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7170U -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7170U
CN212837170U CN202020263224.2U CN202020263224U CN212837170U CN 212837170 U CN212837170 U CN 212837170U CN 202020263224 U CN202020263224 U CN 202020263224U CN 212837170 U CN212837170 U CN 212837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ing
seal
control system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32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Le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632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7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7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7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封签锁壳体内设置上锁推杆和上锁按键,上锁时通过按下上锁按键,使其与锁销分离,进而推动上锁推杆上的推动块使上锁推杆移动,从而使得上锁推杆推动锁销进入锁孔实现上锁。本实施例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由于需同时按下上锁按键和上锁推杆才可上锁,从而避免了封签锁误上锁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为用户在使用封签锁时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签封锁是一种能够自锁、防开启、带条码、二维条码、RFID芯片的一次性塑壳式封印,每个封印都具有唯一的编码,包含供智能手持终端识别的条码或二维码、RFID芯片,以及供人眼识别的编码;电子签封采用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目标,获取相关数据,并能智能读写和通信转换,实现电脑软件管理;电子封印标签数码ID具有全球唯一性,通过RFID读写器完成施封解封管理过程,数据下载及远程传输,因此,封签锁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
在现有技术中,封签锁在上锁的过程中仅仅通过推动外部的上锁推杆或上锁推块即可上锁,上锁方式较为简单,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误上锁,例如,误触或误碰到上锁推杆就导致封签锁上锁,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旨在克服现有封签锁易被误上锁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封签锁;
所述封签锁包括:封签锁壳体,设置在封签锁壳体上的第一上锁孔、第二上锁孔、设置在封签锁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方的上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的锁销以及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的锁孔;
所述上锁组件包括:上锁推杆和上锁按键,所述上锁推杆和所述锁销同轴设置,所述上锁按键一端与所述锁销相卡合,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上锁孔;所述上锁推杆上表面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一端与上锁推杆相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上锁孔;所述上锁按键在上锁时被按下与所述锁销分离,所述推动块推动所述上锁推杆,所述上锁推杆推动所述锁销进入锁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锁销的端面所对应的封签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锁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一侧的用于开启所述封签锁的开锁器;所述开锁器包括:开锁器壳体、设置在开锁器壳体上的第二开锁孔、设置在所述开锁器壳体内用于推动所述锁销的推动组件、与所述推动组件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封签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用于感应所述锁销位置的滑动开关;所述滑动开关与所述锁销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封签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用于感应所述上锁按键位置的上锁开关;所述上锁开关一端与所述上锁按键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上锁按键与所述封签锁壳体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封签锁壳体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识别封签锁编码的无线信号感应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开关相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和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滑动开关由两个行程开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无线信号感应板为FRID感应卡或者IC卡。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中,所述封签锁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第一电路板供电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封签锁壳体内设置上锁推杆和上锁按键,上锁时通过按下上锁按键,使其与锁销分离,进而推动上锁推杆上的推动块使上锁推杆移动,从而使得上锁推杆推动锁销进入锁孔实现上锁。本实施例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由于需同时按下上锁按键和上锁推杆才可上锁,从而避免了封签锁误上锁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为用户在使用封签锁时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中的封签开锁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中的封签上锁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锁器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锁器手动开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封签锁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中:100、封签锁;200、开锁器;300、移动终端;400、后台服务器;500、封签锁管理器;110、封签锁壳体;111、锁销;112、锁孔;113、第一开锁孔;120、第一上锁孔;130、第二上锁孔;140、第一电路板;151、上锁推杆;152、上锁按键;153、推动块;160、上锁开关;170、滑动开关;180、无线信号感应板;190、第一电源;210、开锁器壳体;220、第二开锁孔;230、推动组件;231、齿轮组;232、开锁推杆;233、前端部;234、后端部;235、紧急推动杆;240、第二电路板;250、第二电源;260、紧急开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请参阅图1和图3,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封签锁;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所述封签锁包括:封签锁壳体110,设置在封签锁壳体110上的第一上锁孔120、第二上锁孔130、设置在封签锁壳体110内的第一电路板14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上方的上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110内的锁销111以及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110内的锁孔112;所述上锁组件包括:上锁推杆151和上锁按键152,所述上锁推杆151和所述锁销111同轴设置,所述上锁按键152一端与所述锁销111相卡合,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上锁孔120;所述上锁推杆151上表面设置有推动块153;所述推动块153的一端与上锁推杆151相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上锁孔130;所述上锁按键152在上锁时被按下与所述锁销111分离,所述推动块153推动所述上锁推杆151,所述上锁推杆151推动所述锁销111进入锁孔1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当需要对所述封签锁进行上锁时,若仅通过推动块153来推动上锁推杆151以使锁销111移动上锁的话是不能动作的,因此时的上锁按键152与锁销111呈卡合状;因此需将上锁按键152按下的同时,推动上锁推杆151使锁销111动作,锁销111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能顺利的被推进锁孔112从而实现上锁。
优选的,所述上锁按键152与所述封签锁壳体110弹性连接,例如,弹簧连接。应理解,在所述锁销111上开设有与所述上锁按键152对应卡合的卡合槽(图中未示出),而在锁销111被开锁时(即在锁销111从锁孔112被推回时),锁销111上的卡合槽退回到原始位置,则上锁按键152弹性复位,对锁销111实现卡合定位。
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封签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110内用于感应所述上锁按键152位置的上锁开关160;所述上锁开关160一端与所述上锁按键152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相连接。具体的,所述上锁开关160在封签锁开锁状态下为断开状态,当所述上锁按键152被按下时,所述上锁开关160则被上锁按键152按压至闭合状态,当封签锁开锁时,所述上锁按键152弹性复位,上锁开关160上的压力释放,此时则为断开状态;其中,上锁开关160每断开一次,则与之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40则检测到此时为开锁状态,记录一次开锁次数;较佳的,所述上锁开关160为行程开关。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封签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110内用于感应所述锁销111位置的滑动开关170;所述滑动开关170与所述锁销111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动开关17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滑动开关170上设置有滑动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当所述上锁按键152被按下的同时,推动推动块153使上锁推杆151滑动,以推动锁销111往锁孔112方向动作,此时的滑动块随锁销111而滑动,当所述滑动块滑动到与第一触点接触时,所述锁销111为进入锁孔112状态,当所述滑动块切换到与第二触点接触时,所述锁销为离开锁孔112状态。优选的,所述滑动开关170可以由两个行程开关代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上锁开关160的通断状态来判断所述封签锁是处于上锁状态或是开锁状态,其中,在封签锁中不设置上锁开关160时,也可由所述滑动开关170来检测锁销111的位置,进一步地通过锁销111的位置判断封签锁是处于上锁状态或是开锁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封签锁中的上锁开关160可作为进一步地方案实现,而在实际的使用中可根据情况而定,应理解的是,上述包含或不包含上锁开关的方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更具体的,所述锁销111的端面所对应的封签锁壳体110上设置有第一开锁孔113,所述第一开锁孔113可通过外部物体或开锁器来施加外力,以使锁销111从锁孔112离开,以此对所述封签锁进行开锁。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封签锁壳体110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识别封签锁编码的无线信号感应板180;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开关170相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和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无线信号感应板180上保存有所述封签锁的唯一编码,通过所述唯一编码对封签锁进行识别;所述唯一编码还存储在所述存储芯片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通过滑动开关170检测到的所述锁销111的位置,判断封签锁处于开锁状态还是上锁状态,并生成锁状态码发送至第一通讯模块,进一步,获取到当前封签锁所处于的开锁状态信息,以及根据开锁状态与上锁状态之间的切换次数,记录所述封签锁的开锁次数,并将当前封签锁的开锁状态的状态码和所述开锁次数保存到其第一通讯模块内,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锁状态码对其保存的锁状态码进行更新,或者所述第一控制芯片控制将所述锁状态码保存到与其相连接的存储芯片中。
其中,所述封签锁壳体110内还设置有第一电源190,所述第一电源190用于为所述第一电路板140以及无线信号感应板180供电。所述无线信号感应板180可以通过设置保存有封签锁锁编码的二维码标识来替换,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获取其中含有的封签锁的锁编码。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一侧的用于开启所述封签锁的开锁器;所述开锁器包括:开锁器壳体210、设置在开锁器壳体210上的第二开锁孔220、设置在所述开锁器壳体210内用于推动所述锁销111的推动组件230、与所述推动组件230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240,其中所述第一开锁孔113与所述第二开锁孔220对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便于所述推动组件230推动锁销111离开锁孔112进行开锁。
具体的,所述推动组件230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齿轮组231、开锁推杆232;所述齿轮组231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开锁推杆232由分离式的前端部233和后端部234组合而成,所述前端部233设置在第二开锁孔220的一侧,在开锁时,推动所述前端部233穿过所述第二开锁孔220和第一开锁孔113推动所述锁销111运动,使锁销111离开锁孔112实现开锁;所述后端部234与所述齿轮组231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40相连接。
通过电机驱动齿轮组231转动,从而带动开锁推杆232运动。所述开锁推杆232的前端部233穿过所述第二开锁孔220和第一开锁孔113,推动所述锁销111,使其离开锁孔112,从而实现开锁;优选的,所述开锁推杆232的前端部233与开锁器壳体210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便于在开锁后的返程更加快捷;其中,电机的电力由设置在开锁器壳体210内的第二电源250提供。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开锁器外壳上设置有紧急开锁孔260,所述前端部233上设置有紧急推动杆235,所述紧急推动杆235的一端与所述前端部233连接,另一端外伸出所述紧急开锁孔260;所述第二电路板24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后台服务器相通信。
当设置在所述开锁器壳体210内的电机驱动开锁推杆232推动所述锁销111的功能失效时,也即是当出现第二电源250的电量低与启动电机的阈值,或者当电机出现故障无法正确驱动开锁推杆232运动时,则可以通过设置在紧急开锁孔260内的紧急推动杆235推动开锁推杆232的前端部233运动,通过所述开锁推杆232的前端部233推动锁销111离开锁孔112;也即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封签锁不仅可通过开锁器自动开锁,并且还可通过开锁器上设置的紧急推动杆235实现手动开锁,从而预防了紧急情况的发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封签锁管理器;所述封签锁管理器,用于读取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或者所述存储芯片中保存的开锁状态信息和开锁次数,并将所述开锁状态信息和开锁次数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
所述开锁器外壳内的所述第二电路板240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和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相连接的第二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开锁器外壳上还设置有无线信号读取器(图中未示出),例如FRID读取器,用于从所述封签锁壳体上的无线信号感应板180中读取器中所保存的锁编码,并将所述锁编码发送给后台服务器,所述后台服务器基于所述锁编码得到该封签锁的唯一编码。
所述无线信号读取器读取到所述无线信号感应板180中保存的锁编码,并将所述锁编码发送到后台服务器,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锁编码查询到与所述锁编码相对应的锁状态码,后台服务器将锁状态码中的开锁次数进行比对,判断开锁次数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发送开锁指令到开锁器。其中,所述后台服务器进行比对的锁状态码和次数码分别为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从第一通讯模块中获取到并转发到后台服务器的锁状态码和次数码,和在所述封签锁开锁之前,所述封签锁管理器从第一通讯模块中获取并转发到后台服务器的锁状态码和次数码。
所述开锁器外壳内的第二通讯模块接收所述开锁指令,并将所述开锁指令发送到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对接收到所述开锁指令后,控制推动组件230的电机驱动开锁推杆232推动锁销111,使锁销111离开锁孔112。若后台服务器核对出开锁次数不正确,则提示开锁异常。
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开锁器还设置有第三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通讯模块通过移动终端建立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开锁器通过第三通讯模块将其锁编码发送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将其接收到的锁编码发送到后台服务器,所述后台服务器通过移动终端转发开锁指令到开锁器的第三通讯模块,所述第三通讯模块将接收到的开锁指令发送给第二控制芯片。
进一步地,在所述锁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蓝牙模块,第一蓝牙模块与所述锁外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蓝牙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电连接;所述封签锁管理器内还设置有第二蓝牙模块。
具体的,所述锁状态码还包含地址码,在上述两个蓝牙模块当中,所述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实时地向预定范围(比如预定范围为0.3米)内发射固定地址码的蓝牙广播,以便于预定范围内所有的封签锁管理器或开锁器能够获取到所述地址码。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则用于实时地扫描预定范围内所有封签锁的状态信息。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封签锁管理器内还可以包括第三蓝牙模块;通过三个蓝牙模块也可实现上述两个蓝牙模块的功能;即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实时地向预定范围内发送固定地址码的蓝牙广播;第二蓝牙模块用于实时扫描预定范围内封签锁的状态信息,当所述第二蓝牙模块扫描到所述封签锁的状态为开锁状态时,所述第二蓝牙模块向该封签锁发起连接,并将该封签锁的状态变为待上锁状态;第三蓝牙模块则用于扫描处于上锁状态的封签锁,并向所述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发送封签锁的锁编码以及锁开锁状态码和地址码等信息,然后,通过所述WiFi或GPRS等通讯模块将封签锁的锁编码以及锁开锁状态码和地址码等信息上报给后台服务器。
另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锁器内还可以设置第四蓝牙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开锁密码,或者将其接收到的开锁状态码发送到移动终端或后台服务器。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锁外壳的表面还可设置显示屏(未图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40电连接;通过所述显示屏可实时显示封签锁的上锁状态,以及实时显示与服务器端的连接状态等;所述显示屏以及其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开锁器外壳的表面还可设置显示屏(未图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40电连接;通过所述显示屏可实时显示封签锁的上锁状态,以及实时显示与服务器端的连接状态等;所述显示屏以及其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1,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封签锁100,用于开启封签锁100的开锁器200,用于获取封签锁100的开锁状态码,并将所述开锁状态码发送至后台服务器400的封签锁管理器500,用于接收所述开锁器200中发送的锁编码、开锁状态码或上锁状态码、次数码,并将所述锁编码、开锁状态码或上锁状态码、次数码发送到后台服务器400的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和后台服务器400均可以用于查看封签锁100的状态信息,得到其当前所处于的开锁状态或上锁状态,以及其开锁次数等信息。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给出的封签锁控制系统的使用场景示例,对所述封签锁控制系统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将待封签物体(如袋子等)放入锁外壳内,通过所述锁外壳上盖与下盖的闭合和打开将所述待封签物体卡合在所述锁体内,或者将其从锁体取出。另外,还可以在锁外封签锁壳体设置封签口,将所述待封签物体放入所述封签口,所述封签口随锁外壳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卡合,实现将待封签物体卡合在所述封签口内。
在需要上锁时,首先按下上锁按键,同时推动上锁推杆上的推动块,使所述上锁推杆动作,从而推动所述锁销进入锁孔,实现上锁,此时滑动开关检测到锁销的位置变化,得到封签锁的状态由开锁状态变为上锁状态,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控制芯片将检测到的开锁状态信息和将存储器内存储的开锁次数更新,并将所述开锁状态信息和更新后的开锁次数保存到第一通讯模块内。
当用户需要从所述封签锁内的取出所述待封签物体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开锁孔对其内的锁销施加外力,例如使用开锁器,通过反向推动所述锁销,使得所述锁销离开锁孔,则封签锁壳体的上盖与下盖分开,从而取出待封签物体,当开锁后,此时滑动开关检测到锁销的位置变化,得到封签锁的状态由上锁状态变为开锁状态,而与上锁按键相抵接的上锁开关因上锁按键的复位,同时也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控制芯片根据检测到的滑动开关的开锁状态信息与上锁开关反馈的开锁状态信息进行比对,进一步地判断此时封签锁为开锁状态,并将此时的开锁状态信息保存到第一通讯模块内。从而实现对封签锁开锁状态的准确判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封签锁壳体内设置上锁推杆和上锁按键,上锁时通过按下上锁按键,使其与锁销分离,进而推动上锁推杆上的推动块使上锁推杆移动,从而使得上锁推杆推动锁销进入锁孔实现上锁。本实施例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由于需同时按下上锁按键和上锁推杆才可上锁,从而避免了封签锁误上锁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为用户在使用封签锁时提供了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所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封签锁;
所述封签锁包括:封签锁壳体,设置在封签锁壳体上的第一上锁孔、第二上锁孔、设置在封签锁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方的上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的锁销以及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的锁孔;
所述上锁组件包括:上锁推杆和上锁按键,所述上锁推杆和所述锁销同轴设置,所述上锁按键一端与所述锁销相卡合,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上锁孔;所述上锁推杆上表面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一端与上锁推杆相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上锁孔;所述上锁按键在上锁时被按下与所述锁销分离,所述推动块推动所述上锁推杆,所述上锁推杆推动所述锁销进入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的端面所对应的封签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一侧的用于开启所述封签锁的开锁器;所述开锁器包括:开锁器壳体、设置在开锁器壳体上的第二开锁孔、设置在所述开锁器壳体内用于推动所述锁销的推动组件、与所述推动组件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签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用于感应所述锁销位置的滑动开关;所述滑动开关与所述锁销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签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签锁壳体内用于感应所述上锁按键位置的上锁开关;所述上锁开关一端与所述上锁按键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按键与所述封签锁壳体弹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签锁壳体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识别封签锁编码的无线信号感应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开关相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和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相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开关由两个行程开关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感应板为FRID感应卡或者IC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签锁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第一电路板供电的电源。
CN202020263224.2U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Active CN212837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3224.2U CN212837170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3224.2U CN212837170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7170U true CN21283717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3224.2U Active CN212837170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7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34036A1 (en) Electronically monitored safety lockout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8928457B2 (en) Smart interlock system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CA1338941C (en) Electronic lock box system with portable access device
EP0875851A2 (en) Non-contact data carrier system
CN203224924U (zh) 智能门锁
KR102151843B1 (ko) 서브 리더기 및 서브 리더기 제어 방법
CN110670956B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42659A (zh) 一种电子封签锁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492726A (zh) 一种智能工具箱、智能工具箱管理系统和服务器
CN211787240U (zh) 智能钥匙箱
CN212837170U (zh) 一种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CN211422145U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EP2399518B1 (en) Puncture tool, device for measuring biological sample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biological sample
JP2009301274A (ja) 印判装置及び印判システム
CN211081311U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
JP4670527B2 (ja) 開閉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210721598U (zh) 智能门锁
CN212130197U (zh) 一种电子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CN102817509B (zh) 一种智能锁装置
CN208669118U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208607748U (zh) 一种带自助租借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专用配件共享柜
CN210622512U (zh) 一种封签锁管理装置
CN212809354U (zh)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及共享电源
CN219392703U (zh)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指纹智能锁
CN210428531U (zh) 芯片卡和安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5

Address after: 11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2, No. 39, Gaoxin 6th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Le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31 b-15c, Huaqiang garden,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