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5515U -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5515U
CN212135515U CN202020405427.0U CN202020405427U CN212135515U CN 212135515 U CN212135515 U CN 212135515U CN 202020405427 U CN202020405427 U CN 202020405427U CN 212135515 U CN212135515 U CN 212135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lock
lock
rotating
seal
man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54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Le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054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5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5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5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包括:外壳、载台、旋转组件、电路板和RFID感应板;在回收封签锁时,将封签锁放入到旋转组件上,通过推动旋转组件可使封签锁存储在存储腔内,实现封签锁的存储;同时RFID感应板识别封签锁上的编码,再通过电路板将封签锁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通过后台服务器对封签锁进行实时管理。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可在封签锁使用完毕后对封签锁进行回收存储管理,从而避免人工存储出错,为用户带来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签封锁是一种能够自锁、防开启、带条码、二维条码、RFID芯片的一次性塑壳式封印,每个封印都具有唯一的编码,包含供智能手持终端识别的条码或二维码、RFID芯片,以及供人眼识别的编码;电子签封采用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目标,获取相关数据,并能智能读写和通信转换,实现电脑软件管理;电子封印标签数码ID具有全球唯一性,通过RFID读写器完成施封解封管理过程,数据下载及远程传输,因此,封签锁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
在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封签锁后通常是单个回收,并且往往都是人工回收,而人工回收往往容易出错,例如容易弄丢封签锁,这样的情况显然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旨在克服现有封签锁使用后回收易丢失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中,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载台,转动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表面的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表面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RFID感应板;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封签锁的存储腔,所述载台设置在所述存储腔的上方,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载台上方以及存储腔内部,所述RFID感应板用于在封签锁放入至所述旋转组件时识别封签锁编码,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在所述封签锁放入时,转动封签锁落入所述存储腔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表面且与所述旋转组件同轴转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封签锁落入所述存储腔后停止转动,以对所述旋转组件进行锁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和转轮,所述转轴和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载台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马达和传动轴,所述旋转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马达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还包括停止组件,所述停止组件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停止组件用于在封签锁落入所述存储腔后对所述旋转组件进行锁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停止组件包括:伸缩马达和伸缩杆,所述伸缩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下表面,所述伸缩马达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转轮的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承载封签锁的承载腔,所述承载腔的形状与封签锁的形状一致,且所述承载腔的大小适配封签锁的大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承载腔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封签锁是否放入所述承载腔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存储腔内部且位于所述旋转组件下方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用于承接从所述旋转组件落入存储腔内的封签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中,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讯的WiFi或GPRS通讯模块、用于向固定区域内实时发射蓝牙地址的第一蓝牙模块以及用于扫描封签锁状态的第二蓝牙模块;所述WiFi或GPRS通讯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以及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所述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包括:外壳、载台、旋转组件、电路板和RFID感应板;在回收封签锁时,将封签锁放入到旋转组件上,通过推动旋转组件可使封签锁存储在存储腔内,实现封签锁的存储;同时RFID感应板识别封签锁上的编码,再通过电路板将封签锁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通过后台服务器对封签锁进行实时管理。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可在封签锁使用完毕后对封签锁进行回收存储管理,从而避免人工存储出错,为用户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放入封签锁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放入封签锁时的载台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放入封签锁时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转动封签锁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转动封签锁时的载台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转动封签锁时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00、外壳;200、载台;300、旋转组件;400、驱动组件;500、封签锁;600、RFID感应板;700、磁铁;800、电源;900、停止组件;110、存储腔;210、滑动轨道;220、滑道;230、电路板;240、感应开关;310、转轴;320、转轮;321、承载腔;410、旋转马达;420、传动轴;910、伸缩马达;920、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理封签锁的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3,包括:外壳10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内部的载台200,转动设置在所述载台200上的旋转组件300、设置在所述载台200的上表面的电路板230、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300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230电连接的RFID感应板6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封签锁500的存储腔110,所述载台200设置在所述存储腔110的上方,所述旋转组件300位于所述载台200上方以及存储腔110内部,所述RFID感应板600固定安装在载台200上,且位于旋转组件300的一侧,所述RFID感应板600用于在封签锁500放入至所述旋转组件300时识别封签锁500编码,所述旋转组件300用于在所述封签锁500放入时,转动封签锁500落入所述存储腔110。
当需要回收封签锁500时,将封签锁500放入到位于载台200部分的旋转组件300内,当放入封签锁500后。通过手动推动所述旋转组件300,封签锁500会随着旋转组件300转动,当旋转组件300带动封签锁转动至存储腔内时,封签锁会因旋转组件的旋转运动而掉落到存储腔110内,从而完成封签锁500的储存。在完成一个封签锁500的存储后所述旋转组件300再旋转至下一个安装位,等待下一个封签锁500的装入。
作为进一步地方案,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管理封签锁的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400,所述驱动组件400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200的上表面且与所述旋转组件300同轴转动;所述驱动组件400用于在封签锁500落入所述存储腔110后停止转动,以对所述旋转组件进行锁止。
其中,请参阅图7至图9,所述RFID感应板600在封签锁500放入到旋转组件300时识别封签锁500的锁编码,与之连接的电路板230收到封签锁500的编码,并存储封签锁500的编码信息。进一步地,当存储腔110内存储封签锁500的区域满了之后,也即是预设的封签锁的编码数量达到上限,例如存储腔110体内预设为最多存储10个封签锁500,当将第10个封签锁500存储进存储腔110后,电路板230检测到存储的封签锁500达到上限值,此时电路板230发出控制信号至驱动组件400,此前与旋转组件300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400接收到控制信号,停止自身转动,因此与所述驱动组件同轴连接的旋转组件300则不能转动,以此实现对所述旋转组件300的锁止,使其不能转动新的封签锁500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400还可包括一启动按钮(图中未示出),在存储封签锁500时按下启动按钮,使得驱动组件400带动旋转组件转动,从而存储封签锁,在每存储一个封签锁500完毕后电路板230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旋转,在下一个封签锁存储时再次按下启动按钮。以此代替上述手动推动旋转组件300存储封签锁的方式,同理,在存储腔内110存储封签锁满了之后,同样通过电路板控制所述驱动组件400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组件300包括转轴310和转轮320,所述转轴310和转轮320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10的一端与所述载台2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可以想到的是,所述载台上还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转轴的轴承(图中未示出),所述转轴与所述载台上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200上,所述转轮320为圆盘形,所述转轮320的上部位于载台200上,下部位于存储腔110内。
更具体的,所述转轮320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承载封签锁的承载腔321,所述承载腔321的形状与封签锁500的形状一致,且所述承载腔321的大小适配封签锁的大小。其中,所述承载腔321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封签锁500是否放入所述承载腔321的感应开关240,所述感应开关240与所述电路板230电连接,当任意一个承载腔321内有封签锁放入时电路板均能通过感应开关的闭合状态判断封签锁的放入情况。
在位于载台200上的转轮320部分的承载腔321内放入封签锁500,推动转轮320旋转,转轮320带动承载腔321内的封签锁转动至存储腔110内,封签锁500因转轮320的旋转运动从所述承载腔321内滑落到所述存储腔内,以完成对封签锁的存储。与此同时,此前位于存储腔100内的转轮部分也转动到载台上,当需存储下一个封签锁时,只需在位于载台200上的转轮320部分的承载腔321内放入封签锁500,再推动转轮旋转即可。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存储腔110内部且位于所述旋转组件300下方设置有滑道220,所述滑道220用于承接从所述旋转组件300落入存储腔110内的封签锁500。在旋转组件300转动时,封签锁500从承载腔321内掉落在滑道220上,因为封签锁500自身重量的原因,其可从通过滑道220一直滑落到存储腔110底部。其中,所述滑道220为一斜面,在封签锁掉落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不易摔坏封签锁。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400包括旋转马达410和传动轴420,所述旋转马达410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200上,所述传动轴420与所述旋转马达4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42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马达4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3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420和旋转马达410在常态下可跟随旋转组件300共同旋转,当存储腔内110存储的封签锁满了之后,电路板230发送控制信号给到旋转马达410,旋转马达接收到电路板230的控制信号时,所述旋转马达410停止动作,与旋转马达410相连接的传动轴420不能动作,因此使得同轴设置的转轴310停止动作,进而整个旋转组件300并锁止。应理解的是,在载台200的上还设置有用于给电路板230和旋转马达410提供电能的电源800,所述电源800分别与电路板230和旋转马达410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方案,请参阅图10和图11,还包括停止组件900,所述停止组件900设置在所述载台200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旋转组件300的一侧;所述停止组件900用于在封签锁500落入所述存储腔110后对所述旋转组件300进行锁止。
具体的,所述停止组件900包括:伸缩马达910和伸缩杆920,所述伸缩马达910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200的下表面,所述伸缩马达910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30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920相连接。其中,所述伸缩杆920在常态下(既未存储封签锁时)与所述转轮相卡合,所述转轮320上对应设置有卡槽(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所述停止组件说明存储封签锁的过程,当在所述承载腔321内放入封签锁后,所述感应开关受到压力从而感应到封签锁的放入,同时所述RFID感应板600识别封签锁编码,则电路板接收到封签锁500放入的信号,控制所述伸缩马达910动作,伸缩杆920回缩;与此同时,电路板230发送控制信号给旋转马达410,控制旋转马达动作,以使所述转轮320转动一定角度(例如90度)至存储腔110内,使承载腔321内的封签锁500落入到存储腔内,完成对封签锁500的存储。进一步地,所述转轮320旋转至下一个承载腔321的位置时,上一个承载腔321内的封签锁500已经完成存储,因为其上的感应开关得以释放,因此电路板接收到没有封签锁放入承载腔内的信号,此时控制伸缩马达310重新动作,伸缩杆920重新对所述转轮320卡合,直到下一个承载腔321内放置封签锁500时才开始新一轮的存储。
其中,在存储腔100存储封签锁满了之后,电路板230控制所述伸缩马达910伸出伸缩杆920对所述转轮320进行卡合,同时电路板230也控制旋转马达410停止旋转;以此保证不会有新的封签锁存入。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旋转组件300上还设置有一感应磁铁700,具体,所述感应磁铁700设置在所述转轮320的侧面上,所述感应磁铁700用于与封签锁500内的霍尔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感应,以判断封签锁500是否放入承载腔321内,若感应开关失效时可通过感应磁铁判断封签锁的放入情况。当所述封签锁500放入所述旋转组件300时,通过所述旋转组件300下方的磁铁700与所述封签锁500内的霍尔传感器进行感应,当所述封签锁500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到所述磁铁700时,所述封签锁500开始扫描封签锁500管理装置发射的固定地址码(即第一蓝牙模块发射的蓝牙广播);当所述封签锁500扫描到所述固定地址码时,将原本的开锁状态改为上锁状态,并将所述上锁状态以蓝牙广播的形式发射出去(封签锁500自身带有的蓝牙模块);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封签锁500自身来改变其状态。
当所述封签锁500内的霍尔传感器未感应到所述磁铁700时,封签锁500管理装置通过第二蓝牙模块来扫描所述封签锁500的状态信息;当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扫描到所述封签锁500的状态为开锁状态时,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向该封签锁500发起连接,并将该封签锁500的状态变为上锁状态;也就是说,通过封签锁500管理装置来改变所述封签锁500的状态。
其中,在所述RFID感应板600识别所述封签锁500的编码时,当识别到封签锁500的编码后,通过封签锁500管理装置内的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将所述封签锁500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所述后台服务器进行管理。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在所述外壳100内还设置有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蓝牙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及和第二蓝牙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以及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外壳100固定连接,且所述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以及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30电连接。
在上述两个蓝牙模块当中,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实时地向预定范围(比如预定范围为0.3米)内发射固定地址码的蓝牙广播,以便于预定范围内所有的封签锁500能够获取到物理地址。
具体地,当所述封签锁500内的霍尔传感器感应到所述磁铁700时,所述封签锁500开始扫描封签锁500管理装置发射的固定地址码(即第一蓝牙模块发射的蓝牙广播);当所述封签锁500扫描到所述固定地址码时,将原本的开锁状态改为上锁状态,并将所述上锁状态以蓝牙广播的形式发射出去(封签锁500自身有蓝牙模块)。
在上述两个蓝牙模块当中,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则用于实时地扫描预定范围内所有封签锁500的状态信息。
具体地,当所述封签锁500内的霍尔传感器未感应到所述磁铁700时,封签锁500管理装置通过第二蓝牙模块来扫描所述封签锁500的状态信息;当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扫描到所述封签锁500的状态为开锁状态时,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向该封签锁500发起连接,并将该封签锁500的状态变为上锁状态。
当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扫描到该封签锁500的开锁状态变为上锁状态时,表示该封签锁500已经完成对待封签物的上锁,将该封签锁500的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WiFi或GPRS通讯模块;此时,通过所述WiFi或GPRS通讯模块将该封签锁500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所述后台服务器进行管理。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实施例中,通过三个蓝牙模块也可实现上述两个蓝牙模块的功能;即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实时地向预定范围内发送固定地址码的蓝牙广播;第二蓝牙模块用于实时扫描预定范围内封签锁500的状态信息,当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扫描到所述封签锁500的状态为开锁状态时,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向该封签锁500发起连接,并将该封签锁500的状态变为上锁状态;第三蓝牙模块则用于扫描处于上锁状态的封签锁500,并向所述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发送封签锁500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然后,通过所述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将封签锁500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上报给后台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外壳100上还可设置显示屏(图中未示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230电连接;通过所述显示屏可实时显示封签锁500的管理状态,以及实时显示与服务器端的连接状态等;所述显示屏以及其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方面,当需要回收封签锁500时,首先将封签锁500放入到位于载台上的旋转组件300的承载腔321内,手动转动所述转轮320时,转轮320带动承载腔321内的封签锁500转动至存储腔内,封签锁因转轮的旋转运动从所述承载腔321内滑落到所述存储腔110内,以完成封签锁500的储存。
另一方面,所述驱动组件400还可包括一启动按钮,在存储封签锁500时按下启动按钮,使得驱动组件400带动旋转组件300转动,从而存储封签锁500,在每存储一个封签锁完毕后电路板230控制所述驱动组件400停止旋转,在下一个封签锁存储时再次按下启动按钮。以此代替上述手动推动旋转组件存储封签锁的方式;当存储腔110体内预设容纳的封签锁500数量达到上限后,电路板230检测到存储的封签锁500达到上限值,此时电路板230发出控制信号,使所述驱动组件400停止运动,因此使得与驱动组件400同轴设置的旋转组件300锁止,使其不能推动新的封签锁500进行存储。
又一方面,还可设置停止组件900,当放入封签锁500至承载腔内321时,通过电路板230控制伸缩马达910缩回伸缩杆920,以此解除对转轮320的卡合,与此同时电路板230控制旋转马达410启动,进而带动转轮旋转实现对封签锁的存储;在每次存储完一个封签锁后电路板230均会控制伸缩马达910均伸出伸缩杆920对转轮320进行卡合定位,直到下一个承载腔321内放置封签锁500时才开始新一轮的存储。当存储腔100存储封签锁满了之后,电路板230控制所述伸缩马达910伸出伸缩杆920对所述转轮320进行卡合,同时电路板230也控制旋转马达410停止旋转;以此保证不会有新的封签锁存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包括:外壳、载台、旋转组件、电路板和RFID感应板;在回收封签锁时,将封签锁放入到旋转组件上,通过推动旋转组件可使封签锁存储在存储腔内,实现封签锁的存储;同时RFID感应板识别封签锁上的编码,再通过电路板将封签锁的编码以及状态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通过后台服务器对封签锁进行实时管理。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可在封签锁使用完毕后对封签锁进行回收存储管理,从而避免人工存储出错,为用户带来了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所指出。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载台,转动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表面的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表面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RFID感应板;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封签锁的存储腔,所述载台设置在所述存储腔的上方,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载台上方以及存储腔内部,所述RFID感应板用于在封签锁放入至所述旋转组件时识别封签锁编码,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在所述封签锁放入时,转动封签锁落入所述存储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表面且与所述旋转组件同轴转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封签锁落入所述存储腔后停止转动,以对所述旋转组件进行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和转轮,所述转轴和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载台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马达和传动轴,所述旋转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马达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停止组件,所述停止组件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停止组件用于在封签锁落入所述存储腔后对所述旋转组件进行锁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组件包括:伸缩马达和伸缩杆,所述伸缩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下表面,所述伸缩马达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的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承载封签锁的承载腔,所述承载腔的形状与封签锁的形状一致,且所述承载腔的大小适配封签锁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腔内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封签锁是否放入所述承载腔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腔内部且位于所述旋转组件下方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用于承接从所述旋转组件落入存储腔内的封签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讯的WiFi或GPRS通讯模块、用于向固定区域内实时发射蓝牙地址的第一蓝牙模块以及用于扫描封签锁状态的第二蓝牙模块;所述WiFi或GPRS通讯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以及第二蓝牙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CN202020405427.0U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Active CN212135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427.0U CN212135515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427.0U CN212135515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5515U true CN21213551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5427.0U Active CN212135515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55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4487A (zh) * 2021-02-03 2021-06-01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石油分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加油机移动防盗智慧管理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4487A (zh) * 2021-02-03 2021-06-01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石油分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加油机移动防盗智慧管理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0652B2 (en) Smart delivery receptacle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7969304B2 (en) Secured bag locking and tracking device
US20220151421A1 (en) Smart delivery receptacle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2135515U (zh) 一种用于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EP3725701B1 (en)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clamp and usage method therefor
CN106088750B (zh) 一种地锁装置
WO2018225099A1 (en) Recharge cradle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er and system including such a cradle
CN111042659A (zh) 一种电子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670956A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622512U (zh) 一种封签锁管理装置
CN113223229A (zh) 共享租赁及售货设备
CN211422145U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CN217847189U (zh) 一种自动式售货机用锁定系统
CN110094110B (zh) 一种封签锁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3714309A (zh) 一体式无线条码及射频读取设备
CN212802871U (zh) 一种管理封签锁的装置
CN211081311U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
US11730296B2 (en) Lock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parcel box
CN211148800U (zh) 物流监控设备和具有其的集装箱
CN113223232A (zh) 售货柜及共享租赁及售货设备
US20070019318A1 (en)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ata
CN212837170U (zh)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AU2003246368B2 (en) Control and/or monitoring device using an electronic label, a reader and a state encoder
CN215117678U (zh) 移动电源存取装置
CN210488324U (zh) 智能翻盖结构及其应用的饮料现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2

Address after: 11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2, No. 39, Gaoxin 6th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High-tech Zone, Binhai New District, Tianjin 30045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Le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31 b-15c, Huaqiang garden,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Q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