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8733U -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 Google Patents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8733U
CN212118733U CN201922464160.2U CN201922464160U CN212118733U CN 212118733 U CN212118733 U CN 212118733U CN 201922464160 U CN201922464160 U CN 201922464160U CN 212118733 U CN212118733 U CN 212118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xhaust
piece
flow
intermediat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41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垄
周明钊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41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8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8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8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涉及通气治疗技术领域,其用于解决呼吸面罩的排气流量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包括衬垫、框架和弯管,框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来改变框架上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进,从而达到改变排气流量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能够满足多类型呼吸机和多样化的使用环境。

Description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治疗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无侵入式正压通气的方式已被广泛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等,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管子插入病人的气道,而是利用鼓风机通过管路和病人接口装置对病人的气道输送一个持续的压力通气 (CPAP)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例如随着病人呼吸周期变化的双水平压力或随着病人监控情况而变化的自动调压通气。这种压力支持的疗法还通常被用于如阻塞性睡眠低通气,上呼吸道阻力综合症(UARS)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非侵入式通气治疗包括的病人面部上的接口装置,这种接口装置通常按照接触方式不同分为四种:仅罩住鼻部的鼻面罩,仅罩住口部的口面罩,同时罩住口部和鼻部的口鼻面罩(又称全脸面罩),塞入鼻孔的鼻垫面罩。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个外部鼓风机是压力支持设备,如呼吸机,病人接口装置把呼吸机提供的气体压力和病人的气道相连,将呼吸气流送入到病人气道。
全脸面罩按照排气方式不同,可分为有排面罩和无排面罩。有排面罩即在面罩端设置专门排气孔,以便呼吸废气的排出,多用于家用环境下。无排面罩的呼吸废气,通常从管道或呼吸机端排出,多用于医用环境下。
在多数情况下病人的治疗是长期的。病人在医院环境下使用无排面罩治疗,出院后需另外购买家用的有排面罩,无法继续使用医用的无排面罩。而对于有排面罩,根据在标定压力下(例如12hpa)的排气量多少,又可分为高流量面罩和低流量面罩。高流量面罩的优点是便于呼吸废气的排出;低流量面罩的优点是性能稳定,排气噪音低。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需选择与呼吸机相匹配的不同流量的面罩。
现有对于全脸面罩通常分为两种面罩,一种是适用于家用环境下的有排面罩(如图26所示),一种是适用于医用环境下的无排面罩(如图27所示)。这两种面罩的区别在于面罩是否具有排气装置。适用于家用环境下的有排面罩,通常由面罩主体1’和弯管2’组成。面罩主体1包括有排气小孔11,排气小孔11 在面罩使用时,排出患者呼出的废气。当然,排气小孔11也可以设置在弯管2’上,以适用于家用环境下的有排面罩,其排气流量的多少由排气小孔11决定。
适用于医用环境下的无排面罩,由面罩主体1’和弯管2’组成。面罩主体 1’和弯管2’均不具有排气结构。面罩在使用时,患者呼出的废气从管道或呼吸机端排出。
因此现有的单一排气流量的呼吸面罩,无法满足多类型呼吸机和多样化的使用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用于解决呼吸面罩的排气流量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其包括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之间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和/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可以改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中间件旋转时,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中间件滑动时,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件旋转时,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周期性地发生改变,以使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周期性地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包括衬垫、框架和弯管;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与所述框架形成通气腔体;所述弯管与所述框架相连,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框架为所述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中一者,所述弯管为所述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中另一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衬垫、框架和弯管;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与所述框架形成通气腔体;所述弯管与所述框架相连,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
调节装置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通气腔体相连通,所述调节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以改变排气流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弯管之间的中间件,所述排气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框架与所述中间件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中间件与所述弯管之间的排气缝隙,所述中间件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所述中间件与所述框架之间和/或所述中间件与所述弯管的排气缝隙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件包括沿所述中间件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卡台,所述框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侧且沿所述框架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外凸台,所述卡台与所述外凸台相配合以形成所述排气缝隙,所述中间件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卡台与所述外凸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使所述排气缝隙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卡台和多个所述外凸台的高度均沿预定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且多个所述外凸台的高度变化规律与多个所述卡台的高度变化规律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件还包括多个卡扣,多个卡扣沿所述中间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且沿所述框架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内凸台,多个所述卡扣与多个所述内凸台相配合以限制所述中间件在轴向上的插拔自由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卡扣的厚度和多个所述内凸台的高度均沿预定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且多个卡扣的厚度变化规律和多个所述内凸台的高度变化规律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台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柱,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连通其内侧和外侧的连接孔,所述内凸台和所述外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孔的内侧端部和外侧端部,所述连接管柱贯穿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孔中,
所述排气缝隙包括由所述连接管柱的外壁和所述连接孔的内壁所限定的缝隙前段以及由所述卡台和所述外凸台之间的配合间隙而限定的缝隙后段,
所述中间件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缝隙后段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的外侧还设置有标识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调档工具,所述中间件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旋转槽,所述调档工具插入所述旋转槽中后可使所述中间件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通道为排气小孔,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覆盖在所述排气小孔上的排气挡板,所述排气挡板与所述框架滑动连接,以改变被覆盖的所述排气小孔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调节装置来改变框架上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进,从而达到改变排气流量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能够满足多类型呼吸机和多样化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量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流量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流量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爆炸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爆炸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爆炸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爆炸图;
图4a和图4b为图3a所示的中间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a所示的中间件的循环周期的示意图;
图6为图3a所示的中间件的主视图;
图7为图6在A-A处的剖视图;
图8a为图3a所示的中间件的俯视图;
图8b为图8a所示的中间件的展开图;
图8c为图8a所示的第一循环周期内中间件的高度变化示意图;
图9为图3a所示的框架的主视图;
图10和图11为图3a所示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在B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在C处的放大图;
图14a为图9所示的框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14b为图14a所示的框架的展开图;
图14c为图14b所示的第一循环周期内卡台的高度变化示意图;
图15为图3a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在D-D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7a为图16在E处的放大图;
图17b为呼吸面罩的档位为3档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8a为图3a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在“0”档时,中间件和框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18b为图18a的展开图;
图19a为图3a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在“1”档时,中间件和框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19b为图19a的展开图;
图20a为图3a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在“2”档时,中间件和框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20b为图20a的展开图;
图21a为图3a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在“3”档时,中间件和框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21b为图21a的展开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档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档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二所示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的方向定义示意图;
图26和图27为现有技术的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附图说明:
101,201,301-第一通气件;102,202,302-第二通气件;103,203,303-中间件;101a,201a,301a-支架;101b,201b,301b-转接头;1-额垫;2-衬垫;3-框架;5-弯管;
图3-25附图说明:
1-额垫;2-衬垫;3-框架;4-中间件;5-弯管;6-调档工具;7-排气挡板;31- 额头支撑区;32-框架主体;33-头带扣;34-连接孔;35-排气小孔;321-旋转标识;322-档位标识;
341-内凸台;342-内壁;343-外凸台;3411-内梯面;3431-外梯面;41-卡扣; 411-第一侧面;
42-卡台;421-第二侧面;43-指示箭头;44-旋转槽;45-连接管柱;46-法兰;
61-调档探头;62-调档手柄;
图26和27附图说明:
1’-面罩主体;2’-弯管;1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其包括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以及设置于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之间的中间件,中间件与第一通气件和/或第二通气件之间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面积可以改变,从而改变排气流量的大小。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气件包括支架101a和转接头101b,转接头101b与支架101a配合相连或者一体成形。第二通气件为弯管102,中间件103 分别与转接头101b及弯管102可旋转地连接。当中间件103旋转时,其与转接头101b或弯管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排气通道的面积。
如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气件包括支架201a和转接头201b,转接头201b与支架201a配合相连或者一体成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件202与中间件203为一体成形的圆柱状结构,即中间件203为该圆柱状结构与转接头 201b转动连接的前部,第二通气件202为该圆柱状结构与呼吸机连接的后部。当该圆柱状结构旋转时,其与转接头101b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排气通道的面积。
如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与图1b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第一通气件包括支架301a和转接头301b,转接头301b与支架301a配合相连或者一体成形。并且第二通气件302与中间件303也为一体成形的圆柱状结构。但是其与图1b所示的实施例所不同的是,第二通气件302的后端直径较小,与呼吸机相连时,呼吸机的管路是套设在第二通气件302上。
进一步地,上述中间件103,203,303旋转时,其与第一通气件101,201,301 或第二通气件102,202,302之间的相对位置周期性地发生改变,以使排气通道的面积周期性地改变。
上述三个实施例仅为示例,可以理解的是,转接头和中间件形成的组件可以做为独立的流量调节装置适配于需要流量调节的装置上。例如,转接头具有两端,其一端与中间件连接,另一端为第一适配端,该第一适配端与其它通气件连通(该通气件包括但不限于框架)。同样地,中间件也具有两端,其与转接头连接的相对端为第二适配端,该第二适配端可以与其它通气件相适配(该通气件包括但不限于框架)。
示例性地,转接头的第一适配端与弯管连接而中间件的第二适配端与进气管路相连,或转接头与中间件作为一个组件整体地设置在框架上的预设排气位置处,且第二适配端没有连通的第二通气件,故此时,第二适配端为封闭的端部。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间件与第一通气件或第二通气件可滑动地连接;当中间件滑动时,其与第一通气件或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排气通道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如图2a-2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包括衬垫2、框架3和弯管5;衬垫2设置在框架3上且与框架3形成通气腔体;弯管5与框架3相连,该呼吸面罩还包括上述的流量调节装置,
其中,框架3为所述第一通气件101,201,301和第二通气件102,202,302中一者,弯管5为第一通气件101,201,301和第二通气件102,202,302中另一者。
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3为所述第一通气件101,弯管5为第二通气件102;如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3为第一通气件201,弯管5为第二通气件202,其与中间件203一体成形;如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3为第一通气件301,弯管5为第二通气件302,其与中间件303一体成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如图3a和3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包括衬垫2、框架3和弯管5;额垫1设置在框架3内侧上部,用于与使用者的额头接触,衬垫2设置在框架3上且与框架3形成通气腔体;弯管5与框架3相连,例如弯管5可旋转地与框架3相连。框架3上设置有调节装置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通气腔体相连通,调节装置用于改变框架3 上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以改变排气流量。
可以理解地,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越大,则排气流量越大;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越小,则排气流量越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过以下不同实施例来详细描述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3和弯管5之间的中间件 4,排气通道为设置在框架3与中间件4之间的排气缝隙,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中间件4与框架3之间的排气缝隙的宽度改变,以使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周期性地变化。
其中,所述预定的方向可以是如图25所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中间件4在旋转时,其与框架3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以改变排气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件4与框架3可旋转地连接,中间件4与弯管5可旋转地连接或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周期性地变化可以是,周期性地增大或者减小。
具体来说,请一并结合图4a、图13以及图17b,排气通道为排气缝隙,其中排气缝隙包括下文所述的缝隙前端100以及缝隙后段200(如图17b所示,其中图17b是呼吸面罩的档位为3档时的局部剖视图)。中间件4设置在框架3 中,且中间件4的轴向尺寸略小于框架3上安装中间件4处的轴向尺寸,从而使中间件4与框架3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缝隙,即缝隙前段100。。
进一步地,中间件4包括沿中间件4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卡台42,框架3包括设置在框架3的外侧且沿框架3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外凸台343,卡台42与外凸台343相配合以形成缝隙后段200。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缝隙前段100的尺寸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卡台42与外凸台343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使缝隙后段200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由于缝隙前段100的其中一端连通框架3的内侧,另一端连通缝隙后段200,而缝隙后段200则连通外界,那么缝隙后段200的宽度变化就会使排气流量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多个卡台42和多个外凸台343的高度均沿预定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且多个外凸台343的高度变化规律与多个卡台42的高度变化规律相反。例如,多个卡台42的高度均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先减小后增大,多个外凸台 343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先增大后减小。
此外,中间件4还包括多个卡扣41,多个卡扣41沿中间件4的周向间隔设置,框架3包括设置在框架3的内侧且沿框架3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内凸台341,多个卡扣41与多个内凸台341相配合以限制中间件4在轴向上的插拔自由度。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2,多个卡扣41的厚度和多个内凸台341的高度均沿预定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且多个卡扣41的厚度变化规律和多个内凸台341的高度变化规律相反。例如,多个卡扣41的厚度均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减小,多个内凸台341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增大。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下面以卡扣41和内凸台341的数量均为4个,卡台42和外凸台343的数量均为16个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具有4个卡扣41及16个卡台42的中间件4进行说明。
基于卡扣41和卡台42的数量,将其厚度或高度的变化周期设置为4。如图 5所示,中间件4具有4个循环周期,每个循环周期的角度为90°。
如图4a-7所示,中间件4呈圆柱状,其一端为法兰46,另一端为连接管柱 45,法兰46的内侧设置有卡台42,多个卡台42呈现阶梯状。如图4a所示,卡台42的内侧端面为第二侧面421,第二侧面421构造为扇形面且为倾斜螺旋面,其圆心角为22.5°。第二侧面421用于与外凸台343相配合,下文将详细说明其配合关系。
连接管柱45的外壁上等间距地设置有4个卡扣41。可以理解地,在中间件 4的径向截面上,卡扣41的圆心角为45°。卡扣41的外侧面为第一侧面411,其为倾斜螺旋面,从而使卡扣41的厚度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减小。第一侧面 411的存在使得中间件4可以沿轴向在特定范围内移动。
为清楚地表述卡扣41和卡台42的结构及变化,本实用新型给出中间件4 的外侧面展开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从图8b可以看出,在每个循环周期内,卡扣41的厚度(即沿图8b所示Y轴方向的距离)沿X轴正方向逐渐减小,而卡台42的高度(即沿图8b所示Y轴方向的距离)则沿X轴正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如图8c所示,以第一循环周期为例,在第一循环周期内,具有4个卡台42,这4个卡台42的内侧端面分别是第二侧面421a、第二侧面421b、第二侧面421c 和第二侧面421d。从第二侧面421a到第二侧面421b来看,卡台42的高度减小;而从第二侧面421b到第二侧面421c再到第二侧面421d来看,卡台42的高度增大。换言之,在第一循环周期内,卡台42的高度先减小后增大。之所以设置这一个高度先减小的卡台42,是为了保证卡台42在与外凸台343相配合时,在每个循环周期内,均至少有一个第二侧面421与外凸台343的一个外梯面3431为紧密配,从而使框架3对中间件4起到轴向支撑的作用。
在第二循环周期、第三循环周期和第四循环周期内,卡台42的高度变化与第一循环周期内的高度变化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顺时针方向即为图8b中X轴所示正方向。
如图8b所示,第一侧面411为倾斜螺旋面,第二侧面421也为倾斜螺旋面,其倾斜方向不同。由此中间件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其可沿轴向在特定范围内移动,从而改变与框架3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法兰46的外侧端面上还设置有指示箭头43,该指示箭头43在中间件4旋转时,指向框架3上的档位标识322,指示出档位。由于本实施例中设置了4个循环周期,故指示箭头43间隔90°设置4个。
下面将对具有4个内凸台341以及16个外凸台343的框架3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9-13所示,框架3包括与额垫1相连的额头支撑区31、与额头支撑区 31相连的框架主体32、设置在框架主体32两侧的头带扣33以及设置在框架主体32上的弯管接口区。其中,弯管接口区构造为连通框架3的内侧和外侧的连接孔34,连接孔34的外侧设置有外凸台343,其内侧设置有内凸台341。
中间件4的连接管柱45贯穿地设置在连接孔34中,以使卡扣41的外侧,即第一侧面411与内凸台341的端面相配合;同时卡台42的内侧,即第二侧面 421与外凸台343的端面相配合,从而使中间件4可旋转地设置于框架3的连接孔34中。
可以理解地,为了与卡扣41相对应,内凸台341也设置为4个;为了与卡台42相对应,外凸台343也设置为16个。内凸台341和外凸台343的循环周期与上文提到的循环周期一致。
此外,内凸台341的端面,即内梯面3411(如图12所示)构造为倾斜螺旋面,其与第一侧面411相配合,从而使内凸台341的厚度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增大。
外凸台343的端面,即外梯面3431(如图13所示)也构造为倾斜螺旋面,其与第二侧面421相配合,外梯面3431的圆心角同样地为22.5°。由于多个卡台42呈现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先减小后增大的阶梯状,因此为了与之进行配合,多个外凸台343呈现沿顺时针方向周期性地先增大后减小的阶梯状。
因此可以理解地,一定会有某一个特定的位置(即下文所述“0”档位置),上述16个外凸台343能够分别与对应的16个卡台42完全贴合地紧密接触;而如果在此位置时转动中间件4,则一定会有一些位置(即下文所述“3”档位置、“2”档”位置和“1”档位置),上述16个外凸台343分别与对应的16个卡台42之间为非紧密配合,而是具有一定的间隙。
当连接管柱45插入连接孔34中,内凸台341的端面,即内梯面3411与第一侧面411相配合;且外凸台343的端面,即外梯面3431与第二侧面421相配合,此时中间件4的沿轴向的插拔自由度被限制,但是其可以沿轴向旋转。而由于上述配合面均为倾斜螺旋面,那么在中间件4的旋转过程中,中间件4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框架3会产生一定的位移,从而改变排气缝隙的面积。
为了清楚地表述外凸台343和内凸台341的结构及变化,本实用新型给出连接孔34的内侧面展开图,如图14a和图14b所示。从图14b可以看出,在每个循环周期内,内凸台341的高度(即沿图14b所示Y轴方向的距离)沿X轴正方向逐渐增大(与卡扣41厚度的变化相反),而外凸台343的高度(即沿图14b 所示Y轴方向的距离)则沿X轴正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与卡台42高度的变化相反)。
如图14c所示,以第一循环周期为例,在第一循环周期内,具有4个外凸台 343,这4个外凸台343的端面分别是外梯面3431a、外梯面3431b、外梯面3431c 和外梯面3431d。从外梯面3431a到外梯面3431b来看,外凸台343的高度增大;而从外梯面3431b到外梯面3431c再到外梯面3431d来看,外凸台343的高度减小。
在第二循环周期、第三循环周期和第四循环周期内,外凸台343的高度变化与第一循环周期内的高度变化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即下文所述“0”档位置),外梯面3431a、外梯面3431b、外梯面3431c和外梯面3431d分别与第二侧面421a、第二侧面 421b、第二侧面421c和第二侧面421d完全贴合地紧密接触,如图18b所示,此时缝隙后段200的宽度为零,即不能向外界排气。
可以理解地,顺时针方向即为图14b中X轴所示正方向。
此外,如图9所示,框架主体32上与连接孔34毗邻的外侧设置有标识区,标识区上分别设置有旋转标识321和档位标识322。旋转标识321用于指示中间件4的旋转方向,档位标识322用于指示排气流量的大小。
其中,旋转标识321可以是箭头等能够指示出旋转方向的任意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中间件4只能沿着旋转标识321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旋转而无法逆向旋转。档位标识322可以是阿拉伯数字、古罗马数字或汉字等表征大小的文字,也可以为表征大小的图形,例如大小不等的圆形、角数不同的多边形等。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如图9所示,旋转标识321所指示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档位标识322则分别为0、1、2和3。
可以理解地,指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0”时,对应的排气流量最小(为0,即为无排面罩),指向档位标识322的“3”时,对应的排气流量最大(即为高流量面罩)。
进一步地,旋转标识321和档位标识322,二者均可以相对于框架主体32 的外侧面凸起,也可以相对于框架主体32的外侧面下凹;可以与框架3一起模具成型,也可以是丝印、喷涂等后期成型。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循环周期为4,那么使中间件旋转1周(即 360°),指指示箭头43会有4次分别指向“3”档、“2”档、“1”档和“0”档的机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调节排气流量的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5-21所示,连接管柱45贯穿地设置在连接孔34中,排气缝隙包括由连接管柱45的外壁和连接孔34的内壁342所限定的缝隙前段100(如图17a和 17b所示)以及由卡台42的第二侧面421和外凸台343的外梯面3431之间的配合间隙而限定的缝隙后段200(如图17b所示),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缝隙后段200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
由于上述中间件4的各个卡扣41之间是间隔设置(即互不连接),因此在各个卡扣41的之间的间隔区域,细缝前段100与框架3的内腔室相连通。并且在中间件4相对框架3转动的过程中,细缝前段100的宽度不发生变化。因此排气流量的大小,是由细缝后段200的宽度所决定的。
根据细缝后段200宽度的大小不同,将排气流量分为4个档位,即分别为0 挡、1挡、2挡和3挡。从0档到3档,档位越高排气流量越大。其中0档为无排面罩,3档为高流量面罩。上述4个档位由框架3上的档位标识322进行指示。
当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0”时,第二侧面421与外凸台343 的端面(外梯面3431)完全密封配合,此时缝隙后段200的面积为0,如图18a 和图18b所示,其中图18b是将中间件4与框架3的连接部分展开后的示意图。即此时不存在排气,因此呼吸面罩可作为无排面罩在医用环境下进行使用。
当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3”时,第二侧面421与外凸台343 的端面(外梯面3431)相互错开,使细缝后段200的宽度最大,如图21a和21b 所示,其中图21b是将中间件4与框架3的连接部分展开后的示意图。在“3”档时,呼吸面罩在使用时为高流量面罩。
在法兰46上的其中一个指示箭头43指向“3”档位时,将中间件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22.5°(即一个卡台42的圆心角的度数),使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2”档。由于第一侧面411与内梯面3411的配合面为倾斜螺旋面,在顺时针转动中间4的过程中,中间件4相对于框架3在轴向方向移动,第二侧面421与外梯面3431之间的细缝后段200的宽度变小,使排气流量变小,如图 20a和20b所示,其中图20b是将中间件4与框架3的连接部分展开后的示意图。
进一步地,在“2”档位下,将中间件4沿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22.5°(即一个卡台42的圆心角的度数),使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1”档。由于第一侧面411与内梯面3411的配合面为倾斜螺旋面,在顺时针转动中间4 的过程中,中间件4相对于框架3在轴向方向移动,第二侧面421与外梯面3431 之间的细缝后段200的宽度继续变小,如图19a和19b所示,其中图19b是将中间件4与框架3的连接部分展开后的示意图。排气流量进一步变小,面罩在使用时为低流量面罩。
进一步地,在“1”档位下,将中间件4沿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22.5°(即一个卡台42的圆心角的度数),使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0”档。由于第一侧面411与内梯面3411的配合面为倾斜螺旋面,在顺时针转动中间4 的过程中,中间件4相对于框架3在轴向方向移动,第二侧面421与外梯面3431 之间的细缝后段200的宽度继续变小直至为0,此时不存在排气,如图18a和18b 所示。
进一步地,在“0”档位下,将中间件4沿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22.5°(即一个卡台42的圆心角的度数),使指示箭头43指向档位标识322的“3”档,如图21a和21b所示。如果继续旋转,则排气流量将按照上述“3”档→“2”档→“1”档→“0”档的规则进行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件4的旋转方向由卡台42的台阶高度变化和卡扣41 的第一侧面411的倾斜方向决定。例如上述实施例中,中间件4只能顺时针旋转。
可以理解地,每个档位调节时需旋转中间件4的角度数,由卡台42的数量和循环周期的数量所决定。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将卡台42的数量设置为16个,共4个循环周期,因此每个档位对应的中间件4的旋转度数为22.5°。
为了防止在呼吸面罩的使用过程中非预期地调动档位,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优选实施例。具体来说,调节装置还包括调档工具6,中间件4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旋转槽44,调档工具6插入旋转槽44中后可使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
旋转槽4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方形等任意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旋转槽44的形状不做限制。为便于调节,优选地,旋转槽44在周向上间隔90设置4个,如图6所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优选的调档工具6。具体来说,调档工具 6包括调档探头61和调档手柄62。调档手柄62在调档时作为手握支撑臂。为了均匀施力,调档探头61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其形状与旋转槽44的形状一致。
如图23所示,示出了3个调档探头61。在使用时,将调档探头61插入到旋转槽44中,握住调档手柄62旋转即可。
可以理解地,调档工具6使用时,旋转方向须和框架3上的旋转标识321 的方向一致,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顺时针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例的主旨在于通过旋转中间件4来可改变中间件4与框架3 之间相对位置,从而使二者之间的排气缝隙的面积增大或减小,进而改变排气流量,以实现无排面罩、低流量面罩、高流量面罩之间的相互转换。
可以理解的是,调节角度、转动方向、档位设置以及调节角度的实现方法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将主要描述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或零件,例如额垫1、衬垫2、框架3和弯管5等,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部件或者零件可以直接置换使用,或者结合使用而不应具有任何技术障碍。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排气缝隙设置在中间件4与弯管5之间,此时中间件4与框架3可固定连接也可以旋转连接,中间件4与弯管5之间可调节地连接。通过中间件4与弯管5之间的相对转动来调节二者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排气流量可调的目的。
优选地,中间件4与框架3之间可旋转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将主要描述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或零件,例如额垫1、衬垫2、框架3和弯管5等,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部件或者零件可以直接置换使用,或者结合使用而不应具有任何技术障碍。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排气通道为排气小孔35,调节装置包括覆盖在排气小孔35上的排气挡板7,排气挡板7 与框架3滑动连接,以改变被覆盖的排气小孔35数量。如图24中所示的箭头为排气挡板7的滑动方向,其在框架3上滑动时,被覆盖的排气小孔35的数量增大或减小,从而改变呼吸面罩的排气流量以实现无排面罩、低流量面罩和高流量面罩之间的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气小孔是指孔径在1mm以下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对上文中提到的方向定义如下:
轴向方向为中间件4的轴向方向,如图25所示;顺时针方向为以中间件4 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时的周向方向,如图25所示;外侧为呼吸面罩远离使用者脸部的一侧,内侧为呼吸面罩贴近使用者脸部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例中,循环周期为4个,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只要是偶数个(2,4,6……)循环周期均能实现上述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只要将中间件 4上卡扣41和卡台42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将内凸台341和外凸台343的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之间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和/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可以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中间件旋转时,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或者
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中间件滑动时,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改变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旋转时,其与所述第一通气件或所述第二通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周期性地发生改变,以使所述排气通道的面积周期性地改变。
4.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包括衬垫(2)、框架(3)和弯管(5);所述衬垫(2)设置在所述框架(3)上且与所述框架(3)形成通气腔体;所述弯管(5)与所述框架(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框架(3)为所述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中一者,所述弯管为所述第一通气件和第二通气件中另一者。
5.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包括衬垫(2)、框架(3)和弯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2)设置在所述框架(3)上且与所述框架(3)形成通气腔体;所述弯管(5)与所述框架(3)相连,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
调节装置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通气腔体相连通,所述调节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排气通道开放的面积以改变排气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3)上,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3)和所述弯管(5)之间的中间件(4),所述排气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框架(3)与所述中间件(4)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中间件(4)与所述弯管(5)之间的排气缝隙,所述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所述中间件(4)与所述框架(3)之间和/或所述中间件(4)与所述弯管(5)之间的排气缝隙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或者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可滑动地覆盖在所述排气通道上的排气挡板(7),所述排气通道为排气小孔(35),所述排气挡板(7)滑动时能够改变被覆盖的所述排气小孔(35)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4)包括沿所述中间件(4)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卡台(42),所述框架(3)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3)的外侧且沿所述框架(3)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外凸台(343),所述卡台(42)与所述外凸台(343)相配合以形成所述排气缝隙,所述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卡台(42)与所述外凸台(343)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使所述排气缝隙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和/或
所述中间件(4)还包括多个卡扣(41),多个卡扣(41)沿所述中间件(4)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架(3)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3)的内侧且沿所述框架(3)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内凸台(341),多个所述卡扣(41)与多个所述内凸台(34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中间件(4)在轴向上的插拔自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台(42)和多个所述外凸台(343)的高度均沿预定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且多个所述外凸台(343)的高度变化规律与多个所述卡台(42)的高度变化规律相反;和/或
多个卡扣(41)的厚度和多个所述内凸台(341)的高度均沿预定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且多个卡扣(41)的厚度变化规律和多个所述内凸台(341)的高度变化规律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41)和所述卡台(4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柱(45),所述框架(3)上设置有连通其内侧和外侧的连接孔(34),所述内凸台(341)和所述外凸台(343)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孔(34)的内侧端部和外侧端部,所述连接管柱(45)贯穿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孔(34)中,
所述排气缝隙包括由所述连接管柱(45)的外壁和所述连接孔(34)的内壁所限定的缝隙前段(100)以及由所述卡台(42)和所述外凸台(343)之间的配合间隙而限定的缝隙后段(200),
所述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缝隙后段(200)的宽度周期性地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的外侧还设置有标识区;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调档工具(6),所述中间件(4)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旋转槽(44),所述调档工具(6)插入所述旋转槽(44)中后可使所述中间件(4)沿其周向按预定的方向旋转。
CN201922464160.2U 2019-12-31 2019-12-31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Active CN212118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4160.2U CN212118733U (zh) 2019-12-31 2019-12-31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4160.2U CN212118733U (zh) 2019-12-31 2019-12-31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8733U true CN21211873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4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4160.2U Active CN212118733U (zh) 2019-12-31 2019-12-31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87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479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479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9786B2 (en) Tracheal coupling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69553B2 (en) First part of a fluid connector system
JP5439314B2 (ja) マスクおよびそのための通気アセンブリ
US6631721B1 (en) Nebulizer mouthpiece and accessories
CN108025154B (zh) 呼气端口
JP5513517B2 (ja) 排気構造
US20030037785A1 (en) Inhalation therapy apparatus having a valve for limiting the inspiration flow
JP2014208306A (ja) マスクベント
JP2008507305A (ja) 患者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ための回りエルボ
WO2002096342A2 (en) Exhaust port assembly for a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AU2002310048A1 (en) Exhaust port assembly for a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CA2880135C (en) Compressible connector for an inner cannula
JP6342903B2 (ja) 適合するプラグの挿入を利用するカスタマイズ可能なクッション
CN212118733U (zh)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CN111110974A (zh) 流量调节装置及流量可调节的呼吸面罩
CN212118799U (zh) 呼吸面罩
KR20220061142A (ko) 호흡 보조 기기용 액체 챔버
CN212118731U (zh) 呼吸面罩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1536073U (zh) 导流件、通气装置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8889312U (zh) 一种调气机构、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JP7257532B2 (ja) リーク弁及び換気管システム
NZ773546B2 (en) Fluid Connector with face se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