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7563U - 智能支架 - Google Patents

智能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7563U
CN212107563U CN202020467428.8U CN202020467428U CN212107563U CN 212107563 U CN212107563 U CN 212107563U CN 202020467428 U CN202020467428 U CN 202020467428U CN 212107563 U CN212107563 U CN 212107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ectronic equipment
driving
driving devic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74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an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an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an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an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7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75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所述智能支架包括底座、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装置的连接支架;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控制装置及驱动所述支撑装置和/或所述连接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以便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输出至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支撑装置和/或所述连接支架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可通过获取电子设备的转动信号来调整智能支架的支撑角度和方向,从而调节固定在智能支架上的电子设备的朝向姿态及角度,有效提升了智能支架的实用性,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使用。

Description

智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周边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支架。
背景技术
智能电子设备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性能及使用的便捷性质,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陪伴时间最长的电子产品。
同时,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除了应用电子设备进行工作和通信外,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观看视频、拍摄视频、玩游戏和娱乐减压。然而,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将会造成眼睛肌肉的过度疲劳,此外,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时,手部和/或头颈部将在长时间内保持一个状态,使得颈部肌肉和骨头的病痛。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支架以方便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然而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支架,都是由锁紧结构、螺栓、齿轮或其他非电控的机械结构组成的多个关节组成,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手工调节,以改变固定在支架上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朝向姿态和高度,以方便阅读或其他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支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双手,但由于其姿态及高度的调整需要手动进行,故大大降低了支架使用的便捷性,限制了支架的广泛推广使用。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智能调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支架,该智能支架可通过获取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来调整智能支架的支撑角度和方向,以调节固定在支架上的电子设备的朝向姿态及角度,有效提升了智能支架的实用性,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使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包括底座、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装置的连接支架;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驱动所述支撑装置和/或所述连接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输出至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支撑装置和/或所述连接支架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及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底座的第二驱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卡持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支架的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支架,以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连接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支撑装置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以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收容在所述底座内的第二电机及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的传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装置运动的旋转轴,且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旋转轴固定在所述底座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的驱动齿轮及与所述连接支架相连的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旋转轴连接设置,所述从动齿轮包括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主体及与所述齿轮主体同轴设置的传动轴承,所述传动轴承贯穿所述底座并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以及储能单元,所述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接收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传输给所述单片机,以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及电量检测装置,所述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并可通过可充电电池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装置为卡持支架、真空吸盘或磁性吸盘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通过设置用于控制支撑装置和/或连接支架旋转的驱动装置,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智能支架的支撑角度和方向的调整,方便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的电子设备的朝向姿态及角度的调整;同时,通过设置分别与电子设备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可直接通过电子设备获取转动信息并拟合获取驱动装置的旋转角度及方向,实现了智能支架支撑电子设备的角度及朝向姿态的自动调整,提升了智能支架的使用便捷性,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智能支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未图示)的智能支架100。智能支架100包括底座1、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2、连接底座1和支撑装置2的连接支架3、用于带动支撑装置2和/或连接支架3转动的驱动装置4以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转动的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分别与电子设备、驱动装置4电性连接,以接收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输出至驱动装置4,通过驱动装置4带动支撑装置2和/或连接支架3旋转,以调节电子设备的固定姿态及角度。
底座1用于承载支撑装置2和连接支架3,以防止电子设备连接在支撑装置2上时,智能支架100发生倾倒。进一步的,底座1呈中空设置,控制装置5和至少部分驱动装置4收容在底座1内,如此设置,可有效减小智能支架100的体积,提升了智能支架10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还设有固定机构(未图示),且固定机构可为真空吸盘、磁性连接机构、卡槽、固定胶条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升智能支架100放置时的稳定性。
支撑装置2连接在连接支架3的端部,以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智能支架100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2为卡持支架、真空吸盘或磁性吸盘中的一种或几种。
事实上,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尺寸及厚度存在差异,故,当支撑装置2为卡持支架时,卡持支架的卡持长度和宽度可根据电子装置的实际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即,在本实施例中,卡持支架为可调式卡持支架。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还可设置为其它可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以进一步提升智能支架100的适用性。
连接支架3用于连接底座1和支撑装置2,以将支撑装置2固定在底座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大致呈“Z”型设置,如此设置,可有效提升连接支架3的承载强度,保证了智能支架100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还可设置为可伸缩或可折叠或平板状等结构,即,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中示出的连接支架3的形状和结构仅为示例性的,不应以此为限。
驱动装置4用于旋转连接支撑装置2与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与底座1,以使得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的电子设备的俯仰角和朝向均可调。具体来讲,驱动装置4设有转动连接支撑装置2与连接支架3的第一驱动装置41及转动连接底座1与连接支架3的第二驱动装置42。
第一驱动装置41包括第一电机411,第一电机411卡持固定在连接支架3的上端部,且第一电机411的驱动轴412沿垂直于连接支架3的方向贯穿连接支架3。支撑装置2卡接在驱动轴412上,并跟随驱动轴412旋转,以使得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的电子设备的俯仰角可调。
优选的,驱动轴412的两端均设有轴承413,支撑装置2通过轴承413固定在第一驱动装置41上,并以驱动轴412为轴旋转,如此设置,可有效提升支撑装置2转动的顺畅程度,防止支撑装置2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卡顿,进一步提升了智能支架100的实用性。
第二驱动装置42包括收容在底座1内的第二电机421及与第二电机421连接设置的传动装置422。进一步的,第二电机421设有用于驱动传动装置422的旋转轴423,且第二电机421通过旋转轴423固定在底座1内。
传动装置422包括与第二电机421连接设置的驱动齿轮424及与驱动齿轮424相互啮合设置的从动齿轮425,且驱动齿轮424与旋转轴423连接设置,以使得驱动齿轮424可随旋转轴423旋转。
进一步的,从动齿轮425包括与驱动齿轮424啮合设置的齿轮主体4251及与齿轮主体4251同轴设置的传动轴承4252,传动轴承4252贯穿底座1并与连接支架3连接设置,如此设置,当齿轮主体4251跟随驱动齿轮424共同旋转时,传动轴承4252随之旋转,以进一步带动连接在传动轴承4252上的连接支架3以传动轴承4252的中轴线为轴进行转动,使得固定在智能支架100上的电子设备的朝向可调。
控制装置5用于接收电子装置传递的转动信号并控制驱动装置4带动支撑装置2和/或连接支架3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收容在底座1内,如此设置,可有效减小智能支架100的体积,方便智能支架100的收纳,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还可收容在连接支架3中,且此时连接支架3呈中空设置。
请参阅图3所示,控制装置5包括单片机51、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52以及储能单元53。单片机51用于接收并处理信号传输单元52传递的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将转动信号转化为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运动的信号。
具体来讲,单片机51接收并处理的转动信号可以为通过信号传输单元52处理过的语音信号、手势信号、位置信号等可被单片机51接收处理的信号,且单片机51可对转动信号进行处理以合成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42同时或分别运动的控制信号,以保证智能支架100运动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传递的转动信号为人脸位置信号,具体来讲,在本实施例中,单片机51可通过信号传输单元52和电子设备自带的摄像头获取电子设备使用者的人脸位置信息,并进一步的分析人脸相对于屏幕的位置,若单片机51判定人脸位置偏离电子设备的屏幕中心位置,则计算获取电子设备需要调整的俯仰角度及旋转角度,进一步拟合获取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同时或单独旋转,并进一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的旋转角度,使得支撑装置2和连接支架3将电子设备的屏幕移动到最适合阅读的位置,以实现无需用手即可完成电子设备角度和朝向的调整的目的,保证智能支架100的实用性。
信号传输单元52用于接收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将该转动信号传输给单片机51进行处理。优选的,信号传输单元52为有线传输装置和/或无线传输装置中的蓝牙模块、近场通信模块(NFC)、窄带物联网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保证智能支架100可适配多种不同型号或接口类型的电子装置。
储能单元53分别与单片机51、信号传输单元52及驱动装置4电性连接,以为智能支架100的使用提供电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储能单元53既可用于为智能支架100提供电力,还可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电力。在本实施例中,储能单元53包括可充电电池(未图示)及电量检测装置(未图示),电量检测装置可通过信号传输单元52获取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并可通过可充电电池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进一步的,可充电电池既可通过无线充电的形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还可通过有线的形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以控制装置5与电子设备无线连接、可充电电池通过无线充电的形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为例进行示出,但不应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100通过设置用于控制支撑装置2和/或连接支架3旋转的驱动装置4,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智能支架100的角度和方向的调整,方便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的电子设备的姿态及角度的调整;同时,通过设置分别与电子设备和驱动装置4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5,可直接通过电子设备获取转动信号并拟合获取驱动装置4的旋转角度及方向,实现了智能支架100支撑电子设备的角度及朝向的自动调整,提升了智能支架100的使用便捷性,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装置的连接支架;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驱动所述支撑装置和/或所述连接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以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输出至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支撑装置和/或所述连接支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及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底座的第二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卡持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支架的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支架,以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连接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支撑装置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以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收容在所述底座内的第二电机及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的传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装置运动的旋转轴,且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旋转轴固定在所述底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的驱动齿轮及与所述连接支架相连的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旋转轴连接设置,所述从动齿轮包括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轮主体及与所述齿轮主体同轴设置的传动轴承,所述传动轴承贯穿所述底座并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的信号传输单元以及储能单元,所述信号传输单元用于接收电子设备发出的转动信号并传输给所述单片机,以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及电量检测装置,所述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并可通过可充电电池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卡持支架、真空吸盘或磁性吸盘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2020467428.8U 2019-04-02 2020-04-02 智能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075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7853P 2019-04-02 2019-04-02
US62/827,853 2019-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7563U true CN212107563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5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742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07563U (zh) 2019-04-02 2020-04-02 智能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75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360A (zh) * 2020-12-11 2022-06-14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调节支架、车辆、支架调节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360A (zh) * 2020-12-11 2022-06-14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调节支架、车辆、支架调节方法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37748U (zh) 一种轻小型卫星通信便携站
CN203927288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全景拍摄平台
CN205048122U (zh) 一种自拍杆
CN207099138U (zh) 手机自拍系统
CN212107563U (zh) 智能支架
CN205105312U (zh) 一种智能遥控辅助拍摄器
CN205304911U (zh) 一种具有自动追踪功能的手机支架
CN205622294U (zh) 一种手持终端的自适应无线充电设备
CN112564776B (zh) 一种轻小型卫星通信便携站
CN207704176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拍摄云台、拍摄云台租借装置及系统
CN203963447U (zh) 基于嵌入式语音智能电子产品支架
CN111107216A (zh) 车载支架、移动终端、车辆及移动终端横竖屏转换方法
CN109309745A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通信设备放置装置
CN110345362B (zh) 跟拍辅助设备
CN211670647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2112403U (zh) 智能运动交互系统
CN213236663U (zh) 一种手机支架云台
CN204206277U (zh) 手机支架键盘
CN204089929U (zh) 一种拍照用自动旋转支架以及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111900809B (zh) 无线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13248038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展示装置
CN211925238U (zh) 一种多角度旋转支架
CN205896644U (zh) 可自动调节角度的自拍杆
CN218217417U (zh) 一种直播云台
CN214959858U (zh) 一种应用于视频聊天的智能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