槽,锁舌2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进入所述卡槽,此时智能井盖锁和与之连接的井盖不能沿竖直方向移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计其他适于用于锁止的形状的锁舌2和相应的井壁上的锁止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井盖锁包括限位装置4,限位装置4包括凸台41和两个限位柱42,锁座1包括法兰盘,如图2所示。其中,凸台41与锁座1可移动地连接,能够受控沿机械锁芯的轴向方向移动,当凸台41运动到第三位置时,凸台41的端面与法兰盘的端面基本平齐。凸台41的形状可以为圆弧、弓形、扇形或其他适于限制第二传动件32运动范围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1的形状为圆弧。相应地,在第二传动件32的第一端,即第四台阶323上有与凸台41相对应的圆弧凹槽325,当凸台41置于凹槽325中时,与凸台41相接触的第二传动件32仅能在圆弧凹槽325于圆弧凸台41的角度差值的范围内转动。两个限位柱42与锁座1固定连接,其长度大于等于锁舌2安装完成后的位置与锁座1法兰盘的距离。当锁舌2处于锁止位置时,锁舌2能够与其中一个限位柱42,即第二限位柱接触,开锁后,锁舌2能够和另一个限位柱42,即第一限位柱接触,即,锁舌2的转动范围为两个限位柱42之间,从而防止锁舌2在锁止或开锁后继续转动与井壁或其他物体碰撞而损坏。同时,锁舌2与限位柱42的接触也能指示锁舌2到达锁止位置或开锁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井盖锁包括两个第二传动件32,两个第二传动件32按照相同方向组装,即其中一个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方形键321朝向另一个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由此,组装完成后的智能井盖锁,第一传动件的孔314底部与螺杆33的一端端部相对,自螺杆33的该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依次套设两个第二传动件32,以及锁舌2,其中第一传动件的第一方形键311与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相对,远离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方形键321与锁舌2的方形通孔相接触。设置两个第二传动件32可以增加开锁时需要配合的零件数量,从而使智能井盖锁的锁止更加可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非正常方式的开锁。同时,当与第一传动件31靠近的第二传动件的凹槽325磨损后,可以将两个第二传动件32的位置互换,为智能井盖锁的维修提供便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传动件32。可选地,智能井盖锁还可以设置一个壳体,与锁座1固定连接,用于容纳机械锁芯,螺杆33的另一端从所述壳体中穿出。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螺母(图中未示出)从螺杆33的另一端旋拧至与所述壳体接触,从而对机械锁芯和锁舌2进行定位。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井盖锁的工作状态二的示意图。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智能井盖锁还包括一个垫圈5,垫圈5通过螺钉安装在锁座1上,安装完成后,垫圈5的端面与法兰盘的端面平齐或略低于法兰盘的端面。垫圈5的内径与第一台阶312的直径相配合,锁座1的锁孔上有一个与第二台阶313相配合的导向孔,安装时,先将第一传动件31置于所述导向孔中,然后将垫圈5套在第一传动件31外并与锁座1固定连接,则第一传动件31能够沿着所述导向孔在预定的范围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限动装置为电磁铁6,相应地,机械锁芯与所述电磁铁相对的部分包括磁体,或者机械锁芯与所述电磁铁6接触的部分由铁、镍、钴等铁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电磁铁6设置在锁座中,可选地,所述电磁铁6可以设置在环绕在所述导向孔外的空腔内,如图7和图8所示。在没有匹配的钥匙进入智能井盖锁的情况下,所述电磁铁6处于通电状态,吸引第一传动件,对第一传动件进行限动,从而对机械锁芯进行限动。在处理模组接收到指示外物为匹配的钥匙的检测信号时,处理模组控制电磁铁6电路上的开关与相应的电源断开,则限动装置解除限动状态,此时机械锁芯能够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电磁铁6设置在其他位置,或设计其他形式的适于对机械锁芯进行限动的限动装置。
以下详细地说明机械锁芯带动锁舌2完成开锁或锁止的过程:
如图7所示为智能井盖锁的锁止状态,第一方形键311不处于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内,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方形键321不处于远离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内,远离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方形键321与锁舌2的方形通孔相接触,凸台41与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凹槽325相接触。当匹配的钥匙(以下简称“钥匙”)进入锁孔后,处理模组控制限动装置解除限动状态,第一传动件31能够运动,并控制凸台41(图中未示出)移动至第三位置。此时,钥匙的端部与第一传动件的沟槽315接触,使用人旋转钥匙,带动第一传动件31转动,使第一方形键311与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对齐,向第四方向按压钥匙,使所述第一方形键311落入所述方形沉孔324b中,从而能带动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32同步转动。使用人继续转动钥匙,使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第二方形键321与远离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对齐,向第四方向按压钥匙,使所述第二方形键321落入所述方形沉孔324b中,从而能带动远离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3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锁舌2转动,进行开锁或锁止操作,如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传动件32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传动件的孔314与螺杆33的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弹性部件(图中未示出)。当完成锁止,需要把钥匙拔出来时,钥匙向第三方向运动,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从压缩状态恢复,使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32和第一传动件31也向第三方向运动。可选地,在锁座1上与第一传动件31相配合的孔的内壁上可设置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当第一传动件31向第三方向运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向处理模组发送红外线被阻挡的信号,处理模组控制凸台41从第三位置向第四方向运动至设定的位置。使用人旋转钥匙,使凸台41落入靠近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传动件的凹槽325之中,然后将钥匙向第三方向运动、离开智能井盖锁。检测装置的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由阻挡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向处理模组发送信号,处理模组控制限动装置的电磁铁6通电,使限动装置处于限动工作状态,此时第一传动件31不能运动,从而智能井盖锁完成整个锁止过程。
优选地,智能井盖锁包括一个锁盖,设置在智能井盖锁外露于地面的位置,用于防止锁孔进入杂物影响智能井盖锁的正常工作。锁盖可以是一端与锁座1可转动地连接的翻盖式,也可以是能够完全与锁座1分离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锁盖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井盖锁包括锁座和锁体总成,锁体总成包括检测装置、锁舌、机械锁芯、限动装置、限位装置和处理模组,其中,检测装置对进入智能井盖锁的外物进行检测并向处理模组发送检测信号,处理模组在外物是匹配的钥匙的情况下,根据检测信号控制限动装置解除限动状态,使钥匙能够带动机械锁芯转动进而带动锁舌运动从而进行开锁或上锁操作,处理模组在非正常开锁的情况下发送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克服了传统井盖锁仅依靠机械锁钥匙容易被复制且不能对丢失的井盖进行定位的缺点,结合了对钥匙的智能识别和机械开锁两种方式,提高了井盖的防盗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座(1),被配置为将所述智能井盖锁固定在井盖上;以及
锁体总成,所述锁体总成包括:
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外物进入所述智能井盖锁并生成检测信号;
锁舌(2);
机械锁芯,与所述锁舌(2)机械连接,被配置为在形状匹配的钥匙的驱动下进行运动,带动所述锁舌(2)在不同位置运动;
限动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状态阻止所述机械锁芯运动;
限位装置(4),设置在所述锁座(1)上,被配置为限制所述锁舌(2)和/或所述机械锁芯的运动范围;以及
处理模组,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限动装置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芯包括:
第一传动件(3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配置为与钥匙接触,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孔(314);
第二传动件(3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轴向贯穿的通孔(324);
螺杆(3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用于串联所述锁舌(2)、所述第一传动件(31)和所述第二传动件(32);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端的孔(314)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螺杆(33)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传动件(31)、所述第二传动件(32)和所述锁舌(2)由靠近所述锁座(1)的位置向远离所述锁座(1)的位置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设置方形通孔;
所述第一传动件(31)的第二端包括第一方形键(311),所述第一传动件(31)的第一端包括与钥匙的形状相配合的沟槽(315);
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通孔(324)上设置有圆形沉孔(324a)和方形沉孔(324b),所述圆形沉孔(324a)和所述方形沉孔(324b)同轴,所述第二传动件(32)的第二端包括第二方形键(321);
其中,所述第一方形键(311)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形沉孔(324b)被配置为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方形键(321)和所述锁舌(2)的方形通孔被配置为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凸台(41),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台(41)相匹配的凹槽(325);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3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台(41)与所述凹槽(325)的第一侧壁接触,所述第二传动件(3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台(41)与所述凹槽(325)的第二侧壁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范围不能超出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41)被配置为受控沿所述机械锁芯的轴向方向移动,当所述凸台(41)运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凸台(41)完全容纳于所述锁座(1)中;
所述处理模组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凸台(41)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限位柱(42),所述限位柱(42)包括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柱被配置为当所述智能井盖锁开启时,阻止所述锁舌(2)继续向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限位柱被配置为当所述智能井盖锁锁闭时,阻止所述锁舌(2)继续向第二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动装置具体为电磁铁(6);所述第一传动件(31)包括磁体,或者,所述第一传动件(31)由铁磁性材料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1)包括法兰盘,用于与所述井盖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智能锁还包括锁盖,用于保护所述锁体总成外露的部分。
CN201922249846.X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智能井盖锁 Active CN212153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9846.XU CN21215346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智能井盖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9846.XU CN21215346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智能井盖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3463U true CN212153463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9846.XU Active CN21215346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智能井盖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34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660A (zh) * 2021-08-23 2021-10-26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盖智能锁及井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660A (zh) * 2021-08-23 2021-10-26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盖智能锁及井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27431B2 (en) Manhole security cover
US8674830B2 (en) Manhole security cover
KR101124405B1 (ko) 자물쇠
US9315973B2 (en) Fire hydrant cover including a controller coupled with a transceiver and a lock mechanism
EP362541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a sensor to a base
US9206624B2 (en) Electronic cable lock system
WO2012047321A1 (en) Manhole security cover
US723924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portable article
US7673481B2 (en) Key safe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4505806A (ja) 電子的に監視される安全ロックアウトの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674832B1 (en) Wireless bolt lock remote
CN212153463U (zh) 一种智能井盖锁
KR101330241B1 (ko) 체결볼트 및 체결볼트를 구비한 디지털 도어락장치
CN205805179U (zh) 安全门锁
CN103410385A (zh) 具有智能报警系统的机械锁及开锁方法
CN107035236B (zh) 一种井盖用的智能锁
CN101872522A (zh) 一种新型防盗门复合监测智能报警系统
CN107066904A (zh) 一种防盗型计算机主机机箱
US7064665B2 (en) Pseudo—random state mechanical switch
CN205348996U (zh) 防震、防冲撞电磁铁装置
EP3942128B1 (en) A smart lock for operating a door lock and an alarm installation with such smart lock and a central unit
KR101513928B1 (ko) 전기식 잠금 모듈 및 이를 가진 도어 잠금 시스템
US20070074962A1 (en) Safety switch
EP3942125A2 (en) A door lock actuation device for operating a door lock and an alarm installation with such door lock actuation device
CN209723889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不锈钢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Address after: 214437 503, Building A, Wisdom Square, No. 201, Jin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WEIWU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400 Yuyao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3

Address after: 518055,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B1804,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Second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otong Optoelectr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4437 503, Building A, Wisdom Square, No. 201, Jin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WEIWU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