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1837U -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51837U CN212151837U CN202020743736.9U CN202020743736U CN212151837U CN 212151837 U CN212151837 U CN 212151837U CN 202020743736 U CN202020743736 U CN 202020743736U CN 212151837 U CN212151837 U CN 2121518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ing
- tank
- hole
- side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1),所述过滤池(1)包括进水管(11)、过滤装置(12)与排水管(13);其中,所述过滤装置(12)包括底板(121)、侧板(122)、盖板(123)、圆柱空腔(124)与过滤吸附层(125)。该系统能有效控制径流、过滤充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同时,该系统适用范围广,可用于降雨径流、河(库)等小型黑臭水体、水产养殖围水的治理、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厂水质的提升以及其他工业废水治理等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同样适用于水产养殖尾水深度净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污水处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随着水源危机的加剧,对污染后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现有技术中,对污染后的水资源通常进行过滤处理,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处理存在以下缺点:(1)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的速度较快,通过滤材的时间过短,过滤不充分;(2)污水中的固体物质与颗粒物质同时进行过滤,对过滤材质与结构的要求高,同时成本较高;(3)对滤材进行清洗、更换存在一定的困难,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截断污水中的细小颗粒物质与污染物,过滤充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滤材清洗、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同时,该系统应用范围广,适用于降雨径流、河(库)等小型黑臭水体、水产养殖围水的治理、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厂水质的提升以及其他工业废水治理等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包括进水管、过滤装置与排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过滤池顶部,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底部;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中,包括底板、侧板与盖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组成圆筒状,所述圆筒状中部为一圆柱空腔,所述侧板与所述圆柱空腔之间为过滤吸附层;所述侧板由下而上为两层结构,靠近所述底板的结构为过滤网层、远离所述底板的结构为防水层;所述底板对应所述圆柱空腔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圆柱空腔内设置一浮球,所述浮球下方与所述第一通孔接触、浮球上方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一浮块;所述盖板为圆板、位于所述侧板上方,所述盖板中部对应所述圆柱空腔为一凸台,所述凸台内部中空、中部开有气孔。
作进一步优化,为保证更换滤材方便且保证过滤时过滤装置的密封性,所述侧板上端外壁设置“凹”形卡块,所述“凹”形卡块凹口处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卡块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凹”形卡块的凹口设置“L”形定位块,所述“L”形定位块一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凹”形卡块的凹口,且所述“L”形定位块插入所述“凹”形卡块段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实现“L”形定位块与“凹”形卡块的固定、从而实现盖板与侧板的密封固定。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凹”形卡块为4~8个。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网层高度不大于所述侧板高度的1/3。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通孔直径小于所述浮球直径,所述浮球直径小于所述圆柱空腔直径。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吸附层设置过滤填料安放挂篮,用于安放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安放挂篮呈环筒状,且顶部敞开、底部实心。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池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下方,用于均匀导引径流、防止一处过滤装置积水过多。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储水池,所述储水池通过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过滤池连通,用于收集过滤后的净水。
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过滤池连通,且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顶部,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储水池底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与储水池之间设置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过滤网层与防水层的设计,既阻隔了污水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初步的过滤,又实现了限流、防止污水流速太快从而导致过滤不充分;通过过滤吸附层的设计,采用侧流式过滤、依靠水位高度差,实现了细小颗粒悬浮物的过滤以及重金属离子、磷、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吸附,保证污水过滤后的水质;通过圆柱空腔、浮球、浮块的设计,确保污水充分经过过滤吸附层,进而利用浮力作用抬起浮球、经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一通孔与排水管流入储水池中。同时,上盖气孔设计,确保浮块的准确上浮与下沉,
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更换,适用范围广,可用于降雨径流、河(库)等小型黑臭水体、水产养殖围水的治理、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厂水质的提升以及其他工业废水治理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污水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向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污水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过滤池;11、进水管;12、过滤装置;121、底板;1211、第一通孔;122、侧板;1221、过滤网层;1222、防水层;1223、“凹”形卡块;123、盖板;1231、凸台;1232、气孔;1233、“L”形定位块;124、圆柱空腔;1241、浮球;1242、连接杆;1243、浮块;125、过滤吸附层;1251、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6、螺栓;13、排水管;14、导流板;2、储水池;3、初期雨水收集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1与储水池2,过滤池1包括进水管11、过滤装置12与排水管13,进水管11设置在过滤池1顶部,排水管13设置在过滤池1底部;过滤装置12设置在过滤池1中,包括底板121、侧板122与盖板123;侧板122与底板121固定连接且侧板122与底板121组成圆筒状,圆筒状中部为一圆柱空腔124,侧板122与圆柱空腔124之间为过滤吸附层125;侧板122由下而上为两层结构,靠近底板121的结构为过滤网层1221、远离底板121的结构为防水层1222;底板121对应圆柱空腔124开有第一通孔1211,第一通孔1211与排水管13连通,排水管13另一端与储水池2连通;圆柱空腔124内设置一浮球1241,浮球1241下方与第一通孔1211接触、浮球1241上方通过连接杆1242固定连接一浮块1243;盖板123为圆板、位于侧板122上方,盖板123中部对应圆柱空腔124为一凸台1231,凸台1231内部中空、中部开有气孔1232。
为保证更换滤材方便且保证过滤时过滤装置的密封性,侧板122上端外壁设置“凹”形卡块1223,“凹”形卡块1223凹口处与侧板122固定连接, “凹”形卡块1223远离侧板122的一侧设置第二通孔(图中未标出);盖板123对应“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设置“L”形定位块1233,“L”形定位块1233一端与盖板12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且“L”形定位块1233插入“凹”形卡块1223段对应第二通孔设置螺纹孔(图中未标出),第二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栓126连接,实现“L”形定位块1233与“凹”形卡块1223的固定、从而实现盖板123与侧板122的密封固定。“凹”形卡块为4~8个、优选4个。
过滤网层1221高度不大于侧板122高度的1/3;第一通孔1211直径小于浮球1241直径,浮球1241直径小于圆柱空腔124直径;过滤吸附层125设置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用于安放过滤填料,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呈环筒状,且顶部敞开、底部实心。过滤吸附层125可采用单一过滤填料、也可采用多层过滤填料混合,过滤吸附层125可过滤并吸附细小泥沙等颗粒悬浮物,溶解性污染物、重金属、磷、氨、氮等多种有害物质。
过滤池1还包括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置在进水管11下方,用于均匀导引径流、防止一处过滤装置积水过多。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1、初期雨水收集池3、储水池2,初期雨水收集池3通过进水管11与过滤池1连通,储水池2通过排水管13与过滤池1连通,且进水管11设置在初期雨水收集池3顶部,排水管13设置在储水池2底部;初期雨水收集池3与储水池2之间设置溢流口31,溢流口31高度高于进水管11高度。
过滤池1包括进水管11、过滤装置12与排水管13,进水管11设置在过滤池1顶部,排水管13设置在过滤池1底部;过滤装置12设置在过滤池1中,包括底板121、侧板122与盖板123;侧板122与底板121固定连接且侧板122与底板121组成圆筒状,圆筒状中部为一圆柱空腔124,侧板122与圆柱空腔124之间为过滤吸附层125;侧板122为由下而上为两层结构,靠近底板121的结构为过滤网层1221、远离底板121的结构为防水层1222;底板121对应圆柱空腔124开有第一通孔1211,第一通孔1211与排水管13连通;圆柱空腔124内设置一浮球1241,浮球1241下方与第一通孔1211接触、浮球1241上方通过连接杆1242固定连接一浮块1243;盖板123为圆板、位于侧板122上方,盖板123中部对应圆柱空腔124为一凸台1231,凸台1231内部中空、中部开有气孔1232。
为保证更换滤材方便且保证过滤时过滤装置的密封性,侧板122上端外壁设置“凹”形卡块1223,“凹”形卡块1223凹口处与侧板122固定连接, “凹”形卡块1223远离侧板122的一侧设置第二通孔(图中未标出);盖板123对应“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设置“L”形定位块1233,“L”形定位块1233一端与盖板12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且“L”形定位块1233插入“凹”形卡块1223段对应第二通孔设置螺纹孔(图中未标出),第二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栓126连接,实现“L”形定位块1233与“凹”形卡块1223的固定、从而实现盖板123与侧板122的密封固定。“凹”形卡块为4~8个、优选4个。
过滤网层1221高度不大于侧板122高度的1/3;第一通孔1211直径小于浮球1241直径,浮球1241直径小于圆柱空腔124直径;过滤吸附层125设置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用于安放过滤填料,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呈环筒状,且顶部敞开、底部实心。过滤吸附层125可过滤并吸附细小泥沙等颗粒悬浮物,溶解性污染物、重金属、磷、氨、氮等多种有害物质。
过滤池1还包括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置在进水管11下方,用于均匀导引径流、防止一处过滤装置积水过多。
工作原理:
实施例1中,污水由进水管11流入过滤池1,经导流板14进行径流导引、均匀分布在过滤池1中;由于底板121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导入过滤池1中的污水先进行沉淀,待超过底板121高度时,经过滤网层1221、过滤吸附层125流入圆柱空腔124中(过滤网层1221与防水层1222的组合实现了径流的控制,污水只能从过滤网层1221流入圆柱空腔124内,从而保证过滤充分;同时过滤网层1221也实现了初步过滤);由于污水不断流入,圆柱空腔124中经过滤后的水位不断上升,过滤装置12中气体随气孔排出(确保过滤装置12顶部不会形成局部高气压、进而影响浮球1241向上运动),此时由于浮力作用,浮块1243、连接杆1242与浮球1241同时向上运动,浮块1243卡入凸台1231的空腔中并封闭气孔1232,经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一通孔1211流入排水管13、进而流入储水池2中。当进水管11无污水排入过滤池1时,此时圆柱空腔124中的水位因流入排水管13而不断下降,圆柱空腔124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外界空气压力大于圆柱空腔124内部压力,进而由压力与浮块1243重力的共同作用导致浮块1243、连接杆1242与浮球1241同时向下运动,浮球1241堵住第一通孔1211。
若要对过滤吸附层125填料进行更换,首先取下螺栓126实现“L”形定位块1233与“凹”形卡块1223的分离、进而实现盖板123与侧板122的分离,然后将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取出,进行更换。
实施例2中,污水先经初期雨水收集池3进行沉淀,然后上清液经进水管11流入过滤池1中经上述步骤过滤,过滤后经排水管13流入储水池2中,经过初期雨水收集池3的沉淀后过滤,其过滤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包括进水管(11)、过滤装置(12)与排水管(13),所述进水管(11)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顶部,所述排水管(13)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底部;所述过滤装置(12)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中,包括底板(121)、侧板(122)与盖板(123);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21)固定连接且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21)组成圆筒状,所述圆筒状中部为一圆柱空腔(124),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圆柱空腔(124)之间为过滤吸附层(125);所述侧板(122)由下而上为两层结构,靠近所述底板(121)的结构为过滤网层(1221)、远离所述底板(121)的结构为防水层(1222);所述底板(121)对应所述圆柱空腔(124)开有第一通孔(1211),所述第一通孔(1211)与所述排水管(13)连通,所述圆柱空腔(124)内设置一浮球(1241),所述浮球(1241)下方与所述第一通孔(1211)接触、浮球(1241)上方通过连接杆(1242)固定连接一浮块(1243);所述盖板(123)为圆板、位于所述侧板(122)上方,所述盖板(123)中部对应所述圆柱空腔(124)为一凸台(1231),所述凸台(1231)内部中空、中部开有气孔(1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2)上端外壁设置“凹”形卡块(1223),所述“凹”形卡块(1223)凹口处与所述侧板(122)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卡块(1223)远离所述侧板(122)的一侧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盖板(123)对应所述“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设置“L”形定位块(1233),所述“L”形定位块(1233)一端与所述盖板(12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且所述“L”形定位块(1233)插入所述“凹”形卡块(1223)段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栓(1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卡块(1223)为4~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层(1221)高度不大于所述侧板(122)高度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11)直径小于所述浮球(1241)直径,所述浮球(1241)直径小于所述圆柱空腔(124)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吸附层(125)设置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所述过滤填料安放挂篮(1251)呈环筒状,且顶部敞开、底部实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还包括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1)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储水池(2),所述储水池(2)与通过所述排水管(13)与所述过滤池(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初期雨水收集池(3),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3)通过所述进水管(11)与所述过滤池(1)连通,且所述进水管(11)设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3)顶部,所述排水管(13)设置在所述储水池(2)底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3)与储水池(2)之间设置溢流口(31),所述溢流口(31)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11)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43736.9U CN212151837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43736.9U CN212151837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51837U true CN212151837U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0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4373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51837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51837U (zh) |
-
2020
- 2020-05-08 CN CN202020743736.9U patent/CN2121518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49048B2 (en) | Filter cartridge with regulated surface cleaning mechanism | |
JP3148921U (ja) | 雨水濾過器 | |
KR200417011Y1 (ko) | 비점 오염원 처리장치의 내부 침전조 | |
KR100991492B1 (ko) | 다단처리를 통한 자연형 초기 우수 정화 장치 및 그 정화 방법 | |
AU2010292395A1 (en) | Stormwater filt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 |
KR100951098B1 (ko) | 카트리지필터를 이용한 비점 오염원 여과처리장치 | |
KR100913315B1 (ko) | 비점오염 저감장치 | |
CN105013244A (zh) |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 |
CN211384056U (zh) | 一种适用于水处理的污水收集装置 | |
WO2006121268A1 (en) |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reatment apparatus | |
KR100978075B1 (ko) | 초기우수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 |
JP2018501087A (ja) | 水浄化装置 | |
CN212151837U (zh) |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 |
CN104499530A (zh) | 一种重力弃流过滤装置 | |
KR100719944B1 (ko) | 비점 오염원 처리장치 | |
CN101486516B (zh) | 雨水排水管用非点污染物质清除机器 | |
CN215592807U (zh) | 一种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的可渗透反应墙 | |
KR101264381B1 (ko) | 편심 유입량조절부를 갖는 비점오염 저감장치 | |
CN205838807U (zh) | 一种河道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 | |
KR200392662Y1 (ko) | 비점 오염원 처리장치 | |
CN213060433U (zh) |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雨水分流处理及存储装置 | |
CN114908857A (zh) | 一种浮力式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及弃流方法 | |
KR100869158B1 (ko) | 초기 우수의 비점오염물 정화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0923234B1 (ko) | 다단처리를 통한 초기 우수 정화 장치 및 정화 방법 | |
KR100848042B1 (ko) | 초기 강우 유출수 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초기 강우유출수 처리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