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5059U -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5059U
CN212125059U CN202020625732.0U CN202020625732U CN212125059U CN 212125059 U CN212125059 U CN 212125059U CN 202020625732 U CN202020625732 U CN 202020625732U CN 212125059 U CN212125059 U CN 212125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belt
connecting device
locking block
sectio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5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修权
李充
张帆
宋颖
吕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arc Automotive Inspection Center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tarc Automotive Inspection Center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arc Automotive Inspection Center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tarc Automotive Inspection Center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5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5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5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5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织带连接装置(1),安全带插口(2),左下固定点(5)、卷收器(6)、安全带(7)、安全带导向环(8),安全带(7)分为两段,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左下固定点(5);第一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插口(2),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1)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固定;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收器(6)、第二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导向环(8),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在试验时,不用拆卸原车安全带和使用其他模拟织带,进而节约了试验设置的时间,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试验可靠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是汽车中将乘员与车身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内饰部件,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作用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或翻滚时,座椅、安全带总成把车上乘员牢牢约束在座椅上,防止其飞出车外或与车内零部件发生二次碰撞。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是汽车被动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车辆公告试验的强制性检查项目。
法规要求,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必须保证在试验条件下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不得脱落。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系统是检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的必备设备,一般使用液压或电机驱动作动器,作动器通过钢丝绳或钢链与人体模块连接,人体模块模拟乘员佩戴安全带时的情形,并将系统施加的载荷通过安全带传递给三个固定点。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规定的加载力、加载时间和保持时间,作动器带动人体模块移动,实现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试验。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不考核安全带的强度,而是考查固定点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而且试验中的关键问题是,需要将施加在人体模块上的载荷13500N,传递给多个安全带固定点。现有试验技术中,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做法:
方法一、使用车身上自带的安全带:在将人体模块以模拟乘员佩戴安全带的方式设置好之后,将车辆自身多余的安全带全部抽出,直接打成死结或其他类似的方式,以消除余量,使安全带与人体模块紧密约束,实现载荷传递。
方法二、不使用车身上自带的安全带:使用其他模拟织带如钢丝绳,提前将多余的模拟织带去除,再将其安装在白车身上与卷收器、导向环集成到一起,此时再摆放人体模块,将其设置好。
当前采用的两种方法均存在弊端,其中:
方法一简单、便捷,但是存在风险:安全带强度本来足够承受要求的载荷,但是在打成结或其他方法挤成一团后,结所在处的织带褶皱、堆积,容易应力集中,载荷加载时织带容易撕裂,导致试验失败、车体变形损坏。严重时,人体模块突然失去约束在巨大作用力下向前飞出,导致设备受损、人员受伤,造成重大的试验事故。
方法二很难一次性将模拟织带长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往往需要不断调整,而且模拟织带与卷收器、导向环的集成也是个难题,可操作性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试验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快速设置装置,此连接装置能快速、便捷的约束人体模块,消除织带余量,从而将标准要求的载荷传递到固定点。
实用新型内容
该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试验时,不用拆卸原车安全带和使用其他模拟织带,进而大大节约了试验设置的时间,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试验可靠性和效率。
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织带连接装置,安全带插口,左下固定点、卷收器、安全带、安全带导向环,其特征在于:
安全带分为两段,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左下固定点;第一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插口,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固定;
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收器、第二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导向环,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
织带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块底座,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其中,连接块底座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上设置平行布置的两个长形孔;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的长度与连接块底座的长度相同;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下表面设置有凸台部,凸台部能够嵌入到长形孔中;
进一步地,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的上部均设置安全带槽,安全带槽的宽度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宽度。
进一步地,安全带织带缠绕于安全带槽后,分别将第一锁紧块和第二锁紧块嵌入连接块底座的两个长形孔中。
进一步地,人体模块放置在座椅上,并通过安全带固定。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能在使用车身上安全带基础上,配合特殊设计的织带连接装置,解决织带打结或其他造成织带的褶皱、堆积,以及织带余量难以消除的难题,不用拆卸原车安全带和使用其他模拟织带,大大节约了试验设置的时间,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试验可靠性和效率;
(2)由车身上的安全带,以及特殊设计的织带连接装置组成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快速设置装置,能快速、便捷的解决人体模块与安全带的约束问题,将施加在人体模块上的载荷13500N,传递给多个安全带固定点;
(3)经特殊设计的织带连接装置,能实现两端织带快速、简便、可靠的连接,消除织带余量,解决织带打结或其他造成织带褶皱、堆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织带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织带安装示意图。
其中:1-织带连接装置,2-安全带插口,3-人体模块,4-座椅,5-左下固定点,6-卷收器,7-安全带,8-安全带导向环、9-连接块底座、10-第一锁紧块、11-第二锁紧块,12-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二端的织带,13-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二端的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织带连接装置1,安全带插口2,左下固定点5、卷收器6、安全带7、安全带导向环8。
安全带7分为两段,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左下固定点5;第一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插口2,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1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固定;
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收器6、第二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导向环8,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
织带连接装置1用于两端安全带织带的连接,张紧时,在两端织带作用力下连接装置越拉越紧、且不会产生织带褶皱、丢及;松弛时,两端织带可以在连接装置内滑动,消除织带余量;
试验时,人体模块3放置在座椅4上,并通过安全带7固定。
如图2所示,织带连接装置1包括连接块底座9,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
其中,连接块底座9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上设置平行布置的两个长形孔;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结构相同,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的长度与连接块底座9的长度相同,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底面平面与连接块底座9的工作面接触贴合。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下表面设置有凸台部,凸台部能够嵌入到长形孔中。长形孔的长度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宽度;
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的上部均设置安全带槽,安全带槽的宽度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宽度;
安全带织带缠绕于安全带槽后,可分别将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嵌入连接块底座9的两个长形孔中。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二端的织带12绕在第一锁紧块10上,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二端的织带13绕在第一锁紧块11上;两端的织带在拉力的作用下张紧,两个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受到斜向下的作用力向两边滑动,此时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的凸台部会被连接块底座9挡住;同时织带在织带连接装置1、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工作面接触摩擦力和挤压力共同作用下不会滑动,而且会越拉越紧。
安全带7为车身上装配的安全带,试验时模拟乘员正常乘坐方式,为人体模块佩戴安全带。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描述,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虽然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包含范围的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织带连接装置(1),安全带插口(2),左下固定点(5)、卷收器(6)、安全带(7)、安全带导向环(8),其特征在于:
安全带(7)分为两段,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左下固定点(5);第一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插口(2)后,第一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1)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固定;
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一端部固定在卷收器(6)、第二段安全带穿过安全带导向环(8)后,第二段安全带的第二端与织带连接装置(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
织带连接装置(1)包括连接块底座(9),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其中,连接块底座(9)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上设置平行布置的两个长形孔;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的长度与连接块底座(9)的长度相同,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下表面设置有凸台部,凸台部能够嵌入到长形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的上部均设置安全带槽,安全带槽的宽度大于安全带织带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带织带缠绕于安全带槽后,分别将第一锁紧块(10)和第二锁紧块(11)嵌入连接块底座(9)的长形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人体模块(3)放置在座椅(4)上,并通过安全带(7)固定。
CN202020625732.0U 2020-04-23 2020-04-23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Active CN212125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5732.0U CN212125059U (zh) 2020-04-23 2020-04-23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5732.0U CN212125059U (zh) 2020-04-23 2020-04-23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5059U true CN212125059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5732.0U Active CN212125059U (zh) 2020-04-23 2020-04-23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5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71511A (en) Releasable connector
US20130221159A1 (en) Aircraft parachute with bowden cables energized by the dynamic shock of the canopy
US20090026815A1 (en) Energy absorbing tether for child safety seat
EP2848468A2 (en) System for securing a vehicle during transport against movement under forces from multiple directions
US9296484B2 (en) Restraints principally for inflatable evacuation systems
US3074760A (en) Shock absorbing coupling and safety seat belt embodying the same
US4130067A (en) Vehicle tie-down hook assembly for railway cars
US3217838A (e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US8882417B2 (en) Device providing additional attachment points in a vehicle bed
CN212125059U (zh) 用于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的安全带快速连接装置
CN205396576U (zh) 登机桥及其活动通道制动系统
US4467598A (en) Energy absorbing trailer chain
US8146215B2 (en) Flexible connection and release device and method
CN212646117U (zh) 一种用于脐带式连接器脱落测试的防护设备
US3561819A (en) Restraint apparatus
EP1394094A2 (de) Zugmittelspeicher
US20150307061A1 (en) Device for restraining a user in a vehicle seat
EP1149435B1 (en) Snatch disconnection lanyard
US4304320A (en) Moving body velocity arresting line
US11686363B1 (en) Flexible tensile member with releasable convolutions for absorbing tensile energy
WO2022007975A1 (zh) 铁路货车应急连接装置及其安装结构
CN205691347U (zh) 一种自动紧急刹车试验装置
US20060278758A1 (en) Secondary arresting line release mechanism
US3530959A (en) Apparatus for arresting the acceleration of an aircraft
US4414799A (en) Rope splic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