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3129U - 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23129U CN212123129U CN202020583533.8U CN202020583533U CN212123129U CN 212123129 U CN212123129 U CN 212123129U CN 202020583533 U CN202020583533 U CN 202020583533U CN 212123129 U CN212123129 U CN 2121231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 fixing
- mounting
- signal transmission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中车载机器人信号传输不佳且拆装不便的问题,它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头部下端连接有颈部连接件,颈部连接件周向外侧设有颈部支撑件,颈部支撑件上半部分形成具有支撑空腔的颈部支撑部,下半部分形成具有固定空腔的固定部,固定部周向内侧通过第一固定机构连接有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固定部下端连接有上端具有环形固定筒的底座机构,环形固定筒设置在固定部周向外侧,环形固定筒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设有下单板连接器组件,下单板连接器组件上端与上单板连接器组件下端之间通过插接组件可拆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拆装方便、便于检修且信号传输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智能机器人产品在车上使用不多,消费级的机器人产品已非常广泛,现有的车载机器人的壳体装配时,一般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的方式连接不同的部件,然而,螺钉固定的方式可能出现松动,且裸露的螺钉影响车载机器人的外观,且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震动,单纯的卡扣固定的方式,在长期震动的作用下容易松脱,导致壳体的部件脱扣掉落。同时,目前的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主要采用使用线缆方式传输,此方式在车前挡风玻璃处应用操作难度大,基本无法进行售后维护或者维护成本高、维护时间长,拆装维修不便,并且线缆端子插拔多次后容易出现损坏,导致底座与机器人头部传输出现故障等问题,影响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载机器人的壳体、车载机器人及车辆[CN201910859571.3],它本体,内部为空腔,顶端设有开口,侧壁上设有第一销孔;罩体,包括第二销孔,罩体设置于本体的顶端开口处;插销,穿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连接本体和罩体。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机器人稳定性不佳,容易散架且不够美观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拆装维修不便,检修时多次插拔容易出现传输故障导致损坏,影响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信号传输效果好且拆装便捷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头部下端连接有颈部连接件,颈部连接件周向外侧设有颈部支撑件,且颈部支撑件上半部分形成具有支撑空腔的颈部支撑部,下半部分形成具有固定空腔的固定部,固定部周向内侧通过第一固定机构连接有上单板连接器组件,且固定部下端连接有上端具有环形固定筒的底座机构,环形固定筒上端与颈部支撑部下端之间形成限位间隙,且环形固定筒可拆设置在固定部周向外侧,且环形固定筒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固定设有下单板连接器组件,下单板连接器组件上端与上单板连接器组件下端之间通过插接组件可拆相连。通过将上单板连接器组件设置在与机器人头部相连的固定部内,将下单板连接器组件设置在底座机构的环形固定筒内,对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形成有效保护,而且上单板连接器组件与下单板连接器组件之间通过插接组件可拆相连,使机器人头部与底座机构之间实现可拆分离,拆装方便,便于检修,且避免了使用线缆方式连接时频繁插拔容易损坏的情况,有效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包括上单板,且上单板上端设有接线部,且上单板下端设有插接部,插接部下端设有若干插接槽。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下单板连接器组件包括下单板,下单板上端设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上设有若干与插接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凸起部,且下单板下端设有信号发射部。通过凸起部与插接槽的相互插接实现了信号传输,使用灵活,避免了线缆连接的繁琐。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插接槽与凸起部相互插接相连形成插接组件。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第一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空腔下端且位于固定空腔上半部分的安装凸起部,安装凸起部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安装腔体,安装凸起部下端连接有位于固定空腔下半部分的压紧部,且压紧部周向内侧形成容置腔体,安装凸起部与压紧部连接处共同形成第一L形安装结构,上单板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且每个第一安装孔内均设有第一固定螺钉,上单板连接器组件通过第一固定螺钉固定在第一L形安装结构处。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将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固定在固定空腔内,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对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周向形成保护。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容置腔体直径和上单板的直径均大于环形安装腔体的直径,且上单板周向外壁与容置腔体周向内壁相互抵靠设置,接线部位于环形安装腔体内,且插接部位于容置腔体内。这样可以使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周向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晃动的情况。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第二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筒底部周向内侧的环形凸起部,环形凸起部上端形成固定部支撑面,环形凸起部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安装空间,且环形凸起部下端连接有纵向延伸部,纵向延伸部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固定空间,且环形凸起部与纵向延伸部连接处形成第二L形安装结构,下单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固定螺钉,且下单板连接器组件通过第二固定螺钉固定在第二L形安装结构处。这里通过第二固定机构将下单板连接器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机构内,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对下单板连接器组件周向形成防护,避免晃动产生损坏的情况。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环形固定空间直径大于环形安装空间的直径,且下单板的周向外壁与环形固定空间的周向内壁相互抵靠设置。这样可以使下单板连接器组件周向更加紧固,不易松动。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颈部支撑件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支架,且任意两个限位支架之间设有安装缺口,环形固定筒周向外侧设有与安装缺口相对应的插接安装部,且当固定部插入环形固定筒内时,插接安装部上端设置在安装缺口内并与颈部支撑部下端抵靠设置,环形固定筒上端与限位支架下端抵靠设置,固定部位于安装缺口处周向设有若干定位孔,且插接安装部上设有若干与定位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孔,固定部通过穿设在定位孔和安装孔内的安装螺杆可拆设置在环形固定筒内。通过安装缺口与插接安装部的相互配合,利用安装螺杆将固定部可拆固定在环形固定筒内,便于拆卸,且这里限位支架的作用是为了控制下单板连接器组件与上单板连接器组件之间的插接深度,避免插接时出现损坏的情况。
在上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中,底座机构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筒下端的安装座体,安装座体底部通过底座盖体封闭,且安装座体两侧设有固定支架。这里固定支架的作用是便于对安装座体进行固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且稳定性佳,通过插接组件使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形成可拆卸结构,检修时、拆装便捷,且避免了使用线缆方式连接时频繁插拔容易损坏的情况,有效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利用环形固定筒和固定部的相互配合对上单板连接器组件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进行封闭,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机器人头部1、颈部连接件11、颈部支撑件2、颈部支撑部21、支撑空腔211、环形支撑凸起部212、固定部22、固定空腔221、定位孔222、限位支架23、安装缺口24、插接安装部25、安装孔251、安装螺杆252、颈部装饰件26、第一固定机构3、安装凸起部31、环形安装腔体32、压紧部33、容置腔体 34、第一L形安装结构35、第一安装孔36、第一固定螺钉37、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上单板41、接线部42、插接部43、插接槽 44、底座机构5、环形固定筒51、安装座体52、底座盖体53、固定支架54、限位间隙6、第二固定机构7、环形凸起部71、固定部支撑面72、环形安装空间73、纵向延伸部74、环形固定空间 75、第二L形安装结构76、第二安装孔77、第二固定螺钉78、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下单板81、连接部82、凸起部83、信号发射部84、插接组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包括机器人头部1,机器人头部1下端连接有颈部连接件11,颈部连接件11周向外侧设有颈部支撑件2,且颈部支撑件2上半部分形成具有支撑空腔211的颈部支撑部21,下半部分形成具有固定空腔221的固定部22,固定部22周向内侧通过第一固定机构3连接有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且固定部22下端连接有上端具有环形固定筒51的底座机构5,环形固定筒51上端与颈部支撑部21下端之间形成限位间隙6,且环形固定筒51可拆设置在固定部22周向外侧,且环形固定筒51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7固定设有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上端与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下端之间通过插接组件9可拆相连。这里的支撑空腔211内具有用于托住颈部连接件11底部的环形支撑凸起部212,且颈部支撑部21的直径大于固定部22的直径,颈部支撑部21的上端与机器人头部1下端相互抵靠设置。通过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插接相连的方式取代线缆连接的方式,避免了因检修频繁插拔容易损坏的情况,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插接组件9使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之间可拆相连,使得机器人头部1与底座机构5之间形成可分离设计,便于检修。
其中,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包括上单板41,且上单板41上端设有接线部42,且上单板41下端设有插接部43,插接部43 下端设有若干插接槽44。
可见地,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包括下单板81,下单板81上端设有连接部82,且连接部82上设有若干与插接槽44一一对应设置的凸起部83,且下单板81下端设有信号发射部84。这里的凸起部83与插接槽44之间相互接触,不仅起固定作用,还可以作为信号传输。
进一步地,插接槽44与凸起部83相互插接相连形成插接组件9。
显然地,第一固定机构3包括设置在支撑空腔211下端且位于固定空腔221上半部分的安装凸起部31,安装凸起部31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安装腔体32,安装凸起部31下端连接有位于固定空腔221下半部分的压紧部33,且压紧部33周向内侧形成容置腔体34,安装凸起部31与压紧部33连接处共同形成第一L形安装结构35,上单板41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36,且每个第一安装孔36内均设有第一固定螺钉37,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通过第一固定螺钉37固定在第一L形安装结构35处。
优选地,容置腔体34直径和上单板41的直径均大于环形安装腔体32的直径,且上单板41周向外壁与容置腔体34周向内壁相互抵靠设置,接线部42位于环形安装腔体32内,且插接部43 位于容置腔体34内。
具体地第二固定机构7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筒51底部周向内侧的环形凸起部71,环形凸起部71上端形成固定部支撑面72,环形凸起部71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安装空间73,且环形凸起部71 下端连接有纵向延伸部74,纵向延伸部74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固定空间75,且环形凸起部71与纵向延伸部74连接处形成第二L 形安装结构76,下单板81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77,且第二安装孔77内设有第二固定螺钉78,且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通过第二固定螺钉78固定在第二L形安装结构76处。
更进一步地,环形固定空间75直径大于环形安装空间73的直径,且下单板81的周向外壁与环形固定空间75的周向内壁相互抵靠设置。
详细地,颈部支撑件2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支架23,且任意两个限位支架23之间设有安装缺口24,环形固定筒51周向外侧设有与安装缺口24相对应的插接安装部25,且当固定部22插入环形固定筒51内时,插接安装部25上端设置在安装缺口24 内并与颈部支撑部21下端抵靠设置,环形固定筒51上端与限位支架23下端抵靠设置,固定部22位于安装缺口24处周向设有若干定位孔222,且插接安装部25上设有若干与定位孔222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孔251,固定部22通过穿设在定位孔222和安装孔251内的安装螺杆252可拆设置在环形固定筒51内。位于安装缺口24两端的限位支架23出设有卡接部,且安装缺口24通过卡接部卡接有可拆卸的颈部装饰件26,颈部装饰件26的作用是为了覆盖住安装螺杆252和插接安装部25,起到美观作用,同时,限位支架23端部设置在限位间隙6内,且限位支架23周向与颈部装饰件26共同形成位于颈部支撑件2周向的装饰件。
更具体地,底座机构5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筒51下端的安装座体52,安装座体52底部通过底座盖体53封闭,且安装座体52 两侧设有固定支架54。这里的安装座体52内具有空腔,信号发射部84设置在空腔中。
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通过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相互插接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线缆连接的方式,使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同时,当需要检修时,只需打开颈部装饰件26,拆下安装螺杆252,即可使固定部22与环形固定筒51分离,同时取下机器人头部1,由于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和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之间通过插接组件9插接相连,便于拆卸,因此,大大降低了检修的难度,节约了检修成本,减少了在拆卸过程中对其它部件产生损坏的情况,检修便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器人头部1、颈部连接件11、颈部支撑件2、颈部支撑部21、支撑空腔211、环形支撑凸起部212、固定部22、固定空腔221、定位孔222、限位支架23、安装缺口 24、插接安装部25、安装孔251、安装螺杆252、颈部装饰件26、第一固定机构3、安装凸起部31、环形安装腔体32、压紧部33、容置腔体34、第一L形安装结构35、第一安装孔36、第一固定螺钉37、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上单板41、接线部42、插接部 43、插接槽44、底座机构5、环形固定筒51、安装座体52、底座盖体53、固定支架54、限位间隙6、第二固定机构7、环形凸起部71、固定部支撑面72、环形安装空间73、纵向延伸部74、环形固定空间75、第二L形安装结构76、第二安装孔77、第二固定螺钉78、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下单板81、连接部82、凸起部 83、信号发射部84、插接组件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包括机器人头部(1),所述的机器人头部(1)下端连接有颈部连接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部连接件(11)周向外侧设有颈部支撑件(2),且颈部支撑件(2)上半部分形成具有支撑空腔(211)的颈部支撑部(21),下半部分形成具有固定空腔(221)的固定部(22),所述的固定部(22)周向内侧通过第一固定机构(3)连接有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且固定部(22)下端连接有上端具有环形固定筒(51)的底座机构(5),所述的环形固定筒(51)上端与颈部支撑部(21)下端之间形成限位间隙(6),且所述的环形固定筒(51)可拆设置在固定部(22)周向外侧,且环形固定筒(51)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7)固定设有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所述的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上端与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下端之间通过插接组件(9)可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包括上单板(41),且所述的上单板(41)上端设有接线部(42),且上单板(41)下端设有插接部(43),所述的插接部(43)下端设有若干插接槽(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包括下单板(81),所述的下单板(81)上端设有连接部(82),且连接部(82)上设有若干与插接槽(44)一一对应设置的凸起部(83),且所述的下单板(81)下端设有信号发射部(8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槽(44)与凸起部(83)相互插接相连形成插接组件(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机构(3)包括设置在支撑空腔(211)下端且位于固定空腔(221)上半部分的安装凸起部(31),所述的安装凸起部(31)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安装腔体(32),所述的安装凸起部(31)下端连接有位于固定空腔(221)下半部分的压紧部(33),且压紧部(33)周向内侧形成容置腔体(34),所述的安装凸起部(31)与压紧部(33)连接处共同形成第一L形安装结构(35),所述的上单板(41)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36),且每个第一安装孔(36)内均设有第一固定螺钉(37),所述的上单板连接器组件(4)通过第一固定螺钉(37)固定在第一L形安装结构(35)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体(34)直径和上单板(41)的直径均大于环形安装腔体(32)的直径,且所述的上单板(41)周向外壁与容置腔体(34)周向内壁相互抵靠设置,所述的接线部(42)位于环形安装腔体(32)内,且插接部(43)位于容置腔体(34)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机构(7)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筒(51)底部周向内侧的环形凸起部(71),所述的环形凸起部(71)上端形成固定部支撑面(72),环形凸起部(71)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安装空间(73),且环形凸起部(71)下端连接有纵向延伸部(74),所述的纵向延伸部(74)周向内侧形成环形固定空间(75),且环形凸起部(71)与纵向延伸部(74)连接处形成第二L形安装结构(76),所述的下单板(81)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77),且第二安装孔(77)内设有第二固定螺钉(78),且所述的下单板连接器组件(8)通过第二固定螺钉(78)固定在第二L形安装结构(76)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固定空间(75)直径大于环形安装空间(73)的直径,且下单板(81)的周向外壁与环形固定空间(75)的周向内壁相互抵靠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部支撑件(2)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支架(23),且任意两个限位支架(23)之间设有安装缺口(24),所述的环形固定筒(51)周向外侧设有与安装缺口(24)相对应的插接安装部(25),且当固定部(22)插入环形固定筒(51)内时,插接安装部(25)上端设置在安装缺口(24)内并与颈部支撑部(21)下端抵靠设置,环形固定筒(51)上端与限位支架(23)下端抵靠设置,所述的固定部(22)位于安装缺口(24)处周向设有若干定位孔(222),且插接安装部(25)上设有若干与定位孔(222)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孔(251),所述的固定部(22)通过穿设在定位孔(222)和安装孔(251)内的安装螺杆(252)可拆设置在环形固定筒(5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机构(5)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筒(51)下端的安装座体(52),所述的安装座体(52)底部通过底座盖体(53)封闭,且安装座体(52)两侧设有固定支架(5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83533.8U CN212123129U (zh) | 2020-04-17 | 2020-04-17 | 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83533.8U CN212123129U (zh) | 2020-04-17 | 2020-04-17 | 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23129U true CN212123129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90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83533.8U Active CN212123129U (zh) | 2020-04-17 | 2020-04-17 | 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23129U (zh) |
-
2020
- 2020-04-17 CN CN202020583533.8U patent/CN2121231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23129U (zh) | 用于车载智能机器人与底座信号传输快速接插结构 | |
CA2229305A1 (en) | Optical module | |
KR100558426B1 (ko) | 라이트 유닛 | |
CN219414572U (zh) | 便于装配的线条灯 | |
JPH10329655A (ja) | 自動車のヒータ付ワイパ | |
US5511989A (en) | Structure of lamp socket | |
CN210398560U (zh) | 一种新型蓝牙音乐灯 | |
CN110187452B (zh) | 光电转换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连接器 | |
CN213936801U (zh) | 一种网线接口排 | |
CN214094183U (zh) | 一种柜内灯 | |
JPH0717584Y2 (ja) | Ledハイマウントストップランプ | |
CN220390869U (zh) | 一种辐条的连接结构 | |
CN215485374U (zh) | 一种可拆卸式车门把手罩盖 | |
CN209641860U (zh) | 一种端子固定结构及其三防灯 | |
CN212302393U (zh) | 一种带led的主机前置模组 | |
CN219226050U (zh) | 一种汽车顶置式点火线圈 | |
CN217482635U (zh) | 一种灯饰 | |
JPH028334Y2 (zh) | ||
CN215529229U (zh) | 一种汽车中控台音箱结构 | |
CN218119493U (zh) | 用于台灯的通用部件安装结构 | |
CN220180518U (zh) | 一种组装式车载香薰 | |
CN219828644U (zh) | 一种灯罩快装式灯具 | |
CN213692423U (zh) | 汽车连接器护套 | |
CN221946224U (zh) | 一种光模块防护结构 | |
CN216215807U (zh) | 一种组合式穿线塞之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