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6950U -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6950U
CN212106950U CN202020425038.4U CN202020425038U CN212106950U CN 212106950 U CN212106950 U CN 212106950U CN 202020425038 U CN202020425038 U CN 202020425038U CN 212106950 U CN212106950 U CN 212106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assage
valve assembly
outle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50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Medical Devices and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Medical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50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6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6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6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和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该阀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本体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连接至第一流体源;第二本体部,第二本体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连接至第二流体源;可动构件,可动构件构造成在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时,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从关闭位置运动以使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流体连通;以及复位装置,复位装置构造成在第二流体停止流入第二通道时,使可动构件复位至关闭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阀组件和流体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仅操作一个开关来控制不同流体的流动,简化流体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操作,无需采用电动装置,降低系统成本,并且还降低了因电动装置故障而无法使用的风险。

Description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及包括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流体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流体的混合、稀释。例如,在使用浓缩消毒液、浓缩清洁剂等浓缩液体时,通常需要对浓缩液体按特定的稀释比进行稀释。目前对浓缩液体的稀释大多通过手动方式来完成,这需要提前根据所需的稀释比来计算并测量出所需的浓缩液体和稀释液体、比如水的量,造成了时间与劳动力的浪费。另外,如果稀释后的液体不能全部使用,会造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对流体进行稀释的系统。
在现有的流体控制系统中,通常需要设置电动泵送装置以从流体源泵取流体,设置多个开关以分别控制各流体的流动,并且还设置专用的混合装置,以实现流体的混合与稀释。为了达到所需的稀释比,甚至还需设置传感器、流量计等。一方面,这种流体控制系统的结构以及操作均较复杂,并且由于涉及到电动装置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也可能涉及各种故障,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维护。
因此,现有的流体控制系统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优化流体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流体的稀释,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阀组件,该阀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本体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入口连接至供给第一流体的第一流体源;第二本体部,第二本体部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入口连接至供给第二流体的第二流体源;可动构件,可动构件安装至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运动,该可动构件构造成在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时,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从关闭位置运动以使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流体连通,其中,当可动构件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被阻断;以及复位装置,复位装置构造成在第二流体停止流入第二通道时,使可动构件复位至关闭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动构件包括:轴,轴安装成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旋转;以及阀板,阀板安装至轴并且能够与轴一起旋转。当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时,第二流体冲击到阀板上,使阀板和轴一起旋转,使得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流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横向穿过第一通道,并且轴的位于第一通道的部分设置有横向贯穿轴的阀孔。当可动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阀孔被第一通道的内壁遮挡,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被轴阻断;当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时,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经阀孔流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横向伸入第二通道,并且轴设置有堵片,堵片能够与轴一起旋转。当可动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堵片与第一通道的出口接合以封堵第一通道的出口;当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时,堵片与第一通道的出口脱开接合。
优选地,当可动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阀板相对于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倾斜而处于半开状态。
优选地,阀板与轴之间的安装部偏离阀板的中心。
阀板位于第二通道内或者位于第二通道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系统。该流体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流体源,第一流体源供给第一流体;第二流体源,第二流体源供给第二流体;以及开关,开关设置成控制第二流体源。该流体控制系统还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阀组件,其中,第一流体源的出液口流体连接至第一通道的入口,开关流体连接至第二通道的入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流体源设置在阀组件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设置成用于调节从第一通道流出的第一流体的流量。
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流体源的出液口与阀组件的第一通道的出口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控制系统还设置有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第一引导管的入口连接至第一通道的出口,第二引导管的入口连接至第二通道的出口。
优选地,第一引导管的出口与第二引导管的出口设置成彼此临近。可替换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中的一者的出口接入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中的另一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流体为浓缩清洁剂,第二流体为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控制系统还包括接液容器,从阀组件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流入接液容器以供使用或储存。
本实用新型通过借助于一种流体的冲击作用力来控制另一流体的流动,而无需设置另外的开关,并且借助于流体自身的重力供给流体,而无需设置用于泵取流体的泵送装置,能够通过仅操作一个开关便可控制不同流体的流动,简化流体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操作,并且无需采用电动装置,降低系统成本,并且还降低了因电动装置故障而无法使用的风险。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系统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中的阀组件的立体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图2中所示出的阀组件在处于关闭状态时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更清楚地示出阀组件的内部结构而对阀组件进行了局部剖切;
图5示出了沿图4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和图7分别是与图3和图4类似的立体图,示出了图2中所示出的阀组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8示出了沿图7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中的阀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阀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中的阀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以及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阀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和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采用的与“上”、“下”、“左”、“右”相关的方位术语是以附图中所示出的视图的上、下、左、右的位置来描述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文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这些关系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系统100的示意性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流体控制系统100包括第一流体源1、第二流体源2、阀组件30、接液容器40。第一流体源1的出液口经第一流体管路10连接至阀组件30。如图1所示,第一流体源1设置在安装架4上。可替换地,第一流体源1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例如通过吸盘、粘合剂等直接附接至墙壁等。第一流体源1设置成位于阀组件30的上方,使得第一流体源1中的第一流体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向阀组件30,从而无需设置用于泵送第一流体的泵送装置。在本示例中,第一流体为待稀释的浓缩液,例如,浓缩消毒液、浓缩清洁剂等。第二流体源2经第二流体管路20连接至阀组件30。第二流体源2设置有开关21,以控制第二流体源2供给第二流体。第二流体管路20的一端连接至开关21,第二流体管路20的另一端连接至阀组件30。在本示例中,第二流体为水,第二流体源2为水供给管,并且开关21为该水供给管的水龙头。
阀组件30构造成根据开关21的打开和关闭而控制第一流体管路10与阀组件30之间的流体连通。当开关21打开时,第二流体经第二流体管路20流入阀组件30,并从阀组件30的一个出口流入接液容器40中。与此同时,阀组件30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自动切换成打开状态,使第一流体管路10与阀组件30的另一出口流体连通,以使第一流体经第一流体管路10流经阀组件30并流入接液容器40中,从而实现第一流体的稀释。接液容器40可以为清洗槽,使用者可以在清洗槽中直接使用第一流体的稀释液(即,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混合液)进行消毒或清洗。阀组件30借助于一种流体对阀组件30的冲击作用力以及另一流体自身的重力,控制两种流体的流动,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经阀组件30同时流出或停止流出,而无需依赖于任何电动部件,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自动稀释装置100的结构以及操作更简单。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的具体结构及原理。
图2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30A立体图,其中,图2示出了阀组件30A的立体图,图3至图5示出了阀组件30A处于关闭状态,图6至图8示出了阀组件30A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2至图8所示,阀组件30A包括第一本体部31、第二本体部32、可动构件33以及复位装置34。第一本体部31大体呈圆筒形,并且设置有纵向贯穿第一本体部31的第一通道311。第一通道311的入口312连接至第一流体管路10,使得第一流体可以流经第一通道311。类似地,第二本体部32大体呈圆筒形,并且设置有纵向贯穿第二本体部32的第二通道321。第二通道321的入口322连接至第二流体管路20,使得第二流体可以流经第二通道321。在本示例中,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一体地形成,阀组件30A具有大体“8”字形的横截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可以单独形成并组装在一起,阀组件30A因此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横截面。
可动构件33安装至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并且其一端从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中的一者的侧壁露出。在本示例中,如图2所示,可动构件33的一端从第一本体部31的侧壁露出。复位装置34的一端安装在设置于第一本体部31的侧壁上的安装销313上,并且复位装置34的另一端安装至设置于可动构件33的端部的孔335,使得复位装置34能够随可动构件33一起相对于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运动。在本示例中,复位装置34为卷绕在可动构件33的端部上的螺旋弹簧。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复位装置3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当开关21关闭时,第二流体源2与第二通道321之间的流体连通被阻断,可动构件33没有受到流体冲击作用力,可动构件33在复位装置34的作用下保持在关闭位置,第一流体源1与第一通道311的流体连通被阻断,阀组件30A处于关闭状态。当开关21打开时,第二流体源2与第二通道321流体连通,第二流体流入阀组件30A,可动构件33受到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力,克服复位装置34的作用力而从关闭位置运动以使阀组件30A从关闭状态切换成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流体源1和第二流体源2分别与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流体连通,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同时从阀组件30A流出。
优选地,将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大致竖向地布置,以有效地利用第二流体对可动构件33的作用力,并使第一流体能够因自身重力的作用而从第一流体源1经第一流体管路10流向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并且优选地,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设置成尽可能彼此靠近,以便于接取分别从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并且能够使得阀组件30A的结构更紧凑。
图3至图5示出了图2中的阀组件30A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各视图,并示出了可动构件33的结构,其中,图3示出了图2中的阀组件30A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局部剖切图,示出了第二本体部32内的第二通道321。图4示出了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3中的视图,图5示出了沿图4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3至图5所示,可动构件33包括轴331和安装至轴331的阀板332。轴331的第一端部横向穿过第一本体部31的侧壁上的第一孔315,横向穿过第一通道311,并穿过设置于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共用的中间壁上的第二孔317,并横向伸入第二本体部32的第二通道321内。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与第二通道321的出口324设置成大体齐平。轴331相对于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可旋转。在轴331的第二端部的周壁上可以设置有从轴331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止挡部333,使得在轴331穿过第一孔315和第二孔317插入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中时,止挡部333抵靠第一本体部31的外周表面,防止轴331过多地伸入第二通道321中,从而限制轴331在第二通道321中的位置,并使得轴331的第二端部位于第一本体部31的外部。止挡部333可以是形成在轴331的整个圆周上的环形突出部,也可以是形成在轴331的一部分圆周上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在轴331的位于第一通道311内的部分上设置有横向贯穿轴331的阀孔334。当可动构件33处于图3至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时,阀孔334被第一通道311的内壁遮挡,当轴331从关闭位置相对于第一本体部31旋转时,阀孔334不被第一通道311的内壁遮挡,从而与第一通道311连通。
阀板332安装至轴331的伸入第二通道321中的第一端部。阀板332可以经由诸如销钉、榫卯、焊接、粘结等各种方式联接至轴331的第一端部并能够与轴331一起旋转。阀板332位于第二通道321中,使得流入第二通道321中的第二流体冲击在阀板332上,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并带动轴331一起旋转。在本示例中,阀板332大体呈圆形,并且与第二通道321大体同心地设置。阀板332的外径设置成小于第二通道321的直径,使得当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时,不会受到第二通道321的内壁的阻挡。优选地,当可动构件33位于关闭位置时,阀板332相对于第二通道321的横截面倾斜而处于半开状态,即,与第二通道321的纵向轴线不垂直,使得当开关21打开以使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321中时,第二流体作用于阀板332上的冲击力易于使阀板332旋转,从而带动轴331旋转。优选地,阀板332安装成使得阀板332与轴331之间的安装部偏离阀板332的中心,从而易于使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
当开关21关闭时,第二流体不流入阀组件30A的第二通道321,阀板332被保持在图3至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复位装置34处于略微被拉伸的初始状态,使得复位装置34的预加载力(即,复位装置34在该初始状态下对轴331的作用力)能够克服阀板332自身的重力而将整个可动构件33保持成使得阀孔334被第一通道311的内壁遮挡,第一通道311被横向穿过的轴331封堵,第一流体源1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之间的流体连通被阻断,第一流体不能流向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使得阀组件30A处于图3-图5示出的关闭状态。在该状态下,复位装置34的预加载力在能够克服阀板332的重力而将可动构件33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前提下,应设置成尽可能小,以使得可动构件33能够对第二流体的流出做出快速响应,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能够同时从阀组件30A流出。为了在阀组件30A的关闭状态下进一步密封第一通道311,在轴331与第一通道311的内壁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材料以增强轴331与第一通道31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防止第一流体渗漏。
当开关21打开时,第二流体沿第二流体管路20流入阀组件30A的第二通道321中,并冲击阀板332,第二流体作用在阀板332上的冲击作用力克服复位装置34的作用力,复位装置34被拉伸,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从图3至图5中所示的关闭位置旋转并带动轴331旋转,以使得阀孔334不被第一通道311的内壁遮挡,第一流体源1经阀孔334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流体连通,第一流体能够通过阀孔334流向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并流出阀组件30A,阀组件30A自动切换成打开状态。
图6至图8示出了图2中的阀组件30A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各视图,其中,图6和图7分别是与图3和图4类似的视图,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阀组件30A处于打开状态,图8示出了沿图7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6至图8所示,在阀组件30A的打开状态下,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成与第二通道321的纵向轴线大体平行,并且带动轴331旋转成使轴331上的阀孔334不被第一通道311的内壁遮挡,阀孔334与第一通道311的纵向轴线大体平行,第一通道311的入口312与出口314经阀孔334连通,使得在该状态下,第一流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流体源1沿第一流体管路10流入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并从出口314流出阀组件30A。优选地,为了减少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流入接液容器40时飞溅,可以在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连接第一引导管,并且在阀组件30A的第二通道321的出口324连接第二引导管。并且优选地,将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出口尽可能设置成彼此靠近。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将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中的一者的出口接入另一者,以便于接取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
在阀组件30A的打开状态下,复位装置34从预加载状态被进一步拉伸,复位装置34的回复力不足以克服第二流体对阀板332的冲击力以及阀板332自身的重力而将可动构件33回复至关闭位置,因此阀板332和轴331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保持在图6至图8所示的位置。一旦第二流体停止冲击阀板332,复位装置34的回复力将使轴331旋转并带动阀板332旋转以复位至关闭位置,使阀组件30A回复至关闭状态。
在从开关21流出的第二流体的流量恒定的情况下,流入第二通道321的第二流体对阀板332的冲击力也是恒定的,并且因此轴331被带动旋转的程度也是相同的,使得从第一流体源1流入第一通道311的第一流体的流量也是恒定的,因此能够保持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比例,而无需设置单独的流量调节装置来控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比例。
在从开关21流出的第二流体的流量可调的情况下,流入第二通道321的第二流体对阀板332的冲击力也是可调的,并且因此轴331被带动旋转的程度也相应变化,阀板332的旋转程度与第二流体作用在阀板332上的冲击力成比例,从而使得从第一流体源1流入第一通道311的第一流体的流量也相应变化,因此仍能够保持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比例。当流入第二通道321的第二流体的流量较小时,第二流体作用在阀板332上的冲击力较小,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的角度较小,阀孔334未被第一通道311的内壁完全遮挡,阀孔334相对于第一通道311的纵向轴线倾斜,使得经阀孔334流出阀组件30A的第一流体的流量也较小。当流入第二通道321的第二流体的流量较大时,第二流体作用在阀板332上的冲击力较大,阀板332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的角度较大,使得阀孔334与第一通道311的纵向轴线大体平行,经阀孔334以及出口314流出阀组件30A的第一流体的流量较大。因此,无论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321中的流量大小如何,阀组件30A均能够保持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比例基本恒定。
另外,流体控制系统100还可以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以用于调节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比例。例如,该调节装置例如可以是节流阀,该节流阀可以设置在第一流体源1的出液口与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之间。例如,该节流阀可以设置在第一流体源1的出液口,或者设置在第一流体管路10中,或者设置在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处。当流量调节装置使从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流出的第一流体的量增加时,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比例将增大,第一流体经第二流体稀释的稀释比增大;当流量调节装置使从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流出的第一流体的量减小时,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比例将减小,第一流体经第二流体稀释的稀释比减小。可替换地,流体控制系统100也可以不设置上述流量调节装置。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比例可以通过调整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的管径来调整。
以上介绍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100。该流体控制系统100根据开关21的开闭状态,利用第二流体对阀组件30A的冲击作用力,选择性地使第一流体源1与阀组件30A的第一通道311贯通,从而控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动,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从阀组件30A同时流出或者停止流出,使得能够根据需要使具有所需比例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从阀组件30A流出。通过仅操作第一流体管路10和第二流体管路20中的一者的开关,便可以实现这两个流体管路的控制,因此无需为另一流体管路设置开关,使得流体控制系统100的结构和操作更简单。另外,第一流体源1设置成位于阀组件30A的上方,使得第一流体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重力流向阀组件30A,而无需设置用于从第一流体源1泵取第一流体的泵送装置(例如,电动泵),进一步简化了流体控制系统100的结构。另外,从阀组件30A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直接流入接液容器40以供使用或储存,而无需另外设置专用的混合装置。接液容器40所接取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即为具有所需比例的稀释流体。在接液容器40为清洗槽的情况下,这种设置尤为有利,能够在清洗槽中直接使用所接取的流体对需要清洗的物品进行清洗,如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图9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30B,其中,图9示出了阀组件30B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阀组件30B处于关闭状态的截面图,图11示出了阀组件30B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2示出了阀组件30B处于打开状态的截面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与以上介绍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具有大体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阀组件的可动构件的结构及其相对于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布置。在附图中,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30A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重复说明。在下文中,仅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30B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30A之间的区别。
如图9至图12所示,阀组件30B包括第一本体部31、第二本体部32、可动构件36以及复位装置34。可动构件36包括轴361、安装在轴361的第一端部的阀板364、自轴361的第二端部径向延伸的板状部362以及位于板状部362的一侧表面上的堵片363。轴361的第一端部横向穿透第二本体部32。可替换地,轴361的第一端部可以仅伸入第二本体部32的第二通道321而不横向穿透第二本体部32。轴361相对于第二本体部32的第二通道321的中心偏移,并且相对于第二本体部32可旋转。轴361设置成位于第一本体部31的外侧,不穿过第一本体部31。堵片363、板状部362以及轴361可以一体地形成。可替换地,堵片363、板状部362以及轴361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单独形成并组装在一起。堵片363的尺寸设置成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互相配合,并且设置成使得当随轴361一起旋转时,堵片363能够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接合。堵片363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密封地配合,以防止第一流体渗漏。在本示例中,堵片363自板状部362的一侧表面突出。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堵片363可以与板状部362的该侧表面齐平,例如,堵片363可以为板状部362的一部分,并且能够旋转成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接合或者脱开接合。复位装置34的一端安装在设置于第二本体部32的侧壁上的安装销323上,并且复位装置34的另一端安装至设置于可动构件36的第二端部的孔365,使得复位装置34能够随可动构件36一起相对于第二本体部32运动。
阀板364位于第二通道321中,安装至轴361的位于第二通道321内的部分上,能够与轴361一起旋转。流入第二通道321的第二流体冲击阀板364,使得阀板364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并带动轴361一起旋转。在本示例中,阀板364大体呈圆形,并且与第二通道321大体同心地设置。阀板364的外径设置成小于第二通道321的直径,使得当阀板364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时,不会受到第二通道321的内壁的阻挡。优选地,阀板364在第二通道321内设置成使得在阀组件30B的关闭状态下,阀板364相对于第二通道321的横截面倾斜而处于半开状态,即,与第二通道321的纵向轴线不垂直,使得当开关21打开以使第二流体流入第二通道321中时,第二流体作用于阀板364上的冲击力易于使阀板364旋转,从而带动轴361旋转。优选地,阀板364安装成使得阀板364与轴361之间的安装部偏离阀板364的中心,从而易于使阀板364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
当开关21关闭时,第二流体不流入阀组件30B的第二通道321,可动构件36被保持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复位装置34处于略微被拉伸的初始状态,使得复位装置34的预加载力(即,复位装置34在该初始状态下对轴331的作用力)能够克服阀板364以及板状部362、堵片363自身的重力以及位于第一通道311中的第一流体对板状部362的作用力而将整个可动构件36保持成使得堵片363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接合,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被堵片363封堵,第一流体源1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之间的流体连通被阻断,第一流体不能从阀组件30B的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流出,阀组件30B处于图9和图10示出的关闭状态。在该状态下,复位装置34的预加载力在将可动构件36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前提下,应设置成尽可能小,以使得可动构件36能够对第二流体的流出做出快速响应,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能够同时从阀组件30B流出。
当开关21打开时,第二流体沿第二流体管路20流入阀组件30B的第二通道321中,并冲击阀板364,阀板364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克服复位装置34的作用力而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关闭位置旋转,并带动轴361旋转,以使得堵片363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脱开接合,第一流体源1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流体连通,第一流体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并流出阀组件30B,阀组件30B自动切换成打开状态。
图11和图12示出了阀组件30B处于打开状态。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阀组件30B的打开状态下,阀板364在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从图9和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旋转成相对于第二通道321的横向平面倾斜,并且堵片363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脱开接合。在第二流体作用于阀板364上的冲击作用力足够大时,阀板364甚至可以旋转成与第二通道321的纵向轴线平行。在阀组件30B的打开状态下,复位装置34从预加载状态被进一步拉伸,但其回复力不足以将可动构件36回复至图9和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一旦第二流体停止冲击阀板364,复位装置34的回复力将使轴361旋转并带动堵片363以及阀板364旋转以复位至关闭位置,使得阀组件30B回复至关闭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根据第二流体管路20的开关21的开闭状态,利用第二流体对阀组件30B的冲击作用力以及第一流体自身的重力,选择性地使第一流体源1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连通,同时控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动,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从阀组件30B同时流出或者停止流出,使得从阀组件30B流出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具有所需的比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类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介绍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在以上示出的流体控制系统中,第一流体源1的出液口经第一流体管路10连接至阀组件的第一通道311的入口312,第二流体源2的开关21经第二流体管路20连接至阀组件的第二通道321的入口322,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流体源1的出液口可以直接安装至阀组件的第一通道311的入口312,并且/或者第二流体源2的开关21可以直接安装至阀组件的第二通道321的入口322。
在以上示出的流体控制系统中,复位装置34设置在阀组件的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的外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在复位装置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构型中,也可以将复位装置安装在阀组件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的一者中。
在以上示出的流体控制系统中,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设置有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借助于一种流体的冲击作用力来控制另一流体的流动,通过仅操作一个开关来控制两路流体的流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中,流体控制系统的阀组件可以设置更多的通道,并通过仅操作一个开关开控制更多路流体的流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系统中,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与第二通道321的出口324设置成大体平齐,轴331的第一端部横穿第一本体部31的第一通道311,并且轴331的第一端部和阀板332位于第二本体部32的第二通道321中,并且轴331没有横穿整个第二通道321,也没有从第二本体部32穿出。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动构件33与第一本体部31和第二本体部32之间的设置可以采用其他构型,只要阀板332能够在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旋转并带动轴331旋转即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型示例中,第二通道321的出口324设置成位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314的上方,在此构型中,轴331的第一端部可以横向穿过第一本体部31,并位于第二通道321的出口324的下方,并且阀板332位于第二通道过321的出口324的正下方,使得从第二通道321的出口324流出的第二流体能够冲击到阀板332上,使阀板332旋转并带动轴331旋转,仍能够借助于第二流体的流体冲击作用而使阀组件自动打开以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同时流出阀组件以供使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型示例中,轴331可以横穿整个第二通道321,轴331的第一端部甚至可以从第二本体部32穿出。
在此,已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系统及其阀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Claims (15)

1.一种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
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连接至供给第一流体的第一流体源;
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连接至供给第二流体的第二流体源;
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安装至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运动,所述可动构件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时,在所述第二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从关闭位置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流体连通,其中,当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被阻断;以及
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流体停止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时,使所述可动构件复位至所述关闭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
轴,所述轴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旋转;以及
阀板,所述阀板安装至所述轴并且能够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其中,当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时,所述第二流体冲击到所述阀板上,使所述阀板和所述轴一起旋转,使得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流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横向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且所述轴的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部分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轴的阀孔,
其中,当所述可动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阀孔被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遮挡,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流体连通被所述轴阻断;当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时,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出口经所述阀孔流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横向伸入所述第二通道,并且所述轴设置有堵片,所述堵片能够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其中,当所述可动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堵片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接合以封堵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当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第二通道时,所述堵片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脱开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动构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阀板相对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倾斜而处于半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与所述轴之间的安装部偏离所述阀板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或者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正下方。
8.一种流体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流体源,所述第一流体源供给第一流体;
第二流体源,所述第二流体源供给第二流体;以及
开关,所述开关设置成控制所述第二流体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流体源的出液口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所述开关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源设置在所述阀组件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设置成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通道流出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源的出液口与所述阀组件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系统还设置有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出口设置成彼此临近,或者
所述第一引导管和所述第二引导管中的一者的出口接入所述第一引导管和所述第二引导管中的另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为浓缩清洁剂,所述第二流体为水。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系统还包括接液容器,从所述阀组件流出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接液容器以供使用或储存。
CN202020425038.4U 2020-03-27 2020-03-27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Active CN212106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038.4U CN212106950U (zh) 2020-03-27 2020-03-27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038.4U CN212106950U (zh) 2020-03-27 2020-03-27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6950U true CN212106950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5038.4U Active CN212106950U (zh) 2020-03-27 2020-03-27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6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7644B1 (en) Bypass valve for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7631662B2 (en) Hot/cold fluid isolation valve
JP6756857B2 (ja) 全世界対応型逆流防止アセンブリ
US11214479B2 (en) Probe assembly for use in a closed transfer system
JP6592936B2 (ja) 水栓カウンター
US4805661A (en) Faucet valve with anti-siphon back flow preventer
US7188641B2 (en) Water valve assembly for bathroom faucets
CN212106950U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流体控制系统
US5738135A (en) Dispensing apparatus with line pressure diverter
WO2012140706A1 (ja) 浄水器用切換コック
JP5275938B2 (ja) 流量調整止水栓
JP2014033808A (ja) 複合ノズルユニット、及び浴槽システム
CN216200800U (zh) 一种具有切换功能的循环出液系统及循环切换阀
CN212611515U (zh) 用于洗涤设备的进水装置及洗涤设备
CN115182422A (zh) 四路分配阀及马桶冲刷系统
JP3897619B2 (ja) 自動給水装置
JP2000179713A (ja) バルブ装置
JP4643853B2 (ja) 水道用コンセント
US11781297B1 (en) Multi-line faucet with undercounter valve assembly
CZ295498B6 (cs) Ventil, především ventil topného tělesa
KR101944933B1 (ko) 체크밸브 구조
CN111750133B (zh) 一种水龙头及节水出水装置
CN212718152U (zh) 一种出水装置
US20230160132A1 (en) Water intake device for washing apparatus, and washing apparatus
CN219119859U (zh) 一种气路切换用自动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